海口明昌塔,没有风水的风水塔
在海口国兴大道与海府路附近,有一片古色古香的院落,灰瓦白墙、挑高屋檐,颇有江南古建的风格。层砖叠瓦之中,一座高塔耸立其中,这便是刚竣工不久的明昌塔。
明昌塔始建于1597年,塔七层八角,高34米,是明代琼北最高的宝塔,与当时的五公祠遥遥相望,登塔便可举目望海,被誉为“琼州第一塔”。
史书记载:“许公(许子伟)建明昌塔于艮方,以补郡城艮方之不足”,可见明昌塔和海南绝大多数的古塔一样,属于风水塔。
明昌塔建成后几经毁坏,1605年琼州大地震使塔遭受重创;1944年日军强行拆塔,拆到第四层,发现塔肚内卷缩着两条大蟒蛇,惊惧之余只好放弃,宝塔残留半截;1958年大跃进,当地群众拆塔取砖建猪舍,完全损毁。
明昌塔残骸遗迹仅存“观文成化”和“臣许子伟稽首敬祝”两块残碑,但根据历史材料和文学作品重建的明昌新塔占地面积40.2亩,包括明昌塔、文昌阁、先师殿、东西配殿、敬事亭、山门。
由于不是原地重建,而风水之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虽然外观美轮美奂,但这座新建的古塔,其实已经不再是海口的风水塔了。
与明唱塔一路之隔,还有一座明昌庙,里面供奉的是关帝。瓷砖贴墙、水泥铺地,一看也是一座新修的古庙。
目前明昌塔还未正式开放,不过仅在墙外游走,足已领略明昌塔的风情了。
我们总是拆了真正的古建筑,然后再斥巨资重建新的古建筑,纵然外观可以复刻,但内在的文化早已荡然无存。
默默耸立的明昌塔,不仅是一座新修的古塔,也是一面镜子,照见过去,提醒未来。
海口永兴最古老,最灵验,香火最旺盛的庙宇,每天上香人络绎不绝
充满传奇色彩的山岭雷虎岭,古称虎村岭,是海口海拔最高的地方之一,位于市区西南方五十里的永兴镇,山势自火山口蜿蜒而来,其山峰形似虎踞,因此而得名。
当地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宋朝时,雷虎岭下梁家五兄妹一夜成仙后,多次显灵,保境安民,泽被苍生的传奇轶事。乡民祭祀五兄妹的场地逐渐演变成为海口永兴境内最古老、最灵验、香火最旺盛的人文景观。
说起雷虎岭的传奇色彩,那我们还得把目光移至千年之前的北宋年间。
雷虎白马梁公庙北宋初年,雷虎岭下潭榄上村一户梁姓人家,迎来了一个男丁,名唤梁腾。男孩家中排行老三,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两个妹妹。
梁腾自幼习武,长大后身强力壮,武艺超群。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梁腾考中武解元,后在平定叛乱中战功显赫而被御封为“辕门守将”。
梁腾正想为国家继续效力时,突然收到父亲过世的消息,随即返乡奔丧。回乡后,他在父亲的灵堂上突然发现一根石笋拔地而起。他想也没多想,便动手拔了起来。
不曾想,当石笋搬出来后,突然间天地变色,骤然狂风暴雨大作,飞沙走石。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席卷了整个潭榄村,梁腾及其家人不幸丧生在狂风之中。当狂风过去,潭榄村一带渐渐变成了一片湖泊,也就是今天的潭榄湖,历史上又称西南湖、南湖。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周围村庄常有人看到梁腾穿着白衣,骑着白马在雷虎岭一带多次显灵,惩恶扬善、济世安民。为感恩他的功绩和恩德,乡民们在雷虎岭上为梁腾修建了一座神庙,敕封他为雷虎岭下十六村的境主神灵,尊称其为“白马梁公”。
今天的白马梁公庙,在雷虎岭西麓,相传始建于北宋年间,供奉子孙娘娘、白马梁公、梁姑娘娘。子孙娘娘是民间神话中掌管生育的女神。而梁姑娘娘,据当地村民所说,她是梁腾的胞姐,梁妮。
古庙右侧亭廊立有十多块不同年代的古碑,年代最为久远的一块乃是清乾隆年间刻立。碑文刻写着与白马梁公相关的民间传说,以及历朝历代重修庙宇的事迹。
白马梁公信仰在雷虎岭一带绵延千年,在广大民间传承至今。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白马梁公庙公期、十一月十六白马梁公诞辰在永兴镇墟、雷虎岭岭下各村等地举行的民俗活动盛况空前,威严庄重,人潮涌动。
这一系列的民俗活动由雷虎岭岭下十三个村(原为十六个,直至今天自然消亡了三个)轮流举办,虽然请公祖进村的仪式略有不同,但共同愿望都是祈求白马梁公镇宅辟邪,保佑整个村子人丁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拜白马梁公的祭品有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千万不能用牛肉。据当地乡民所说,这是因为古代牛作为耕作的主要劳力,所以白马梁公托梦童子,告知乡人切勿杀牛祭祀。
此类有关白马梁公民间典故还有很多,每个前来上香的乡民都能说出一二。从侧面也能看出白马梁公英灵显赫,有求必应。
雷虎岭人文胜迹除了白马梁公庙外,还有潭榄湖游仙遗迹、北均梁仙娘娘庙、永茂坊梁公庙。这几处胜迹也都与白马梁公民间信俗息息相关,也都有着独特的历史人文内涵与绚丽多姿的民俗意韵,共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
北均梁仙娘娘庙雷虎岭下有一处庙宇群落,孔子庙、儒学庙、北均梁仙娘娘庙三座庙宇一字排开。孔子庙,为文庙,供奉至圣先师孔子。儒学庙,是当地境主庙,供奉班帅公。北均梁仙娘娘庙,则供奉的是白马梁公的二妹,梁仙。
民间传说,梁仙娘娘消香玉损后,在儒学坊北均境内多次显灵。她却邪扶正,有求必应,护佑了一方百姓。
人们为感谢她的恩德,就在当地兴建了庙宇来祭祀,供奉人间香火,酬谢神恩,祈愿神灵恩泽后世、庇佑一方。
梁仙庙始建于何时,没有史料和古碑可考,一说起建于清光绪年间。尽管如此,古庙历朝历代多有修缮,现今的庙宇于2004年重修。远近乡民日夜虔诚奉祀,四时香火绵延不绝。前来请梁仙娘娘回家拜祭的村民,更是络绎不绝。
而今的梁仙庙,是一座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的民间神庙。庙门和八角花窗的木头雕刻精致细腻,栩栩如生。庙前一座八角亭,顶部有三层飞檐青瓦,造型美观,别致风雅。
潭榄湖仙游遗迹《正德琼台志》有载:南湖,在县南五十里雷虎都。水深碧,四岸皆民居。去湖四十步,一井石如珉,名曰仙井。有游仙遗迹,一海痕。
古籍里记载的“南湖”,实则就是潭榄湖,在雷虎岭西南数里地。当地乡民口口相传的民间逸事与古籍记载的内容大体一致:古时,潭榄湖边“四岸皆民居”,不仅留有神仙留下的遗迹(“游仙遗迹”),还有口清凉润口,四季不竭的古井(“仙井”)。
步入潭榄湖,清风徐来,湖水碧绿清凉,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初夏热气顿时消散。与古时不同,现今湖岸四周早已没有民居,取而代之的是层层密密的荔枝林,还有辽阔无垠的稻田。
潭榄湖北岸有座香火祭坛,供有三个神位,其中一个便是梁公三妹水仙夫人。据当地老人所说,此处也是梁公显灵之处,不远处荔枝林深处还留有梁公房屋残存的基座(可惜现场没有找到)。
湖西几十米的小山上,立有一座小庙,虽有些简陋,但香火十分旺盛。庙里摆有神台一座,碑文有云“潭榄水仙大姑梁娘娘、虎岭境主白马梁公大大候王、郡香火父府君母夫人、北洞水仙二姑梁娘娘和虎岭水仙三姑梁娘娘等仙人之神位”。
潭榄湖的湖水从火山石缝自然流出,流淌数百里,经梁老桥流向了南渡江。不仅哺育了永兴镇村民,还灌溉了遵谭、东山、新坡等乡镇的百余顷良田。她就像一块天际坠落凡间的翡翠,静静的镶嵌在广袤大地上,柔化了火山岩地的荒凉与旷然。湖水汩汩,沁人心脾,让人深深陶醉。
永茂坊梁公庙永茂坊梁公庙,立于雷虎岭东南方,供奉的是梁公的哥哥,梁沸。原先梁公庙在永乐村前,始建于明朝末年,后于清顺治元年,昌导村先贤林启文倡议捐资在永茂岭建立新庙。
永茂庙最广为人知的还是永茂神石。民间传说,庙宇建成不久后,有人在庙里发现一块神奇的石头。这块石头日渐长大,形状愈发奇秀魁梧。
当地人好生奇怪,一番商量后,认为这块石头是山神化作的石头。于是大家决定将石头供在神台上,虔诚上香叩拜,并择良辰吉日,设坛做斋三日。
说来也奇怪,日日增长的神石长到屋顶之时,就停止了生长,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然而,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神石的尊崇。神石神奇的事迹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十里八乡,前来焚香祈愿的善男信女源源不断。
至今,永茂神石依然镇坐在永茂坊梁公庙正殿左侧,其威武雄伟,姿态不凡,乃是整座庙宇的镇庙之宝,从古至今依旧守护着一境乡民安居乐业。
千年信俗,古韵流长琼北火山岩地瑰丽多姿,也给这里的人民带来诸多生活困境。敬畏于火山雄奇壮美,当地百姓以忠臣良将为原型,立庙祭祀,祈求战胜火山,战胜自然。雷虎岭,作为海口永兴镇人文荟萃之地,至今依然古韵悠悠,保持着历史风貌的古村众多。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奇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到此寻古访幽。
雷虎白马梁公信俗逾越千年,独具特色,与地方文化紧密相连,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融入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与火山岩地相处的漫长岁月中,信奉白马梁公、雷虎岭下的乡民们孕育出“勤劳勇敢”、“勇往直前”的雷虎精神。
白马梁公信俗表达了雷虎乡民对真、善、美的认同,如济世救民、治病救人、惩奸除恶等。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也是一种入世观念的教化。
近年来,随着白马梁公信俗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已不再是简单的烧香祈愿,抬神游街,而是欣赏与和谐共存,发展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构成了当地深厚的历史人文精神积淀,也是海南人乡愁的精神寄托与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