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英:与刘胡兰齐名的水乡女民兵英雄
1947年3月8日,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第一版纪念“三八”妇女节的社论中写道:“我们要学习苏中高凤英和晋绥刘胡兰的光辉范例,领导广大妇女和敌人作誓死不屈的斗争。”同时,在第三版“三八特刊”登载的《解放区妇女在爱国自卫战线上》一文中,以“新时代的花木兰”为题介绍了高凤英的英雄事迹。延安广播电台、《新华日报》《大众日报》《苏中报》《江海导报》《紫石大众》等解放区报刊也先后宣传了高凤英的英雄事迹。1947年秋,新华社记者孙振冒着生命危险到高凤英生活战斗过的地方采访,写成了感人肺腑的长篇通讯《女英雄高凤英的故事》,后被收入华中新华书店出版的《不屈的斗争》一书。解放后,《江苏省民兵斗争故事集》等专著刊载了高凤英的英雄事迹,并出版了专门介绍其故事的连环画《高凤英》。至今,海安、姜堰一带还传颂着歌颂她英雄事迹的七字唱:“革命英雄高凤英,英勇杀敌为人民。舍身报国求解放,百姓闻之泪雨倾。”
高凤英(1925—1947年),女,原紫石县人,1944年参加革命,不久任双堡乡妇女主任。1946年5月加入中国。1946年9月华中野战军北撤,紫石县(现海安市)姜北区斗争形势恶化,区委号召拿起枪杆子开展斗争,高凤英率先响应。同年秋冬形势更加紧张了,在极其艰苦的反“清剿”斗争中,区委要求她北撤,她坚决不同意,要求参加游击队,留在原地坚持斗争。高凤英成了区游击队唯一的女队员。每逢有侦察任务,她总是抢着去。她化装成讨饭老太婆,多次进入据点抓“舌头”、侦察敌情、打死敌军官,把传单贴到地主“还乡团”分子的大门上,把地雷埋到作恶多端的“还乡团”分子门槛下,吓得敌人心惊胆战。
高凤英打起仗来非常勇敢。战斗中,她总是冲锋在前。1946年8月的一天,姜北区委和区游击队宿营于张尤庄,姜堰据点的三四十个敌自卫队员窜到尤家庄抢粮。区领导一声令下,游击队向河南的敌人发起进攻。高凤英冲在最前面,第一个冲到河边,跃上河坎,就势一滚下了河,冒着敌人的弹雨,一边踩水过河,一边向敌人射击,很快就到了河对岸,一枪击毙了一个敌人,敌人看到游击队来得这么快,吓得丢下抢的粮食就逃了回去。
在危险的时候,高凤英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在困难的时候,更是把方便留给战友。一次,高凤英同班长等五六个人在胡家舍与几十个敌人遭遇,敌人的3挺机枪一齐向他们扫射。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高凤英果断地对班长说:“你们先走,我掩护。”她凭借有利地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向自己,掩护其他同志转移后,她才边打边退,退到河边,一个“猛子”潜到河北岸甩开了敌人。
1947年1月13日,获悉姜堰敌自卫队第二天要下乡“扫荡”,紫石县团和姜北、白米、沙岗、台南区队决定主动出击,伏击敌人。14日天刚亮,千余敌人从姜堰下来,东路伏击部队,乘敌不备突然出击,歼敌一个尖兵排。敌大部队迅速赶了上来,县团领导当即决定撤出战斗。上午10时许,部队撤到四面环水的高家垛,遭到数倍于己的敌人的包围,为掩护大部队转移,高凤英带领突击队连续打退敌人的三次进攻,战斗到黄昏,大部队趁天黑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战斗中,高凤英腿部负伤,被安置在一位老大娘家里。敌人进庄后反复搜索,两次闯进老大娘家盘查,大娘都以“这是我女儿,被流弹打伤的”搪塞过去了。天快黑时,敌人再次搜查,叛徒认出了高凤英。高凤英不幸落入敌手,敌人把她绑到一个祠堂里,反绑着双手吊在屋梁上,残酷地折磨了一夜。高凤英几次被打得昏死过去,也没有吐露一点机密。15日清晨,敌人又将高凤英绑到一棵榆树上,用点着的香烟将她的脸上烫满了黑红色的水泡,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敌人的种种酷刑没有得到一句口供,得到的只有高凤英仇恨的目光。中午,高凤英被敌人押到高家垛南边的空地上,此时,高凤英滴水未进,但她仍以顽强的毅力,用一条腿艰难地支撑着伤痕累累的身躯,面对敌人的屠刀,昂首挺胸,毫无惧色。敌人扣动扳机连开两枪,高凤英竟然未倒,敌人又慌忙向她猛刺3刀,就这样,年仅22岁的高凤英,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高垛群众每年腊月二十三日都开会纪念高凤英。1963年,将她受难的祠堂附近的一条南北向的河命名凤英河。1975年4月,海安县人民政府在沙岗乡张东村2组(现南莫镇青墩村20组)建成高凤英烈士墓。1995年4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中央宣传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由群众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高凤英入选“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2010年3月,海安县人民政府将高凤英烈士墓改建成高凤英烈士陵园。2020年9月,高凤英革命烈士纪念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李国良)
高凤英:与刘胡兰齐名的水乡女民兵英雄
1947年3月8日,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第一版纪念“三八”妇女节的社论中写道:“我们要学习苏中高凤英和晋绥刘胡兰的光辉范例,领导广大妇女和敌人作誓死不屈的斗争。”同时,在第三版“三八特刊”登载的《解放区妇女在爱国自卫战线上》一文中,以“新时代的花木兰”为题介绍了高凤英的英雄事迹。延安广播电台、《新华日报》《大众日报》《苏中报》《江海导报》《紫石大众》等解放区报刊也先后宣传了高凤英的英雄事迹。1947年秋,新华社记者孙振冒着生命危险到高凤英生活战斗过的地方采访,写成了感人肺腑的长篇通讯《女英雄高凤英的故事》,后被收入华中新华书店出版的《不屈的斗争》一书。解放后,《江苏省民兵斗争故事集》等专著刊载了高凤英的英雄事迹,并出版了专门介绍其故事的连环画《高凤英》。至今,海安、姜堰一带还传颂着歌颂她英雄事迹的七字唱:“革命英雄高凤英,英勇杀敌为人民。舍身报国求解放,百姓闻之泪雨倾。”
高凤英(1925—1947年),女,原紫石县人,1944年参加革命,不久任双堡乡妇女主任。1946年5月加入中国。1946年9月华中野战军北撤,紫石县(现海安市)姜北区斗争形势恶化,区委号召拿起枪杆子开展斗争,高凤英率先响应。同年秋冬形势更加紧张了,在极其艰苦的反“清剿”斗争中,区委要求她北撤,她坚决不同意,要求参加游击队,留在原地坚持斗争。高凤英成了区游击队唯一的女队员。每逢有侦察任务,她总是抢着去。她化装成讨饭老太婆,多次进入据点抓“舌头”、侦察敌情、打死敌军官,把传单贴到地主“还乡团”分子的大门上,把地雷埋到作恶多端的“还乡团”分子门槛下,吓得敌人心惊胆战。
高凤英打起仗来非常勇敢。战斗中,她总是冲锋在前。1946年8月的一天,姜北区委和区游击队宿营于张尤庄,姜堰据点的三四十个敌自卫队员窜到尤家庄抢粮。区领导一声令下,游击队向河南的敌人发起进攻。高凤英冲在最前面,第一个冲到河边,跃上河坎,就势一滚下了河,冒着敌人的弹雨,一边踩水过河,一边向敌人射击,很快就到了河对岸,一枪击毙了一个敌人,敌人看到游击队来得这么快,吓得丢下抢的粮食就逃了回去。
在危险的时候,高凤英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在困难的时候,更是把方便留给战友。一次,高凤英同班长等五六个人在胡家舍与几十个敌人遭遇,敌人的3挺机枪一齐向他们扫射。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高凤英果断地对班长说:“你们先走,我掩护。”她凭借有利地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向自己,掩护其他同志转移后,她才边打边退,退到河边,一个“猛子”潜到河北岸甩开了敌人。
1947年1月13日,获悉姜堰敌自卫队第二天要下乡“扫荡”,紫石县团和姜北、白米、沙岗、台南区队决定主动出击,伏击敌人。14日天刚亮,千余敌人从姜堰下来,东路伏击部队,乘敌不备突然出击,歼敌一个尖兵排。敌大部队迅速赶了上来,县团领导当即决定撤出战斗。上午10时许,部队撤到四面环水的高家垛,遭到数倍于己的敌人的包围,为掩护大部队转移,高凤英带领突击队连续打退敌人的三次进攻,战斗到黄昏,大部队趁天黑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战斗中,高凤英腿部负伤,被安置在一位老大娘家里。敌人进庄后反复搜索,两次闯进老大娘家盘查,大娘都以“这是我女儿,被流弹打伤的”搪塞过去了。天快黑时,敌人再次搜查,叛徒认出了高凤英。高凤英不幸落入敌手,敌人把她绑到一个祠堂里,反绑着双手吊在屋梁上,残酷地折磨了一夜。高凤英几次被打得昏死过去,也没有吐露一点机密。15日清晨,敌人又将高凤英绑到一棵榆树上,用点着的香烟将她的脸上烫满了黑红色的水泡,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敌人的种种酷刑没有得到一句口供,得到的只有高凤英仇恨的目光。中午,高凤英被敌人押到高家垛南边的空地上,此时,高凤英滴水未进,但她仍以顽强的毅力,用一条腿艰难地支撑着伤痕累累的身躯,面对敌人的屠刀,昂首挺胸,毫无惧色。敌人扣动扳机连开两枪,高凤英竟然未倒,敌人又慌忙向她猛刺3刀,就这样,年仅22岁的高凤英,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高垛群众每年腊月二十三日都开会纪念高凤英。1963年,将她受难的祠堂附近的一条南北向的河命名凤英河。1975年4月,海安县人民政府在沙岗乡张东村2组(现南莫镇青墩村20组)建成高凤英烈士墓。1995年4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中央宣传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由群众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高凤英入选“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2010年3月,海安县人民政府将高凤英烈士墓改建成高凤英烈士陵园。2020年9月,高凤英革命烈士纪念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李国良)
特战女兵负重10公斤练踩水:\"旱鸭子\"变\"女飞鱼\"
来源中网综合
“‘旱鸭子’变成了‘女飞鱼’,今后还有什么打算?”王会敏一战成名,战友们纷纷簇拥过来祝贺她。“什么时候连队要跳伞,我还第一个报名。”说这句话时,王会敏下巴轻扬,含笑的眼睛有一种说不出的美。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特战女兵王会敏
海底擒“蓝蛙”
■原俊敏
王会敏冷风卷集着乌云,海面泛起层层弧纹,锚泊在港池内的战舰左右摇晃。
港池深处,一个宛如飞鱼般的身影疾掠而过。她不断翻飞的脚蹼,偶尔带起海底淤泥,身后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
“飞鱼”王会敏,是驻香港部队一名特战女兵。此次对抗演练,她的任务是和队友一起追捕前来炸舰的“蓝军”。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能在大海畅游、擒敌的“飞鱼”曾经最怕的就是水。
说起王会敏怕水的糗事儿,女兵们笑得脸都绷不住。“你别看她1米75的个头,第一次下水却只敢在齐腰深的浅水区扑腾。后来,好不容易进了深水区,她扒着泳池边死活不松手。班长杨奥只能拿着救生杆转着圈撵她……”
可就是这么个怕水的女兵,当连队要组织潜水员集训时,她第一个报了名。“潜水员对身体和心理素质的要求很高,你来凑什么热闹?”营长唐文对王会敏的底细门儿清,一口回绝了她。
“你不是经常说,越怕越要上嘛!”王会敏毫不示弱,“一个特种兵,如果连这点恐惧都不敢面对,还怎么上战场?怎么打冲锋?怎么完成任务?”“三连问”最终为她赢得试训的机会。
“天时地利都不占优。”演练前王会敏掰着手指头给大家分析,“阴天光线穿透力不强,港池内海水浑浊,满是淤泥的海底无法反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海底的能见度不超过1米。”虽说追捕难度成倍增加,可她还是主动请战,“难度大可不能成为我退缩的理由。”
王会敏至今忘不了,第一次站上10米跳水高台的情景。头发晕,腿僵住,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炒豆般从心里蹦出。“呛水了怎么办?”“会不会摔到泳池底?”
“好不容易争来的机会,怎能错过!”她心一横,捏住鼻子,猛地往前走了一步。几秒钟后,当身子扎进水里,溅起大片水花,她心里也乐开了花,“恐惧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硬它就软。”
捆住手脚游泳、憋气在水底打绳结、负重10多公斤练踩水……新课目接踵而至,每一项都挑战着王会敏的生理和心理极限。最终,拿到全优成绩单的王会敏,正式加入海训队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王会敏和队友仍没有发现“蓝军”的身影。她深知,时间越长,战舰被“炸”的危险就越大。她深吸一口气,反复提醒自己,“越慌越乱,越乱越慌,必须保持冷静。”
摔个跟头,捡个明白。有一次下潜训练,奇幻的海底世界,让王会敏忘了时间,直到感觉呼吸困难,她才意识到氧气已经耗尽。从来没有遇到的情况,瞬间让王会敏慌了神,她急忙伸手去拉备用氧气瓶的气阀。可是,已经不听使唤的双手怎么也摸不着气阀。此时,察觉到王会敏情况不对的战友,急忙赶过来将她托出水面。
浮出水面后,王会敏一把拽开呼吸嘴,连咳带喘地吸了好几口气才缓了过来。“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不该怕的不怕,该怕的还是要有敬畏心。”排长周欣了解情况后,狠批了她一顿。
此后,每次下水,王会敏都要把装备检查好几次,尤其是呼吸嘴和氧气瓶的开关阀,总要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行。
“一定是‘敌人’刚刚从这里经过不久。”苦苦追捕“敌人”踪影的王会敏,突然发现在灯光的照射下,左侧的海水要稍浑浊些。她拿起潜水表校正了一下方向,同时给队友做了一个手势,使劲拍了几下脚蹼,加速向前冲去。
她没游多远,果然看到一个黝黑的身影,正小心翼翼地向前游。兵分两路、左右夹击,这名“蓝军”蛙人被逮了个正着。
“‘旱鸭子’变成了‘女飞鱼’,今后还有什么打算?”王会敏一战成名,战友们纷纷簇拥过来祝贺她。“什么时候连队要跳伞,我还第一个报名。”说这句话时,王会敏下巴轻扬,含笑的眼睛有一种说不出的美。
心声
保持冲锋姿态
■王会敏
选择了战斗岗位,就要时刻保持冲锋姿态。很多时候,敢打敢冲才能杀出重围,迎难而上才能迎刃而解。
下士黎建东
制胜出击
■李 康 孙荣乾
图片摄影:张丽洋
天山脚下,呼呼的白毛风刮了一夜,帐篷的门帘被扯开好几次。
清晨6点,风总算是消停了。突然,一阵刺耳的警报声将睡在门口处的下士黎建东惊醒,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密集的枪声,“嗒嗒嗒……”
黎建东猛然起身的那一瞬间差点摔倒。“我这是咋啦?”“慌什么!”黎建东心里像是有两个人在一问一答。他很快将自己的紧张情绪镇定下来。
就在这时,野战车场方向传来一声巨响。黎建东抬眼一看,野战车场附近一股浓烟弥漫,并急速向四周扩散。
“化学袭击!”刹那间,神经紧绷的黎建东像触了电似的,他伸手抓起床下的防毒面具戴上,带领战友们跑步赶往疏散地点。由于黎建东所在排宿营点距离连疏散点最远,待他们赶到,其他排的战友们早已到位。平日跑一趟5公里都不咋出汗的黎建东今天却离奇地流了一身大汗,摘下防毒面具,急促地喘息。
“小股‘敌人’企图偷袭我野战车场,遭哨兵警戒驱离后,正向西侧逃窜,上级命令我连迅速追击歼灭……”站在前方土堆上的连长蔡靖宇个子不高,却声如洪钟。
“按预案各组立即行动……”连长蔡靖宇一声令下,全连官兵按各自战斗小组径直向“敌”逃窜方向追去。
按照行动方案,黎建东是连队尖刀组组长。10名身手敏捷的战士在长途奔袭的过程中不时快速向黎建东靠拢。
擅于奔跑的黎建东在前几次的追击演练任务中已经显露锋芒——成功擒拿对手,被战友们称为连队“尖刀中的利刃”。
可今天,黎建东不知怎么了,浑身的劲像是使完了一样,两条腿根本不听指挥,头上的那顶凯夫拉头盔显得十分沉重。黎建东喘着粗气,吃力得向后仰仰头,用衣袖擦擦额头上不断冒出的豆大汗珠。他不想让大家看出他的不适,从而影响士气,便咬紧牙关,行进间利用手势给大家分配战斗任务。
“你是不是生病了,要不要休息一会?我们能行!”细心的副组长黄新程,看他有些异常靠前询问。
“我没事,大家跟紧,快点!”黎建东迈着沉重的脚步,领着队员跑了约2公里后,步子明显减缓了许多,全身的汗水渗透了迷彩服。战友们看到此时的黎建东满脸通红,张着大嘴不断调整呼吸。
“有情况!”担任右前方警戒任务的副组长黄新程突然停住脚步,一个手势,大家或快速蹲下,或利用地形快速卧倒,然后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侧前方20多米处的山包。
刚刚还在大口喘气的黎建东此刻也屏住了呼吸,迅速蹲下,利用手势指挥大家快速展开战斗队形。
“一组左,二组右,三组跟我来!”突然“精神焕发”的黎建东随即紧了紧头带和鞋带,带领大家轻轻地摸了上去。
越过山包,黎建东发现两名“敌人”正背向于他,他把枪往身后一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了上去。“敌人”奋力反抗,他竭尽全力最终将对方扑倒,交由身边的战友处置。当他再次起身行动时,这个钢铁硬汉像根下了锅的面条,突然软倒了……
黎建东醒来时,他发现自己已经躺在野战卫生室的病床上,手上插着输液针管,身边围了一圈战友。军医魏晓刚帮他在身体擦伤处涂抹酒精,看他睁开眼睛,毫不客气地“批评”道:“你小子不要命啦!高烧39度多还这么拼命!幸亏你战友把你送来的及时,否则烧坏五脏六腑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啊!下次绝对不能再这样硬撑了。”
“下次不敢啦!”黎建东冲军医嘿嘿一笑,黢黑的脸庞上显露出一排白牙。
黎建东出院后,连长特意为他举行欢迎仪式,“我不提倡带病坚持训练,但我喜欢像黎建东这样敢打硬拼的兵。”
那一刻,全连官兵为黎建东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心声
敢于死磕到底
■黎建东
战友们都叫我硬汉,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成功哪有什么捷径,不过是竭尽全力,死磕到底。
四级军士长苏春林
着迷航模机
■时立新 王向科
图片摄影:郝庆宝
塞北戈壁,数门火炮昂首挺立,空降兵某旅防空分队在静候一场“恶战”。
突然,风诡云谲,飞沙走石,空中还下起雨来。“这天气靶机肯定飞不起来,实弹射击恐怕没戏了。”大家紧绷的弦稍稍放松。
“敌机!”只见乌云深处一架航模机如同一只敏捷的穿云燕,在云层中俯仰翻飞,时隐时现。霎时间,地面火炮齐鸣,一张火网扑向靶机。
爬升、翻滚、俯冲,几个回合过后,靶机竟毫发未损。
“怎么飞不了,就看你们打不打得着……”航模操作手、四级军士长苏春林嘴角划过一丝狡黠的微笑。神出鬼没的航线让防空兵们恨得牙痒痒。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技艺精湛的“蓝军机长”,竟是半路出家。
10年前,一次观摩演习,苏春林被头顶呼呼的几架航模飞机迷住了,眼睛直勾勾地跟着航模飞。“长见识了吧,那是炮兵团的航模班……”苏春林听得两眼放光。
那晚,苏春林梦见自己操纵着航模飞机凌空而起,飞过树梢,穿过白云,飞得和太阳一样高……
“咱步兵团压根儿就没有航模让你飞。”摸到苏春林的小心思后,战友一盆凉水浇了过来。可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很快传来单位要选派学兵学习航模操控技术的消息。苏春林兴奋得心里直蹿火,第一个报了名。
“跨界”哪有那么容易。动力、气流、气压……课堂上,只有初中学历的苏春林感到这些名词是那么陌生,但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认真真做笔记,把教材翻得稀巴烂。战友笑他:“你这是在吃书……”
回到单位,一有空闲时间,他还是埋头“啃书”。
“不如先买个航模练练手?”英雄无用武之地,战友的一句玩笑话像一颗钉子扎在苏春林心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争取机会亲手把航模飞上蓝天。
机会总算来了!航模班班长退伍后,师里选拔操作手,苏春林以理论考核第一名的成绩,跨单位调入航模班。
“不好!空中停车!”当上操作员没多久,苏春林就“摔了一跤”。初上高原,航模刚刚飞到高度300米,突遭发动机熄火,先是几下颠簸,然后一头栽了下来,重重摔在地上。捧着残骸,苏春林脸上火辣辣的,像是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平原能飞,高原不一定能飞,晴天能飞,刮风下雨不一定能飞……”看到差距的苏春林一头扎进高原飞行的难题攻关中。
几天后,再次试飞,不料,又一架航模机惨遭跌落摔毁。
“4000米高原飞不了航模!”面对战友的定论,苏春林心有不甘。航模飞不上天,就是让防空分队无的放矢,实战化训练就会大打折扣。“不能因为自己本事差而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他沉下心来,研究高原飞行条件,从电路、仰角、配油比等方面逐个进行优化。半个月后,航模成功飞天!
攻克高原飞行的难关后,苏春林不断在复杂条件下锤炼硬功,成为了一名掌握多种机型、适应多种气象条件的航模操作手,获得空军“优秀士官人才奖”,荣立三等功。
“发动机声音不对头……”再战高原,航模刚刚发动,苏春林发现问题,果断要求停飞检修,并联系厂家寄来零件,检修完毕,航模平稳飞上天空。
“转身,横滚……”风雨中,苏春林熟练操纵,“穿云燕”划过一个优美的弧线。
心声
有底气才有胆气
■苏春林
敢飞的胆气源自苦练的底气。没有真本事,休想与我过招。当兵就要当尖兵、打胜仗。
上士王庆宏
担当关键时刻
■梁 宁 庄田田
图片摄影:曲金龙
夜色如墨,海拔5100多米的高原演习场上一片寂静。
“预备——放!”突然,榴炮一连火炮阵地上传来一声断喝。“轰、轰……”沉寂许久的火炮接连炸响,炮弹拖着尾焰划破幽暗的天际,飞向十几公里外的靶标……荡起的尘土尚未消散,电台里传来:好!首群覆盖,正中靶心!
谁说小兵难担大任?!履行副连长职责,担任榴炮一连阵地指挥员,指挥全连打出满堂彩的正是上士王庆宏。
时间回到演习前夕,副连长因猝不及防的高原反应住进了卫生队。“没有阵地指挥员,咋办?”连长急得团团转。“我来!”王庆宏一拍胸脯:“老团长说过,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谁怕谁!”
果然,王庆宏没让大伙失望,组织全连快速占领阵地、组织射击前准备,上传清晰准确,下达雷厉风行,俨然一副指挥员“派头”,最终全连火炮实弹射击全部命中目标!
小兵挑大任,没有两把刷子哪成。那年,刚转下士,全营被拉到实弹射击场给刚入伍的新战士作示范,面对几百双充满期待的眼神,不少老炮手心里犯嘀咕:打不上可就把人丢大发了!“我来!”王庆宏站了出来!测距、瞄准、发射,一气呵成!炮响靶落!
又一次,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驻训场,团长派人在戈壁滩上插上一把指挥手旗:“你们都说自己能打仗,今天实弹射击打手旗,是骡子是马,咱就拉出来遛遛……”
开什么玩笑,不仅目标小了十好几倍,这么高的海拔,射击参数还超出射表,咋打!迎着团长扫视的目光,不少老炮长犹豫不决。
“我们四炮班打头阵!”王庆宏再次站了出来。
狭路相逢勇者胜!规正火炮、装填、测距瞄准、修正参数……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轰!”一声巨响,2公里外指挥手旗飘扬的地方瞬间出现一个弹坑。“不愧是‘模范青年团’的兵!”望远镜里,看到炮弹正中手旗影像的团长拍手叫好。
小兵挑大任,千锤百炼成,有时甚至是与死神掰手腕。
那是王庆宏第一次上高原参加演习,且担任代理排长一职。演习前夜,一场感冒突如其来,他不顾军医的警告,瞒着病情踏上140公里外的演习阵地。
“报告,不退药筒!”“报告,炮闩故障!”5100多米的高原阵地上,火炮轮番出现“高原反应”。尽管炮与炮间距50米,奔跑于炮与炮之间快速排除故障的王庆宏,每一步都从胸部传来刺痛。演习场上,全排火炮准确覆盖目标,他却因高原反应晕倒。
战友们把王庆宏运上救护车,他几度呼吸微弱。救护车在达坂路上飞驰,将他送到救护站,在医生的奋力医治下,他才缓了过来。
有实力才有底气。等第三次赴高原参加演习,王庆宏更从容了。他和连长各有分工,一个前出指挥所,另一个担任阵地指挥员。
夜幕降临,他带着全连火力单元,从待机地域出发,躲过“敌”火力封锁线、迂回穿过染毒地段、快速占领火炮阵地、实弹射击首群覆盖、快速转移阵地……俨然除了军衔,上士王庆宏与副连长发挥的作用并无两样。
心声
无畏源自底气足
■王庆宏
常有新战友和我聊起那次演习,我的体会是勇气来自必胜的信念,无畏源自军人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