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纠结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了,你很可能是“混血儿”
亲爱的你,喜欢吃面食还是米饭?买菜论斤还是按棵买?……近两年,关于辨别南北方人的“标准”可谓层出不穷。不过,5月15日《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或许会颠覆你的认知。
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领衔的研究团队,多年研究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组发现:
早在9500年前,中国南北方古人群就已经分化,至少在8300年前南北人群融合与文化交流的进程即已开始;
中国南北方现今大部分省市的汉族人群,不管是来自北方还是南方,都同时混合有古北方人群成分(以黄河沿岸的山东人群为代表)和古南方人群成分(以福建与台湾海峡岛屿人群为代表),且混合比例基本相似。
所以,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抑或是“混血儿”?
古DNA寻根东亚南北方人群
这项研究涉及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群样本,有7个距今9500-7700年的个体,他们来自北方山东、内蒙古地区的5个遗址(扁扁洞、小荆山、小高遗址、博山遗址、裕民遗址);还有3个距今8400-7600年的个体,他们来自南方福建、台湾海峡的2个遗址(奇和洞、亮岛)。
通过研究这些人群的基因组,研究人员发现:
在沿着黄河流域直到西伯利亚东部草原的人群,至少从9500年前起就携有一种以新石器时代山东个体为代表的古北方人群成分,而中国大陆沿海及台湾海峡岛屿人群至少从8400年前起就携有一种以新石器时代福建及其毗邻岛屿个体为代表的古南方人群成分,且这两种成分截然不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亚大陆南北方人群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和分化程度逐渐缩小。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南北方之间已经开始频繁的人群迁移与混合。
研究还观察到,现今的东亚人群,不管是来自北方还是南方,都同时混合有古北方人群成分(以黄河沿岸的山东人群为代表)和古南方人群成分(以福建与台湾海峡岛屿人群为代表),但古北方人群成分影响更为广泛。
而与福建奇和洞人相关的古南方人群成分在中国南方大陆大量下降。
“该结果表明人群的迁移,包括新石器时代南北方人群之间的互动融合,以及新石器时代以后黄河以北人群向南的大量迁移,基本构成了现今东亚南北方人群的基因组成。”付巧妹表示。
欧洲人“大换血”,华夏民族更“纯正”
进一步研究,科研人员发现:中国人群与欧洲人群,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演化历程差异较大。
具体来说,在约9,000年前农业出现以来,欧洲人群不断受到近东农业人群及欧亚草原人群等外来群体的大换血。也就是说,外来人群一直在重构欧洲人群遗传信息,对现今欧洲人产生重要影响。
但在在中国,南北方人群虽早在9500年前已分化,但南、北方同期人群的演化基本是连续的,没有受到明显的外来人群的影响,迁徙互动主要发生在东亚区域内各人群间。
换句话说,相比“大换血”的欧洲人群,华夏民族血统更加“纯正”。
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中国南北方现今大部分省市的汉族人群,所携有东亚古北方人群成分和古南方人群成分的混合比例基本相似。
南岛语系人群起源于中国南方
现代遗传学和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的考古学材料,虽已暗示了现今广泛分布于台湾海峡、东南亚和太平洋西南部岛屿的南岛语系人群与东亚南方大陆人群之间的联系,但对其起源地却一直没有定论。
付巧妹团队为此提供了较为确凿的遗传学证据。
他们通过研究发现,现今的南岛语系人群与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南方沿海人群有着非常密切的遗传联系。
这表明最早的南岛语系人群起源于以中国南方的福建及其毗邻地区为代表的相关人群,且首次明确将时间追溯到8400年前。
这是第一次通过古基因组数据明确中国8000多年前的古南方人群是南岛语系人群的祖先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8400年前的奇和洞人相较于现今生活在东亚北方和西部人群(如达斡尔族人群)而言,显示与东亚现今中部和南方人群(如汉族和傣族人群)之间存在更多的遗传联系,且与台湾岛的阿美族和泰雅族人群具有最强的遗传联系,反映出现今族群之间的联系性。
沿海促进人群流动
研究发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所有沿海人群之间很少存在遗传隔离的情况。数据显示,大部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东南亚人群都混合有当地古老的和平文化人群和中国古南方人群相关遗传成分,其中自越南4000多年前的人群尤其显示与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沿海的福建人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此外引人注目的是,这种沿海人群之间的遗传联系进一步向北延伸。
而日本群岛的绳纹文化人群在很早以前便与东亚人群分离。之前研究认为其与东南亚地区的古老和平文化人群密切相关。
然而付巧妹团队在结合新石器时代中国南北方人群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时,却发现一个2700年前的绳纹文化个体虽含有早于东亚人群的古老成分,但这种成分与东南亚的和平文化古老人群并无明显的直接联系,而且与新石器时代的西伯利亚和东亚南方地区的沿海人群密切。
这些研究表明,沿海区域不但未对相关人群造成隔离,反而促进了人群之间的互动和基因交流,即沿海地带是亚洲人流的重要通道。
“这一研究结果亦为探索东北亚祖先人群的构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遗传学线索。”付巧妹表示。
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组研究,揭开人类演化史的冰山一角,同时也提出更多、更深层的追问,旧石器时代的中国南北方人群有着怎样的互动与交流?新石器时代的北方沿海人群与内陆人群是否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南北方人群的迁移与农业技术的传播与扩散有何关联?······
这些追问让我们期待着新一轮中国史前人群研究带来新的解答。
别纠结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了,你很可能是“混血儿”
亲爱的你,喜欢吃面食还是米饭?买菜论斤还是按棵买?……近两年,关于辨别南北方人的“标准”可谓层出不穷。不过,5月15日《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或许会颠覆你的认知。
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领衔的研究团队,多年研究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组发现:
早在9500年前,中国南北方古人群就已经分化,至少在8300年前南北人群融合与文化交流的进程即已开始;
中国南北方现今大部分省市的汉族人群,不管是来自北方还是南方,都同时混合有古北方人群成分(以黄河沿岸的山东人群为代表)和古南方人群成分(以福建与台湾海峡岛屿人群为代表),且混合比例基本相似。
所以,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抑或是“混血儿”?
古DNA寻根东亚南北方人群
这项研究涉及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群样本,有7个距今9500-7700年的个体,他们来自北方山东、内蒙古地区的5个遗址(扁扁洞、小荆山、小高遗址、博山遗址、裕民遗址);还有3个距今8400-7600年的个体,他们来自南方福建、台湾海峡的2个遗址(奇和洞、亮岛)。
通过研究这些人群的基因组,研究人员发现:
在沿着黄河流域直到西伯利亚东部草原的人群,至少从9500年前起就携有一种以新石器时代山东个体为代表的古北方人群成分,而中国大陆沿海及台湾海峡岛屿人群至少从8400年前起就携有一种以新石器时代福建及其毗邻岛屿个体为代表的古南方人群成分,且这两种成分截然不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亚大陆南北方人群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和分化程度逐渐缩小。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南北方之间已经开始频繁的人群迁移与混合。
研究还观察到,现今的东亚人群,不管是来自北方还是南方,都同时混合有古北方人群成分(以黄河沿岸的山东人群为代表)和古南方人群成分(以福建与台湾海峡岛屿人群为代表),但古北方人群成分影响更为广泛。
而与福建奇和洞人相关的古南方人群成分在中国南方大陆大量下降。
“该结果表明人群的迁移,包括新石器时代南北方人群之间的互动融合,以及新石器时代以后黄河以北人群向南的大量迁移,基本构成了现今东亚南北方人群的基因组成。”付巧妹表示。
欧洲人“大换血”,华夏民族更“纯正”
进一步研究,科研人员发现:中国人群与欧洲人群,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演化历程差异较大。
具体来说,在约9,000年前农业出现以来,欧洲人群不断受到近东农业人群及欧亚草原人群等外来群体的大换血。也就是说,外来人群一直在重构欧洲人群遗传信息,对现今欧洲人产生重要影响。
但在在中国,南北方人群虽早在9500年前已分化,但南、北方同期人群的演化基本是连续的,没有受到明显的外来人群的影响,迁徙互动主要发生在东亚区域内各人群间。
换句话说,相比“大换血”的欧洲人群,华夏民族血统更加“纯正”。
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中国南北方现今大部分省市的汉族人群,所携有东亚古北方人群成分和古南方人群成分的混合比例基本相似。
南岛语系人群起源于中国南方
现代遗传学和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的考古学材料,虽已暗示了现今广泛分布于台湾海峡、东南亚和太平洋西南部岛屿的南岛语系人群与东亚南方大陆人群之间的联系,但对其起源地却一直没有定论。
付巧妹团队为此提供了较为确凿的遗传学证据。
他们通过研究发现,现今的南岛语系人群与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南方沿海人群有着非常密切的遗传联系。
这表明最早的南岛语系人群起源于以中国南方的福建及其毗邻地区为代表的相关人群,且首次明确将时间追溯到8400年前。
这是第一次通过古基因组数据明确中国8000多年前的古南方人群是南岛语系人群的祖先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8400年前的奇和洞人相较于现今生活在东亚北方和西部人群(如达斡尔族人群)而言,显示与东亚现今中部和南方人群(如汉族和傣族人群)之间存在更多的遗传联系,且与台湾岛的阿美族和泰雅族人群具有最强的遗传联系,反映出现今族群之间的联系性。
沿海促进人群流动
研究发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所有沿海人群之间很少存在遗传隔离的情况。数据显示,大部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东南亚人群都混合有当地古老的和平文化人群和中国古南方人群相关遗传成分,其中自越南4000多年前的人群尤其显示与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沿海的福建人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此外引人注目的是,这种沿海人群之间的遗传联系进一步向北延伸。
而日本群岛的绳纹文化人群在很早以前便与东亚人群分离。之前研究认为其与东南亚地区的古老和平文化人群密切相关。
然而付巧妹团队在结合新石器时代中国南北方人群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时,却发现一个2700年前的绳纹文化个体虽含有早于东亚人群的古老成分,但这种成分与东南亚的和平文化古老人群并无明显的直接联系,而且与新石器时代的西伯利亚和东亚南方地区的沿海人群密切。
这些研究表明,沿海区域不但未对相关人群造成隔离,反而促进了人群之间的互动和基因交流,即沿海地带是亚洲人流的重要通道。
“这一研究结果亦为探索东北亚祖先人群的构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遗传学线索。”付巧妹表示。
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组研究,揭开人类演化史的冰山一角,同时也提出更多、更深层的追问,旧石器时代的中国南北方人群有着怎样的互动与交流?新石器时代的北方沿海人群与内陆人群是否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南北方人群的迁移与农业技术的传播与扩散有何关联?······
这些追问让我们期待着新一轮中国史前人群研究带来新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