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风水局已破

完整的恭王府重生开放 历经28年清理腾退 幕后推手是谁

今春的北京城里,前来名胜古迹参观游览的国内外游客数量剧增。参观故宫,要提前一周预约,每天四万张门票十分紧俏。就是进广场转一圈,也得提前一天在网上预约。

前些天外地来几个朋友,主要想看看故宫和。由于不了解相关规定,结果故宫没去成,广场也没进去。

因为来一趟北京不容易,无奈之下,这几位朋友买两元一张的门票登上景山,站在海拔88.35米峰顶的万春亭前,远远俯瞰了一下故宫全景与北京中轴线,算是过过眼瘾。

下了山,北京的朋友建议说,没能游览成故宫,可以参观一下“恭王府”,那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王府,5景区,里面的古建筑也非常值得一看。

于是,大家有了一趟“恭王府”之行。

“恭王府”坐落在在北京城中心什刹海后海南岸,柳荫街南段,是一片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群。被地理历史学家誉为“什刹海的明珠”。

参观了“恭王府”的朋友们大呼不虚此行。也感叹游客太多,摩肩擦踵的参观,亭阁楼园、古迹碑题等都看得不细。只是实实在在记住了这里曾是大贪官和珅的府邸。

陪朋友参观归来,余兴未尽。

坐下来翻阅“恭王府”的相关史料,始知这处如今的旅游名胜的对外开放,曾经历了一段极不寻常曲折,多亏了这几位幕后推手。

说起“恭王府”的份量,老北京流传着“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说法。

“恭王府”位于北京风水宝地什刹海地区,占地6万多平方米,府邸堂皇庄重,花园繁华高雅。

它总共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王府中路主要为银安殿和嘉乐堂;东路主要为多福轩和乐道堂,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在京城极为罕见;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锡晋斋即为恭王府“楠木殿”。殿内雕刻皆为楠木所成,是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修的。府邸最深处建有两层的后罩楼,又称藏宝楼,其后墙一共有44个什锦窗,相传和珅可以根据窗户的形状,来对应宝物的种类。

园区内“西洋门”、“福字碑”、“大戏楼”合称恭王府三绝。府内满园“福”字,多达一万多个,与康熙“福字碑”,共同形成了“恭王府”特有的“福”文化。

在明代,王府的花园曾是一处园林。由于“恭王府”及花园风景幽深,因此一向传闻认为这里便是《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和大观园。

乾隆四十年(1775年)前后,时任乾隆皇帝御前侍卫、正蓝旗满洲副都统的和珅,相中了这块四周萦水,遥接西山,而且又离皇宫不远的风水宝地。遂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多处房产,建造成大名鼎鼎的“和第”。

当时,在满清皇族王府、贝勒府扎堆的北京前后海,“和第”以其富丽堂皇而被称作“城中第一佳山水”,更因其仿照故宫的格局建制,而声名显赫。

作为乾隆皇帝的头号宠臣,和珅不仅后来权倾朝野、富可敌国,而且他的儿子丰绅殷德还迎娶了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并且就居住在这座“和第”之中。

岂料,乾隆刚死的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就被嘉庆帝治罪赐死抄家。这座“和第”也被嘉庆皇帝转赐给了自己的小弟弟庆郡王永璘。

永璘早就对这座豪宅垂慕已久。还是在和珅当道时,乾隆的诸位皇子便凑在一起商议,将来不管谁当了皇帝,都必须搬掉和珅。惟十七皇子永璘说:“将来不论哪位哥哥当上皇帝,只要把和珅的这座豪宅赏给我,我就知足矣!”

庆郡王永磷搬入“和第”,这里一时改称为庆郡王府。

永璘极其后人在此居住了五十余年,后因家势败落迁走。

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咸丰皇帝降旨原庆郡王府赐给给自己的六弟恭亲王奕訢为府邸。由此,“庆王府”变成了“恭王府”。

晚清时期的恭亲王奕訢,应该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参与了第二次战争以及其后的几乎全部重大政治活动,慈禧发动“辛酉”时,他是重要帮手。丧权辱国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都是他代表清廷签订的。

1898年,恭亲王奕䜣去世,他的孙辈溥伟继承其王位,成为了“恭王府”的新主人。

十几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

初期的1920年左右,不甘心失败的溥伟为了筹集资金复辟清室,不惜将恭王府抵押给北京天主教会的西什库教堂。1937年至1939年,恭王府逐步被有教会背景的辅仁大学购得,并被开辟为其女子学院的校址。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多数人都还没有意识到保护王府等古代建筑的重要性,自然也没有注意到“恭王府”的保护问题。

1955年,公安部聘请苏联专家前来协助工作,因为工作性质特殊,不方便安排专家住宾馆。经过报批,北京市将恭王府后花园里的空房全部划归公安部使用。后期,苏联专家陆续搬走,这里则成了公安部一些部局级干部以及工作人员的住所。

至七十年代末,“恭王府”已成为被八家单位占用、二百多户家庭聚居的大杂院。

当时,迁入“恭王府”的人员,大多只知这里前身曾是清代王府,但并不清楚什么“恭王府”、“和第”,也不了解其历史,更无文物保护意识。

占住单位和居民为办公和生活便利,或拆房,或搭建,保存下来的建筑也因年久失修,被弄得残破不堪。

1962年,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两百周年诞辰之际,红学界掀起了短暂的“考证”热潮。有红学家指出,京城的“恭王府”后花园,就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

此说法引起了学界甚至高层领导的关注。

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市副市长、著名红学家王昆仑等陪同下,视察了“恭王府”,指出一定要将“恭王府”保护好,将来有条件时对社会开放。

除了周总理,还有、陈毅、李富春、、郭沫若、康生等也先后来过“恭王府”参观考察。

自此,“大观园”便成了“恭王府”后花园的俗称。

周总理还曾为此批拨专款,用以重修恭王府花园。并指示:“一切照原样修复。”郭沫若还向中央打报告,建议在“恭王府”建立曹雪芹纪念馆。

此后,由于特殊岁月的到来,这项工作被耽搁下来。

1975年,周总理在病重期间,仍不忘委托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办三件事:新建一座北京图书馆;修琉璃厂文化街;对社会全面开放“恭王府”。

在医院病床前,谷牧看着憔悴的周总理,眼眶酸楚,赶紧连连点头,请他放心。

为了落实周总理的嘱托,早日实现对社会开放“恭王府”,谷牧从宏观到微观做大量细致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1978年,谷牧副总理专门召开了腾迁“恭王府”现有居户会议,北京市政府表示会全力支持。

1980年,谷牧亲自主持,由国家文化部文化事业管理局和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联合起草了《关于加强古建筑和文物古迹保护管理工作的请示报告》。对“恭王府”制定了“先易后难,分期分批、先花园后府邸、边搬迁、边修复、边开放的原则。”

“恭王府”被占用腾退的工作,终于开始付诸实际行动。但由于受当时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工作进展十分缓慢。

1980年7月19日,谷牧副总理前往“恭王府”视察。在后花园检查原王府大戏楼的保护情况时,平时比较温和的谷牧严肃指出:“不管(恭王府)将来开放不开放,戏楼里的人家都要搬出去。”

他指示陪同视察的北京市建委领导,立刻安排占据戏楼的北京风机厂搬迁,同时要求在场的几个相关部委的领导尽快拿出搬迁方案。

为了迁走已经在“恭王府”居住多年的住户,公安部下了很大力气统建宿舍楼,还成立了公安部大观园宿舍拆迁办,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组织推进和思想工作。

曾住在花园中心的一位公安部老干部是资深老红军,为新中国解放立有战功。但老人脾气很大,被当时院里的住户和工作人员戏称为“老天爷”,很难作动员说服工作。

谷牧副总理亲自来到“恭王府”这位老红军的家里,苦口婆心相劝。末了,谷牧说道:“这是周总理一直挂在心上的大事,他临走的时候念念不忘,看着我反复叮嘱,一定要我把这件事办好。”

听到这句话,老红军瞪大双眼,十分懊恼:原来这竟是周总理生前的愿望,自己这是干了什么事儿啊!

于是,他二话不说,答应立即搬走。

从1982年至1988年,在谷牧副总理的主持下,各方面积极努力,位于“恭王府”花园部分的单位和大多数住户,克服重重困难,得以迁出。

1988年8月,经过修缮后的“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但府邸部分的腾退工作仍在艰难进行中。就在同一年,74岁的谷牧卸任国务院副总理。

1989年10月,时任国务院总理、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等到“恭王府”视察。1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也来到“恭王府”视察,并指示尽快开放“恭王府”。

1995年4月,已经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谷牧再次来到“恭王府”考察。

“恭王府”负责人向他保证,应该能在1997年完成大部分单位的搬迁工作。但谷牧已经不太相信这样的“保票”,有些感伤留下一句:“看来我是见不到‘恭王府’修好的那一天了。”

1999年,时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开始主持“恭王府”的腾退修复工作。他后来回忆:“谷牧同志受周总理的委托,我受谷牧同志的委托,抓了5年恭王府的工作”。

2000年,已经86岁高龄的谷牧,又来到恭王府考察。看着眼前尚未彻底清退誊清的王府,不免想起周总理临终前的那一幕。

他痛心又遗憾,再次说道:“有生之年怕是看不到‘恭王府’完全开放的那一天了,这件事没办完,我实在是没办法向周总理交代啊!”

怀着对完成周总理遗愿的使命与责任,年逾古稀的谷牧仍一再跟进。2001年3月,他在北京市有关领导陪同下,再次前往恭王府考察并留下工作建议。

这期间,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对“恭王府”的开放工作展开了呼吁和关注:

1997年,在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就开放恭王府提出议案。当年12月,文化艺术出版社迁出占据的王府花园;

1998年,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再次呼吁尽快全面开放“恭王府”;

1999年和2000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先后两次到恭王府视察并现场办公,具体解决相关问题并指示:“对文物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2002年11月,恭王府管理处召开由清华大学主持的恭王府规划方案专家论证会;

2003年3月,“文化部恭王府管理处”更名为“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

2006年11月23日,市政工人开始给恭王府多福轩的窗框上漆。当天,随着占用“恭王府”府邸的最后一家单位----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悬挂在恭王府近50年的校牌摘下,并移交占用房屋及管理权,历时28年的恭王府府邸腾退工作终于圆满结束。

2007年,中编办批复成立“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

2008年8月20日,整修一新的“恭王府府”正式对外开放。古都北京再添一处盛景。

此后,“恭王府”有陆续晋级为国家5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09年11月6日,96岁的国务院你原副总理、对“恭王府”开放倾注了大量心血的谷牧在北京逝世。

得以欣慰的是,谷牧生前终于看到了“恭王府”完全开放,他也完成了周总理留给他嘱托。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和配图均源于网络)

标签: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0607/1685841788107641.html
上一篇:鸬鹚的拼音(青海湖鸬鹚的拼音)
下一篇:旬空(旬空星)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