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表明,90后3成为初中以下学历,请不要再贩卖焦虑
关于学历这事,从各种渠道,我们可以听到截然相反的答案:
一种声音说,我身边的人,学历最低是本科起步,不读个985、211,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上过大学。
另一种声音说,我二本学历,超过全村所有人的学历。
数据表明,大部分人终其一生,能够认识的人,大约在一千人以下。
我们生活的圈子,决定了统计样本的分布范围,即我们对学历的印象就会停留在哪个层次。
如果你是在北京大学或中科院任教,你身边的人,不读个博士,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北大或中科院的。
如果你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人员,在你的生活圈子里,出现一个二本本科学历人的概率,则是非常低的。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包括刚出生的婴儿在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的学历构成,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没读完小学的,包括小孩和老人,共计4.9亿;
2,截至2020年,最高学历为初中学历的,4.8亿;
3,截至2020年,最高学历为高中学历的,2.1亿;
4,截至2020年,最高学历为大学专科学历的,1.1亿;
5,截至2020年,最高学历为大学本科学历的,0.9亿;
6,截至2020年,最高学历为研究生学历的(包括硕士和博士),0.1亿。
所以,大范围来看,学历并不高。
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生活时代背景不同,不适合将所有人群简单叠加统计。本篇将各年龄段的人口,分开进行学历统计,形成下图。
00后和10后,年龄还太小,仍然处于受教育阶段,不将其纳入对比。
到2020年,90后最大的30岁,最小的20岁,绝大部分人已经完成了高中阶段的教育,部分人正在读大学。
在统计调查中,这部分人的学历,属于高中及以下学历。
故90后人群中,初中和小学学历人群的比例,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还会有一些变化。
综合来看,90后,有近35%的人群,学历在初中以下。而且这部分人的学历,终其一生,变化的概率不会太高。
所以,90后的学历分布,并不像传言那样,人人大学本科甚至人人985、211。而是有至少3成的人,学历在初中及以下。
80后最小的30岁,所以80后的学历,大概率也是固定不会再有变化的。
所以80后,有50%的人群,学历在初中及以下,有20%的80后,完成了高中教育,以及30%的80后,读完了大学,获得专科及以上学历。
至于70后,获得高中毕业证,就已经成功击败本年龄段近7成的人口。
60后,读完初中,甚至可以击败本年龄段近8成的人口。
所以,综合各年龄段数据来看,本科、专科甚至高中、初中学历,真有那么糟糕吗?答案是否定的。
冷知识:原来90后已经不再年轻!00后还会远吗?
冷知识:90后已经不再年轻,00后还会远吗?你们今年多少岁了呢?多少岁以后就不算青年人了呢?现在已经是2023年,如果你是90后或许你今天还在家拿着手机,五五开黑节在王者峡谷愉快的玩耍,但是现实是年纪最大的90后经33周岁,虚岁34了,马上就要步入35岁的危机了,35岁后再就业已经是一大难题了。你们认为30岁还能算年轻人吗。你们看这是你们的童年女神蒂法小姐姐。
漂亮吧,但是实际上,游戏设定里出生于1987年5月3日的蒂法,已经在三天前过了36周岁的生日了,在人们普遍结婚比较早的古代36岁基本上已经当奶奶抱孙子了,已经36岁的蒂法你们还会喜欢她吗?
。当然00后也别笑。年纪最大的00后实岁23岁,虚岁24岁了,第一批00后已经大学毕业走出社会打工了,有的已经结婚并且准备生二胎了,10后已经上初中并且准备中考了。
顺便补充一点,如果你过了28周岁而且以前还加入了共青团,28岁后你会自动退出共青团。
根据某度某科的解释年轻人是指15岁到24岁。在大家普遍的中青年是个大范围,分很多阶段一般14岁以上19岁以下,包括14岁但是不包括19岁的称为青少年,19岁到24岁称为青年,25到30岁称为中青年,但是就在2023年的5月4号青年节,为了纪念五四运动,是给14岁到28岁的人放半天假期的,其他的则正常工作。30岁到40岁之间为壮年。40岁以上60岁以下就不是青年的算中年了。是属于哪个阶段呢?
青春就那么几年,转瞬即逝,因此大家要珍惜时光,只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想做就做什么。不要等年老了才悔不当初。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最后祝大家前程似锦。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法呢?
80后的我们,老了之后该怎么办?
这个五一,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当我们老了,该怎么办呢?
5月2号上午,一早出发,回老公的爷爷家去看望了老人。我的老公公今年95岁了,从去年夏天查出肺癌晚期,去年陆陆续续住了几次院。
爷爷的身体其实一直很好,自从2010年,我的老婆婆去世之后,一直是自己居住 。
老人很独立,也非常爱干净。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孩子们都非常孝顺,孩子们的条件也算可以。除了老公的三叔在市里居住之外,其他两个儿子都住在身边,每天一早一晚都会去看望老人,家里好吃的好喝的会及时给老人送去。我老公的姑姑,嫁的也很近,隔三岔五给老爷子送东西。
去年住院一直是三叔伺候,回家后是我的公婆和二叔一家轮流伺候。从去年开始,就不让爷爷自己做饭了,每天孩子们会照顾一日三餐,吃喝拉撒。晚上也必定有一个儿子陪着老爷子一张床睡觉,方便照顾。
爷爷虽然得了这个不治之症,但是精神很好,每天有孩子们围绕,他自己说啥时候走都不亏。因为轮流照顾,我的公婆虽然都70岁了,也还能坚持,没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并且都不愿意爷爷离去。
5月2号下午,从婆婆家我回了我的娘家。
我的姥姥轮到我家住,她今年96岁了,听力完全丧失,除了自己生的几个孩子,其余的所有孙辈,重孙辈,外甥,统统不记得也不认识了。
姥姥的身体还算不错,基本自理,自己吃饭,穿衣,吃药,出去溜达都很好。只是去哪里都需要有人贴身跟随,因为她的头脑已经糊涂了。
姥姥有两个儿子,五个女儿,除了大舅很早去世之外,其余孩子都很好,对姥姥也很孝顺。姥姥自己不爱独住,孩子们就一直轮流接到自己家,这样的习惯已经持续了20多年了。
我的妈妈已经70多了,但是依然照顾自己的妈妈,跟姨妈舅舅他们一起养着姥姥,每家一两个月,这样大家伙都不是很累。
老公的爷爷和我的姥姥生活都很好,每天肉蛋奶、水果、零食很丰富,因为家人的照顾也都没有老人常见的萎靡不振、食欲不振。
在我看来,这样的高寿,这样的晚年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回家的路上,我和老公谈论起这个话题,我的情绪是很低落的。
我的想法是,我们80后的晚年是不是只有进养老院,在那个没有亲情的地方度过自己的余生呢?
50后,60后,70后,他们自己兄弟姐妹比较多,就像我妈这一辈,姊妹众多,他们现在就决定抱团养老了,因为他们大多一两个孩子,有很多孩子都不在身边。
所以我妈我姨她们老了之后会互相照顾,当然我们作为孩子可以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而作为80后的我们呢,会不会成为第一代必须去养老院度过余生的人呢?
80后的我们有很多是独生子女,像我老公就是独生子女,而我只有一个弟弟,也远隔好几百里。
而我们结婚时,又是提倡一个孩子好,所以我们只生了一个,后来放开二胎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生。
我们身边像我们这样情况的不在少数,当我们渐渐老去,未来的路又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