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故事》舞龙的由来。
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
舞龙是一种很古老的民俗活动,在过年的时候,很多地方都会有舞龙的习俗,人们希望通过舞龙来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作荷花村的地方。
这个村子里有一片很大的池塘,每到夏天,池塘里便开满了荷花,十分美丽,荷花村也因此而得名。
在荷花池边,居住着一对小夫妻,丈夫叫作百叶,妻子叫作荷花,他们夫妻二人都很诚实善良、勤劳质朴。
百叶和荷花十分恩爱,结婚后从来没有红过脸,两个人相敬如宾,日子过得十分甜蜜。
结婚后没多久,荷花就怀孕了,他们都十分期待这个孩子的降生。
百叶对荷花十分呵护,看着荷花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百叶开始忙着准备孩子出生的东西。
可是,十个月过去了,荷花没有分娩的迹象,二十个月过去了,荷花还是没有要生的动静。
百叶和荷花夫妻两人感到十分奇怪,四处找大夫问询,但是经验再丰富的大夫也没有见过怀孕这么久的孕妇,都束手无策。
在等了九百九十九天之后,荷花终于生产了,她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小男孩。
孩子刚一出生,就将屋子里照耀得金光闪闪,接生婆都睁不开眼睛。
焦急等在门外的百叶听到了荷花和接生婆的惊呼声,以为出了什么事,忙冲进屋里,看到孩子的胸口和背上长满了细细的龙鳞,耀眼夺目。
接生婆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对百叶说道:“你的儿子一定是神仙下凡,不然怎么会长龙鳞呢?
我刚才数过了,一共有九百九十九片呢。”
百叶看到荷花和孩子都平安健康,便放下心来。
他抱起儿子,满心欢喜。
百叶只希望一家三口能够过平静幸福的日子,但是他的儿子是龙神转世的消息还是传遍了整个村子,大家都上门来贺喜。
这个消息也被村长知道了。
村长的儿子在朝中做官,村长和孙子生活在一起,村长的孙子相貌丑陋,性格霸道,村里没有一个人喜欢他。
村长和他的孙子听说百叶的儿子生得好看,还是神仙转世,十分嫉妒,就四处散播谣言说百叶的儿子是妖魔鬼怪,一定要趁早除掉,以绝后患。
村长派孙子去杀掉百叶的儿子。村长的孙子提着刀前去百叶家,村子里其他的人忙去给百叶报信。百叶将儿子放进木盆,藏到了家门口的荷花池里。
村长的孙子来到百叶家,四处翻找都没有找到百叶的儿子,他将刀架到百叶的脖子上,恶狠狠地逼问:“说,你把你儿子藏到哪儿去了?”
百叶宁死不屈:“你杀了我吧,我是不会告诉你的。”
看到丈夫有危险,荷花冲上来想要保护百叶。
村长的孙子看到荷花如此美丽动人,便起了歹念,想要占为己有,他一刀将百叶杀死,然后将荷花抢回了自己家里,心里盘算着那个孩子没了爹妈养活,迟早得饿死。
荷花被关在村长家里,十分思念丈夫和儿子,每日都以泪洗面。
村长对荷花很不好,不是打就是骂,还让荷花干许多的家务活。
一天,荷花去荷花池淘米,突然一阵凉风吹来,满池的荷叶好像有了生命力似的,纷纷向两边倒去,辟出了一条水路。
荷花看到一个木盆向自己漂过来,木盆里坐着的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儿子。
荷花惊喜交加,她将儿子抱在怀里亲了又亲,给他喂足了奶水。
荷花知道村长不会放过自己的儿子,虽然她心里十分舍不得,但还是将儿子放回了木盆里。一阵凉风吹过之后,木盆又漂进了荷叶丛中。
知道儿子还活着,荷花打起了精神,她每隔几天就会去荷花池边淘米或者洗衣服,然后借机给儿子喂奶。
就这样过了九百九十九天,荷花的儿子长得越来越大,十分健康,身上的龙鳞发出的光芒更加耀眼了。
村里的老百姓都在传百叶的儿子还活着,因为有人在夜里看到荷花池中金光四射,说那一定是龙神在发威。
这些话传到了村长和他孙子的耳朵里,他们便在荷花外出的时候偷偷尾随,果然看到荷花池中漂来一个木盆,木盆里的孩子浑身发着金光,扑进荷花的怀里,亲热地喊着:“母亲,母亲——”
两个人举着刀,想要砍向荷花的儿子,忽然,荷花的儿子腾空跃起,化成了一条金色的小龙,飞上了天空。
刚才还平静的天空,忽然狂风大作,村长的孙子被大风卷上了高空,没了踪迹。
村长看到小金龙在空中飞舞,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变作一条巨龙,他惊吓过度,失足跌进荷花池淹死了。
荷花拼命呼喊着儿子,但是巨龙越飞越远,消失在了天边。
从此,每逢旱灾的时候,巨龙就会回来降雨。
老百姓为了感谢它,就从荷花池中摘下了七七四十九朵荷花,用九百九十九片荷花花瓣做成了一条龙,因为不够一千片花瓣,所以叫作百叶龙。
每逢春节,老百姓就会敲锣打鼓地舞龙。
在古人的心中,龙是江河湖海的主人,能够呼风唤雨,所以舞龙是一种祈福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本文作者: 未城朝雨,江湖行路人一枚,一直在路上。
元宵节历史文化知识 上元节的传说及习俗介绍
[闽南网]
元宵节的起源由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元宵节的来历传说自是举不胜数,其中三个传说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自唐朝以来,元宵节成为官方和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长安城花灯绚烂,是家人团聚、情人相聚的好时光,衍生出很多浪漫的故事!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关于元宵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元宵节给朋友同学祝福语大全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大全
》》元宵节超级月亮将亮相
元宵节的起源与来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元宵节来历传说一
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全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来历传说二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元宵节来历传说三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元宵节的习俗由来已久。自唐朝中期以来,元宵节发展成为了我国全民性的狂欢节,因此元宵节是把传统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那么,在如今,元宵节还有那些保留至今的习俗呢?
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2、观 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3、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习俗
4、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5、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6、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