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十八罗汉护门庭,大安!大吉!
罗汉松自古已为佛树,其有劈邪、挡煞、消灾之神效。有些名胜古刹,至今仍生长着肃穆静秘的千年古罗汉松,那是当时寺庙中的和尚,在乱世中为避凶化吉而亲手所种。今人普遍认为,家中房前屋后种上几株罗汉松,既可旺宅益主,为家人带来安康吉祥,又寓意招财开运,事事顺心!因而罗汉松是公认的镇宅之宝。
“家有罗汉松,一世唔使穷;种下罗汉松,世代成富翁”。这是粤、港、奥、台地区民间不知从何时起,就一直流传着的几句谚语。有关罗汉松风水话题,总是见仁见智,不管您对罗汉松风水作用的观点是否认同,作为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罗汉松因其有遒劲有力的根系,四季常青的叶子,柔软而又有韧性的枝条,十分适合制作成姿态优美的盆景。
许多人对罗汉松情有独衷,因为罗汉松兼顾两方面的特点,四季常青,既可“生旺”,又可增加财气;其二,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略称,佛教认为一个人因为修行的工夫不同,故取得的成就也有高低之分,每一种成就叫做一个“果位”。阿罗汉果是小乘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在大乘佛教中则低于佛、菩萨,是第三等。佛教称,获得这一果位,就可熄灭一切烦恼,圆满一切功德,永远不会在投胎转世受所谓“生死轮回”之苦。获得阿罗汉果位的人叫“阿罗汉”,简称“罗汉”。
著名的十八罗汉,传说是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人间,弘扬佛法,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所以说罗汉松可以说趋吉避凶,辟邪化煞。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由中国海岛罗汉松科研基地——东莞真趣园精选的十八棵形神兼备的罗汉松盆景,化身十八罗汉。愿这十八罗汉为您招财开运,并带给您安康吉祥!事事顺心!
十八罗汉护门庭
大安!大吉!
第一 坐鹿罗汉
第一尊者宾度罗跋啰惰阇 (Pindolabharadvaja),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
宾度罗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这位罗汉本是印度优填王的大臣,权倾一国,后发心出家,应恐国王请他回去做官,遂遁入深山修行。后得阿罗汉果位,一日,骑鹿回乡度化亲属,优填王也因听其说法而得悟。故称坐鹿罗汉。
五代贯休所作十六罗汉像中,此罗汉箕坐岩石上,左手持杖,右手凭岩,膝上置经。眉骨外突,双目睥睨前方。
苏东坡像赞云:“白氎在膝,贝多在巾。目视超然,忘经与人。面颅百皱,不受刀箭。无心扫除,留此残雪。”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赏。
只见尊者箕坐岩石上,左手持杖,右手凭岩,膝上置经。眉骨外突,双目睥睨前方。赞曰:
栖坐岩石寻清静,
手持荆杖求无波;
膝置经卷行真路,
目视超然成阿罗。
第二 欢喜罗汉
第二尊者迦诺迦伐蹉(Kanakavatsa),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方迦湿弥罗国。
迦诺迦伐蹉尊者,古印度的一位雄辩家,他是“知一切善恶法之声闻”。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名喜庆罗汉,或欢喜罗汉。
有人向他请教什么是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快乐就是喜。又问他什么是庆,他说不由眼耳鼻舌身所感到的快乐就是庆,比如诚如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
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的迦诺迦伐蹉罗汉像,身穿法衣,盘坐于岩石上,双手结印,扶杖于肩头。面上满是皱纹,双眉下垂,头略为仰视。
苏东坡像赞云:“耆年何老,粲然复少。我知其心,佛不妄笑。瞋喜虽幻,笑则非瞋。施此无忧,与无量人。”
妖魔除尽,玉宇澄清。
扬手欢庆,心花怒放。
只见尊者身穿法衣,盘坐于岩石上,双手结印,扶杖于肩头。面上满是皱纹,双眉下垂,头略为仰视。赞曰:
身着法衣护佛法,
手结法印度苍生,
嗔喜皆幻不妄笑,
无忧当属无量人。
第三 举钵罗汉
第三尊者迦诺迦跋厘惰阇(Kanaka-bharadvaja),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身洲。
迦诺迦跋厘惰阇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钵化缘的行者。藉托钵福惠世人,予众生种植福德,并为他们讲说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
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五代贯休大师所作此罗汉像,骨瘦棱嶒,瞠目闭嘴,眉横如剑。右手执拂,左手按膝,倚坐于岩石座上。
苏东坡像赞云:“扬眉注目,拊膝横拂。问此大士,为言为默。默如雷霆,言如墙壁。非言非默,百祖是式。”
这位慈悲平等高觉铁钵化缘的行者,藉托钵福惠世人,予众生种植福德,并为他们讲说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赞曰:
率领五百阿罗汉,
住于神州护法坛,
手执拂尘寻清乐,
眉扬如剑斩忧烦。
第四 托塔罗汉
苏频陀尊者驻山王布赫拉。双手握经。生于竹叶地,父为富有长者。刚生下来时,全身长满毒痈,尽管父亲全力医治,但仍未痊愈。全家人因此感到羞愧,用衣服遮盖,故名掩藏。一天,听说舍卫城有许多名医,与友同往,正好遇到世尊,从其出家,并受具足戒。从此,不要说疾病,就连三毒彻底根绝,得阿罗汉果。若依此尊,业果不欺,远离病患,功德久盛!
据传托塔罗汉即苏频陀尊者,这罗汉名苏频陀,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的一位弟子。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苏频陀是佛祖最后一名弟子,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把塔随身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
七层宝塔,佛法通灵。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尊者是释迦牟尼收的最后一位弟子,他为表示怀念和追随佛祖特制一塔随身携带,故称“托塔罗汉”。
赞曰:
右手握拳当心处,
左手伸出安于膝,
聃耳埀肩一真妙,
绮眉霞观大千奇。
第五 静坐罗汉
第五尊者诺距罗(Nakula),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赡部洲。
诺距罗可译作大力士,这位罗汉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位战士,力大无比,后来出家为和尚,修成正果。
释迦牟尼佛让其静坐,放弃从前当战士时那种打打杀杀的观念,但他静坐时仍显出大力士的体格,又称“静坐罗汉”。
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的诺矩罗尊者像,则是交脚倚坐于石上,双手执如意形木童子(古代一种搔痒器具)当左肩,成扒背痒之势。
苏轼像赞曰:“善心为男,其室法喜。背痒孰爬?有木童子。高下适当,轻重得宜。使真童子,能如兹乎?”
清净修心,神态自若。
安详瑞庆,进彼极乐。
只见尊者交脚倚坐于石上,双手执如意形木童子(古代一种搔痒器具)当左肩,成扒背痒之势。赞曰:
拳拳当心本无心,
念念如意如意临,
身心清静人天养,
不再忧烦生死轮。
第六 过汉
第六尊者跋陀罗(Bhadra),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
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因此取名跋陀罗。
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是由跋陀罗传去的。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传播佛法,因此称之为过汉。
五代贯休大师所作罗汉像中,跋陀罗尊者趺坐于石上,隆额丰颐,面略上仰,右手隐法衣中,左手执念珠安于膝上。
苏东坡赞曰:“美狠恶婉,自昔所闻。不圆其辅,有圆者存。现六极相,代众生报。使诸佛子,具佛相好。”
身负经卷,东渡传经。
跋山涉水,普渡众生。
只见尊者趺坐于石上,隆额丰颐,面略上仰,右手隐法衣中,左手执念珠安于膝上。赞曰:
仰观宇宙参妙理,
俯持捻珠数流年,
德善为本广教化,
众皆为贤乃真贤。
第七 骑象罗汉
第七尊者迦理迦(Karika),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僧伽荼洲。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迦理迦本是一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
贯休所画的迦理迦罗汉之像,最显著特点就是长眉绕身,宴坐于岩石上,右手抚右膝上,长眉绕过手指垂于石座上。左手自然下垂,支于石座。
苏东坡像赞云:“佛子三毛,发眉与须。既去其二,一则有余。因以示众,物无两遂。既得无生,则无生死。”
骑象轩昂,颂经朗朗。
心怀众生,目及四方。
只见尊者长眉绕身,宴坐于岩石上,右手抚右膝上,长眉绕过手指垂于石座上;左手自然下垂,支于石座。赞曰:
去尽万缕烦恼丝,
留得一脉佛心慈,
了脱生死成正觉,
离却苦乐更无私。
第八 笑狮罗汉
第八尊者伐阇罗弗多罗(Vajraputra),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刺拏洲。
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据说他本是一位猎人,出家后立戒不杀生,修成罗汉后,有两只小狮子跑到他身边感激他放下屠刀。伐阇罗弗多罗以后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故人称“笑狮罗汉”。
由于他不杀生,广积善缘,故此一生无病无痛,而且有五种不死的福力,故又称为“金刚子”,深受人们的赞美尊敬。
五代贯休大师所画的伐阇罗弗多罗像,乃一袒裸上身,高鼻深目的胡僧像。坐于石上,双臂相交置于左膝上,手掌下垂。身右边置贝叶经,身略侧,似在看经。
苏东坡像赞云:“两眼方用,两手自寂。用者注经,寂者寄膝。二法相忘,亦不相捐。是四句偈,在我指端。”
尊者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坐于石上,两臂相交于左膝上,手掌下垂。身右边置贝叶经,身略侧,似在看经。赞曰:
凝神深参贝叶经,
纵观古今自从容;
禅定无乱涅槃处,
物我两忘无量功。
第九 开心罗汉
开心见佛,各显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无穷。
据说,尊者原系中天竺的某位太子,其弟想与他争王位而作乱。尊者对弟弟说:“我心里只有佛,从未想当国王。”遂解开衣服,其弟果见他心中有一佛,便不再作乱。尊者因此而被称为“开心罗汉”。赞曰:
曲指算来无量劫,
躬行诚信不肯歇,
扇拂在握数世过,
禅心守定效佛陀。
第 十 探手罗汉
第十尊者半託迦(Panthaka),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
《善见律》卷十六:般陀之母,为大富长者女。与家奴私通,逃于他国,久而有孕,垂产思归,于中路产子,如是复生弟。长名莫诃般陀,弟名周罗般陀,弟名之义即为“小路边生”。兄聪明而弟愚钝,后二人皆修成罗汉,弟弟即第十六罗汉注荼半託迦。
半託迦尊者打坐时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毕即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故又称“探手罗汉”。
五代贯休大师所绘半託迦像,于石座上敷坐具,趺坐于其上。身穿通肩袈裟,两手持经卷,作读诵状。
苏东坡像赞云:“垂头没肩,俯目注视。不知有经,而况字义。佛子云何,饱食昼眠?勤苦功用,诸佛亦然。”
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灵通,自得其乐。
尊者打坐时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毕即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故称“探手罗汉”。赞曰:
手持经卷苦用功,
潜心诵读晓轻重,
参透一真有大道,
悟明方可称道生。
第十一 沉思罗汉
第十一尊者罗睺罗(Rahula),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颺瞿洲。
尊者本是佛陀释迦牟尼的亲生子,后又成为释迦的十大弟子之一。据说他在母胎六年才出生,因其长期为母胎覆障,故而得名;另有一说法,即他在诞生之时,适逢月亮被障蔽,故名为罗睺罗。
在十大弟子中,其精进修道,得阿罗汉果,自古誉称“密行第一”。所谓“密行”即在沉思中觉悟,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动时能行人所不能行,故被称为“沉思罗汉”。
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的罗睺罗像,双目圆睁,趺坐石上,右手上举,当胸戟指,左手按左膝。
苏东坡赞云:“面门月满,瞳子电烂。示和猛容,作威喜观。龙象之姿,鱼鸟所惊。以是幻身,为护法城。”
尊者面相丰腴,蚕眉弯曲,秀目圆睁,敦厚凝重的风姿之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尊者本是佛陀释迦牟尼的亲生子,后又成为释迦的十大弟子之一。在沉思中觉悟,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动时能行人所不能行,自古誉称“密行第一”。赞曰:
慈心能忍称威猛,
当胸戟指目圆睁,
龙象之势实可贵,
舍身成就护法城。
第十二 挖耳罗汉
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Nagaena),与自眷属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半度波山。
那迦译作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
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名闻印度。所谓耳根,是由於醒觉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所谓六根清净,耳根清净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种淫邪声音之外,更不可听别人的秘密。因他论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净。
五代贯休大师所画的那伽犀那像,侧坐于岩石上,面貌奇特,高鼻深目,双目怒睁,额头隆起,后脑突起如肉髻,张口露舌,双手握拳拄于颔下。
苏东坡像赞云:“以恶辘物,如火自爇。以信入佛,如水自湿。垂眉捧手,为谁虔恭?大师无德,水火无功。”
闲逸自得,怡神通窍。
横生妙趣,意味盎然。
只见尊者侧坐于岩石上,面貌奇特,高鼻深目,双目怒睁,额头隆起,后脑突起如肉髻,张口露舌,双手握拳拄于颔下。赞曰:
半度波山巉岩上,
双目怒睁举世惊,
依信入佛乃正道,
护法度人方圆融。
第十三 布袋罗汉
第十三尊者因揭陀(lngata),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
据说因揭陀本是古印度的捕蛇人,常携带一个布口袋进山捕蛇,以免行人遭蛇咬。他捉住毒蛇后,便拔掉毒牙,而后放生。因揭陀以善心修得阿罗汉果,他也被称为“布袋罗汉”。
相传他在中国显灵,于公元907年五代梁朝时在奉化出现,负一袋行化。贞明三年(917)在岳林寺磐石上说佛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说完便消失无踪了。
五代贯休大师所画的因揭陀罗汉,肩倚杖藜,左手托贝叶经,垂头注视,右手掐珠。赞曰:
无量寿佛,乾坤宝袋。
欢喜如意,其乐陶陶。
第十四 芭蕉罗汉
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Vanavasin),与自眷属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
伐那婆斯,梵文为雨的意思。相传他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后园中的芭蕉树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他的父亲因此为他取名为雨。他出家后常在芭蕉下用功,修成罗汉后又称“芭蕉罗汉”。
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的伐那婆斯,趺坐于岩窟内,身着通肩衣,两手隐于袖中,闭目入禅定。
苏东坡赞云:“六尘既空,出入息灭。松摧石陨,路迷草合。逐兽于原,得箭忘弓。偶然汲水,忽然相逢。”
悠闲隐逸,傲视太虚。
仙风道骨,超脱凡尘。
尊者常在芭蕉下用功,修成罗汉后又称“芭蕉罗汉”。只见尊者趺坐于岩窟内,身着通肩衣,两手隐于袖中,闭目入禅定,故云:“心如死灰,形如槁木。神妙万物,苍岩骨肉。铁磬谁鸣,空谷传声,呼之不闻,不呼眼瞠。”赞曰:
守护佛法可住山,
心如枯井自等闲,
神妙万物苍岩骨,
法注自然满大千。
第十五 长眉罗汉
第十五尊者阿氏多(Ajita),与自眷属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
长眉罗汉,是一位慈祥老者形象,通察大千,心领神会。
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这位罗汉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原来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拖着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转世为人。他出世後,有人对他的父亲说:佛陀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因此他的父亲就送他出家,终於修成阿罗汉果。
五代贯休所画的阿氏多像,双手抱右膝,坐于石上,张口露舌,齿牙毕显,脱牙数杖。清乾隆尝题赞,称他“心是菩萨,貌是鬼王”。
苏东坡赞云:“劳我者皙,休我者黔。如晏如岳,鲜不僻淫。是哀骀它,澹台灭明。各妍于心,得法眼正。”
尊者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清乾隆尝题赞,称他“心是菩萨,貌是鬼王”。赞曰:
第十六 看门罗汉
第十六尊者注荼半托迦(Cuda-panthaka),与自眷属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山中。
注茶半托迦尊者因性愚钝,习经不能诵,故佛令他日常为众比丘拂拭鞋履,只诵习简单的经句,逐步修习,后来果然获得智慧启悟,证阿罗汉果。
他到各地去化缘,常用掌头拍打屋门叫人出来布施。后来佛陀给了他一根锡杖,他化缘时就用它在别人门前摇动,屋里的人闻声果然开门布施,故他又称“看门罗汉”。
贯休大师所画注荼半託迦像,侧坐于古树窝中,左手提起,手指稍屈,右手执扇放右腿上,眉骨突起,额头隆起。
苏东坡像赞云:“以口说法,法不可说。以手示人,手去法灭。生灭之中,自然真常。是故我法,不离色声。”
威武标杆,警觉凝视。
禅杖在握,勇炽邪魔。
尊者侧坐于古树窝中,左手提起,手指稍屈,右手执扇放右腿上,眉骨突起,额头隆起。赞曰:
修行路上多坎坷,
受学诵读几波折,
逐步研习愚痴少,
悟透佛法妙慧多。
第十七 降龙罗汉
第十七尊者降龙罗汉,即“迦叶尊者”。清朝时由乾隆皇帝钦定。佛陀入灭后,迦叶尊者成为教团之统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直至阿难成为弘法继承者,始入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出世,方行涅槃。而迦叶为佛弟子中修苦行之第一人,被称为“头陀第一”;又因至今传诵不绝的公案《拈花微笑》,被中国禅宗尊为始祖。
另一说法是第十七位罗汉是《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尊者”。苏东坡像赞云:“以口诵经,以手叹法。是二道场,各自起灭。孰知毛窍?八万四千。皆作佛事,说法炽然。”
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降龙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立了大功,故称他为“降龙罗汉”。
在《济公外传》中,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降龙罗汉乃佛陀座下弟子,法力无边,助佛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龙修炼几百年,却始终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观音,得知七世尘缘未了,便下凡普渡众生,了结未了尘缘。
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降龙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立了大功,故被称为“降龙罗汉”。赞曰:
坚心执意苦修行,
微妙法门寻常中,
拈花微笑留名典,
心心相印乃功成。
第十八 伏虎罗汉
第十八尊者是“四大声闻”中的“军屠钵叹”。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而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称他为“伏虎罗汉”。
一说,是禅月所画第十八宾头卢尊者。苏东坡像赞云:“右手持杖,左手拊右。为手持杖,为杖持手。宴坐石上,安以杖为。无用之用,世人莫知。”
一说,第十八尊者是“弥勒尊者”,由清朝乾隆皇帝钦定。弥勒尊者修慈心观,降伏心中如猛虎般的贪欲、瞋恨,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人生如战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穴居着一只猛虎,以己之力抵抗逆流;人生又像花园,会因清晨在一朵蔷薇上留下的晨露而变得温柔恬静。猛虎的魄力与蔷薇的细腻可以和谐一体,再怎样心坚如石或豪情满怀,胸中依然有一份清新灵动,一份安然静默蕴藏其中,依然会有娇柔而美丽的花朵启颜开放。赞曰:
佛法无边信愿行,
参透法理靠苦功,
多闻第一需顿悟,
瞬间乃在长久中。
第十八 伏虎罗汉
以上盆景作品素材均为海岛真趣罗汉松。罗汉雕像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
浅谈海岛罗汉松的特点及玩法
作者:易木
盆景创作应平中求奇,形神兼备,同时兼具文化内涵才能让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也才能表达深远的意境。
海岛罗汉松的两大特点包括其树干铁骨铮铮,苍古嶙峋,枝托飘逸灵动古雅,造型奇特,以及其品种丰富的各种彩叶是其有别于其它罗汉松的最大特点。海岛真趣罗汉松是经过人工培植的品种上,其红芽小叶,比原生枝叶更短小厚实且更密,每年抽四至五次红芽,那种满树菲红的美,既喜庆又祥和,令人惊叹!是近十几年来被罗汉松爱好者们狂热追捧的树种,是罗汉松中难得的珍品。
海岛罗汉松简单来说一看骨感、二看叶色、三看形态。有人会说,怎么会三看形态?难道形态不重要?玩树,形态当然重要,但对于海岛罗汉松来说,在形态方面,不能过度创作,应该尽量减少人工修整,保持其在海岛自然环境中的展示的独特韵味,改变形态应顺势而为,点到即止,千万不能大刀阔斧,因为其生长极其缓慢。
所以说,如果没有真正了解海岛罗汉松的特质及领悟其文化内涵,而是简单地用普通罗汉松,甚至以岭南杂木类盆景作品的审美标准去评判一件海岛罗汉松盆景作品,那是十分肤浅的。
就如玩崖柏收藏一样,大部分人是用崖柏雕刻成各种人形、佛像、动物等形状,如果选题不当或手艺不精,就浪费了珍贵的材料,笔者却是喜欢作简单的裁截,然后打磨出其天然形态,这种玩法更赏心悦目,更清雅。玩海岛罗汉松也是此理,这是笔者的一家之言,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易木)
鸣谢:感谢中国海岛罗汉松科研基地——广东真趣园提供素材!
岭南盆景公众号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ID: lnpjsj
想要阅读更多原创文章,敬请关注《岭南盆景》微信公众平台: lnpjsj ,分享最有价值的盆景文化。小编微信: lnpj178 欢迎投稿、留言参与交流。
『远方』福建土楼群(肆)
来,我们造一座土楼!
土楼的建造一般经过选址、设计、筹备、施工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在顺序上可先可后,同时亦非严格地截然分割,建楼主人可依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选址
中国传统建房择址都讲究“风水”,土楼自然也不例外。土楼后有 “来龙” ,前有“水口”,流水不直冲房屋,缓缓从门前流过。
来龙
风水师选址时很注重“来龙”,即土楼背后所倚的山。风水中把山峰叫龙,山势蜿蜒起伏才有生气。实用意义在于,土楼依山而建,地势高爽干燥不易生病;反之地势低洼就会潮湿,阴气重,虫多细菌多,人容易生病。
依山而建的土楼 By Frank
水口
风水术认为水口是村落的门户,关系着村落的安危盛衰。因此土楼的大门位置与水流通常都有着很好的配合,所谓“门要对水,坐要对龙”,这实际上关系着土楼附近的小气候。另外,水流方向若笔直对着房子而来也是不好的,称为“溪煞”。实际上是因为这样风就会顺着水流的方向冲进房屋里,也会影响到屋内居住的人的健康。
土楼门前的河道 By 古风
设计
永定土楼的建筑设计,先由主人拟定土楼形状(方形、圆形或五凤楼)和规模(大小、间数、层数),确定土楼的整体框架,形成粗略的建筑设计构想。在此基础上,楼主还要请来风水先生、木匠、泥水匠,谋划相关的具体事项,对要建造的土楼作出更加详细的规划设计。
整体布局
对土楼的坐向,楼大门、小门、中(正)厅的位置、方向、大小、高低,楼内水的排放方向及出口(俗称“放水”)、楼外道路的安排等涉及“风水”的事项作出规划。同时对楼的大小、层数、圈数、主楼、横屋、天井等的作出布置,屋顶瓦面的式样,底层开间数及间份的大小等作出安排。
局部设计
设计土墙时,都注重防御功能,其厚度根据楼的大小、层数而定。3层以上的土楼,底层墙厚都在1米以上,由下而上逐层作台阶式收减。
石基的高度,根据楼的层数、地势的高低以及土质情况综合考察而定,一般要露出地面50厘米以上。石基的顶宽与墙的厚度相同。楼层高度,常以1枋墙的高度(约36厘米)为计算单位,一般底层9枋,顶层7枋半,其他各层7枋。
屋檐出檐的长度一般为楼高的四分之一,屋顶瓦面的坡度也有定制,俗称“放几分水”,一般扛梁长度一半与脊柱高度的比为1︰0.45,子墙厚度通常为48厘米或54厘米。
各类不同用途的房间大小不同,门厅、后厅比普通房间宽,后厅又比门厅大。楼梯间比普通的房间小。圆楼的门厅、后厅取方正位置,不按扇形布置。楼内二层以上走廊的宽度,一般为80~120厘米。对于土楼建筑的每个细节,主人在动工之前必须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再由木匠和泥水匠分别根据各种用料的大小、长短等规格开出木料及石材等的用料清单。
设计方法
永定土楼的建筑风格深受中原建筑文化的影响,平面布局的中轴线对称、结构体系的院落组合、屋面造型的悬山或歇山屋顶等诸方面的设计,都保持着中原古建筑的共同特征。永定客家人素有慎终追远、重教崇文、勤劳俭朴之风,永定土楼建筑设计明显地打下客家文化的印记。土楼设置厅堂、庭院、天井、水井、浴室、门坪、晒坪、学堂、书斋、作坊、禽畜栏舍设施等,是客家文化、风俗习惯在建筑上的反映。此外,土楼的设计还有一下几个特点:
没有图纸
土楼建筑的设计方案大都没有图纸,最多只在纸上记下一些相关的数据。这是因为主人和木匠、泥水匠对设计方案了然于心。尤其是木匠、泥水匠,对于土楼建筑的各种图形了如指掌,只要建楼主人确定了建筑的规模,他们就能够轻车熟路地进行施工。
因地制宜
土楼的设计有极大的灵活性,许多土楼根据实际地形因势造形,灵活应用。如土楼的形状、大小、圈数、层数(高度),要依据楼址的地理条件来决定。在土楼群中建楼,还要考虑到与前后左右邻里的关系和影响。
风水八卦
图:集庆楼对应八卦图
在客家土楼中,有很多是按照八卦图型来设计的,八卦土楼往往根据八卦分为八个单元,各自对应一个卦位,每卦八房间,合六十四卦六十四个房间。八个单元之间通常建有防火墙,每个单元一般至少各有一部楼梯。当地人认为按照八卦建楼可以“镇宅禳邪,出煞保安”。
图:土楼中用石子拼成的八卦
图:土楼中用鹅卵石拼成的五行石,五颗石子代表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
筹备
建楼主人的筹备工作除协调左邻右舍的关系外,主要还有经费筹集、选定总管、请工备料等三项事务。经费筹集、选定总管由楼主(东家)或公推的主事人负责,请工备料由总管负责。
经费筹备
建起一座土楼往往耗资巨大,除富翁外,普通百姓都要通过各种渠道才能将建楼经费筹集齐全。建造土楼筹集经费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五种。
农副业收入
客家人单家独户耕田一般只能自给自足,积蓄也有限,所以无法独资兴建大型土楼,这时他们只能邀集血缘关系相近的族人合资共建。除了自身的劳力外,客家人还会采取换工的办法,由亲朋好友支持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艰难地将土楼建成。
官员薪俸
用官员薪俸购置或兴建土楼。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曾任刺史的阙宣义在上杭岭下(今永定龙潭镇联中村)购置一座土楼。而元武宗至大年间(1308—1311),漳州万户府知事阙文兴之子阙应龙,在上杭云川高坑(今永定县坎市中学所在地)建筑的土圆寨和清代道光年间大溪巫屋梅子潭的魁星阁——太史第,都是楼主用薪俸兴建的。
太史第 By 黄汉民
太史第因后代外迁等原因,长期少人居住,逐渐走向衰微,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烟叶收购站。1958年“大跃进”时,前落大厅两侧的房间被改建成烟草烤房,只剩下抚市来此的一对父子俩居住。1974年,巫宜福后裔拆去太史第,将其旧木料、砖头运至今侨光中学旁,重建一楼,取名为继星阁(无人居住)。太史第原址只剩残垣断壁,芳草萋萋,楼内被辟为菜园,2000年左右因改建永湖公路而被湮埋。
华侨出资
旅居海外的客家人不论萍漂何方,大都保持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观念和不忘故土的美德。他们事业有成后,大量汇款回到祖居地兴建土楼。如下洋霞村永康楼、大溪祝元楼、下洋富川荣禄第、高头高北侨福楼,均为华侨出资所建。
以出了11个博士而著名的侨福楼 By 不惑人生
侨福楼楼主 By 枫子一大叔
祖宗田产收入(租谷)
客家人勤劳俭朴,非常注重财富的积累。不论是名门望族,还是普通的工匠商贩,只要有可能,都要置办一定数量的田产(即“公田”),并将田产收入作为祭祖烝尝、儒资助学或本族中救急济困的备用经费。
据18年(1929)的调查记录,永定此类田产有17.21万亩,占全县耕地的48.3%。筹备建楼时,经族中众人同意,可将田产收入用于建筑土楼,如清乾隆初年兴建的坎市业兴楼,时期兴建的仙师乡大阜村见昌楼,便是用祖宗田产收入兴建起来的。
业兴楼 By 黄汉民
商业盈利
烟草的商业盈利是清代至时期闽西人兴建土楼资金的主要来源。据《永定县烟草志》记载,晒烟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从漳泉地区传入永定。到了清乾隆年间,晒烟的种植、条丝烟的制作进入鼎盛时期。
By 黄汉民
初期,永定人在国内14个省39个大中城市设的条丝烟庄、商行计有166家。他们都有各自的烟号、招牌,经营各自的名优产品。如永隆昌、裕兴号、广昌泰等。
由于永定条丝烟具有“细嫩、色金黄、油分足、气味芳香纯净、刺激性小、燃烧性好”等特点,而其他地方出产的条丝烟“色味皆不能及”,因而“独著于天下”,风靡一时。清末时,每年销往国内和东南亚的条丝烟不下5万—6万箱,价值200余万银圆。不少人就是靠经营条丝烟而成为富翁的。
图:永定烟丝
18世纪中叶以后,永定的条丝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永定客家土楼的兴建也迎来它的黄金时代。富裕起来的烟商们除了把钱用于扩大再生产和购置田地等方面外,主要用于建造土楼,尤其是大型土楼,当然其中也不无显富的因素。如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的高陂上洋遗经楼和建于咸丰、同治年间的抚市新民村永隆昌土楼,其楼主分别是经营条丝烟而富甲一方的陈华兴和黄万斗兄弟。
永隆昌土楼 By 潜水狼()
永隆昌土楼 By 潜水狼()
选定总管
建筑土楼的总管是建楼工程的实际负责人,动工前要请师傅,准备土、石、木、砖、瓦等各种材料,除了要求各种工匠自带工具外,总管还要做好租借墙板、购置畚箕等事务。施工中要进行工程进度、质量、安全以至后勤等方面的管理,竣工后要负责工程的验收和结算。
由此可见,总管的事务千头万绪,总管之职在建造大型土楼时不可或缺。因此,楼主(东家)必须慎重地从本族中物色一个忠实可靠、善于筹划、理财精干、经验丰富的人担当此职。一经选定,彼此谈妥条件,楼主即委以重任。无特殊情况,一般中途不再换人。若所建土楼较小型,则由楼主自任总管。
请工与备料
请工与备料可先后穿行。
请工
土楼建筑要请各个工种的专业人员,如风水先生、打石、木工、泥水、夯墙、补墙、烧砖瓦、篾匠师傅和从事运输以及后勤的杂工,各个工种专业人员的报酬有计日和计件之分。楼主和总管为了保证建筑质量,不盲目追求每日的夯墙进度,常常采取按日计酬的办法。按件计酬带有承包性质,如烧制砖瓦,有的以窑计算,有的以砖瓦的块数计算;土箕则以担计算等。唯独风水先生最为特殊,既不按日也不按件计酬,而是凭东家的满意程度和参考风水先生的名气及当地当时的行情奉送红包。
在建造土楼过程中,有些不需要专门技术的工种,如运土及挑土上墙等,大多由左邻右舍或亲朋好友去做。其中有些是无偿的,有些是换工,也有少部分要付工资。而且,建楼时间通常会安排在干燥少雨的冬季,此时正当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程,会降低部分建筑费用。
图:挑土上墙
备料
建造土楼需要的材料主要有生土、石料、木料、竹料、砖瓦、石灰等。这些材料有的要在未开工前备好,有的可以边施工边进料。
生土
建造土楼需要大量生土,也就是夯墙的泥土,主要是黄土和杉土。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这2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它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
动工前,楼主或总管必须在楼址附近选好取土地点,一般取“田隔泥”或黄土(即黏土)。取土点要求是该处土质好,含砂量适中,又便于运输。动工后,安排劳力用肩挑或板车运到建楼工地,根据土质情况掺入适量水分反复翻动,俗称“做熟”。除了剔除树枝、草根等杂质外,还要求含砂量要适中。因为泥土中的砂质过高,墙体就不耐风雨剥蚀,容易脱落;砂质过低,墙体就易开裂,影响质量。
石料
建造土楼需要大量石料。大墙石基一般用未风化的坚硬山石或河卵石砌筑,以小石块作填料。石门框用青花岗石打造,石柱础用青花岗石打造成方柱形、圆柱形、鼓形备用,有的土楼底层干脆用石柱替代木柱。有些土楼的窗框也用条石,许多土楼底层走廊的檐边均镶上石板。
木料
楼主最迟必须在动工前一年的农历七八月份组织人力到自家山上砍伐树木,剥皮后运回家中堆放到阴凉之处阴干,等到第二年下半年彻底干燥后才能使用。自家山上无树可伐的,则需提前购买。
图:杉木
木料以杉木为佳,杉木笔直,材质好,易于加工,加工后一般不变形,较少被虫蛀。如果本地杉木不够用,就要组织人员到外地去买。明、清以来,土楼的柱、梁、椽、门、窗等一般都用杉木。房间的楼板大都用杉木,有的也用松木,但松木板被雨淋湿后会变形、易腐烂。如遇到地基不实,也会用大松木用来打桩和作基础枕木。还有一些辅助性材料,如夯墙时埋入墙中的“门排”、“窗排”,多用杉木枋板;“墙骨”多用杉木枝条,也有用杂木或竹片的。
竹料
除编织挑土上墙的畚箕和遮盖土墙的竹笪所需的竹料外,有的还要备足放置在墙内起牵拉作用的长条竹片。明、清时期有的以老竹头做成竹钉,用砂炒至微黄后用来钉楼板。以至新中国成立后,大多以铁钉代替竹钉。
砖瓦
建造大型土楼时,所需的砖瓦一般请砖瓦师傅开窑烧制。其尺寸大小、重量及用量均由泥水师傅决定。较小型的土楼所需的砖瓦,则向砖瓦厂订购。另有一种用木模印制、不需烧制的土砖,用来砌矮墙及房间的隔墙。制作方法简便,晒干或阴干后便可使用。
石灰
明、清以至时期,有的土楼底层在夯墙的泥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石灰,使墙体更加坚固及具有防水性能。新中国成立后,这种做法已较少见。装修时用石灰粉刷墙壁或拌以黄土铺地板。
夯墙工具
夯墙师傅夯筑土楼的全套工具,共有以下几种:
图:墙板
墙板(即墙模,以质地坚硬的杉木制作),整副墙板由两块长1.5米—2米、高0.4米、厚7厘米、外向有提手装置的木板和墙卡(俗称狮头、狮尾)组成;当墙路过于短时,就会用夹板夯筑。
图:夯筑土楼的全套工具
图:夯筑土楼的全套工具实物
夯杵(客家人称为舂杵);圆木横担(俗称墙梆或墙担);长拍板(俗称长搧杯);短拍板(俗称短搧杯);绳线、铅垂;长木尺(俗称五尺、杨公尺);水准尺;木棰;榔头;墙铲;泥刀等。其他还有如铁钉、铁皮、绳索、小竹篙、竹笪等。
施工
不论建造何种类型的土楼,施工程序都大概分为:开挖基沟、砌筑石基、夯筑土墙、立柱架梁、屋顶施工、装修。
开挖基沟
开挖基沟称“开基坑”、“开石脚坑”或“挖石脚坑”。动土时,先要烧香化纸、杀鸡祭天地,安杨公牌符,出煞驱邪。
基沟的宽度与深度视楼的高度及地基土质情况而定。楼越高,地基荷载越大,基沟也需更深更大。土质松软的地基,必须深挖到实土;如遇烂泥田或河边沙滩,必须在石基坑内密密地打上松木桩,桩与桩之间纵横交叉叠二三层粗大的老松木作枕。俗话说“风吹千年杉,水浸万年松”,老松木饱含油脂,耐水浸泡。
砌筑石基
石基大都采用干砌法,不用任何粘连的材料。高明的砌石师傅,不但能把石基砌得坚固,而且石基表面还呈现出有规则的图案。石基高度根据地基状况而异,即使同一座楼,因不同位置的土质不一样,地基高度也有差别。石基露出地面部分一般在50~100厘米之间。易受洪水危害的地方,露出的石基砌得更高,以抵御洪水侵袭
图:砌筑石基示意图
By 黄汉民
夯筑土墙
土墙是土楼的结构主体,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土楼外墙一般为夯筑土墙。楼内分隔房间或低矮楼房的外墙,大多为泥砖土墙,也有采用夯筑土墙的。
夯筑土墙,永定客家人称为“行墙”(即“夯墙”)。行墙前,总管要督促检查有关人员做好三件事:一是做好墙泥,做泥时要根据土质情况掺入适量细砂和水反复翻锄,俗称要“做熟”。比较重要部位的墙泥,为了做熟,还必须将泥堆成土墩,打结实后,再削下来,有些要三打三削。二是筹足作墙骨的毛竹片或杉树枝。三是请木匠师傅提前做好门排和窗排。一般一副墙板配夯墙师傅2人、整墙师傅1人另带徒弟1人补墙,再配吊泥(即把畚箕装着的泥土抽吊到墙上,并把土传给夯墙师傅)工或挑泥工数人,以及做泥小工10人左右。
By 黄汉民
每夯完一版墙,对墙面和版缝交接处的缝隙、蜂窝、缺块、掉角和洞眼(即拔出圆木横担后留下的洞),要用本色细土补平、用小墙拍拍光、打实。凸肚处先铲平后再拍光。铲墙收分、补平、拍光和打实(整墙)等工序要随版完成。
每夯筑完一圈土墙,要再夯筑上一枋墙时,必须看夯好的墙是否已经“行水”。所谓“行水”,即指土墙已经干燥到一定的硬度,能承受住上一枋墙的压力。建筑墙厚1米以上的大土楼,须分段夯筑。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较好地安排劳力。
有趣的是,修墙时还要区分墙的阴阳面,墙的向阳面比背阴面干得快,因而墙体易朝背阴面倾斜,俗称“日推墙”。因此,在修墙时得留有余地,即有意让土墙微向阳面倾斜,待墙干后就能自动调节至垂直。
立柱架梁
大墙夯筑到一层楼高时,要立柱、放龙骨(棚梁)、放“跳”(即挑梁,大部分埋入土墙中)、架棚盛(承托楼板的横梁)。立柱时,要在间面的两头安放柱盘石,柱盘石上设置磉石,在磉石上立柱,柱顶放龙骨(棚梁),然后用梁架将左右龙骨连接而成框架,再在这个框架上安放棚盛,使之成为一个开间的架构结构,集全楼所有开间的架构便成为全楼一个层次的架构结构。承接龙骨的企柱叫金柱。金柱,原是架构结构的组成部分,称作“金柱”,含有固若金汤之意。
By 黄汉民
从第二层(楼)起至顶层,要在金柱外的龙骨末端,增立一根衔接走廊栏杆或“美人靠”的木柱,俗称步(辅)柱。这样,从金柱至大墙之间的距离为居室空间,从金柱到步柱之间的距离为室外走廊(外通廊)。
安梁,即夯墙工序基本完成后安放楼顶的木屋架。上梁之前,要在中梁上裹红布,再在梁中间悬挂一块绘有八卦的红布,然后挂上五谷包。上中梁时,用五牲(鸡、鸭、猪、羊和鱼)三素(黑大豆、红糖果、甜糯米汤丸)祭梁。木匠师傅要给八卦开光点眼,呼祝梁词。风水先生要给八卦洒上雄鸡血,呼赞梁词。祭梁后,用整匹新的石兰布将中梁包好,由泥水、木匠师傅用绳子拴住中梁的两头,逐层抽吊到屋顶上,用水平尺测平后垫稳,即完成安梁这道工序。安梁后,一边鸣放鞭炮一边把夯墙用的模板往下吊到地上,再安放瓦桁,然后沿屋顶前后的坡面按一定尺寸钉上杉木板(俗称“桷枋”)和盖瓦,进入屋顶施工阶段。
屋顶施工
土楼的屋顶,有单檐庑殿式、重檐歇山式、单檐攒尖式、重檐庑殿式等五六种款式,普通土楼只有双坡面的悬山顶式和硬山顶式两种。屋顶施工有屋面钉桷板、盖瓦、排水、隔热、通风等工序。
钉桷板
首先要规划好“一键”中所钉桷板的块数。桷板一般由厚3厘米、宽12厘米的杉木制成。长度能够搭上三根桁子的,称为“一键”;搭上两根桁子的,称为“半键”。桷板与桷板的间距为14厘米—18厘米。确定间距的要素有二:一是要“合桷”。所谓“合桷”,是指每一排桷板的块数不能是3的倍数(即民间流传的“钉天钉地不钉人,钉富钉贵不钉贫”);二是瓦片的大小。一旦确定间距,就可以开始钉第一排的其他桷板,然后钉第二排、第三排,直到钉完。其中也许有需要钉“半键”的,但绝对不能安排在两边的檐口处。
钉桷板与盖瓦 By 黄汉民
盖瓦
这是土楼主体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瓦片从檐口盖起,泥水师傅蹲着一边盖瓦,一边朝屋顶方向往后退,直至屋顶。具体操作方法是:在间距处先铺上“装瓦”,即把瓦片小的一端朝下,凹面朝上。“装瓦”铺到约60厘米—70厘米时,于两道“装瓦”之间再盖上“覆瓦”。“覆瓦”的两边必须搭压住两边“装瓦”的一部分面积,这就构成一槽瓦。其余依次类推。但无论是盖“装瓦”还是盖“覆瓦”,都必须遵循“留三压七”的原则,即后面一块瓦片必须搭压住前面一块瓦片70%的面积。还要在檐口等处压上两排砖块,以防止瓦片被大风吹走。
排水、隔热
土楼屋顶排水,因其檐部构造与承重木架连在一起,多属自流排水。施工时,要在内外檐口下钉一块经过油漆的木板(幕封),以防斜风斜雨倒灌桁头瓦桷,起到保护桁桷的作用,又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屋顶的隔热、通风设施可以减少太阳热量的辐射对室内的影响。建筑施工时的处理方法:一是建顶棚(暗棚或阁楼),二是在瓦顶下面的承重土墙上开挖缺口。
装修
土楼装修主要分为公共部分和房间内部两个部分,土楼的主体(外墙及屋面)竣工后,一般即可进行内部装修。公共部分的装修,如大门、中厅、天井、水井、楼梯、楼内外排水沟、门坪、后坎,以及各种装饰工艺如雕塑、油漆、绘画、楹柱雕刻对联等。
By 黄汉民
装修工程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木作,如安装楼门、楼梯、房间间面、门窗户扇、走廊栏杆、楼板及楼内各种雕刻等;二是泥水工,如铺设底层房间地板,开挖外墙窗口,砌房间的泥砖隔墙及底层内外走廊(檐塍),粉刷墙壁,作灶等;三是打造石材,大户人家讲究气派,安装石门框、石柱、石板天井、石檐边、石雕饰等。
精美的雕梁 By 黄汉民
精美的雕梁 By 黄汉民
装修结束后,楼主便可择吉日搬入新居,开始新的生活。也有的人家在土楼主体工程瓦面“出水”即全部晾干后即搬入居住,然后才进行装修。
以上便是土楼的建造过程,闲来无事的时候,不如唤上二三好友,挑一处山清水秀之所,盖一座宏大的土楼,也过一把楼主的瘾!当然,要是懒得自己动手,那不如来福建看一看这些美丽的建筑吧~~~
注:此攻略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