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阳市骨伤科医院门诊骨伤科主任医师、名誉院长江林50年如一日坚守临床一线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2月5日讯(全媒体记者 匡春林)他是声名远扬的“仁义”名医,50年如一日坚守临床一线,年过七旬依旧坚持坐门诊、做手术,用心守护患者的健康。他是浏阳市骨伤科医院门诊骨伤科主任医师、名誉院长江林,多年来凭借其卓越的专业技术和高尚的医德收获患者及家属赞誉无数。近日,第九届湖南省道德模范名单揭晓,江林荣获湖南省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仁义”名医声名远扬
在浏阳社港镇,江林的名字无人不晓。身为社港镇具有百年历史的“正骨术”第三代传人,他凭借一双“正骨铁手”,铸就了当地的一块金字招牌。
江林出生在湘赣边界一个骨伤医生世家,家族流传下一套独具特色的“正骨术”,对治疗骨折、骨伤有独到之处。他从小受祖父、父亲耳濡目染,对救死扶伤的医术充满兴趣。
“父亲教给我的第一课,就是‘仁义’。”多年来,江林将“仁义”贯彻到自己的行医生涯。作为医院的业务带头人,他坚持平价挂号,不设专家号,始终恪守“低手术率、低费用、低住院率”的惠民原则,严格执行3条铁律:能手法复位的,不动手术治疗;能门诊治疗的,不住院治疗;能钢针闭合固定的,不切开钢板固定。
行医之外,他还积极倡导医院全体职工和农村特困户、五保老人、残疾群体开展心连心活动,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并经常为救灾、修路、建桥等公益事业慷慨解囊。
名声在外的江林,每天都吸引众多病人慕名而至,多的时候达数百人。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上病,江林的作息时间逐渐提前到清晨4时30分。每天,他清晨4时30分出门,10分钟后,他到达医院病房开始查房,这一坚持就是近20年。
如今,年过七旬的他,依旧坚持上午看门诊、下午进手术室,一站就是数个小时,几乎全年无休。
赓续传承造福一方
虽有祖传医术傍身,但江林时刻保持学习和钻研的刻苦劲头。每天早晚阅读医学典籍,是他从医后一直坚持的习惯。他不仅继承了祖辈的正骨传统疗法,还集合自身多年进修和临床经验,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完整中医理论。
不断精进医术的同时,江林还主动将自己宝贵的经验无私传授给医院骨科团队,共同发明创造出竹弓牵引、尺骨鹰嘴牵引、丹芍治伤丸等实用的骨骼器械及膏丹丸散。他还积极带领医院学术团队不断进行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在医院逐步打造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知识不带走,经验不保守”,秉承这一行医准则,江林通过手把手、面对面的师承模式,培养出多位传承人,同时在医院全面推行“老带新”工作,坚持每季度举办院内学术论坛,让“正骨术”不断赓续传承、发扬光大。
不仅如此,江林还在省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下,面向全省中医医院举办“湖南省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社港正骨术培训班”,为全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如今,以“正骨术”为核心技术的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已成为浏阳社港镇的地标。2023年,该院门诊人次近40万人次,医疗服务半径辐射到湘鄂赣等周边省市地区,每年为患者节约上亿元医疗费用。
一个是全国著名的乡镇骨科医院,一个是有ICU能开颅手术的卫生院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这个不起眼的县级市有着出名的浏阳河、烟花,而这里我要介绍的是两个超级卫生院,是全国乡镇卫生院排名(2021年数据)霸榜第一第二的医院,有知道是什么医院的吗,有就过诊了解过的吗?
没错这两所医院就是浏阳市集里医院、浏阳市社港镇卫生院。我们看下近两年的就诊人次及数据:
浏阳市集里医院:2021年医院总诊疗人次53.8万,收治住院5.8万人次,实现业务总收入超3.68亿元;
浏阳市社港镇卫生院所在的辖区人口仅4.78万,2020年的总诊疗人次超37万,业务总收入超3.2亿元。
浏阳市集里医院
集里医院位列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防治卒中中心综合300强”。
医院以神经内科、眼科为特色,30%的患者来自浏阳以外,覆盖湘赣鄂广大地区。开颅手术、ICU这些似乎与乡镇医院不搭边的词语,在集里这个由社区发展起来的医院开展起来了,他们靠的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靠的从建院就开始的引进人才,医院刚开始的时候拿出比院长还高的工资引进神经内科教授,带领团队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每年输送大量的医生去全国大医院进修学习……
浏阳市社港骨伤科医院
社港骨科医院传奇人物 江林
社港骨科医院也叫骨科,是一个由家族传承下来的中医,不得不说的是“正骨术”第三代传人江林,他不仅继承发扬了祖传医技,更是用“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和高尚的品德修养,赢得了患者的信赖,百姓的尊敬。由于治疗骨伤的医术超群,江林医生被患者们亲切地称为“骨伤神手”。
“能正骨复位的,就不做手术;能回家休养的,就不安排住院”社港医院90%以上的病人,都通过这种传统正骨复位法治疗,手术率不到8%,而一般医院的骨科手术率约为80%。即使这样,社港医院500多张病床还是捉襟见肘,天天有病人排队等床位。
而在这座城市中不是一家独大,浏阳市人民医院(全省县级前十、全国县级百强)、浏阳市中医院(居全国县级中医医院第6位,全省县级中医医院第1位),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基层的背景下,一定会百家齐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治病,用最小的成本解决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