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黄帝内经》的八个纲领
《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
在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黄帝内经》中的三个概念,分别是:节气、八字和阴阳。通过对这几个概念的梳理,我们对这部经典书籍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
在接下来的这一节中,我们将继续跟着曲黎敏老师一起,探索《黄帝内经》的其他部分。在书中,有八个字,可以视作整本《黄帝内经》的纲领概括,那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的八字真言
为什么说这八个字是《黄帝内经》的纲领呢?因为,从头到尾,《黄帝内经》通篇讨论的主题都和这八个字密切相关。
在《黄帝内经》的原文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八个字,出现在黄帝和医圣岐伯的对话里,是岐伯对黄帝的回答。
这段对话,在前面的几节中,其实我们已经讲到了。对话的主题是黄帝发出的疑问,为什么上古之人可以长寿到百岁,而现在的人却做不到?
在岐伯给出的解答中,除了我们之前提到的“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这些生活现象的描述,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概括,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八个字。
这八个字是属于《黄帝内经》理论层面的高度概括,所涉及的内容,远远不止关于长寿与否的问题,所以,我们单独用一讲的内容,来好好剖析一下,到底什么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其实,这八个字,在曲黎敏老师看来,不仅是《黄帝内经》的纲领,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纲领,可以被称作是“八字真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阴阳”与“术数”
我们先说八个字中的前半段,“法于阴阳”。
看阴阳,辨阴阳,是中医看病的最高境界。而这里说的阴阳,不是太阳和月亮对立、男性和女性对立的那种“一分为二”的阴阳,而是一个互相包含、互相影响的系统。如果只看到阴和阳的不同,把它们简单地对立起来,就是只看到了表象。
具体说来,在古老的《易经》里,已经把阴和阳的复杂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巧妙。
我们知道,《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各自是由代表阳的阳爻,和代表阴的阴爻组成的。在这其中,代表太阳的离卦,是由外面的两根阳爻,加上中间的一根阴爻组成的,也就是“外阳内阴”。而代表的坎卦,则与离卦相反,是由外面的两根阴爻,加上中间的一根阳爻组成,也就是“外阴内阳”。
所以,当我们用这样的视角再来观察“阴”和“阳”,就会发现,在表象之下,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深层的不同。
如果我们一见到女性,就说她属于“阴”,那可能就会犯错,因为许多女性比男性更加得坚韧、充满生命力,甚至她们会自称“女汉子”,这就是“外阴内阳”的表现。
相反,有的男性虽然看上去稳重、阳刚,但是内心却可能脆弱得像一个小孩子,动不动就会流眼泪,那么,这种状态就是“外阳内阴”。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阴”和“阳”的结合体,二者所占的比重也会随时变化,“阴”和“阳”是在不断流动的,这就是中医学说里“阴阳”的奥妙。
因此,《黄帝内经》特别强调要“法于阴阳”,意思就是说,要弄清楚阴和阳的实际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去对症下药、处理得法,而不能用死规矩去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
好了,说完“法于阴阳”,我们再来看“和于术数”。
什么是“术数”?
简单地说,术数就是“方法”,是具体的操作指南,是我们老祖宗对于宇宙万物和个人生活的规律性总结。它包含的内容很广,五行的相生相克、阴阳变换的规律和法则、中庸之道,这些都可以归纳到“术数”的范围之中。
如果说“阴阳”代表的是“先天”,那么,“术数”代表的就是“后天”,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作为个体,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有很多选择的空间,小到一天从早到晚的作息安排、一周一个月的日程规划,大到五年十年的人生计划、对于整个人生目标的设想,这些都是我们有选择权的内容。
而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选择,采取了某一套的方法,就会产生相对应的结果,可能效果很好、让人满意,也可能效果不佳、让人失望。不论如何,都会把我们的人生指向新的方向,因此,在具体方法和道路的选择上,不能不慎重。
正因如此,《黄帝内经》才把“术数”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和宇宙根本的“阴阳”并列。
在岐伯回答黄帝的话中,说上古之人是“和于术数”的,也就是说,他们对于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的选择,是符合正确方法、选择得当的。
而后来的人,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就是因为,他们的做法不能够“和于术数”,从饮食起居到人生方向,都做出了偏离正道的选择,这样一来,幸福感肯定会大打折扣。
人生,法喜悠然
所以,理解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我们就能明白《黄帝内经》的这八个字在给我们什么样的指导。
这份指导,既可以理解成关于医学养生层面的,也可以把它扩展到更广的层面上,变成我们每个人人生的指南。
具体而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阳”代表先天的法则,是“天道”;而“术数”代表的就是后天的选择,是方法。
也就是说,《黄帝内经》的这八个字的纲领,就是在告诉我们:人生,既要符合天道,又要有具体的方法。既要有天地阴阳的丰富多彩,又要有脚踏实地的态度,去过好每一天的平凡生活。
那么,这样的生活状态,最终的人生追求是什么样的呢?曲黎敏老师引用了佛教中的一个概念,来概括《黄帝内经》的人生态度,那就是:“法喜悠然”。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生命的追求,不应该是当下的痛快,而是稳定的、持久的、源源不断的快乐。
所谓的“法喜”,意思是不再“心随境转”,不会看见下雨了心里就悲伤,看见天晴了就快乐。相反,法喜悠然说的是,“境随心转”,无论看见什么、经历什么,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澄净。
虽然,法喜悠然是佛教中提倡的一种生活状态,但是它与《黄帝内经》的八字真言所提倡的生活状态不谋而合,而这相通、相合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观察世界、总结经验,得出的一种殊途而同归的结论。所谓,万物有万法,万法皆相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