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高姓的起源
高姓,据统计,目前总人口数达到1500多万,排在中国姓氏人口中第15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高姓的起源。
第一支起源:源自姜姓。姜姓为神农炎帝后裔。周武王灭商后,将姜子牙的后裔分封在齐国,史称姜齐。齐国的齐文公吕赤有一儿子叫做姜高。姜高的孙子姜傒便以祖父的名字为姓,称为高傒 。高傒在齐国担任上卿职务的时候,曾经迎立公子小白为齐王,这位公子小白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高傒是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孙叫做高止,高止因为遭到公孙灶、公孙趸的排挤,逃到了燕国。高止的九世孙高量曾经担任宋国的司徒,而高量十世孙高洪曾担任东汉时期的渤海郡守。高洪的其中一支后裔高隐、叔侄分别创立了现在的渔阳高氏、辽东高氏, 而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所以现在的姜姓高氏族人大多尊奉高傒为得姓始祖。
高姓始祖——高傒雕像
此外春秋时期,姜姓齐国齐桓公的儿子齐惠公有一儿子叫做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也其字为姓,为高姓,为山东高氏 。
姜姓高氏后裔渊源图
第二支起源:源自羽真氏。中国东北浑江流域的原有一个古老部族叫做羽真氏族,是古燕国扶余氏族的一个分支,原姓扶余氏,在西汉时期属于玄菟郡管辖。公元前37年,因汉王朝逐渐没落,当时羽真氏族部落首领高朱蒙(高邹牟)乘机在纥升骨城(大概位置在今天的辽宁桓仁)定都称王,建立了高句骊国,朱蒙自称是高阳氏之苗裔,所以改为单姓高氏。后高氏一族统治高句骊国六百多年的时间。由于高句骊的国王为高氏,所以在当时的辽东半岛、朝鲜半岛高句骊国存在期间,高氏家族一直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到了北周时期,曾被封王为巨野县侯的大将军高琳,其祖先便是高句骊人,他的五世祖在高宗时期归附北魏王朝,世代相传至今。到了唐高宗李治总章元年,也就是公元668年,高句骊国被唐朝徐世绩(李绩)和薛仁贵联军所灭,之后唐王朝在王险城设立安东都护府。其后,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高氏族人迁居到中原内地,世代沿称高氏相传。
高句骊国开国君主——高朱蒙
第三支起源:源自官职。汉朝时期有一官职叫做高庙令。在高庙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高氏。此外西晋时期有一官职叫做高力督,在高力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高氏,世代相传。
第四支起源:外姓或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前面说过,几千年来,中华大地时有战争发生,所以姓氏相互更改时有发生。此外,因少数民族的汉化,有部分少数民族改姓高姓、其中鲜卑、蒙古、满族等民族均有。
好了,今天的百家姓就聊到这里,喜欢的朋友请点击关注哦!
《百家姓》之——方姓来历
接着花姓的是方姓。方姓的来源是怎样的呢?
第一,是炎帝之后。根据古书记载,炎帝有一个叫作雷的后代,被封在方山(今河南叶县附近),称为方雷氏。他的子孙一半姓方,一半姓雷,
所以方雷是一家。过去方雷不通婚,依据就在这里。
第二,出自姬姓。周宣王的大臣姬方叔平定了南方湖北一带的荆蛮,
为周室的中兴立下大功,被封于洛。其子孙后来就姓方,这是方姓的主体。
第三,还是出自姬姓,但是是从翁姓里面分出来的。这一支分出来很晚,但晚归晚,生命力和繁殖力却极其旺盛。宋朝初年,泉州有一个人叫翁乾度,
是姬姓后裔,生了六个儿子,全部都中了进士。这事可是世所罕见。有意思的是,这六兄弟虽是一家人,却是六个姓。要知道,在中国传统里,人
们把自己的姓是看得比命还重要的,大丈夫讲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万万不能改的。这异姓六兄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也是时局所迫。翁
乾度主要生活在北宋建立前的闽国,当时政局动荡,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到灭门之祸。为了保险起见,翁老爷子便给六个儿子当中的五个改了姓,分
别是洪、江、方、龚、汪,剩下的一个儿子还姓翁。没想到北宋建立以后,六个儿子居然都中了进士,号称“六桂联芳”。
此外,今天的满族、蒙古族、傣族、回族、土家族、朝鲜族、高山族等兄弟民族里都有方姓。
先秦的时候,方姓主要活动在河南一带,但一直不活跃。据说现在韩国的方姓,是先秦时从河南迁过去的。西汉末年,方姓迁到安徽北部,
开始发达起来,形成大族。唐朝的时候,方姓已经分布到中原、华东、江南各地。方姓一直以中原为中心,多次南下移民,唐朝时,在海南、广东、
福建就已经有方姓人的记载了。宋朝时,方姓主要集中在福建、安徽、浙江,全国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闽、浙、赣、皖、湘方姓聚集地。宋明两朝,
福建的莆田方氏一族中举人数盛况空前,中了进士和举人的竟然有360多人,其中进士多达132人。仅两宋的时候,就有28对父子进士和26对兄
弟进士,实在了不得。
明清两朝,以安徽的桐城方氏为代表的诗礼世家使方氏的声望达到了顶峰。桐城方氏不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易学学派,还开创了主导
清文坛两百多年的桐城派,桐城文风后来一直被视为正宗。清朝著名学者朱彝尊说过:“方氏门オ之盛,甲于皖口。东南学者,推为帜志焉。”东南
的学者都以桐城方氏作为旗帜和领军人物。梁实秋先生曾经讲过:“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仅次于曲阜孔氏。”当代学者钱理群讲:“桐城方氏
是曲阜孔氏之后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家族,是中国文化世家的绝唱。”所以在《影响百年中国的文化世家》一书中,桐城方氏被誉为中国第二大文
化名门,这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现在全国形成了豫鄂皖浙、闽粵两块方姓聚集区,其中安徽是方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方姓总人口的15%。
郡望
诒谋堂: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祠坨埂方氏,现分布美国等海外国家,台湾、江苏、湖北均有坨埂方氏后裔。始祖法斌公,字枚臣,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己巳二月二十七日未时,配潜邑郡庠生李元勋公女生于洪武二十八年甲戌九月十六寅时。生子四:道圆、道寿、道清、道澄。公享年六十八卒于天顺元年丙子十二月十五日巳时,妣享寿七十三终于成化三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子时。公妣合葬怀邑渌水谷家桥有碑,二〇〇八年冬至始祖迁葬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村胡屋山,墓葬坐北朝南,北依山,南有洪冲水库,风水宝地。1907年修五谱,2007年应台湾方文玉寻根问祖到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方祠所在地并出资修六谱但不全,应江苏省无锡方向明要求并出资20万元(自己16万元,其四兄弟姐妹各出1万元)七修,2016年5月8日七修谱上午9点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崇谱家举行宗谱发放仪式。
敦睦堂、敦雅堂、敦本堂、敦义堂、敦伦堂、敦叙堂、敦厚堂、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 聚乐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 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 观礼堂、阳牧亭、光远堂、光启堂,正学堂,朔源堂,源仁堂。
开封郡:江苏溧阳、宜兴、金坛、句容、南京、浙江淳安、桐庐、湖州、德清、杭州、富阳、安徽广德、徽州(黄山)、祁门。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支派
桐城派
创始祖师为古文大师方苞。桐城散文派雄霸清朝文坛两百多年。桐城派大家还有方东树,方宗诚,方孝岳等。
桐城方氏学派
创始人方学渐,集大成者方以智。方氏家族七代人的研究,形成博大精深的易学体系,是近代科学易的先声。
洪门(又名洪帮)
创始人“洪门前五祖”(少林五祖):方大洪,“洪门中五祖”:方惠成。几百年影响的反清复明组织。
少林白鹤拳
创始祖师方七娘,为南少林五祖拳之一. 也称永春拳. 在闽粤海外影响巨大。
少林纵鹤拳
创始祖师方微石,一代武林宗师.纵鹤拳为白鹤拳的支派,流行于闽台海外各地。
少林方门拳
创始祖师方顺懿, 根据少林刚拳和\"肖门\"的特点创造的。流行于成都市、重庆市、德阳市、乐山市等等地。
方性的名人和典故太多了,就讲一讲“方氏三圣”。
首先是“墨圣”方于鲁,安徽歙县人,明朝万历年间制墨业“歙派”的代表人物。方于鲁原来跟随制墨大家程君房学习做墨,尽得程氏真传,
三十以前就创造了独到的“九玄三极墨”。他著有《方氏墨谐》六卷,里面提到了385种墨。
所谓方氏墨,分为国宝、国华、博古、博物、法宝、鸿宝六大类。现在谁要有一方方氏墨,那可不得了,那可是比黄金还要贵N倍的。
第二个是“联圣”方地山。方地山(1873-1936),原名方尔谦,字地山,扬州人,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书法家、楹联家。方地山出生于书香世家,
母亲很早就过世了,他和小三岁的弟弟是由姐姐抚养成人的。兄弟俩非常聪明,尽管生活困难,他们的父亲方沛森还是坚持供他们读书。兄弟俩
小的时候就很有才名,当时在文坛上号称“两方”。光绪十二年(1886年),刚刚13岁的方地山就考中了秀才。方地山特别擅长写联语,尤其是名联,
你的名字报给他,他想都不想,挥笔一写,就能把你的名字嵌在上下联里,而且写得精绝无比。后来他去北洋武备学堂教书,经常在天津的《大公报》
上发表文章,结果就被袁世凯看中了,重金请他去做家庭教师,教袁世凯的几个孩子诗词、作文。所以袁世凯的几个孩子文学修养都非常好。方地
山还和袁世凯的二公子、当时的风流オ子之一袁克文结成了莫逆之交,并且结为儿女亲家。晚年的方地山又收藏上了钱币,又成为中国钱币收藏的
大家。后来有很多著名的弟子向他问学,好几位历史教授、文史专家都是方地山的学生。
还有一位“骨圣”方先之,是骨科专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医骨科领域圣人级的人物、首创了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疗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折。
总之,方姓人才特别多,几乎在每个行业里都可以做到顶级水平。
方姓是大姓,在今天的中国姓氏里,排名第63位,人口410万,约占
全国人口的0.33%。
《百家姓》之——方姓来历
接着花姓的是方姓。方姓的来源是怎样的呢?
第一,是炎帝之后。根据古书记载,炎帝有一个叫作雷的后代,被封在方山(今河南叶县附近),称为方雷氏。他的子孙一半姓方,一半姓雷,
所以方雷是一家。过去方雷不通婚,依据就在这里。
第二,出自姬姓。周宣王的大臣姬方叔平定了南方湖北一带的荆蛮,
为周室的中兴立下大功,被封于洛。其子孙后来就姓方,这是方姓的主体。
第三,还是出自姬姓,但是是从翁姓里面分出来的。这一支分出来很晚,但晚归晚,生命力和繁殖力却极其旺盛。宋朝初年,泉州有一个人叫翁乾度,
是姬姓后裔,生了六个儿子,全部都中了进士。这事可是世所罕见。有意思的是,这六兄弟虽是一家人,却是六个姓。要知道,在中国传统里,人
们把自己的姓是看得比命还重要的,大丈夫讲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万万不能改的。这异姓六兄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也是时局所迫。翁
乾度主要生活在北宋建立前的闽国,当时政局动荡,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到灭门之祸。为了保险起见,翁老爷子便给六个儿子当中的五个改了姓,分
别是洪、江、方、龚、汪,剩下的一个儿子还姓翁。没想到北宋建立以后,六个儿子居然都中了进士,号称“六桂联芳”。
此外,今天的满族、蒙古族、傣族、回族、土家族、朝鲜族、高山族等兄弟民族里都有方姓。
先秦的时候,方姓主要活动在河南一带,但一直不活跃。据说现在韩国的方姓,是先秦时从河南迁过去的。西汉末年,方姓迁到安徽北部,
开始发达起来,形成大族。唐朝的时候,方姓已经分布到中原、华东、江南各地。方姓一直以中原为中心,多次南下移民,唐朝时,在海南、广东、
福建就已经有方姓人的记载了。宋朝时,方姓主要集中在福建、安徽、浙江,全国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闽、浙、赣、皖、湘方姓聚集地。宋明两朝,
福建的莆田方氏一族中举人数盛况空前,中了进士和举人的竟然有360多人,其中进士多达132人。仅两宋的时候,就有28对父子进士和26对兄
弟进士,实在了不得。
明清两朝,以安徽的桐城方氏为代表的诗礼世家使方氏的声望达到了顶峰。桐城方氏不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易学学派,还开创了主导
清文坛两百多年的桐城派,桐城文风后来一直被视为正宗。清朝著名学者朱彝尊说过:“方氏门オ之盛,甲于皖口。东南学者,推为帜志焉。”东南
的学者都以桐城方氏作为旗帜和领军人物。梁实秋先生曾经讲过:“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仅次于曲阜孔氏。”当代学者钱理群讲:“桐城方氏
是曲阜孔氏之后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家族,是中国文化世家的绝唱。”所以在《影响百年中国的文化世家》一书中,桐城方氏被誉为中国第二大文
化名门,这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现在全国形成了豫鄂皖浙、闽粵两块方姓聚集区,其中安徽是方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方姓总人口的15%。
郡望
诒谋堂: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祠坨埂方氏,现分布美国等海外国家,台湾、江苏、湖北均有坨埂方氏后裔。始祖法斌公,字枚臣,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己巳二月二十七日未时,配潜邑郡庠生李元勋公女生于洪武二十八年甲戌九月十六寅时。生子四:道圆、道寿、道清、道澄。公享年六十八卒于天顺元年丙子十二月十五日巳时,妣享寿七十三终于成化三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子时。公妣合葬怀邑渌水谷家桥有碑,二〇〇八年冬至始祖迁葬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村胡屋山,墓葬坐北朝南,北依山,南有洪冲水库,风水宝地。1907年修五谱,2007年应台湾方文玉寻根问祖到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方祠所在地并出资修六谱但不全,应江苏省无锡方向明要求并出资20万元(自己16万元,其四兄弟姐妹各出1万元)七修,2016年5月8日七修谱上午9点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路嘴组方崇谱家举行宗谱发放仪式。
敦睦堂、敦雅堂、敦本堂、敦义堂、敦伦堂、敦叙堂、敦厚堂、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 聚乐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 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 观礼堂、阳牧亭、光远堂、光启堂,正学堂,朔源堂,源仁堂。
开封郡:江苏溧阳、宜兴、金坛、句容、南京、浙江淳安、桐庐、湖州、德清、杭州、富阳、安徽广德、徽州(黄山)、祁门。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支派
桐城派
创始祖师为古文大师方苞。桐城散文派雄霸清朝文坛两百多年。桐城派大家还有方东树,方宗诚,方孝岳等。
桐城方氏学派
创始人方学渐,集大成者方以智。方氏家族七代人的研究,形成博大精深的易学体系,是近代科学易的先声。
洪门(又名洪帮)
创始人“洪门前五祖”(少林五祖):方大洪,“洪门中五祖”:方惠成。几百年影响的反清复明组织。
少林白鹤拳
创始祖师方七娘,为南少林五祖拳之一. 也称永春拳. 在闽粤海外影响巨大。
少林纵鹤拳
创始祖师方微石,一代武林宗师.纵鹤拳为白鹤拳的支派,流行于闽台海外各地。
少林方门拳
创始祖师方顺懿, 根据少林刚拳和\"肖门\"的特点创造的。流行于成都市、重庆市、德阳市、乐山市等等地。
方性的名人和典故太多了,就讲一讲“方氏三圣”。
首先是“墨圣”方于鲁,安徽歙县人,明朝万历年间制墨业“歙派”的代表人物。方于鲁原来跟随制墨大家程君房学习做墨,尽得程氏真传,
三十以前就创造了独到的“九玄三极墨”。他著有《方氏墨谐》六卷,里面提到了385种墨。
所谓方氏墨,分为国宝、国华、博古、博物、法宝、鸿宝六大类。现在谁要有一方方氏墨,那可不得了,那可是比黄金还要贵N倍的。
第二个是“联圣”方地山。方地山(1873-1936),原名方尔谦,字地山,扬州人,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书法家、楹联家。方地山出生于书香世家,
母亲很早就过世了,他和小三岁的弟弟是由姐姐抚养成人的。兄弟俩非常聪明,尽管生活困难,他们的父亲方沛森还是坚持供他们读书。兄弟俩
小的时候就很有才名,当时在文坛上号称“两方”。光绪十二年(1886年),刚刚13岁的方地山就考中了秀才。方地山特别擅长写联语,尤其是名联,
你的名字报给他,他想都不想,挥笔一写,就能把你的名字嵌在上下联里,而且写得精绝无比。后来他去北洋武备学堂教书,经常在天津的《大公报》
上发表文章,结果就被袁世凯看中了,重金请他去做家庭教师,教袁世凯的几个孩子诗词、作文。所以袁世凯的几个孩子文学修养都非常好。方地
山还和袁世凯的二公子、当时的风流オ子之一袁克文结成了莫逆之交,并且结为儿女亲家。晚年的方地山又收藏上了钱币,又成为中国钱币收藏的
大家。后来有很多著名的弟子向他问学,好几位历史教授、文史专家都是方地山的学生。
还有一位“骨圣”方先之,是骨科专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医骨科领域圣人级的人物、首创了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疗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折。
总之,方姓人才特别多,几乎在每个行业里都可以做到顶级水平。
方姓是大姓,在今天的中国姓氏里,排名第63位,人口410万,约占
全国人口的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