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古文出自《诗经·卫风·桃夭》,意思是只能远远地欣赏,不能轻易地去亲近或玩弄。这里的"亵玩"指的是不尊重或轻率对待。这句话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人,警示人们应保持敬畏之心,尊重其价值,不可轻易触及。
"只可远观不可近觑"则是现代汉语中的说法,意思是虽然看起来或听上去不错,但实际可能并不像表面那样简单或安全,需要谨慎对待。这里的"近觑"是指过于接近看透,或是轻易地小看或低估。这句话提醒我们在面对未知或复杂情况时,要有足够的戒心,不做表面的判断。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源于中国古代文学,通常用于描绘一些崇高、神圣或美好的事物,比如美丽的风景、优秀的品质、高尚的道德等。这里的"只可"强调了尊重和保持距离,"远观"意味着从远处欣赏,"亵玩"则是指不尊重地玩弄或随意对待。
这句话教导我们对这些美好的事物要有敬畏之心,不应将其视为可以轻易触及或玩弄的对象,而应以礼敬的态度去对待,这是对事物价值的尊重,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对待他人或事物时应有的态度。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拼音怎么读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拼音读作:
zhǐ kě yuǎn guān ér bù kě xiè wán yān
其中,"只" (zhǐ)、"可" (kě)、"远" (yuǎn)、"观" (guān)、"而" (ér)、"不" (bù)、"亵" (xiè)、"玩" (wán)、"焉" (yān) 都是单独的汉语拼音音节。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出自哪里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文学,常见于典籍《诗经》中的《周南·桃夭》一诗。原文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里的“桃”被借代为美丽的女子,整句话就是对女子的赞美,强调应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敬畏和尊重,不应过于亲近或轻浮地对待。后世常用来比喻对待某些珍贵的事物或品行的态度。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上一句
在《周南·桃夭》这首诗中,"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并不是单独的句子,它源自诗的第二段描述桃树花盛开的部分。完整的上下文是: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开放得鲜艳,那个女子出嫁,必定使她的家庭和睦。)
这里的"之子"代指那位女子,"灼灼其华"形容她的美丽,"宜其室家"则赞许她的贤良。接下来引出"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警戒,表明对美好事物应有的态度,即保持敬畏并尊重其应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