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从远古时期;探源【风水】的发展,传统文化历史变革(四)。
内容比较广泛,看到此章如果再翻看前章,承前启后,文章带给你真正了解风水的历史来源。后期追溯更新……
接上一篇文章已经讲述:原始人类洞穴栖息、近水而居之基本思维,即为风水五大基本要诀中之【穴、水】。
本章再接《风水建筑观念萌芽》
《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夏则居橧巢,冬则居营窟”。
新石器时代人类,智慧发达了,使用工具也进步了,改造居住环境之能力也大为增加。
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例如,浙江省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中,不乏圆本、方木、木板等材料所筑构之千百件栏杆式建筑;而略早于河姆渡文化之河南沣县八十档遗址,同样也出土了若干杆栏式建筑。
从河姆渡遗址出土已被加工过之丶木材中,证明古人类对于居住环境条件之要求提高了。
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经过考古学家证实且明确地指出,杆栏式建筑于古代人类由巢居进入营建工事时期。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而禽兽众,人民不勝禽兽蟲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众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韩非子
《庄子·盜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庄子
三国时期项峻(注:项峻,三国吴人,史学家,生卒年不详)《始学篇》:“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旧唐书·南蠻传》:“山有毒草,虱腹蛇,人并栖居,登梯而上,号为杆栏”。
项峻
上述之古实物与古文献,同时证明了【巢居】亦为远古人类另一种栖息选择。
以居住环境之适宜条件而言,无论【构木为巢】或【杆栏式】建筑物,皆被考古学家证实已经具备了避瘴气、驱毒蟲、防潮、防溼等作用。
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由此可证,出土之八十档遗址与河姆渡时期人类,早具备了健康初步概念。
严格来讲,人类既已具备健康概念,即可谓脱离【与兽为伍】时期,进入具备有文明条件之社会型态。
原始人类部落
因此,人类对于居条件之选择,便有了初步之全盘式环境规划。诸如,适合居住之洞穴,若有理想採光要求者,便不能过深;洞穴内若有舒适要求者,便须避免太潮湿;若有生活作息方面之方便须要者,即须有动线计算之思考;栖身地附近之自然环境与生态,若为经年茂盛各种植物,便于防风、隔热且有丰富果实供人採集食用;同时,更有各种动物可狩猎者,则属更完美。
原始人类建筑
同时,隨着人类智慧之增长,与生活息息相关之各种自然现象;诸如气候更迭,寒暑变化、阳光照射、晴雨天气、昼夜长短、万物生长等,属于周期性或非週期性之整体大环境变化,人类必然关注并积累经验,以作为最适合居住之参考条件。
原始部落
总结中国古人之长期性观察、接触与评估后,发觉最,适合人类居住之地理条件,即【枕山襟水】位置。
枕山襟水,即为风水之【负阴抱阳】理论。
综观上述与当今考古学家之结论,咸认为【穴居】和【巢居】即为古人类之居所。
总之,无论原始人类栖身处究竟是【穴】抑或是【巢】;大抵而言,其选址所考量之条件,已符合风水《地理人子须知》所谓“平支则以行水为美,山谷则以藏风为佳”。亦已具备《宅经》“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等,基于人性观之风水概念。
因此,远古人类单纯思维下,期待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共合谐之择居思维,即为我国【风水】之萌芽期。
接下一章讲;
氏族部落众合时期之风水
阴阳宅区分与宗教意识出现
清朝一摸金高手会“风水望气术”,找古墓手段特别,盗墓要择日子
盗墓高手的绝技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几年前有一个盗墓新闻,各位网友不知忘记没有——
2014年12月,警方破获了在辽宁朝阳一带活动的特大墓盗组织。当时仅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便多达175名,追缴涉案文物1968件,其中国宝级文物222件……据说这是1949年以来警方破获的最大一起盗墓案。
(姚玉忠团伙使用的盗墓工具金属探测仪)
这个盗墓团伙能够成功支锅,主要有一个核心人物姚玉忠,其交代有三十年的盗墓经历,是一位高手,据说其擅长通过风水术来找墓,人称“关外第一高手”,是位“祖师爷”式人物。
姚玉忠其实不是辽宁人,而是内蒙古赤峰人。赤峰我去过,那里辽代陵墓丰富,过去当地盗墓活跃。姚玉忠有三十年的盗墓经历一说,我不怀疑。
(被抓获的姚玉忠)
我怀疑的是他的风水寻墓术。姚玉忠所盗的主要是四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墓葬,那时还没有风水术,埋死人也不讲究风水,说姚玉忠用风水术来看找墓岂不是扯淡么!
现代的盗墓“绝技”,其实都是借助高科技工具取得的,如姚玉忠团队有电子罗盘仪、金属探测仪、探针等全套设备。
姚玉在朝阳市龙城区内一处盗掘现场
姚玉忠盗墓的地方,我十年前曾去考察过。红山文化时期墓葬埋得较浅,有墓的地方与周边土色明显不同,植被长得不好,古墓很容易发现。当时我看到遗址上的墓穴被盗墓者挖得乱七八糟,为此我在现场大发了感慨。
那姚玉忠凭什么混迹盗墓江湖,成为老大的,主要靠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出道早,自然就会有跟班的;墓挖的多了,自然就能发现埋葬规律。如果让他到盗墓高手多多的河南走走,估计他的一套“寻墓术”便不灵了。
(赤峰境内辽帝陵前盗洞,我亲自到现场看了,当时洞有一根长木,供上下攀援)
那么,盗墓圈到底有没有高手?当然有。比如清末广州人焦四,就是一位南派盗墓高手。
焦四事迹见于清末徐珂的《清稗类钞·盗贼类》,书中的“焦四以盗墓致富”条记述,焦四常在白云山一带盗墓。
过去盗墓江湖上的南派摸金高手,以“巧技”见长,通过自己或是祖传经验,结合所掌握的堪舆理论,探穴盗宝易如反掌,如过去湖南长沙土夫子,便擅长“望”、“闻”、“问”、“切”盗墓四法。
(现代盗墓现场,被盗是沙漠中汉墓)
而焦四,最厉害的是风水望气术。
焦四是职业盗墓者,靠盗墓致富,是清末广州盗墓圈的老大,手下有几十人。能当上老大,可不是一般人物,没有一双“入地眼”,没有两把刷子,想镇住手下,主宰江湖是不可能的。正因为焦四有盗墓绝技,徒弟们才乐于跟着他混。
超级盗墓高手多能“观风”、“望气”、“听声”、“看土”,样样在行。焦四也掌握这一套,其盗墓绝技归纳起来是“三听一看”——“听风”、“听雨”、“听雷”、“看草色泥痕”。
(姚玉忠团伙盗出的红山玉器)
焦四盗墓会择日子的,并不是哪天都出去,时辰一般选择在阴雨天,特别是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之际,正是焦四盗墓最佳之时,判断更准。
此时,焦四一伙会到广州郊野外找墓,首先就是“听”,凭一双耳朵。
焦四不是一个人“听”,他会将同伙分散到东南西北不同位置。有这么一次盗墓,可以看出焦四盗墓是怎么“听”的。
(山区墓葬)
一天,焦四带着同伙到广州的北郊寻找古墓。时值中午12点,突然来了一场大雷阵雨。南方的雷阵雨可不像北方那么多情,说来就来,霎时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大雨倾盆。
一般盗墓者在这个时候准会躲雨,但焦四不允许,就是雷电再凶,风雨再急,也不能退缩。焦四嘱咐同伙跑向不同的方位,仔细地听,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在心里。
焦四自己则跑到最高处的山顶,不顾可能被雷电伤人之危险。
(现代盗墓现场)
雷阵雨来得急,走得也快,不多会儿,就不下了。这时,在东边方位的同伙回来告诉他,雷声最响的时候,隐隐觉得脚下在动荡,就如轻微地震一般,好像还听到地下也发出相应的声响。
焦四一听,喜出望外,知道地下古墓在哪了。
怎么知道的?不见记载,但分析起来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有可能的。因为先秦大墓一般都会随葬大量的青铜器、金属马车等一些代表权贵地位的宝物,这些都是导电金属,遇到强大的雷电流时,便会有一定的反应——天地感应。
(古棺开启)
焦四当年可能并不知道这个“电的原理”,但他无意识地利用了这一点。
要说明的是,焦四这招很危险,极易被雷电击中丧命,切莫效仿。
至于焦四盗墓绝技之“看”——“看草色泥痕”,在过去盗墓圈中使用较多,如使用洛阳铲的河南盗墓者,他们会通铲头提上来的土样,判断地下情况,其实就是“看泥痕”。这个\"看\",说起来很简单,但技术含量却十分丰富,要靠经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和掌握的。
(洛阳铲工作现场)
以“观草色”来说,就是观察地表的植被生长情况,如果附近的地上植被生长不好,草色枯黄,或是长得特别好,就要注意了。古墓,特别是秦汉以前的大墓,封土多用三合土、花土,会影响地面植被的生长,往往会出现异常。
第三艘探测器光临水星,据说那里也有风水宝地,未来或可移民?
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一颗行星,平均距离太阳为5790万千米;也是太阳系最小的一颗行星,半径为2440千米,质量只有地球约5%,约3.3*10^23千克;由于靠近太阳,环绕太阳速度很快,一年只有约88天(地球日,后同),但自转很慢,一天相当地球58.65天,在那里只要一天多点就是一年。
人类迄今为止已经发射了120余艘行星与行星际探测器,到过水星的只有两艘,即老美的水星10号和信使号。水星10号是1973年发射,信使号2004年发射,而且只有信使号是专门探测水星的。
就在前两天,BepiColombo号探测器传回了一张水星照片,这是人类专门探测水星的第二艘探测器第二次光临水星拍回的照片,这艘探测器是继信使号之后,时隔14年,于2018年发射的,现在正在进入水星轨道的征途上。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BepiColombo探测器BepiColombo(贝皮·科隆博)是意大利科学家朱塞佩·科伦坡的昵称,他因首次提出利用行星引力弹弓效应而闻名,这艘水星探测器就是为了纪念他而用他的昵称命名的。这次任务从上世纪90年代就启动了,历经21年的研制,斥资18亿美元打造的水星探测器,于2018年10月28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BepiColombo探测器实际上是两个粘连在一起的探测器,其中一个隶属于欧空局,为“水星行星轨道飞行器MPO”;一个隶属于日本宇航局,为“水星磁层轨道飞行器MMO”。在飞往水星途中,它们结伴而行,共同应对征途的引力效应,到达水星轨道后,它们就会分手各自为政,在不同轨道高度开展对水星不同项目的考察。
BepiColombo实际上是三个模块组成,到达水星后会自动拆分,其中MPO主要探测水星的表面和内部结构,MMO则主要负责探测水星磁场及其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而另一个模块是负责转运它们到达目的地的轨道器,叫MTM。
MPO探测器携带的主要设备仪器为:激光高度计、意大利弹簧加速度计、磁力计、热能红外分光计、伽马射线和中子分光计、图像X射线分光计、外层大气探测紫外分光计、外层大气中子发出和补充量研究设备、分光计绘图仪、太阳强度X射线分光计等等。
MMO探测器携带的主要设备仪器有:磁力计、等离子粒子实验设备、钠大气光谱绘图仪、尘埃监视器等。
这组探测器将在2025年正式进入水星轨道开展任务,届时MPO会在400*1500千米的椭圆轨道运行,MMO会在400*12000千米的椭圆轨道运行,而MTM将两位“乘客”送到轨道后,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或漂流或坠毁就看管控工程师们的意向了。
那么,为什么2018年发射的探测器,要到2025年才能进入水星环绕轨道呢?而且2021年10月1日就传回了第一张照片,前两天又发回了第二张照片,且是距离水星最近时只有200千米,为啥还没有进入水星环绕轨道呢?
这就得了解一下探测器如何才能到达水星了这些年来,大家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太阳系外围行星,如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探测这些天体的航天器背离太阳飞去,由于太阳引力拉拽就会越来越慢,因此要不断加速,才能飞得更快更远。
BepiColombo探测器离开地球时最后一瞥
而任何探测器都不可能携带很多燃料,无法依靠燃料来提速。因此科学家们巧妙地利用行星引力弹弓效应,从一定角度驶过大行星时,就会给探测器提速。上世纪的旅行者1号、2号,本世纪的新地平线号都是这样达到飞出太阳系的速度的。
可能有人认为,前往水星的探测器不会被太阳引力拉慢,会更容易到达目的地。其实不然,飞往地球内侧的行星探测器更难,因为会被太阳引力拉拽得越来越快,刹不住车就无法在行星引力范围驻留,“嗖”的飞掠过去一去不复返了,或围绕着太阳转,或撞进太阳烧毁。
水星是一颗质量很小的行星,因此引力很小,在距水星表面400~500千米高度的环绕速度只需要不到3km/s;而发射时要离开地球引力飞往其他行星,速度至少要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11.2km/s。一旦飞出地球引力圈,又会被太阳引力拉拽得越来越快,到达水星要达到环绕速度就必须不断地“刹车”。
BepiColombo掠过金星时拍摄的照片
而探测器如若要自行刹车就需要大量燃料反推,要带这么多燃料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还是利用行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帮助刹车。可能有人以为引力弹弓效应只能提速,怎么又可以刹车呢?
行星引力就是这么奇妙,既可以提速,也可以刹车,只是要精准掌握与行星交汇时切入角而已。不同角度切入,既可以提速,也可以“刹车”。而意大利科学家朱塞佩·科伦坡首次推出利用引力弹弓效应,就是1974年应用在首次前往水星的水手10号探测器。
这次以他昵称命名的水星探测器,进入水星轨道前要利用引力弹弓效应“刹车”9次,提供“刹车”的行星为:地球1次、金星2次、水星6次。实际上,这艘水星探测器去年的10月1日第一次到达水星时,已经是第三次刹车过程。就是离开地球时利用地球引力刹了第一次,路过金星时又利用金星刹了第二次,到达水星后又刹了第三次。
随后,探测器又返回了金星,利用金星引力又刹了一次,这样地球的1次和金星的2次刹车任务就完成了,现在到达水星已经是第五次刹车了。这之后就不再回到金星去了,而是围绕着水星,兜着椭圆形大圈子,利用水星引力再刹四次车。
从整个飞行轨迹看,BepiColombo实际上是围绕着太阳兜着逐步缩小的螺旋形大圈子,这个圈子要兜7.2年,飞行总里程达到90亿千米,最远时距离地球2.4亿千米,最高飞行速度可达60km/s。
上面动图就是BepiColombo水星探测器飞行轨迹示意图:粉红代表BepiColombo探测器飞行轨迹,蓝色代表地球轨道,浅蓝代表金星轨道,绿色代表水星轨道,黄点代表太阳。
因此,要到达水星难度有多大可见一斑。这么一折腾,计划顺利的话,BepiColombo会在2025年12月5日才能正式入轨,2026年才能正式开展探索。
水星探索的意义水星几乎没有大气,在太阳近距离的炙烤下,向阳一面温度最高达到429℃,背阳一面温度最低为-190℃。这也是水星探测的一个难点,探测器必须经受数百摄氏度高温的考验。
水星的表面有点像月球,布满了陨石坑,且冷热两重天,是一个早已干枯死去的星球,似乎对人类没有什么价值。但经过地面望远镜和探测器的探测,科学家们发现这颗最小的行星并不简单,有着许多未解之谜。
首先,水手10号侦测到水星磁场,而且这个磁场像地球磁场一样,让太阳风发生偏离。地球磁场是由于拥有液态核心与地幔地壳的转速不一样而形成的,水星一个曾被认为死亡的行星为啥会有磁场存在呢?
第二,信使号探测器数据表明,水星两极地区陨石坑中,存在大量水冰,这些水冰重量在万亿吨之多,这些水冰从哪里来?
第三,水星密度高达5.427g/cm^3,在太阳系仅次于地球。研究认为,水星的核心占体积的42%,且占据了总质量的60%,因此核心是一个巨大的铁核,铁的含量高达2万亿亿吨,足够人类开采2400亿年。
还有水星表面有一些物质和气体从内部溢出,导致表面形成一些奇怪的洞穴,难道水星还有地质活动,没死?水星表面本来和月球差不多,但在太阳照射下看起来是黑乎乎的,反照率只有0.088,只是月球反照率0.136的八分之一,这又是什么原因?
总之,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尤其是在靠近地球的五大行星中,水星是人类了解最少的,这次发射的BepiColombo探测器,是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全面覆盖的考察水星,由此弄清水星的构造,或许对人类未来意义很大。
为了让人类免遭灭顶之灾,人类移民到外星的呼声越来越高,火星成为了第一候选地。钢铁侠马斯克巨型星舰的开发成功,以及他一系列围绕着火星进行的研究和开发,让人类移民火星的梦想越来越逼近现实。
那么,在可预见的时间里,人类真的只有移民火星一条路吗?有些科学家认为并非如此,移民水星或许也是一种选择。
因为水星也有一块风水宝地,就是在极地附近,那里阳光充足,能源完全没有问题;且水资源丰富,温度常年恒定。只要找到这块风水宝地,通过适当的人类活动,就会让那里的环境越来越宜居。
真的如此吗?当然这只是一种观点,存在争议。正因为如此,探索水星就有了更重要的意义。通过这艘探测器数年辛勤工作,相信会进一步揭开这颗距离太阳最近行星的许多秘密,从而为人类未来走向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今天就说这些,欢迎讨论,感谢阅读。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请勿侵权抄袭,敬请理解合作。
我知道的风水 我认为的迷信
对于什么是风水,有很多解释和定义,我比较赞同以下两种观点。
我们有权利选择适合居住环境
新西兰学者尹弘是研究风水的专家,他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上撰文说,风水是为找寻建筑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
《风水探源》一书中是这样说的: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是一种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满足的地形条件。
风水是选址与布局的艺术,其实讲究风水就是讲究一种环保。通风之地自然空气好、采光好,近水之地自然会有一个美好的环境。
风水是为找寻建筑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
这句话的含义是,例如在买房前,风水提供一个购买房产选择的评价标准。告诉我们哪个房产更加适合自己居住。指导选择购买房产。
风水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创造一种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满足的建筑空间。
这句话的含义是,风水提供一个方法,对居住的建筑空间,人为的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合自己生活使用。
我认为风水,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也在变化。
有人认为风水是一种封建迷信
我认为风水有其科学的一面,只当是迷信,有些片面。
现在国外还有我国的香港在搞建筑设计时都讲风水,最著名的是香港汇丰银行为了风水,里头的一部主要楼梯是斜着建的。现在外国人也讲究风水,这当然不能说人家无知了。
我尊重全世界的任何的宗教
全世界任何的宗教场所,如果你去宣传无神论,这是无知并且无礼!
因为宗教坚信有神。宗教场所你可以不去,宗教也可以不信,去了就不能说无神。可以不说话。
如果信众在公共场所,播放宗教音乐,宣传有神论,这也是无知!
因为全世界的宗教有很多种,宗教是有排他性的。你相信的宗教,我可能相信另一种的宗教,也可以不相信任何宗教。互相不可以强迫!这也是宗教的伟大之处。
这就是在高铁播放宗教音乐,引起冲突的原因。你坚信,喜欢听宗教音乐,不可以在公众场所强迫任何人听,虽然你没有恶意。别人可以不听不信。
建筑风水也是这样,有人相信,有人认为是一种封建迷信,这很正常,如果大家都相信,就有问题了。但是我相信风水其科学的一面。
你不会因为带了草帽 没有下雨而失望吧
什么是迷信我是这样认为
不知道风水是什么,就相信。
不知道风水是什么,就不信。
这两种人都是迷信。
不知道宗教是什么,就相信。
不知道宗教是什么,就不信。
这是迷信。
不了解这个专家,就相信。
不了解这个专家,就不信。
这也迷信。
一个是对外界盲目相信,这是盲信。
一个是对自己的判断盲目相信,这是谜一样的自信。
三十年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只想来告诉大家,有些人,有些事,有些地方看着就心生喜欢!原因复杂多样,但有规律可循。
提出观点供大家参考批评。欢迎大家讨论,一家之言恳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