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名字中的“琦”字
如玉无瑕一可人,琦行瑰意得躬行。理论实践需体验,安身立命脚下行。
壬寅年壬寅月戊戍日,今天咱们聊一下名字中的“琦”。
“琦”字总共十二画,左右结构为豫卦。凤凰生雏和乐象,万物发荣行动昌。建侯行师大吉利,顺行而动日月亮。
“琦”字释意不简单,美玉美好不平凡。琦玮琦行与琦珍,琦辞琦巧并琦玩,琦赂宝货《汉书》篇。
“琦”字取名寓意啥?天生丽质特别美,价值连城卓不凡。风度翩翩好风彩,谦虚自珍好人缘。杰出优秀光闪耀,幸福美满大发展。
“琦"字五行它属木,木遇水来事顺利,木遇土来凯歌还,木遇金来克星到,木遇火来新开篇,木遇木来同志愿,天地终始五行转。
取名用“琦”注意啥?琦为珍宝怕蒙尘,慎终如始好运连。
看到此处点个赞,明天咱们接着见。
刘海解读《道德经》-第九章(四)
第三个要说的是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和宋仁宗赵祯。
历史学家常常认为北宋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最发达的时代,陈寅恪先生就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北宋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与北宋多个皇帝遵循“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宋朝立国之初,皇帝们都提倡节俭。宋太祖赵匡胤就倡导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生活一直很朴素,睡的宫殿里只挂着青布和苇帘,用的丝织品都没有绣图案。有一次,赵匡胤把一件用麻做的衣服展示给身边的人看,说:“这是我以前穿过的衣服。”他的御轿已经修理过好几次了,且无装饰。皇后问他:“陛下既做天子,怎么不坐一个好的轿子,并用金银装饰一下呢?”赵匡胤严肃地说:“我以四海之富而富我,别说轿子,我管的金银就是装饰宫殿也用不完。但是,天下的子民若都用金银装饰,则不能装饰一个纽扣。国家之财是天下百姓之财,我不能随便用。天子要以有余奉天下,以后你不要再说这种话了。”
平定后蜀之后,后蜀的亡国之君孟昶到了开封,进献给赵匡胤一个精美绝伦的尿壶,上面装饰着七彩珠宝。赵匡胤看到这个精美的尿壶后,把它摔到地上,让侍卫砸碎,并声色俱厉地对孟和说:“一个尿壶竟然如此奢华,那用什么东西来贮藏食物?如此骄奢淫逸,怎能不亡国?”
“仁宗盛治”是中国古代备受各朝各代赞美、歌颂的。这个仁宗就是宋仁宗——赵祯。赵祯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四十二年之久。宋仁宗执政时期达到了北宋乃至于中国封建王朝社会经济文化的顶峰。由于他改元次数较多,他统治的最后八年,被称为“嘉祐之治”,也有后人把他的整个时期称为“仁宗盛治”。和强汉盛唐相比,这个开明治世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
宋仁宗治理期间,人口和财税堪比汉唐。嘉祐八年(1063年),全国人口达到1246万户,丁男2642万口,42年国家人口净增长379万户。这增长的户数就相当于唐太宗贞观时期的总户数。由于朝廷实行“藏富于州县,培护本根”的政策,嘉祐年间的国家税收增至3680余万缗,这是唐朝最多货币岁入时的四倍。而百姓的皇粮国税却并不多。
赵祯不光对人仁慈宽厚,身为九五至尊,但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衣食非常简朴,《宋史》记载了很多赵祯“后其身”“功遂身退”的事迹:
赵祯生性恭俭仁恕,百司曾奏清扩大御花园,赵祯说:“吾奉先帝苑囿,犹以为广,何以是为?”【译文】“我承奉先帝的苑囿,还认为太广大了,还要这个干什么?”
有一次,赵祯在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赵祯回宫后,着急的对嫔妃说到:“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赵祯:“陛下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赵祯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朕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
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螃蟹。赵桢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二十八只,每只钱一千。赵桢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一伸筷子就得花费二万八千钱,朕吃不下去!”他也就没有吃。还有一次,赵祯早晨醒来对近侍说:“昨天晚上朕肚子饿得很,睡不着想吃烧羊。”近侍问道:“陛下为何不降旨命臣下去采办?”赵祯说:“朕如果一开口,下面就因为这是朕的命令,去大肆扰民,所以还是不开口的好。”
一天,赵祯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朕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朕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朕宁愿忍一时之饿。”
赵祯去世前不久,中书门下、枢密院曾在福宁殿的西合奏事,看见赵祯所用的床帐、垫具都质朴灰暗,许久未更换。赵祯看着宰相韩琦等人说:“朕居于宫中,自己日常生活的享用正是如此。这也是百姓的膏血啊,可以随便浪费吗!”
宋仁宗在位42年间,始终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为此极力提倡节俭、减免民间赋税,使得百姓受惠极深。嘉祐八年(1063年),宋仁宗驾崩,当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开封的百姓痛哭流涕、如丧考妣,商人罢市举哀,哭泣之声传遍了大街小巷。不仅如此,就连边远山区的农夫农妇在得知消息后,也都悲泣不止,由此可见国民对仁宗的爱戴程度。《宋史》中对宋仁宗的评价是:“‘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为人君,止于仁”是对君主的最高评价,赵祯得到“仁宗”庙号,足以见群臣百姓对他的爱戴。要知道,中国历史上虽然有四百多位帝王,但得到“仁宗”庙号的皇帝仅仅七位,而且有三位还是地区性,大一统王朝的仁宗只有四位。
除了上述有道的领导者皇帝外,其他盛世的皇帝大多都很好地践行了“功遂身退”“功成而弗居也”,比如“光武中兴”的汉光武帝刘秀、“弘治中兴”的明孝宗朱祐樘等等。
与“功遂身退”“功成而弗居也”相反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他们往往是“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比如韩信,自从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攻占三秦,之后又率领军队灭掉西魏,攻破代国,平定赵地,使燕国归顺,后来又平定齐国,消灭齐楚联军二十万,可谓是战功卓著。在平定齐国后,天下其他的诸侯,不是被消灭就是归顺刘邦,只剩下一个项羽,统一全国的战争接近尾声,韩信这时候趁着自己兵权在握,刘邦还得倚仗自己,于是韩信趁机给刘邦写信,以半要胁半商量的语气向刘邦提出求封“假齐王”,以此来给自己捞点好处。“假齐王”就是代理齐王,求封“假齐王”没有直接求封“齐王”要求高,但如果刘邦答应当代理齐王,那迟早有一天也会转正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么记载的: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
【译文】
汉四年,韩信降服且平定了整个齐国。派人向汉王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南面的边境与楚国交界,不设立一个暂时代理的王来镇抚,局势一定不能稳定。为有利于当前的局势,希望允许我暂时代理齐王。”正当这时,楚军在荥阳紧紧地围困着汉王,韩信的使者到了,汉王打开书信一看,勃然大怒,骂道:“我在这儿被围困,日夜盼着你来帮助我,你却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汉王的脚,凑近汉王的耳朵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册立他为王,很好地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不然可能发生变乱。”汉王醒悟,又故意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就派遣张良前往,册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攻打楚军。
《史记》中记载:“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译文】
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以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而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
正因为韩信不能“功遂身退”“功成而弗居也”,时时刻刻想着私利,而且“富贵而骄”“揣而锐之”所以必然“自遗其咎”“不可长葆之”。司马迁在《史记》中这么评价韩信:“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译文】
假使韩信学会谦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的话,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拟,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了。
再比如和珅,深得乾隆帝宠信,并将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和珅不但大权在握,还成为皇亲国戚。和珅先后担任和兼任众多关键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忠襄公。
和珅起初清廉为官,是不接受贿赂的,和珅曾保举安明就任司务,安明任司务后立即送了一颗玉给和珅,和珅则婉拒不收。但是随着权力地位的成长,和珅的私欲却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由于乾隆皇帝宠信和珅,对其所犯问题并不追究,所以在乾隆在位时和珅并没有遭难,但待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即位,就开始清算和珅了。
相传,在清算和珅时,据不完全统计,查抄的黄金有33500余两,白银300余万两,当铺75座,银号42座,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珍贵衣物、珠宝、古玩、洋货等不计其数,其所聚敛的财富约值8亿两至11亿两白银,仅对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价,即值2.2亿两白银。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等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总和。查抄发现,仅乾隆五十五年至六十年的税收就被和珅贪掉了一半。所以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这正是“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啊,。
对和珅的判决,当时廷议当凌迟(就是千刀万剐的刑罚),最后在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下,说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对和珅来说,其远不如“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本章解读内容较长,受限于头条发布,所以分成几篇分别发布。
一千个人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道德经》也是如此。《道德经》年代久远,由于传抄的错误和人为的改写,导致现有《道德经》版本众多,再加上古文与后人文字的差异,就更加剧了对《道德经》理解的不同。特别是后来流行的几个版本由于人为改写和传抄错误,内容本身已经不能很好地自洽。以前我在读《道德经》时经常会有读不懂的地方或者有心存众多大疑问的地方,直到读到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乙本《老子》,才解开了很多困惑。
本书就是以帛书甲乙本《老子》为底本,通览全文后,以其主旨为主线,重新理解《道德经》的各章各句,并做的解读。自认为基本具有完整的体系,内容能够自洽。由于本人并非语言文字专业,解读中的错误必定不少,现将书稿草稿先发到网上,主要是征求不同意见、建议,以便不断修订、完善。
感谢关心和提出宝贵意见的每一个人!!
本文为原创,目前为手稿阶段,尚未定稿,版权所有,可以转发本文链接,不得抄袭、转载。本文仅做探讨和收集意见建议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