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女人,能在宫斗剧活到最后
追了一整个夏天的宫斗剧,爽感MAX的是《延禧攻略》。
你们发现没,开挂的魏璎珞总感觉差一口气,真正人比戏红的是两位皇后。
讲道理,《延禧攻略》里的幕后大反派绝对是辉发那拉氏皇后(娴妃)。
但在“观众最不喜欢的角色”排名中,她的心狠手辣似乎都不值一提了。
尔晴天天被求赐盒饭,袁春望被逼到关评论,顺嫔遭受人身攻击……
娴妃主导一切却不招黑,凭什么她能获得宽容?
首先,从温顺恭良到阴险腹黑,角色的完成度很高。人设中还有一条暗线:娴妃从始至终都在讲规矩。
父亲求见也不能会亲,因为要遵守宫规;
风风光光举行亲蚕礼,为了就是不能让别人看轻;
坚持陪驾南巡,争的是皇后的颜面和体统。
这种偏执造成了娴妃的家破人亡,也为观众理解她的心理变化做足了铺垫。
小白兔变成黑心妇,佘诗曼光靠“眼技”就够了。
复仇种子萌芽的那天,雨下得像依萍去找爸爸要钱被打那天一样大;
病榻上的高贵妃,根本不是她的对手;
勒死嘉嫔那里,看得人背后发凉;
阴谋被拆穿本是大快人心,但她的悲情告白又让人心生怜悯。
除了演技被吹爆,私下里佘诗曼不装不作、自信满分的性格,也为她挽回了观众缘。
反派演得好,人生多困扰?
不存在的,“我底那么厚。”
穿越到后宫能活几集,她毫不犹豫:活到最后,因为情商高啊。
总结一下佘诗曼和媒体的,差不多能出一本《说话之道》了。
据传港版《延禧攻略》把娴妃剪成了女主,佘诗曼听到后皱着眉头说:
“看戏不要看重那个123(番位)的东西。”
“作品好看就是成功了,艺术家才不需要什么番位来证明自己呢。”
同期对垒的《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哪个更好看?
佘诗曼早早预料到大家会拿她和周迅作比较,去年宣传电影时被问到最想合作的内地演员,她的答案就是周迅。
这种先见之明,让人不得不服气啊。
情商是明星的附加值,但真正在娱乐圈立足,KPI考核的还是演技。
与很多香港女孩一样,佘诗曼也是从选美开始走花路的。
1997年港姐比赛中,媒体封她为“小刘嘉玲”,把她归到陪跑选手的阵营。
没想到,佘诗曼在古装环节中顺利突围、斩获季军。更加戏剧性的是,冠军翁嘉穗和亚军李明慧陷入了与富商的三角恋,佘诗曼坐收渔翁之利。
出道遇上大制作《雪山飞狐》,女一号佘诗曼经验不足,导致电视剧效果令人失望。
眼神不知道找镜头,一双手无处安放,每一条都犯了表演的大忌。
港媒抓住她声音上的短板,形容难听得像雏鸡叫。
添油加醋地“爆料”绯闻,还为她打上#嗲精#tag。
导演脾气上来了,就追着她骂脏话。
气急败坏的时候,还会朝她身上扔剧本。
纸上谈兵救不了演技,熟了,才能生巧。
为了纠正发音,每天大声朗读半小时报纸。工作最拼的时候,一天经历三个年代,超负荷工作大于20小时。
查小欣曾用“疾风劲草”来形容佘诗曼,越是在猛烈的大风中,越能考验人的意志。
赶拍《帝女花》期间,她摔跤磕在玻璃茶几上,留下了一道永久性伤疤;
到了《火舞黄沙》,又从松软的土地上摔落,磕爆了两颗牙;
《倚天屠龙记》期间,颈椎腰椎因为吊威亚受了伤,《使徒行者》里的飞车戏再次引发旧疾。
有困难可以找替身,但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佘诗曼太想要证明自己,想要把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观众,所以她必须拼尽全力。
挺过了批评指责的时光,佘诗曼靠着积累下的努力,出落成了实力派演员。
《十月初五的月光》受到观众的认可,走在路上“祝君好”被认出来,这一点肯定足够让她窃喜半天。
鼻祖级宫斗剧《金枝欲孽》成为2004年爆款,她和邓萃雯、黎姿一起角逐“视后”,赢家是玉莹小主。
两年后,佘诗曼带着《凤凰四重奏》重新站上领奖台,这一次她还刷新了TVB的记录,成为前无古人的双料视后。
御用国语配音苏柏丽在配音过程中,体会到了时间对佘诗曼的改变。
从青涩娇弱到火气全开,每一个角色都是佘诗曼朝高处攀登的一级台阶。
一剧爆红没有眷顾佘诗曼,佘诗曼从插班生到TVB视后,运气不足以概括她的成功。
她从没放弃任何机会,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才留下了镜头前的精彩。
时间不会说话,却能见证一个演员的蜕变与进步。另一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是白月光皇后。
后宫女人想着争权夺位,容音端庄文静、深明大义,颠覆了以往我对皇后存留的偏见。
适合演“宫斗戏”的女人面相特征!
1、若是女士的鼻梁上翘,那么阐明此女子比拟的阴险,表面却看似温顺,内心却不肯藏着一点事情,总是容易搬弄是非,十分之邪恶。
印堂过于狭窄,脸色泛青,不红润,则城府较深,这样的女人心机是十分重的,千万不能招惹,否则会加倍报仇,得失心很重。无论是事业还是感情上,都很争强好胜,运用各种手段抵达目的。
2、印堂有竖纹呈现,眉间窄小,阐明此人会经常压制着本人的心情,不会随意的表达出来,外人很难看透他的性情,越是这样的人心理越不安康,私心很重,阴险狡诈,一定要预防。
两腮无肉的女人苛刻残忍,心机重重。尖下巴的女人无论是看待婚姻还是事业都是属于狠下死手的那种,只需是本人得不到的东西,他人也别想从她的手里抢到。
3、假定一个女人的下巴十分的尖,那么必定此人比拟的阴险狡诈,而且但凡长有尖下巴的女子,那么口才极端的机灵,容易和他人争论不休,遇到一点小事就会搞的十分的惊扰。
眼睛小的女人心计比拟重,特别是眼睛呈三角形而且眼距过宽,喜欢在工作当中占他人的低价,捞益处,一旦本人的利益受损会锱铢必较,不让本人吃亏,生活当中也过于计较得失,且为人虚伪,喜欢背后嚼舌根。
注: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相不作独论,看相要结合手相面相,必要时更要结合八字来看,以上内容只作以参考。欢迎大家来评论,也许下一篇就是来解答你的问题。不妨在下面评论中留下你的见解和疑问,师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什么样的女人,能在宫斗剧活到最后
追了一整个夏天的宫斗剧,爽感MAX的是《延禧攻略》。
你们发现没,开挂的魏璎珞总感觉差一口气,真正人比戏红的是两位皇后。
讲道理,《延禧攻略》里的幕后大反派绝对是辉发那拉氏皇后(娴妃)。
但在“观众最不喜欢的角色”排名中,她的心狠手辣似乎都不值一提了。
尔晴天天被求赐盒饭,袁春望被逼到关评论,顺嫔遭受人身攻击……
娴妃主导一切却不招黑,凭什么她能获得宽容?
首先,从温顺恭良到阴险腹黑,角色的完成度很高。人设中还有一条暗线:娴妃从始至终都在讲规矩。
父亲求见也不能会亲,因为要遵守宫规;
风风光光举行亲蚕礼,为了就是不能让别人看轻;
坚持陪驾南巡,争的是皇后的颜面和体统。
这种偏执造成了娴妃的家破人亡,也为观众理解她的心理变化做足了铺垫。
小白兔变成黑心妇,佘诗曼光靠“眼技”就够了。
复仇种子萌芽的那天,雨下得像依萍去找爸爸要钱被打那天一样大;
病榻上的高贵妃,根本不是她的对手;
勒死嘉嫔那里,看得人背后发凉;
阴谋被拆穿本是大快人心,但她的悲情告白又让人心生怜悯。
除了演技被吹爆,私下里佘诗曼不装不作、自信满分的性格,也为她挽回了观众缘。
反派演得好,人生多困扰?
不存在的,“我底那么厚。”
穿越到后宫能活几集,她毫不犹豫:活到最后,因为情商高啊。
总结一下佘诗曼和媒体的,差不多能出一本《说话之道》了。
据传港版《延禧攻略》把娴妃剪成了女主,佘诗曼听到后皱着眉头说:
“看戏不要看重那个123(番位)的东西。”
“作品好看就是成功了,艺术家才不需要什么番位来证明自己呢。”
同期对垒的《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哪个更好看?
佘诗曼早早预料到大家会拿她和周迅作比较,去年宣传电影时被问到最想合作的内地演员,她的答案就是周迅。
这种先见之明,让人不得不服气啊。
情商是明星的附加值,但真正在娱乐圈立足,KPI考核的还是演技。
与很多香港女孩一样,佘诗曼也是从选美开始走花路的。
1997年港姐比赛中,媒体封她为“小刘嘉玲”,把她归到陪跑选手的阵营。
没想到,佘诗曼在古装环节中顺利突围、斩获季军。更加戏剧性的是,冠军翁嘉穗和亚军李明慧陷入了与富商的三角恋,佘诗曼坐收渔翁之利。
出道遇上大制作《雪山飞狐》,女一号佘诗曼经验不足,导致电视剧效果令人失望。
眼神不知道找镜头,一双手无处安放,每一条都犯了表演的大忌。
港媒抓住她声音上的短板,形容难听得像雏鸡叫。
添油加醋地“爆料”绯闻,还为她打上#嗲精#tag。
导演脾气上来了,就追着她骂脏话。
气急败坏的时候,还会朝她身上扔剧本。
纸上谈兵救不了演技,熟了,才能生巧。
为了纠正发音,每天大声朗读半小时报纸。工作最拼的时候,一天经历三个年代,超负荷工作大于20小时。
查小欣曾用“疾风劲草”来形容佘诗曼,越是在猛烈的大风中,越能考验人的意志。
赶拍《帝女花》期间,她摔跤磕在玻璃茶几上,留下了一道永久性伤疤;
到了《火舞黄沙》,又从松软的土地上摔落,磕爆了两颗牙;
《倚天屠龙记》期间,颈椎腰椎因为吊威亚受了伤,《使徒行者》里的飞车戏再次引发旧疾。
有困难可以找替身,但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佘诗曼太想要证明自己,想要把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观众,所以她必须拼尽全力。
挺过了批评指责的时光,佘诗曼靠着积累下的努力,出落成了实力派演员。
《十月初五的月光》受到观众的认可,走在路上“祝君好”被认出来,这一点肯定足够让她窃喜半天。
鼻祖级宫斗剧《金枝欲孽》成为2004年爆款,她和邓萃雯、黎姿一起角逐“视后”,赢家是玉莹小主。
两年后,佘诗曼带着《凤凰四重奏》重新站上领奖台,这一次她还刷新了TVB的记录,成为前无古人的双料视后。
御用国语配音苏柏丽在配音过程中,体会到了时间对佘诗曼的改变。
从青涩娇弱到火气全开,每一个角色都是佘诗曼朝高处攀登的一级台阶。
一剧爆红没有眷顾佘诗曼,佘诗曼从插班生到TVB视后,运气不足以概括她的成功。
她从没放弃任何机会,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才留下了镜头前的精彩。
时间不会说话,却能见证一个演员的蜕变与进步。另一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是白月光皇后。
后宫女人想着争权夺位,容音端庄文静、深明大义,颠覆了以往我对皇后存留的偏见。
明朝宫斗冠军,历经六朝立于不败之地——记明宣宗孙皇后
2019年,电视剧《大明风华》的热播,让明宣宗孙皇后走进了大众视野。历史上的孙皇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同于电视剧中人设完美的女主角,历史上孙皇后是一个极有心机的女人。如果要评选明朝宫斗冠军的话,那孙皇后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孙皇后自永乐年间进宫,错失正妃之位,从妾室一步步升级为皇后,直到成为皇太后。
即使在儿子被迫退位后,她也能凭借嫡后的身份立于不败之地,甚至还能帮助儿子重登帝位。
这样的心机和耐性,在近三百年的明朝后宫之中,只怕也难有匹敌。
孝恭章皇后孙氏出生于建文元年,祖籍济南邹平。父亲孙忠曾任河南永城主簿。
当时太子妃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也是永城人,与孙家是故交,听说孙家有一女贤德,便将这个女孩送进了太子妃的宫中。
永乐十二年,皇太孙朱瞻基年满16岁,已经到了大婚的年纪。明成祖朱棣对孙子的婚事格外上心,下诏在北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选秀。
按照一般的玛丽苏剧本,女主角会凭借自带光环脱颖而出,艳压群芳。但这位女主角可不是孙姑娘,而是胡善祥。
女官胡善围向朱棣推荐了自己的小妹胡善祥,称小妹独居的小楼有红光散出,命中当大富大贵。
在迷信的古代,祥瑞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而且胡善围是洪武朝的尚宫,资历深厚,很得朱棣信任。
因此朱棣直接钦点了胡善祥为皇太孙妃,太子妃宫中的孙姑娘则成了皇太孙嫔,婚礼以亲王之制举办。
永乐十五年,皇太孙朱瞻基正式迎娶胡善祥为皇太孙妃。在祖父朱棣驾崩后,朱瞻基升级为皇太子,胡善祥成为皇太子妃。
不久,明仁宗朱高炽也驾崩了,朱瞻基正式登基,改元“宣德”,立胡善祥为皇后,孙氏为贵妃。
此时朱瞻基年近三十,后宫中却一直没有皇子诞生。虽然胡善祥已经生了两个公主,但朱瞻基最宠爱的却是无子的孙贵妃。
因为朱瞻基喜欢玩乐,胡善祥作为皇后经常规劝他不要疏于政务,这让他很不高兴。而孙贵妃深谙皇帝的脾性,从来不会在兴头上泼冷水。
久而久之,朱瞻基对胡善祥越来越疏远,对孙贵妃越来越宠爱。
宣德二年冬天,孙贵妃终于生下了皇长子,朱瞻基格外高兴,给儿子起名为朱祁镇,镇者,安重抚定之道。可以看出朱瞻基对长子寄予了厚望,期望他未来能成为一位有为的君主。
孙贵妃母以子贵,正式被立为皇后。原来的皇后胡善祥被迫上表辞位,降为静慈法师。
孙贵妃如愿以偿地成了孙皇后,这也是明朝有史以来第一位由妾室扶正的皇后。她完成了宠妃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但她还不是这个后宫的主人。
因为张太后开始对这个儿媳妇不满。虽然张太后当初很喜欢孙皇后,但作为仁宗的原配嫡妻,张太后并不想看见儿子把宠妃扶正。
所以张太后开始关照被废的原配胡善祥,经常把她唤到自己宫中居住,甚至在宴席上也让胡善祥坐在孙皇后的前面。
宣德十年,朱瞻基驾崩,年仅八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改元正统,尊孙皇后为皇太后,张太后为太皇太后。
直到正统七年,张太皇太后都是大明朝最尊贵的女人,就连大宦官王振,都差点被太皇太后砍了脑袋。孙太后作为皇太后,在太皇太后宫中的地位甚至还不如废后胡善祥。
随着太皇太后与胡善祥相继去世,孙太后才真正成为后宫的主人。但也仅仅是后宫而已,明朝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制定了一整套规矩来限制后宫。
太皇太后德高望重,尚且不能摄政,孙太后虽是宣宗嫡后、皇帝生母,也只能坐视王振在朱祁镇的宠信下败坏朝纲,甚至鼓动朱祁镇去御驾亲征。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军精锐损失殆尽,就连朱祁镇也被瓦剌人俘虏。
消息传回北京后,朝廷震荡,群龙无首,孙太后急忙任命朱祁镇的庶弟朱祁钰统领京城事务,还在后宫凑了一笔钱送给瓦剌,期望能把儿子救回来。
然而这笔钱根本换不回朱祁镇,瓦剌的野心又岂止是一笔财宝能收买的?他们正挟持朱祁镇朝着京城进军。
明朝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孙太后还想帮儿子保住帝位,她下诏立朱祁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但太子当时只有三岁,怎么可能接过重任呢?
以于谦为首的群臣上表要求立皇弟朱祁钰为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迫于形势危急,孙太后最终还是同意了。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孙太后的选择非常明智。于谦在朱祁钰的支持下打退了瓦剌,让明朝转危为安。
一年后,即使朱祁钰百般不愿,终究还是把哥哥朱祁镇接回了北京,软禁在南宫之中。
孙太后本人非常善于审时度势。作为宣宗嫡后,孙太后地位尊贵,却从不对朱祁钰摆嫡母的架子,维持了表面上的“母慈子孝”。
即使朱祁钰尊奉自己的生母吴贤妃为皇太后,她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还同意侄子孙铭迎娶朱祁钰的妻妹为正妻。
但是孙太后并不是真的想让朱祁钰当皇帝,当初同意朱祁钰登基就是无奈之举,可他并没有还位给朱祁镇的意思,还废了孙太后当初所立的太子朱见深。
孙太后在等待儿子复位的转机,而朱祁钰则是等待皇嗣降临。
朱祁钰虽然废了侄子,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新太子很快就夭折了。朱祁钰陷入了无嗣的困境,朝臣要求复立太子的声音越来越大,朱祁钰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糟。
景泰八年正月,已经病入膏肓的朱祁钰还没有复立太子。而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想趁机让太上皇复辟。
但明朝宫禁极为森严,他们怎么才能把太上皇从南宫接出来呢?曹吉祥虽是宦官,也带不了那么多外臣在宫中招摇过市。
这时候,他们想到了后宫的孙太后。于是曹吉祥深夜进宫,向孙太后禀报了此事。孙太后当即写下密诏,交给曹吉祥,还让孙家的子弟也参加进来。
第二天凌晨,曹吉祥一干人等,拿着孙太后的密诏扣开了皇宫的大门,一路畅行无阻,顺利拥立了太上皇复辟,史称“夺门之变”。
事后,孙家成了“夺门之变”最大赢家,孙太后之兄由会昌伯升为会昌侯,孙家子弟二十余人都得到了官职。即使后来朱祁镇清算夺门功臣,孙家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究其原因,当然是因为孙太后在背后支持,才能让夺门之变顺利成功。如果没有孙太后的密诏,只怕曹吉祥他们连宫门都进不去。
天顺六年,孙太后去世,享年63岁,与朱瞻基合葬于景陵,谥“孝恭章皇后”。
结语自古以来后宫都是后妃获取权力的竞技场。但后妃想要紧紧抓住权力,仅仅靠宠爱是远远不够的。
孙皇后在明宫中能笑到最后,不仅仅是她的心机和宠爱,更重要的是她的耐性与眼光,能够随时审时度势,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然而孙太后这些心机,对于朝政来说实在没什么益处,否则她又怎会教导出一个宠信王振、惹出滔天大祸的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