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简介

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简介

细数唐朝的五次玄武门之变,次次血腥,最后一次葬送大唐江山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廷,大唐盛世更是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然而,开启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却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最终踩着兄长李建成的尸骨登上了皇帝宝座的。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篡位”之先河,唐朝的历史上还发生过四起宫廷,而且都是在玄武门,演绎出曲折的唐朝血泪宫廷史。

第一次——玄武之变开贞观。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据《唐书》记载:李世民在广片天下时,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结果李渊并没有对立了大功的李世民对冲承诺。

因为权力的冲突,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公元626年七月,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杀死自己的同胞兄弟李建成、李元吉,成为皇太子。同年八月,唐高祖李渊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开拓了日后的贞观盛世。

第二次——神龙归太平。

武则天执政期间,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专横跋扈,朝野之臣畏之如虎,这也就造成了朝廷很多人不满。加之张易之兄弟逼死太子李显的一双儿女,后来又害死太子的女婿。在这样的情形下,太子李显认识到:除掉张易之兄弟刻不容缓,因为他们已经对自己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于是,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这些李姓子孙在共同的大局下联合起来。公元704年8月,宰相张東之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和左威卫将军发动兵变,并与太子一起斩关而入,来到了武则天的寝宫,杀死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让位,拥立李显。

次日,武则天传位于太子李显,隔了一天,李显复位。而这次玄武门之变也称为“神龙”。

第三次——景龙之变亡重俊。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昏弱无能,而皇后韦氏强悍,她与武三思内外勾结,把揽朝政。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韦后因太子重俊不是自己亲生,很不喜欢他。武三思也很忌恨重俊,并纵容其子武崇训和安乐公主时常凌侮重俊,甚至呼重俊为奴。

重俊忍无可忍,于景龙元年七月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假称奉诏,率左羽林和千骑兵三百余人,冲入武三思和武崇训的府邸,杀了武三思和武崇训,随即又发兵包围了皇宫,索要韦后和安乐公主。

韦后听闻,挟持中宗登上玄武门门楼,调兵镇压。重俊率军攻到玄武门前,中宗对军士宣布重俊谋反,于是军士倒戈,杀了李多祚等,重俊的党羽立时溃散,一下子土崩瓦解了。重俊逃到终南山,被追获杀害。

第四次——少帝让位立睿宗。

唐中宗景龙四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杀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且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听闻告密,决定先发制人。

公元710年六月,李隆基联合姑母太平公主等发难,冲入羽林卫军,杀了韦后派来统领卫军的韦瑞、韦播,占领了玄武门,随后纵兵杀入皇宫,斩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相王李旦和隆基父子二人掌握了军政大权,威慑少帝重茂让位,相王李旦登基,是为睿宗。

第五次——睿宗让位出玄宗。

当时,李旦立李隆基为太子,太平公主恃拥立睿宗有功,经常干预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干,妨碍自己参政,总想另易太子。李隆基当然不愿任人摆布,亦想杀掉太平公主。

公元712年延和元年七月,唐容宗无法适应太子与太平公主之争,主动让位于太子李隆基,同年八月,李隆基称帝。于是,铲除太平公主的党羽成为当务之急,公元713年先天二年,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

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至此之后,一切军政大事玄宗完全可以自作主张了。

然而,唐玄宗上任之初是个仁君,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使得国泰民安。但晚年因为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导致安史之乱,风波平息后,唐朝国势却呈直线下降之势,为最终灭亡埋下了恶果。

细数唐朝的五次玄武门之变,次次血腥,最后一次葬送大唐江山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廷,大唐盛世更是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然而,开启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却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最终踩着兄长李建成的尸骨登上了皇帝宝座的。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篡位”之先河,唐朝的历史上还发生过四起宫廷,而且都是在玄武门,演绎出曲折的唐朝血泪宫廷史。

第一次——玄武之变开贞观。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据《唐书》记载:李世民在广片天下时,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结果李渊并没有对立了大功的李世民对冲承诺。

因为权力的冲突,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公元626年七月,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杀死自己的同胞兄弟李建成、李元吉,成为皇太子。同年八月,唐高祖李渊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开拓了日后的贞观盛世。

第二次——神龙归太平。

武则天执政期间,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专横跋扈,朝野之臣畏之如虎,这也就造成了朝廷很多人不满。加之张易之兄弟逼死太子李显的一双儿女,后来又害死太子的女婿。在这样的情形下,太子李显认识到:除掉张易之兄弟刻不容缓,因为他们已经对自己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于是,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这些李姓子孙在共同的大局下联合起来。公元704年8月,宰相张東之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和左威卫将军发动兵变,并与太子一起斩关而入,来到了武则天的寝宫,杀死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让位,拥立李显。

次日,武则天传位于太子李显,隔了一天,李显复位。而这次玄武门之变也称为“神龙”。

第三次——景龙之变亡重俊。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昏弱无能,而皇后韦氏强悍,她与武三思内外勾结,把揽朝政。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韦后因太子重俊不是自己亲生,很不喜欢他。武三思也很忌恨重俊,并纵容其子武崇训和安乐公主时常凌侮重俊,甚至呼重俊为奴。

重俊忍无可忍,于景龙元年七月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假称奉诏,率左羽林和千骑兵三百余人,冲入武三思和武崇训的府邸,杀了武三思和武崇训,随即又发兵包围了皇宫,索要韦后和安乐公主。

韦后听闻,挟持中宗登上玄武门门楼,调兵镇压。重俊率军攻到玄武门前,中宗对军士宣布重俊谋反,于是军士倒戈,杀了李多祚等,重俊的党羽立时溃散,一下子土崩瓦解了。重俊逃到终南山,被追获杀害。

第四次——少帝让位立睿宗。

唐中宗景龙四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杀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且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听闻告密,决定先发制人。

公元710年六月,李隆基联合姑母太平公主等发难,冲入羽林卫军,杀了韦后派来统领卫军的韦瑞、韦播,占领了玄武门,随后纵兵杀入皇宫,斩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相王李旦和隆基父子二人掌握了军政大权,威慑少帝重茂让位,相王李旦登基,是为睿宗。

第五次——睿宗让位出玄宗。

当时,李旦立李隆基为太子,太平公主恃拥立睿宗有功,经常干预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干,妨碍自己参政,总想另易太子。李隆基当然不愿任人摆布,亦想杀掉太平公主。

公元712年延和元年七月,唐容宗无法适应太子与太平公主之争,主动让位于太子李隆基,同年八月,李隆基称帝。于是,铲除太平公主的党羽成为当务之急,公元713年先天二年,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

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至此之后,一切军政大事玄宗完全可以自作主张了。

然而,唐玄宗上任之初是个仁君,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使得国泰民安。但晚年因为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导致安史之乱,风波平息后,唐朝国势却呈直线下降之势,为最终灭亡埋下了恶果。

大唐玄武门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玄武门遗址。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复原的丹凤门。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武则天画像。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

唐大明宫基本布局图。

唐长安城布局图。

唐长安城古今对照图。

李隆基勒马玄武门外!

勒马玄武门外的李隆基,悄悄给自己留了个后手:万一宫内进展失利,身处宫外的他还可迅速逃离,再待来日。

毕竟,他所勒马的玄武门,不是一座普通的宫门。在他之前的皇室历史上,仅眼前的这座太极宫北宫门,就曾见证过两次流血。

武德九年的秦王李世民,神龙三年的太子李重俊,都曾勒马这座门前,都曾在此兵变图。但他俩,一个功成,成而辉煌万世;一个事败,败而身死名裂。

现在,又轮到他勒马玄武门了!

他要发动的也是一场,一场同样通过兵变夺取权力的血腥。他将会成,还是会败?

一切,都取决于今夜的“除大逆,安社稷”行动。“除大逆,安社稷”,目前还只是他自己这样说,成功了便可成官方语言;而失败了,就是“犯上”,就是“谋逆”,就是“作乱”!

六月二十日夜,二十六岁的李隆基勒马玄武门外。不同于李世民的放手一搏,也不同于李重俊的盲动冒险,他既做了充分准备,又悄悄留了万一失败且先逃命的后手。

所以,他勒马玄武门外。

门里,他的人马已经展开了行动……

北衙重地玄武门

玄武门,是大唐皇宫太极宫的北宫门。

大唐长安城,由廓城、皇城、宫城三部分构成。宫城居于北部正中,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中枢所在。宫城正南是皇城,布满中央衙署机关。宫城、皇城外的其余地方,才是百姓居住的里坊,即俗称的一百零八坊。

宫城按东、中、西可分成三部分:东为太子东宫,西为宫女生活的掖庭宫,皇宫太极宫居中,面积最大,地位最尊,宫禁最严。

太极宫内,遵循前朝后寝格局:中部和南部是皇帝上朝宫殿和三省官衙,也即南衙,宫室大殿众多;北部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后宫,池塘花园众多。

太极宫向南共开三门,中间的南大门承天门,是皇帝外朝大典的礼仪重地,门外就是著名的天街朱雀大街。太极宫的北面宫墙,和廓城北城墙共用高大城墙,只向北开两门,一为东北处的小门安礼门,一为中间偏西的北大门玄武门。玄武门外,是范围广大、外人莫入的北部禁苑。禁苑北到渭河,东至浐河,西到沣河,三面环水构成长安城北部防御重地。

重重禁围中的太极宫,宫内宫外都有禁军护卫。禁军各按其职守分驻宫门和大殿,其中尤以屯守北门玄武门和正殿太极殿的禁军最为重要。以玄武门为屯营地的禁军,后来统称为“北衙禁军”或“北门禁军”。

大唐一朝,北衙禁军实力和地位不断提升。

高祖李渊时,宫城卫戍主要由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屯卫担任。贞观初年,李世民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北门长上,曰“百骑”。贞观十二年,置左右屯营于玄武门,号“飞骑”。高宗龙朔二年,改屯营飞骑为左右羽林军,下属百骑和飞骑两组。百骑于武后永昌元年增为“千骑”,中宗景龙二年改为“万骑”。

但重重禁围、精骑卫戍的皇宫,却难防皇室成员作乱。

大唐一朝,是皇室成员作乱最甚的朝代,尤其是前期,由皇族发动的屡见不鲜。而在这些中,又有一个门总是频频出现,这就是皇宫北宫门——玄武门。

太极宫东有东宫西有掖庭,决定了要想攻入皇宫只有南北两面可选。而宫内南朝北寝、南向面街临衢的特点,又导致南门外既难保密,也难大规模引兵,入宫后宫墙大殿多,攻击难度大。而北门玄武门外,是皇族可以出入的禁苑,地广人稀隐蔽性好,便于悄悄屯兵,也适宜大队人马作战。

玄武门之重要,正在其既处南入皇宫北通禁苑的枢纽位置,又是北衙禁军的驻屯重地。虽然北门有北衙禁军屯守,但对于阴谋者来说,拿下玄武门也就意味着解决了宫中最精锐的防守力量。更不用说如果策动玄武门守军兵变,那形势即刻便翻转过来。

高宗和武后时期,大明宫为新皇宫。武则天称帝后,洛阳宫成武周皇宫,和太极宫格局类似,这两宫也前朝后寝,北有禁苑;北宫门玄武门,都是北衙禁军屯守重地。

所以,聪明的李唐皇族,都盯上了玄武门及其守军。虽然大唐皇帝不断加强卫戍力量,但屯驻玄武门的北衙禁军,却在大唐一朝总是屡屡卷入各种。大唐前期的数次玄武门之变,其实大都是北衙禁军兵变。

北衙禁军兵变,是一代又一代大唐皇帝挥之不去的噩梦。

最先盯上玄武门的,正是李隆基的曾祖——李世民。

李世民设伏玄武门

李世民突然现身玄武门!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清晨,当感觉不妙的李建成拨马正欲回撤时,李世民突然现身,勒马玄武门下。

李建成是抱着要把二弟李世民打入死地的信心,和四弟李元吉一起入宫的。虽然此前一天的“天象密报”,未能将李世民“将死”,但他相信今天的“当庭对质”一定能。

六月三日,太白金星划过天空的特殊天象,被太史局傅奕秘奏给高祖李渊:“太白见秦分(西北),秦王当有天下。”本就一直防范秦王的李渊立即将李世民叫来,让他解释。吓出一身冷汗的李世民,看出了背后的杀机。

想杀他的首先是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当然也可能有他的父亲李渊——多年以来,南征北战、功高震主的他早已妨碍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甚至李渊的皇帝大权,而他和建成间的矛盾也早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面对险恶形势,李世民一边悲痛陈述“臣于兄弟无丝毫所负”,一边绝地反击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太子、齐王后宫。

李渊后宫的尹德妃、张婕妤等嫔妃,都和建成、元吉关系好。但要说“”,李世民其实并无证据。但他却用这样的诬告,将李渊的杀心从“太白见秦分”的大天象,引向了莫可言说的“宫闱秘事”。乱了心绪的李渊无奈决定:明天当庭对质!

李建成当晚就收到了张婕妤密报,并连夜找元吉商议。李元吉建议:集合兵马,托疾不朝,以观形势。但建成不想失去“当庭对质”良机,且自认“兵备已严”,否决了此议。于是六月四日清晨,他和元吉出东宫北门,从北禁苑入玄武门进入太极宫。

他根本想不到李世民会设伏玄武门——在他之前,李世民已带九名“侍从”提前入宫。

大唐初期,李渊三个曾领兵的儿子,都可“乘马携弓刀”入宫。因此,玄武门守军在当日清晨,对秦王携武装侍卫乘马入宫并不惊奇。

李建成走到临湖殿时,忽然“觉变”,正欲拨马紧急回撤,李世民勒马现身,并高声叫住了他。紧接着,秦王手下九员大将尉迟敬德、张公瑾等,引弓持刀围了上来。

李建成惊愕不已!惊慌失措的李元吉迅速摘下弓箭,但却因太紧张,再三不彀(三次箭搭不上弦)。李世民沉着冷静地举起弓,动作娴熟地拉弓射箭。一声弦响,箭头划破清冽的空气,一箭射碎建成喉骨。瞪着惊愕的双眼,李建成应弦而毙,跌落马下。

六月四日清冷的清晨里,二十八岁的李世民射出了第一箭,一箭立毙对方集团头领。但或许被大哥那双惊眸震呆了,此后的他居然忘记控马,竟被坐骑带进树林并被树枝拦落马下。而他跌落之处,恰又距元吉很近。李元吉立刻奔来,摘下李世民弓箭,要用弓弦勒死他。尉迟敬德大喊着飞马赶来,元吉转身想跑回武德殿,敬德从他背后射出了致命的第二箭。至此,玄武门之变关键的决战,以双方近乎肉搏的形式迎来李世民的血腥胜利。

东宫和齐王府闻变后,两千兵马赶来攻打玄武门。这时的玄武门守军,包括此前“当且观变”者,在秦王派将领敬君弘等率领下,都紧急投入了玄武门守卫战。敬德割下建成、元吉首级,奔上玄武门城楼高高举起,太子和齐王人马只得作鸟兽散。

玄武门激战时,李渊和几个宰相正泛舟海池,等着听取今天的当庭对质。但他永远也等不来建成和元吉了,李世民也没有立马来见他。他见到的是擐甲持矛、满身血污的尉迟敬德。敬德威风凛凛地说:“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明白“宿卫”含义的李渊,很识趣地同意了宰相们将权力“委之秦王”的建议,并在敬德要求下速写“手敕”,命所有军队听秦王处置,交出了兵权。第三天,又诏立李世民为太子,将所有政事“悉委皇太子断决”,交出。八月,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继位,第二年改元贞观。

六月四日当天,李世民随后又血洗了东宫和齐王府,将两人十个儿子全部杀死。但他并未追究太子和齐王幕僚,并大度容纳,这才有了魏征、薛万彻等文臣武将的归附,并在贞观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

李世民即位后,对玄武门极其重视,专门设置了北衙屯营飞骑。对于北衙事务,他甚至不容宰相过问。房玄龄一次问少府监窦德素:“北门近何营缮?”李世民勃然大怒:“君但知南衙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鲜明地指出北衙禁军是皇帝私事。

李世民后来虽赢得了贞观之治,却始终难逃灵魂的责难,尤其晚年生病后常夜多惊梦。只有敬德和秦琼殿外守护时,他才稍得安睡,这也就是后来门神的由来。

更让他悲哀的是,晚年竟也遭遇了皇子间的夺嫡争斗,并因此不得不废弃了太子李承乾,传位于最小、最弱的嫡生子李治。他之后的大唐,皇子间的夺嫡争斗几乎每代皆有,很少有太子能顺利继位。

他其实没有想到,他或者说李唐王朝的悲剧命运,自他在玄武门向亲哥哥射出那一箭时就已埋下。他的后世子孙们,此后都将不断重复和他一样的悲剧命运。

这其中,还包括他的后宫才人,后来又成了他儿媳妇的武媚娘。

武媚娘验取石榴裙

李世民射出最关键一箭的那一年,武媚娘刚刚两岁。

这个出生于山西的小女子,十四岁入宫成了李世民的后宫才人。才人,是四等嫔妃。

武才人因其刚毅的性格,并不招李世民喜爱。但在李世民晚年病重,太子李治于殿前侍汤进药时,她却榻前暗通款曲,用石榴裙成功降服了这个未来的帝王。或许在李治柔弱的内心深处,年长又刚毅的武媚可以满足他对熟女、母亲等的多重心理需要。因此,这段榻前偷情,并没有随着李世民的死去而昙花一现。

李世民死后,二十六岁的先皇嫔妃武媚进入感业寺为尼,但她却依然能有手段勾取李治。李治登基一年后,“上因忌日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潸然”,两人感业寺里执手相看泪眼。武女尼还给李治写了首满含相思泪的情诗:“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此后很快,武媚就被李治接入后宫,两年后封为昭仪,再几年成功登上皇后宝座。“二进宫”的武媚精力旺盛,一边专宠后宫多生子女,一边帮多病的高宗料理朝政。

在“素多智计”的武后帮助下,高宗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派手中夺回了朝权。但他却很快发现,刚拿回来的权力,又慢慢移到了比自己更像男人的武后手中。

麒麟元年(664年),大唐朝堂首现“二圣”临朝:“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但“天子拱手”,并非所有朝臣都愿接受,尤其当朝中大臣都还是关陇贵族集团时。为了对付朝堂上的反对势力,武后启用了她储备多年的秘密武器——北门学士。

北门学士,是武媚当皇后以后招纳的一批有文采但地位较低的庶族文人,初期工作是组成她的秘书班子,帮她编些《列女传》之类的书。

这一时期,高宗和武后移居新皇宫大明宫听政。大明宫内依然前朝后寝,南部是皇帝管辖的南衙,北部是皇后掌管的后宫。大明宫的北门玄武门,依然是北衙禁军屯营重地,但却直通武后掌控的后宫,所以她特许文学学士在此“候进止”。

这些以修撰著作为名,可从玄武门出入皇宫的学士们,初期并未引人注意。但武后密令他们参决朝政,将学士团变成了她的智囊团。他们既是武后的参谋班子,又是她的舆论班子和施政班子。因此,当有一天他们公开出入朝堂,和南衙宰相们共议朝政时,人们才发现:原来这些文人可不仅仅是编书的。

《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与著作郎元万顷,左史范履冰、苗楚客,右史周思茂、韩楚宾等皆召入禁中,共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诫》《乐书》,凡千余卷。时又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参朝议政,才是武后招纳学士的真用意。这些御用文人在帮武后定主张、造舆论、治国理政等方面都很卖力。武后独立提出的施政纲领《建言十二事》,就是学士团协助完成的。他们此后也多数被擢升为三四品高官,范履冰、刘祎之甚至官至宰相。

就这样,一批从玄武门走来的御用文人,渐渐走进了朝堂,悄悄改变了朝政。朝中大臣慢慢都换成了她的人,一批庶族知识分子也逐渐取代了李唐立国时的关陇贵族势力。依靠以北门学士为代表的庶族文士,武后实现了长期执政,并且干得还很不错。

这相当于发动了一次不流血的“玄武门之变”,也是一次庶族文士对关陇贵族的权力革命。正是凭借这种权力阶层革命,武后最终实现称帝。相比李世民明火执仗的玄武门之变,武后依靠北门学士实现的“文士”,无疑更加高明。

李治没想到,武媚的石榴裙并不仅是穿给他一个人的,这个女人的石榴裙一旦“开箱验取”,最终吞噬的将会是整个大唐。

载初元年(690年),武后废除最小儿子李旦的傀儡帝位,称帝洛阳,改元天授,从此成了武周则天皇帝,并且有了独一无二的名字:武曌。

洛阳宫的北门也叫玄武门,玄武门还是北衙禁军屯守重地。而就在洛阳宫的玄武门,则天武曌皇帝晚年,却也难逃悲剧地经历了针对她的“玄武门之变”。

这次的出场人物,则是她曾废掉帝位的儿子李显。

唐中宗两临玄武门

李显哆哆嗦嗦地被簇拥到玄武门。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率五百余羽林军,簇拥着武周太子李显,兵临洛阳宫北门玄武门。

李显曾是大唐皇帝。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李治病逝,临终令太子李显继位,大事不决者问天后。但李显成为唐中宗还不到两个月,就被武后废为卢陵王,从此软禁房州。

武则天执政前期,为稳定重用酷吏打击不服从势力。大位坐稳后,她大开科举广招俊杰,彻底实现了庶族知识阶层对关陇贵族集团的权力革命,因此很受拥护。玄宗开元前期,很多杰出宰相,都来源于武周时期。

晚年的武则天,在宰相狄仁杰辅助下,最终决定还政于亲生儿子,毕竟太庙中未闻有侄祭姑。于是圣历元年(698年),在房州战战兢兢生活十多年的李显,被接回重新立为太子。

但李显的储君地位并不稳固。除了武姓势力依然强大外,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面首干政,也严重扰乱了武周晚期朝政。这让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姓势力,都颇感危机。

在李姓势力支持下,以宰相张柬之、恒彦范等为首的南衙大臣,联手北衙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于神龙元年发起了一场清除二张,迎奉李显继位的神龙。

这是大唐历史上又一次玄武门之变。

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等率军兵临玄武门,李多祚带人去接太子。但摄于母亲淫威多年的李显却临阵退缩,吓得死活不敢去。直至禁军将士以“性命已捆在一起”相威胁,李显才哆哆嗦嗦地被簇拥而来。

也幸亏他到了玄武门。当天执勤的千骑将领田归道,此时正阻拦张柬之等人入宫。一见太子到了,田归道才让打开了玄武门。张柬之、李多祚等率军簇拥着李显顺利入宫,一路冲杀直奔武则天寝宫长生殿,在廊下砍掉二张兄弟美如莲花的脑袋。

和高祖李渊一样,武则天最终也只能很识趣地下诏传位李显。即位后的李显,二月四日改国号为唐,李唐复辟。李显又一次成了唐中宗,还都长安,入居太极宫。

但李显却比他父亲高宗还怕老婆。李显的皇后韦氏,也想效法武则天女主临朝,女儿安乐公主还想当皇太女。在韦后干预下,唐中宗将张柬之等神龙功臣贬黜致死,又拉拢武三思等武家势力,压制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势力,打压太子李重俊。

李重俊因非韦氏亲生,长期受打压欺辱,安乐公主甚至呼其为奴。“不胜忿恨”的李重俊,再次拉拢了时已迁为左羽林大将军的李多祚,于神龙三年(707年)七月六日举兵讨逆。

但这次动用北衙禁军的兵变却遭到了惨败。李重俊“矫诏”举兵后,没有先控玄武门,也未先入宫除韦后、控中宗,而是率兵先奔城南,在解决掉武三思全家后才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这就给了韦后裹胁中宗逃跑的时机,也使得中宗能以皇帝身份调兵遣将。

韦后、中宗、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等跑上玄武门城楼,命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百余兵楼下护卫。这样,当李重俊等率三百余兵攻打到玄武门时,就形成了短暂的僵持。

关键时刻,哆哆嗦嗦的李显趴在玄武门城楼上喊话:“汝并是我爪牙,何故作逆?若能归顺,斩李多祚等,与汝富贵。”皇帝这么一喊,本就“矫诏”的太子军中果然有人倒戈,杀死了李多祚。太子见势不妙,只好落荒而逃,之后在终南山被手下杀死邀功。

李重俊失败,既有准备仓促的先天不足,也有攻击次序颠倒,关键时刻犹疑不决等指挥错误,而其中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未能先控制太极宫北门玄武门。

但他的这次失败,却帮一个后来者更好地从反面汲取了教训。

这个紧随其后者,就是大唐相王第三子李隆基。

李隆基勒马玄武门

李隆基终于勒马玄武门!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夜,李显暴亡仅仅十九天后,李隆基就勒马玄武门外。

李重俊失败三年后的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初,中宗李显突然暴亡。此后的这十九天,既是韦后加紧临朝称制的日日夜夜,也是李隆基谋划的日日夜夜。

李显暴亡后,韦后秘不发丧,炮制“遗制”,推中宗十四岁儿子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自己以皇太后身份“亲总庶政”。而朝中更出现了“共劝韦后遵武后故事”“谓韦氏宜革唐命”的舆论,“时京城恐惧”“人情不安”。

眼看又一个女主称帝将要发生,李旦和太平公主自然不愿坐以待毙。他们的母亲武则天临朝称帝时大肆打压李姓宗室的惨剧,他们至今都记忆犹新。

危难关头,二十六岁的李隆基站出来了!

李隆基是李旦第三子,此前在洛阳和长安先后目睹了神龙、李重俊。李重俊败亡一年后,李隆基受打压外放潞州,但他却在这里交纳豪富。景龙三年(709年)冬返回长安后,李隆基更广交豪杰,组织亲党,阴结北衙万骑。谋士刘幽求、禁苑总监钟邵京及万骑将领葛福顺、李仙凫、陈玄礼等,均在这时成了他的人马。

中宗暴亡后,李隆基联络上太平公主,举事实力暴增,仅十九天就兵临玄武门。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傍晚,李隆基等悄悄进入玄武门外的禁苑西内苑,隐藏到苑总监钟绍京住处。入夜后,万骑将领李仙凫、葛福顺、陈玄礼等先后汇集而来。

近二更时,夜空中流星散落如雪。葛福顺等受命返回玄武门,将羽林军统领韦璿、韦播、高嵩等三名韦后党羽斩首,并以“韦后毒死先帝”为由策动将士,“羽林将士皆欣然听命”,葛福顺成功控制了玄武门。

李隆基随后率刘幽求、钟绍京及御苑斧锯丁匠二百余人,迅速出禁苑南门,勒马玄武门外。他派葛福顺率左万骑攻打玄德门,派李仙凫率右万骑攻打白兽门,自己率兵暂驻玄武门外。这也是给自己留个后手——万一宫内进展失利,身处宫外的他还可迅速逃离。

三更时分,葛福顺、李仙凫会师于凌烟阁并大声鼓噪。闻鼓噪信号,李隆基方率人冲杀入宫。韦后惶惑中逃入飞骑营被斩首,安乐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儿等也陆续被杀。

唐隆成功后,李旦被拥再次即位为唐睿宗,李隆基因功成为太子。

但也和历次后的局面相似,李隆基此后又和父亲李旦、姑姑太平公主三方间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斗法。先天元年(712年)八月,李旦干脆让位给李隆基,自己升为太上皇,但却依旧掌握三品以上大臣任免权。而太平公主则“怙权”依旧,甚至当朝“七位宰相,五出其门”。这种局面终于激起了大唐皇室又一次——先天。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三日,李隆基调用闲厩马匹及禁兵三百余人,在宫内以皇帝名义召来被公主收买的北门将领常元楷、李慈并斩首,实现“先定北军”;随后在朝堂等处捉拿了宰相萧至忠、岑曦等公主党羽,实现“次收逆党”。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太上皇李旦,只得像李渊一样很识趣地彻底交权养老。

通过两次动用禁军,李隆基以李旦第三子身份,成功逆袭,登上最高权力宝座。

全面掌权后的玄宗,尤其重视对北门禁军的掌控。开元十九年,他贬黜执掌北门多年的王毛仲、葛福顺等。开元二十六年,他又组建了全新的北门四军:左右龙武军与左右羽林军。整顿后的龙武军,由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率领。

玄宗对北门禁军的重视,确保了太平时期禁军的忠诚,但却难防国乱时期军心的动摇。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当安史叛军攻陷潼关,李隆基携杨贵妃、杨国忠逃到马嵬驿时,陈玄礼发动了马嵬兵变,砍杀了杨国忠,逼死了杨玉环。兵变当天,太子李亨分道北上,随后在灵武称帝,将李隆基也推上了太上皇的位置。

此后的大唐,北门禁军多掌握在太监手里。本就深处宫中又执掌禁军的太监,想时已无须再攻打玄武门了,他们可以直接在宫内动手。因此李隆基之后,他的子孙们还将面临更多的兵变、。而大唐,也将最终毁于兵变和。

李隆基,是武则天的亲孙、李世民的曾孙。他之后那些屡遭的子孙皇帝,也全都既是李世民的子孙,又是武则天的子孙。

(本版图片由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市文物局、曲江大明宫遗址保护办提供)

黄博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细数唐朝的五次玄武门之变,次次血腥,最后一次葬送大唐江山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廷,大唐盛世更是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然而,开启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却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最终踩着兄长李建成的尸骨登上了皇帝宝座的。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篡位”之先河,唐朝的历史上还发生过四起宫廷,而且都是在玄武门,演绎出曲折的唐朝血泪宫廷史。

第一次——玄武之变开贞观。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据《唐书》记载:李世民在广片天下时,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结果李渊并没有对立了大功的李世民对冲承诺。

因为权力的冲突,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公元626年七月,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杀死自己的同胞兄弟李建成、李元吉,成为皇太子。同年八月,唐高祖李渊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开拓了日后的贞观盛世。

第二次——神龙归太平。

武则天执政期间,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专横跋扈,朝野之臣畏之如虎,这也就造成了朝廷很多人不满。加之张易之兄弟逼死太子李显的一双儿女,后来又害死太子的女婿。在这样的情形下,太子李显认识到:除掉张易之兄弟刻不容缓,因为他们已经对自己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于是,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这些李姓子孙在共同的大局下联合起来。公元704年8月,宰相张東之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和左威卫将军发动兵变,并与太子一起斩关而入,来到了武则天的寝宫,杀死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让位,拥立李显。

次日,武则天传位于太子李显,隔了一天,李显复位。而这次玄武门之变也称为“神龙”。

第三次——景龙之变亡重俊。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昏弱无能,而皇后韦氏强悍,她与武三思内外勾结,把揽朝政。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韦后因太子重俊不是自己亲生,很不喜欢他。武三思也很忌恨重俊,并纵容其子武崇训和安乐公主时常凌侮重俊,甚至呼重俊为奴。

重俊忍无可忍,于景龙元年七月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假称奉诏,率左羽林和千骑兵三百余人,冲入武三思和武崇训的府邸,杀了武三思和武崇训,随即又发兵包围了皇宫,索要韦后和安乐公主。

韦后听闻,挟持中宗登上玄武门门楼,调兵镇压。重俊率军攻到玄武门前,中宗对军士宣布重俊谋反,于是军士倒戈,杀了李多祚等,重俊的党羽立时溃散,一下子土崩瓦解了。重俊逃到终南山,被追获杀害。

第四次——少帝让位立睿宗。

唐中宗景龙四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杀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且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听闻告密,决定先发制人。

公元710年六月,李隆基联合姑母太平公主等发难,冲入羽林卫军,杀了韦后派来统领卫军的韦瑞、韦播,占领了玄武门,随后纵兵杀入皇宫,斩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相王李旦和隆基父子二人掌握了军政大权,威慑少帝重茂让位,相王李旦登基,是为睿宗。

第五次——睿宗让位出玄宗。

当时,李旦立李隆基为太子,太平公主恃拥立睿宗有功,经常干预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干,妨碍自己参政,总想另易太子。李隆基当然不愿任人摆布,亦想杀掉太平公主。

公元712年延和元年七月,唐容宗无法适应太子与太平公主之争,主动让位于太子李隆基,同年八月,李隆基称帝。于是,铲除太平公主的党羽成为当务之急,公元713年先天二年,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

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至此之后,一切军政大事玄宗完全可以自作主张了。

然而,唐玄宗上任之初是个仁君,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使得国泰民安。但晚年因为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导致安史之乱,风波平息后,唐朝国势却呈直线下降之势,为最终灭亡埋下了恶果。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40328/1709234427415622.html
上一篇:玄学耽美文,娱乐圈玄学大师by海毓秀
下一篇:牛鼻子,牛鼻子老道的来历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