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小故事——绝缨之宴
绝缨之宴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楚庄王依靠名将养由基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汉·刘向《说苑·复恩》楚庄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后三年,晋与楚战,有楚将奋死赴敌,卒胜晋军。王问之,始知即前之绝缨者。后遂用作宽厚待人之典。
一日,庄王宴赐群臣喝酒。天黑了,大家喝得酒酣耳热之际,灯火突然熄灭,于是有人趁机拉扯美人的衣裳。美人拉断那人的帽带,向楚庄王报告说:“刚才灯火熄灭的时候,有人拉扯我的衣裳。我已经扯断他的帽带拿在手里了。叫人赶快把火点上吧!看看是谁的帽带断了。”楚庄王说:“宴赐群臣喝酒,让人喝醉而失礼,怎么可以为了彰显女人的节操而羞辱人呢!”于是传令左右说:“今晚同我一起喝酒,不喝到帽带断了,就不算尽兴。”大臣有一百多人,大家都把帽带拉断,然后才叫人把火点上,大家都喝得十分尽兴而离席散去。
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位大臣总是在前面冲锋陷阵,五度交锋五度奋勇作战,带头击退了敌人,最后终于获得胜利。楚庄王讶异地问他说:“我的德行浅薄,又不曾特别优待你,你为什么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到这样的地步呢?”那大臣回答说:“我本就该死!从前喝醉而失去了礼节,君王您隐忍而不诛杀我。我始终不敢因为君王您荫庇的德行而不显扬地加以报答,常常希望自己能够肝脑涂地,用颈上的热血溅到敌人身上!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带断了的人哪!”于是打败了晋军,楚国因此而得以强盛。《东周列国志》称此人名叫唐狡。
楚庄王宴群臣,命美人行酒。日暮,酒酣烛灭。有引美人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趣火视之。王曰:“奈何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命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欢。”群臣尽绝缨而火,极欢而罢。及围郑之役,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获首,却敌,卒得胜。询之,则夜绝缨者也。(冯梦龙《智囊全集》)
楚庄王“绝缨之宴”是怎么回事?为何能与鸿门宴相提并论?
如果评选上千年来最著名的酒宴,排名第一的无疑是鸿门宴。那么,排名第二的是哪个?答案是:楚庄王的“绝缨之宴”。
1、“绝缨之宴”的经过
鸿门宴在《史记》中有记载,而“绝缨之宴”正史中并未有记载,首次讲述这个故事的,是成于西汉的杂史小说集《说苑》。大体经过如下:
楚庄王夜宴群臣,大风吹来,宴席上的烛火被吹熄。黑暗中有人借机揩油,摸扯楚庄王美姬的衣服。这个美姬也不含糊,一把扯断此人帽冠上的缨带(美人援绝其冠缨)。并向楚庄告状,有人趁烛灭摸我,我把他的冠缨扯下了,点起火来,看看这人是谁?
“绝缨之宴”
面对美人受辱,多数人的选择是:揪出那个坏蛋!所以多数人当不了君王。楚庄王是这样处理的,先安慰美姬:“不过是喝醉失礼,怎么能因此追究?”并下令:“所有喝酒的人,都扯下帽冠缨带。”宴席上百十人全扯下冠缨后,才点起烛火,尽情畅饮而休。
2、“绝缨之宴”后发生了什么
如果一切到此划上句号,就不会在历史上那么有名了,也不会被史学家津津乐道。“绝缨之宴”后第二年晋楚两国发生战争。有一名楚将主动请战,异常奋勇,五战五胜,打败晋军。楚庄王对此很奇怪,我并没有格外施恩于你,你为何如此毫不惧死?
答案揭晓!这人说:“我早应该死了。那天在酒宴上喝醉失礼,大王隐忍而不追究。我怎敢私下接受这样的大恩而不加倍回报大王,怀有肝脑涂、与敌死战的决心很久了。我就是被扯断帽冠缨带的那个人。”
一名楚将五战五胜
《说苑》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个故事的始终:不求回报地给予别人恩德,最将得到公开的回报(此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也)。
“绝缨之宴”能与鸿门宴同样有名,实在是与两年后发生的晋楚之战相关。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绝缨将军”的五战五胜,楚国是无法重创强大的晋国,并最终成为春秋霸主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它是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酒宴。
3、“绝缨之宴”背后还有什么故事
如果要论春秋战国时期,最讲究服饰穿着的人,无疑要这位楚庄王。《墨子》曾说,楚庄王是衣冠治国的典型,让国人戴色泽鲜艳的帽子,要系上丝带,穿红色的长袍(楚庄王鲜冠组缨,綘衣博袍,以治其国,其国治)。
《淮南子》的说法更直接:楚庄王穿着宽衣、长袍,号令天下,最终称霸于诸侯(楚庄王裾衣博袍,令行乎天下,遂霸诸侯)。后世人说,如果没有衣冠治国,自然没有“绝缨之宴”,楚庄王也因此留下了一段历史佳话。
细说起来,与楚庄王相关的故事还有:他继位3年不理朝政,而且“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日夜为乐还下令:“谁敢进谏必杀!”大臣伍举入宫进谏,见楚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鼓乐之间。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于是伍举提了个问题:“南山有只鸟,三年不飞不鸣,是为什么?”楚庄王答:“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退下吧,我知道你的心意了。”此后,楚庄王发奋图强,终成一代霸主。
指动济南原创,转载请注明
典故《绝缨之会》:宽厚待人原谅他人过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宴会,一个是刘邦和项羽的鸿门宴,另一个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熄灯摘缨的绝缨之会。
话说楚庄王平定了斗越椒之乱后,就在宫中大摆宴席犒劳各位功臣。席间还让他的宠妃许姬和姜姬出席,两个妃子都长有美丽妖娆,尤其许姬更有沉鱼落雁之貌。
楚庄王和众将士把酒言欢许久,众人都有醉态,有的甚至袒胸露乳,形骸放荡。这场宴会,楚庄王本来就是要众人不要拘束,不用顾及君臣之礼的,所以众人才敢如此。
酒到酣处,于是庄王就让许姬去给众人斟酒。就在许姬开心地为各位将领斟酒之时,恰巧有风吹进来把蜡烛吹灭了。这时候不知道是酒后失态还是色胆包天,有位叫唐狡的将领就趁机调戏起了许姬。许姬在反抗的过程中把他的帽缨给摘下来了,唐狡也知道自己行为过重就让许姬离开,心里一阵后怕。
许姬回到去后就跟楚庄王说,刚才灯熄之后,有人趁着黑暗调戏非礼了她,让楚庄王为她作主好好的惩治这个无礼之人。庄王说黑灯瞎火的,你也看到他人,怎么能知道是哪位将领调戏于你呢?许姬说趁乱的时候把对方的帽缨摘下来了,只要掌灯起来,看哪位帽子上没有帽缨就知道是谁非礼调戏自己。
楚庄王想了想,觉得自己这次举办宴会本就是为了犒劳为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的,要是为了这事就严惩岂不是寒了众将的心。况且酒到酣处,难免也会做出失态之事,这也是人之常情。
于是就让大声告诉众人,让众人把头上的帽缨都取下来,说这东西妨碍了大家饮酒作乐。众人也都把帽缨取下了,这时唐狡摸着自己头上没有的帽缨也是后怕,酒都醒了大半,也是明白楚庄王的用心,在心里面也是一阵感激。宴会也在这觥筹交错中行至高处,然后慢慢的结束。
在第二年的时候,楚国和晋国争霸。由于战事不利,楚庄王身陷绝境之中,有性命之危。就在这时有位将领悍不畏死,拼死相救,这才让楚庄王得以脱困。
而这位将领就是在宴会上非礼许姬的唐狡。
宽于待人,心胸宽广,能够大度得宽容别人对自己的过失,真的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要是能做到,我们就会赢得人心,拥有化敌为友的能力,这在我们的人生中何常不是一种品质一种本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