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点是什么时辰(11点是什么时辰属相)

中国十二时辰:时间如此美丽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天黑至天亮这一自然现象变化的中间时段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应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人(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十二时辰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夜半”一词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不胜枚举。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时段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鸡鸣”一词,源于《春秋左传正义》中“鸡鸣而食,唯命是听”之句。早于此例的句子里,即或有“鸡鸣”,也均非特指时间,而仅仅是表示“鸡叫了”这种情况。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风雨》)等。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日之气”,四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这句里的“气”,系指“天空的云气”。后来的《史记·李将军传》一文也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至于后来的诗词中就用得更多了。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在 古代诗文中,人们使用“日出”这个时间名词的例子很多。例如:《史记·封禅书》载:“以递日出。”再如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卷上:“帝尧之世,天下大和, 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或者说是人用几种动物的「零件」拼凑起来的「人造动物」,在现实中看不到,只有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象。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例如:“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礼记·坊记》)另外,《管子·弟子职》里也有运用“食时”的句子。如:“至于食时,先生将食。”还有,《文选》中任昉的《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一文说:“淮南取贵于食时。”刘良注:“汉淮南王安好书,天子为使《离骚传》,朝受诏,至食时进之。”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无论有毒还是没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角为隅”,那么这个隅(即斜角)与时间有什么联系呢?如果以《淮南子》的作者,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等人的著书之地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观测点,人们在巳时观察,衡阳、昆吾两山皆在南方,当太阳运行到衡阳上方,还没有运转到昆吾上空时,长安观测点与衡阳上方的太阳的连线,同观测点与昆吾上空的太阳的连线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就是以长安为基准测位测得的巳时与午时这两个时辰形成的交角。这个交角就是太阳在隅中初临时与其在正中时所形成的东倾斜角,因此,人们称这个时段为“隅中”。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

(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上古时期,人们把太阳行至正中天空时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这样的商品交换的初期活动,就在日中时辰进行。有例为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列子·汤问》:“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另外,《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日中”在古籍中使用相当频繁。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昃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昳”,《说文》释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又《汉书·游侠传》:“诸客奔走市 买,至日昳皆会。”“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第二次进餐之时

(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资治通鉴·唐纪》里有使用“晡时”的例子:“晡时,门坏。无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古人还常常以“晡”这个字来代替“晡时”而写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太阳落山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回窝,天一黑就会找不见。农妇着急了,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日入”一词似始见于《春秋左传正义》:“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在《庄子·让王》中有这样一段话:“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太阳落去,天黑未黑之时

(北京时间19是至21时)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最早使用“黄昏”一词的是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

“黄昏”这个词,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里经常出现。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词人在这词句中把“黄昏”作为青年男女幽会的美好时刻来使用,是极确切的。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流露了作者李商隐对自己年华迟暮的慨叹。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夜已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我国古代民歌中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L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有这样一句话:“熙宁二年十一月,京师每夕有赤气,见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灭。”了解了“人定”的时间概念,就可以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来源:中华诗文学习(微信ID:shiwen_xuexi)

中国十二时辰:时间如此美丽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天黑至天亮这一自然现象变化的中间时段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应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人(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十二时辰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夜半”一词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不胜枚举。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时段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鸡鸣”一词,源于《春秋左传正义》中“鸡鸣而食,唯命是听”之句。早于此例的句子里,即或有“鸡鸣”,也均非特指时间,而仅仅是表示“鸡叫了”这种情况。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风雨》)等。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日之气”,四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这句里的“气”,系指“天空的云气”。后来的《史记·李将军传》一文也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至于后来的诗词中就用得更多了。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在 古代诗文中,人们使用“日出”这个时间名词的例子很多。例如:《史记·封禅书》载:“以递日出。”再如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卷上:“帝尧之世,天下大和, 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或者说是人用几种动物的「零件」拼凑起来的「人造动物」,在现实中看不到,只有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象。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例如:“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礼记·坊记》)另外,《管子·弟子职》里也有运用“食时”的句子。如:“至于食时,先生将食。”还有,《文选》中任昉的《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一文说:“淮南取贵于食时。”刘良注:“汉淮南王安好书,天子为使《离骚传》,朝受诏,至食时进之。”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无论有毒还是没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角为隅”,那么这个隅(即斜角)与时间有什么联系呢?如果以《淮南子》的作者,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等人的著书之地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观测点,人们在巳时观察,衡阳、昆吾两山皆在南方,当太阳运行到衡阳上方,还没有运转到昆吾上空时,长安观测点与衡阳上方的太阳的连线,同观测点与昆吾上空的太阳的连线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就是以长安为基准测位测得的巳时与午时这两个时辰形成的交角。这个交角就是太阳在隅中初临时与其在正中时所形成的东倾斜角,因此,人们称这个时段为“隅中”。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

(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上古时期,人们把太阳行至正中天空时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这样的商品交换的初期活动,就在日中时辰进行。有例为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列子·汤问》:“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另外,《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日中”在古籍中使用相当频繁。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昃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昳”,《说文》释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又《汉书·游侠传》:“诸客奔走市 买,至日昳皆会。”“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第二次进餐之时

(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资治通鉴·唐纪》里有使用“晡时”的例子:“晡时,门坏。无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古人还常常以“晡”这个字来代替“晡时”而写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太阳落山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回窝,天一黑就会找不见。农妇着急了,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日入”一词似始见于《春秋左传正义》:“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在《庄子·让王》中有这样一段话:“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太阳落去,天黑未黑之时

(北京时间19是至21时)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最早使用“黄昏”一词的是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

“黄昏”这个词,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里经常出现。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词人在这词句中把“黄昏”作为青年男女幽会的美好时刻来使用,是极确切的。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流露了作者李商隐对自己年华迟暮的慨叹。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夜已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我国古代民歌中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L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有这样一句话:“熙宁二年十一月,京师每夕有赤气,见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灭。”了解了“人定”的时间概念,就可以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来源:中华诗文学习(微信ID:shiwen_xuexi)

十二生肖对应12时辰

现在一昼夜是24小时,但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把两个小时化分成一个时辰,古天文学家在观察天地万物时,把12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与12个时辰相结合起来,最后才确定了十二生肖。

下面和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夜半子时,正是老鼠频繁活动的时间,开始出来觅食,古人叫“子鼠”。凌晨1:00-3:00的时间属丑时,主人起来给牛填充草料,因为牛在夜间有吃草的习惯,故称“丑牛”。凌晨3:00-5:00的时间属寅时,正是老虎出没活动的时间,凶猛的老虎下山呼啸,所以叫“寅虎”。清晨5:00-7:00属卯时,天刚蒙蒙亮兔子出窝觅食,喜欢吃带露水的青草,俗称“卯兔”。清晨7:00-9:00属辰时,此时的天气容易起雾,有龙腾驾雾之势,旭日东升,阳光高照。俗称“辰龙”。上午9:00-11:00的时间属巳时,太阳高照,大雾慢慢消失,蛇开始出洞活动,俗称“巳蛇”。中午11:00-1:00属午时,野马崩腾,四处奔跑嘶鸣,俗称“午马”。午后1:00-3:00属未时,正是放羊的好时间,羊四处吃草,状肥自己,膘强肥状,故称“未羊”。下午3:00-5:00属申时,太阳偏西,猴子出入山林,嬉笑玩耍,所以叫“申猴”。下午5:00-7:00属酉时,太阳即将落山,鸡开始寻窝,上架就寝,俗称“酉鸡”。晚上7:00-9:00属戌时,人们劳作一天,开始关门休息,狗这时要看家护院,稍有动静,汪汪乱叫,俗称“戌狗”。夜间9:00-11:00属亥时,天很黑了,野猪也开始小心翼翼的活动着,生怕别的动物发现自己,偷偷的啃树根。俗称“亥猪”。

【讨论】十二生肖与12时辰,都是上古高人的大智慧的结晶,符合先人对宇宙万物及自然现象的归纳性认识。12时辰是我们的祖先根据一天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和变化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的总结,可以说是独创于世的,现代人已把12生肖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中国人的文化标识,也是中国文化独特的象征。

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并在评论区留言,天天都有新发现。

​人体最重要的8个器官都怕什么?不要再明知故犯了!

人有五脏六腑,它们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心、肝、胃、肺、肾、肠道、胰腺、胆囊是人体最重要的8个器官,任何一个器官的损坏,都有可能会导致疾病入侵。

人们常说的养生,其实就是养好每个器官,但是“器官杀手”可能就在你的身边。

我们该如何保护好身体的器官健康呢?

各科专家揪出了8大器官的“天敌”,并送上解决方案,快了解一下吧!

01

心怕咸

心脏主要是给全身供血、泵血,且保证人体机能正常运转的器官。

如果平时饮食比较重口味,吃得太咸,则容易造成人体内的水潴留,使血管内压力升高、阻力增大,导致心脏超负荷,使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长此以往容易诱发心肌缺血、血管堵塞、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

特别是已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更要控制每日食盐的摄入量。

一定要注意少盐,不要高盐饮食。

心不好的表现:胸闷、胸疼、心跳加剧、心慌心悸等

建议:

1. 每日吃盐不超过6克,相当于1啤酒瓶盖的量;

2. 烹制菜肴时如果加糖会掩盖咸味,所以不能仅凭口感来判断食盐是否过量;

3. 味精、酱油、蚝油等调味品,及一些加工的肉制品,比如熏肉、火腿等都属于隐形盐的范畴之中;

4. 如果吃菜过咸,别忘了多喝白开水。

养心食物推荐:菠菜、海带、黄豆、黑芝麻、核桃、莲子等

02

肝怕酒

肝是身体的排毒器官,具有促进消化、分泌胆汁的作用。

如果毒素堆累过多,则易引发肝脏疾病。

经常熬夜或饮酒的人,要对肝的健康状况格外注意。

喝酒会损害肝脏,而且饮酒的量越大、时间越长,对肝脏的损害越明显。

长期饮酒会造成肝内脂肪浸润,脂肪的含量会逐渐增加,形成酒精肝。

而长期熬夜,也会导致肝受损,使身体的抵抗力降低,肝脏代谢毒素能力减退,容易诱发肝病。

肝不好的表现:情绪暴躁、气色灰暗、易困倦、食欲不振、呕吐等

建议:

1. 要想保肝就不要喝酒,不要熬夜,更不要生气;

2. 如果饮酒也应适量,以低度酒为主,避免空腹饮酒;

3. 建议晚上11点前睡觉,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解毒”的最佳时间。

护肝食物推荐:菠菜、枸杞、豆浆、胡萝卜、橘子、橙子、柚子等

03

胃怕冷

胃是身体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是食物消化吸收的场所。

胃恶寒喜温,也是一个对温度非常敏感的器官。

寒性(如西瓜、梨)或生冷的食物进入胃内,会干扰胃肠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出现胃痛、腹泻等不适,严重时还会诱发急性胃炎发作。

胃不好的表现:胃痛、口臭、食欲不振、舌苔厚腻、反酸、嗳气等

建议:

1. 少吃生冷、刺激性食物,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2. 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食物不要直接入口,可以加热或放置常温后再食用;

3. 平常多饮温水或温热茶,也可在做菜时稍微加生姜起到驱寒的作用;

4. 养成三餐规律饮食、每餐七八分饱、细嚼慢咽的习惯;

5. 注意胃部的保暖,尤其是冬春交季时,遵从“上厚下薄”的春捂建议,即上衣不要着急减掉,一般早晚温差10摄氏度是减衣的标准。

养胃食物推荐:小米、荞麦、黑米、猴头菇、山药、南瓜等

04

肺怕烟

肺是连接人体与空气的桥梁,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烟草,是侵害肺的最大毒手。

烟草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氰化氢等上千种化学物质,其中包括致癌物质。

而食用油加热到250℃也会出现大量的油烟,这其中夹杂了很多的致癌物质。

每天吸烟20支以上,肺癌发生率将提升7倍。

肺癌患者中80%以上是由吸烟包括二手烟引起的,男性吸烟患肺癌的几率是不吸烟者的23倍,女性是13倍。

肺不好的表现:胸闷、气短气促、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建议:

1. 戒烟,是预防肺癌最有效、最直接的治疗方法;

2. 如果戒烟有困难,可以求助医院的戒烟门诊;

3. 远离二手烟的危害,吸烟者一定不要在家里抽烟;

4. 做饭时要重视厨房通风,科学使用抽油烟机。

养肺食物推荐:银耳、百合、莲藕、梨、茭白等

05

肾怕渴

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是属于泌尿系统最重要的部分。

虽仅占身体的1%,但却承受着整个全身1/4的废物。然后,肾脏会将这些代谢废物排出尿液。

如果平时喝水少或者经常憋尿,将会影响肾功能的运作。

多喝水会加快尿液的排出,不仅能有效预防结石,还能减轻肾脏负担。

但对于肾功能不好的人,如果喝水过多,则可能会导致水在体内积攒,继而引起水肿。

肾不好的表现:头发早白、脱发、头昏耳鸣、尿频、腰酸、乏力等

建议:

1. 每日成人饮水量大约为1500~2000毫升为宜;

2. 平时不要喝浓茶、浓咖啡;

3. 少熬夜,避免过度疲劳,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

4. 有尿不要忍,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

养肾食物推荐:黑木耳、秋葵、枸杞、蚕豆、黑豆、黑枣、生蚝等

06

胰怕撑

胰脏是腹膜后器官,也是消化器官,是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的实质性器官。

胰腺炎多属于“富贵病”,基本都是吃出来的,经常发生在暴饮暴食、觥筹交错之后。

酗酒和暴饮暴食,会使胰液分泌旺盛,胰管引流不畅,造成胰液在胰胆管系统的压力增高,导致高浓度的蛋白酶排泄障碍,胰腺泡破裂进而引发胰腺炎。

胰腺不好的表现:腹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建议:

1. 保持三餐规律,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

2. 吃东西时,不宜过饱,七八分饱即可,以清淡为主;

3. 减少使用高脂、腌渍、熏制食物,少吃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 不要过度饮酒,尤其是烈性酒。

保护胰腺食物推荐:芹菜、蛋清、粳米、豆浆、西兰花等

07

肠怕堵

肠道是一个消化器官,可以帮助吸收、消化和代谢食物。

如果平时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如吃的蔬菜水果比较少,喝水少,运动少,久坐,卧床等都会使肠蠕动能力减弱;长期精神压力大也会引起肠道堵塞。

肠道若发生堵塞,大便将长期滞留在肠道内,易引发便秘。

另外,毒素如果长期刺激肠壁,还会直接导致肿瘤发病率的增高。

肠不好的表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口臭等

建议:

1. 多吃水果蔬菜,尤其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2. 养成每天如厕的习惯,避免体内毒素积累,保护肠胃黏膜,减轻肠胃负担。三餐后和晨起后是排便最佳时间;

3. 平时多运动,如散步、跑步等,避免久坐、久站、久躺。

保护肠道食物推荐:糙米、杂粮、酸奶、蜂蜜、火龙果、猕猴桃、海带等

08

胆怕油

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胆囊的主要作用是浓缩和储存胆汁。

如果饮食经常过于油腻或暴饮暴食,将会增加胆囊的负担,引起胆汁成分变化,尤其是胆盐和胆固醇在胆汁中的含量会升高,引发胆结石。

另外,胆囊在日常三餐时需要得到及时排空,有些人可能有不吃早餐的习惯,这样胆囊就无法得到运作。

胆汁如果在胆囊内存留时间过长,浓度过高,就可能会形成胆囊炎或胆结石。

胆不好的表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痛、恶心等

建议:

1.规律饮食,建议早上一定要吃早餐,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

2.有胆囊疾病的患者要饮食清淡,规律进食;

3.日常饮食上忌油腻,暴饮暴食,以清淡饮食为主。

保护胆囊食物推荐:韭菜、核桃、牛奶、无花果、白萝卜等

本文图源:pexels(侵删)

@有来医生,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

#器官##心##胃##肝##胆囊炎##胰腺炎##肺#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0918/1685841917108128.html
上一篇:旮旯什么意思(犄角旮旯什么意思)
下一篇:午时右眼跳是什么预兆(午时右眼跳是什么预兆周公解梦)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