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勘察设计全国三分之一高铁,铁四院见证中国速度——专访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凌汉东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凌汉东
从承担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到第一条设计时速达350公里的客运专线,再到创造中国高铁历史的京沪高铁,铁四院一直在创新中前行,用创新驱动跑出了创新速度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任卫东 王仁贵 尚前名
大地宽广,经纬通达。一条条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如巨龙奔腾在中华大地上。从为“锦绣山河织上铁路网”到积极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开展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与地上地下空间探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以钢筋铁骨编织起大地经纬,实现了物理空间的互通互达。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组建的国家级设计院,在70年发展历程中,铁四院先后承担新中国铁路建设三分之一的设计任务。目前,集团旗下拥有30多个勘察设计专业、20余项甲级及专项资质,具备服务现代交通建设全产业链的综合技术优势。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铁四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凌汉东表示,将立足于自身技术优势,实现综合勘察技术国际并跑,智能设计技术国际领跑,为我国勘察设计提供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大脑”,同时加速将中国标准、中国方案推向全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铁四院设计的福州至平潭铁路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供图
为中国高速铁路大规模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瞭望》:在我国高铁建设历史上,成立70年的铁四院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凌汉东:1953年2月4日,承载着新中国铁路建设的神圣使命,铁四院的前身——铁道部中南设计分局应运而生。作为我国首批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单位之一,铁四院连续多年在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中名列前十,连续六年全国勘察设计收入排名第一。
高速铁路工程是铁路工程技术的集大成之作。党的以来,中国高铁新增营业里程突破3.3万公里,稳居全球榜首。“高铁改变生活”,更使高铁成为诠释“获得感”的代名词之一。
在我国高铁建设历史上,铁四院创造了五个之最。
一是最早。铁四院是最早开始研究高速铁路的设计院。1994年12月,铁四院设计的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全长147公里、时速160公里的广深准高速铁路建成通车,突破了准高速铁路的技术难点,使广深准高速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客运提速的开山之作,为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积累了经验,也为1996~2007年完成的六次既有铁路大提速及其后开启的中国高铁建设奠定了前期实践基础。
二是最快。京沪高速铁路跑出了486.1公里/小时的世界速度;2016年,我们设计的郑徐客专跑出了两车交会的最高速度,两车分别达到了420公里/小时。
三是最美。铁四院设计的合福高铁,被评为中国最美高铁,沿线经过武夷山、黄山、婺源、上饶三清山等热门旅游景点,沿线经过36个自然保护区,19处国家、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四是最强。铁四院设计的京沪高速铁路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完善了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五是最长。铁四院设计的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超过2万公里,已设计建成京沪、京港、京福、东南沿海、沪昆等60多条高速铁路1.4万余公里,约占已投入运营高铁的34%。
结合高速铁路30多年研究和10多年大规模建设经验积累和技术创新,我们组织编撰《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为中国高速铁路大规模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瞭望》:经过70年发展,铁四院已成为筑路“国家队”,取得哪些标志性成果?
凌汉东:中国首条千公里级长大高铁干线武广高铁、世界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亚洲最大地下火车站深圳福田站、“超级地下城”光谷广场综合体、中国首座350公里时速大跨高铁桥梁昌赣高铁赣江特大桥……一系列成果充分表明,铁四院是中国交通建设的见证者、亲历者和贡献者。
铁四院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主骨架的骨干设计力量,设计建成了三分之一以上(高峰期达到70%以上)的中国高铁,同时是我国高铁标准规范的主要编订者,是世界上设计高速铁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经验最丰富的设计企业。
我们创建并确立了高速铁路、城际及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磁浮及新型交通、长大桥梁、水下隧道、现代铁路客站、综合交通规划、地下空间及TOD开发(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全过程咨询及工程总承包等“十大核心品牌”。
以长大桥梁为例,我们构建了高速铁路大跨无砟轨道桥梁、混合组合梁斜拉桥、梁拱组合桥梁技术体系,设计建成通车桥梁里程超过一万公里,设计了数十座跨度超过400米铁路桥梁、市政桥梁以及越江跨海的千米级公铁合建桥梁,实现了桥梁长度与跨度的双重跨越。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引领中国交通建设发展
《瞭望》:铁四院是中国铁建旗下标杆企业之一。与以工程建设为主体业务的其他企业相比,铁四院最鲜明的特质是什么?
凌汉东:“规划设计咨询”是铁四院的主营产业。我们着力用好设计、咨询、技术优势,全面发挥规划引领、设计支持、服务保障作用,以技术先行助力全系统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是铁四院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因素。铁四院始终坚持科技兴企,通过经营与生产、技术联动互促、整体强化,科技创新为全产业链发展打好基础、提高竞争力。
一方面,围绕市场形势和企业发展需要,构建了“2个国家级+7个省级+3个股份公司级”创新平台,稳步推进智能勘察设计平台建设,以科技实力彰显业务能力。
另一方面,从规划、立项等前端环节着手,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突出高速磁浮、时速400公里轮轨等新领域和智慧交通、市域铁路等战略业务的科技研发,以科技支撑助力经营开拓,为铁四院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赢得宝贵先机。
《瞭望》:作为一家“设计”立身的企业,铁四院如何保持创新的不竭动力?
凌汉东:创新兴则企业兴,创新强则企业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和综合创新,铁四院建立了高速铁路勘察设计成套技术体系。从承担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到第一条设计时速达350公里的客运专线——武广客专,再到创造中国高铁历史的京沪高铁,铁四院在创新中前行,用创新驱动跑出了创新速度。
我们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水下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及铁路轨道安全服役、轨道交通智能设计及装备、智慧桥梁、城市地下空间等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
建院以来,铁四院先后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优秀软件、优秀标准设计奖1000余项,拥有有效技术专利4000余件,稳居铁路行业第一。其中京沪高速铁路、大瑶山长大铁路隧道修建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功注册商标近百件,铁四院商标荣获铁路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目前,铁四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陆路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设计共性关键技术”正在加速推进。该项目是铁四院“十四五”时期首个牵头承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企业“一键成图、数智转型”目标实现,抢占行业智能化技术制高点赢得宝贵先机。
我们正在加速交通行业数智化转型,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手工1.0、计算机辅助2.0到智能3.0的跨越,新增湖北省和国家铁路局2个数智化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成为行业内首个“数智化+铁路”科技创新基地,打造行业智能技术策源地,带动产业链发展,为中国铁建打造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多方共赢、协同发展的智能生态圈奠定基础。
加速将中国标准、中国方案推向全球
《瞭望》:与世界一流设计企业相比,仍存在哪些差距?将往哪些方面着力?
凌汉东:从业务规模、利润贡献方面看,业务发展不均衡,企业战略规划对资源配置、业务发展的引领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这需要充分发挥战略引领作用,加强业务发展模式研究,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业务结构优化,力促“一业为主,多元协同”战略落实。
随着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竞争异常激烈,头部企业加速集聚成为必然趋势,但市场开发还存在较多短板弱项亟需补强。这需要深化经营体制改革,逐步推行轨道交通、市政市场经营生产一体化管理,以干项目促进揽项目。通过完善经营指标考核,加强协同经营、联动经营。
数智化转型和智能建造与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应用系统分散、信息壁垒、协同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我们将尽快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升管理、生产的智能化、集约化、协同化,在安全基础上,对可互通互鉴的应用系统、数据信息,做到应分享尽分享,加快推进企业数智化转型。
《瞭望》:新时代新征程上,铁四院在履行央企使命与担当方面将有哪些新作为?
凌汉东: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关键时期,交通行业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铁四院具备设计、建造、运维全产业链优势,有责任、有义务、有必要在这条赛道上率先突破,提前布局。
去年开始,全院范围内掀起了数智化浪潮,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从勘察设计源头出发,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助推勘察设计数智化转型升级。
铁四院去年牵头研发的《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铁路及航运领域应用技术研究》,改变了我国铁路勘测设计、施工、运营、变形监测等方面完全依赖GPS的现状,将推动中国铁路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智能化转型,实现了我国交通领域探索中国方案的创新突破。
我们将推动勘察设计关键技术发展,实现陆路交通领域北斗空天地高精度定位技术突破,自主研发智能勘察设计平台,实现综合勘察技术国际并跑,智能设计技术国际领跑,为我国勘察设计提供真正属于自己的“大脑”。通过打造智能勘察设计平台,改变勘察设计行业的传统生产模式,实现工程设计从计算机辅助向数字化智能化协同设计的整体跨越。
我们的目标是构建自主可控的智能勘察设计平台,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实现“一键成图”,将勘察设计全流程生产效率提升15%以上,引领行业技术迭代升级,促进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们已初步建立面向智能勘测的无人机测绘、倾斜摄影、激光雷达、无人测量船等生产组织流程和技术管理体系,智能勘测体系基本成型,相关技术成果已在襄荆铁路、长赣铁路等10余个勘察设计在建铁路项目中规模化应用,累计推广应用里程超过2000公里。
同时,我们全力打造中国标准。通过攻克勘察设计智能化瓶颈,在测绘、勘察、选线、设计、交付等全流程重点攻关,形成一套中国特色的智能设计技术体系和数智化标准,加速将中国标准、中国方案推向全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今后五年我们将持续加大资源要素投入,支撑数智化研发,构建自主可控的智能勘察设计平台,推进全产业链数智化发展。■
1953年,后勤兵击落美军飞机惊动中央,周总理:我代表全国感谢你
1953年2月15日,正好是农历正月初二,远在朝鲜作战的志愿军全体指战员正在欢度春节。
后勤兵张立春高高兴兴扛着两袋粮食朝阵地走去,突然,一阵飞机的轰鸣声逐渐靠近。
依照当时志愿军的装备,几乎不可能击落飞机,张立春只能眼睁睁看着飞机肆意破坏战士刚刚构筑好的阵地。
怒火中烧的张立春,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结果竟然凭借一架高射机枪击落了这架飞机。
没想到,此事惊动了中央,周恩来感动地对他说道:“我代表全国感谢你!”
身为后勤兵的张立春,到底是怎么击落美军飞机的?这件不起眼的小事为何会惊动中央呢?这一切还得从1950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说起……
图|“抗美援朝英雄”张立春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联军肆意将战火染遍整个朝鲜半岛,直逼中国国门。
狂妄的美联军无视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严重威胁到了新中国的领土安全。
危急关头,毛主席与共同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无数热血青年赴朝参战,与朝鲜人民一道驱逐侵略者。
同年10月,一个来自山东临沂张官庄村的青年张立春,也在家人的支持下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张立春是穷人家长大的苦孩子,家中兄妹9人,一张张嗷嗷待哺的嘴,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艰苦的生活锻炼了张立春的意志,这也为他在后续战斗中屡立战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张立春参加了沛县政府,在整场战役中,18岁的张立春日夜推着木制独轮车,一趟一趟往兵站运送小米、面粉等军用物资。
虽然只是一个后勤兵,但他却没有半分松懈,脚底磨起了血泡也从未耽误过粮草进度,即便自己吃不上饭,也要将粮草及时送到前线。
淮海战役结束后,表现英勇出色的张立春被评为“支前模范”。
朝鲜战争爆发后,张立春报名参加人民解放军,被编入新兵12团4营15连1班,接受集训后,他跟随部队从山东薛城乘火车南下,来到上海后被编入人民解放军23军68师202团,张立春也从一个后勤兵摇身一变成了二炮手。
张立春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来到部队后,刻苦钻研、学习业务知识,军事技术得到飞速提升,荣立四等功一次。
1952年9月6日,张立春跟随部队来到丹东,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67师,奉命开往朝鲜前线。
一路上,战士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土地。
图|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看着眼前陌生的风景,张立春回头,久久凝望祖国的山河,在内心深处暗自发誓:“抗美援朝战争一日不胜利,便一日不回国!”
直到离开祖国的那一刻,张立春才体会到祖国母亲在心中的分量。
志愿军刚来到朝鲜的时候,情况十分艰难,当时朝鲜境内的公路、桥梁、铁路均被美军炸毁,张立春和战友冒着漫天的炮火,一边搭桥修路,一边向前线赶去。
部队给每位战士配备了一支步枪、80发子弹和4颗手榴弹,再加上干粮和一些生活用品,总负重达54斤,每天张立春就背着沉重的包裹,跟随部队穿梭在朝鲜的冰天雪地中。
过清川江大桥时,大桥被敌人炸得连渣都不剩,张立春身先士卒,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紧紧抓着绳子,与战友连成一条线,艰难过河。
历经千辛万苦后,张立春所在部队终于抵达了朝鲜东海岸的元山木里,随后向“三八线”进军,接替38军防卫。
由于是在夜间行军,部队不小心走错了路,竟然闯进了上甘岭战役中心。
当时敌我双方正处于胶着状态,23军首长发现情况不对,立马命令部队撤退,可已经来不及了。
在上甘岭战役中,张立春和战友拼死在阵地上坚守了十几个昼夜,被部队称为“打不垮的9连”,只要阵地上还有一个人在,他们就不会让敌人冲上来!
亲眼见证了上甘岭战役的惨烈后,张立春内心深受触动,看着漫山遍野的断臂残肢,他不仅没有退缩,还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多建战功、多杀敌人,为死去的同胞报仇!
图|志愿军在朝作战
二、后勤兵击落美军飞机1953年2月15日,正值农历正月初二,远在朝鲜作战的志愿军全体指战员,高高兴兴庆祝春节的到来。
下午4点,负责后勤工作的张立春接到命令,给驻扎在前线的炮兵部队运送、粮食,结果刚从坑道出来,天上就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
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张立春立马敏锐察觉到这是美军又派飞机来轰炸了,当即一个飞身扑到工事后面,防止被美军飞机发现自己的位置。
果不其然,美军飞机一路投下了许多炸弹,全部呼啸着朝志愿军战士刚构筑好的阵地扑来,一时间,张立春四周都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阵地烧成了一片火海。
这可是战士熬了一整晚,辛辛苦苦构筑好的阵地啊!张立春看着眼前的废墟,怒火中烧,疯狂捡起石头、木块朝天上的飞机砸去,以此泄愤。
依照当时志愿军的装备,几乎不可能击落美军飞机,战士将这种飞机称为“老病号”,它的飞行高度很高,机腹部还有装甲保护,即便击中了也很难从地面上对这种飞机造成实质性伤害。
不一会儿,飞机重新朝阵地冲来,愤怒不已的张立春,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办法。
既然这种飞机腹部的装甲很厚,那么其余部位的装甲自然不会很厚,毕竟飞机也有重量限制,如此说来,只要飞机进入高射机枪射程,瞄准飞机头部或者机翼部位,理论上是可以将飞机击落的。
说干就干,张立春将肩上的两袋粮食小心藏好,然后操作起旁边的一架高射机枪,对准美军飞机,静静等待最佳时机。
张立春是军中少有的“钻研型”人才,苏军曾经送来一批高射机枪,但是没有附上任何说明书,张立春也完全没有接触过这种武器。
没有相关学科经验的张立春,愣是凭借一股爱钻研的精神,将拿到的武器拆拆卸卸、日夜钻研,仅用一周时间就熟练掌握了这种机枪的使用方式,还制定了一套故障排除技巧,他的“故障排除法”得到了部队首长的肯定,在全连、全军推广。
毫不夸张地说,张立春的准头在志愿军部队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当时这架飞机飞行高度大约为700米,在我军阵地上不断盘旋,当它转弯的时候,飞机机头正好暴露在张立春的视线里。
张立春立马抓准时机,扣动扳机,一串串电光弹发射出去,正中飞机机头。
飞机的油箱直接冒出一股浓烟,飞过一座山头后,笔直栽了下去,没多久就传来了一声剧烈的爆炸声。
战士听到动静,纷纷从坑道中探出头来,仔细一看,负责后勤工作的张立春竟然用高射机枪击落了美军飞机。
战士激动极了,纷纷跳出坑道,将张立春高高抛向空中,庆祝这难得的胜利!
当事人张立春也没想到自己竟然真的击落了美军飞机,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和战士紧紧拥抱在一起。
如今看来,击落一架飞机在整场抗美援朝战争中确实不算什么,但是对刚入朝鲜的志愿军来说,却有极大的意义,张立春成功告诉了全体志愿军,美军飞机再也不是一个不可战胜的神话!
接下来,张立春继续用事实证明,美军飞机在志愿军面前也不过是虚张声势的“纸老虎”罢了。
图|张立春操作高射机枪实拍
1953年夏天,朝鲜战争进入停战谈判阶段,为了增加谈判筹码,我军对石岘(xiàn)洞北山发起了进攻,志愿军23军67师奉命夺取北山阵地,张立春所在的高射机枪连迅速配合主力部队进入阵地。
当时阵地附近下起了雨,敌机不敢贸然出动,志愿军战士抓准机会向敌军阵地发起了冲锋,经过激烈的战斗后,迅速夺取了北山阵地。
为了巩固阵地,志愿军将所有炮火部署在前线,防止敌人反扑过来。
7月6日下午,雨终于停了,一场残酷的战斗也随之打响。
号称美军“王牌军”的第7师作为先锋,派出50架飞机向志愿军阵地俯冲而来,无数炸弹倾泻在志愿军阵地上,一时间烟雾腾空而起,尘土沙石遮天蔽日。
“神炮手”张立春,操作高射机枪朝天上的敌机射击,身边的几位战士也在密切配合他。
没想到,战斗刚开始,二射手汪永生就被弹片击中,血流如注,失去了战斗能力,张立春连忙将战友送下阵地。
等他返回时,高射机枪旁只剩下了三个人,班长、副排长和他。
见张立春就位,班长一个飞身扑了过来,负责监视动向,副排长主动为主射手张立春压子弹,张立春有条不紊操纵高射机枪,瞄准了一架佩刀式F-86战机。
图|美军佩刀式F-86战机
战机逐渐朝阵地俯冲下来,班长冷静地说道:“300码……150码……”
张立春有条不紊转动单管,顺着飞机的飞行路线慢慢将它套入瞄准器。
等敌机进入射程后,张立春迅速扣动扳机,一道刺眼火光直接向飞机冲去,一声剧烈的爆炸声过后,飞机当场燃起了黑烟,从志愿军阵地的另一头直愣愣栽了下去。
就在这时,一颗炮弹不偏不倚在张立春旁边不远处爆炸,巨大的气浪将三人全部掀翻在地,张立春的脑袋不知道磕在了哪里,顿时鲜血如注。
副排长和班长身上也挂了彩,鲜血糊了一脸,三人硬是忍着剧痛,迅速回到了高射机枪旁。
没一会儿,一架佩刀式飞机直直朝张立春冲了过来,张立春迅速反应,校正、瞄准、扣动扳机,一气呵成,再次击中敌军机头,这次飞机直接栽到了我军阵地上。
张立春被飞机爆炸的余波掀翻,足足飞出去四五米远,在地上趴了半天,才晃晃悠悠站起来,鲜血从他的耳朵缓缓流出,除了刺耳的耳鸣声,张立春什么都听不到。
接连击落两架敌机,其余敌机疯狂围攻上来,张立春身上的军装被高射机枪滚烫的弹壳烫得破破烂烂的,满身伤痕,他却毫不在乎。
张立春一咬牙,再次回到了高射机枪旁,副排长也颤颤巍巍爬回机枪旁,继续坚持战斗。
和高射炮相比,高射机枪的射程要近得多,高射机枪与飞机战斗,就像是空中和地面“拼刺刀”,难度和危险系数都要比高射炮高得多!
在本场战斗中,志愿军共击落敌军飞机三架,其中张立春击落两架,击伤一架。
此战过后,张立春荣立一等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对空猎手”。
张立春接连击落美军战斗机的消息很快就惊动了中央,远在北京的周恩来和高兴极了,纷纷送来贺电,庆祝志愿军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从入朝作战到凯旋回国,张立春用一架高射机枪击落敌机3架,击伤4架,荣立一等功,获得了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屡次立功的张立春,被组织推荐加入了中国,并于1955年9月作为全国青年代表,得到了、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随后又受到邀请,在观礼台上参加了国庆观礼。
图|1955年国庆阅兵式
三、我代表全国感谢你1958年10月28日,首都北京晴空万里、烈日当空,街道各处都张贴着鲜红的标语,布置着鲜花。
广场道路两侧聚集了20多万热情似火的首都人民,大家高举手中的鲜花翘首以待,一幅巨大的横幅在人群中缓缓立起——“你们打败敌人,帮助了朋友,保卫了祖国,拯救了和平,中国人民志愿军勋名万古长存!”
经过数年血与火的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半岛,回到了祖国,为了迎接英雄回来,祖国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张立春跟随部队走在队伍前列,胸前的胸章让他倍感骄傲。
周总理、陈毅元帅和许多老将军都亲自前来迎接,周总理高兴极了,他一边打着牌子,一边同战士唱起了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随后,杨勇将军主动走上前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深情地看着大家,说道:“我代表、毛主席和全国人民,热烈欢迎你们回来!欢迎胜利凯旋的英雄!”
图|志愿军凯旋回国,受到人民的热烈迎接
听到这话,战士激动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张立春也举起手臂,和大家一起高呼,等反应过来才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下午、周恩来等领导人在怀仁堂接见志愿军归国代表,周恩来精心准备了盛大的国宴,为凯旋的志愿军战士接风洗尘。
毛主席脸上洋溢着亲切、愉快的笑容,一路鼓着掌,一路与大家握手,看着眼前“雄赳赳、气昂昂”的志愿军战士,毛主席就像看到了自己儿子毛岸英一样高兴、激动!
主席高声问候道:“孩子们,终于回家啦!”
听到这话,战士纷纷感动地落下了眼泪,主席亲切的声音就像是父亲一般,让人倍感温暖。
人群中的张立春热烈盈眶,紧紧注视毛主席、周总理,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回家了,就要吃好!喝好!”周总理温柔地说道。
伴随杨勇一声令下,战士坐下来开始用餐,周总理没有闲着,游走于人群中,和大家敬酒聊天。
看着宴席上的美食,张立春立马狼吞虎咽起来,突然,杨勇和周总理走向他身边,张立春赶紧放下筷子,站起身来。
杨勇拍着张立春的肩膀,向周恩来介绍道:“这位就是我们打美军配刀式飞机的能手,张立春!”
虽然身在国内,但周恩来对前线的战况十分了解,尤其是“对空猎手”张立春的英勇事迹。
张立春连忙端起一杯葡萄酒,向周恩来敬酒,周恩来一饮而尽,然后又给张立春倒了一杯酒,感动地说道:“我代表国家、党和政府感谢你。”
张立春端着周恩来倒的酒,泪水溢满眼眶,抬起头一饮而尽,激动地说道:“周总理,我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全体志愿军的力量才是最大的!”
周恩来满意地点点头,然后高举酒杯,对全场战士说道:“张立春同志说得很好!我代表国家、党和政府谢谢你们!谢谢每一位志愿军战士的付出!”
图|周恩来
在座的众人立马站起身来,与周恩来共饮。
“杨勇同志,你去安排一下,张立春的故事非常值得宣传,是我们的好榜样!”
听到这话,张立春激动得又是否认,又是道谢,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在周恩来的授意下,张立春作为封面人物登上了1960年的《解放军画报》,一夜之间,就成了轰动全国的英雄人物。
1960年,战功赫赫的张立春带着一身伤回到了老家。当时根据相关政策,部分指战员要复员转业,张立春就在转业名单上,他的老领导特意为张立春求情,张立春却拒绝了领导的好意,并解释道:“我没有文化,又是一名员,我服从组织分配,在哪都一样为党工作。”
就这样,“小老虎”张立春离开了部队,来到了辽宁省朝阳市,在工作中,他依旧拿出抗美援朝的那股虎劲,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承担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作,先后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后来还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后被调任煤建公司货场主任。
后来,张立春年迈的妻子患上了重病,曾经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对空猎手”,如今系上围裙、戴上帽子,在街头摆摊修鞋,即便生活如此困难,张立春都没有向组织开口。
最终还是组织发现了他的困境,主动将他留在民政局工作,张立春又在民政局工作了7年,然后光荣退休。
打了半辈子仗的张立春总是闲不下来,退休后又回到了街头摆摊修鞋,其实这个时候的张立春不缺钱用,他就是想为自己找个活干。
老战友来看望他,见张立春的手指都变形了,便劝他别干了,张立春笑着摇摇头,解释道:“我就是个普通的劳动者,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自食其力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如果大家都像我这样做,国家的负担就可以减少了,我这一辈子替党分忧,为国解愁,值了。”
从此朝阳市的街头就多了一位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修鞋匠,当地人民都听说过张立春的故事,每当在街头看到老人忙碌的身影时,都不禁投去敬佩的目光。
图|晚年在街头修鞋的张立春(右一)
在张立春近8年的军旅生涯里,先后8次荣立大功,获得战斗英雄奖章两枚、银质国际勋章一枚和勇敢奖章两枚。
张立春将自己获得的各种军功章、立功证明书和当年使用的笔记本,都无偿捐给了朝阳市档案馆。
这样一位勇敢无畏、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老英雄,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尊敬,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张立春的名字!
正月初四有哪些习俗
中国人是怎样过正月初四的
今天是正月初四,初四的习俗都是什么呢?说起这个来,都是老话了,现在是看不到了。
过去呀,一般的大户人家要“五做,五忌”
这第一做的就是迎接财神,其实,财神爷是初五的生日,因为家家都要争抢财利,所以初四就接上了,为了早早地接到财神爷,这就在供品上下功夫了。
这就是第二要做的了, 初四的大早就上供品了,“三牲”都是整只的,整猪,整羊,整鸡,有“早接神,迟送神”的说法,还有水果,烟酒茶等都要备齐,主人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主人对谁不满,这个场面是不能看到他的。
财神是五路财神,所以就要接五路了,供品就是五样。为了“抢头路”,还有特殊供品,羊头,鲤鱼,寓意“吉祥如意”,讨个吉利。
要打开大门和窗户燃放爆竹,点烟花,对财神爷表示欢迎,因为是接五路财神吗,所以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都做一次,主人要扣拜,这样才算是财神爷接到了。
第三做的是,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古人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在旧历中占羊,常说“三羊开泰”就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第四做就是吃杂烩,家家户户要吃杂烩菜的,把前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吃杂烩菜。
在平常百姓家中,正月初一到初三期间的剩饭菜便称吃杂烩菜。吃杂烩菜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其实要让这种勤劳节俭的美好品德好习惯代代相传。
第五做的就是,扔穷,大年初四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要彻底打扫家里家外,并且还要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民俗中说的“扔穷”。
大年初四说完这该做的下面就是不该做的了
1、忌出远门
忌出远门,这一天是民间习俗接神日,迎接众神明、灶王爷与家神回来守护家人,灶王爷会点名,所以不宜外出。 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2、正月不剃头,你知道
4、丧家忌拜年你知道
5、忌吵架、骂人你更知道
还是祝天下的中国人新年快乐!!!
2022年2月4日
多云转晴,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19℃。
壬寅年,壬寅月,戊子日,
正月初四,今日立春,立春时间:2月4日 04:50:36,立春时有五禁忌:不看病,不理发,不躺着,不吵架,不搬迁。
随俗避避总没错,在生活上也有注意事项:保暖;饮食清淡;饮淡茶、花茶;预防调养。在饮食上不易食酸收之味,少食辣及上火的羊肉、烧烤、油炸也尽量少食。
宜做的:祭祀沐浴,开光塑绘,祈福求嗣,订盟纳采,冠笄嫁娶动土除服,成服移柩,破土启钻出放水,立券交易,
忌做的:安葬上梁入宅作灶,
世界上主要三位名人生卒
1904年2月4日中国政治家,社会活动家邓颖超出生。
1953年2月4日日本音乐家喜多郎出生。
2005年2月4日,中国开国少将肖全夫逝世。
国际上发生的三界主要大事1861年2月4日美利坚联盟国建立1945年2月4日雅尔塔会议召开,中国丧失部分主权。
2004年2月4日美国社会网络服务网Facebook正式上线。
国内发生的三件主要大事
公元960年2月4日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帝位。
1959年2月4日中国与苏丹建立外交关系。
2007年2月4日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闭幕
百岁老母去世留下一张泛黄地契,男子凭着它找到失联亲人
1953年的老地契 楚天都市报 图
武汉一位百岁老人去世后,留下了一张1953年的老地契。根据地契上的内容,老人的子女找到了汉川“老家”,并找到了失去联系几十年的亲人。
今年大年初四,家住武汉宝丰街的胡爹爹的百岁老母亲去世了。办完丧事,胡爹爹的弟弟拿着一张老地契准备烧了。胡爹爹一看,觉得这个东西不简单:“别烧。”
这是一张1953年2月由湖北省汉川县人民政府颁发的“老地契”。此前,这份地契一直由母亲仔细珍藏,所以子女们都不知道该地契的存在,母亲去世后,帮其清理遗物,这才翻了出来。
因为年代久远,纸张已经泛黄,但“汉川县人民政府”的印章依然清晰,地契上还有胡爹爹的父亲“胡昌还”的名字。地契上记载的是胡昌还一家5口,当年在汉川县的土地和房产情况。
此时,胡爹爹才回忆起来,父亲早年因工作来到武汉,但老家的确在汉川。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跟汉川老家断了联系。记忆中,胡爹爹的父亲胡昌还有个弟弟在汉川。“我父亲有弟兄三个,地契上的这个房子,是我父亲跟我叔叔的,俩人一个人住半边,这个房子在不在呢?我也无法考证……”
前日,在媒体记者和热心市民的帮助下,胡爹爹开始寻找自己的亲叔叔。地契上的“太平垸”早已不存在,经过多方打听,太平垸如今已改名为汉川市新河镇马庙村。
结合地契上的姓名和胡爹爹的自述,村民大致判断出:胡爹爹父亲“胡昌还”的兄弟,应该是本村村民胡昌砚。“胡昌砚已经去世,他的儿子都有60岁了呢!”
在马庙村村委会的帮助下,时隔多年,胡爹爹终于和叔叔的儿子、自己的堂弟胡运清通上了电话。
遗憾的是,地契上的老宅,早已不复存在。据汉川市经济开发区马庙村村委会书记胡天强介绍,1953年的房子,一般的情况下,村里都没有了。“即便是有,房子也已经改造了。地契上的这个房子应该是很早就没有了,1954年涨大水,把它冲垮了。”
现在,地契虽然已经不具备法律效力,但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湖北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王运明认为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年代在这里摆着,这样的东西可能就有价值,自己留作收藏也可以,如果要卖的话,可能就是几百元钱吧。”
胡爹爹则表示,这个地契有没有价值,老宅还在不在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又和亲人重逢了。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