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刚日去世柔日下葬!农村办白事有多讲究?出丧下葬择日深度解读
我们常说“择日不如撞日”,说的是与其提早看日子,不如马上就去做,告诉我们的是要敢于实践。
但比起“撞日”,农村很多人尤其是在遇到重要事情的时候,还是会选择“择日”而行。
挑个好日子再做事,大家做起事情来才安心,才无后顾之忧!
择日分很多,比如建房、搬家、出嫁等等好事,人们是很讲究的。
尤其是农村,比如我家前阵子搬家,开门的时间精确到时辰,不单是几号,还要分几点几时,可见农民们对择日是有多讲究?
不过择日也有遇到白事的时候,农村把白事其实看得更重要,所以择日自然讲究更多了!
今天就打算来和大家细细的说说,农村办白事的时候,非常重要的择日,即出丧下葬的时间选择上,有何讲究?感兴趣的不妨往下看哦!
刚柔日要配合
农村丧葬习俗里,人去世后有很多过程,比如之前和大家分享过的报丧、做七、归大屋等仪式。
而做足了那些仪式后,就需要把逝者送走,完成最后的告别仪式,即是出丧下葬!
这个仪式在日子的选择上是很重要的,比如农村很多地方觉得,如果逝者是在“刚日”去世,那么应该选择在“柔日”下葬,反之,“柔日”去世则“刚日”下葬,反正“刚柔日”要相互配合,不可以单一。
那么这里说的“刚日”和“柔日”到底是啥意思呢?
其实“刚日”就是单日的意思,比如逝者是10月25号去世,那么这就是刚日去世,下葬需选择柔日,“刚日”也就是咋们常说的奇数。
而“柔日”则是“偶日”的意思,也就是咋们常说的偶数,比如去世者是10月26号去世,那么就是“柔日”去世,要选“刚日”下葬。
农村其实大多时候比较喜欢偶数,因为成双成对,显得不孤单。
反而觉得单数不太好,总有一个是单独的,不符合农村“圆满”和“团圆”的祈愿。
所以在选择下葬的时候,就会选择刚柔日相结合,这点很符合人们秉承的中庸之道!
下葬择日有讲究
除了上面说到的“刚柔日”,农村办白事下葬时择日还有一些讲究。
比如人们会根据选择的坟山方向,以及逝者的出生年月来进行选择。
很多地方只取逝者的出生年份作为参考,农俗称之为“仙命”!
对于记不清逝者出生年的,大多会按照“蒙拢大吉”下葬,但坟山坐向是必要的,没有的话就不需要择日。
下葬择日需要将“仙命”和“坐山”的福禄挑出来,里面牵扯了选择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还是相当复杂的。
而这又是特别重要的东西,所以很多农村都会找专门的人来帮忙看日子,很少有人敢自己胡乱定日子下葬,这样会受到村里人的笑话,自己心里也会留下不好的想法。
尤其是如果逝者是老人,那么在下葬择日上的讲究会更多。
农村很多人很相信风水,自然把白事看得格外重要,从墓地的选择到下葬时间,每个环节都不能怠慢。
其实我个人是不太相信这些的,只觉得,如果选择一个大家都舒服的日子送走亲人也是好的,本身亲人离世就是件哀痛的事情,别在后事的料理上再留下什么不和让大家心里有疙瘩,那就不好了。
我不太相信玄学,但相信心理学!
所以农村在办白事或者其他事情上的各种讲究与规矩,其实也是觉得做了这些心理上会好受些,是一种心理暗示和安慰,自然这个事情过了,大家不留下心结,以后过日子做事情自然就顺畅很多,才能过好以后的日子!
农村办白事的细节注意很多,这里仅给大家分享了下葬出丧择日的一些规矩,不知道关于这点,大家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呢?快来留言一起学习吧!
民间阴宅风水及墓葬文化,某些地区的安葬从权法,未必正确供了解
凶葬者,百日之内殡葬是也,不论年凶月恶,一切神煞,但于祭主年命无冲是为利也。
吉葬者,过期百日之外是为吉葬,要择年月日时造命俱通,又看亡命、祭主并山向通利者,是为吉也。
择大寒节五日后,立春节之前,乃新旧岁官交承之时,先择日破土,又择吉日安葬,如开山立向,不忌年月日时克山家,更不忌太岁日家诸凶神杀,就立春前谢墓,或于来年寒食节后清明节内,用工匠,尽一日之内,加土谢墓,则无禁忌。
设从权之法:
如遇贫乏之家,或死于四、五月或六、七月炎蒸酷热之天,衣食尚且不足,棺木自然薄削,臭秽莫堪,必致败害,故不得已,从权葬之,术士宜谅。丧家稍有力者,则抬出阴幽之所,掘土砂从压之,使伏土气,免致败害。另择吉日埋葬,使生人致福,死者得安,乃术士仁人之心,亦丧家子孙之幸也。
如死者三日之内,或七日或旬日之内,择日安葬,不忌年月诸凶,不须昭告地,斩草名曰盗葬,当日清早开圹,尽一墓亦可。
梁湘润大师八字算命教学
梁湘润大师阳宅风水教学
梁湘润大师奇门遁甲教学
十三位皇帝埋葬于此风水宝地,有无尽的财富,无一人敢去盗墓
细品了解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有一个王朝以其璀璨的历史成就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被现如今人们所铭记着,自北部蒙古人南下统领全国,建立元朝,中国有史以来整体沦为少数民族的殖民地,后来一直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出现,重新改写了江山历史,汉人才重新恢复统辖,而明朝也成为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说到明朝,最容易想到什么?文学、经济、政治等领域的繁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医学巨著开创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新高度?明长城、天坛等成为世界独有的建筑文化遗产?还有就是那赋予神秘色彩的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南麓,如其名,主要有十三座华丽繁华的帝王陵墓,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曾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同时也是我国5旅游景区。
十三陵中主要陵墓是从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开始,直到最后一位皇帝明毅宗的思陵结束。其中长陵是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也是现在目前十三陵的最主要景点。
十三陵的起点是从一个并不在景区的石碑坊开始,特别容易错过。由石碑坊前进1公里便可到达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神道上大红门巍峨的挺立着,在它附件有几只小猫在阳光下嬉戏打闹,一切都显得宁静平和,不同于现在,很多年前,这里却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更替,所谓的物是人非也不过是如此罢了。过了大红门便正式开始了景区,之后便是各个陵园,可乘公交车前往。由于定陵较近,长陵较远,因此先参观定陵。
现在景区内对游客开放的仅有神道,第三位皇帝明成祖的长陵、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的定陵和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的昭陵。而这三座陵墓中,唯一被发掘和开发了地宫的只有定陵,关于剩下的帝王地宫是否还会开掘现在仍是未知的。
1956年定陵在郭沫若等人的主持下开始了挖掘,当年我国的文物保护意识和发掘技术都不成熟,在这样情况下贸然了打开定陵,导致不少珍贵文物被损坏了,一些名贵脆弱的丝织品被随意装在盒子里就拿出去了,结果不久便被氧化成了一堆碎渣;许多纸质典籍更是没有重见天日的机会,也因保存得不合理,很快便化成了灰烬,甚至是万历皇帝的尸骨和棺椁也没能幸免。
在定陵开发了之后,国家便禁止再轻易开挖帝陵。于是我们现在来到十三陵也只能在华丽的地上陵园去了解明朝的繁荣强大,而在定陵的地宫也只能看到一些保存不完整的珍贵文物。直到现在定陵的挖掘仍然被认为是考古界的一大悲剧。
不少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从建立到衰亡一共有16位皇帝,而十三陵却只有13座皇帝陵墓,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
十三陵是从第三位皇帝朱棣开始的,而人人熟知的明朝开国皇帝时朱元璋在去世后被葬在南京钟山的明孝陵,第二位皇帝则是建文帝则因为当年的“靖难”而下落不明,这是明朝的一大疑案,另外的明代宗则被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就这样,明朝十六位皇帝,有两位葬于他处,一位不知所踪,另外十三位则葬于天寿山,于是称为明十三陵。
还有一个为大多数人们所疑惑的就是陵墓大都是葬皇帝、皇后、嫔妃等尊贵的皇族,而十三陵中却有一座太监陵。自古便有宦官不得当政的律法,而为什么一名太监却可以入葬皇陵?那座陵墓的主人名为王承恩,是崇祯皇帝身边的“红人”,但有别于通常理解的那些当朝弄政、恃宠而骄的蛮横太监,王承恩尽忠职守于崇祯皇帝,多次为皇帝献策,铲除奸臣,肃清吏治,可谓是忠臣。清军入关之后,顺治帝也被王承恩的忠义所感动,为他撰写了碑记。
关于十三陵也还有不少人疑惑,就是自古以来不少皇陵都被盗,十三陵里面存有大量奇珍异宝,却极少被盗。其实细细分析大致有几点原因:第一则是十三陵自身的因素,其一,十三陵坐落在多个小盆地之间,地势高低起伏,就为十三陵制造了天然保护屏障;其二,十三陵自身的结构和防盗措施极为到位。异于清朝皇陵地宫的容易发掘,十三陵的地宫的入口都不固定,并且地宫埋藏深度深,一般盗贼很难进入。当时我国的考古队集大量人力物力才找到定陵的入口,之后挖掘了一年多也才挖掘了很小一部分。第二是从明、清、时期直至现在,对于十三陵都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并且在处于较外围的思陵曾丢失文物之后,国家更是彻查了十三陵的安保情况,采取了更加强有力的保护。
其实,在我看来,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的思陵值得一游,可惜的是没开放。逝者如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今安在否?明思宗勤俭为政,却也不能挽救国运危亡,最终自缢于景山,其悲剧性的结局,令人倍感无奈叹息。历史漫长悠久,王朝兴衰更迭,昔日王朝皆已被碾作泡沫,唯有山间清风,天之明日,今之陵墓,无休无止,见证永恒。
附上观赏小tip:
(1) 872路公交车可直到十三陵,在站点“大宫门”下车
(2) 十三陵开放时间在8:00-17:30,淡季在11月-3月,秋日和冬日的风景都别有一番滋味
(3) 票分为各景点单票和联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购票
(4) 互联网购票,只能在定陵和长陵的售票窗口兑换,在总神道不支持兑换
(5) 长陵位置较近,定陵位置较远,可乘公交车前往,昭陵在定陵不远处
从饮食起居到给逝者下葬,“风水”真的能逢凶化吉、逆天改命?
风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又叫青乌术、青囊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作堪舆。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风水的创始人是道家女神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兴起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
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是为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玄学。后来,风水开始更加深入百姓生活,几乎无孔不入,人们的饮食起居处处都跟风水联系了起来。
风水
历史上最早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在其著作《葬书》中写道:“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可见风水之术的核心就是人们对居住或者埋葬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宇宙变化规律的处理,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但“风水”的内容还远不止这些,从大方面来说,风水分为“行法”、“理法”、“日法”、“符镇法”。行法即选址之用,理法讲究室内外方位格局,日法用来挑选黄道吉日,符镇法指导百姓如何挽救过失行为等等。
他们都有各自的一套理论体系,但他们都必须遵循以下三大原则:天地人合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风水理论实际上是物理学、水文地质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学问。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古人常说:"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是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把住宅人性化,便是“人与自然”的重要体现。
葬书
要说最讲究风水的人,非古代帝王莫属。我们所知道的“四大古都”:北京、南京、洛阳、西安。之所以屡次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与当地的风水都有着极大的关系。
以北京为例:北京坐落在华北平原的北部,位于平原与山地奇绝的交会处和交通要冲,集山脉之险峻、河流之幽静、平原之肥沃于一身。北京城建在了太行山和燕山两条山脉交会之地,永定河与潮白河之间的永定河冲积扇平原的顶端,跨越山麓和平原、丘陵之地,在沧海之畔的永定河古渡口之上,南临大河。
这里是龙脉之地,是藏风蓄水、聚气蓄势的龙虎奔腾之都会,更是三大地理区域和文化区域的交汇之区
北京地势图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对堪舆术颇为在行,他曾对北京所在的冀州一带风水大加赞赏:“冀州好一风水,云中诸山,来龙也;岱岳,青龙也;华山,白虎也:嵩山,案也;淮南诸山,案外山也。”从朱熹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北京的地理形势完全符合传统的风水要义“左青龙右白虎”的格局,呈“四方朝觐”态势。这样一块“风水宝地”,作为一国之首都当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朱熹
同样的,另外三座同样拥有上千年历史底蕴的“古都”也毫不逊色。
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诸葛亮点评“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南京
西安:南有四川粮仓,北有游牧资源,又是山水相依,四塞之固。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南阻秦岭,北滨渭河,置身八百里秦川腹地,又临九座山,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
西安地势图
洛阳:位居“天下之中”,八方辐凑,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它北临邙山,南系洛水,东压江淮,西挟关陇,易守难攻。又有群山环绕,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北通幽燕,南对伊阙。人称“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与西安,又都是秦陵这条“龙脉”的延伸,也造就了两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宝地。
通过四大古都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除了拥有极强的“战略意义”外,都涉及到了一个关键词“龙脉”。在风水中龙脉又分为山龙脉和水龙脉。皇帝自称“真龙天子”,想要江山稳固,千秋万代,自然要重视龙脉。
但龙脉中蕴含的可并不是什么能使国运昌盛的“神秘力量”,而是一股新鲜的、流动的空气。
洛阳地势图
不管什么方向的风遇到山,都有一部分顺着山脉往下走,从而形成一股持续流动的气流,顺着 “龙脉”的方向流到城市之中。而这股气流还是经过了山脉森林的净化,少了空气污染,多了负(氧)离子。如果住在“龙脉”的下方,就能常年得到一股持续流动的,新鲜的空气。
如果你每吸的一口空气都是新鲜的、干净的、富氧的,长年累月下来,效果不言而喻。这个效果和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城市风廊”十分类似。
水龙脉的道理也一样。流动的水能附带新鲜的、流动的空气。而且水的比热容比砂石大,即同等质量的水和砂石,在吸收或放出相等的热量的情况下,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要比砂石小。这也是海边的昼夜温差比内陆小的原因。
同理,住在城市里的河边湖边等多水的地方,气温变化较缓和,人就不容易感冒着凉,生病闹灾。可见,风水中讲究的东西其实就是古人对生活经验的一些总结,只是中国人向来重实用、轻理论分析,因此才有了风水师们口中那些“花里胡哨”的说法,这一点在百姓的生活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龙脉
现在很多人在买房之前会碰到,什么拦腰煞、反弓煞的房子不能买,说的神乎其神,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高架边上的房子不能买,为什么不能买?因为车流量大、噪音大,长期以往,把人搞得“神经衰弱”都是有可能的。
关于玄关,会有人强调说,家里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有了玄关可以化解“直冲大门”的煞气,没玄关会“漏财”等等。其实并没有那么邪乎。
玄关的作用,一是保温阻隔。一般户型开门都是对着客厅的阳台,很容易形成穿堂风,开的次数多了,人就容易生病,这不就是漏财了?二是视觉隐私,现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快递、外卖,接触陌生人越来越频繁,没有玄关,屋内情况便会一览无余,显然不利于保护隐私;三是实用性。这就不用多说了,内置鞋柜放个鞋子、挂个钥匙什么的,都很方便。
购房风水
关于住宅还有入门三不见的说法,分别是:不可开门见灶,不可开门见厕,不可开门见卧;但其内在逻辑,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的,而不是风水先生说的那样,这个煞那个煞。试想一下,如果你的朋友来家里做客,第一眼看到的是虚掩的厕所、是敞开着的卧室、和忘了收拾的厨房,是不是很尴尬...
购房风水
关于“风水学”,我们一定要辩证的看待其存在的意义。风水是我们的祖先们对生活的环境:山川、河流、植被等无数种“元素”总结出的一套“捷径”,用这一捷径去指导百姓的生活乃至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未来规划。
其中必然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沿用至今。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它与中医一样存在着许许多多荒谬之处,因为他们都是前人总结的一种“经验”,一种“结论”,这也是为何我在开篇就没有把风水学称为一门科学的原因。因为它赖以存在的根基和各种理论的发展本就违背了科学的“核心精神”。
科学(Science):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风水学最不可取之处就在于,它将一切经验都诉诸于某种“虚无缥缈”的煞气等物质,且没有普适性的系统化、公式化的理论支撑。同样的“经验”“方法”不同的人实施甚至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风水学
风水学与科学的另一大不同是,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不断证伪的过程,不断推翻或修正原有理论,寻求最终答案的过程,既做减法又做加法。而风水学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总结新“经验”,不断积累,且这种“积累”的门槛十分低下,任何人口中传言的任何理论都能被掺杂其中,时至今日仍是如此。
被捧为中医圣典的《本草纲目》就是这样,只录不验,导致书中笑料频出,像什么“蝙蝠屎可治眼疾人尿床:以热饭一盏,倾尿床处,拌与食之,勿令病者知”这类治病“药方”都是《本草纲目》一板一眼记载下来的。
因此,我们对于风水,要始终抱有一颗平常心,既不能将自己的人生幸福都寄托于风水,一旦遇到挫折就找风水“背锅”,也不能全盘否定,丢掉了“风水学”中的可取之处。当你“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风水时,就会掉入“迷信”的漩涡,最终害人害己。
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