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五清明节,老话说:“清明连三节,上坟有说道”,啥意思?
今年的清明节是在农历三月初五,恰好与传统习俗的三月初三上巳节,三月初四寒食节连在了一起,这是很少见到的。
因此,就有了一句俗语:清明连三节,上坟有说道。这句话中的“连三节”是啥意思?这种情况清明节去祭祖扫墓有哪些讲究?让我们去看看。
三月初三是上巳节传统习俗的上巳节,又叫元巳节。这个节日发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原本是古人纪念轩辕、沐浴净身、驱除病害的节日。
上巳节在两汉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间节日,但是到了唐宋时期,逐渐淡化,慢慢地融入清明节之中。
古时候,上巳节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祖扫墓、踏春郊游,亲朋好友相约,一起去河边沐浴祈福,寓意洗去过往的愁怨和烦恼,清爽出发开始新一年的征程和奋斗。
三月初四是寒食节比较而言,寒食节比上巳节的名气要大多了,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食节等。在众多传统节日中,寒食节是唯一一个以饮食命名的节日。
古时候寒食节的时间一般都是在清明节之前,上巳节之后,今年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三月初四这天,因此寒食节只能是3月初4这一天,必须单选,所以出现了清明穿三节的情形。
在寒食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粳饭,饮春酒、吃新茶、喝清泉等,寓意家宅平安,福到吉祥到,还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古时候,寒食节这天除了踏青郊游、祭拜扫墓之外,还有插柳戴柳、饮酒做诗、蹴鞠踢球、荡秋千等活动。
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时间距离太近,习俗也都差不多,因此人们慢慢地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合到一起去了。
三月初五是清明节清明节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典籍中记载:清明之日,萍始生。大致意思是每年清明节的时候,水上浮萍开始舒醒、慢慢生长开来,天气也是越来越暖和。
在秦汉时期,清明和其他节气一样,根本没有踏青、祭祖、郊游等活动,也没什么存在感。
从唐宋开始,上巳节渐渐融入到清明节之中,但是寒食节始终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直到元朝,寒食节和清明节渐渐融合到了一起,成为今天著名的祭祀节日——清明节。
在清明节这一天,古人纷纷外出踏青、插柳、荡秋千,祭祖、蚕花会、放风筝,其中的很多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今年的清明节祭祖,既要表达心意,还要因地制宜清明将至,和亲人一起回乡祭祖扫墓,不仅是缅怀祖先、追思故人,更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这是必须要做的。
此外,清明节扫墓祭祖、感恩先人,就是一个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怀先人、尊崇孝道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很多人会因为工作、学习或疫情的关系,无法返乡扫墓祭祖,但是可以遥祭,但不可不祭。
今年清明节,我们需要注意什么今年是清明连三节,即三月初三上巳节,三月初四寒食节,三月初五清明节,要选好扫墓祭祖的日子。
清明前后祭祖扫墓的人特别多、扎堆出行,而且现在的社会节奏非常快,因此很多人会选择错开清明上坟的高峰期,要么提前两天,要么推后两天。
按老一辈的说法,要选择单日去祭祖,3月初2显然不行,初一又是传统的朔日。
3月初3适合,但是这一天又处在清明扫墓的高峰期。再往前的农历二月是仲卯之月,亦不适合祭祖。
因此,想要错开清明上坟的高峰期,可以选择三月初七或初九去扫墓。
当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无论如何,只要能够表达自己情系乡土、心怀宗亲的子孙之情就好。
待繁华尽处,青石小路,晨钟暮鼓,安之若素。
兜兜转转,来来回回,年年岁岁,山河清明,花开之时便是重逢之日。
农历三月初五,清明节,祭祖扫墓“10不要”,看看老传统有道理吧
#三农高质量创作大赛第四季#
导语
农历三月初五,清明节,祭祖扫墓“10不要”,看看老传统有道理吧。
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看来,这天人们的心情比较低沉和难过,因为清明节是祭拜祖先的日子,民间少不了进行扫墓祭祖,缅怀先祖,感恩庇佑。你知道吗?各地祭祖传统习俗不尽相同!老祖宗留下的讲究比较多,清明祭祖扫墓,简要归纳为:“10不要”。我是畅谈民俗点滴,看看老传统有道理吧!
一是不要在祭祀前,沾荤腥和饮酒;民间,对祭祖扫墓比较重视 ,倡导食用素食,表达对先祖的敬重;同时,也不要饮酒,特别是墓地比较远,道路比较难行,也是为安全着想。
二是不要穿大红大紫的衣服祭祀祖先之时,不仅倡导吃素食,而且着装要规范整齐,干净利索,以示对祖先的尊重。要求是祭祖比较庄重肃穆,尽量不要穿大红大紫的衣物。
三是不要让体弱多病的人或者孕妇参加扫墓。像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为了安全期间,最好不要让参加了;还有身体有病的人,不要带病祭祖了,防止不利于身体恢复,还有孕妇、小宝宝等也不提倡参加。
四是不要在傍晚时分再进行扫墓。通常,清明扫墓一般选择中午时分,阳气比较充足的时候,相对比较适宜。而到了傍晚,夕阳西下,阴气上升,尤其是返回太晚,安全隐患增加。
五是不要垮过祭品。在清明上坟时,总会准备一些祭品,用来祭拜先祖。在摆放供品时,不要一脚跨过去,这是不礼貌、不敬重的行为,虽然是小事,还是要注意。
六是不要在祭祖时,在墓地附近拍照。清明时节,春暖花开,百花齐放,有的朋友喜欢拍照留念。尤其是现在手机非常普遍,也非常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拍照。但是,墓地不倡导拍照。具体原因,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
七是不要在祭祀祖先之时,嬉笑打闹。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也是民间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比较庄重严肃,也是对先祖的敬重。因此,不要在祭祖时嘻笑打闹。
八是不要在墓地附近随地大小便。清明这天,准备丰富的供品,祭拜祖先,让先祖食用,以示敬重。此时,如果随地大小便,不仅不雅观,对先祖也不尊重。因此,行为举止要庄重。
九是不要在祭祀返回时,把墓地附近的香烛冥器或者花草树木带回家。民间,讲究比较多,认为香烛冥器是送给先祖的,不能拿回来;花草树木是祖先拥有,也不要带好,图的是个吉利。
十是不要在清明节这天过生日相信大家也能理解,因为这天是祭拜祖先的日子,给先祖准备吃的、用的,还有花的钱,是祖先比较高兴的日子。因此,如果这天过生日的人,可以提前或者推迟一天。
结束语老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传统习俗大致差不多,但是,一些细节和讲究还是不尽相同,各地有各地的传统。
清明节到了,你们哪里在祭祖扫墓时,有哪些讲究?欢迎交流分享。
农村清明上坟讲究“前三后四,左五右六”,是什么意思?
2020年4月4日是清明节,清明节在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与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可以说是病期的节日。清明节在农村过得相对来说是比较隆重的,至少农民在这一天一般是不去干活的,主要是上山扫墓,对去世的先人去圆坟,也就是说在坟头上添上一些新土。
清明节上坟一般人是有讲究的,尤其是在选择时辰方面或者时间方面都是非常有讲究,不能够任意的时间去上坟,这样是对祖先的不尊敬。农村老人对上坟的时间有这样的规定:“前三后四,左五右六”。从字的表面意思根本看不懂是什么意思,下面简单的分析一下。
清明节上坟,前三后四。清明节上坟的前三后四的意思就是说在清明节前三天内可以上坟,或者是在清明节后4天内可以上坟,并不是一定要选择在清明节这一天上坟。因为有时人们的生活比较的忙没有时间,不一定赶在清明节这一天上坟,也可以在清明节前三天或者清明节后4天上坟。
对于这个清明节上坟遵寻的“前三后四”还是有一个典故。在过去有一个大官为了赶到清明节回家上坟,结果回到家里的时候确实是清明节那一天,可在清明节这一天上坟必须准备一些上坟的东西,以及一些上坟的冥币。过去那些大官上坟准备的东西非常的多,而且礼节也非常的繁琐,因此这个大官上坟就在清明节之后了,所以并没有赶在清明节这一天上坟。
对于这个大官出现了上坟比较晚一天的状况,于是就上报朝廷改变了只有清明节这一天上坟的习俗,报出的时间是可以在清明节前三天或者是清明节后4天内上坟都是不晚的。因此我国现在清明节也有了三天的假期,人们可以在清明节前一天上坟,也可以在清明节后一天上坟,这样都是有时间上坟的,没有必要赶在清明节那一天,特别城市的公墓里人山人海的上坟比较的挤。
清明节上坟,左五右六。清明节上坟时所遵循的“左五右六”是指的时辰,也就是在这规定的时期内上坟都是非常吉利的,但一定要避开不能够上坟的那个时辰。我国农历规定一天有12个时辰,子时为午夜11点到凌晨1点,随后每隔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12个时辰共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这12个时辰当中,不能够在中午去上坟,也就是午时这一时辰不能上坟,所以就有了午时之前有5个时辰,午时之后有6个时辰。
午时是指的中午11点到下午的1:00,这个时候是太阳一天最毒辣的时候,特别对于民间有一种迷信的说法,那就是阴间不能够见太阳。如果说选择在中午11:00~1:00当中的50去上坟的话,这会使得去世的人不能够午时上坟所祭奠的东西,或者说收到送的冥币等等。毕竟是阴阳相隔的两世人,所以也就有了阴阳之分。
通过以上简单的分析,大家基本上了解了为是清明节在我国上坟是有不同的。尤其是在清明节上坟选择的时间是有讲究的,并不是说清明节这一天才能够上坟。也并不是说清明节的12个时辰都可以上坟,这期间是有一定的避讳的,清明节前三天内可以上坟,清明节后4天内也可以上坟,但不管选择这7天内的哪一天去上坟,不能够选择在中午的11点到下午1点午时上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