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之涣的《使至塞上》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篇,它以诗人的边塞行程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壮志。以下是这首诗的赏析:
```italics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的首句“单车欲问边”,描述了诗人奉命出使边塞的场景,以“单车”写出行的孤寂,显示出任务的艰辛。次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把自己比作随风飘荡的蓬草和归雁,寓言自己远赴边疆的情景,流露出淡淡的离愁和身不由己的感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名句,描绘了边塞辽阔壮美的景象,烟直落日圆,对比鲜明,更显壮丽。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壮美河山的赞叹,也暗含了内心的孤寂与壮志豪情。
最后两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诗人于途中偶遇巡逻的骑兵,得知前方边塞都护尚在,以燕然山的典故象征边防的稳固。诗人借此传达出对国家安危的关心和对边疆将士的敬佩。
《使至塞上》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边塞的所见所感,既有个人的孤寂,也有对国家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积极向上的边塞情怀。
使至塞上的主旨与思想感情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奉命出使边塞时的复杂情感和对国家的深沉忧虑。以下是对诗的主旨和思想感情的分析:
1. 主旨:诗的主旨主要是通过诗人的边塞之旅,反映出对国家边防的关怀,以及对于个人使命的坚定和对未知边疆的好奇。同时,也包含着对自身命运和前途的思考,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抒发。
2. 思想感情:
壮志豪情:诗人以“单车欲问边”开篇,显示出积极出使的决心,表达出一种豪迈的志向。
孤寂无奈:“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人把自己比喻为飘零的蓬草或者北归的大雁,流露出远离故乡的孤寂和内心的漂泊感。
对边塞的赞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表现出对宏大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也隐含了对战争和平的期盼。
对国家的忠诚:“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暗示边关守卫稳固,表达出对国家稳定的欣慰和对戍边将士的敬意。
这首诗融合了个人情感和家国情怀,展现了王之涣深沉而开阔的胸襟。
《使至塞上》鉴赏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律诗,以诗人的出使塞外的行程为线索,描绘了壮丽的边塞风光,同时也蕴含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鉴赏:
1.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诗人以单车出行,独自出使,表达了出使任务的孤单和责任感。居延,泛指边远地区,这里指诗人行程所经之地。
2.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将自己比作随风飘荡的蓬草和归雁,暗示自己出使的飘零和思乡之情,同时寓含了对未知边疆的探索。
3.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千古名句,描绘了大漠的旷远和落日的壮观,展现出壮丽的边塞景象,寓言壮志豪情与怀才不遇的寂寥。
4.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于路途上偶遇使者,得知前方边防都护尚在燕然,表达了对边疆局势的关心,也暗含对戍边将士的尊敬。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孤寂和边塞的辽阔,也有对国家边防的忧虑和对戍边将士的敬仰。王之涣巧妙地以自然景色寓言个人情感及家国情怀,使得《使至塞上》成为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它既展现了诗人的豪迈壮志,也传递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