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大风水,仁寿风水大师

红星书评|为龙泉驿文物“立志”作家凸凹:让文明回到有形

读志笔记:时间的叙事

——序《成都市龙泉驿区文物志》

凸凹/文

时间把人类的事体浸泡、过滤、塑造成文化,文化又让时间将自己滋养、窖藏、打磨成文明;而那些有色泽、有气息、有斤两、有尺寸的文明,又被时间风化、剥蚀和吹散;而一双双扑满泥尘、浸渍汗水的手,又拼命在时间的大风中发掘、打捞、拼接,以愚公移山、螳臂挡车般的决绝让时间慢下来——让文明回到有形,让文物回到文物。

读《龙泉驿区文物志》付梓版,我看见了时间的量尺、刀片、书虫、速度和易容术,更看见了一双在时间的大海中捞针的手——龙泉驿区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手。

这双手,2003年,为龙泉驿捧回“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区)”招牌,今天,又为龙泉驿这片土地编了一本史无前例的书:一本收录全面、事象公正、体例规范、行文精准的书。

这是一双对得起时间、对得起先祖和后人、功莫大焉的手。

现在,让我开始读爬行在这双手掌纹里的岩石、陶瓷、铜铁、土木和繁体字。

一、从非虚构到虚构的证词与和解

“洛带公园,成都市文物建筑,1928年由时任洛带团总、袍哥舵把子刘惠安集资修建,四川省最早的公署之一。园内的‘女茶社’,是过去客家妇女集中休闲品敬聊天的地方,不纳男宾;凌翠楼为小青瓦四合院,楼上曾是龙泉驿区第一座图书馆,曾藏有《万有文库》等书籍,峨亭京剧社也曾在该处。”(《第五篇 其他文物保护工作》)

这段文字中的“刘惠安”“洛带公园”“女茶社”,是非虚构的,搬迁到《甑子场》这本书中,就成了虚构,因有《甑子场》是一部比上边摘录文字长若干倍的体量达三十多万字的小说。刘惠安在小说这种虚构艺术中不叫刘惠安,叫安。他建公园,置藏书,修路搭桥,不准兵匪军队入场镇,对保护古镇会馆等文物做出了自己事实上的贡献。他的小老婆叫扣儿,龙潭寺客家女,则在公园女茶社倡新学,教一群乡妇识文断字,偶尔倚窗望镇公所方向,怀想一位老男人的爱情。

我刚刚出版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汤汤水命——秦蜀郡守李冰》,则在这样一段完全及物的叙述中找到了灵感与证词:

龙泉驿区北干道秦群墓于1992年3月20日在平安乡永远村8组(龙泉街道驿河社区)平天坝工地发现。共发掘清理墓葬34座,其中M1-M4已被破坏。

共出土遗物315件(不包含钱币和桃核),其中完整器物169件。随葬物均以陶器为多,次为铜器、铁器、漆器、木器等,个别墓出“半两”钱币。陶器有罐、都、釜、瓮;漆器有孟,盒或厄;铜器有戈、矛、钺;铁器有斧、凿、铧等。所有这些出土物均具有战国时期关中秦人遗物风格。在个别墓的木椁底板上发现已与椁板色泽相似的桃核、李子核及黄瓜籽,说明距今2300年左右这一地区的果木、蔬菜已有一定的发展。出土的带倒钩铜钺,体型不大,但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这段出现在《第二篇 文物勘探与发掘》中的文字,在《四川通史》(罗开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成都通史》(罗开玉、谢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战国晚期部分中,则是以十余处文图并茂的式态予以呈现的。为蜀地先秦砣砣雾一般的信息提供物证,出土文物从成都东侧方向斜插过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正是这束大地的证词,让我有了将《汤汤水命——秦蜀郡守李冰》中的好些场景东进至龙泉驿一带的信心。于是乎,龙泉山、凉风垭、载天山庄、桃林坡、桤木河、牛鞞等地名走入了书中。我甚至将李冰与桃枭初恋的滥觞之地,设置在了可西眺成都城和雪山的长松山庄。

虚构的文字,游魂一样四处飘浮,终于找到自己非虚构的划线、编码与坑位。

二、文物从文物中走出

《第二篇 文物勘探与发掘》曰:

“2010年11月中旬,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龙泉驿区十陵镇青龙村文物勘探过程中发现一座大型砖室墓,在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进行抢救性发掘。据墓志记载,墓主人为后蜀宋王赵廷隐。”

赵廷隐,何许人?一代名将是也。五代时期,甘肃天水人,后蜀开国功臣。智谋双全,后蜀高祖孟知祥麾下无人能及,建功累累。孟知祥去世,他与赵季良等受诏辅政。后蜀后主孟昶上位,加兼侍中,为六军副使,晋升太傅。后赵廷隐申请退休隐居,官至太师、中书令,封宋王。

最后的归宿地在龙泉驿地层里的赵廷隐,其长子叫赵崇祚。正是这个赵崇祚,编辑印行了在中国词坛有着赫赫地位的《花间集》。该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开创了诗歌拓疆、再生一派的大革命。

赵廷隐古墓的出土,成为继前蜀王建墓、后蜀孟知祥墓后,五代墓葬考古的第三大发现。

“明蜀王陵”是龙泉驿最早的被国务院核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年后的2006年,获得这一殊荣、享受其待遇的是“洛带会馆建筑群”。

“大明蜀僖王圹志”七个大字竖刻在碑额上,所有碑文字体隽永而清癯。正是这尊圹志,纠正了清代所修《明史·诸王世表》中把僖王朱友壎称作朱友党的讹误。石碑是实心的,敲击它,听到的却是中空的声音,这让游人百思不解。

2017年8月25日,龙泉驿区洪河村14组,施工人员在绿道改造过程中掘地两米多后,发现了两尊三彩俑。文物专家随后初步判断,此处应有一片宋代墓葬群。8月28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抢救性发掘正式开始。至11月下旬,共清理宋代高氏家族墓葬14座。考古人员意外发现,其中一座,是北宋仁宗时期著名山水画家高克明的墓葬。

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溪山雪境图》,正是出自高克明之手。高克明的绘画成就,在当世便已得到公认。《宋朝名画评》将其作品列为“妙品第一”。

结合出土文字材料,考古人员得知,高氏后裔本是山东渤海人,北宋时居于山西,后在南宋初年南迁至成都。

一锄头挖出个蜀王,一锄头挖出个武将,又一锄头挖出个画家。龙泉驿土地到底埋藏有多少神奇与秘密,还有多少活儿在等待文物工作者去干?

三、顺流而下溯源而上的高光

现如今的龙泉驿是没有一条像样的河流的。但最早在龙泉驿山中闹腾出动静的,恰恰是两条鱼。

据《大事记》记载,第一条鱼出现在一亿年以前,细鳞、单尾、双翅。“1992年3月:天峨乡(后并入茶店镇)成渝高速公路采石场,发现鱼化石1件,长21厘米,宽8厘米,细鳞单尾双翅,鉴定形成时间约1亿年以上。”

第二条鱼游弋在七千万年以前,它有着坚硬的鳞甲。“1975年11月:茶店乡古井村4组出土7000万年前(白垩纪)的硬鳞鱼化石,鱼体长34厘米,今存成都市博物馆。”

与龙泉驿有关又被记载的,那个最古老的人叫蚕丛。龙泉山脉最高峰长松山周家梁子曾高高矗立着一座蚕丛王庙。后来,又坐落了一座长松寺。龙泉驿在唐天宝元年(742年)由东阳县易名为灵池县。《全唐诗》中现已查证无疑的与灵池有关的诗系李德裕、郑谷和吴融三人所写,计五首。其中三首,写的就是长松寺的人与事。我多次踏勘现场,古垣肌理,残砖碎瓦,至今犹存。目前的建筑是原始楠木丛林中的一幢中西合璧的别墅“唯仁山庄”,由龙泉驿本籍著名军阀田颂尧于1935年筑,次年成,刘存厚题书庄名。此处还有一颗千年银杏,当是龙泉驿地盘最古老、最粗大的植物。在成都地区极目远眺、俯览岷江流域、沱江流域和杜甫见过的一众雪山,此处是上佳的选择。周家梁子地望,既是龙泉驿地理的高点,又是文化的高点——它甚至还是龙泉驿得名的依据源。

“东汉末年(189-220):刘焉、刘璋割据下属官宦,捐献自己在狮子山上的房屋为家庙。蜀汉(221-263):汉将赵云承袭该家庙,命名为灵音寺。”(《第三篇 不可移动文物》)灵音寺,也就是李劼人在《死水微澜》中描写过的至今香火绵盛的石经寺。

接下来出场的人物当是朱桃椎了。朱桃椎生活在隋末唐初,他先是学者型官员,后辞官落户龙泉山中,千呼万唤不出山从仕。“削野藜而作杖,卷竹叶而为巾……”他是有唐一代著名隐士,其文章代表作为《茅茨赋》。朱桃椎的事迹《大唐新语》《新唐书》《全唐文》等有记,而《二十五史•旧唐书》则列有其个人专传。

《大事记》说:“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四川安抚使兼成都知府中受宋高宗之命,到灵泉县重修朱真人祠,即安静观。因为有皇太后懿旨和皇帝亲自安排,人们称其为‘皇家道观’,也是龙泉驿古代所有祠堂当中最气派壮观的建筑。” 朱真人,即后人对朱桃椎的尊称。

唐、宋时期,龙泉驿来了两个任武职(县尉)的文人,前者段文昌,后者李流谦。段文昌,山西汾阳人,早年入韦皋幕府,后历任灵池县尉、登封县尉、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等,官至宰相。任西川节度使期间,为成都女诗人薛涛建墓并撰墓志铭。段文昌著有文集三十卷、《诏诰》二十卷,还曾自编《食经》五十卷。《全唐文》收录其文章四篇,《全唐诗》收录其诗作四首。李流谦,德阳人,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任职十六年后,去雅州履新学官之位。著有澹齐集八十一卷,有《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遗憾的是,这两位父母官在龙泉驿留下的文物被时间收走了。所幸,残破的古籍又用铁定的文字锁死了他们留在龙泉驿的踪迹。

墓志铭为段文昌撰记的薛涛,其墓似有建在龙泉驿的可能。行走中国大地的美国著名学者比尔·波特在《寻人不遇——对中国古代诗人的朝圣之旅》一书中说,薛涛在望江楼的那处葬所是座虚坟。他根据清代《华阳志》所载之成都东南薛涛葬地“薛家巷”,请导航带路,来到龙泉驿区大面街道青台山路“薛家巷”,找到“薛涛后人墓”,拍下了照片。

……顺流而下,溯源而上,文物的出没、行止,是时光大河跳出的高光,更是大浪淘沙蝶变中的吉光片裘。

四、文明走在大路上

一些文明沿着河流走,一些文明沿着驿道走。

龙泉驿的驿道叫东大路,由中路、南支路、北支路一主二辅三条构成。这个,连同堪舆学中的风水,大抵构成了龙泉驿文物的来路、走向和分布图。

中路从成都东门“迎晖门”出发,过龙泉路,经牛市口、沙河铺、黉门铺,进入龙泉驿区境后,沿大面铺、界牌铺、龙泉驿、山泉铺、柳沟铺、茶店子,到南山铺,出龙泉驿区境入简阳境,过石盘铺、赤水铺、九曲铺、石桥井,到阳安驿(简州)。

北支路起自成都双桥子,经万年场、多宝寺、保和场、西河镇、洛带镇进入龙泉山,再经马口堰、陡沟子、义兴场到止马店。此后分为南北两道:南下一道沿谢家沟、苏家沟,经石盘铺到简州;东进一道,经兰家沟、学堂湾至金堂五凤,沿沱江西岸北上达金渊郡治同兴场,再经养马河抵简州。亦可从五凤溪乘船顺沱江经内江、泸州入长江。

南支路上起成都东门,行至黉门铺分路,经中和场、新店子,由双流小堰口、龙泉驿柏合寺进入龙泉山。越过山脊又分为二道:南一道,过张家岩、高家场到达仁寿;东一道,经简州老君井至贾家场,大体沿今成渝公路直达简州。

清末,一位叫傅樵村的人游走了一遍成渝古驿道,并把他走的里程和站点记在了《成都通览》一书中。彼时,东大路宽5—8尺,石板路面,途经地域有龙泉驿、简州、资阳、资州、内江、隆昌、荣昌、大足、永川、壁山、九龙坡,全程1071华里。这位简阳石盘铺人氏累死累活走了114个站点也没能将东大路走完,因为他只走了东大路成渝段。要走完东大路全程,就得在重庆府朝天驿宿一夜起来继续走,向东北方向走,经分水驿、垫江县、梁山驿、万县、云阳、奉节,抵达巫山小桥驿,才算走完。过巫山,一抬腿就踏入湖北境巴东县了。东大路全程共设驿站17处。

能够为东大路的历史提供物证的,多亏了邻县的一块古碑。资州獠井坝出土文物《陈君德政碑》载:“汉安长,蜀郡青衣陈君,省去根阁,令就土著邮亭。”古碑告诉我们,作为驿道的东大路最迟在汉代即已成形。至于它到底于何时成路、成驿道,则需要挖出另外的文物来发言。

一条东大路,连通了西南成渝两座大城的血脉,打通了蜀文化与巴文化、成都平原与长江的关节。传递文化,架构文化,居功至伟。全国三千余个县级及县级以上地域中,以驿命名的,仅龙泉驿一地而已。龙泉驿幅员556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居四川区县第一。今天看来,没有哪个驿的行政级别高于龙泉驿、地盘大于龙泉驿、影响强于龙泉驿。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有对“驿”的注释:“驿站。现在多用于地名:龙泉~(在四川)。” 这是说,在中国,能代表驿、说明驿、呈现驿的,只有龙泉驿。称龙泉驿为当今首驿,名正言顺。

由是,谈及龙泉驿文物,驿是绕不开的礁石。

1911年农历八月十九日(公历10月10日)夜,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昌打响。之后,各地纷纷舞旗应和,噼里啪啦响起了推翻满清的起义的枪声。四川(川渝)起义的第一枪是九月十五,在一个驿站的所在地响起的,这个驿站就是龙泉驿。

我移居龙泉驿二十三年了,但我知道龙泉驿,却是因为读了李劼人先生的非虚构小说《大波》。先生对四川首义的发生及发生前后的情状作了生动而细微的描写。先生不仅让我知道了龙泉驿站,还让我知道了成渝古驿道——我第一次听说时人口称东大路的成渝古驿道就是《大波》告诉我的。

《大波》(第三部)在《在汇为洪流的道路上》《重庆在反正前后》两章中,写了随东路卫戍部司令驻扎龙泉驿的夏之时(留日归来,革命党人,时任四川新军十七镇步兵排长)如何在场上高升官站打响第一枪,如何起义,起义后又如何在短短时间内出任了蜀军都督府副都督。

起义成功后,夏之时带着6个大排共三百多号人的队伍撤离龙泉驿,打着牵藤火把,在场东土地祠大黄桷树处集合出发,朝着远离省城成都赵尔丰的方向疾走,这样就上了东大路。顺东大路,过山泉铺、石桥井,到了简州。本欲经资州去自流井的夏之时,听说清廷大臣端方率领的来川镇压“保路运动”的湖北兵沿东大路西行已到了资州,就决议避之而走川北道。义军本欲绕乐至县城行,却在童家坝拦截了一邮差,拆开打了蜡印的邮袋看了密信后,便冒充省城援军顺手牵羊拿下了乐至县城。因追兵逼近,到了安岳后,本欲去川北或川南的夏之时,阴差阳错向东南去了重庆方向。队伍自驿道旁逸斜出,从潼南乘船顺涪江而下,经铜梁,在合川入嘉陵江达重庆。兵临城下时,队伍已达八百多人,加上非战斗人员,共有一千四百余众。见义军到,城中同盟会立即宣布重庆独立。十月初二日,队伍过浮图关,经通远门(西门)入重庆城。

《第三篇 不可移动文物》落地有声指出:“辛亥革命四川首义旧址一共包括2个地方,分别位于龙泉中街99号附近及龙泉驿区鸥鹏大道街原龙泉第一人民医院黄葛树旁。”

位于东大路旁边的北周文王碑,是龙泉驿最早(1961年)被评定公布的、级别最高(省级)的文保单位。在一块岩石上刻字的主持人叫强独乐。强独乐的官位有几多呢?大周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散骑常侍、军都县开国伯。嗯,就这么多,六个。刻碑的字有几好呢?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其“精美之独乐”。此碑文史价值有几高呢?碑文纠正了后世对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生平事迹记载的诸多谬误。

在车辚辚马萧萧的声浪中,我们看见明将成都卫指挥翟英,以战死的豪气扼守着敌军进犯成都之路;看见朱德、在柳沟铺一带彰显着铁血与军事才干;看见1910年,九岁的陈毅沿东路走来,随父迁家成都上小学;看见1913 年赴日留学的二十一岁的郭沫若,在《初出夔门》里给父母信中写道:“男第八号由成都出发……是日即宿茶店子。九号由小东路进行,宿龙泉寺……”;看见驻石经寺的胡宗南部一个团就地起义;看见国民政府军第十八兵团司令李振在大面铺通电起义,使龙泉驿得以与成都城同一天和平解放……

而盘坐在四百里龙泉山脉最高峰长松山顶的蚕丛王庙的瓦楞及墙砖,则看见了这样的壮丽画面:一队又一队人马,沿着古今道路,从四面八方涌向龙泉驿。最先涌来的是入蜀的秦人及迁蜀的山东六国人(富豪、工匠与罪犯),跟着是建立蜀汉的异乡人。在荒无人烟、虎豹滞城的时代,迎来了湖广填川的洪流。改革开放后,尤其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后,来龙泉驿创业、开发的队伍更是源源不断气势如虹。由此实现的,一汽、二汽、吉利、大运等企业的入驻,让汉代成都的“车官城”得以玩了个穿越式的东进,并以时尚现代的形态成为闪电般的灿烂复活。

其实,早在龙泉驿设立官马驿道之前,就有了路了,就有了人众了。那条路覆盖在东大路北支路上,被称为最早的南方丝绸之路东路。

从南丝路始点成都锦官城出发,沿着“蜀-身毒道”南去,共有西路、中路、东路三条路可供行旅。东路,又称沱江道,沿东大路北道至简阳,经资阳、内江、自贡达泸州,之后分东西两道。东道从贵州毕节、遵义穿过到达广西,再到交趾(越南)、广州出海向太平洋;西道过永宁河,通过贵州毕节和六盘水,到达云南昭通,再过曲靖、大理。之后,走永昌道,经缅甸八莫抵印度。再行,则可至中亚、欧洲。

五、作为文物的读者

《第一篇 机构与管理》在“经开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文物相关内设科室历届领导”一节中显示,2001—2012年,该局没有设置文物科。而本人大约在2001—2009年,正担任着该局文化科负责人一职。就是说,我也曾兼干过一点文物保护工作的活儿。但更多的是读者的身份。

作为文物的读者,从《龙泉驿区文物志》中,我读到了美好、愉悦、欣慰,但也读到了一些遗憾、惋惜和疼痛。

《大事记》载:“1956年10月:成都市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在工农业生产建设中注意保护文物的通知》。同年,损毁石经寺楚山绍琦禅师肉身像。”又载:“1985年8月1日:成都市政府颁发《成都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同年,区粮食局拆除龙泉武庙修建宿舍,余下临街吊脚楼七间。”

一双手在拚命保护、修复,一双手在拚命不保护甚至拆毁。

《大事记》载:

“1988年5月:龙泉驿区人民政府批准公布药王庙、桃花寺大殿、苏家沟摩崖造像、木鱼山摩崖造像、观音岩摩崖造像、清音溪摩崖造像、玉皇观石像、汤家河崖墓群、四十梯崖墓群、田氏支祠、董朗故居为文物保护单位。”

董朗,何许人?龙泉驿人董朗,1923年在上海大中华纱厂做工运时加入中国,龙泉驿首位员。黄埔一期学员。曾参加平定商团、两次东征、北伐、南昌起义、上海中央特科等革命活动。历任省港大罢工工人武装纠察队队长,黄埔军校教导团骑兵队副队长,叶挺独立团参谋、党支部组织干事,国民革命军24师70团团长,红二师师长,中央军委特派员,红四军(军长为贺龙)参谋长等职。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领导人之一,海陆丰、湘鄂西两大苏区重要创建者与领导人(与彭湃共同领导)。成都地区最高级别红军将领。离世后,为其妻儿签署颁发烈士家属证。周恩来、董必武、陈赓、贺龙、徐向前等领导和战友先后写材料回忆和赞颂。聂荣臻元帅为其题词。

但现在,我们又能在哪里找到“董朗故居”的一砖一瓦?

但这或许只是个别现象。但我真希望此类现象今后不再发生。

作为文物的读者,我从《龙泉驿区文物志》中更多的是读到了一颗一颗钉死时间的钉子——文物工作者的那些匠心、艰辛与努力。谢谢编者。

谢谢编者。作为文物的读者,你们让我从遥远、残损、冰冷的文物身上,读出了睫毛、颜值、骨肉与温软。

我知道,文物是你们的亲人。

《成都市龙泉驿区文物志》

编撰:龙泉驿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出版:成都时代出版社

本文作者简介:

凸凹,本名魏平。诗人、小说家、编剧。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编辑 段雪莹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孙学元‖仁寿魂

征文启事:四川省地方志办等五部门联合开展 “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 文字和影像作品征集活动

投稿邮箱:421551703@qq

主办单位将根据作品征集情况,组织省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集中评审,分文字作品、影像故事2类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川观新闻将为本次作品征集活动作宣传推广,搭建线上主题展区,面向全省千万用户展示优秀作品。《巴蜀史志》“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特刊”将择优刊发征集作品,所有获奖作品将结集公开出版;川观新闻、四川机关党建网、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天府新青年”微信公众号、“四川共青团”官方微博等平台将择优宣传推广获奖作品。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仁寿魂

——观瞻仁寿县“英雄广场”雕像

孙学元

从仁寿县车站往东步行约300米,再往右一转,便看到一座规模宏大、引人瞩目的巨大雕像,这就是声名远播的“英雄广场”雕像。

这座雕像建在四层赭色的正方体大理石台阶上。台阶最底层较宽大,向上一层一层地逐步缩小。整座雕像成灰白色,由正面和背面两幅群雕构成,长约6米,宽约3米,高约4米,大约需要10个人才能合抱。

仁寿县“英雄广场”雕像正面(孙学元 摄)

从正面看雕像,共刻画有7个人物。右边是4位男士紧张劳动的感人情景。其中,最右边靠里面站着的男士,身体前倾,嘴唇微动,仿佛发出“哦——嗨”的吼声,使尽全身的力气,抡起一把手柄长长的约几十公斤重的大铁锤;大铁锤刚好抡翻在头项,正要往地面石头上的钢楔砸去的样子。紧靠着外面的那位身穿背心、光着膀子的男子,在一块大石头前,右膝着地,左膝折弯,左手紧握錾子,右手举起把短柄锤子,用力正要往錾子上锤去。另一位撸起袖子的男士,两手用力把握着根坚硬的长木棒,木棒的下头撬着块大石头,上头放在右肩膀上,身体使劲前倾,仿佛撬动着大石头前进。正中间的那一位穿着背心的男子,两眼紧盯前方,身体向左微侧,双腿弯曲,两手紧紧地抱着块大石头,好像要把石头掀走。

再往左看,一位青年妇女左肩上挑起根长长的扁担,左手扶着扁担,扁担上挑着的土石被掀石头和撬石头的两位男子挡住了,她两脚微微弯曲,正努力向上挑起。再往左,站立着的是一位领导干部模样的人。他右脚前的地面上放着把无柄的镐头,没有扣紧的衣服,下摆随风吹散开,撸起袖子的右手向背后折曲,拿着件衣服往肩膀上一甩,微微抬起头来,两眼望着远方,好像在思考问题。最左边的一位男子右肩膀扛起一块沉重的石头,卷着袖子的右手使劲地托扶着这块石头底部,左手掌扶在地面的石头上,正拼命立起,准备把石头扛走。

正面这幅人物群雕背后偏左,矗立着一块高高的石碑,从上到下镌刻着的“黑龙”两字,十分打眼。其余则是从下往上垒砌起的层层条石,大约有三四米长,2米多高,恰如一堵长长的高高的坚固的拦河坝,把一方水稳稳地拦住。很显然,这是以英雄的仁寿人民辛苦修建黑龙滩水库为主题创作的人物群雕。

看着雕像,我想起原来没有修建黑龙滩水库之前,位于成都市南部的丘陵大县、农业大县仁寿县,十年九旱,有时因为如火的旱灾,甚至造成农业生产颗粒无收的悲惨事情。我仿佛看到炎炎烈日烘烤着大地,因为严重缺水,一块块田地里种子不能生根、发芽,已经长出的禾苗也变得蔫兮兮、瘦精精的。一转眼,我又仿佛看到因为庄稼歉收,导致第二年春季缺粮吃时,一群衣着朴实的父老乡亲背着背篼、挑起箩筐,排队在粮站购买国家返销粮度荒月的艰难情景。是等靠要怨、苦熬苦活,还是依靠双手、苦干实干,彻底改变旧貌呢?素有吃苦耐劳精神的仁寿人民做出了肯定的选择。从1970年开始,在四川省委、省革委和乐山地委、行署关心支持下,仁寿县委、县革委组织带领英雄的仁寿人民,依靠勤劳的双手,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苦干实干,艰苦奋斗,仅仅只用了六七年时间,就在龙泉山麓修建了一座蓄水3.6亿立方米的黑龙滩水库,并建成总长480公里的干渠和支渠,使昔日靠天吃饭的100多万亩无产田、低产田得到有效灌溉,变成了今日的高产田、稳产田、找钱田。

看着雕像,我突然仿佛看到烈日烘烤着农田,头戴草帽的父老乡亲挥锄开渠,引来黑龙滩水库亮晶晶的甘霖,“哗哗哗”地流进干裂的农田,种子因水浸而生,禾苗因水浇而活,长得绿油油、肥壮壮的。转过头去,我仿佛看到秋后,仁寿大地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里,到处是弯腰挥镰收割金灿灿的稻谷的人群。一会儿,我仿佛又看到,一条条蜿蜒的公路上,一辆辆装载着一袋袋金灿灿的稻谷、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大肥猪、一筐筐硕大香甜的水果的大车小车,络绎不绝地送卖到东南西北去。一会儿,我还仿佛听到一座座掩映在翠竹绿树丛中的小别墅院子里荡漾出的欢声笑语。这时,我情不自禁地哼起那首歌唱黑龙滩水库的民歌:“仁寿有个黑龙滩,绿水汪汪不见边。翻越群山灌良田,百万人民夺高产。”

如今,40多年过去了,“一湖碧水映蓝天”的黑龙滩水库已经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除兴灌溉之功外,还兴调节气候、城市供水、旅游休闲、度假康养、水上运动、文艺创作等之利,一跃而成为一块罕有的难得的风水宝地、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甚至被誉为“西蜀第一海”,真正是利泽当代、惠润子孙啊。

慢慢地走动脚步,来到雕像的背面。这里雕刻的是几位女性形象,有手拿书本、肩挎书包朝气蓬勃、好学上进的青少年学生,有扛着满筐水果的农人,还有拴着围腰辛勤和面的商人。这幅人物群雕表现了仁寿人民好学上进、勤劳勇敢的精神和仁寿大地丰饶的物产。

仁寿县“英雄广场”雕像背面(孙学元 摄)

“英雄广场”的这座雕像,由谁出资、由谁设计、由谁雕刻、建于何时,雕像上并没有反映出来。根据我对仁寿县城变化的记忆推测,很可能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广场以建有英雄的群雕而命名“英雄广场”,名副其实。从整体上看,“英雄广场”雕像,运用中国现代写意雕塑的手法,构思独特,主题鲜明,人物形象因势象形、动感强烈、跌宕起伏、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直指人心,给观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花了两个多小时观瞻完这座“英雄广场”雕像,顿生些许感慨。千百年来,生活在仁寿这片广袤大地的英雄儿女,用汗水,用泪水,甚至是用血水;用巧手,用力脚,甚至是用智慧,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黑龙滩水库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而且创造了不朽的精神文明,树起了一座座精神文明的丰碑,并培育出了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概括地说,就是不等、不靠、不要,不怨天尤人,不屈服于自然,不畏惧困难和艰险,敢想、敢干、敢拼的挑战精神,就是依靠勤劳的巧手和聪明的智慧,自力更生,苦干实干,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奋斗精神,就是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愚公移山,改造山河,改变旧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人定胜天的精神。毫无疑问,这是一笔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前,在新时代的伟大征途上,仁寿县委、县人民政府已经绘就“天府新区,幸福仁寿”中国梦四川篇仁寿章的美丽蓝图。怎样才能把这一美丽蓝图变成现实,实现历史性的大跨越呢?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梦想都是拼搏的汗水浇铸出来的,财富都是用双手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幸福都是努力奋斗出来的。因此,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要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组织带领全县百万各族人民,继续大力弘扬当年修建黑龙滩水库的精神,抢抓机遇,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拼命战,美丽蓝图才能变成现实,仁寿才会快速崛起,进而主动融入成都,人民的生活才会变得越来越幸福美好。

末了,我转身走了几米远,回头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英雄广场雕像,发出夺目的光辉。这座规模宏大、主题鲜明、引人瞩目的雕像,宛如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的颂歌,萦绕在仁寿大地的上空,久久不绝!

作者简介

孙学元,四川省仁寿县人,大学文化,曾先后在仁寿县北斗中学、城埝中学、中农中学和美姑县中学任教,后在美姑县委宣传部、美姑县委党校和美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现任美姑县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从事新闻采写、党建和思想政治等基础理论研究,探讨语文教学,专职史志编写、编纂和研究工作。在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各类作品2000多件(条),获得市州以上写作和科研成果奖励60多次。2018年12月,被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评为四川省地方志系统“先进个人”。出版有教育随笔文集《滴水润苗》、地情研究文集《打造跨越发展新高地》《美姑县域经济发展探索》和散文随笔文集《苦干的大旗呼啦啦》,主编地情文集《青青美姑河》《永远的“亲热”之地》和图志《美姑县彝族毕摩文化图志》、地方史志资料《美姑县委执政实录》《中国美姑县历史》《美姑县志(1991—2009)》《美姑年鉴》等。

哇!仁寿居然有这么多好玩有趣的地方,你去过几处?

不要说仁寿不好耍,

其实仁寿好耍的地方多的很。

小编整理了23处仁寿景点,

有你去过的,也有你没去过的。

1.黑龙滩

黑龙滩是一座人工湖泊,湖周长160公里,南北长32公里,水面23平方公里,蓄水36亿立方米。 黑龙滩湖面宽阔,湖中有72座岛屿,湖岸蜿蜒曲折,岛上绿树成荫。

后记:小编去过一次,还不错,如果有亲戚来,带去也不错,节假日,人应该很多。

2.天仙洞

地址:天仙洞位于彰家镇南,通往汪洋镇的公路旁的王家山腰。王家山又名“寨子山”,相对高度近90米。山势成城垣状,四周岩石为绝壁,仅有后山有一条险路通山顶。山腰同一水平处,相距二、三百米有三个天然洞穴,“天仙洞”为其中一穴,另两个分别为“天生洞”、“敬神洞”。

后记:没有被开发,知道的人比较少,值得去看一看,等开发后,就变商业味道。

3.黄古洞

地址:皇姑洞群位于仁寿县禄加镇冲锋村,距仁寿中心城区30余公里,距成都100余公里。是仁寿县内著名的溶洞群之一,周围绿草成荫,树木成林,山花烂漫、小鸟轻语。秋日晨曦初露,秋高气爽,应仁寿摄影家协会邀请,十五人一早集合,从县城出发,驱车前往。一路青山绿野,空气清新,经成自高速、富加,半小时后达到禄加镇。多年未曾到禄加镇,眼前的街道焕然一新,新修的居民小区、农贸市场、过往的人群,在这个西南小镇,奏响了秋日收获繁忙喜悦的乐章。(推荐大家去看一本小说成都万王写的:黄洞葬,)

后记:小编自己去过,此洞没有被开发,危险指数较高,不建议单独去,夏天进去里面会比较冷,一些小的洞,只能容一个人趴着过去,没有专业装备,不要冒险去钻。

4.牛角寨大佛

地址:牛角寨大佛,位于仁寿县城北35公里的文宫镇高家镇鹰头村牛角寨山上,龙泉山脉中段东侧,海拔760米。南北西群山连接,重峦叠嶂;东面平畴千里。近观鹰头水库,远眺简阳市三岔湖,水面银光闪闪,野鸟成群;寨上古柏苍郁,怪石嶙峋;寨东侧崖壁依山镌造弥勒佛胸像一尊,坐西向东,双手齐胸合十,高15.85米,宽11米,于公元707年建成,6年后始建乐山大佛。两尊造像均为弥勒佛,外貌清晰,面型丰满,嘴微闭,目微启,眉似弯月,慈眉善目,平视东方,神态安详,发成螺髻,线条流畅。

由此可推测是仁寿大佛雕刻成功后再将图样放大选址在乐山造更大的佛像,6年时间作准备正好合适。再从现存大佛比较,四川地区10米以上的大佛就有18尊之多,且都形态各异,唯有仁寿大佛在工程布局、人物形态与乐山大佛如孪生兄弟极为相似,只是仁寿大佛小些而已。因此,文物专家一致认为它是乐山大佛的蓝本之一,属全国最大且唯一一尊胸佛,被誉为“中华第一胸佛”。

5.虞允文墓

地址:虞允文墓,别名丞相坟,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丞相村西,距县城16公里,距眉山市32公里。紧邻黑龙滩风景区,是黑龙滩旅游区支线景点。虞允文墓先为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后乐山、眉山分家后,成为眉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记:被国内多家媒体报道过,包括腾讯新闻首页。

6.虞丞拈花大佛

地址:仁寿冒水村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冒水村三组,这里地处浅丘,四面环山,又叫大佛沟。冒水村摩崖造像镌刻在一块大石包上。2013年3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寿冒水村摩崖造像,因地处大佛沟,又叫大佛沟摩崖造像,有造像6龛共22尊,另有碑记一通,题记一处三则,大部分完整。

7.能仁寺摩崖造像雕刻

地址:仁寿能仁寺摩崖造像,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城东45公里处的中农乡能仁村9组村民叶超文的屋后岩壁之上。

8.禾加甘泉寺

地址:甘泉寺位于仁寿县城东南方40多公里的禾加镇楠林村八组。这里地处荣威山脉末端,属丘陵地区。楠林在禾加镇西南方,由原来玉堂村与楠林村合并而来,据说,村里过去曾有大片楠木林,因而得名。楠木林早已不在,但在甘泉寺前,却有一片翠绿的楠竹林。

后记:此寺曾被张献忠烧毁后重建。

9.凤陵乡乱石滩风景区

仁寿县凤陵乡乱石滩风景区坐落在该乡的寥叶村,当地风景秀丽,奇石较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这里变得更加神奇。

10.奎星阁

奎星阁位于四川眉山市仁寿县县城中心地位,属奎星街一段。

11.响水六坊

“天府农耕·响水六坊”,是眉山市城乡统筹示范重点项目,是四川省现代粮食产业仁寿示范园区的起步项目,是民间资金计划投入25亿元,依山势,顺水湾,大气派、大手笔打造的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它集深度休闲、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生态体育运动、高端生态人居及新农村建设为一体,项目充分展示了仁寿深厚的农耕文化特色以及回归自然、融于山水的乡野风韵,让都市人在返朴归真的乡土气息中,享受别具一格的田园休闲情调。

12.双石碑牌坊

地址:双石牌坊,位于仁寿县城东南部50余公里的禾加区中华乡牌坊村,距牌坊村小学东方200米,南北向,两坊上下对列,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贯穿其间。两坊间距44.5米,依所处地势由低到高分别编为一号坊和二号坊。

一号坊建于清光绪七年(1882年),是清王朝为表彰徐母杨氏\"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钦旨建造的\"节孝坊\"。坊高11.17米,宽7.16米,四柱三开间格局,明间空(宽)2.52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顶,牌楼式仿木结构,筑宝瓶式坊顶。全坊用109块石料构成,有90龛戏文和民间故事造像。装8个雕花云板,8支镂雕雀替,石柱前后分立8尊镇门兽,或狮或象,十分威严。两面对联各二副,序文各一则,大梁上方正中是显赫部位,南雕九龙绕\"圣旨\",北则七龙盘\"旌表\",尤为别致。

二号坊建于清光绪八年(1883年),是朝廷旌表徐母余老太君(一号坊杨氏之婶娘)所建之节孝坊。坊高12.53米,建造风格与一号坊略同,不同点在于:坊顶筑宝塔,全坊用102块石料构成,戏文和民间故事及花卉雕刻共166龛(幅),多系镂空雕刻,两檐柱侧石狮扑卧抱鼓,8只镇门兽均有驯士,或骑或牵,两面横额均书\"节孝坊\"三字并配以镂雕几何纹图案。整坊与一号坊相比,显得古朴典雅,雄壮大方。

13.仁寿报恩寺

地址:仁寿县报恩寺地处黑龙滩镇,原名龙兴寺,始建于唐代,恢复开放于1989年6月,场所现有占地面积26680平方米,建筑面积4047平方米,建有药师殿、华严殿、华严塔、三圣殿、观音殿、玉佛殿等殿堂和附属设施,标志性建筑佛牙舍利塔高39.96米,有常住僧人和0居士60人。每季度举行一次爱国爱教教育,利用春节、国庆、元旦等大型-举行升国旗仪式,得到眉山市的肯定,并在全市宗教活动场所推广。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2009年台湾受台风灾害后,捐款10000元。地 址:仁寿县黑龙滩镇大坝西路80号

14.仁寿川祖寺

地址:仁寿县川祖寺地处曹家乡水星村,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恢复开放于2010年1月,场所现有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5平方米,建有大雄殿堂和附属设施。

15.仁寿大高寺

地址:眉山市仁寿县大高寺地处曲江乡红碑村,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2年),恢复开放于2000年3月,场所现有占地面积5696.18平方米,建筑面积678.85平方米,建有大雄宝殿、五观堂等殿堂和附属设施,有常住僧人和护法居士4人。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千年古镇始建镇

地址:始建镇位于仁寿东南方向,距县城26公里,东与藕塘交界,西与钟祥接壤,南与合兴、凤陵相连,北与满井、宝马、石嘴毗邻。

始建县城旧址拥斯茫水而建(今汪洋场和松峰场),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移到今灵芝山,街道围绕灵芝山脚修建,形成椭圆形,似甑子(外部像木桶,但底部为竹篾编成的向内、向上拱的圆锥,西南地区的人用其蒸饭),后人将始建镇称为甑子场。

始建,同时也是名人辈出、英豪群辉的灵秀之地,从历史来看,明清时代始建是仁寿文化核心,芝山书院所在,是仁寿县能出翰林、进士的风水宝地。军政大人物南宋宰相虞允文、清朝道光年间进士毛徵、清末内阁中书李志和抗日将军唐式遵等等。

17.象耳寺

地址:象耳寺,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锦江乡(原来叫江渎乡)象耳村,在距县城以北十五公里象耳山中一半属于仁寿地界。象耳寺现在的主要建筑有象耳寺(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两殿中间,塑观音立像。 “铁杵磨成针”的典故90%的中国人都知道,不过您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个典故的发生地,就在仁寿县的象耳山上的磨针溪边。

18.虞丞乡

建于1147年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在几百年间来引得人们争论不休,也因此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景点。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仁寿县虞丞乡反封村,也有这样一座塔,以“和尚”命名,建于明代。几百年来,和尚塔一直倾斜着,从来未倒下。

和尚塔又名位于仁寿县虞丞乡反封村4组,坐西向东,隐藏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显得很低调,即便从它十几米外的反封村村道路过,也不易发觉。塔由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当地村民俗称“斜塔”。通高8.55米,塔座高2.35米,每边长1.8米,塔身四层。第一层高2.35米,其上部雕刻双层斗拱;第二层中间每面刻佛头像,其上刻1斗3升拱3朵,每面仿木结构双扇门窗;第三层云纹圈上刻佛半身像,最后为宝顶。

据当地村民介绍,斜塔周围原建有寺庙,现已全毁无存,也正因为此,得名“和尚塔”。为什么塔是斜着的?当地村民称,因为塔底之前压着一条大白蛇,只有斜着才能镇住它,还有的村民称原本塔不是斜着的,但坐在里面的菩萨没有了之后,塔也斜了。据当地文管部门在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由于塔基础长期被雨水冲刷,导致塔身倾斜。

2010年10月21日,和尚斜塔更名为“陈家碥和尚塔”,被列为眉山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路线:仁寿客运站有到虞丞的班车,每日5班,上午两班,中午及下午3班,单程约60分钟,票价7元。从虞丞乡场镇向西步行约2公里处,可到达反封村村委会,再往西沿着一条上坡的水泥路步行约几分钟,进分叉泥路,再步行约5、6分钟,见到几户人家,塔就在这几户人家背后的橘林里。

20.北斗叶家祠

地址:叶家祠坐落在仁寿县北斗镇五一村寨子山上,四面悬崖陡壁,极难登攀,寨前寨后有山门可上。前山门现存有近6米高的牌楼。祠堂主建筑建在前后山门之间的顶部,坐南朝北,建房占地1029.44平方米,另有两个蓄水池和通往前山门的石梯道、文武庙等附属建筑。

21.北斗清代洞湾石室

地址:仁寿县北斗镇,到达北斗镇上,找一辆摩托车带路,都能找到这里。

洞湾石室建于清代咸丰十年,建筑面积95平方米,离地23米,需要凿踏悬梯,才能入洞。洞口为正方形,长、宽为1.2米,洞为平顶,高1.7米,宽13米,深6.7米。

洞分7间,每间有墙,墙上有孔,以备采光通风,石壁有龛有缸,其下另有解便排污孔道,左侧入洞处有一个碑,刻有题记,文曰:“子当咸丰年间,有李、兰二贼造反,约三房人造石屋二间,以为子孙避难之所,长房叶朝淳,二房叶朝钊,三房叶朝钜,咸丰十年三月内造”。

碑文记载,无疑证实了村民的说法。洞湾石室,没想到在乱世中,成功地为村民们遮风挡雨,避免了灾祸。或许是出于感念,我们有幸见证当时人们对于石室的记载。在我们看来,这处石碑恰恰也见证了当时村民们对于石室的感情。可惜的是,对于当时发生的一些具体故事,没有更多的记载,只能永久地尘封在洞窟中。

22.汪洋铁佛寺

地址:景区位于汪洋镇大洪村东北,紧挨成自泸赤高速公路,距汪洋镇物流通道(双向四车道)2公里,县道汪天路(汪洋镇到天峨乡)穿过景区,景区大门矗立在汪洋镇至天峨、沙湾公路旁,距离汪洋镇中心城区5公里。

仁寿县汪洋镇有座铁佛寺,建于唐朝年间,寺内古柏森森,清幽灵雅,更有诸多传奇,引人入胜。寺内有僧人6人,居士20余人,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这里都人山人海,每年游客达10万人次。吸引人们前往的,是寺内丰富的宗教资源。天王殿内,四大天王威武雄壮。

此外,还有54尊泥塑佛、3尊木雕佛、2尊玉雕佛和若干铜佛,这些佛像形象生动,表情丰富,工艺细腻,堪称宗教艺术的精品。不过,虽有玉佛、铜佛镇寺,寺内最著名的,还是那尊重达1.5吨的铁佛,这也是铁佛寺的由来。

据记载,铁佛寺始建于唐代,北宋时期达到鼎盛,到辽、金、元时,由于连年征战,该寺毁于战火。明朝万历二年,乡人在挖土时见有残砖碎瓦,倒碑断碣,便动了善念,约集四方善男信女共襄义举,捐资重新修建,并铸铁佛一尊。

2001年,铁佛寺被列为眉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仁寿百年砖拱桥和多音观

地址:仁寿县清水镇里仁乡

一座用青砖搭建的桥梁,历时百余年,仍然保存完好,甚至能通车;一座埋没于荒郊野外的村道桥,却被细心的全国文物普查人员找出,列为眉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一座悬挂着铁剑的神秘的桥,上百年来,既是村民们出行时的必经要道,又是他们口中玄而又玄的传说主角……

地址:多音观位于眉山市、仁寿县、清水镇里仁乡。距著名彭祖山风景区仅13公里路程。道观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观内供奉主神为“慈航道人”。

后记:两个景点可以一次性看。

23.仁寿天主教堂

地址:仁寿天主教堂,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县城北街16号,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县城的仁寿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仁寿县志》记载,19世纪末,法国天主教麦、白、伍神父相继来县传教。清光绪十年(1884)后,法国人史神父在城北及封门山修建天主堂,红灯教兴起,教堂被毁。后来,史神父用“庚子赔款”重修教堂,购买田地,兴办学校,后由法人白、文、勤三人来县担任神父,主持教务。14年(1925)法人先后回国,神父始由本国人担任。

原来仁寿好耍的地方这么多!

怎么样,国庆放假,一起去逛逛?

via:仁寿头报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40401/1709220516383756.html
上一篇:人和车的风水,人和车的风水区别
下一篇:什么虫风水,什么虫子招财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