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用天干地支如何推算“年、月、日、时”了
“年、月、日、时”到底如何用天干地支推算?我也很是好奇。
在查阅了一些资料之后,我发现要用天干地支推算时间首先要了解“干支历”这个概念。
“干支历”又称星辰历、节气历、甲子历、中国阳历,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
干支历是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结合构成六十个组合,以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为基本内容。
十天干、十二地支具体内容在之前的文章有写,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可以去翻阅。
60个组合详见图片
干支60个组合
24节气如下: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大家对于60组合以及24节气应该比较熟悉,那12月建是什么呢?
12月建是依据24节气划分的“节气月”。
24节气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对应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
按照这种干支历法,寅月才是正月,才是新一年的开始。
注意:
这里的正月和我们现在用到的农历正月算法不同。
农历以干支历为基础,但不完全等于干支历,农历中正月初一为正月的第一天,干支历中立春那天为正月的第一天,农历中的正月初一并不一定是立春。
说完这些就要说一说如何用天干地支推算年、月、日、时了。
这里所有的推算与现在所用农历时间相关,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的开始,以立春节气为新月的开始。
干支组合排序参考上图(干支60个组合)。
干支纪年法无论年、月、日、时都是天干+地支,参考上图可以得出甲子年60年出现一次,甲子月60月出现(5年)一次,甲子时60时辰(5天)出现一次的规律。
其实推算时间有很多公式,内容有些复杂,就不在这里展示了,如想了解,直接去网上查找即可。
我个人认为口诀推算更容易理解一些,所以就以口诀推算来举例。
行事历
月干支(年上起月)推算口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顺,
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
遇到年份带“甲”和“己”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丙寅月”的开始;
遇到年份带“乙”和“庚”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戊寅月”的开始;
遇到年份带“丙”和“辛”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庚寅月”的开始;
遇到年份带“丁”和“壬”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壬寅月”的开始;
遇到年份带“戊”和“癸”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甲寅月”的开始。
时干支(日上起时)推算口诀: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
如果这天带“甲”和“己”,子时为“甲子时”;
如果这天带“乙”和“庚”,子时为“丙子时”;
如果这天带“丙”和“辛”,子时为“戊子时”;
如果这天带“丁”和“壬”,子时为“庚子时”;
如果这天带“戊”和“癸”,子时为“壬子时”。
年、月、时的干支比较好理解,日干支稍微有些复杂。
在推算日干支的时候,先给干支编序号。
干支排序
日干支推算需要和阳历相结合,推算哪一年的日干支就需要知道哪一阳历年的1月1日的日干支。
每年的元旦干支即是当年一月的月元干支,每月的月元为当月的第一天。
月元口诀:
二六加一七,三月双减一,
四月加零六,五上零零加,
七月双加一,八加二八齐,
九月双加三,十一双加四,
十月加三九,十二加四十,
闰从三月起,每月多加一。
每句口诀前面的数字是指要推算的日干支所在的月份,加或减后面的数字是指干支的加减数。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二月和六月,天干加一,地支加七。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三月,天干、地支都减一。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四月,天干加零,地支加六。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五月,天干、地支都加零。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七月,天干、地支都加一。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八月,天干加二,地支加八。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九月,天干、地支都加三。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十一月,天干、地支都加四。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十月,天干加三,地支加九。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十二月,天干加四,地支加十。
每逢闰年,三月至十二月间的任一月,其月元干支在上述加减数的基础上多加一。
知道了年份中的第一个月的干支,其余月干支按照规律推算就可以了。
知道了一天中子时的干支,其余时干支也可以按照规律推算。
知道了每月的第一天的干支,其余日干支也同样可以按照规律推算。
以2021年2月1日0时为例,推算如下:
年干支,这天为农历十二月二十,还没到农历的新年。上一个甲子年是1984年,按照规律推算现在年份为“庚子年”;
月干支,根据口诀,庚子年立春(2020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十)的那天是戊寅月的开始,按照规律推算,现在属于小寒节气,对应“己丑月”;
日干支,2021年1月1日是己酉日,己酉编号为6、10,现在是2月1日,6+1=7(庚),10+7=17=12+5(辰),现在为庚辰日。
时干支,根据已知日期,可以知道时间为“丙子时”;
所以“2021年2月1日0时”为“庚子年,己丑月,庚辰日,丙子时”。
以上就是“年、月、日、时”的干支推算方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问题。到底有没有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呢?
答案是现在没有。
因为现在使用的固定历法中,正月都是从寅月开始数起,子月对应农历的十一月。
甲子年只能对应甲寅月、丙子月,所以甲子年中是不可能出现甲子月,那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也就不可能同时出现了。
本篇文章分享到这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精粹数不胜数。我想一点一点去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
面对这些内容,我是一个初学者。我只能在有限的能力内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更新的内容不尽完善,还望各位见谅。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对本篇内容进行纠错完善。
我知道用天干地支如何推算“年、月、日、时”了
“年、月、日、时”到底如何用天干地支推算?我也很是好奇。
在查阅了一些资料之后,我发现要用天干地支推算时间首先要了解“干支历”这个概念。
“干支历”又称星辰历、节气历、甲子历、中国阳历,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
干支历是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结合构成六十个组合,以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为基本内容。
十天干、十二地支具体内容在之前的文章有写,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可以去翻阅。
60个组合详见图片
干支60个组合
24节气如下: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大家对于60组合以及24节气应该比较熟悉,那12月建是什么呢?
12月建是依据24节气划分的“节气月”。
24节气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对应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
按照这种干支历法,寅月才是正月,才是新一年的开始。
注意:
这里的正月和我们现在用到的农历正月算法不同。
农历以干支历为基础,但不完全等于干支历,农历中正月初一为正月的第一天,干支历中立春那天为正月的第一天,农历中的正月初一并不一定是立春。
说完这些就要说一说如何用天干地支推算年、月、日、时了。
这里所有的推算与现在所用农历时间相关,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的开始,以立春节气为新月的开始。
干支组合排序参考上图(干支60个组合)。
干支纪年法无论年、月、日、时都是天干+地支,参考上图可以得出甲子年60年出现一次,甲子月60月出现(5年)一次,甲子时60时辰(5天)出现一次的规律。
其实推算时间有很多公式,内容有些复杂,就不在这里展示了,如想了解,直接去网上查找即可。
我个人认为口诀推算更容易理解一些,所以就以口诀推算来举例。
行事历
月干支(年上起月)推算口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顺,
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
遇到年份带“甲”和“己”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丙寅月”的开始;
遇到年份带“乙”和“庚”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戊寅月”的开始;
遇到年份带“丙”和“辛”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庚寅月”的开始;
遇到年份带“丁”和“壬”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壬寅月”的开始;
遇到年份带“戊”和“癸”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甲寅月”的开始。
时干支(日上起时)推算口诀: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
如果这天带“甲”和“己”,子时为“甲子时”;
如果这天带“乙”和“庚”,子时为“丙子时”;
如果这天带“丙”和“辛”,子时为“戊子时”;
如果这天带“丁”和“壬”,子时为“庚子时”;
如果这天带“戊”和“癸”,子时为“壬子时”。
年、月、时的干支比较好理解,日干支稍微有些复杂。
在推算日干支的时候,先给干支编序号。
干支排序
日干支推算需要和阳历相结合,推算哪一年的日干支就需要知道哪一阳历年的1月1日的日干支。
每年的元旦干支即是当年一月的月元干支,每月的月元为当月的第一天。
月元口诀:
二六加一七,三月双减一,
四月加零六,五上零零加,
七月双加一,八加二八齐,
九月双加三,十一双加四,
十月加三九,十二加四十,
闰从三月起,每月多加一。
每句口诀前面的数字是指要推算的日干支所在的月份,加或减后面的数字是指干支的加减数。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二月和六月,天干加一,地支加七。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三月,天干、地支都减一。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四月,天干加零,地支加六。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五月,天干、地支都加零。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七月,天干、地支都加一。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八月,天干加二,地支加八。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九月,天干、地支都加三。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十一月,天干、地支都加四。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十月,天干加三,地支加九。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十二月,天干加四,地支加十。
每逢闰年,三月至十二月间的任一月,其月元干支在上述加减数的基础上多加一。
知道了年份中的第一个月的干支,其余月干支按照规律推算就可以了。
知道了一天中子时的干支,其余时干支也可以按照规律推算。
知道了每月的第一天的干支,其余日干支也同样可以按照规律推算。
以2021年2月1日0时为例,推算如下:
年干支,这天为农历十二月二十,还没到农历的新年。上一个甲子年是1984年,按照规律推算现在年份为“庚子年”;
月干支,根据口诀,庚子年立春(2020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十)的那天是戊寅月的开始,按照规律推算,现在属于小寒节气,对应“己丑月”;
日干支,2021年1月1日是己酉日,己酉编号为6、10,现在是2月1日,6+1=7(庚),10+7=17=12+5(辰),现在为庚辰日。
时干支,根据已知日期,可以知道时间为“丙子时”;
所以“2021年2月1日0时”为“庚子年,己丑月,庚辰日,丙子时”。
以上就是“年、月、日、时”的干支推算方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问题。到底有没有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呢?
答案是现在没有。
因为现在使用的固定历法中,正月都是从寅月开始数起,子月对应农历的十一月。
甲子年只能对应甲寅月、丙子月,所以甲子年中是不可能出现甲子月,那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也就不可能同时出现了。
本篇文章分享到这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精粹数不胜数。我想一点一点去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
面对这些内容,我是一个初学者。我只能在有限的能力内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更新的内容不尽完善,还望各位见谅。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对本篇内容进行纠错完善。
这个办法挺好,教你一招 公农历求日干支法,你能学会吗挑战一下
教你一招 公农历求日干支法一、以甲子为1,求日干支法
【(公元年数-1)×5+(公元年数-1)÷4+当年日数】÷60 将所得余数÷10的余数为天干序数,所得余数÷12的余数为地支序数。
例如求2008年3月1日的干支计算如下:
【(2008-1)×5+(2008-1)÷4+61】(1月31天2月29天3月1天)÷60=【10035+501+61】÷60=10597÷60=176……37
37÷0=3……7天干为庚
37÷12=3……1地支为子
所以2008年3月1日的干支为庚子。
此法还可以先不加当年日数也除以60得出余数就做2008年的基数。再由基数加当年日数除以60,算法同前。如(10035+501)÷60=175余数36为基数(36+61)÷60=97÷60=1……37,余37还是庚子。
二、以春节这天的干支数为1,以农历求日干支。
这需要知道春节的干支,还要知道戊子年各月的大小(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以求当年日数。
例:求戊子年二月初二的干支
戊子年春节干支丁丑,以它们为1,正月大为30天,二月只加2天,一共为32天。
32÷10=3……2(余数)以丁为1,那2就是戊。
32÷12=2……8(余数)以丑为1,那8就是申。
那么就是说:当年日数÷10的余数为干
当年日数÷12的余数为支
戊子年二月二的干支即是戊申。
(如果大于60的,除以60要余数,再分别除10和12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