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创业,00后创业思路和方向

从卖房还债到月销4000万!衢州小伙带00后们创业,靠它逆境翻盘

妙界创始人金远亮向来少眠。

因此,手头没有其他工作的时候,早上六七点他就会出现在公司客服群盯着客户问题及反馈,一直到晚上12点甚至凌晨——哪怕是当天的值班客服,至少也比他早半小时“下班”。“这样有一个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客服们在整个上班时间都能找到我。”

每个月他还会冒充“客服”:问同事要来联系方式,与十多位顾客直接对话,再把收集到的问题交给整个团队去改进。

这与妙界的“年轻”有关。

在这家做按摩仪的公司,100多位职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左右,29岁的金远亮在岁数上已经是公司里最能担得住事的“大哥”。

他半开玩笑说:“我们整个团队最大的特点是‘不懂’。不过,我倒认为‘不懂’的情况下,可能更容易做出好的东西,因为团队会跳开传统的供应链思维,以及对品类运营的传统理解。”

但年轻,也让金远亮吃过大亏。

从浙江西部的山区市衢州走进大学后,金远亮第一次与朋友创业:2014年,教培行业乘风而起,几位大学生顺势做起了考研及专业学科的培训,反响良好;到2016年时,这块业务总体规模已超过亿元。

当时正值国内互联网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几人甚至还开启了驾校业务。名利双收、意气风发,金远亮在同系的后辈眼中,一度是被崇拜的楷模。

“整个身边的圈子都告诉你,‘你能行,你要做全国最大的’,于是我们在全国进行了一轮近乎疯狂的扩张。”

然而,当时代红利吃尽,金远亮行驶的列车却仍在呼啸向前,这让他的事业遭遇巨大摩擦。

培训业务资金链断了,客源也断了,随即公司欠下巨额的债务。他变卖了剩下的企业资产,卖掉了房子,“最后发现,我们还欠了好多钱。”

彼时整个团队只留下4个人,金远亮带着他们去了中国西部替人卖车。“其实就是做汽车销售,比较下沉在西北和西南区域;2020年后,做了两年社群电商;后来还去尝试了线下便利店。”

辗转几年,金远亮却迟迟找不到二次创业的真正突破口,直到2021年。

这一年,团队决定要自建品牌。但做什么,切哪块市场人群?金远亮陷入了踌躇。那段时间,他跑商场、跑工厂,看过家纺里的枕头行业,还看了颇为复杂的食品赛道,最终金远亮选定了做物理按摩仪。促使他作出决定的有三点:

一是瞄准了崛起的刚性需求。玩手机的低头族、长期伏案的办公族面临的腰椎与脖颈问题,已成为都市人的生理痛点。

二是整个行业赛道不大、有迅速搭建品牌的可能。对于创牌来说,一个相对细分的领域更容易打开市场。

三是有头部品牌已经趟过河水,证明这个行业能打。当时,倍轻松、SKG等品牌在按摩仪市场上打出声量,二者在2021年的营收规模均超过10亿,证明消费者对小型便携式按摩仪已有一定认可度。

确定了做什么,他开始带着年轻的妙界队伍,追求按摩仪产品的极致简单和极致场景化。“这是妙界跟同行比较大的不同。”

其中,“极致简单”是做减法,创造尽可能简单的产品体验。“我们砍掉了传统按摩仪产品里面花里胡哨的功能,所以你看现在妙界的客单价大概在400元以内,基本上不会有800元以上价位的产品。”

而“极致场景化”则进一步放大产品核心功能的使用频次。“我们不断还原消费者日常情况下需要按摩的高频次场景,比如居家在沙发还是床上、出差是火车还是飞机,然后根据这些场景反复推衍、设计、升级产品。”

在金远亮看来,妙界每一个产品虽然看着很简单,但背后的支持团队必须知道它的用户人群、卖点在哪里,这样才能保证产品在人群中的使用需求足够高。

这也是他狠抓产品端用户反馈的原因,“不光是我,整个管理层至今还是会因为某一位客户的差评,追着职能部门去解决。”

为了更多听见消费者的声音、把产品传递出去,妙界不断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吸引种子用户,在公司的社群互动与营销计划中,定期发科普健康作息的常识、通过优惠券促销进行互动,都藏着金远亮和团队的“小心思”——“当产品还有提升空间的时候,我的态度够好,大多客户也会愿意接受、并向我们提供最宝贵的反馈。”

经历过年轻时的创业败局,金远亮如今的每一个决策都变得谨慎。

2023年下半年,妙界在电商渠道实现爆发:418元的爆款R3按摩仪仅天猫旗舰店就达到年销9万多部,品牌单月的产品销售额冲到了4000万元以上。

投资人们纷至沓来,但都被金远亮委拒。“其中有些签了TS协议(Term Sheet,非正式的框架协议),而且给到的估值也不错,但考虑再三还是没要。”

他学会了慢下来看待一个企业的发展:“这个阶段想把妙界的整个产品形态做完善。当客户们更多地追求实在的用户体验、而非片面看重品牌时,我们应该要在两到三年间,做出矩阵化的产品。”

前不久,金远亮以行业TOP品牌创始人的身份,受邀参与由天下网商主办的2023年度新网商峰会。

在圆桌论坛中,许多人西装上台,他穿了件简单的绿色羽绒服上台,也是几位嘉宾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表述时节奏缓慢,显得低调。

下台后在休息室的对话中,他才顺着我们的好奇与追问,一点点把自己创牌的话题愈发地延伸、展开。“妙界一定会开通第二和第三赛道的。”讲到这里时,金远亮的脸上露出一丝兴奋。休息室暖气很足,他半敞开的羽绒服里,露出一件年轻时髦的名牌黑色毛衣,精神且贴身。

“我们上个月刚开完2024年的目标会,预计整个妙界营收保守的目标是在5亿元左右,其中按摩仪在3亿左右。然后团队希望在健康方案管理找到两个业务新方向,各做1亿左右的营收。”金远亮颇为自信。

在支撑妙界从按摩仪赛道杀出的同时,多次创业的金远亮学会了内敛、低调,但他身上也透着一股青年“刚做生意”般的锐气,发挥出强势创意与高度执行力的势能——这份进退不易的平衡感,照在了不到30岁的他身上。

以下为《天下网商》与金远亮的访谈内容,有删减:

“曾经阔过”:从年营收上亿元,到卖房还债

天下网商:大学就开始创业,您觉得当时自己有什么优势?

金远亮:一方面是我对培训行业有天然的敏感,另一方面我会基于网感,对市场进行一些分析。比如我们那会在微博里去找有需要的人群,让他们先测一测,然后进行客群归类。这一点在后面做妙界时,我们也充分用上了。

天下网商:多次创业经历中有哪些得失?

金远亮:大学时候,我基本做过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全部培训业务,在那段创业经历里面,我们还做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驾校,整个培训业务一年最高做了超亿元。但后来在全国疯狂布点后,公司倒在了扩张的路上。

后来我们试着慢下来,直到2021年,我们重新找到按摩仪这个项目的时候,一直是5人团队,这个规模保持了一年左右。之前跑太快吃过亏,所以这次创业想先把模式跑通,然后再开始批量化的复制。

“并不是智商税”:二次创业,看准消费新刚需

天下网商:有人会说按摩仪是“智商税”,您怎么看?

金远亮:到今天为止,妙界大部分的产品是物理按摩。为什么是物理按摩?你可以留意一下,现在线下的足浴店、理疗店越开越多了,就是因为按摩的需求是实打实的,然后人们追求的体验感主要是物理上带来刺激、舒缓的体验感。这也是低头族、伏案族的刚性康养需求。

天下网商:这是您个人的看法,怎么改变大多数人对于“智商税”的认知?

金远亮:我们觉得唯一的解法,是客户在使用产品时候的真实体验。所以,我们选择做极致的产品体验。虽然妙界全套的产品看着都很普通,但是用过的人会发现它都有用。

天下网商:从产品功能角度会有一些体现吗?

金远亮:我们产品设计的一大重要工作,是尽可能地去还原“人手按摩”的感觉。比如妙界第一款产品采用的是比较老款的转旋钮式按摩,效果不够好;但二代的产品很快就改为手捏式的;然后第三代的产品追求进一步还原真实按摩的手感。

“忒休斯之船”:一款产品卖2年,早就变了“本质”

天下网商:要让消费者持续满意,您觉得品牌需要做什么?

金远亮:不断做变革。妙界有一款产品,从无品牌时代的2020年6月卖到了2022年6月,整整两年时间。虽然今天看着还是当初的样式,事实上那款产品我们已经整整迭代了近10次,每个部件差不多都换过一轮,也就是说消费者在今年买到的产品和在2021年买到的产品只是外观一样的,完全不是一个产品。

天下网商:所以你们像造“忒休斯之船”一样做产品,那是什么支撑着妙界去做这么高频的产品变革?

金远亮:第一个方面是我们不断扩大样本,搜集返回的用户数据。妙界每一个月都会进行一次用户复盘和用户痛点的分析,再进行供应链的整改。

妙界的产品改进逻辑是这样子的:因为我们手上有非常多的私域及公域达人,所以每一款产品出来后,我们会先给达人们小批量寄样,寄完样品之后收集反馈,我们再去跟工厂调出第一批正式的产品。第一批产品会通过更多达人进行公测,也就是在培养第一批种子用户,当我们卖了1000台后,从这些人群中收集回来第一波用户反馈,根据反馈我们再进行产品的改进。反复这些步骤,我们逐月地推进产品体验的迭代。

天下网商:您觉得高频次更新的意义在哪?

金远亮:我们不是基于自己的商业认知去做改动,也不是基于市场分析,而是全部基于用户反馈。举个例子,因为之前做教培的经历,我们“内测评审”中有律师、研究生、培训老师、画家等KOL资源。像画家,有时候得站着作画大半天,当我们拿产品给他们使用,就会得到一个非常直接的反馈——因为他们的腰部、颈椎普遍劳损严重,所以就提出按摩的力度更大一点、按摩角度更精准一点。根据这些反馈,之后我们做产品,可能按摩头就做得比别人更加有技巧一些,可调整的按摩力度也会设置得更重一些,这些都是产品达成细微改变、精确满足的实例。

“摸石头过河”:成熟品牌探出的路,创牌也可以走

天下网商:刚刚创牌就花这么大精力做收集,为什么不参考一下在按摩仪赛道已经成熟的同行?

金远亮:因为整个按摩仪器领域就几个细分的赛道,很难做出花来,就不需要参考。前两年我们不太看竞品,也基本上没有做过个人或品牌端的宣传。

这导致有很多人质疑我们,甚至到今天,还有人说妙界。但是我觉得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大家再回来看,就会发现我们跟其他品牌做的东西并不一样。

天下网商:那妙界有没有吃到行业整体的红利?

金远亮:我们的R3按摩仪产品,是2023年推出的现象级产品,是跟倍轻松的一款新产品一起火起来的。为什么呢?因为在此之前,市场上多数便携式按摩仪均在2千克左右,我们也一样,很重。

但是去年,由于电机行业突破,这类按摩仪做到了大概1300克到1400克,我们也顺势跟上。那时,妙界应该是国内仅次于头部品牌后推出这类产品的,再加上我们的广告投放力度和精度比较准,所以产品在线上的高峰期爆发在了八九月,天猫上单链接产品都排在TOP1、TOP2,直到现在。

天下网商:头部品牌都做了,妙界的同类产品如何做出个性化?

金远亮:差异化主要做两点。第一点是我提到的极简产品。你看妙界产品的客单价大概在400元左右,是因为我们砍掉了很多比较复杂的功能,只还原日常需要按摩中频次最高的场景。

第二点是根据人在这些场景的具体需求,不断打磨产品。像去年肩颈按摩仪引导这波“减重”后,行业纷纷推出类似产品。但R3热销后,第一轮收集回来的用户反馈仍然提到太重了、太大了。因此,这几个月我们就在跟供应链、产品团队协调,把它缩小到原来体量的约3/4,新产品就会更轻,更能让消费者觉得无负重感,就和别人做出不同了。

“口碑化”:每月花50万元“打水漂”,做品牌就是做满意度

天下网商:一下子冲到行业TOP级,妙界有没有遇到过问题?

金远亮:和作为核心的产品升级一样,做品牌也是继续做消费者的满意度。刚刚做出第一波按摩仪的时候,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前500台卖出的产品,我们大概接到和处理了差不多100台的售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作为商家,当时缺乏了对任何一个行业足够的敬畏之心,觉得做一个产品出来拿去卖就行了。

没有品控,没有质检,没有产品管理、清单管理,这些都是没有的。第一批产品质量很糟糕,寄出去后,我们被许多之前就认识的达人给骂了。

于是,我们经历了多次质量爬坡,把产品10%的不良率降到了1%。把一个白牌发展到每月能卖50万到100万,这时候我又发现,哪怕1%的不良率也够让你被客户吐槽了,因为你的体量也大了。

天下网商:这对妙界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金远亮:质量的危机就是品牌创牌的危机。我们一开始就依靠社群营销,但这也导致一旦品牌在社区平台里面投了很多的广告,但产品又不过关,就很容易在局部舆论场形成负面情绪的堆积。很多白牌向品牌冲击,就败在这步,不是极致性价比能拯救一切的。

天下网商:后来如何处理生意做大后的“信任”危机?

金远亮:第一点,目前我们要求所有的供应清单,必须用大牌的供应链同款。公司在供应链上面投了很多的资金去降低产品的不良率,现在可以控制在2‰以内,属于行业内的较高水准。这是一个隐性的品牌投资。

第二点,我们积累了非常好的客服习惯和能力,妙界客服我觉得应该是业内最赞的之一。公司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客户只要说他对产品哪个地方的质量有问题,客服不需要问客户什么原因,有权限直接申请给顾客调换。同时,我们也是行业内最早提出把质保延至两年的品牌,最新款产品我们直接承诺了三年的质保。

每个公司都得承认自己的短板。妙界一定还有不足的地方,我们通过客服为消费者做弥补,这是做品牌需要坚持的好习惯。

天下网商:这大概会花掉多少成本?会影响妙界的利润率吗?

金远亮:我们的原料成本、制造成本、客服成本都是高的,撇开隐性的支出,每个月都会做一个清单。我对清单都是比较熟悉的,比如每月做到1000多万元销售额的R3,如果遇到任何问题,我们都是当月退回、回厂销毁、重新拆装或做废料处理,这个返厂的支出超过50万元。

因为这些成本问题,2023年所有上新产品的利润率基本上会再低一些。

“老站友”:广投内容平台,声量对创牌意味着什么

天下网商:我们关注到妙界B站、微博等渠道的声响比较大,是因为您看好这些平台吗?

金远亮:其实我们布局的场域很多,特别是微博、B站等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从我的角度来说,这类营销带给妙界最大的两个作用,第一位的还是这类平台短平快,我们能够快速收集回客户信息、客户需求,后续能做柔性地产品定制和改造。

第二位的,我觉得这些平台也确确实实帮妙界抓住了中国那批优质的、20岁~30岁的年轻客群—他们对品牌没那么有概念,或者说对成熟品牌没那么有依附力,他们更愿意相信好的产品,也更愿意听认可的达人推荐。当他们对我们的品牌开始有忠诚度、有热爱,我觉得这是比较成功的一个营销点。

当然,2023年6月后妙界业绩快速增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放开了直播。妙界原来没做淘系的直播,做了尝试后,我们发现产品在直播间的转化效果比一些头部品牌还要好,直播间内的观众也认可我们这样子的品牌形态,他们不会把我们定义成一个白牌,渐渐将妙界定义成一个在某些领域有强属性、强功能的品牌,我觉得这也是最大的一个收获。

天下网商:很多人都是通过内容平台的种草认识妙界的,您对公司的营销布局怎么看?

金远亮:如果将个人精力按百分比来看的话,我大概只有10%的精力在营销侧。代言人也好、在哪些平台去造势也好,其实我对这个问题思考得没那么多,因为妙界这个品牌还小、还年轻。

天下网商:2024年妙界要打品牌,还是会在这些营销渠道上继续发力吗?

金远亮:我觉得我们的未来目标不是成为个护按摩的品牌,而是做健康生活的解决方案提供者。所以我们内部也不太会把自己与头部品牌做比较。

如果是要做品牌发展的排序分解,第一位的重点肯定还是品类线和产品线,第二位是升级整体的产品设计感、外观、品牌力,第三步才是营销。这是我们的三个取舍。

00后应该怎样创业?

我,00后,初中辍学,打零工数10年,疫情期间发现商机赚百万

#精品长文创作季##创业故事##旅行博主##负债#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319位真人故事

我是林恩,现在是一个00后旅行博主。

小时候的自己很叛逆,打架、逃学、上网打游戏样样精通。在初一的时候,我就辍学,早早进入了社会。

因为没学历,只能打散工,开过货车,做过美发行业,去餐馆做过兼职,给百万打v当过剪辑等等。一路跌跌撞撞不断成长,我在社会这个大学校学到了很多,也开始觉醒。

我不想当别人眼里的“坏小孩”,我想证明自己,想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于是,我和一帮朋友开始创业,但现实很,很快就失败了,我就此背上了将近十万的负债。

迷茫过,不知所措过,但我依然选择了面对,继续前行。机缘巧合之下,我搭上了时代的浪潮,做起了外贸独立站,短短半年,我这条咸鱼成功翻身。

但正当公司盈利百万的时候,我却开启了自媒体道路,未来会如何,我并不知道,但路在脚下,我只管前行。

(儿时的我与家人)

我出生于四川阆中,是一名00后。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而我跟着父亲生活。

初中阶段,我正值叛逆期,而父亲刚好到了更年期,父子俩有点火星撞地球。

我总是有自己的想法,经常和父亲发生冲突,这时父亲就会用武力镇压我,而我心中的逆反心理也就越来越重。

这种逆反心理蔓延到学习中,我根本静不下来学习,经常逃课去网吧,对于我而言,那一方空间是少有的能让我内心真正平静的地方。

自己也没有想到,冥冥之中,儿时上网的这段经历,却给我后来创业奠定了基础。

因为连续几次的逃课,初一的时候,我就辍学了。

在家呆了一段时间后,家里人帮我找了份工作,去成都亲戚的物流公司做压车。

(外出打工)

值得一提的是,压车之前,年少懵懂的我在网上认识了个做工程的老板。都说网上之事十有九坑,而我和这位老板口头上约定一个月一千块的工钱,老板包我去安徽做工的车票。

我这般胡闹,不知道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卖,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胆子,一个人单枪匹马去到一个未知的城市见陌生的人。还好老天眷顾我,老板是个地道人,我不仅没有吃亏,还赚了。

老板见我太小,给了我一个月的工资,让我回家了。人生的第一份工资,竟然是躺赚!

从初一辍学到17岁,我在成都、深圳这两个地方来回奔走,做散工。其中,我有幸接触到了一个做美食销售的公司,学习到一些互联网的运营思维以及基本的剪辑手法,这对于我后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让我负债的开端。

因为出社会太早,只能打些零工,做一些重复机械的活,但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创业梦,我希望证明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而不是所谓的“坏小孩”。

(参加雪佛兰的商业活动)

在18岁时,我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凭借前些年积累下的短视频剪辑、运营的经验,借了钱,召集了一些朋友,准备大干一场。

我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四处奔走,可互联网这么复杂一张大网,哪是我一个无名小卒就能轻易破开的。

仅仅懂皮毛技术的我,带着伙计,没日没夜地操劳,投入了大量金钱推广,最后却是石投大海,毫无波澜。

时间久了,大家都萌生了退意,毕竟养家糊口是大事。我知道伙计们都有难处,于是组了一场酒局,大家“把酒言欢”,给了彼此台阶。就这样第一次创业结束了,而我负债将近十万,当时我才20岁。

别人年少成名,我却年少负债。看着自己手里沉甸甸的账单,我才知晓故事里往往都是骗人的,现实比故事残忍得多。

迫于生计,我想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先把眼前的困难解决。在我的不懈努力下,遇到了百万大V——做旅行赛道的老师。

(生活随拍)

而这一次,因为之前学习的短视频剪辑技术,以及对网络热点的敏锐捕捉度,让我成功通过了面试。

老师对我关爱有加,不仅带我去上流社会的聚会,让我学习“饭桌文化”和与人打交道的方式方法,更是开拓了我的眼界。同时,他每个月还会给我500块的补贴。

他对我的帮助时刻铭记在心,但几万的负债,要用几千的工资去偿还,不知道要还到什么时候,不知道何时再有机会翻身。

于是我盘算着找个机会再去上海,寻求一个自立门户的机会。2021年,我告别了张教官,去了上海,这一次,我踌躇满志。

当时的上海,街头冷清,因为疫情,大家都闭门不出,生怕染上这突发起来的病毒。

而也就是在这时,当很多实体店主抓耳挠腮,一筹莫展之时,我敏锐地捕捉到了线上经济会有蓬勃发展之势,我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一起做起了外贸独立站。

(工作中的我)

简单来说,外贸独立站就是给商户和国外顾客提供一个交易平台用来完成交易。

而我之所以有能力做外贸独立站,和儿时经常逃课去网吧息息相关。那时候,沉迷于计算机,学会了一些基本的语言,以及通信服务的守则,这为我有搭建外贸服务站奠定了基础。

所以,我时常告诉自己,一切经历都是财富,它们会在某一个时刻出现,给予你帮助,因此不要轻易错过每一次经历与成长的机会。

搭建好外贸独立站之后,我和团队开始大量推广招商。疫情的影响下,独立站的推广效果远远好于平时,顾客人数、商户人数越来越多,我们的收入更是水涨船高。最红火的时候,员工月薪过万。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当真不假。疫情爆发后,经济体的巨大变动,让我乘势而起,利用半年的时间,不仅还清了债款,还存下来一笔积蓄。

我的事业蒸蒸日上,可我曾见过的祖国的万里河山始终让我回迁梦绕。相比于这份能赚钱却需要二十四小时待命,一刻不得空闲的紧绷生活,去探寻远方成了我当下最急需的诉求。

(去西藏旅行)

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离开这个我一手创办的公司,踏上旅途,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全心全意做一位旅游博主,做自己所爱之事,看看能做出一个怎样的结果。

旅行的过程中,带给我的成长丝毫不亚于在“魔都”打拼厮杀来得少,通过旅行,我对人的生死看淡了不少,对于物质的渴求也没有以往那般病态。

去到尼泊尔的时候,我们从西藏的樟木口岸驱车前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那条路直至现在我都记忆犹新。陡峭的山路蜿蜒连绵,路旁的栅栏残破不堪,一根长一根短,说是荒野求生也不为过。

说是出国,更是“超度”自己的旅程!

到了尼泊尔首都,经过一座寺庙,只见不少人抬着一具尸体进入庙中。大家围在一起,把尸体堆在柴火上,围坐的人中的一位老者起身点燃柴火,尸体渐渐地便化为一缕青烟渐行渐远,转眼间融入天际之中,不见踪影。

(旅行途中)

而围坐的人们,则把残存的骨灰收集起来,剩下未被处理干净的部分便让人抬走,推入河中。

一个人,一辈子,不论轰轰烈烈活过一世,亦或是平平淡淡了此一生,最后不过是化作一缕青烟,这是我看到烧尸庙后带给我最深的感受。

也让我明白,生命之珍贵,在于身前,身后之事,我们管不了。

除此之外,由新疆喀什到阿克苏烈焰泉的经历更是让我难以忘怀。之前听闻阿克苏烈焰泉可以出现水火共融的盛况,为了见此情景,我们约上了本地人和我们一起结伴而行。

可让我们没想到的是,烈焰泉的奇景固然引人入胜,可其周遭环境却是险象环生。

我们到了烈焰泉安营扎寨,本来想着稍作休整再去烈焰泉进行拍摄。可在我们休息期间,周围的油田不断燃烧,而其燃烧不充分释放的有毒气体全被我们吸入了体内。

(旅行随拍)

第二天,我们一行人全中毒了,呼吸困难,浑身难受,那时候真觉得死神在和我们招手了,实在没办法只能打道回府,到医院休整了好几天才有好转。事后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为了探秘奇观,差点丢了性命,这段经历让我在之后的旅行中都习惯性地做好攻略,尽可能规避危险才会启程。

一次受挫一次收获,阿克苏烈焰泉之行,这样的经历不需要第二次,代价未免太大。

旅行的路途还会继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打算先去体验从新疆到蒙古的最短国际大巴,然后就开始往回走,筹备过年事宜。

然后,自己闭关修炼两个月,把自己的英语口语提升一下,再学习一门乐器,毕竟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多一技之长总是好的。

经过这几段旅行,我也愈发重视起语言的重要性,要想做出更好的视频效果,那么流畅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提升口语势在必行。

(攀登珠峰)

20岁之前,我经历了很多逆境,是大人眼里的“坏小孩”,是没有文化的打工仔,是负债累累的咸鱼一条,但这些经历让我在之后人生的一个个岔路口,选择到了正确的道路。

越长大我越觉得,对于父母要做到孝而不“顺”,并非说不孝顺,而是说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想到什么,就要敢去做,而不是说一味听从父母的建议。如若当初我听了父亲的话,现在我还在村子里务农,也就此平平淡淡了却一生。

之后,我放弃上海的事业,去旅行,从来没有后悔过。那份事业若是一直做下去,房子、车子也许都有了,但是那不是我所追求的。

枯燥的生活只会慢慢磨平我对生活的渴望,我终归想朝着自己想做的方向去发展,不管就是前面的路有多难,也要坚持下去。

回首来时路,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更希望自己能把爱好作为职业,做一份长长久久并且自己乐在其中的事业!

(欢迎关注林恩环球记)

【口述:林恩】

【编辑:岱下边边】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当00后开始做老板:佛系、平等、「无组织无纪律」

封面图

2个月后,第一批00后即将走出校园,正式踏入职场。

在后浪研究所的上一篇新青年观察里,卷不动的00后,已经不再吃企业“画饼学”这一套。 他们一言不合就辞职,炒老板鱿鱼;讨厌刻板条规,厌恶官僚作风、等级分明的职场环境;不在乎赚多赚少,为了不加班,宁可降薪跳槽。也有段子说:不要随便惹一个20多岁刚毕业的年轻人,因为他们可以随时拍屁股走人。

但如今,95后也不再是稚嫩的“职场新人”,当他们成为管理者后,会给职场文化带来怎样的变化?当年轻的Z时代成为企业的管理者,这些年轻的老板,又会怎样把自己理想中的职场变为现实?

后浪研究所找到3位20多岁的老板,聊了聊年轻管理者的心得与困惑。她们来自完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些相似的品质,以及,初入职场、初为管理者的她们,经历过的迷茫与收获。

在这些故事里,你会看到一个被年轻人刷新的“职场”。

不需要打卡也不鼓励加班,管理上很佛但拿结果说话

张琳 26岁 坐标北京

内容创业公司巨有文化创始人兼CEO

2018年的时候,我还在清华读研,和合伙人通过一份综艺节目的策划案拿到了第一笔融资——就这样,巨有文化诞生了,我们做了自己的第一档综艺节目《你次饭没》。

起初,公司只有我和合伙人赵英男两个人,《你次饭没》第一季过后,我们才开始招人。现在,公司只有9个员工,其中4个同事是线上办公,分布在世界各地,最远的一位在多伦多。我和合伙人开玩笑说,如果我们有一天上市了也只有9个人,那就太牛了。

张琳

我们团队成员都很年轻,年龄最大的同事是92年的,工作时间是中午12点到晚上8点。

每天正午,大家才会陆陆续续来到公司。一进门,公司的两只狗就会凑过来迎接我们,其中有一只狗特别灵,它会给人开门,而且只给它认识的人开门。

员工撸狗

到公司后,大家会一起喝个咖啡,等阿姨来做饭,聊聊新闻或身边的事,然后再各自工作。偶尔心血来潮,晚上也会一起煮热红酒。工作没有思路的时候,可以去小区遛狗、去露台望天、去厨房煲汤……八点一到,完成工作的同事就准时下班了。

我妈妈总觉得我们应该调整成上午上班,现在这个作息太不养生了。但我觉得这还挺符合年轻人习惯的,不用挤早晚高峰的地铁,上午也可以睡个懒觉。

我是个挺佛的管理者,不需要打卡,也不鼓励加班,上班的时候,我们也经常聚在一起聊天。在内容行业,这并不是在浪费时间,反而更容易“出活儿”。我们在聊的很多困惑最终也变成了某期播客或者视频的选题,把日常生活记录下来做成新的内容板块。

虽然在管理上佛系,但我们是拿结果说话的。不管是剪播客、剪视频还是做策划案,内容必须过关才能留下,试用期也是有可能走人的。

平时,我也会收到大量的简历,不乏一些被我个人吸引,或者被“清华北大”等花里胡哨的标签吸引来的求职者。曾经我有一位粉丝是互联网大厂的程序员,在微信群里加了我,跟我说很喜欢我们公司,想来这里工作。然后他就真的裸辞来应聘了,但是待了不到一周就走了。

张琳的办公环境

创业初期,我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判断哪些人能长期留在这里,哪些人仅仅是为了凑热闹。识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到很多新员工一波一波地来,又一波一波地走,我也很头疼。

最难受的是谈离职的时刻。那个时候我还没大学毕业,很多人是为了我来到这个城市,租房子、过北漂的生活,但是我却要告诉对方,你试用期没有通过,可能要离开这里了,作为一个年轻的老板,我其实很难开口。

后来,我也逐渐学会如何筛选出优秀的同事——作品就是最好的试金石,让他留下来做一两期节目,很快就能看出来适不适合。来到我们公司的更多还是天马行空、不走寻常路的年轻人,是那些希望为这个时代的人文主义做一些改变的人。

张琳和同事玩顶楼cos

我们的管理结构比镜子还扁平。目前业务主要分为两块,一个是内容部,一个是商业部。内容部的工作模式就很像一个编辑部。虽然我是最终做决定的人,但所有内容的生产过程都是大家一起完成的,商务拓展也是我与大家一起协调。

虽然我是这个公司的CEO,但在我的定义里,我们更像朋友,在工作上我需要下达任务或者监督,但还是有商有量的。CEO只是一个符号,它只是说明我在公司的时候大家会比较安心,我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情绪价值,仅此而已。

这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是第一次创业、做管理者。刚开始也会焦虑,毕竟要完成一个公司的营收,养这么多人。但时间久了,我也逐渐学会如何把情绪和事实分开——这对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

一些久经商场的前辈曾告诉我,在创业初期,你原本以为会与你紧紧站在一起的人,很可能在公司状况不好的时候,转身去其他公司。他说这是一种被“背叛”的感觉。后来,我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当对方离开的时候,我也升起了一种被抛弃的情绪。

但是那位前辈也告诉我,他又开启了新的项目,找到离开的伙伴,对方还是很愿意帮忙,马上辞掉了自己当下的工作。这个时候我就意识到,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这不过是权衡利弊后最正常不过的选择。我们不要用“道义”来绑架个人职业选择。

员工晚餐日常

对初入职场的人来说,我们太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强加在事实上了。我会刻意去提醒自己要把这两者分开,这是我在创业以来最大的成长。

我不太希望员工有很强的打工人心态,纯粹为打一份工、赚一分钱而来。毕竟我们还是一个小而美的创业团队,我希望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独立的精神和定位。我经常鼓励同事们去做一档自己的播客或者视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太适合去当一个主播了”。

后来也确实有同事这样做了,不管是在公司期间,还是离职之后,我都由衷为他们感到开心。巨有文化是很多人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大家没有什么职场的概念,也不懂所谓的职场套路和规则,我不想把这些东西带给大家。

我很希望每个员工来到公司能够发现自我,或者解答了人生现阶段的某些困惑,就算离开了公司,也能找到喜欢的工作,持续保持热情。这是让我最有成就感的事。

钱也是员工帮你赚的,我们应该平等

鲨鱼 23岁 坐标云南

剧本杀店老板

2021年4月,我大四,在距离毕业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和三个同学一起合伙开了剧本杀店。

开店的初衷很简单,大三开始,我和几个同学迷上了剧本杀,经常在学校附近的店里玩。我们的学校在武汉,那段时间我们能感觉到,武汉的剧本杀市场逐渐火热了起来。我有一位同学家里经商,也很有商业头脑,我们叫她小雨吧,她叫上了自己的室友小雪一起开剧本杀店。

我的加入也有一点莫名其妙。最开始,我只是想找一家剧本杀店兼职,她们听说了,就想和我一起转转。因为我有电动车,能带着她们去选址、考察,后来,她们在宿舍讨论开店的事情都会叫上我。就这样,我加入了合伙人。

后来,我们的剧本杀店开在了居民楼里,主要面向附近的学生,有8个房间。租金一年8万多,我们直接付了一年的租金。装修上也投入了不少,我们需要根据场景重新装饰,壁纸、桌椅、装饰、人工费,算下来也有2万多。此外就是剧本支出,我们第一次在剧本上的投入就有2万多。

某剧本的人物设定

算下来,初期的投入也有10余万。这笔钱,一开始我们说要一起借、一起还,但是最后是小雪找了一位熟悉的老板去借的。人力成本呢,除了我们仨,没有一个正式员工。店里20多位DM(Dungeon Master,剧本杀主持人)都是在校学生兼职。

在经营的时候,小雨是我们的总指挥,负责线上客服。我主要负责店里的安排和员工管理。我给DM订了三条铁律:拿到剧本后,需要自己顺一遍流程再带车,不能盲开;不能同时带两个房间的剧本;不能在带车的时候吃饭。一旦违反铁律,马上开除。员工们都会严格遵守规则。

很多员工来店之前就是我们的朋友,兼职也并不是为了赚钱,纯粹是因为喜欢。DM带一场剧本杀的提成是15%-20%,我们的收费也不贵,一场每人收费只有50元左右。算下来,DM带一场的收入也就几十块。

我们跟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没有什么阶级的界限,他们有什么事情都可以直接跟我说。我们没有固定的打卡机制和排期表,基本上是谁有空,谁来店。如果有时来了客人,需要临时叫DM,员工大部分也会响应。

但是,这也导致了一些松散的情况。比如,有的员工会来蹭空调。武汉的夏天非常热,24小时开空调,电费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有一个DM就每天早上6点带着他的学习资料来到店里。正常来说,我们是下午两点才开门,上午没有客人。他只是把店当成了自习室。

从管理者角度,我们觉得这样不太好。于是,纠结过后还是发了群公告,告诉大家以后两点之前不准到店。当然,这位DM后来没有上午来过店里了。我也知道员工的心理会不舒服,毕竟以前大家都是朋友,怎么突然就变了呢?但是,人一旦想往高处走,你就势必会抛下一些以前你所看重的东西。

玩家在读本

开了第一家店4个月后,我们就有了开新店的想法。因为第一家店赚了很多钱,最火的一个月营业额就有9万。有一天,我经过了大学城附近最火爆的广场,觉得这个地段不错,有很多新的客户群,回去就和她们提了一下,大家一拍即合,也想趁年轻去扩张一下,就马上决定借钱开新店。

但是,在筹划新店的过程中,我们三个也有了一些矛盾。这个时候,小雨的妈妈介入了进来。

小雨的妈妈在经营理念上和我们有很大的分歧,她总是会用上一代人的思路来干涉我们。比如,她觉得我们的工作不够健康,每天凌晨睡觉,下午上班,长期下去对身体不好。她还觉得我们不懂管理,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不会把任务分配给下面的店长。她甚至会觉得,我们对员工太好了,压不住底下的人。

可是在我们看来,我们虽然是老板,但也没有牛到哪儿去呀?毕竟,你的钱也是员工帮你赚的,我们应该平等一点。

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和员工的关系的确非常好,他们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非常随意。比如,我们租的是带浴室的民宿,有的DM就直接就来店里洗澡。再比如,我们店也会准备零食,放在厨房,员工和客人一样,都是想吃就吃,想拿就拿,我们把这当成员工福利。

后来,小雨妈妈知道了,觉得这很没有纪律,是典型的占公司小便宜。我们也听了她的话,不再让员工来洗澡,零食也放在仓库锁上了,停止开放供应。

这些我们眼中的小事,她妈妈都觉得不行。思想的冲撞越来越多,我感觉我们原本的计划涉了。就好像你嫁入了一个人家,婆婆对你指手画脚,你还是没有办法摆脱这个家。

剧本杀道具

最后,在股权划分上也出现了一些不明确的地方。我成了最小的股东,占比10%。一系列事情刺激下,我就直接退出了合伙人,也和她们断了联系,去了别的城市,不再关心店里的情况。

离开武汉后,我在别的城市自己开了一家线下店,是比较自由的状态。平日里也会带“线上剧本”,甚至赚得比自己开店还多。到现在,我也依然不想给别人打工。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坚定了绝对不去办公室上班的想法,不想参与办公室政治。自由平等、以心换心的公司氛围是我最想要的。

20岁怎么“管理”近60岁的前辈?我们会平等地探讨

苏芮 22岁 坐标加州

生物科技公司NovaXS Biotech的创始人兼CEO

2020年末,我开始筹备自己的创业。当时我大二,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生物工程专业。

疫情初期,我就观察到,线上医疗的赛道变得很火。过去,传统的健康行业壁垒非常高,发展缓慢。美国的居民看一次病需要提前一个月去预约医生,等见到医生的时候,病可能都好了。

但因为疫情,很多人不敢冒风险去医院了,居家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催生了线上医疗赛道的多样化,比如问诊线上化,比如制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等等。

这其中,我注意到了药物递送环节的需求。我的妹妹患有生长荷尔蒙缺失症,也就是俗称的矮小症,所以她从7岁开始就需要每天去医院打针,打了3年,一共3000多针。和妹妹一样,很多慢性病的患者会选择去医院进行注射,耗时耗力,这样的药物递送系统也是非常低效的。疫情后,这更变成了一个足够痛的痛点。

我就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患者在家里给自己扎针,并且获得和医院一样的治疗效果呢?就这样,我发现了无针注射器这一产品,开始了创业。

基于市场的反馈,我开始着手设计第一个产品,并获得了专利。我们的无针注射器让整个药物递送系统的流程标准化、智能化,在注射器前端加上传感器,确保病人在垂直90度且合适的压力下注射。

苏芮在实验室

同时,我开始思考,谁是适合我的合伙人呢?我先找到了发小,他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的商学院,在大学期间,他也尝试过创业,帮NBA球星做国内的商业拓展。当时,他刚卖掉了上一个公司,处在空档期。医疗器械行业对他来说是完全新的领域,但是好在他也创过业,有快速学习能力,也愿意尝试新东西。

于是,我们开始合作,我负责技术,他负责商业拓展。后来,我又找到了朋友作为CTO,他在伯克利学电子机械与工程读博。联系了导师和一些投资人后,我组建起了团队。刚开始,团队的核心成员只有7个,现在已经拓展到了15个人。

苏芮团队合照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的时间几乎是一团乱麻,没有所谓的平衡,总会牺牲掉睡眠和社交的时间,全程专注在事业和学业上。2021年,团队刚刚建立的时候,我需要一周飞三到五个城市,同时还要兼顾期末考试和论文。

最疯狂的一天,我上午在伯克利上完课,提着行李箱就去机场,下午就到底特律见了一位投资人。深夜的时候,还参加了一个国内创业比赛的演讲。结束以后,我睡了两个小时,凌晨5点钟到达机场,在飞机上开始复习、写论文。下飞机回学校的路上,我还在和另一个CEO打电话。

那段时间,我所有作业都是在飞机上写的,平均每天只睡4、5个小时。最忙的时候一整天都吃不上饭,晚上犯了低血糖就吃一颗糖。

后来有一次,我因为低血糖晕倒了。这件事被父母知道后,他们特别心疼,就和我说,芮芮,你不用这么拼,一定要好好休息。他们可能不太理解,但是,很多年轻人或许会有同感,我们努力做一些事情,并不只是为了赚钱,更多是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去影响更多的人。

我是创始人兼CEO,负责对外的商业拓展,和投资人的联系,管理产品部分。同时,所有的部门都向我汇报。团队的年龄其实很“两极分化”,我是团队里最小的人,也是00后。团队里还有一位美国大型连锁医院的总裁,他有30+年的从业经验,现在60多岁投身于大健康产业的创投。

很多人会好奇,一个20岁的创业者怎么“管理”近60岁的前辈呢?其实,我们的工作方式更多是平等地探讨。在他面前,我不是一个上级领导,也不是一个后辈,年龄和层级都不是问题。我们在公司里也都是相互直呼其名的。

虽然我是CEO,但这也只是一个Title,我在做的事情并没有比团队其他人更高一层,更多是最苦最累的事情,也是一个团队坚强的后盾担当。

在医疗健康这个成长缓慢的行业,年轻的创业者很少,我经常要见的投资人都是头发花白的。其实我也会感觉到压力。不管是年龄还是性别,我经常会被投资人问到,你没有足够的经验,要如何去领导一个团队?我的回答就是,把真正有经验的人引入我们的团队。

苏芮参加创业峰会

这两年,我也曾经历过管理团队的迷茫。中途有一段时间,我和合伙人在公司发展方向的意见上出现了分歧。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每个成员加入团队的初衷都不一样。我希望能创造价值,合伙人希望通过这次机会来证明自己,也有团队伙伴希望通过这份经历积累产品研发的经验,有些希望可以支持自己及家人的日常开销。

作为管理者,如何让不同出发点的人为同一个大目标努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我特别喜欢的一个例子就是,如果你去问NASA 一个扫地的工人,你在做什么?他会说我在送人类到宇宙。

我也曾试图和前辈寻求建议。小时候,我会观察长辈们怎么管理员工,我发现,他们有时候是靠吼、靠发脾气,来建立威严,让员工信服。父母有时候也会和我传授管理经验,比如“做不好就骂”。但我发现,他们的经验完全不适用了,年轻人管这种管理方式叫“职场PUA”。

毕竟不同于上一代人,同龄人没那么在意金钱上的东西了,年轻人会寻求实现自我价值,这是一个自我觉醒的时代。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去吼员工,大家早就跑掉了,所以,如果我发现员工有一些问题,会去和他们聊天,问他们:“我能做什么来更好地帮助你完成你的工作呢?”我希望员工能知道,我不是后面拿着小皮鞭催促马车快跑的人,我们是同一条战线共同奋斗的人。

以前,我总觉得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做到最好。但后来,我也意识到,管理就是通过真诚和激励让每个人把自己的专长发挥出来。

在和年长的成员聊天的时候,他们经常会说,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比我们当时要快很多,可以获得很多资源,也会跳过很多中间的步骤。同时,我们也会面临非常多不确定。

但是在这个时候,“年轻”也带给了我一些勇气,不要怕失败,要像不倒翁一样。

(文中第二位受访者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SLOW、嘉婧,36氪经授权发布。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40328/1709217479376496.html
上一篇:11222,11222工作体系是什么
下一篇:100种简单微波炉早餐做法,100种简单微波炉早餐做法图片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