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袋砂风水,风水鱼袋砂山形图片

鱼袋砂风水,风水鱼袋砂山形图片

清朝光绪年间的淳安县地名、遗迹今存多少?

淳安县,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古代属于严州府,今属杭州市管辖,是浙江省最大的县。1955年,电力工业部选址淳安与建德交界的铜官,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按照设计要求,电站水库正常坝前水位108米,淹没淳安、遂安两座县城、3个镇、5个农村集镇,1377个村庄,30多万亩耕地,移民28万多人。勤劳勇敢的淳安人民,为了国家建设,顾全大局,积极主动配合移民,三年共移民184342人,随着水位不断上升,两年陆续外迁。现在淳安县城静静地躺在千岛湖底,但这丝毫不能埋没它昔日的辉煌。清朝光绪年间的文献,大量记载了淳安县当时的地名、山川、河流、古迹、乡镇等,如今仍然存在的不知尚有多少。现罗列如下,以供参考:

淳安老县城示意图

被水库淹没后的山头变成岛屿

一、疆域四至

境以内东西广一百七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

东至建德县界八十里,以铜官岭为界,自界至建德县八十六里。

东南至寿昌县界七十五里,以辽岭为界,自界至寿昌县五十里。

南至遂安县界四十三里,以安硎岭为界,自界至遂安县四十里。

西南至遂安县界二十里,以界首为界,自界至遂安县四十三里。

西至遂安县界七十三里,以杨岭为界,自界至遂安县四十五里。

西北至徽州府歙县界九十七里,以深渡为界,自界至歙县一百一十里。

北至杭州府昌化界一百六十里,以审岭为界,自界至昌化县七十五里。

东北至分水县界八十六里,以塔岭为界,自界至分水县六十里。

绘制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淳安县山川图

二、山峰岭岩

县 山 古名安定山。由迈山曲折南行,更起更伏,端秀停峙,政治堂建於其巅,谯楼外岐为二翼,右延左缩,皆濒江而尽。

仙坛山 在县北三里,下为汪氏书林。

迈 山 在县北六里,磅礴展舒,秀迈诸山。或传有许迈者采药过此,后仙去,故名。

玉带山 在鞏安门外,环映邨居,平纡如带,山前为金坂。

石 峡 在县北五里,山稜稜多石,方逢辰、黄蜕、何梦桂读书于此。

灵岩山 在县北六里,横嶂排空,不附群峦。旧名龙山。吴永安五年,黄龙见于此。唐元和元年,观察使牒改今名。宋儒方逢辰舍其下,更名蛟峰。

百照山 在县北三十里,由金紫峰中出,横列如屏,崖下石井若凿成然,碧水幽深,莫知其底。相传宋进士江公望居之。

金紫峰 在县北八十里,高二千余丈,中峰圆石耸峭,光莹无草木,其旁两峰若俯,每旭日照灼则金紫闪烁,其色不可捉搦。上有九泷瀑布。

担盐山 在县西北一百一十里,岩下有拄杖泉。 相传钱镠微时贩盐经此,因苦渴以拄杖触崖,泉忽涌出。

南来山 在县西北一百一十里,山势自北来南。一名静峰。

佛 岭 在县西北九十里,高数百丈,堆翠排螺如佛顶。

道士尖 佛岭前一峰,石壁千寻,下瞰溪磵清泚隐映,最幽绝。

箭竹山 在佛岭外,怪石斗绝,中有石柱,危悬霄际,瀑布飞泻,其傍冬夏不竭,名曰流湘。盤磴而登,入谷口山腹敞豁,田数顷,桑麻鸡犬,疑别有天地也。

凤 山 有二。一在西北永平乡,吕人龙居其下,为世名儒。一在东北安乐乡。皆以似凤得名。

并桃山 在县西北六十里,跨常乐、永平两乡。登绝顶,杭歙衢婺之山依约在目,望之如二桃然。

西 山 在县西八十里,远瞻嵬崱,由湖头而上,鸟道险仄,及巅乃复迤平。睛霄烟霁,彻见百余里。山腰为云水庵,徐士讷读书其中。

肥潭岩 在西山下,巉怪嵌空,古松蟠屈其上,俯视万绿茫然欲眩。

天半山 在县西一百里,石壁介立,孤意刺天。

威平洞 一名帮源洞,一名青溪洞。 在县西八十里。宋宣和中,方臘反,韩世忠擊敗之。贼深掳岩屋为三窟,诸将莫知所入。世忠潛行溪谷间,问野妇得径,捣其穴。或曰擒臘者解元世忠之游卒也。贼平,改今名。

百桂山 在县西七十里。香桂丛生,王氏世居其下。

方壶岭 在县西七十里,御史王宾出入於此,更名骢马岭。

乌石峰 在县西六十五里,蜀阜山顶一石形如乌立。

蜀阜山 在县西六十五里,屼峍排峤,山下流水如三峡。宋儒钱融堂时始居之。今徐氏族居其地。

照 山 在蜀阜之前。钱时尝游咏其上。明徐楚营水西别业三峡楼台、涧松亭于山之浒。

桃屏山 形若桃实,与照山连。

登云岭(旧名黄泥岭,又名岙岭) 在蜀阜山外。吴郎中福以门人徐氏相继登第,故易之。

河上岭(俗名和尚岭,又名赤石岭) 在县西六十五里,巨石崩颓江岸,碎者可以砺刀。

筊杯石 在县西七十里黄光潭上,其石上锐下广,中开一缝,故名。

云塔山 在县西六十里。

鱼口峰 在县西五十里,冲举天表,与儒学檽星门对望,又名状元峰。

东 山 在县西五十五里,圆整雄秀,绝顶有僧庵。

苍虬峰 东山之子峰也,古松蟠翠,高削亦非恒境。

云屯石 在县西四十里云溪上,石如云之屯驻,又以藤萝蟠结,名悬藤石。

虎石岩 在县西三十里,为石二,一如虎踞,一如鹰扬。崖下潭深不测。顶上为太子城,迹尚存。

牛 石 在县西二十里,偃伏沙洲,如卧牛然。

长 岭 在牛坑,距牛石五里。

陌 岭 在牛坑内十里,山径荦确,行者苦之。

响 山 在县西十五里,石壁下有沉潭,舟人呼之,其响相应。

燕石崖 在县西十五里,穹然如石屋,可坐数人。俗呼积甲山。

召 石 在县西十里,下有舟渡,为往来通津。

小金山 与召石隔江对峙,似镇江之金山而小。

龟 石 在小金山东,形若龟曳尾,溯流而上,下有基石布列溪中,如棋局。

西 洲 在小金山东。

双桂峰 在小金山后,当奎楼之前,双峰矗秀,为人文之瑞。

橘 山 在县西二里。

藏冰洞 在西湖上,或名藏兵洞。

赤坡山 在西湖上。

石 山 在县东三里,为邑治之下关,石势党连队引,如群马下饮於溪,搆精舍其上,静夜鱼磬与滩声相襍,飞越数里。

金钩山 一名象鼻山。在县东八里,形如金钩。宋方有开游此,有“风散烟霏张翠幙,月移山影挂金钩”之句。

双栢岭 一名真坞岭。在县东十里,绵亘接施岭,邑治之门户也。施岭上有庵。

凤凰山 在县东十里,员秀矗立。相传为任昉寓居。今巅有凤鸣书舍。

牌 岭 在县东十五里。

清风洞 在牌岭下,旧名风穴。石间有竅,围一尺,风从中出,凛不可禦。洞泉极清冽,盛暑时行者憩此取凉。

火炉尖 在县东十五里,峰锐起如火焰。下有留侯后裔张姓居之。

鹿 山 在县东西坡。

姥 山 有县东二十里。

北梢山 一名夏山。在县东二十五里。宋进士王仁宥后裔居此。山前为富康里。

月 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山南明训导任友松建书舍其上。

金亘尖 在县东二十五里,高百余丈,有员石,夕阳返照作金色。

狼踏岭 在县东二十五里,上为虎岩。相传群狼追虎至此,俱化为石。

丰家山 在县东三十里,山半平敞,有田余二十亩。或传丰太守隐此。

茂树岭 在县东三十里。

寨 山 在县东三十里,赤源叠石,如营垒然。

小嵩山 在县东云峰,似嵩岳之状,麓有泰伯祠。

玉屏山 在云峰,方正如屏,石角峭立。昔太守任过此,疑为人工琢成。

下凰山 一名鼓山。在云峰下,有仪凤书屋,侍御吴祚建。

乌堂山 在云峰,上有天池。

石岩山 在云峰水口,石壁峻拔,中有石室,镌佛像,祈祷多应。

帐门岗 在县东三十里,高嶂横展如城。半山有王氏居,名富城。

燕 山 在县东三十二里,乱山箐密,中一峰峭卓,远与蔗山朋立。宋氏居其巅。有龙湫三叠,冬夏不涸。

如 山 在石村,距云峰十里。二山相连,高插千仞,上有水田十余亩。

花山尖 在石村,岝崿攒秀,灿若春花。

静 山 在县东四十里。咸淳间,邵炎发、桂发、槐发读书於此,后家焉。

羡 山 在县东三十五里。鸿峻峭峭,有数洞相连,最外一洞石势蟠屈如龙,水自龙口下注,石盆常满不溢,名仙居洞。石壁有桃树隐起,花红叶绿,真仙迹也。

现凰岭 在县东三十五里。其南为乌龙王庙,相传昔有凤凰飞止其地。

凰山尖 在县东合洋,四面望之,皆尖员秀起。黄氏世居其下。

金鸡石 在县东四十里,如金鸡状矗立平田,峭拔五六丈。

荡云尖 在县东三十五里求坑口,三峰高耸,一小峰下为吴氏先塋。

地矗尖 在求坑,矗立如笔最奇秀。

峡 岭 在县东五十里,有招提为憩息之所。邑人方尚恂、吴希哲各有记。

石门山 在县东清平乡,峭壁天铲,望之若门阙,下有深潭不测。

双门尖 在县东七十里淡竹源,高三千余丈,绵亘二十里,石笋戛云,上生石衣。

雁门尖 与双门连,高亦相埒,望之秀色如画。

甘 山 在县东七十里徐村,水皆从洞壑暗出。

狼狈山 在县东七十里浪源里。

湖山洞 在县东龙亨,洞石巉嵓,玲珑宛曲,游者疑为仙境。

天井岩 在县东七十里,清平、太平二源诸山之脉起于此。

马岩山 在县东六十五里,巨石崛起,如马首昂然,旁有银屏石,下有聚星楼,方逢辰与弟逢振读书处。

安乐山 又名东岩。在县东七十五里,迤逦接塔岭而来,挥斥众山,削立如笔,何华於此飞升,石棹棋盘至今犹存。

易庵峰 在文昌,何梦桂建易庵书院其上。

文屏山 在文屏里,方正如屏,清流环带,王氏居其下。

铜 岭 在县东七十里,石洞出泉可灌田,曰仙人田。

晡 山 在县东七十五里文昌。

重坑山 在县东八十里,山有二坑,故名。

塔 岭 在县东一百里,接分水界。

西 岩 在县东北七十五里,高千仞,顶有石,平广亩许,旁有一洞,深百余丈,天将雨吐气如雾,投石於洞,声如扣钟,与东岩对峙。

审 岭 在县东北一百里,接昌化界,童氏居其下。

千坵田 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天目山之支蜿蜒入淳,为诸山之祖。上有龙池,祈祷立应。明太祖驻兵於此,因建大明寺,赐与国同休额,今圯。

东泉山 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旧名覆船。 南一峰名紫瑞,当龙池之上,望之如青芙蓉,出泉三派并东注。

岩翁洞 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洞深广,四壁如云,常有道人居之。

狮冈山 在县东北一百一十里,怪石狰狞,猛如狮搏,巅有崇真观。吴氏居於山麓。

吴 山 在县东北一百里上,有仙姑洞、子胥祠、三宝石、五莲峰,彷彿武林之吴山焉。

白鹤岭 在县东北一百里,方仙翁储尝乘白鹤驻此,鹤啄出泉自饮,名仙鹤泉,今名仙翁泉。

华盖山 在县东北九十五里,形若宝盖,对峙曰寒山,苍壁绝援,秀莹可挹。

岐 山 在县东北九十里,下有鲁姓以泒出岐周,故名。

石门径 在岐山外一里,云览菴在焉。峡束岩排,选胜者尝集於此。

云峰山 在县东北九十里,岿然直接云霄。

石泉洞 在县东北八十里,泉自石罅涌出,露起辄雨。

仙女洞 在县东北六十里,洞口有仙女祠,岁旱祷之则环山皆雨,不及他境。

保安岩 一名玉筍峰。在县东北六十里,侧视如圭,正视如笔。五季末,里人避寇於此。

富 山 在县东北六十五里,诗人方一夔居其下。

堂 山 在县东北六十里,峦嶂层叠若堂陛,山麓洪氏居焉。

奎星石 在堂山下,石卷然浮水面,俗传星陨所化,或又谓钱王秤锤石。

湖 山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小阜濒湖,山光水色相漾。吴氏沿湖居之。

蔗 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山分八面,水注十派。昔人植蔗於此,中有宋齐邱读书石室。

九龙山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山湾多小田可耕,宜晚秫。

丫 山 在九龙山南,双峰如鸦髻。

屏风岩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石崖削注,千仞如刀背,岩下有泉滃然仰出,色莹白如玉,味甘美,溉田数顷,曰玉泉。

贯 山 一名藕丝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东湖,五峰连若贯珠。

虎 峰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方储与弟俨常隐峰下。

合 山 在虎峰对涧,四合皆山,故名。

狮子山 在合山下,形似狻猊,雄踞如生。

鹤迹石 在狮子山趾,高五丈许,上有鹤跡,长径尺余,傍有马虎跡。相传方储兄弟三人各乘一物游此。其迹天然,非镌刻所及。

是 峰 在县东北十五里,峰下建夏禹王庙。

南 山 一名青山。在县南,为邑治几案,蟠亘数里,或峰而锐,或冈而平,或阿而曲。旧志所谓五星拱案者也。山顶有亭,曰物外,今圯。

都督山 在县南,西接南山,下瞰新安江。汉方俨为都督,常驻兵於此。

头巾石 在县南十里余姓水口,形似头巾,故名。

云濛山 在县南三十里,高五百丈,周回七十里,突出众山之上,天欲雨则云雾迷蒙顶上。

梅花峰 在县南三十里,岞崿五出,秀列天表,隐隐如梅花,邑治之外朝也。

三鹤山 在县南三十五里,昔有潘氏兄弟三人乘鹤上升,故名。今桥西潘氏即其族云。

深洞岭 在县南四十里,山顶嵌石为洞,极深邃。

辽 岭 在县南七十里淳寿交界处,山高溪峻,悬崖绝壁,无路可通。成化间知府朱皑,通判刘永宽,修筑成坦途,有不可椎凿者,为桥以济之。

芝 山 在辽源下,为商文毅公故居。

西 岭 在县南八十里,与寿昌接境。 绝顶平夷,石笋森列如人立,洞口因水为碓,所谓:云碓无人,水自舂者也。

乌 山 在县南七十里,由西岭右折而东,突兀峥嵘,为东南诸村落雄镇。

塔 山 在县南六十里,乌山右出,延袤数十里,远如浮图矗立。字 山 在县南六十里,自塔山右分而东,回又南翔,赋溪出於其麓。

邋遢石 在县南五十里,山骨撑空,势駸駸欲落,过客望之洞心骇目,殊不敢迫视。

龟鹤山 在县南五十里,两峰相值,一低小如龟,一高耸若鹤。自邋遢石至此数里许,皆有石矿,采之无尽,藏色微青,其质洁以贞。盖上穷黟歙,下徹吴会,凡饰观台榭,焜耀坊表者,悉取材焉。

金石峰 在县南六十里,峰腰有龙华寺。

千仞峰 在县南六十里,有洞深邃,其腹可穿。昔邵晃读书於此。其子炳复筑室洞侧隐居焉。元祐中,通判殿中丞杨备因行县访之,为名其洞曰霖岩,炳以诗谢之。

龙泓洞 在千仞峰腰,水若龙喷,虽大旱不竭。

雉 山 在县西南一里,左拱南山,襟安溪水,蹲如雉形,隋时取以名县。

鹰 岩 在县西南八里,奇峰突出,俯瞰似鹰咮然。

乳 洞 在县西南六十里,洞极深,泉凝结乳。

龙眼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石壁对裂,二眼黑如点漆,有微泉渗出。蜀阜嶴岭内有龙眼石。

尹 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两峰南耸,跨石如桥,倚石如人,中有石室石棋,皆天然之胜。

木瓜峰 在县东南十里,三峰耸峭,中峰尤为卓杰,嶷然孤踞如瓜。

高 岭 又名赉爵岭。距木瓜峰数里,古亭畔苍松偃盖,往来憩息之所,皆邑治之锁錀也。

圣姥山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山巅平地余一顷,洞泉冬夏不竭,祈祷辄应。

鳌 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

紫盖峰 在县东南七十里,山腰微瘦,上乃旁拓,形如擁盖,其麓有法照寺。

密 山 在县东南茶坡。

小溪岩 在茶坡下十里,怪石嵯峨,与密山对峙新安江上。嘉靖间,知县洪英明设锦溪关于此,以御矿寇。东数里接建德界。

三、河溪滩潭

新安江 源发淛岭,至黄光潭为淳西界,凡百五十里,东入建德。众泒双环,左右襟带,故为淳之经流焉。

黄光潭 在县西七十五里深渡下。

长 潭 在黄光潭下,万花谷口。

鸠 坑 在黄光潭对涧,二坑分绕鸠岭,地产茶,以其水蒸之,色香味俱臻妙境。

查 滩 在鸠滩下。

河上滩 俗名和尚滩。在县西六十五里,河上岭下。

蜀 溪 在县西六十五里,为源三,一由七都昱岭流八十里,一由六都水碓山流五十里至圻岭下,一接五都环水十里,而并泻於蜀阜之三峡。三涧合注,形似三峡。

三 潭 在七都源。

肥 潭 在七都源。

帮源滩 在蜀溪口。

富至源 在县西南六十里,内水出乳洞,经洪家泉至河口。

塔山潭 在县西六十里,因云塔山得名。

阳城滩 在富至滩下五里。

悬藤滩 在云屯石下。

云 溪 在县西四十五里,源出老竹岭,至双溪口受九龙山支流,西流百余里,南注新安江。

云 滩 在云溪口。

息 滩 在县西四十里。

虎石潭 在息滩中。

双桂源 在县西南五十里。旧名梓桐源。 宋有胡果者五世义居,曾孙汝砺尤以文行著,其弟一之,侄南逢,同登进士,改今名。

慈 滩 在双桂源口。

九里湾潭 在慈滩下,潭上有瀑布。

牛 坑 在县西二十里

牛石滩 在牛坑源口

养材滩 在牛石滩下,溪上为锦沙村。

响山潭 在响山下,往来舟行歌呼与响声相答。

锦 坑 在县西十里。

龟石滩 在小金山东龟石下。

羊须滩 在县西二里西洲下。

安 溪 在县西南五里,源出双桂峰。

雉 潭 在县溪口雉山下。

南山潭 在南山下,岸阔波平,澄碧如镜,环于县治之前。

星 水 在县治东,源出石峡,汇於东湖。

古诗滩 在县东一里,南为漏港滩,中起为鱼袋沙。

东 溪 一名桃花源。 在县东五里,溪上为赤洲,源多出於东北。

马石潭 在县东北九都涧,巨石隐隐奔蹶潭底,如众马驰骤,潭上有润生亭。

并山潭 在县东北八十里,二潭相并如甕缶。

栅 源 在昌期乡。相传贺齐与山越战,树栅於此。

伏虎潭 在县东北六十五里,潭上山如伏虎,故名。

锦 潭 在文昌里,又名为状元潭,何梦桂建状元坊其上。

龙 源 一名回源。 在县东北五十五里,内有洪震老故居。

曹 潭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纳十八都涧。

贤 溪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虎峰下。

合山潭 在合山下,纳十九都涧,二十五里至东溪入新安江。

横 滩 在鱼袋沙下。

风 潭 在横滩下,潭上为方山房故居。宋郡守方回访方逢辰,有“朝窥石峡峡中石,暮宿风潭潭上风”之句。

赉爵滩 在县南十里。

三望潭 在赉爵滩下,曲折三回,故名。

遂安港 在县南二十里,源出遂安,至港口纳文源涧。

文 源 旧名辽源。 在县南二十里,商文毅三元及第,故以文名。

兰谷滩 在县南二十里,遂安港入新安江处。

塔航滩 在县南二十五里。

孙家滩 在塔航滩下。

卢湾滩 在县南三十里,上有元孝子姜兼思台。

藻河滩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翮翅滩 在藻河滩下。

鳌山潭 在县东南四十里,由兰谷滩南行,溪驶滩仄,奔迸瀺灂,往往瀦汇少而湍激多,至此始易号怒为渊渟焉。

浮石潭 在县东四十里,封主事吴士才幼从姑家归,洪水暴涨,得水牛渡至潭中员石,牛随水去,视之乃蛟也。水长石浮,因以名潭。

合洋滩 在县东四十五里,纳太平源诸小涧。

赋 溪 在县东南六十里字山下。

木樨滩 在赋溪口。

轩驻溪 在木樨滩下茶坡,相传方仙翁储乘鹤至此登舟,故名。

密山潭 在密山下,石壁空青,倒影千尺。

渡渎滩 在密山潭下,纳灵岩源水。

石门潭 在清平源石门山下,潭清可鉴毛发。

漠 川 在清平源。

小 溪 在县东南七十里,自密山岩下濒江,小阜错踞如门阙,溪迴入其中,疑纔通舟行者,又名锦溪。

小溪滩 在小溪下,纳清平源诸水,五里至岺坑入建德境矣。

仙 洞 在县北五十五里银塘庄。

四、乡都里图

梓桐乡 在县西。旧轄里十,曰西郭,曰仙壇,曰召石,曰慈口,曰云源(原系失落三都,后改十三都,内二图),曰富皇,曰龙潭,曰普慈,曰养材,曰锦溪。今辖都四,曰一都,曰二都,曰三都,原领图各二,今减为一,曰四都,领图三。

永平乡 在县西北。旧辖里十,曰卿云,曰永平(今改十三都外二图),曰富财,曰余叶,曰始新,曰湖头,曰德教,曰堨村,曰横塘,曰招贤。今辖都三,曰五都,原领啚三,今减为二,曰六都,曰七都,原领啚各五,今减为三。

长乐乡 在县北。旧辖里八,曰官田,曰云潭,曰喻口,曰上韩,曰桐山,曰青源,曰龙村,曰合浦。今辖都四,曰八都,原领啚五,今减为二,曰九都,曰十都,原领啚各一,今各增为二,曰十一都,领啚二。

常乐乡 在县北。旧辖里十,曰高明,曰高贵,曰上贵,曰林蘭,曰下诸,曰杨岸,曰龙源,曰山下,曰市山,曰富贤。今辖都二,曰十二都,原领啚二,今增为三,曰十三都,领啚二。

安乐乡 在县东北。旧辖里六,曰安定,曰塔头,曰豊源,曰大有,曰文昌,曰郞洞。今辖都三,曰十四都,十五都,十六都,领啚各一。

昌期乡 在县东北。旧辖里十二,曰青善,曰遵孝,曰招仁,曰栅源,曰鹤鸣,曰富过,曰显后,曰三会,曰西阳,曰伊源,曰厌口,曰富息。今辖都二,曰十七都,领啚二,曰十八都,原领啚三,今减为二。

进贤乡 在县东北。旧辖里九,曰宣化,曰进贤,曰东湖,曰小沙,曰富康,曰公山,曰兴贤,曰里湖,曰仁孝。今辖都二,曰十九都,原领啚三,今增为四,曰二十都,原领啚二,今减为一。

太平乡 在县东。旧辖里七,曰安平,曰云烛,曰豊家,曰蕩云,曰现凤,曰石村,曰汪村。今辖都二,曰二十一都,原领啚二,后增为五,今仍二,曰二十二都,原领啚一,今增为二。

清平乡 在县东。旧辖里九,曰寻凤,曰舞珠,曰临池,曰富硎,曰漠川,曰聚璧(旧名槐岭),曰口積,曰岭北,曰重硎。今辖都二,曰二十三都,二十四都,各领啚一。

安福乡 在县东。旧辖里八,曰咸化,曰布政,曰完珠,曰大明,曰顺正,曰轩驻,曰马头,曰小溪。今辖都二,曰二十五都,原领啚一,今增为二。曰二十六都,原领啚二,今增为三。

和义乡 在县东南。旧辖里七,曰归善,曰赋溪(旧名观停),曰清义,曰安顺,曰孤滕,曰羽化,曰富量。今辖都二,曰二十七都,原领啚三,今增为四,曰二十八都,原领啚三,今减为一。

龙山乡 在县东。旧辖里六,曰永辉,曰临津,曰永甯,曰合洋,曰皎镜,曰成山。今辖都二,曰二十九都,原领啚二,今增为四,曰三十都,领啚一。

仁寿乡 在县东。旧辖里十一,曰云溕,曰义合,曰云程,曰新期,曰登云,曰雁塔,曰普首,曰凌佑,曰辽源,曰崇贵,曰桐桥。今辖都三,曰三十一都,原领啚四,今减为二,曰三十二都,领啚二,曰三十三都,领啚一。

开化乡 在县东附郭。旧辖里九,曰存凤,曰中节,曰慈书,曰龙亭,曰五龙,曰风潭,曰富至,曰赉爵,曰凤凰。今辖都二,并在坊,曰三十四都,原领啚一,今无,曰三十五都,原领啚四,今减为三。在城旧以坊名,县治前曰钦明、惠安、抚宁,东曰迎恩,东南曰登云、延桂、崇文、阜民、还淳、熙春,南曰毓英,西南曰时雍、振德、固业、固本、丛桂、延寿、澄清、擢桂、萃英,西曰佐理。今统名坊都,原领啚十,今减为九。其南河附郭,今辖坊外啚四(一、二、五、九)。

凡十四乡,百二十有二里,三十五都。旧啚隶坊者十,隶乡者七十有七。国朝康熙十年,奉文减去坊一啚,乡六啚,分立宦一啚,儒十啚。雍正六年奉文,减去乡二啚,裁去宦一啚,儒十啚。今存坊啚九,乡啚六十九,凡七十有八啚。

五、书院

石峡书院 在县东北三里龙山麓。方蛟峰先生讲学之所也。

柘山书院 在县东合洋。黄警斋创立为讲授之所。

五峰书院 宋黄蜕、徐梦高、徐唐佐、吕人龙读书于此。张敬夫栻题额,徐廷绶重修。

易峰书院 在县北文昌,何潜斋建。

翰峰书院 在县东云峰。宋进士吴攀龙建,明进士吴钦重整。

蜀阜书院 在县西招贤里。宋儒钱融堂聚徒讲学之所。

僊居书院 在县南辽源深洞岭畔。商文毅以其去人境远,即中峰构堂,命子侄诸生读书其中。

南山书院 在县南南山下,按察副使应颢建。

吾溪书院 在县西永平乡,藩参徐楚致仕归老,于钱融堂故址东建为诸子侄肄业所。

雉峰书院 在县西隅,藩参徐楚建,后改为雉峰社学。

蛟池书院 在县西环水,左布政使王子言建。

梅村书院 在县北奎峰,宋进士洪应高建。

云起书院 在县东云峰,明进士吏科经事吴希哲建。

琼林书院 在县东玉带山左,明进士方学龙建。

龙山书院 在县东二里,进士方学龙建。

凤山书院 一在县北八十里凤山下,明进士何淳建。一在县东富溪,吴至善建。 一在县西,洪扬祖为陆震发题。

青溪书院 在县东城隍庙之东南。成化十一年,通判刘永宽建。弘治四年,县令刘公箎重修。嘉靖三十九年,县令海公瑞改建。

宾兴书院 在县西西湖上。明县令萧公元冈建。旧名鹿鸣书院。

高山书院 在县城隍庙左。县令高公秉衡为明进士吴希哲立。

怀棠书院 国朝顺治十四年,合邑士民为县令张一魁建。

东山书院 在茶坡,进士方瑞合读书讲学处。

六、桥梁

太平桥 在县中街,一名状元桥。

青溪桥 在县南,原名青溪渡。

桐 桥 在县南十五里,即马坡坑,邑令汪公贵建。

马波桥 在县南十五里,港口镇北,邑令汪公贵建。

东濠桥 在县南二十里,云濛山东。

安 桥 在县南二十里,一名妥桥。

灵佑渡 在县南三十里。

平水桥 在县南五十里,溪流峻急,涉者每有垫溺之患。明成化间,知府朱皚,通判刘永宽始为木桥以济之,名平水桥。

青山桥 在县南七十里,明商辂建,子良臣移桥于此。

白塔桥 在县西半里,旧有白塔,故名。

细 桥 在县西半里。

安溪渡 在县西五里。

西硎桥 在县西三里,上有戈府君庙,一名武安桥,邑人洪本美重修。

召石渡 在县西十里。

息般渡 在县西三十里酝。

云溪桥 在县西四十里,通嶶大路,在淳为第一长桥。

云溪渡 在县西五十里。

深渡桥 在县西五十里三都,宋梅峰建。

富至渡 在县西六十里。

富溪桥 在县西六十里富至源。

蜀溪桥 在县西六十里威平寨北。

余坑桥 在县西六十里,宋宾于重建。

虹 桥 在县西七十里。

通济桥 在县西七十里。

万花桥 在县西七十里万花谷口。

鱼梁桥 在县西七十里云仙菴上,宋梅峰建。

练 桥 在县西北八十里。

仙人桥 在县西八十里尹山洞,古有汪老僧庵,桥居庵前,北一石儼立若人,乡民因以祷祀。

金堤桥 在县北一里金板,方氏建。

龙涧桥 在县北五里,邑人余趙丝重建。

五龙桥 在县北五里,桥旁有五龙庙,故名。

端口桥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进贤乡,邑人方子谟建。

进贤渡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沙溪桥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渡市。

青云桥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东湖。

惠济桥 在县东北三十里,吴希哲为一念僧作疏募建

沙溪桥 在县东北三十里,旧名里仁桥。

三会桥 在县东北三十里,旧有三会寺,故名。

魁星桥 在县东北五十里,以其地有魁星石,故名。方一蘷赠太学生洪有轮诗云:别愁去作星楼梦,长傍河西牛斗边。

回溪桥 在县北五十三里,因溪流廻绕,故名。国朝雍正五年,僧心白募建。

轩驻桥 在县东北五十里。

龙溪桥 在县东北六十里。

横山桥 在县北六十五里。

小 桥 在县北七十里文昌。

凤山桥 在县东北七十里凤山下,一名潭头桥。

潘坂桥 在县北七十五里,往分邑要津。

缵桥渡 在县北八十里。(鲁予淑捐田八畝以给渡夫。)

端平桥 在县东北八十里。

毓秀桥 在县北八十五里,鲁秀屏建。

梅口渡 在县北九十里,童起凤、童骝等捐田建。

凌云桥 在县北九十五里。

白佛桥 在县北一百一十五里,路通嶶杭。

云溪桥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路通嶶州、昌化。

星 桥 在县东湖北,方氏建亭于其上。

社 桥 在县东半里。

马踏桥 在县东一里。相传有仙人骑马过此,故名。

东溪渡 在县东三里。

凤凰桥 在县东十里,任昉故址。

赉爵渡 在县东十里。

塔航渡 在县东二十五里。府志载陸公渡即塔航渡也。盖明推官始为之。

培风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山南。

云峰桥 在县东三十里太平乡云村。明济南太守吴文洄倡建。乾隆十二年吴承谟重建。

垆坂桥 在县东三十里,吴希哲为化禅师作疏募建。

惠人桥 在县东南三十里龙山乡,跨合洋溪三十丈,累石为址,架屋其上。宋淳熙二年重建。一名合洋桥。年久圮毁。 国朝康熙年间,里人黄居蔼重建。

合洋渡 在县东四十里。

茶园渡 在县东五十里。

仙翁桥 在县东南五十里赋溪。明建。国朝乾隆二十年,方德炎重修。

聚星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相传宋时,近桥有邵氏前后五人登第,故名。

厌口桥 在县东六十里。 今查在东北四十里航头,名航头渡。

锦溪桥 在县东六十里。明崇祯年,邑令杨公启声建。

马嵓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安福乡,制如合洋桥,而其长过之。

沙湖桥 在县东南七十里,因湖而名。

横山渡 在县东安福乡。

小溪渡 在县东南七十里。

召石渡 同治癸亥,邵润清重建。

芹坑桥 在县东七十五里建淳交界,光绪已卯建。

七、陵墓

越王墓 在县东北六十五里。旧传越王兵败至此,问地名,或曰此名角头,因叹曰吾无所之矣,饮恨而卒,其众负土成坟,三陇相连,各高十余丈。

按:本县仅此一乡至今为越语,妇人必环钗重裙,与比邻言语不同。然三坟不知是何年代,亦莫知为何越王也。

尚书合黟侯方储墓 在县治东南,墓前有灵应庙。唐左台御史张文成有记。

龙骧将军汪文和墓 在小金山左。知县严贞度重竖碑,裔孙左司马汪道昆纪事。

太宰司马晞墓 在县西二里。据新安志云,太宰坟即司马晞徒居于此而薨,遂葬兹地。所立三坟高二丈。后迁柩,余空塜。

尚书洪绍基墓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天乐观。后其子纂为始新令,因合葬焉。

兵部尚书上虞县开国公方操墓 在县东二十九里田里。

吏部侍郎何文建墓 在县东六十里万程。

宰相宋齐邱墓 在县东北五十里伊源宫墓。

始新令邵坦墓 在县东龙山乡,邵仁详之曾祖也。俗名飞沙墓。元和四年,翰林学士白居易为记。

封忠顺英烈侯王克俭墓 在县东北六十里昌期乡。

处士邵仁详墓 在县东南清平乡寻凤里。父文爽葬西山庙上。

后梁

大理评事任盛墓 在县东三十里曹湖上沙。

吴越

处士方昊墓 在县东北五十里上贵寺前。

太子宾客童頵墓 在县南二十五里松林坂。頵尝受钱氏诰命及所给二印,其裔孙收藏,见存。

尚书鲁偆墓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偆仕吴越,为银青光禄大夫。子孙所藏文穆王手帖及剑笏犹存。

驸马童宏墓 在县山后桐岭高田坞。

义军将军王鐇墓 在永平乡环水湾。建炎间,鐇击寇有功,吕葵为铭。御史王宾赞之。

杨宇墓 在辽源巧坑。宇,本开封人,宋宁宗杨后大父也,从家淳安,因葬焉。子永阳王杨纪墓祔。

郡马余宗华墓 在县东十五里青嵩坞口。

司谏江公望墓 在县东五十里。

承信郎钱嶨墓 在县西七十里岙坑,夫人墓在蛟池,后封惠显侯。

承信郎钱觷墓 在县西六十里香油坞,封惠济侯。

金紫光禄大夫方訚墓 在茶坡东北。訚卒,命殓以金章葬焉。孙知县渊祔。

秘阁校勘钱时墓 在永平乡。门人吕人龙志墓。

廉访副使邵源墓 在县西古宪司前。

秘阁校理方恪墓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进贤里凤鸾墩。

吏部尚书方逢辰墓 在县西八瑞安溪。

大理卿黄蜕墓 在县东三十里合洋。

御史何梦桂墓 在县东北安乐乡文昌里琅佩山。

谏议胡国珍墓 在静乐寺傍。

刺吏胡元圭墓 在东溪侯家山。

本邑令应与权墓 在城西环翠门内古城墈金盘形。

婺州教授任体仁墓 在县南三十四都金钗形。

真州教授任桂发墓 在县东二十五里株林。

大理评事吴涟墓 在县北二十五里木瓜坞。

官监大使吴党墓 在县东三十五里石村平林。

福建节度使吴骥墓 在县东三十六里控源。

进士洪应高墓 在县北六十里富贤。

永福知县吴诚墓 在石村。礼部侍郎吴语墓在墓前。

三贤墓 在县治西古城,合葬孝子姜兼、翰林吴暾、举人夏溥。暾祖唐进士吴超亦葬墓左。

督学副提举鲁渊墓 在县北九十里庄头罗带形。

布政使宋兴墓 在太平乡桃源。

锦衣卫镇抚王勇墓 在县东二十里夏山蠏形。

吏部侍郎项文曜墓 在县东五十里安福乡。

太傅谥文毅商辂墓 在县南十里仁寿乡。朝廷遣官致祭,命有司如制营葬。尹直为墓志。

工部尚书谥庄懿胡拱辰墓 在县西普慈坊。朝廷赐祭葬。

工部尚书谥康懿徐贯墓 在县西永平乡。朝廷遣官营葬。今改迁威坪。

兵部郎中吴福墓 在县东三十里云峰小嵩山下。

贵州按察司副使方中墓 在县东。

广东参议徐鉴墓 在县西七十里赤石岭南石坞。

滁州知州方昶墓 在县东七十里鉴湖岭后蛇形。

福建左参议应颢墓 在县南二十里前村紫金林。

福建副使周瑄墓 在县西武安桥里。今改迁溪南金钩形之右。

江西右参议方辅墓 在县东茶园花坟。

南京兵部郎中何礼墓 在县东北六十里文昌郎堨。

河南参政何升墓 在县北七十里塘下。

大仆寺卿方汉墓 在县东二十五里进贤里凤鸾墩。朝廷谕祭葬。

云南左布政司使洪弼墓 在县东五十里锦溪水埠。

山东参议程愈墓 在仁寿乡南塘。

广西按察使吴倬墓 在县东龙山乡金釜山之麓。

湖广右参政王宥墓 在县西七十五里蛟池。

贵州左参议方天雨墓 在县东。

江西参政何绍正墓 在县北六十里堰坂后。

御史吴祚墓 在县东。

湖广按察司佥事吴钦墓 在县东四十里合洋金阜塘。

四川省参政徐楚墓 在蛟池。

湖广参政徐应簧墓 在县西十里。

陕西廉使徐廷绶墓 在六都木瓜坞。

福建副使方学龙墓 在县东三十里掌坪。

广东副使吴一栻墓 在县东四十里孝公塘金钗形。

湖广按察司副使方尚恂墓 在县东南五十里密山麓。

吏科给事吴希哲墓 在县东四十里洒川。

陈州知府何荣善墓 在县东北七十里邦坞。

南安知府何敦善墓 在县东北七十里南园墓。

崇明慈利两县知县程烓墓 在县西南安溪口象形。

凤阳留守经历胡尚彩墓 在县西南五十里杨家蓬。

景泰知县何环墓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阵头。

大宁知县吴希敏墓 在县南武源黄金坪。

新淦知县吴达和墓 在县东七十里正溪罗带形。

武进知县吴文泮墓 在县东四十里合洋凰山之麓。

赠大理卿黄渊墓 在县东三十里富占姥山下。

赠大理卿黄嵓墓 在新城县新城港下小皇山。

赠尚书兼翰林学士商敬中墓 在县南辽源龙门湾。吏部尚书叶盛撰记。

赠尚书兼翰林学士商仲瑄墓 在辽源巧坑之阳。

赠太子少保尚书徐宗显墓 在县西永平乡岙岭外。

赠太子少保尚书徐士威墓 在永平乡天堂坞。

赠尚书胡泽墓 在县西梓桐庄竹岭。

赠侍郎项仕显墓 在县东文福乡石门。

赠给事中徐士恭墓 在县西横村。

封御史应惟善墓 在县南向家源螃蟹形。

赠主事周景辉墓 在县东杉柏源下洲坞。

赠尚书胡世良墓 在县西梓桐乡双桂里露塘源。

赠太仆卿方本康墓 在进贤里虎峰。

赠员外郎程敏恭墓 在县西南安溪口象形。

赠文林郎程文楷墓 在仁寿乡南塘花墙里。

赠员外郎徐让墓 在县西永平乡龟山。

赠知府徐晔墓 在县西七都唐田。

赠主事宋仲坚墓 在桃源瓜藤形。

赠河南参政何公郁墓 在县北七十里塘下。

封南京刑部主事吴士才墓 在县东三十里云峰小嵩山下。

封刑科给事吴一栋 光禄寺署丞吴奎光合墓 在华光楼骆驼山下眠犬形。

赠文林郎童一麟墓 在县北一百里交塘。

县丞李才衣冠墓 在县南山川坛左。

顾婆墓 在县西。

贞烈项氏墓 在龙泉庄。

国朝

新淦知县胡之琳墓 在县西南六十七里宋家坞口。

山东济宁知州徐士讷墓 在县西六十里金坂。

教谕吴肇中 州同吴敏中 父吴人璐墓 在县南十五里黄芝塘。

户部郎中吴贯墓 在县东三十里金鸡石。

赠奉直大夫徐友衡墓 在县西六十里金坂飞源。

赠文林郎东乡知县吴仁寿墓 在县东张坑胡郎塔。

义 冢 一在县溪南二百步,成化十二年,按察副使应颢舍地为之。 一在云溪方高山,里人宋守学捐地建。

广孝处 共五所,西郭、永平、渡市、港口、茶园各一,邑令张公三让立。

如归墓 在县东二十五里卢溪。乾隆甲子,洪水,棺柩蔽江而下,其泊在卢溪者不下数百余。歙人追认舁归外,里人卢德麟择地瘗埋之,题曰如归墓。

丰润知县方楘如墓 在蠏坑蟠龙形。

典史侯兆瑞顾拱熙墓 在桐岭上青石垅石凸头下。

八、古迹

贺 城 舆地志云:贺齐所筑,讫唐神功,历四百八十九年,常为郡治。其子城周回二里二百二十五步。今县乃其旧址。县西古城,乃其外城也。 旧府志云:建安开设郡县,旧址在淳安雉山对处。

太子城 在县西二十里梓桐乡晋慈山之巅。相传晋太子尝避地筑城于上。其西首有石山、石岩,虎石、虎溪,遗址犹存。

始新县城 在县西六十里永平乡。本汉歙县之叶乡新定里也。新安分丹阳之歙县立始新县,即其地。

雉山县 在县南二里。隋大业初,迁此,改始新曰雉山县,仍为州治。唐神功元年,州移建德,而县始徙今治。

锦溪馆 宋淳熙辛丑夏四月,邑令陈公晔建。

雉山馆 在县西南。五代时建。

古 渠 在县治南,引西山泉横贯市中。 详水利。

血 湖 在县西永平乡堨村。相传方储兄侪、弟俨为丞相所谗,以五月五日自刎,两血相溅,高二丈余,湖水变赤,以此故名。

栅 源 在县东北昌期乡。吴贺齐与山越战,树栅于此。 见明一绕志。

仙 坛 在县西北数里,冈阜隆起,松竹茂密,居然若在尘外。洪氏即其中架屋数楹,以待方外之士。 旧志云见隋书。

时里石门 在县西十里。舆地志云:石门关者,神门也。常为雾塞,无人得见。孙和太子避难至此,逢大雨,平地尽没,即以白牛白马祠祭天地神祇,三日雨歇,见有石门俨然。今迹见存。

留侯坞 在县南六十里武源白云山,有留侯墓,子辟疆祖祔焉。张氏子孙主之。相传留侯辟榖于此,倒屣入坞中,戒土人勿言。汉使追至,见无入坞之迹,遂去。至今石上履迹宛然。

宋齐邱读书石室 在县东北五十二里蔗山傍。五代时,齐邱尝读书于此焉。

天 井 在百照前山,江公望所居也。山之绝顶,有一石井,公望尝引丝一轮坠之,莫测其底,疑为龙湫。尝与乡人祷雨于此。

锦沙村 在县西八里,傍山依壑,素波澄映,锦石舒纹。冠军吴喜鼓枻游泛,弥旬忘返,叹曰名山幽谷,故不虚赏,使人忘朱门之志。 见《太平寰宇记》《一统志》。

宋监税务官廨 在县署西南。

宋酒务官廨 在县署东南。

宋酒务 在县治南。

宋税务 在县治东。

儒学仓 在学宫成德轩西。明二年,邑令刘公篪移置魁星楼后东偏。今废。

祭器库 在戟门左。今废为吏舍。

宋新安驿 在城西,旧名青溪驿,后更名锦溪驿。

匏 居 在魁星阁北。司训卢世恺建。今废。

相 庄 宋齐龙高创读书之堂,聚徒讲学。 见万历府志。

方俨宅 在都督山。汉方俨所居,俨尝为大都督,因以名山。 见严陵志。

方昊宅 在县北常乐乡。五代时,昊以节义自高,讲学上贵精舍,以终其身。 见名胜志。

钱时宅 在县西七十里永平乡招贤里。融堂先生所居。其讲学著书之所,为斋者四,曰高斋、冬窝、安素、蜀阜,为堂者三,曰此山、敬止、庆光。登临吟咏之所,为亭者五,曰岿然、岁寒、咏归、山翁、野翁,吟光风霁月。其归自史馆,乃创经史阁,以贮书籍,融堂则慈湖杨简所书赠也。别有沧浪亭、亦亭、可亭,并在时故宅。 见新定续志及府志。

邵晃宅 在县东五十里霖岩洞。邑人邵晃读书于此。其子炳以进士补富阳簿,秩满而归,筑室于洞侧,隐居焉。有白云楼,人因称为白云先生。元佑中,通判杨备访之,名其洞曰霖巗。 见府志。

商瑗宅 在县南辽源芝山。宋嘉佑中,西夏都知兵马瑗入朝奏事,因留家焉。今山麓多商姓所居。

黄蜕宅 在县东龙山乡合洋。宋淳佑间,黄蜕所居。今为柘山书院。

方逢辰宅 在县北灵岩山。逢辰居其下,更号蛟峰。 见严陵志。

方逢嘉宅 在马岩山下。逢嘉累荐皆辞,号曰岩隐。 见名胜志。

卢珏宅 在卢溪双玉里。珏宅产双竹,知州李介叔名其里曰双玉。 见新定续志。

吕人龙宅 在永平乡凤山。人龙居其下,为世名儒。

胡椿龄宅 在东湖藕丝山。宋进士胡椿龄居之。

胡杲宅 在邑之双桂源。杲系宋人,五代义居。 见严陵志。

迎恩楼 在县东二里。明正统十三年,主簿朱恩孝建。

天边风露楼 在县东十里赉爵。宋邑人卢珏建。珏善诗,濒江为楼,以供吟咏。

登云楼 在县东九十里。相传为方逢辰读书之所,蓬莱山人为记。

聚星楼 在马岩山。方逢辰读书之所。

赐书楼 在县南七十里芝山之麓。商辂建,以贮御书。

万卷楼 在县东四十里云坡。吴福建。

褒恩楼 在县西永平乡。徐楚建。

诰勅楼 徐楚建,以贮累朝诰勅。状元杨慎书扁。

五经楼 在县西九十里河溪。徐廷绶建。宋五经先生徐陟,其祖也,故名。

浩然楼 在邑之西隅。汪一淳建。

青溪胜概楼 即青溪胜概亭故址。明五年,邑令刘令箎建,以处昏晓之待渡者。

鹤膝楼 在县东六十里正溪。明布政使洪弼建。

御书楼 在县东正溪。明御使洪堪建。

皆山楼 在县东南五十里赋溪。方尚恂建。

凝辉楼 在城东贺神庙后。康熙十年众建。

八景楼 在县东五十里茶园。邑人方瑞合建。

思 台 临江小阜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卢溪。元孝子姜兼既终父母丧且葬,时登陟其上,望墓哀号,以致思亲之意。

文昌楼 在东湖。明万历中,邑令萧公元冈建。今废。国朝雍正二年,知县高士模倡士民复之。

万寿亭 在邑城之西。宋时建,为祝圣朝元之所,南濒江岸,江鱼不准捕取,志虔也。

昌 亭 在县东十里。地舆志云:梁天监二年,郡守任昉于此送客,故名。今为任氏族居之地。 邑志发昌亭,即通志昌亭。今依通志。

凭远亭 秋风亭 深秀亭 环碧亭 并宋建。

同乐亭 众乐亭 最胜亭 浮香亭 并明建。

虬松亭 知县张一魁建。 俱在县治内,今废。

见山亭 哦松亭 并在丞厅内。今废。

南峰亭 在县南溪上。

物外亭 在南山,林木阴翳。

泉 亭 在仙翁井,一名冷水亭。

皇华亭 在县东二里,旧名迎恩楼。明邑令汪公贵重建改名。

青溪砥柱亭 在县东。明邑令萧公元冈建,为送迎驻节之所。

鹤迹亭 即点易亭。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狮子山鹤迹石上。明洪武初,方君甫建。

皆喜亭 在县南七十五里辽岭之巅,山径峻绝,跋涉者至此皆喜,因以名亭。

青云亭 在东湖。进士胡棨建,邑令林公嶨有记。

寿星亭 在县西。胡拱辰建,学士程敏政记之。

涧松亭 在县西六十里蜀阜。

溪山风月亭 在县南。程以中构。

报本亭 在县南五里。孝子陈沧庐墓处。临海陈涵辉有记。

憩劳亭 在县南义合里。顺治十年,吴学璘、杨万春等捐基建。

憩露亭 在县十里召石渡。邑令赵公之鼎建。

润生亭 在县北九十里马石潭上。文林郎童一麟建。分邑知州刘一贯有记。

德翠亭 在县北八十里。海公刚峰至其地,题其额曰丰溪佳处。

瑞恩亭 在县北三十里。贤溪人建。

回澜亭 在县北六十五里。文屏人建。

既济亭 在县北六十里。琅琊吴有珠建。

济美亭 在县北九十五里吴山。

香华亭 在县东北育村。

万善亭 在县东二十五里山南。

聚秀亭 在县东七十里漠川。

三老亭 在县北。明成化间,琅琊吴氏兄弟三人,伯贡良,年九十七岁,仲贡理,年九十五岁,季贡伦,年九十九岁,同时受冠带。其后理之子潭,良之子光,伦之子津,建此以志寿考。 有吴钦记,入艺文。

联辉阁 在县西六十里文殊庵。宋胡一之、胡南逢、胡诚一先后读书于此,联登进士,故名。

镇东阁 在县西八十里。邵猷建。

贤纶阁 在城西。周宗贮诰勅处。邑令潘公云凤题扁。

培风阁 在县东二十五里山南培风桥上。

文昌阁二 一在西湖鹿鸣书院,邑令杨公启声建。一在贤溪合山下。

西爽阁 在城西贺神庙。国朝康熙十二年建,教谕闵圻申题额。雍正七年,应融吉重整。

云空阁 在县北贤溪狮山之傍下,有仙翁鹤迹。

寿亭阁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琅琊。

学爱堂 制锦堂 琢句堂 俱在县治内。宋嘉定元年,邑令郑公湜建。

勤清堂 在县治内。宋嘉定五年,邑令杨公恕建。

昼帘堂 清白堂 悠然堂 正己堂 亲民堂 清微堂 俱在县治内。

中正堂 攸跻堂 俱在县治内。明嘉靖二年,邑令姚公鸣鸾建。

忠爱堂 在县治内。

不负堂 在丞厅内。

待问堂 在学宫。宋淳熙六年,邑令陈公晔建。嘉定九年,邑令应公与权改名谨教堂。十三年,邑令赵公崇斌改名崇化堂。淳佑四年,邑令赵公崇嶓改名化成堂。

正心堂 在学宫。明洪武十一年,邑令韩公钝建。

观德堂 在学宫射圃。明成化元年,邑令邓公廷瓒建。

万溪书堂 在县西。方有开建,朱文公题扁。

尊睦堂 在县西二十五年,洪思骞建。

好古堂 在县南云程。州同吴敏中建,毛际可为之记。

敦睦堂 在县东二十五里。方克彰建,邑令朱公<日豈>书扁。其子玠复振而新之。教谕洪通有记。

存心堂 在县东二十五里。方<王忽>建,太仆卿方汉有记。

紫薇堂 在县西七十里。参政徐鉴建。

世恩堂 在县东。翰林方道壡建。

万花草堂 在蜀阜。徐楚建。

嘉乐堂 在县东三十里云坡。吴希哲建。

孝纹堂 在县治之西。为孝子陈沧建。

高斋二 一在邑西五里。洪杨祖所居锦溪,洪梦炎有记。

谦光斋 育德斋 养心斋 致远斋 俱在明伦堂东西。宋淳熙六年,县令陈公晔建。嘉定九年,县令应公与权改名博文、敏行、思忠、笃信四斋。元至正间,达鲁花赤赤不剌金改名志道、掳德、依仁、游艺四斋。

玉磬斋 在邑东南赋溪。方尚恂建,孙士频重葺,有诗。

景贤斋 在邑西六十里。宋梅峰课子处。

仕学轩 正己轩 并在县治。宋建。

梅隐轩 在尉厅内。 见新安续志。

拄笏轩 在尉厅西序。乾道中,尉周操建。

兊 轩 授业轩 主善轩 成德轩 俱在学宫。

古桂轩 在明伦堂东。国朝康熙十二年,教谕闵圻申建。四十八年,教谕陈吁书补宋桂三字镌于壁,以庭故有宋时双桂树也。

鸣玉轩 在县东灵瑞院。

写易轩 在石峡。

戛玉轩 在县北文昌。何令范课子孙处。

龙亭书舍 在县东龙山之麓,蛟峰先生故宅。邑人郑遂修筑居之。

南峰书舍 在县南。陈本能建,商辂有序。

云林书舍 在县西梓桐乡。卢中仙建,徐尊生有记。

月山书舍 在月山下。任友松建。

齐城书舍 在城西。元夏自然先生故址。汪一通因之,人有宋庾之目焉。

古城书舍 在城西。应颢建。万历间,裔孙詧复新之。

风鸣书舍 在县东十里。任国是建。

重修放生池记并社稷坛记 宋奉议郎罗颂撰。

绍兴御书藉田手诏碑 宋丞相曾怀立。

蠲减经总制钱记 宋奉议郎应镛撰。

栅源院重修殿宇记 知县孙谠撰。

静乐院记 在本院。熙宁四年,进士徐龟蒙撰。

龙泉院记 在本院。宋政和六年,谏议大夫江公望撰。

沙 堤 在县东蛟峰下,为方逢辰筑。

九、寺观

转教寺 在县治西。晋升平中建。宋天圣中,诏新之。元至元六年,重建。向为文武官冬至等节习仪之所,名祝圣坊。明太祖军从新安下,曾屯兵于此院者三。后洪武三年,敕都团转教寺,俗因呼为团寺。四年,邑令刘箎重修。乾隆五年,僧会崇慧晣新。

保安寺 在县西。晋天福八年建。今废。

神景寺 在县西六十里。宋乾道九年,请东神景尼寺废额建。

建兴寺 在县西六十里。宋绍兴三年建。

法华寺 在县西七十里。宋嘉定八年,僧道冲请在城堄率寺子院废额建。

富岩寺 在进贤乡。晋天福四年建。后废。国朝康熙五年,僧性朗海嗣,里人方时启重建。

华坪寺 在县北一百里。宋绍兴元年建。

主教寺 在县北一百一十里。唐清泰二年建。

狮山寺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崇祯十年,僧真智建。国朝康熙五十三年,僧涵虚重整。

三会寺 在县东北昌期乡。梁大同三年建。

鹤鸣寺 在县东北五十里。唐武德元年,僧妙云建。

圣德寺 在县东北岭。宋绍兴五年,鲁曇素请于州,得桐庐县旧额建。俗名寺岭。今废。

上贵寺 在县东北五十五里。唐贞观元年建。旧志云后改静乐院。今寺犹存。

龙泉寺 在县东五十五里。旧名龙泉院。唐咸通七年建。有泉一泓,能出云雨以苏旱乾。疑有龙在焉。因名。宋政和六年,县人裒钱一新。谏议大夫江公望为之记。

法照寺 在县东六十里。唐咸通八年建。宋大中祥符九年赐额。

清泉寺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旧名清泉浣。后唐长兴三年建。

龙岩寺 在县东南和义乡。宋绍兴甲子,僧善庆请尼寺废额建。

龙华寺 在县东南五十五里和义乡。旧名永泰寺。《图经》云:寺有宝大二年,都岩将方邺等乞重修状,后依执押宇。又有宝正三年,睦州请僧住持贴,后系司空判军州事郭押。皆见存。按:宝大、宝正,皆钱氏年号,则此寺建于五代以前也。宋政和三年,以犯哲宗陵名改今额。

青溪寺 在县南岸。旧名青溪胜概楼,今更名青溪古刹。国朝乾隆六年,僧果继重修。临溪有准提阁,阁下为吴公天洪祠,祠阁坏于九年洪水。

普安寺 在县南二十里。宋建隆三年建。明成化十八年,邑人商文毅辂新之。中有文毅公祠。长子侍讲良臣,次子少卿良翰配享焉。隆庆四年,邑令郑公应龄重修。

冰洁寺 在县南三十里。宋建隆二年建。

石佛寺 在县南三十里。宋乾道元年建。相传有富常潭,有石佛见,长六尺五寸,迎置于院,因名焉。

安溪寺 在县西南十里。齐升平三年建。明正德间,僧法宏更新之。

青莲庵 在县东一里,濒江。今废。

普济庵 在县东三里。

富山庵 在县东三里开化乡。

龙山庵 在县东五里龙山上。今废。

石山庵 在县东五里。里人余朝鼎建。

朝源庵 在县东七里。今废。

排岭庵 在县东十五里排岭上。

善因庵 在县东二十五里狼踏岭。

青云庵 在县东三十里云峰下庵岭。

登云庵 在县东三十里云峰北峰岭上。

底岭庵 在县东四十里。 一名福田庵。

羡山庵 在羡山之麓。海宁国世倌颜其额曰万德圆明。

塔岭庵 在县东五十里。

密山庵 在县东五十五里。

施岭庵 在县东南十五里,往来憩息之所。隆庆五年,邑令郑公应龄建,外有恩峰亭。

如如庵 在县东南五十里赋溪。

重棠庵 在赋溪。旧为重棠书舍。明嘉靖间,方鼎建,后改为庵。

灵山庵 在县东南五十里。宋淳熙七年建。

关山庵 在县东南七十里。

福南庵 在县南仁寿乡十二勘。

永镇庵三 一在县南十五里妥桥,一在县东七十里漠川,一在县东北六十五里文昌。

金峰庵 在县南二十里文源。明苏州牧商良佐建。

仙姑庵二 一在县南二十五里云程,一在县北仙姑洞口。

洞灵庵 在县南四十里,由仙居洞而入,祈祷多应。

法云庵 在县西南二十里,僧如凤募建。

姥山庵 在县西南四十里。

乳洞庵 在县西南六十里乳洞口。宋光化二年建。

尹山庵 在县西南七十里。宋淳熙七年建,其佛为新安汪越国公华第八子修真化此。至今佛龛尚存。

花果庵 在县西南七十里。

水月庵 在西湖上。明天启乙丑建。国朝乾隆七年,僧会果传重整。

龟石庵 在县西十里。旧名溪心寺,一名小金山寺。左有石洞,可以纳凉,前有山,横出半江。山上有水陆寺,登临者目为小金山。山下一石卧滩,若龟曳尾,名曰龟石。

灵镇庵 在县西二十里。

天衢庵 在县西三十里。里人童惟明建。

灵峰庵 在县西四十里陌岭上。

东山庵 在县西四十里。

云仙庵 在县西六十里。

湖头庵 在县西七十里。宋淳熙七年建。

蓬山庵 在县西七十里万花谷口,对方壶岭,故名。倚蓬山,下瞰大江,上有石洞,蝙蝠集其中,见人则飞舞扑面。

普福庵 在县西八十里。

灵岩庵 在县西八十里河村。

白云庵 在县西八十里横塘。

上西庵 在县西一百里。

山谷庵 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常乐乡。

三显庵 在县西北二十里奖峰脚。明正德三年,方余庆建。

是峰庵 在县东北十五里是峰。

朱峰庵 在县东北四十里。

仙居庵 在县东北四十里。有商文毅祠。

万程庵 在县北六十五里文昌水口。

涌泉庵 在县北八十里。

东严庵 在县北八十里安乐山下。唐张景修隐居于此。居民称为岩公,建庵祀之,祈祷立应。

福庆庵 在县北八十里槐山上,又名槐云庵。

庆丰庵 在县北八十五里。唐时建。

环珠庵 在县北九十里,因建合浦之下,故名。

云览庵 在县北九十里岐山下,鲁明禋建。

半松庵 在县北九十五里合浦,童炯然建。

千佛庵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明吴君贤建。

金粟庵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审岭。明童光月建。

桐坑庵 在县北一百六十里,交昌化界,成化十七年建。

灵瑞院 在县东四里。旧系灵岩道宫。乾佑二年,改为僧院,易今名。元元统二年,僧如琪重建。西廊旧有余胡祠。明景泰五年,僧普惠新之。俗名东寺。国朝乾隆十三年,僧志三募整。

灵耀院 在县东二十里富康。旧系女冠灵耀宫。后唐长兴四年,改为僧院。明代僧海溢重整,吴希哲为疏募建。

回向院 在县东太平乡。宋庆历中建。今改寺。

灵源院 在太平乡。晋天福八年建。

永初院 在县东龙山乡。唐大中时建,名兴福新会院。宋康定中赐今名。

汉峰院 在县东八十里天堂山。国朝康熙二年,僧行铉建。

清化院 在县东一百一十里。

富兴院 在县东南四十里。宋乾德元年建。

富洪院 在县东南五十里。唐大中六年建。今改寺。

临池院 在县东南七十里。五代周广顺四年建。今改寺。

弥陀院 在县南二里。唐广明二年建。

惠明院 在县南仁寿乡云蒙山,旧名云蒙庵。宋绍兴元年,僧楚月诸行在请得临安府废额以名其院。院有保宁庵,庆寿堂。见宣和六年邑人方闻所题石刻。

广明院 在县西二里。唐广明间建,俗名后寺。

无碍院 在县西二里。宋治平三年建。后改寺。今废。

灵岩院 在县北常乐乡。唐咸通八年建。

桐山院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后唐长兴间建。

桐峰院 在县东比五十五里。里人刘霖肄建。

桐源院 在县东北昌期乡。《图经》云:院有至道三年,知县事孙谠撰重建殿宇记。云:越王勾践袭吴,兵行之际,于此源口立砦栅。寺因地而称。又曰:寺有圣者像,乡民岁时祷必获应。又曰:院壁得咸通十三年,沙门师鲁书武宗诏,毁天下佛寺,圣者之像岿然,曾不焦坏泊象,教复兴。吴人王璇得之于山坞泥潦之中,相好俨然。

豊源院 在县东北安乐乡。五代贞明二年建。

砂硎院 在县东北安乐乡。唐会昌六年建。

新定院 在县东北安乐乡。宋建隆二年建。

神景宫 在县东南,即旧真应庙。宋开禧间,道士闻若讷请县西废额名之。

碧霞宫 在灵顼院后龙山之巅。明隆庆三年,邑令郑公应龄建,题曰龙山第一宫。今废。

灵岩宫 在县北四里。

灵耀宫 在县东北进贤乡,今废。

洞灵宫 在县东安福乡,系遂安县废额。宋绍兴八年,道士高大有请于州,即灵岩山建。

上善观 在县南二里。宋嘉定六年,道士唐师直建。其地,宋宪使赵崇夫人詹氏偕 南梦诜所舍。旧有墓祠在观左。吴希哲有疏。

天乐观 在县东北四十里。五代汉乾祐元年建。宋重和元年赐今名。又名常乐观。相传昔有徐叶二道士尸解而去。事见严陵仙释志。

崇真观 在县东一百里常乐乡。

新塔 在县西转教寺前。明邑令汪公贵暨邑人应颢建。今废。

云塔 在县西威平镇东云头峰。宋方有开建。

凌云塔 在县东五里。明邑令吴公天洪建。今废。

培风塔 在县东南五十里,赋溪如如庵北。明副使方尚恂倡建。

清朝光绪年间的淳安县地名、遗迹今存多少?

淳安县,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古代属于严州府,今属杭州市管辖,是浙江省最大的县。1955年,电力工业部选址淳安与建德交界的铜官,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按照设计要求,电站水库正常坝前水位108米,淹没淳安、遂安两座县城、3个镇、5个农村集镇,1377个村庄,30多万亩耕地,移民28万多人。勤劳勇敢的淳安人民,为了国家建设,顾全大局,积极主动配合移民,三年共移民184342人,随着水位不断上升,两年陆续外迁。现在淳安县城静静地躺在千岛湖底,但这丝毫不能埋没它昔日的辉煌。清朝光绪年间的文献,大量记载了淳安县当时的地名、山川、河流、古迹、乡镇等,如今仍然存在的不知尚有多少。现罗列如下,以供参考:

淳安老县城示意图

被水库淹没后的山头变成岛屿

一、疆域四至

境以内东西广一百七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

东至建德县界八十里,以铜官岭为界,自界至建德县八十六里。

东南至寿昌县界七十五里,以辽岭为界,自界至寿昌县五十里。

南至遂安县界四十三里,以安硎岭为界,自界至遂安县四十里。

西南至遂安县界二十里,以界首为界,自界至遂安县四十三里。

西至遂安县界七十三里,以杨岭为界,自界至遂安县四十五里。

西北至徽州府歙县界九十七里,以深渡为界,自界至歙县一百一十里。

北至杭州府昌化界一百六十里,以审岭为界,自界至昌化县七十五里。

东北至分水县界八十六里,以塔岭为界,自界至分水县六十里。

绘制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淳安县山川图

二、山峰岭岩

县 山 古名安定山。由迈山曲折南行,更起更伏,端秀停峙,政治堂建於其巅,谯楼外岐为二翼,右延左缩,皆濒江而尽。

仙坛山 在县北三里,下为汪氏书林。

迈 山 在县北六里,磅礴展舒,秀迈诸山。或传有许迈者采药过此,后仙去,故名。

玉带山 在鞏安门外,环映邨居,平纡如带,山前为金坂。

石 峡 在县北五里,山稜稜多石,方逢辰、黄蜕、何梦桂读书于此。

灵岩山 在县北六里,横嶂排空,不附群峦。旧名龙山。吴永安五年,黄龙见于此。唐元和元年,观察使牒改今名。宋儒方逢辰舍其下,更名蛟峰。

百照山 在县北三十里,由金紫峰中出,横列如屏,崖下石井若凿成然,碧水幽深,莫知其底。相传宋进士江公望居之。

金紫峰 在县北八十里,高二千余丈,中峰圆石耸峭,光莹无草木,其旁两峰若俯,每旭日照灼则金紫闪烁,其色不可捉搦。上有九泷瀑布。

担盐山 在县西北一百一十里,岩下有拄杖泉。 相传钱镠微时贩盐经此,因苦渴以拄杖触崖,泉忽涌出。

南来山 在县西北一百一十里,山势自北来南。一名静峰。

佛 岭 在县西北九十里,高数百丈,堆翠排螺如佛顶。

道士尖 佛岭前一峰,石壁千寻,下瞰溪磵清泚隐映,最幽绝。

箭竹山 在佛岭外,怪石斗绝,中有石柱,危悬霄际,瀑布飞泻,其傍冬夏不竭,名曰流湘。盤磴而登,入谷口山腹敞豁,田数顷,桑麻鸡犬,疑别有天地也。

凤 山 有二。一在西北永平乡,吕人龙居其下,为世名儒。一在东北安乐乡。皆以似凤得名。

并桃山 在县西北六十里,跨常乐、永平两乡。登绝顶,杭歙衢婺之山依约在目,望之如二桃然。

西 山 在县西八十里,远瞻嵬崱,由湖头而上,鸟道险仄,及巅乃复迤平。睛霄烟霁,彻见百余里。山腰为云水庵,徐士讷读书其中。

肥潭岩 在西山下,巉怪嵌空,古松蟠屈其上,俯视万绿茫然欲眩。

天半山 在县西一百里,石壁介立,孤意刺天。

威平洞 一名帮源洞,一名青溪洞。 在县西八十里。宋宣和中,方臘反,韩世忠擊敗之。贼深掳岩屋为三窟,诸将莫知所入。世忠潛行溪谷间,问野妇得径,捣其穴。或曰擒臘者解元世忠之游卒也。贼平,改今名。

百桂山 在县西七十里。香桂丛生,王氏世居其下。

方壶岭 在县西七十里,御史王宾出入於此,更名骢马岭。

乌石峰 在县西六十五里,蜀阜山顶一石形如乌立。

蜀阜山 在县西六十五里,屼峍排峤,山下流水如三峡。宋儒钱融堂时始居之。今徐氏族居其地。

照 山 在蜀阜之前。钱时尝游咏其上。明徐楚营水西别业三峡楼台、涧松亭于山之浒。

桃屏山 形若桃实,与照山连。

登云岭(旧名黄泥岭,又名岙岭) 在蜀阜山外。吴郎中福以门人徐氏相继登第,故易之。

河上岭(俗名和尚岭,又名赤石岭) 在县西六十五里,巨石崩颓江岸,碎者可以砺刀。

筊杯石 在县西七十里黄光潭上,其石上锐下广,中开一缝,故名。

云塔山 在县西六十里。

鱼口峰 在县西五十里,冲举天表,与儒学檽星门对望,又名状元峰。

东 山 在县西五十五里,圆整雄秀,绝顶有僧庵。

苍虬峰 东山之子峰也,古松蟠翠,高削亦非恒境。

云屯石 在县西四十里云溪上,石如云之屯驻,又以藤萝蟠结,名悬藤石。

虎石岩 在县西三十里,为石二,一如虎踞,一如鹰扬。崖下潭深不测。顶上为太子城,迹尚存。

牛 石 在县西二十里,偃伏沙洲,如卧牛然。

长 岭 在牛坑,距牛石五里。

陌 岭 在牛坑内十里,山径荦确,行者苦之。

响 山 在县西十五里,石壁下有沉潭,舟人呼之,其响相应。

燕石崖 在县西十五里,穹然如石屋,可坐数人。俗呼积甲山。

召 石 在县西十里,下有舟渡,为往来通津。

小金山 与召石隔江对峙,似镇江之金山而小。

龟 石 在小金山东,形若龟曳尾,溯流而上,下有基石布列溪中,如棋局。

西 洲 在小金山东。

双桂峰 在小金山后,当奎楼之前,双峰矗秀,为人文之瑞。

橘 山 在县西二里。

藏冰洞 在西湖上,或名藏兵洞。

赤坡山 在西湖上。

石 山 在县东三里,为邑治之下关,石势党连队引,如群马下饮於溪,搆精舍其上,静夜鱼磬与滩声相襍,飞越数里。

金钩山 一名象鼻山。在县东八里,形如金钩。宋方有开游此,有“风散烟霏张翠幙,月移山影挂金钩”之句。

双栢岭 一名真坞岭。在县东十里,绵亘接施岭,邑治之门户也。施岭上有庵。

凤凰山 在县东十里,员秀矗立。相传为任昉寓居。今巅有凤鸣书舍。

牌 岭 在县东十五里。

清风洞 在牌岭下,旧名风穴。石间有竅,围一尺,风从中出,凛不可禦。洞泉极清冽,盛暑时行者憩此取凉。

火炉尖 在县东十五里,峰锐起如火焰。下有留侯后裔张姓居之。

鹿 山 在县东西坡。

姥 山 有县东二十里。

北梢山 一名夏山。在县东二十五里。宋进士王仁宥后裔居此。山前为富康里。

月 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山南明训导任友松建书舍其上。

金亘尖 在县东二十五里,高百余丈,有员石,夕阳返照作金色。

狼踏岭 在县东二十五里,上为虎岩。相传群狼追虎至此,俱化为石。

丰家山 在县东三十里,山半平敞,有田余二十亩。或传丰太守隐此。

茂树岭 在县东三十里。

寨 山 在县东三十里,赤源叠石,如营垒然。

小嵩山 在县东云峰,似嵩岳之状,麓有泰伯祠。

玉屏山 在云峰,方正如屏,石角峭立。昔太守任过此,疑为人工琢成。

下凰山 一名鼓山。在云峰下,有仪凤书屋,侍御吴祚建。

乌堂山 在云峰,上有天池。

石岩山 在云峰水口,石壁峻拔,中有石室,镌佛像,祈祷多应。

帐门岗 在县东三十里,高嶂横展如城。半山有王氏居,名富城。

燕 山 在县东三十二里,乱山箐密,中一峰峭卓,远与蔗山朋立。宋氏居其巅。有龙湫三叠,冬夏不涸。

如 山 在石村,距云峰十里。二山相连,高插千仞,上有水田十余亩。

花山尖 在石村,岝崿攒秀,灿若春花。

静 山 在县东四十里。咸淳间,邵炎发、桂发、槐发读书於此,后家焉。

羡 山 在县东三十五里。鸿峻峭峭,有数洞相连,最外一洞石势蟠屈如龙,水自龙口下注,石盆常满不溢,名仙居洞。石壁有桃树隐起,花红叶绿,真仙迹也。

现凰岭 在县东三十五里。其南为乌龙王庙,相传昔有凤凰飞止其地。

凰山尖 在县东合洋,四面望之,皆尖员秀起。黄氏世居其下。

金鸡石 在县东四十里,如金鸡状矗立平田,峭拔五六丈。

荡云尖 在县东三十五里求坑口,三峰高耸,一小峰下为吴氏先塋。

地矗尖 在求坑,矗立如笔最奇秀。

峡 岭 在县东五十里,有招提为憩息之所。邑人方尚恂、吴希哲各有记。

石门山 在县东清平乡,峭壁天铲,望之若门阙,下有深潭不测。

双门尖 在县东七十里淡竹源,高三千余丈,绵亘二十里,石笋戛云,上生石衣。

雁门尖 与双门连,高亦相埒,望之秀色如画。

甘 山 在县东七十里徐村,水皆从洞壑暗出。

狼狈山 在县东七十里浪源里。

湖山洞 在县东龙亨,洞石巉嵓,玲珑宛曲,游者疑为仙境。

天井岩 在县东七十里,清平、太平二源诸山之脉起于此。

马岩山 在县东六十五里,巨石崛起,如马首昂然,旁有银屏石,下有聚星楼,方逢辰与弟逢振读书处。

安乐山 又名东岩。在县东七十五里,迤逦接塔岭而来,挥斥众山,削立如笔,何华於此飞升,石棹棋盘至今犹存。

易庵峰 在文昌,何梦桂建易庵书院其上。

文屏山 在文屏里,方正如屏,清流环带,王氏居其下。

铜 岭 在县东七十里,石洞出泉可灌田,曰仙人田。

晡 山 在县东七十五里文昌。

重坑山 在县东八十里,山有二坑,故名。

塔 岭 在县东一百里,接分水界。

西 岩 在县东北七十五里,高千仞,顶有石,平广亩许,旁有一洞,深百余丈,天将雨吐气如雾,投石於洞,声如扣钟,与东岩对峙。

审 岭 在县东北一百里,接昌化界,童氏居其下。

千坵田 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天目山之支蜿蜒入淳,为诸山之祖。上有龙池,祈祷立应。明太祖驻兵於此,因建大明寺,赐与国同休额,今圯。

东泉山 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旧名覆船。 南一峰名紫瑞,当龙池之上,望之如青芙蓉,出泉三派并东注。

岩翁洞 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洞深广,四壁如云,常有道人居之。

狮冈山 在县东北一百一十里,怪石狰狞,猛如狮搏,巅有崇真观。吴氏居於山麓。

吴 山 在县东北一百里上,有仙姑洞、子胥祠、三宝石、五莲峰,彷彿武林之吴山焉。

白鹤岭 在县东北一百里,方仙翁储尝乘白鹤驻此,鹤啄出泉自饮,名仙鹤泉,今名仙翁泉。

华盖山 在县东北九十五里,形若宝盖,对峙曰寒山,苍壁绝援,秀莹可挹。

岐 山 在县东北九十里,下有鲁姓以泒出岐周,故名。

石门径 在岐山外一里,云览菴在焉。峡束岩排,选胜者尝集於此。

云峰山 在县东北九十里,岿然直接云霄。

石泉洞 在县东北八十里,泉自石罅涌出,露起辄雨。

仙女洞 在县东北六十里,洞口有仙女祠,岁旱祷之则环山皆雨,不及他境。

保安岩 一名玉筍峰。在县东北六十里,侧视如圭,正视如笔。五季末,里人避寇於此。

富 山 在县东北六十五里,诗人方一夔居其下。

堂 山 在县东北六十里,峦嶂层叠若堂陛,山麓洪氏居焉。

奎星石 在堂山下,石卷然浮水面,俗传星陨所化,或又谓钱王秤锤石。

湖 山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小阜濒湖,山光水色相漾。吴氏沿湖居之。

蔗 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山分八面,水注十派。昔人植蔗於此,中有宋齐邱读书石室。

九龙山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山湾多小田可耕,宜晚秫。

丫 山 在九龙山南,双峰如鸦髻。

屏风岩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石崖削注,千仞如刀背,岩下有泉滃然仰出,色莹白如玉,味甘美,溉田数顷,曰玉泉。

贯 山 一名藕丝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东湖,五峰连若贯珠。

虎 峰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方储与弟俨常隐峰下。

合 山 在虎峰对涧,四合皆山,故名。

狮子山 在合山下,形似狻猊,雄踞如生。

鹤迹石 在狮子山趾,高五丈许,上有鹤跡,长径尺余,傍有马虎跡。相传方储兄弟三人各乘一物游此。其迹天然,非镌刻所及。

是 峰 在县东北十五里,峰下建夏禹王庙。

南 山 一名青山。在县南,为邑治几案,蟠亘数里,或峰而锐,或冈而平,或阿而曲。旧志所谓五星拱案者也。山顶有亭,曰物外,今圯。

都督山 在县南,西接南山,下瞰新安江。汉方俨为都督,常驻兵於此。

头巾石 在县南十里余姓水口,形似头巾,故名。

云濛山 在县南三十里,高五百丈,周回七十里,突出众山之上,天欲雨则云雾迷蒙顶上。

梅花峰 在县南三十里,岞崿五出,秀列天表,隐隐如梅花,邑治之外朝也。

三鹤山 在县南三十五里,昔有潘氏兄弟三人乘鹤上升,故名。今桥西潘氏即其族云。

深洞岭 在县南四十里,山顶嵌石为洞,极深邃。

辽 岭 在县南七十里淳寿交界处,山高溪峻,悬崖绝壁,无路可通。成化间知府朱皑,通判刘永宽,修筑成坦途,有不可椎凿者,为桥以济之。

芝 山 在辽源下,为商文毅公故居。

西 岭 在县南八十里,与寿昌接境。 绝顶平夷,石笋森列如人立,洞口因水为碓,所谓:云碓无人,水自舂者也。

乌 山 在县南七十里,由西岭右折而东,突兀峥嵘,为东南诸村落雄镇。

塔 山 在县南六十里,乌山右出,延袤数十里,远如浮图矗立。字 山 在县南六十里,自塔山右分而东,回又南翔,赋溪出於其麓。

邋遢石 在县南五十里,山骨撑空,势駸駸欲落,过客望之洞心骇目,殊不敢迫视。

龟鹤山 在县南五十里,两峰相值,一低小如龟,一高耸若鹤。自邋遢石至此数里许,皆有石矿,采之无尽,藏色微青,其质洁以贞。盖上穷黟歙,下徹吴会,凡饰观台榭,焜耀坊表者,悉取材焉。

金石峰 在县南六十里,峰腰有龙华寺。

千仞峰 在县南六十里,有洞深邃,其腹可穿。昔邵晃读书於此。其子炳复筑室洞侧隐居焉。元祐中,通判殿中丞杨备因行县访之,为名其洞曰霖岩,炳以诗谢之。

龙泓洞 在千仞峰腰,水若龙喷,虽大旱不竭。

雉 山 在县西南一里,左拱南山,襟安溪水,蹲如雉形,隋时取以名县。

鹰 岩 在县西南八里,奇峰突出,俯瞰似鹰咮然。

乳 洞 在县西南六十里,洞极深,泉凝结乳。

龙眼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石壁对裂,二眼黑如点漆,有微泉渗出。蜀阜嶴岭内有龙眼石。

尹 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两峰南耸,跨石如桥,倚石如人,中有石室石棋,皆天然之胜。

木瓜峰 在县东南十里,三峰耸峭,中峰尤为卓杰,嶷然孤踞如瓜。

高 岭 又名赉爵岭。距木瓜峰数里,古亭畔苍松偃盖,往来憩息之所,皆邑治之锁錀也。

圣姥山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山巅平地余一顷,洞泉冬夏不竭,祈祷辄应。

鳌 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

紫盖峰 在县东南七十里,山腰微瘦,上乃旁拓,形如擁盖,其麓有法照寺。

密 山 在县东南茶坡。

小溪岩 在茶坡下十里,怪石嵯峨,与密山对峙新安江上。嘉靖间,知县洪英明设锦溪关于此,以御矿寇。东数里接建德界。

三、河溪滩潭

新安江 源发淛岭,至黄光潭为淳西界,凡百五十里,东入建德。众泒双环,左右襟带,故为淳之经流焉。

黄光潭 在县西七十五里深渡下。

长 潭 在黄光潭下,万花谷口。

鸠 坑 在黄光潭对涧,二坑分绕鸠岭,地产茶,以其水蒸之,色香味俱臻妙境。

查 滩 在鸠滩下。

河上滩 俗名和尚滩。在县西六十五里,河上岭下。

蜀 溪 在县西六十五里,为源三,一由七都昱岭流八十里,一由六都水碓山流五十里至圻岭下,一接五都环水十里,而并泻於蜀阜之三峡。三涧合注,形似三峡。

三 潭 在七都源。

肥 潭 在七都源。

帮源滩 在蜀溪口。

富至源 在县西南六十里,内水出乳洞,经洪家泉至河口。

塔山潭 在县西六十里,因云塔山得名。

阳城滩 在富至滩下五里。

悬藤滩 在云屯石下。

云 溪 在县西四十五里,源出老竹岭,至双溪口受九龙山支流,西流百余里,南注新安江。

云 滩 在云溪口。

息 滩 在县西四十里。

虎石潭 在息滩中。

双桂源 在县西南五十里。旧名梓桐源。 宋有胡果者五世义居,曾孙汝砺尤以文行著,其弟一之,侄南逢,同登进士,改今名。

慈 滩 在双桂源口。

九里湾潭 在慈滩下,潭上有瀑布。

牛 坑 在县西二十里

牛石滩 在牛坑源口

养材滩 在牛石滩下,溪上为锦沙村。

响山潭 在响山下,往来舟行歌呼与响声相答。

锦 坑 在县西十里。

龟石滩 在小金山东龟石下。

羊须滩 在县西二里西洲下。

安 溪 在县西南五里,源出双桂峰。

雉 潭 在县溪口雉山下。

南山潭 在南山下,岸阔波平,澄碧如镜,环于县治之前。

星 水 在县治东,源出石峡,汇於东湖。

古诗滩 在县东一里,南为漏港滩,中起为鱼袋沙。

东 溪 一名桃花源。 在县东五里,溪上为赤洲,源多出於东北。

马石潭 在县东北九都涧,巨石隐隐奔蹶潭底,如众马驰骤,潭上有润生亭。

并山潭 在县东北八十里,二潭相并如甕缶。

栅 源 在昌期乡。相传贺齐与山越战,树栅於此。

伏虎潭 在县东北六十五里,潭上山如伏虎,故名。

锦 潭 在文昌里,又名为状元潭,何梦桂建状元坊其上。

龙 源 一名回源。 在县东北五十五里,内有洪震老故居。

曹 潭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纳十八都涧。

贤 溪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虎峰下。

合山潭 在合山下,纳十九都涧,二十五里至东溪入新安江。

横 滩 在鱼袋沙下。

风 潭 在横滩下,潭上为方山房故居。宋郡守方回访方逢辰,有“朝窥石峡峡中石,暮宿风潭潭上风”之句。

赉爵滩 在县南十里。

三望潭 在赉爵滩下,曲折三回,故名。

遂安港 在县南二十里,源出遂安,至港口纳文源涧。

文 源 旧名辽源。 在县南二十里,商文毅三元及第,故以文名。

兰谷滩 在县南二十里,遂安港入新安江处。

塔航滩 在县南二十五里。

孙家滩 在塔航滩下。

卢湾滩 在县南三十里,上有元孝子姜兼思台。

藻河滩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翮翅滩 在藻河滩下。

鳌山潭 在县东南四十里,由兰谷滩南行,溪驶滩仄,奔迸瀺灂,往往瀦汇少而湍激多,至此始易号怒为渊渟焉。

浮石潭 在县东四十里,封主事吴士才幼从姑家归,洪水暴涨,得水牛渡至潭中员石,牛随水去,视之乃蛟也。水长石浮,因以名潭。

合洋滩 在县东四十五里,纳太平源诸小涧。

赋 溪 在县东南六十里字山下。

木樨滩 在赋溪口。

轩驻溪 在木樨滩下茶坡,相传方仙翁储乘鹤至此登舟,故名。

密山潭 在密山下,石壁空青,倒影千尺。

渡渎滩 在密山潭下,纳灵岩源水。

石门潭 在清平源石门山下,潭清可鉴毛发。

漠 川 在清平源。

小 溪 在县东南七十里,自密山岩下濒江,小阜错踞如门阙,溪迴入其中,疑纔通舟行者,又名锦溪。

小溪滩 在小溪下,纳清平源诸水,五里至岺坑入建德境矣。

仙 洞 在县北五十五里银塘庄。

四、乡都里图

梓桐乡 在县西。旧轄里十,曰西郭,曰仙壇,曰召石,曰慈口,曰云源(原系失落三都,后改十三都,内二图),曰富皇,曰龙潭,曰普慈,曰养材,曰锦溪。今辖都四,曰一都,曰二都,曰三都,原领图各二,今减为一,曰四都,领图三。

永平乡 在县西北。旧辖里十,曰卿云,曰永平(今改十三都外二图),曰富财,曰余叶,曰始新,曰湖头,曰德教,曰堨村,曰横塘,曰招贤。今辖都三,曰五都,原领啚三,今减为二,曰六都,曰七都,原领啚各五,今减为三。

长乐乡 在县北。旧辖里八,曰官田,曰云潭,曰喻口,曰上韩,曰桐山,曰青源,曰龙村,曰合浦。今辖都四,曰八都,原领啚五,今减为二,曰九都,曰十都,原领啚各一,今各增为二,曰十一都,领啚二。

常乐乡 在县北。旧辖里十,曰高明,曰高贵,曰上贵,曰林蘭,曰下诸,曰杨岸,曰龙源,曰山下,曰市山,曰富贤。今辖都二,曰十二都,原领啚二,今增为三,曰十三都,领啚二。

安乐乡 在县东北。旧辖里六,曰安定,曰塔头,曰豊源,曰大有,曰文昌,曰郞洞。今辖都三,曰十四都,十五都,十六都,领啚各一。

昌期乡 在县东北。旧辖里十二,曰青善,曰遵孝,曰招仁,曰栅源,曰鹤鸣,曰富过,曰显后,曰三会,曰西阳,曰伊源,曰厌口,曰富息。今辖都二,曰十七都,领啚二,曰十八都,原领啚三,今减为二。

进贤乡 在县东北。旧辖里九,曰宣化,曰进贤,曰东湖,曰小沙,曰富康,曰公山,曰兴贤,曰里湖,曰仁孝。今辖都二,曰十九都,原领啚三,今增为四,曰二十都,原领啚二,今减为一。

太平乡 在县东。旧辖里七,曰安平,曰云烛,曰豊家,曰蕩云,曰现凤,曰石村,曰汪村。今辖都二,曰二十一都,原领啚二,后增为五,今仍二,曰二十二都,原领啚一,今增为二。

清平乡 在县东。旧辖里九,曰寻凤,曰舞珠,曰临池,曰富硎,曰漠川,曰聚璧(旧名槐岭),曰口積,曰岭北,曰重硎。今辖都二,曰二十三都,二十四都,各领啚一。

安福乡 在县东。旧辖里八,曰咸化,曰布政,曰完珠,曰大明,曰顺正,曰轩驻,曰马头,曰小溪。今辖都二,曰二十五都,原领啚一,今增为二。曰二十六都,原领啚二,今增为三。

和义乡 在县东南。旧辖里七,曰归善,曰赋溪(旧名观停),曰清义,曰安顺,曰孤滕,曰羽化,曰富量。今辖都二,曰二十七都,原领啚三,今增为四,曰二十八都,原领啚三,今减为一。

龙山乡 在县东。旧辖里六,曰永辉,曰临津,曰永甯,曰合洋,曰皎镜,曰成山。今辖都二,曰二十九都,原领啚二,今增为四,曰三十都,领啚一。

仁寿乡 在县东。旧辖里十一,曰云溕,曰义合,曰云程,曰新期,曰登云,曰雁塔,曰普首,曰凌佑,曰辽源,曰崇贵,曰桐桥。今辖都三,曰三十一都,原领啚四,今减为二,曰三十二都,领啚二,曰三十三都,领啚一。

开化乡 在县东附郭。旧辖里九,曰存凤,曰中节,曰慈书,曰龙亭,曰五龙,曰风潭,曰富至,曰赉爵,曰凤凰。今辖都二,并在坊,曰三十四都,原领啚一,今无,曰三十五都,原领啚四,今减为三。在城旧以坊名,县治前曰钦明、惠安、抚宁,东曰迎恩,东南曰登云、延桂、崇文、阜民、还淳、熙春,南曰毓英,西南曰时雍、振德、固业、固本、丛桂、延寿、澄清、擢桂、萃英,西曰佐理。今统名坊都,原领啚十,今减为九。其南河附郭,今辖坊外啚四(一、二、五、九)。

凡十四乡,百二十有二里,三十五都。旧啚隶坊者十,隶乡者七十有七。国朝康熙十年,奉文减去坊一啚,乡六啚,分立宦一啚,儒十啚。雍正六年奉文,减去乡二啚,裁去宦一啚,儒十啚。今存坊啚九,乡啚六十九,凡七十有八啚。

五、书院

石峡书院 在县东北三里龙山麓。方蛟峰先生讲学之所也。

柘山书院 在县东合洋。黄警斋创立为讲授之所。

五峰书院 宋黄蜕、徐梦高、徐唐佐、吕人龙读书于此。张敬夫栻题额,徐廷绶重修。

易峰书院 在县北文昌,何潜斋建。

翰峰书院 在县东云峰。宋进士吴攀龙建,明进士吴钦重整。

蜀阜书院 在县西招贤里。宋儒钱融堂聚徒讲学之所。

僊居书院 在县南辽源深洞岭畔。商文毅以其去人境远,即中峰构堂,命子侄诸生读书其中。

南山书院 在县南南山下,按察副使应颢建。

吾溪书院 在县西永平乡,藩参徐楚致仕归老,于钱融堂故址东建为诸子侄肄业所。

雉峰书院 在县西隅,藩参徐楚建,后改为雉峰社学。

蛟池书院 在县西环水,左布政使王子言建。

梅村书院 在县北奎峰,宋进士洪应高建。

云起书院 在县东云峰,明进士吏科经事吴希哲建。

琼林书院 在县东玉带山左,明进士方学龙建。

龙山书院 在县东二里,进士方学龙建。

凤山书院 一在县北八十里凤山下,明进士何淳建。一在县东富溪,吴至善建。 一在县西,洪扬祖为陆震发题。

青溪书院 在县东城隍庙之东南。成化十一年,通判刘永宽建。弘治四年,县令刘公箎重修。嘉靖三十九年,县令海公瑞改建。

宾兴书院 在县西西湖上。明县令萧公元冈建。旧名鹿鸣书院。

高山书院 在县城隍庙左。县令高公秉衡为明进士吴希哲立。

怀棠书院 国朝顺治十四年,合邑士民为县令张一魁建。

东山书院 在茶坡,进士方瑞合读书讲学处。

六、桥梁

太平桥 在县中街,一名状元桥。

青溪桥 在县南,原名青溪渡。

桐 桥 在县南十五里,即马坡坑,邑令汪公贵建。

马波桥 在县南十五里,港口镇北,邑令汪公贵建。

东濠桥 在县南二十里,云濛山东。

安 桥 在县南二十里,一名妥桥。

灵佑渡 在县南三十里。

平水桥 在县南五十里,溪流峻急,涉者每有垫溺之患。明成化间,知府朱皚,通判刘永宽始为木桥以济之,名平水桥。

青山桥 在县南七十里,明商辂建,子良臣移桥于此。

白塔桥 在县西半里,旧有白塔,故名。

细 桥 在县西半里。

安溪渡 在县西五里。

西硎桥 在县西三里,上有戈府君庙,一名武安桥,邑人洪本美重修。

召石渡 在县西十里。

息般渡 在县西三十里酝。

云溪桥 在县西四十里,通嶶大路,在淳为第一长桥。

云溪渡 在县西五十里。

深渡桥 在县西五十里三都,宋梅峰建。

富至渡 在县西六十里。

富溪桥 在县西六十里富至源。

蜀溪桥 在县西六十里威平寨北。

余坑桥 在县西六十里,宋宾于重建。

虹 桥 在县西七十里。

通济桥 在县西七十里。

万花桥 在县西七十里万花谷口。

鱼梁桥 在县西七十里云仙菴上,宋梅峰建。

练 桥 在县西北八十里。

仙人桥 在县西八十里尹山洞,古有汪老僧庵,桥居庵前,北一石儼立若人,乡民因以祷祀。

金堤桥 在县北一里金板,方氏建。

龙涧桥 在县北五里,邑人余趙丝重建。

五龙桥 在县北五里,桥旁有五龙庙,故名。

端口桥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进贤乡,邑人方子谟建。

进贤渡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沙溪桥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渡市。

青云桥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东湖。

惠济桥 在县东北三十里,吴希哲为一念僧作疏募建

沙溪桥 在县东北三十里,旧名里仁桥。

三会桥 在县东北三十里,旧有三会寺,故名。

魁星桥 在县东北五十里,以其地有魁星石,故名。方一蘷赠太学生洪有轮诗云:别愁去作星楼梦,长傍河西牛斗边。

回溪桥 在县北五十三里,因溪流廻绕,故名。国朝雍正五年,僧心白募建。

轩驻桥 在县东北五十里。

龙溪桥 在县东北六十里。

横山桥 在县北六十五里。

小 桥 在县北七十里文昌。

凤山桥 在县东北七十里凤山下,一名潭头桥。

潘坂桥 在县北七十五里,往分邑要津。

缵桥渡 在县北八十里。(鲁予淑捐田八畝以给渡夫。)

端平桥 在县东北八十里。

毓秀桥 在县北八十五里,鲁秀屏建。

梅口渡 在县北九十里,童起凤、童骝等捐田建。

凌云桥 在县北九十五里。

白佛桥 在县北一百一十五里,路通嶶杭。

云溪桥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路通嶶州、昌化。

星 桥 在县东湖北,方氏建亭于其上。

社 桥 在县东半里。

马踏桥 在县东一里。相传有仙人骑马过此,故名。

东溪渡 在县东三里。

凤凰桥 在县东十里,任昉故址。

赉爵渡 在县东十里。

塔航渡 在县东二十五里。府志载陸公渡即塔航渡也。盖明推官始为之。

培风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山南。

云峰桥 在县东三十里太平乡云村。明济南太守吴文洄倡建。乾隆十二年吴承谟重建。

垆坂桥 在县东三十里,吴希哲为化禅师作疏募建。

惠人桥 在县东南三十里龙山乡,跨合洋溪三十丈,累石为址,架屋其上。宋淳熙二年重建。一名合洋桥。年久圮毁。 国朝康熙年间,里人黄居蔼重建。

合洋渡 在县东四十里。

茶园渡 在县东五十里。

仙翁桥 在县东南五十里赋溪。明建。国朝乾隆二十年,方德炎重修。

聚星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相传宋时,近桥有邵氏前后五人登第,故名。

厌口桥 在县东六十里。 今查在东北四十里航头,名航头渡。

锦溪桥 在县东六十里。明崇祯年,邑令杨公启声建。

马嵓桥 在县东南六十里安福乡,制如合洋桥,而其长过之。

沙湖桥 在县东南七十里,因湖而名。

横山渡 在县东安福乡。

小溪渡 在县东南七十里。

召石渡 同治癸亥,邵润清重建。

芹坑桥 在县东七十五里建淳交界,光绪已卯建。

七、陵墓

越王墓 在县东北六十五里。旧传越王兵败至此,问地名,或曰此名角头,因叹曰吾无所之矣,饮恨而卒,其众负土成坟,三陇相连,各高十余丈。

按:本县仅此一乡至今为越语,妇人必环钗重裙,与比邻言语不同。然三坟不知是何年代,亦莫知为何越王也。

尚书合黟侯方储墓 在县治东南,墓前有灵应庙。唐左台御史张文成有记。

龙骧将军汪文和墓 在小金山左。知县严贞度重竖碑,裔孙左司马汪道昆纪事。

太宰司马晞墓 在县西二里。据新安志云,太宰坟即司马晞徒居于此而薨,遂葬兹地。所立三坟高二丈。后迁柩,余空塜。

尚书洪绍基墓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天乐观。后其子纂为始新令,因合葬焉。

兵部尚书上虞县开国公方操墓 在县东二十九里田里。

吏部侍郎何文建墓 在县东六十里万程。

宰相宋齐邱墓 在县东北五十里伊源宫墓。

始新令邵坦墓 在县东龙山乡,邵仁详之曾祖也。俗名飞沙墓。元和四年,翰林学士白居易为记。

封忠顺英烈侯王克俭墓 在县东北六十里昌期乡。

处士邵仁详墓 在县东南清平乡寻凤里。父文爽葬西山庙上。

后梁

大理评事任盛墓 在县东三十里曹湖上沙。

吴越

处士方昊墓 在县东北五十里上贵寺前。

太子宾客童頵墓 在县南二十五里松林坂。頵尝受钱氏诰命及所给二印,其裔孙收藏,见存。

尚书鲁偆墓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偆仕吴越,为银青光禄大夫。子孙所藏文穆王手帖及剑笏犹存。

驸马童宏墓 在县山后桐岭高田坞。

义军将军王鐇墓 在永平乡环水湾。建炎间,鐇击寇有功,吕葵为铭。御史王宾赞之。

杨宇墓 在辽源巧坑。宇,本开封人,宋宁宗杨后大父也,从家淳安,因葬焉。子永阳王杨纪墓祔。

郡马余宗华墓 在县东十五里青嵩坞口。

司谏江公望墓 在县东五十里。

承信郎钱嶨墓 在县西七十里岙坑,夫人墓在蛟池,后封惠显侯。

承信郎钱觷墓 在县西六十里香油坞,封惠济侯。

金紫光禄大夫方訚墓 在茶坡东北。訚卒,命殓以金章葬焉。孙知县渊祔。

秘阁校勘钱时墓 在永平乡。门人吕人龙志墓。

廉访副使邵源墓 在县西古宪司前。

秘阁校理方恪墓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进贤里凤鸾墩。

吏部尚书方逢辰墓 在县西八瑞安溪。

大理卿黄蜕墓 在县东三十里合洋。

御史何梦桂墓 在县东北安乐乡文昌里琅佩山。

谏议胡国珍墓 在静乐寺傍。

刺吏胡元圭墓 在东溪侯家山。

本邑令应与权墓 在城西环翠门内古城墈金盘形。

婺州教授任体仁墓 在县南三十四都金钗形。

真州教授任桂发墓 在县东二十五里株林。

大理评事吴涟墓 在县北二十五里木瓜坞。

官监大使吴党墓 在县东三十五里石村平林。

福建节度使吴骥墓 在县东三十六里控源。

进士洪应高墓 在县北六十里富贤。

永福知县吴诚墓 在石村。礼部侍郎吴语墓在墓前。

三贤墓 在县治西古城,合葬孝子姜兼、翰林吴暾、举人夏溥。暾祖唐进士吴超亦葬墓左。

督学副提举鲁渊墓 在县北九十里庄头罗带形。

布政使宋兴墓 在太平乡桃源。

锦衣卫镇抚王勇墓 在县东二十里夏山蠏形。

吏部侍郎项文曜墓 在县东五十里安福乡。

太傅谥文毅商辂墓 在县南十里仁寿乡。朝廷遣官致祭,命有司如制营葬。尹直为墓志。

工部尚书谥庄懿胡拱辰墓 在县西普慈坊。朝廷赐祭葬。

工部尚书谥康懿徐贯墓 在县西永平乡。朝廷遣官营葬。今改迁威坪。

兵部郎中吴福墓 在县东三十里云峰小嵩山下。

贵州按察司副使方中墓 在县东。

广东参议徐鉴墓 在县西七十里赤石岭南石坞。

滁州知州方昶墓 在县东七十里鉴湖岭后蛇形。

福建左参议应颢墓 在县南二十里前村紫金林。

福建副使周瑄墓 在县西武安桥里。今改迁溪南金钩形之右。

江西右参议方辅墓 在县东茶园花坟。

南京兵部郎中何礼墓 在县东北六十里文昌郎堨。

河南参政何升墓 在县北七十里塘下。

大仆寺卿方汉墓 在县东二十五里进贤里凤鸾墩。朝廷谕祭葬。

云南左布政司使洪弼墓 在县东五十里锦溪水埠。

山东参议程愈墓 在仁寿乡南塘。

广西按察使吴倬墓 在县东龙山乡金釜山之麓。

湖广右参政王宥墓 在县西七十五里蛟池。

贵州左参议方天雨墓 在县东。

江西参政何绍正墓 在县北六十里堰坂后。

御史吴祚墓 在县东。

湖广按察司佥事吴钦墓 在县东四十里合洋金阜塘。

四川省参政徐楚墓 在蛟池。

湖广参政徐应簧墓 在县西十里。

陕西廉使徐廷绶墓 在六都木瓜坞。

福建副使方学龙墓 在县东三十里掌坪。

广东副使吴一栻墓 在县东四十里孝公塘金钗形。

湖广按察司副使方尚恂墓 在县东南五十里密山麓。

吏科给事吴希哲墓 在县东四十里洒川。

陈州知府何荣善墓 在县东北七十里邦坞。

南安知府何敦善墓 在县东北七十里南园墓。

崇明慈利两县知县程烓墓 在县西南安溪口象形。

凤阳留守经历胡尚彩墓 在县西南五十里杨家蓬。

景泰知县何环墓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阵头。

大宁知县吴希敏墓 在县南武源黄金坪。

新淦知县吴达和墓 在县东七十里正溪罗带形。

武进知县吴文泮墓 在县东四十里合洋凰山之麓。

赠大理卿黄渊墓 在县东三十里富占姥山下。

赠大理卿黄嵓墓 在新城县新城港下小皇山。

赠尚书兼翰林学士商敬中墓 在县南辽源龙门湾。吏部尚书叶盛撰记。

赠尚书兼翰林学士商仲瑄墓 在辽源巧坑之阳。

赠太子少保尚书徐宗显墓 在县西永平乡岙岭外。

赠太子少保尚书徐士威墓 在永平乡天堂坞。

赠尚书胡泽墓 在县西梓桐庄竹岭。

赠侍郎项仕显墓 在县东文福乡石门。

赠给事中徐士恭墓 在县西横村。

封御史应惟善墓 在县南向家源螃蟹形。

赠主事周景辉墓 在县东杉柏源下洲坞。

赠尚书胡世良墓 在县西梓桐乡双桂里露塘源。

赠太仆卿方本康墓 在进贤里虎峰。

赠员外郎程敏恭墓 在县西南安溪口象形。

赠文林郎程文楷墓 在仁寿乡南塘花墙里。

赠员外郎徐让墓 在县西永平乡龟山。

赠知府徐晔墓 在县西七都唐田。

赠主事宋仲坚墓 在桃源瓜藤形。

赠河南参政何公郁墓 在县北七十里塘下。

封南京刑部主事吴士才墓 在县东三十里云峰小嵩山下。

封刑科给事吴一栋 光禄寺署丞吴奎光合墓 在华光楼骆驼山下眠犬形。

赠文林郎童一麟墓 在县北一百里交塘。

县丞李才衣冠墓 在县南山川坛左。

顾婆墓 在县西。

贞烈项氏墓 在龙泉庄。

国朝

新淦知县胡之琳墓 在县西南六十七里宋家坞口。

山东济宁知州徐士讷墓 在县西六十里金坂。

教谕吴肇中 州同吴敏中 父吴人璐墓 在县南十五里黄芝塘。

户部郎中吴贯墓 在县东三十里金鸡石。

赠奉直大夫徐友衡墓 在县西六十里金坂飞源。

赠文林郎东乡知县吴仁寿墓 在县东张坑胡郎塔。

义 冢 一在县溪南二百步,成化十二年,按察副使应颢舍地为之。 一在云溪方高山,里人宋守学捐地建。

广孝处 共五所,西郭、永平、渡市、港口、茶园各一,邑令张公三让立。

如归墓 在县东二十五里卢溪。乾隆甲子,洪水,棺柩蔽江而下,其泊在卢溪者不下数百余。歙人追认舁归外,里人卢德麟择地瘗埋之,题曰如归墓。

丰润知县方楘如墓 在蠏坑蟠龙形。

典史侯兆瑞顾拱熙墓 在桐岭上青石垅石凸头下。

八、古迹

贺 城 舆地志云:贺齐所筑,讫唐神功,历四百八十九年,常为郡治。其子城周回二里二百二十五步。今县乃其旧址。县西古城,乃其外城也。 旧府志云:建安开设郡县,旧址在淳安雉山对处。

太子城 在县西二十里梓桐乡晋慈山之巅。相传晋太子尝避地筑城于上。其西首有石山、石岩,虎石、虎溪,遗址犹存。

始新县城 在县西六十里永平乡。本汉歙县之叶乡新定里也。新安分丹阳之歙县立始新县,即其地。

雉山县 在县南二里。隋大业初,迁此,改始新曰雉山县,仍为州治。唐神功元年,州移建德,而县始徙今治。

锦溪馆 宋淳熙辛丑夏四月,邑令陈公晔建。

雉山馆 在县西南。五代时建。

古 渠 在县治南,引西山泉横贯市中。 详水利。

血 湖 在县西永平乡堨村。相传方储兄侪、弟俨为丞相所谗,以五月五日自刎,两血相溅,高二丈余,湖水变赤,以此故名。

栅 源 在县东北昌期乡。吴贺齐与山越战,树栅于此。 见明一绕志。

仙 坛 在县西北数里,冈阜隆起,松竹茂密,居然若在尘外。洪氏即其中架屋数楹,以待方外之士。 旧志云见隋书。

时里石门 在县西十里。舆地志云:石门关者,神门也。常为雾塞,无人得见。孙和太子避难至此,逢大雨,平地尽没,即以白牛白马祠祭天地神祇,三日雨歇,见有石门俨然。今迹见存。

留侯坞 在县南六十里武源白云山,有留侯墓,子辟疆祖祔焉。张氏子孙主之。相传留侯辟榖于此,倒屣入坞中,戒土人勿言。汉使追至,见无入坞之迹,遂去。至今石上履迹宛然。

宋齐邱读书石室 在县东北五十二里蔗山傍。五代时,齐邱尝读书于此焉。

天 井 在百照前山,江公望所居也。山之绝顶,有一石井,公望尝引丝一轮坠之,莫测其底,疑为龙湫。尝与乡人祷雨于此。

锦沙村 在县西八里,傍山依壑,素波澄映,锦石舒纹。冠军吴喜鼓枻游泛,弥旬忘返,叹曰名山幽谷,故不虚赏,使人忘朱门之志。 见《太平寰宇记》《一统志》。

宋监税务官廨 在县署西南。

宋酒务官廨 在县署东南。

宋酒务 在县治南。

宋税务 在县治东。

儒学仓 在学宫成德轩西。明二年,邑令刘公篪移置魁星楼后东偏。今废。

祭器库 在戟门左。今废为吏舍。

宋新安驿 在城西,旧名青溪驿,后更名锦溪驿。

匏 居 在魁星阁北。司训卢世恺建。今废。

相 庄 宋齐龙高创读书之堂,聚徒讲学。 见万历府志。

方俨宅 在都督山。汉方俨所居,俨尝为大都督,因以名山。 见严陵志。

方昊宅 在县北常乐乡。五代时,昊以节义自高,讲学上贵精舍,以终其身。 见名胜志。

钱时宅 在县西七十里永平乡招贤里。融堂先生所居。其讲学著书之所,为斋者四,曰高斋、冬窝、安素、蜀阜,为堂者三,曰此山、敬止、庆光。登临吟咏之所,为亭者五,曰岿然、岁寒、咏归、山翁、野翁,吟光风霁月。其归自史馆,乃创经史阁,以贮书籍,融堂则慈湖杨简所书赠也。别有沧浪亭、亦亭、可亭,并在时故宅。 见新定续志及府志。

邵晃宅 在县东五十里霖岩洞。邑人邵晃读书于此。其子炳以进士补富阳簿,秩满而归,筑室于洞侧,隐居焉。有白云楼,人因称为白云先生。元佑中,通判杨备访之,名其洞曰霖巗。 见府志。

商瑗宅 在县南辽源芝山。宋嘉佑中,西夏都知兵马瑗入朝奏事,因留家焉。今山麓多商姓所居。

黄蜕宅 在县东龙山乡合洋。宋淳佑间,黄蜕所居。今为柘山书院。

方逢辰宅 在县北灵岩山。逢辰居其下,更号蛟峰。 见严陵志。

方逢嘉宅 在马岩山下。逢嘉累荐皆辞,号曰岩隐。 见名胜志。

卢珏宅 在卢溪双玉里。珏宅产双竹,知州李介叔名其里曰双玉。 见新定续志。

吕人龙宅 在永平乡凤山。人龙居其下,为世名儒。

胡椿龄宅 在东湖藕丝山。宋进士胡椿龄居之。

胡杲宅 在邑之双桂源。杲系宋人,五代义居。 见严陵志。

迎恩楼 在县东二里。明正统十三年,主簿朱恩孝建。

天边风露楼 在县东十里赉爵。宋邑人卢珏建。珏善诗,濒江为楼,以供吟咏。

登云楼 在县东九十里。相传为方逢辰读书之所,蓬莱山人为记。

聚星楼 在马岩山。方逢辰读书之所。

赐书楼 在县南七十里芝山之麓。商辂建,以贮御书。

万卷楼 在县东四十里云坡。吴福建。

褒恩楼 在县西永平乡。徐楚建。

诰勅楼 徐楚建,以贮累朝诰勅。状元杨慎书扁。

五经楼 在县西九十里河溪。徐廷绶建。宋五经先生徐陟,其祖也,故名。

浩然楼 在邑之西隅。汪一淳建。

青溪胜概楼 即青溪胜概亭故址。明五年,邑令刘令箎建,以处昏晓之待渡者。

鹤膝楼 在县东六十里正溪。明布政使洪弼建。

御书楼 在县东正溪。明御使洪堪建。

皆山楼 在县东南五十里赋溪。方尚恂建。

凝辉楼 在城东贺神庙后。康熙十年众建。

八景楼 在县东五十里茶园。邑人方瑞合建。

思 台 临江小阜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卢溪。元孝子姜兼既终父母丧且葬,时登陟其上,望墓哀号,以致思亲之意。

文昌楼 在东湖。明万历中,邑令萧公元冈建。今废。国朝雍正二年,知县高士模倡士民复之。

万寿亭 在邑城之西。宋时建,为祝圣朝元之所,南濒江岸,江鱼不准捕取,志虔也。

昌 亭 在县东十里。地舆志云:梁天监二年,郡守任昉于此送客,故名。今为任氏族居之地。 邑志发昌亭,即通志昌亭。今依通志。

凭远亭 秋风亭 深秀亭 环碧亭 并宋建。

同乐亭 众乐亭 最胜亭 浮香亭 并明建。

虬松亭 知县张一魁建。 俱在县治内,今废。

见山亭 哦松亭 并在丞厅内。今废。

南峰亭 在县南溪上。

物外亭 在南山,林木阴翳。

泉 亭 在仙翁井,一名冷水亭。

皇华亭 在县东二里,旧名迎恩楼。明邑令汪公贵重建改名。

青溪砥柱亭 在县东。明邑令萧公元冈建,为送迎驻节之所。

鹤迹亭 即点易亭。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狮子山鹤迹石上。明洪武初,方君甫建。

皆喜亭 在县南七十五里辽岭之巅,山径峻绝,跋涉者至此皆喜,因以名亭。

青云亭 在东湖。进士胡棨建,邑令林公嶨有记。

寿星亭 在县西。胡拱辰建,学士程敏政记之。

涧松亭 在县西六十里蜀阜。

溪山风月亭 在县南。程以中构。

报本亭 在县南五里。孝子陈沧庐墓处。临海陈涵辉有记。

憩劳亭 在县南义合里。顺治十年,吴学璘、杨万春等捐基建。

憩露亭 在县十里召石渡。邑令赵公之鼎建。

润生亭 在县北九十里马石潭上。文林郎童一麟建。分邑知州刘一贯有记。

德翠亭 在县北八十里。海公刚峰至其地,题其额曰丰溪佳处。

瑞恩亭 在县北三十里。贤溪人建。

回澜亭 在县北六十五里。文屏人建。

既济亭 在县北六十里。琅琊吴有珠建。

济美亭 在县北九十五里吴山。

香华亭 在县东北育村。

万善亭 在县东二十五里山南。

聚秀亭 在县东七十里漠川。

三老亭 在县北。明成化间,琅琊吴氏兄弟三人,伯贡良,年九十七岁,仲贡理,年九十五岁,季贡伦,年九十九岁,同时受冠带。其后理之子潭,良之子光,伦之子津,建此以志寿考。 有吴钦记,入艺文。

联辉阁 在县西六十里文殊庵。宋胡一之、胡南逢、胡诚一先后读书于此,联登进士,故名。

镇东阁 在县西八十里。邵猷建。

贤纶阁 在城西。周宗贮诰勅处。邑令潘公云凤题扁。

培风阁 在县东二十五里山南培风桥上。

文昌阁二 一在西湖鹿鸣书院,邑令杨公启声建。一在贤溪合山下。

西爽阁 在城西贺神庙。国朝康熙十二年建,教谕闵圻申题额。雍正七年,应融吉重整。

云空阁 在县北贤溪狮山之傍下,有仙翁鹤迹。

寿亭阁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琅琊。

学爱堂 制锦堂 琢句堂 俱在县治内。宋嘉定元年,邑令郑公湜建。

勤清堂 在县治内。宋嘉定五年,邑令杨公恕建。

昼帘堂 清白堂 悠然堂 正己堂 亲民堂 清微堂 俱在县治内。

中正堂 攸跻堂 俱在县治内。明嘉靖二年,邑令姚公鸣鸾建。

忠爱堂 在县治内。

不负堂 在丞厅内。

待问堂 在学宫。宋淳熙六年,邑令陈公晔建。嘉定九年,邑令应公与权改名谨教堂。十三年,邑令赵公崇斌改名崇化堂。淳佑四年,邑令赵公崇嶓改名化成堂。

正心堂 在学宫。明洪武十一年,邑令韩公钝建。

观德堂 在学宫射圃。明成化元年,邑令邓公廷瓒建。

万溪书堂 在县西。方有开建,朱文公题扁。

尊睦堂 在县西二十五年,洪思骞建。

好古堂 在县南云程。州同吴敏中建,毛际可为之记。

敦睦堂 在县东二十五里。方克彰建,邑令朱公<日豈>书扁。其子玠复振而新之。教谕洪通有记。

存心堂 在县东二十五里。方<王忽>建,太仆卿方汉有记。

紫薇堂 在县西七十里。参政徐鉴建。

世恩堂 在县东。翰林方道壡建。

万花草堂 在蜀阜。徐楚建。

嘉乐堂 在县东三十里云坡。吴希哲建。

孝纹堂 在县治之西。为孝子陈沧建。

高斋二 一在邑西五里。洪杨祖所居锦溪,洪梦炎有记。

谦光斋 育德斋 养心斋 致远斋 俱在明伦堂东西。宋淳熙六年,县令陈公晔建。嘉定九年,县令应公与权改名博文、敏行、思忠、笃信四斋。元至正间,达鲁花赤赤不剌金改名志道、掳德、依仁、游艺四斋。

玉磬斋 在邑东南赋溪。方尚恂建,孙士频重葺,有诗。

景贤斋 在邑西六十里。宋梅峰课子处。

仕学轩 正己轩 并在县治。宋建。

梅隐轩 在尉厅内。 见新安续志。

拄笏轩 在尉厅西序。乾道中,尉周操建。

兊 轩 授业轩 主善轩 成德轩 俱在学宫。

古桂轩 在明伦堂东。国朝康熙十二年,教谕闵圻申建。四十八年,教谕陈吁书补宋桂三字镌于壁,以庭故有宋时双桂树也。

鸣玉轩 在县东灵瑞院。

写易轩 在石峡。

戛玉轩 在县北文昌。何令范课子孙处。

龙亭书舍 在县东龙山之麓,蛟峰先生故宅。邑人郑遂修筑居之。

南峰书舍 在县南。陈本能建,商辂有序。

云林书舍 在县西梓桐乡。卢中仙建,徐尊生有记。

月山书舍 在月山下。任友松建。

齐城书舍 在城西。元夏自然先生故址。汪一通因之,人有宋庾之目焉。

古城书舍 在城西。应颢建。万历间,裔孙詧复新之。

风鸣书舍 在县东十里。任国是建。

重修放生池记并社稷坛记 宋奉议郎罗颂撰。

绍兴御书藉田手诏碑 宋丞相曾怀立。

蠲减经总制钱记 宋奉议郎应镛撰。

栅源院重修殿宇记 知县孙谠撰。

静乐院记 在本院。熙宁四年,进士徐龟蒙撰。

龙泉院记 在本院。宋政和六年,谏议大夫江公望撰。

沙 堤 在县东蛟峰下,为方逢辰筑。

九、寺观

转教寺 在县治西。晋升平中建。宋天圣中,诏新之。元至元六年,重建。向为文武官冬至等节习仪之所,名祝圣坊。明太祖军从新安下,曾屯兵于此院者三。后洪武三年,敕都团转教寺,俗因呼为团寺。四年,邑令刘箎重修。乾隆五年,僧会崇慧晣新。

保安寺 在县西。晋天福八年建。今废。

神景寺 在县西六十里。宋乾道九年,请东神景尼寺废额建。

建兴寺 在县西六十里。宋绍兴三年建。

法华寺 在县西七十里。宋嘉定八年,僧道冲请在城堄率寺子院废额建。

富岩寺 在进贤乡。晋天福四年建。后废。国朝康熙五年,僧性朗海嗣,里人方时启重建。

华坪寺 在县北一百里。宋绍兴元年建。

主教寺 在县北一百一十里。唐清泰二年建。

狮山寺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崇祯十年,僧真智建。国朝康熙五十三年,僧涵虚重整。

三会寺 在县东北昌期乡。梁大同三年建。

鹤鸣寺 在县东北五十里。唐武德元年,僧妙云建。

圣德寺 在县东北岭。宋绍兴五年,鲁曇素请于州,得桐庐县旧额建。俗名寺岭。今废。

上贵寺 在县东北五十五里。唐贞观元年建。旧志云后改静乐院。今寺犹存。

龙泉寺 在县东五十五里。旧名龙泉院。唐咸通七年建。有泉一泓,能出云雨以苏旱乾。疑有龙在焉。因名。宋政和六年,县人裒钱一新。谏议大夫江公望为之记。

法照寺 在县东六十里。唐咸通八年建。宋大中祥符九年赐额。

清泉寺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旧名清泉浣。后唐长兴三年建。

龙岩寺 在县东南和义乡。宋绍兴甲子,僧善庆请尼寺废额建。

龙华寺 在县东南五十五里和义乡。旧名永泰寺。《图经》云:寺有宝大二年,都岩将方邺等乞重修状,后依执押宇。又有宝正三年,睦州请僧住持贴,后系司空判军州事郭押。皆见存。按:宝大、宝正,皆钱氏年号,则此寺建于五代以前也。宋政和三年,以犯哲宗陵名改今额。

青溪寺 在县南岸。旧名青溪胜概楼,今更名青溪古刹。国朝乾隆六年,僧果继重修。临溪有准提阁,阁下为吴公天洪祠,祠阁坏于九年洪水。

普安寺 在县南二十里。宋建隆三年建。明成化十八年,邑人商文毅辂新之。中有文毅公祠。长子侍讲良臣,次子少卿良翰配享焉。隆庆四年,邑令郑公应龄重修。

冰洁寺 在县南三十里。宋建隆二年建。

石佛寺 在县南三十里。宋乾道元年建。相传有富常潭,有石佛见,长六尺五寸,迎置于院,因名焉。

安溪寺 在县西南十里。齐升平三年建。明正德间,僧法宏更新之。

青莲庵 在县东一里,濒江。今废。

普济庵 在县东三里。

富山庵 在县东三里开化乡。

龙山庵 在县东五里龙山上。今废。

石山庵 在县东五里。里人余朝鼎建。

朝源庵 在县东七里。今废。

排岭庵 在县东十五里排岭上。

善因庵 在县东二十五里狼踏岭。

青云庵 在县东三十里云峰下庵岭。

登云庵 在县东三十里云峰北峰岭上。

底岭庵 在县东四十里。 一名福田庵。

羡山庵 在羡山之麓。海宁国世倌颜其额曰万德圆明。

塔岭庵 在县东五十里。

密山庵 在县东五十五里。

施岭庵 在县东南十五里,往来憩息之所。隆庆五年,邑令郑公应龄建,外有恩峰亭。

如如庵 在县东南五十里赋溪。

重棠庵 在赋溪。旧为重棠书舍。明嘉靖间,方鼎建,后改为庵。

灵山庵 在县东南五十里。宋淳熙七年建。

关山庵 在县东南七十里。

福南庵 在县南仁寿乡十二勘。

永镇庵三 一在县南十五里妥桥,一在县东七十里漠川,一在县东北六十五里文昌。

金峰庵 在县南二十里文源。明苏州牧商良佐建。

仙姑庵二 一在县南二十五里云程,一在县北仙姑洞口。

洞灵庵 在县南四十里,由仙居洞而入,祈祷多应。

法云庵 在县西南二十里,僧如凤募建。

姥山庵 在县西南四十里。

乳洞庵 在县西南六十里乳洞口。宋光化二年建。

尹山庵 在县西南七十里。宋淳熙七年建,其佛为新安汪越国公华第八子修真化此。至今佛龛尚存。

花果庵 在县西南七十里。

水月庵 在西湖上。明天启乙丑建。国朝乾隆七年,僧会果传重整。

龟石庵 在县西十里。旧名溪心寺,一名小金山寺。左有石洞,可以纳凉,前有山,横出半江。山上有水陆寺,登临者目为小金山。山下一石卧滩,若龟曳尾,名曰龟石。

灵镇庵 在县西二十里。

天衢庵 在县西三十里。里人童惟明建。

灵峰庵 在县西四十里陌岭上。

东山庵 在县西四十里。

云仙庵 在县西六十里。

湖头庵 在县西七十里。宋淳熙七年建。

蓬山庵 在县西七十里万花谷口,对方壶岭,故名。倚蓬山,下瞰大江,上有石洞,蝙蝠集其中,见人则飞舞扑面。

普福庵 在县西八十里。

灵岩庵 在县西八十里河村。

白云庵 在县西八十里横塘。

上西庵 在县西一百里。

山谷庵 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常乐乡。

三显庵 在县西北二十里奖峰脚。明正德三年,方余庆建。

是峰庵 在县东北十五里是峰。

朱峰庵 在县东北四十里。

仙居庵 在县东北四十里。有商文毅祠。

万程庵 在县北六十五里文昌水口。

涌泉庵 在县北八十里。

东严庵 在县北八十里安乐山下。唐张景修隐居于此。居民称为岩公,建庵祀之,祈祷立应。

福庆庵 在县北八十里槐山上,又名槐云庵。

庆丰庵 在县北八十五里。唐时建。

环珠庵 在县北九十里,因建合浦之下,故名。

云览庵 在县北九十里岐山下,鲁明禋建。

半松庵 在县北九十五里合浦,童炯然建。

千佛庵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明吴君贤建。

金粟庵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审岭。明童光月建。

桐坑庵 在县北一百六十里,交昌化界,成化十七年建。

灵瑞院 在县东四里。旧系灵岩道宫。乾佑二年,改为僧院,易今名。元元统二年,僧如琪重建。西廊旧有余胡祠。明景泰五年,僧普惠新之。俗名东寺。国朝乾隆十三年,僧志三募整。

灵耀院 在县东二十里富康。旧系女冠灵耀宫。后唐长兴四年,改为僧院。明代僧海溢重整,吴希哲为疏募建。

回向院 在县东太平乡。宋庆历中建。今改寺。

灵源院 在太平乡。晋天福八年建。

永初院 在县东龙山乡。唐大中时建,名兴福新会院。宋康定中赐今名。

汉峰院 在县东八十里天堂山。国朝康熙二年,僧行铉建。

清化院 在县东一百一十里。

富兴院 在县东南四十里。宋乾德元年建。

富洪院 在县东南五十里。唐大中六年建。今改寺。

临池院 在县东南七十里。五代周广顺四年建。今改寺。

弥陀院 在县南二里。唐广明二年建。

惠明院 在县南仁寿乡云蒙山,旧名云蒙庵。宋绍兴元年,僧楚月诸行在请得临安府废额以名其院。院有保宁庵,庆寿堂。见宣和六年邑人方闻所题石刻。

广明院 在县西二里。唐广明间建,俗名后寺。

无碍院 在县西二里。宋治平三年建。后改寺。今废。

灵岩院 在县北常乐乡。唐咸通八年建。

桐山院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后唐长兴间建。

桐峰院 在县东比五十五里。里人刘霖肄建。

桐源院 在县东北昌期乡。《图经》云:院有至道三年,知县事孙谠撰重建殿宇记。云:越王勾践袭吴,兵行之际,于此源口立砦栅。寺因地而称。又曰:寺有圣者像,乡民岁时祷必获应。又曰:院壁得咸通十三年,沙门师鲁书武宗诏,毁天下佛寺,圣者之像岿然,曾不焦坏泊象,教复兴。吴人王璇得之于山坞泥潦之中,相好俨然。

豊源院 在县东北安乐乡。五代贞明二年建。

砂硎院 在县东北安乐乡。唐会昌六年建。

新定院 在县东北安乐乡。宋建隆二年建。

神景宫 在县东南,即旧真应庙。宋开禧间,道士闻若讷请县西废额名之。

碧霞宫 在灵顼院后龙山之巅。明隆庆三年,邑令郑公应龄建,题曰龙山第一宫。今废。

灵岩宫 在县北四里。

灵耀宫 在县东北进贤乡,今废。

洞灵宫 在县东安福乡,系遂安县废额。宋绍兴八年,道士高大有请于州,即灵岩山建。

上善观 在县南二里。宋嘉定六年,道士唐师直建。其地,宋宪使赵崇夫人詹氏偕 南梦诜所舍。旧有墓祠在观左。吴希哲有疏。

天乐观 在县东北四十里。五代汉乾祐元年建。宋重和元年赐今名。又名常乐观。相传昔有徐叶二道士尸解而去。事见严陵仙释志。

崇真观 在县东一百里常乐乡。

新塔 在县西转教寺前。明邑令汪公贵暨邑人应颢建。今废。

云塔 在县西威平镇东云头峰。宋方有开建。

凌云塔 在县东五里。明邑令吴公天洪建。今废。

培风塔 在县东南五十里,赋溪如如庵北。明副使方尚恂倡建。

金鱼吃水草我们都知道,那根茎和叶子较硬的水溶能否幸免于难?

大家好,我是养鱼人!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学习更多养鱼知识。

鱼缸放置一些水草植物是很养眼的,绿叶搭配活泼的金鱼会让鱼缸看起来更加的生动,而水草不仅仅养眼对于水质也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金鱼是会吃水草的,所以也就没想过在养金鱼的鱼缸去弄一些水草作为搭配。而养鱼人前几天突发奇想“金鱼吃水草确实是存在的,但是我换上叶子较硬的水榕呢?”,想到就做:

先弄个鱼缸造了一个简单的水榕景观用来养金鱼,当然景观可能不太好看所以各位观众老爷勿喷哈!在造好了景观之后,循环养水七天,然后下一步就可以去买金鱼回来了。

适应水温泡袋中

买回来鱼,先把打包袋放入鱼缸泡个半小时再进鱼。泡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才买的金鱼适应水温,毕竟鱼店的水温和我家的应该是有温差的。

入缸之后看着效果很不错。之前养鱼人也有用过养睡莲的大陶瓷盆饲养金鱼,结果就是睡莲的叶子连同根全部被吃的光光的,睡莲的叶子和根都比较脆,而水榕的从根部到叶子都是比较硬的,相必金鱼是下不去那个嘴的。(手动滑稽)

然后养鱼人就这样把金鱼养了一个礼拜,上图就是一个礼拜之后的水榕叶子,可以看到除了只有一个水榕是开始就烂掉了一小块叶子,而其它的水榕基本都是没有任何被金鱼啃食的痕迹的。基本上就我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是叶子和根茎比较硬如同水榕这般,金鱼基本是不会吃的。(不过在这里要排除掉草金鱼,那货真是啥都不给你留的,养鱼人也试验过草金鱼的)

如果想在养有会吃草的观赏鱼鱼缸里面放置水草,水榕是第一选择

鹦鹉鱼也是会吃草的观赏鱼,而水溶也是可以放置在鹦鹉鱼缸的。当然养鱼人主要实验水榕除了不仅仅是因为其根茎比较硬还有其他的原因:

水榕好养,是最好养的阴性水草之一。无需C02就算没有泥或沙,水榕都可以顽强生存至少5个月左右

而水榕的品种很多,无需其它水草就能自成一景。推荐几个常见的水榕品种:

大水榕

迷你小叶榕

小水溶

以上三个品种是最适合无土造景的水榕之一,特别推荐!

根茎粗硬的水草不止水榕,但是也不多做推荐

铁皇冠丶九冠同样也是枝叶粗硬的水草,一样的也不需要二氧化碳但是根据养鱼人以往的经验来看,其生命力不如水榕,所以不太推荐除了水榕之外的其它水草,水榕可以说是对新手以及无二氧化碳最友好的水草了没有之一!

假植物能不用就不要用

主要原因有几点:

假植物我们无法判断其质量,劣质的塑料植物反而会毒害观赏鱼有一些塑料植物比较锋利,容易刮伤鱼假植物不像真水草一样对于水质有帮助,反而会称为藏污纳垢的地方。(不信的鱼友可以去看看自己假植物的下面,没有藏粪便你可以找我)

最后谢谢大家的阅读,如有什么不对欢迎评论指出!如果您觉得对您有帮助,也麻烦动一动您发财的小手点个收藏点个赞!谢谢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40401/1709236774420614.html
上一篇:风水鸦巢地,鸦巢在哪
下一篇:风水阵,风水阵法108种详解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