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果你是这四大姓氏之一,那你很可能不是炎黄子孙,而是蚩尤后代
文 | 老余论史
编辑 | 老余论史
众所周知“龙的传人”代表了中华人民,“炎黄子孙”也说的是华夏儿女。
但是华夏文明的先祖除了炎黄二帝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蚩尤。
这也说明了并非所有人都属于“炎黄子孙”,“蚩尤子孙”肯定也不在少数。
那么你的“姓”到底出自何处?你的“根”又在何方呢?
只要你是文中四个姓氏之一的话,你就很有可能就是蚩尤后人。
一、涿鹿大战打出了炎黄子孙炎帝又称神农氏,千年以前他将毕生心血都用在了扩张农业版图上,他作为一个尽职尽责的领导者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解决子民的温饱上,日渐将部落战事抛诸脑后。
时间长了之后大家都觉得他不过是在种地上天赋异禀罢了,并没有理解炎帝的良苦用心,甚至还有人认为他是个怂货根本不足为惧。
所以后来大小部落之间战事频发,基本处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混乱之中。
远古时代的人没有和谐共建美好家园的想法,他们那时候满脑子都是争夺地盘和权力从而成为部落共主。
但是当时炎帝部落早已无力制止已经乱成一锅粥的局面,无奈之下只得请求轩辕黄帝的部族援手,因为当时轩辕氏能人辈出不但军力强盛,在科技文化领域也是少有敌手。两族联手如虎添翼,很快就平定了那些“刺头”部落的。
之后炎黄二帝又通过阪泉之战惺惺相惜,决定二族合并形成了以轩辕黄帝为首的炎黄部族,顿时在华夏大地上形成了一个综合实力最强的部落。
但这并未让天下和平太久时间,因为炎帝以前手下的战神蚩尤在和他分道扬镳后,选择带领八十一个部族,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建立了声势浩大的“九黎族”。
蚩尤堪称“”,短短几年间就通过南征北讨打下了不弱于炎黄部落的地盘,他不但在治军、和法律上很有一套,让部落联盟中的其他首领对他心悦诚服,而且还十分擅长冶炼铜器打造兵器装备,可谓是文武全才一代枭雄。
但是老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蚩尤在吞并了不少小氏族之后,收到了炎黄部落的警告,如果他不听从二帝的劝告仍执意向西扩张的话,就会遭到两人的联手征讨。可蚩尤正处于连胜之后的志得意满中,根本看不上炎黄部落的“种地屯粮”那一套,于是他大手一挥全军出击。
一场旷世大战就这么爆发了,当时正一门心思往西北打的九黎族和炎黄部落在涿鹿平原杀了个天昏地暗、地动山摇。
开战之初战神蚩尤率领着81个联合部落(也有人说是72族)在军力上明显占优,仗着兵器精良、人多势众等有利条件,悍然出兵主动挑战炎黄部族。
炎黄二帝以逸待劳迎战九黎族,还下令"应龙高水",就像后世关羽水淹七军那样,在河流上游筑坝蓄水关键时刻再开闸放水,一举冲毁了不少蚩尤军队的营寨,从而挡下了一部分蚩尤族的猛攻。
当时适逢风雨交加的雨季,这对习惯了东南多雨的九黎军队可谓是“如鱼得水”。战事刚开打,炎黄部落一度屡战屡败。可后来天气一转晴,九黎族全军就病恹恹的十分不适应。
黄帝抓住了有利战机,联手刚赶到战场的玄女一族这一“生力军”,转守为攻率军直捣黄龙。适时正值狂风大作,黄沙漫天,炎黄部落擂鼓吹号趁着蚩尤一族军队迷乱、草木皆兵之时,借用指南车辨别方向掩杀百里,打的九黎族溃不成军,最终在冀州斩杀蚩尤。
涿鹿大战就此结束,炎黄部落随后乘胜追击,一举打到了泰山并在此地举行"封禅"仪式后才班师回朝,还留下当时东方的东夷部落与炎黄部落结盟成为了最初的华夏部落。
即使史书中关于涿鹿之战的记录并不多,但大家还是能从《山海经》和《史记》中得出结论,当年蚩尤确实一败涂地。
民间传说炎黄二帝当年合力都制服不了蚩尤,在风伯雨师和应龙的助战下,最终由应龙手刃蚩尤,还将其剥皮抽筋点了天灯,下场之惨烈古今少有。
二、炎黄二帝堪称华夏始祖“黄”指的就是轩辕黄帝
黄帝轩辕氏出生在姬水(今河南新郑),是上古部落联盟的天下共主,一直被视为华夏民族始祖,也是“五帝之首”受万世景仰。
"黄帝"直到战国之时才被人们认为是最早称帝的人,据史料记载黄帝初姓公孙,之后才改成姬姓 ,他的名为轩辕,传说轩辕黄帝是土德之身,这也是黄帝的名号出处。
他后宫有四妃十妾,正妃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嫘祖,她不遗余力的教会了大家养蚕缧丝,编制丝绸衣服,堪称是“母仪天下”。
其中有位次妃叫做嫫母,虽然长相丑陋,但是品行高尚,所以备受轩辕黄帝敬重。
他还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十四人在史料上留下了姓名。轩辕黄帝逝世后在桥山下葬,他的孙子高阳即位,世称颛顼帝,而舜是颛顼的六世孙。
黄帝、颛顼、喾、尧和舜被称为五帝,直到大禹治水功绩卓著接受舜帝禅让,黄帝家族才逐步退出了历史长河。
黄帝还全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他教会百姓耕种五谷、盖房子、书写文字、使用干支纪年法、造舟车音律、并创立了医药学,《黄帝内经》这一著作就是他编写的。
“炎”也就是炎帝神农氏
上古姜姓部落的首领是神农氏,传说神农氏开启了“刀耕火种”的新时代,是史上最早会用火的人,所以才被大家称为“炎帝”。
神农尝百草创造了草药治病救人的先例,传说炎帝是一个长着牛角的人,大家别以貌取人,其实炎帝在治理国家上心得颇多。
“他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智贵于人,天下共尊之。他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人民无不敬戴。”
炎帝也是我国教育的开创者,在他治理部落期间,百姓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提高。
炎帝所代表的勇于创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后人前赴后继的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而他们二人的杰作涿鹿之战则标志了华夏文明由一盘散沙走向了民族统一,导致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历史专家在呕心沥血的还原“涿鹿之战”的真实进程。
黄帝也凭借涿鹿之战问鼎中原,成为了中国最早的统治者,受到后人万世敬仰。
虽然老话说的好“成王败寇”,但蚩尤并不是什么穷凶极恶之辈。出于对蚩尤勇猛善战的肯定,轩辕黄帝也对老对手蚩尤做出了“兵主”的评价。
与炎帝、黄帝相同,蚩尤也是中国华夏的始祖。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子孙后代,并不只是“炎黄子孙”,还有相当多的“九黎氏族”的后裔,即今天我们所称的“黎民百姓”。
不管你是炎黄子孙还是蚩尤后人,大家都同属中华民族,所以才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说法。
那么大家怎么区分自己是炎黄子孙还是蚩尤后裔呢?
答案就是颇具参考价值的姓氏了!
三、蚩尤后人的姓氏蚩尤于涿鹿大战被炎黄二帝擒杀,他的九黎族也随之“树倒猢狲散”,蚩尤后人究竟流散到了何方,也成为了历史学家的研究课题之一,关于这一问题,大家议论纷纷却难下定论。
最有可能的推论是:战神蚩尤死后,九黎族最终同炎黄子孙水融,最终形成了我国现在的多民族、大融合的欣欣向荣之象。
另外也有专家说这四个姓氏很可能就是蚩尤后人:
“蚩”姓
《明伦汇编·氏族典》中记载:“蚩氏,蚩尤氏之后也”。
“蚩”姓的人虽然在我国十分稀少,但毫无疑问就是蚩尤的后人,如果你姓蚩,那恭喜你中奖了,这概率不比买彩票中了一个亿高多少。
“黎”姓
虽然九黎族在涿鹿之战中战败,后来又经历了同炎黄部落的长时间融合,但是在姓氏上还是有许多人保留了族姓,这也是"黎民百姓"说法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九黎氏族是兵主蚩尤的左膀右臂,而在古文记载中曾提及九黎族后裔就姓“黎”,所以“黎”姓极有可能就是蚩尤后人了。
“邹”姓和“屠”姓
据古籍记载说,黄帝擒杀蚩尤后,将九黎族中善良之辈迁徙到了邹屠这个地方妥善安置。
所以这一部分九黎族人后来改姓为邹屠氏,为了获得祖先的庇佑,他们这一族人约定俗成只能在部族中通婚。在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演化之下,最终变成了邹姓和屠姓。
所以邹姓和屠姓是蚩尤后人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在传闻中说邹姓者多为蚩尤军中擅长医药和占卜术的人,而屠姓者多为九黎族中骁勇善战的猛士。
在这四大姓里,蚩姓成为蚩尤的概率最大,然后就是屠姓和邹姓,再次才是黎姓。
另外炎黄二帝并非不近人情之人,当时也没有对溃逃的九黎族部众赶尽杀绝,这部分人出于掩人耳目的想法把姓改为了普通姓氏,并不断开枝散叶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进程。
以上四个姓氏的人都很有可能是蚩尤后裔,但一些学者也认为即便你不姓这四大姓氏,只要是特殊地区或少数民族的人,也有可能是蚩尤后人。根据《后汉书》中说在蚩尤被杀后,九黎族中有些族人选择了迁往西南荒凉之地,并最终和少数民族的三苗部族不分你我,就像苗族、壮族羌族、藏族就很有可能是九黎族的后人。
结语姓氏、族谱其实都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在大家对姓氏的分析探究并不是想分割中华文明,而是为了以史为鉴来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不分高低优劣!
姓氏更是没有上下之说!
不管我们是炎黄子孙,还是蚩尤后人都是同胞兄弟,只有大家万众一心完成祖国的伟大复兴事业,才能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家谱文化③:3个生死异姓的家族,都有被迫换姓的缘由
姓最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每一个氏族或部落都有自己的姓,同姓的人有共同的女性祖先。而随着社会的演变,姓就变成了我们每一个人固定不变的符号,这也有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把不王炸我就把姓名倒过来写”等等流行语。然而有3个生死异姓的家族,生前是一个姓,死后又一个姓,而他们生死异姓的背后,都有一个被迫换姓的缘由。接下来我们便来说说这3个生死异姓的家族以及他们被迫换姓的缘由吧。
1、生姓吴,死姓张。在江苏泰州姜堰区城北村的吴氏家族,他们记载的祖训便是“凡我同姓,生姓吴死姓张”。那么他们为什么要生姓吴,死姓张呢?原来他们的先祖是张士诚。
张士诚是元末军阀之一,既起义造反抗击过元军,又投降过元军割据一方。但他被我们熟知的原因,在于他与明太祖朱元璋争过天下,虽然最终战败身亡,但也称得上是英雄。但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保卫江山,都会对前任统治者的后人族群进行迫害,张士诚的族人们并不想死,也不愿造反,于是就改姓吴。
这里也夸一下张士诚,那就是他在造反起义割据一方后,并没有鱼肉乡里百姓,相反他废除元朝施加在农民和盐民头上的苛捐杂税,推行了种种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的命令,还推行教育,只要愿意进入他开办的学校读书的,伙食全包还有生活费。正是张士诚善待和重视统治区内的百姓,所以尽管张士诚战败身亡,但统治区内的百姓愿意庇护他的后人,在张士诚后人改姓吴,又得到百姓庇护后,总算是躲过一劫。
如今和平年代到来,张士诚的后人们也在前几年计划集体改姓,从吴姓改为张姓。
2、生姓张,死姓李。在广东潮汕地区,有4个村的张姓村民有着“生姓张,死姓李”的祖训。这四个村就是南溪、新溪、北溪、下尾。那么这个被迫换姓的祖训,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谈到四个村的历史了。
在南宋末年,福建莆田县人李涵江考中进士后,被分配到潮州府担任教谕,负责潮州多个地方的学政,颇受当地民众的爱戴,后来李涵江携家定居在潮州府,是公认的李姓入潮始祖之一,李涵江长子李龙创下南溪、新溪、北溪、下尾四村。李龙继承了家族乐于助人、仗义疏财的家风,对四村族人和百姓都非常照顾,因此也得到了四村百姓的爱戴。
但是人红是非多,有邻村的秀才眼红李龙的声望,便跑去报官,称李龙聚众造反。那时南宋已灭,元朝初定天下,正警惕有造反势力诞生,因此官员并没有派人调查真相,而是直接出兵捉拿李龙以及剿灭李姓四村。李龙收到消息后,一方面发动人脉帮自己澄清,另一方面则是通知四村的村民集体改姓张,将村落的李姓灯笼换下,挂上张姓灯笼,四个村就从李姓村落变成了张姓村落。
由于朝廷官兵人生地不熟,没发现有李姓村落后,只能打道回府,而同时李龙的人脉也发挥了作用,将真相告知了官员。随后官员拿下了污蔑李龙的秀才,还了李龙和李姓族人的清白。为了感谢张姓的救命之恩,又为了不忘先祖根源,于是四个村落就有了“生姓张,死姓李”的祖训。
3、生姓李,死姓吴。在山东烟台市牟平区的小屯圈村,这里的李姓族人也有着“生姓李,死姓吴”的祖训。根据村里老人的说法,那就是他们实际上不姓李,而是姓吴,因而死后在牌位和墓碑上改为吴姓,以示认祖归宗。原来他们的祖宗是吴三桂。作为清朝一统天下的大功臣,吴三桂却由于汉人的身份备受康熙帝的猜忌,为了反抗迫害,吴三桂决意起兵推翻清廷,然而吴三桂病逝后,大军群龙无首,最终在1681年战败。
历代统治者都不能容忍造反行为,因此吴三桂全家遇害,据悉有一孩子被托付给姥姥家,被姥姥带到山东烟台躲避追杀,后面改姓李,但为了不忘祖宗,又留下了“生死异姓”的祖训。不过这种说法争议还是蛮大的,有专家认为古代交通并不方便,从云南到山东路程遥远,且当时兵荒马乱的,路上危机四伏,别说拖家带口了,即便是几个成年男子同行都很危险。
因此专家们觉得是吴三桂在辽宁的后人或者是族人躲到山东避祸。毕竟吴三桂曾在辽宁镇守多年,且妻妾成群,所以搬去了云南时,也有可能留下不重视的庶子或者是族人看护辽宁的家业。而在吴三桂出事后,这些族人自然也受到了牵连,那就要放弃家业四处逃亡了,其中有人逃到了小屯圈村,便改姓定居于此,然后留下“生死异姓”的祖训。
看了上面三个生死异姓的家族后,大家有何感想呢?笔者说一下自己的感想,那就是积善行德、仗义疏财、敦亲睦邻的家风真的很重要。像张士诚后人以及李龙能够躲避灾祸,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待人足够好,百姓愿意保护他们。而吴三桂的后人不管是从云南去到山东,还是从辽宁到山东,则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自强,唯有自强自立,才能在灾祸来临时,增加生存的概率。关注我,了解更多家谱专业知识。
丧偶妇女虽然改嫁 仍可继承前夫遗产——法定继承
2008年5月,宋国明与赵小芳经人介绍而相恋。同年12月双方结婚,且两人均系再婚。宋国明与前妻有一女儿,名叫宋新兰,当时6岁;赵小芳与前夫有一儿子,名叫赵翔,当时8岁。婚后,宋新兰与赵翔和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生活,相处融洽。2020年宋国明不幸身患重病,虽经精心治疗和护理,依旧不见好转,于当年2月病故。此时宋新兰与赵翔都已参加工作,能够自食其力,而且十分孝顺。料理完宋国明的丧事后,赵小芳便回到娘家居住。
2021年3 月,宋国明的遗作《南国雪城》获奖,奖金18万元由赵小芳领取。而赵小芳已于2021年2月再婚。宋新兰得知父亲遗作获奖后,遂找到赵小芳要求将18万元奖金归其所有,遭到赵小芳拒绝。宋新兰认为,赵小芳已再婚,不是宋家的人, 因而无权取得该奖金,自己作为宋国明唯一的女儿,当然应当取得这18万元的奖金。于是,宋新兰以赵小芳丧失继承权为由诉至人民法院,要求维护其合法权益。
本案首先要确定赵小芳是否丧失继承权,然后按法定继承处理。
所谓继承权的丧失,是指继承人因对被继承人或者其他继承人犯有某种罪行或者其他违法行为,而被依法取消其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
我国《民法典》第1125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三)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五)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本案中,赵小芳并不存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形,因而一般情况下她当然有权继承宋国明的遗产。问题在于,赵小芳取得宋国明的奖金时.她已经改嫁,成为别人的妻子,似乎不能再以宋国明妻子的身份取得他的遗产。
按照我国《民法典》第1127条的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民法典》第1121条指出:“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在本案中也就是应当从2020年2月宋国明病故的时间开始。宋国明生前与赵小芳一直是合法的夫妻关系。宋国明病故时,赵小芳作为其配偶,宋新兰作为其女儿,两个人都是宋国明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对宋国明的遗产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由于客观原因,宋国明遗作在其病故后获奖,但该奖金应当作为遗产处理。我国《民法典》第1122条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自然人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当然属于个人合法财产。因而在分割该奖金时, 宋新兰和赵小芳均应有份。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对于宋国明遗作所得的18万元奖金,宋新兰和赵小芳各得一半呢?我们认为,这是不妥当的。《民法典》第1153条明确指出:“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外,分割遗产时,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我们先分析一下这18万元奖金是否是宋国明与赵小芳的共同所有的财产。我国《民法典》第1062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其中就包括了知识产权的收益。宋国明的遗作是在宋国明与赵小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完成的,由此所取得的财产应当作为夫妻共同财产来处理,因而这18万元奖金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而且夫妻双方对该共同所有财产的处理也未作任何特殊的约定。所以应当先从18万元奖金中分出一半归赵小芳所有,余下的9万元才是宋国明的遗产。
虽然赵翔是宋国明的继子,但因共同生活与宋国明形成抚养关系,按照《民法典》第1127第3款条的规定,也是宋国明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我国《民法典》第1129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据此,作为宋国明遗产的9万元,宋新兰、赵小芳和赵翔各得三分之一。
综上所述,丧偶妇女改嫁后并不丧失其对前夫财产的继承权,除非其具备继承法规定的继承权丧失的法定情形,否则任何人无权剥夺其合法继承权。
唯一建国后改姓的国家,改姓后两代国王下场凄惨到了极点
从中国古代历史来看,历代王朝建立者,都喜欢攀龙附凤,喜欢认一些强悍的祖宗,以表示自己王朝的正统和伟大,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如此。但是认祖宗归认祖宗,但是却绝不会改姓氏,如果连姓氏都改了,那么无异于欺师灭祖。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国家建立后,改姓氏的基本上没有。但是这个也有例外,最典型下面这个国家,就堪称世界上唯一建国后改姓的国家,改姓后,两代国王下场凄惨到了极点,都客死他乡了。
这里需要解释下,什么是改姓?就比如说,朱元璋建立明朝,非要将自己的姓氏改成“李”,叫李元璋,而且子孙后代都姓李,以迎合强大王朝。很多人可能说,这种不可能有国家这么做,即使做了国家名不正言不顺,注定要灭亡,下场凄惨的。
但是在世界上却真的有一个国家这么做了,这个国家就是伊朗。我们知道伊朗近代的巴列维王朝,是礼萨汗建立的,这个建立者,礼萨汗,自己出身贫寒,姓氏是伊朗姓“礼萨”。而礼萨汗在1925年发动,推翻了伊朗的恺加王朝,自己建位称王。
如果按照传统来说,礼萨汗建立的王朝,应该是“礼萨王朝”才对的。但是这个礼萨汗觉得自己出身贫寒,又是夺权的,怕老百姓不服。于是要给自己找个祖宗,而其研究伊朗历史,发现,古代有个巴列维王朝很是强大,而且巴列维王室后裔也很多。
于是,礼萨汗就直接将自己的姓氏改成礼萨汗巴列维,谎称自己那是巴列维王室的后裔,发动,恢复古代的巴列维王朝。这个意思就像古代那么多反元复宋,反清复明等一样。所以礼萨汗改了自己的姓氏,连他的父亲,和儿子女儿,姓氏全改了,以后就是巴列维了。
为此,礼萨汗建立的国家,也成为整个历史上,唯一建国后,改掉自己姓氏的国家。而礼萨汗其实想以改姓,来增加自己的威信,以实现江山稳固,统治持久。但是这恰恰被伊朗的教士阶层和百姓看不起,欺世盗名也。为此,改姓后的王朝,不但没有获得好运,反而是灾难不断。
首先老国王礼萨汗巴列维,在位只有16年,就被赶下台,以65岁高龄,流放海外。先后在毛里求斯,南非流亡,最终仅仅3年,就因为心脏病在南非去世,死在海外。但是国内却连其尸体也不允许埋在伊朗,于是只能埋在埃及,凄惨无比。
而他的儿子更加凄惨,也就是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国王,这位国王吸取父亲的教训,努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搞了38年,将伊朗建设成为发达的富裕国家,世界第九大富国。但是却被教士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下场也是凄惨到了极点,在1979年,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国王被赶出伊朗。
先后流亡摩洛哥,巴哈马,墨西哥,还有美国等,如同丧家之犬,无国愿意收留,最终也是流亡埃及。不到一年就惨死,也是死后伊朗不让埋,最终埋在了埃及,跟自己的父亲埋在了一起。所以改姓后的巴列维王朝,堪称下场最凄惨的王朝了,两代国王下场都凄惨到了极点了。这很难说跟改姓没关系,欺师灭祖,最终国家也不要他们了,客死他乡。
欢迎关注【历史真相背后】,每天为您更新新鲜的历史资讯,不出门看天下事!
参考文献:《伊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