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源:胡字背后的奥秘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汉字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一个汉字有一个故事。今天和各位朋友来聊一聊胡字的奥秘。
胡字,是现代汉字通用规范常用一级字。胡字虽然最早的字形出现在战国时期,但早在春秋时期的《左传》等文献中,胡字就以国名出现了。这说明,胡字早已出现,只是现在还没有发现有胡字的出土文物。
胡字的演变
战国时期的胡字,有金文,有简书,都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古字,下半部是月(肉)字。直到秦统一六国创制篆书时,出于美观的考虑改为左右结构,左半部是古字,右半部是月(肉)字。汉隶继承了这个字形,现在楷书写作胡。
胡字的本义,专指黄牛脖子下面的垂肉。《说文解字》等字书,也都认为胡字本义是黄牛脖子下的垂肉。
古代有多个方国叫胡。其中,有一个在今安徽省阜阳一带。或许,这里的胡国人最先驯养黄牛。直到现在,阜阳市阜南县地城镇饲养的黄牛还是特产,被称为“地城黄牛”。
远古时代,这里的氏族部落以饲养黄牛为业,并且把牛脸的正面描绘下来,把牛耳朵和嘴巴写作古,脖子下的垂肉写作肉(月),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战国时期的胡字。后来,使用胡字的人已经搞不清楚胡字的本义,写作左右结构的胡字。
胡字是这样来的
牛脖子上的垂肉离喉咙很近,于是胡字就借指喉咙,有的方言就叫胡咙。
喉咙是一个狭窄的通道,人们又把胡字借指城镇乡村的居民小巷。如,胡同。曾经写作衚衕,后简化为胡同。
牛的喉咙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人是听不懂的。不同民族的人说话的声音也是相互听不懂的,人们就把说着听不懂话的那些人称为胡人。古代把生活在华夏北方和西北方的所有民族统称为胡人。如,五胡乱华。
胡人出土文物
从胡人那里引进的动植物和物品就用胡命名,如,胡马、胡萝卜、胡椒、胡服、胡床、胡琴、胡笳。
胡人远离中土,引申为时间或地点的长远。《仪礼·士冠礼》:“眉寿万年,永受胡福(眉宇间显示万岁无疆,永远享受无限福祉)。”
男人上下嘴唇都有毛,下嘴唇的毛一直长到下巴上,接近脖子,于是,人们又把胡字借指下嘴唇及下巴上的毛叫做胡,上嘴唇的毛叫须。此义曾经写作鬍,后来简化回胡。
胡子
胡人与华夏习惯不同,说话做事不按华夏的规矩来,让人觉得任性、随便。如,胡来,胡为,胡说,胡作非为,胡吣[qìn](骂人的话)。
因为听不懂,就要发出疑问,胡引申为疑问代词。这样胡字又演变为疑问词:(1)什么。《诗经·国风·邶风·日月》:胡能有定?宁不我顾(何时日子能正常?竟然不顾我心伤)。(2)怎么。《诗经·国风·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终于看见君子归,烦乱心绪怎不息)?(3)为什么。《诗经·国风·魏风·伐檀》:胡取禾三百廛兮(为什么三百捆禾往家搬啊)?
胡的衍生字都与胡字本义及其引申义有关。
1.鹕,一种下嘴壳与皮肤相连接形成大皮囊的鸟,又称鹈鹕。
鹈鹕(网络图片)
2.猢,一种两腮长有嗉囊的猴子,也就是狝猴,又称猢狲。《西游记》里,孙悟空就被骂作猢狲。
猢狲(网络图片)
3.鰗,hú,河豚,是生活在热带的海鱼,只有少数几种生活在淡水中。因其遭受威胁时,就会吞下水或空气使身体膨胀成多刺的圆球,以防止天敌把它吃掉。身体膨胀后,看上去与某些动物的嗉囊相似,人们就把这种鱼称为鰗。
河豚(网络图片)
4.蝴,一种长有像胡子一样的触须的飞虫,又称蝴蝶。
蝴蝶(网络图片)
5.湖,从这边看不到那边的广阔水域。从胡字的引申义远的意思生成新字湖。
青海湖(网络图片)
6.葫,原指大蒜,由西汉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引进。当时用胡草命名,写作葫。中国本来有蒜这种植物,叶子似葱,蒜瓣较小。由于张骞带回的这种植物与本土的小蒜相似,但蒜瓣比较大,民间就称之为大蒜。
小蒜与大蒜
因为大蒜的蒜瓣连在一起,人们又把果实呈大小两个球连在一起的植物叫做葫芦,并泛指这类植物的果实。如,西葫芦。
葫芦(网络图片)
另外,人们还把将山楂等野果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之后的小吃称为冰糖葫芦,或糖葫芦。
冰糖葫芦(网络图片)
7.糊,水和面粉均匀混合,分不清楚水和面粉。煮熟的可写作煳。
8.箶,古代一种盛放箭的竹筒。
9.醐,古代一种美酒。
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