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社是什么意思(箫鼓追随春社近春社是什么意思)(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春社)

仲春春社古诗词六首,此日春风属社公,谈谈古代的春社

仲春春社诗词六首:花上半旬春社雨,又逢春社举清樽

早古诗词中,常常会看到春社,社日这样的字句。比如我们熟悉的陆游的作品,”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诗,就是写的是快到春社时期人们的丰足欢快。春社仿佛是一个大的节日,但是翻开一些日历表,却发现看不到具体的日期。这是什么缘故呢?

社,这个字,最初就是祭祀土地神。我们常常用的”江山社稷“,就是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人们祭祀土神谷神,在这里安居乐业。在周朝,社稷的祭坛是放在宫殿的右边,每年会举行隆重的祭祀。而对于靠自然和土地生活生存的农民,祭祀土地神,也是一年的大事。

中国最初的历法和天象相关,辅以宗教,所以最初的社日是由国家高级的祭司占卜得到,日子并不确定。汉唐两朝,崇尚道教,多按照道教的有些计算方法而获得。

社日有春社秋社,都是祭祀感恩土地和自然。

在唐朝,春社就已经确定了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戍日。因为戍,代表五行中的土。在道教中,流传着神话和道教学说结合的关于戍日的说法,说戍日,要敬畏土地神灵,不能耕作污染土地。

在中国广大的乡村,原始崇拜和道教学说相结合,再加上统治者,也强调了社日的重要,民间的春社活动,成为固定的祭祀土地神和农村休闲集会的大节日。

那么立春后的第五个戍日,并不固定在农历的某一天,但是根据推算,可以知道,它在春分节气前五天到春分节气后七天这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正是仲春,万木萌发,田野草长,适合春耕的时段。人们在春耕的间歇里,停顿一天,做一天的放松,相聚起来祭祀社神,分享丰富的祭祀果品,交流耕作经验,维护乡村人情,形成极好的乡村凝聚力。

唐玄宗就很重视农村的社日,因为作为节日,这里涵盖了丰富的内涵,乡村的生产,道德,和谐是帝国稳定的基石。

在社日,祭祀社神,喝社酒,吃社肉。而主持春社的人,往往是德高望重公平正义者,由他主持划分祭祀后的各种肉食蔬菜果品,达到平均公平。而这样的春社因为是农村的集体活动,祭祀之外,充满了乡村的和谐快乐和蓬勃。

这也是很多唐宋诗人,在记忆里抹不去的,属于故乡田园春天的的热闹和快乐。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唐 · 王驾《社日》

在社日,是不允许下田干活的。人们不干活,做什么?他们将猪圈羊圈关好,穿戴整齐,带着全家去土地庙或者乡村祠堂去聚会。

这里春耕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比如这有湖有山的富庶土地,大片的农田已经是稻粱作物蓬勃生长。田野里春色正好,却寂静一片。

走到一户人家,看见猪和鸡都关在笼子里,院子门半掩着,但是就是不见人。

一家如此,家家都如此,要是当代人穿越过去,只怕会觉得诧异惊悚。人都去哪里了呢?

到了黄昏,太阳西斜,你才会看到有人流从固定的地方,陆续回到家园,那三五成群,不但有说有笑,居然还有很多喝醉的人,被家人搀扶归来,但是整个状态,却是放松的。人们脸上是幸福满足的表情,互相还打着招呼。

原来,他们这天都是参加乡村的春社活动去了。想必热闹开怀。

春社是农民的节日啊,你看看一年中,有几天,他们能丢下土地钉耙,快乐的放松喝酒?今天他们和土地神有个推杯换盏的约会。

”山郡多暇日,社时放吏归。

坐阁独成闷,行塘阅清辉。

春风动高柳,芳园掩夕扉。

遥思里中会,心绪怅微微。'中唐 · 韦应物 《社日寄崔都水及诸弟群属 》

社日是一个节日,农村为胜,但是唐朝在这天,也给官员放假,表示重视农业和神灵。离家乡近的人,自然赶回去参加这样的集会。

但是韦应物此年调任滁州刺史,他按照节日惯例给自己和下属放假,等到别人都走了,官衙里只剩下不多的人,他此时并未在滁州建立良好深沉的关系,也就是春社日,他并没有机会融入当地农村。

然后一个人在官署里溜达。先是在楼上坐了一会儿,然后又去池塘边转了转。要知道这天,能回乡的人都回去了,那种春天里的人声消失,人气消散的空旷感,让他很不适应。

这一天过得相对漫长,无限的春风杨柳,没有他什么事,倒是可以看到夕阳西下,好容易这天才打发了。

到了晚上,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郁闷。

这要是在长安,在故里,今天该有多热闹?兄弟们连带家眷可以聚集在一起,参加春社活动,晚上还可以和朋友一起喝酒做诗。我却在他乡孤守,从早上的花草,看到晚上的太阳。

我看到这里,笑了起来,看来唐朝人是真喜欢热闹啊。

才放假一天,自己却从高官做成了怨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南宋 · 陆游《游山西村》

这首诗实际是写春社前夕在乡村的游历。陆游此年回到故乡,走访乡村故友。

对方盛情满满,拿出了过年没有用完的酒,说,你不要笑话我这里还留着腊月的酒,是因为去年收成好,所以多酿了些,到现在还没有喝完,你来了,正好,快杀鸡宰肉,这鸡够肥,再不吃掉,就老了哦。

这是仲春时节,陆游是坐船游历,青山流水叠嶂在船头,仿佛是个水湾,没有别的路,等到船划近了,水转山绕,出现了另外一片明丽的景象。原来有另外的山村在此,桃花李花杏花开满沿岸山上的季节,一种花光,连新发芽的柳树的绿色都压住了。

这比桃花源记更有江南水乡的明丽和真实。

而他的故人亲友,就是住在这里,在桃李深处的院落,高兴迎接他,拿出腊酒款客。

那么他听到了箫鼓热闹的声音,原来是乡民准备春社祭祀,包括准备祭祀用的音乐,牛羊,歌舞。春社是农村重要的集会,准备工作,肯定会提前到三两天前,还没有到春社,已经渐渐有了那种喧嚣。

人们重视春社和难得的聚会,忙碌的热闹里透着淳朴。

陆游的心情也好起来,他是被罢官回乡的,心情本来很郁闷,但是看到这山村的丰足和淳朴,他也淡然了在朝堂上的种种委屈。

马上春社到了,腊酒之后是社酒,为了这乡村淳朴的民风和喝不完的山乡美酒,他决定,春社再来!

“千寻古栎笑声中,此日春风属社公。

开眼已怜花压帽,放怀聊喜酒治聋。

携刀割肉馀风在,卜瓦传神俚俗同。

闻说已栽桃李径,隔溪遥认浅深红。”北宋 · 李公麟《春社出郊 》

那么这首诗,则比较接近春社的内核了。

有着隆重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其中乡村里的老者倍受尊重。

社公一是指的土地神,通常神话和民间中已经具体到了白发慈祥的爷爷。一是指的山村里长寿的老人,他们是活着的镇乡宝贝,代表着这里的地气丰饶。

所以社日也是乡村老人的节日。

在祠堂巨大的古栎树下,一乡村的人都来给土地神上香,也给乡村长寿的老人磕头祝福。当然是春风属于土地神也属于长寿老人的。

大家纷纷将鲜花插在老人的帽子上,传说这天的社酒,可以使人耳聪目明,所以无论老少都要喝,而老人尤其要多喝。

这里还留着汉朝时代的春社古俗,由年长者按照人头分配肉块。这些肉应该是大户人家用以祭祀土地神上供的,也是一种难得的物质均衡方式。来者有份。

而这个用瓦片占卜,也成为风俗,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占卜的内容是什么,或者是收成,或者是土地神降临的时间。

春社实际上是乡村巨大的机会,这么多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比如他就听说了亲戚或者朋友已经栽种了桃李树,还拉着他看向远处,那水边上开花的,浅红的是我家的那片,深红的是某家的。

这首诗写得生动。春社的意思,还在于这是重大的社交集会,人们在此分享各种见闻经验,而很多,都利于农业的耕作和丰收。

“挑菜佳辰过夕醺,又逢春社举清樽。

不为归遗东方态,且对韶妍一醉昏。”北宋 · 韦骧 《和社日小饮 》

不只是农村,城市也因为社日放假,农历的仲春又多了一个美好的假期。

农历二月二是踏青节挑菜节,农历二月中旬,又迎来了社日。

喝社日酒,是风俗,这些祭祀土地神的酒,在唐宋两朝也会按照节令添加草本养生。

社酒里面加什么现在不清楚,但是春天人们往往饮食中要那些清肝明目的,保养身体清明之气。

社酒传说是可以明目,治疗耳朵聋。

所以几乎人人都要喝社酒。

这里又逢春社举清樽,一方面是祭祀,一方面也是饮下清淡美好的春酒。

这首诗很调皮,说自己是东方朔下凡,为了表示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无论如何也要学着东方朔喝酒。

虽然宋朝这种酒水的度数极低,几乎人人都可以饮用,但是怎么看来,他都有点像馋酒,这是借着节日光明正大地喝醉啊。

正是因为春社在仲春惊蛰春分清明之间,这正是一年春风好雨百花盛开的美好季节,所以诗词中往往有社燕,社雨,来强调这以时段的美。

“思晴好,小驻岂无因。

花上半旬春社雨,松间三宿暮山云。

转住是愁人。”宋末元初 · 黄公绍 望江南 其三

比如这首望江南,就是写了这个时段,是惊蛰春分期间的多雨,他用了春社雨,仿佛是土地神特地显灵降下滋润泥土的雨,更显得花期丰饶,土地肥沃。

我想着江南的晴天,但是也喜欢江南的春雨。

仲春上半旬,下了绵绵不绝的春社雨,花开滋润,连山上都是烟雨朦胧,三日不晴。

说春雨愁人,但是也有惆怅中的美啊。

这是若把江南比西子,春社期间,晴雨总相宜。

作为维持农村基层社会的一种节日,古代春社集会曾经起着积极的稳定乡村的作用。但是现在可以肯定这节日的内核,是不科学的,所以不流行。

但是春社又代表一个重要美好的时段,所以在赏读古诗词里,了解春社的起源和时段,是必要的。飞来飞去社燕雨,次第喧闹春分花。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大地上处处有关羽的足迹

河南洛阳关林。成长/摄

西夏木刻版画《义勇武安王位图》,出土于内蒙古黑水城遗址。资料图片

河南新野汉桑城。黎云帆/摄

湖北当阳关陵。黎云帆/摄

近日,曾在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饰演关羽的演员陆树铭去世,这一消息引发了许多人的悼念:关二爷走了!人们对陆树铭的追思,既是对他完美演绎关羽的认可,也是对关羽人格魅力与忠义精神的追慕与遥望。穿越1800多年的风雨,关羽仍然活在人们心中。

从一介“亡命之徒”,到一代名将,再到封神拜圣成为“关帝老爷”,关羽是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观。行走中华大地,乃至海外他乡,关帝庙遍布四方,关公信仰根植人心。从庙堂到江湖,从都市到乡间,关羽所代表的忠义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正史中关羽的事迹,主要见于《三国志·关羽传》,但记载甚略,仅953字,加上裴松之注引也不过千余字。在史传中,关羽以武勇闻名,时人多称赞其“勇冠三军”“万人敌”“熊虎之将”。至唐朝,关羽的形象仍未超出猛将的范畴。

北宋初年,关羽曾因“仇国所擒”的经历,一度被宋太祖从武庙中撤出。关羽地位的提升是在宋徽宗年间,宋徽宗出于弘扬忠义精神、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陆续加封关羽为“忠惠公”“昭烈武安王”“义勇武安王”。由于宋徽宗崇信道教,他还封关羽为“崇宁至道真君”,让关羽跻身道教仙班。及至南宋,因为朝廷偏安江南,蜀汉正统论成为主流,身为蜀汉武将的关羽更受到格外厚待,宋孝宗时关羽已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正式敕封关羽为伽蓝,宫中做佛事也要抬出关羽像。与此同时,元杂剧中也出现大量赞美关羽的剧目,如关汉卿所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成为后来《三国演义》中“单刀会”的母题。

明清两朝,关羽在官方与民间的合力推动之下走上神坛,帝王们希望借助对关羽的崇拜宣扬臣子对君王的忠心,而民众们则寄希望于关羽这样的神勇之人降世,驱邪避凶,护佑一方安宁。明太祖朱元璋将关羽列入国家祀典,每岁岁暮及四孟遣官祭祀。嘉靖时,关羽已由“关王”升格为“关帝”,万历又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

从此,关羽神像开始身着帝王衮冕,享受皇家祭祀,其地位与“圣人”孔子已经不相上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让“尊刘抑曹”的观念深入人心,关羽的形象在民间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满清入关后,为增强对汉人的笼络和统治,对关羽的尊崇有增无减,清朝先后有八代皇帝对关羽层层加封,最后封号竟长达26个字。与此同时,晋商的崛起又让关羽在民间的形象进一步嬗变,在山西老乡的推动下,关公与财神画上了等号,众多商人一掷千金为关羽修庙。

据学者统计,清朝中期,全国约有关帝庙30余万座,仅北京就有116座,关帝庙的数量超过孔庙,居各种庙宇之首。随着明清以来中国人向海外迁徙侨居,关帝庙与关羽崇拜被带到了世界各地,关帝庙遍布美国、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已成为海外华人华侨寄托故土情结的重要场所。

在如今的中华大地上,包括关帝庙在内的关羽文化遗迹仍十分丰富,可以串联起关羽的一生足迹。

关羽的家乡是河东解县,即今山西运城,位于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西关的解州关帝庙也成为关帝庙的“祖庭”。它始建于隋朝,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扩建,此后历代均有修葺。清康熙年间,康熙帝西巡至解州,拨帑金一千两重建,形成现存的建筑和规模。解州关帝庙结构宏伟,仿宫殿“前朝后寝”和中轴对称的格局,崇宁殿为关帝庙主殿,内塑关羽坐像,着帝王衮冕。此外,运城市常平乡还有被称为关羽“家庙”的常平关帝庙,除祭拜关羽父子,还依民间传说塑有关羽始祖关龙逄及关羽曾祖、祖父、父亲等塑像。

史载,关羽早年从河东亡命奔涿郡,与张飞追随刘备,三人恩若兄弟,民间传说遂衍生出“桃园结义”的故事流传于世。涿郡即今河北涿州,涿州松林店镇楼桑庙村的三义宫,为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亲赐玺书所敕建,以纪念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之举,殿内供奉有君臣三人及蜀汉臣子之塑像。“楼桑春社”曾为涿州古八景之一。

建安五年(200年),下邳为曹操所破,刘备奔袁绍,关羽一度暂归曹操,并为曹操斩袁绍大将颜良,拜汉寿亭侯。之后,关羽不忘旧主,尽封曹操所赐,奔刘备而去。此事成就关羽义薄云天的美名,并被后世小说演绎为“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在河南许昌城西有一座灞陵桥,即小说中关羽辞曹之地,存有明将左良玉所立“汉关帝挑袍处”碑。实际上,灞陵桥本在长安,民间话本在编写关羽辞曹的故事时,误将出发地设为长安。及至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将出发地改回了许昌,却保留了灞陵桥关公辞曹的情节。于是,灞桥相送这一唐代以来的文学送别意象,在关羽及许昌身上又有了新的承袭与延续。

关羽复归刘备后,与刘备奔荆州刘表,驻新野7年之久。今河南省新野县中心有一株枝干遒劲、冠盖若伞的桑树,与其他桑树不同的是,它的四周紧紧包裹着一圈两米多高的城墙,这座只有10余平方米的“汉桑城”被称为“世界最小的城”。民间相传,关羽在新野驻军时,一日不慎,其坐骑赤兔马将百姓的桑树啃光。关羽为补偿,亲手栽种了一株桑树,又让士兵砌了一圈城墙将它围起来,这便是“汉桑城”的由来。

由于关羽在荆州驻军多年,在河南、湖北、湖南等汉末荆州故地,此类与关羽事迹相关的遗迹尤多,虽然它们大多未必合乎史实,但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都可视为三国文化、关公信仰在民间传播的实证者。

单以关羽的武器为例,民间传说中关羽擅使青龙偃月刀(据史载,关羽在作战中使用的应为矛、槊一类的穿刺型兵器),这一带就流传有不少与关羽的刀相关的传说。如湖北荆门市辖区掇刀区就因关羽屯兵练军、刀掇巨石而得名,湖北武汉东湖有一名曰“卓刀泉”的水井,亦源自关羽以刀卓地、水涌成泉的传说。

捞刀河是湖南长沙市内的第二大河流、湘江支流。捞的什么刀?自然还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传说关羽攻打长沙之时,不慎将刀落入湘水,周仓逆水而上,将宝刀捞了上来,遂有此河之名。

顺便说一下周仓,在《三国演义》里,他为关羽扛大刀,鞍前马后,忠心耿耿,这是一个为丰富关羽形象而虚构的角色,在历史中并不存在。而在湖北当阳东南,竟也存有一座周仓墓,有墓冢、墓碑和塑像。人们对周仓的纪念,实际上也是关羽忠义精神的一种延续。

历史上第一个以关羽命名的地名,是湖南省益阳市的关羽濑。《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与刘备争荆南三郡,双方对峙于益阳,隔资水而望。关羽择选锐士五千人,欲投上流十余里浅濑渡河,孙权大将甘宁自率兵千余人连夜前往设防。关羽由是不敢渡河,结营于北岸,此地遂名关羽濑。《三国志·吴书》在叙述陆抗的都督辖区时,有“自关羽至白帝”的描述,可见在东吴末年,“关羽”已成为益阳的代称。关羽濑的位置,据考证在今益阳市六中以西资水中青龙洲一带。“关濑惊湍”还是资江十景之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败走麦城,在临沮为孙权所获,旋即遇害。《吴历》云,孙权将关羽首级送于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葬之。若如是,则关羽死后身首异处,分葬两地。如今洛阳关林与当阳关陵,相传即关羽的两处墓葬。按古代礼仪制度,帝王墓称“陵”,圣人墓方得称“林”。关羽墓称“关林”,可见其地位已超越帝王,跻于圣人之列,与曲阜孔林平级。

史书对关羽的相貌并没有具体表述,仅能够从诸葛亮在书信中称关羽为“髯”,可知关羽应留有美须长髯。现存最早的关羽画像是西夏时期的木刻版画《义勇武安王位图》,图中关羽丹凤眼、卧蚕眉、美须髯,与如今流传的关羽形象无异。

“义勇武安王”为宋徽宗加封关羽的尊号。可知早在北宋末年,关羽这一经典造型就已形成。该画像出土于内蒙古黑水城遗址,20世纪初为俄国人科兹洛夫盗掠而去,现藏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幅《关羽擒将图》是知名度较高的一幅关羽画像,为明宣宗时画家商喜所绘。画中所绘为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审问庞德的场景,画中关羽身着绿袍锁甲,抱膝斜坐于石台之上,长髯飘逸,神态威严。现今流传的关羽造像或画像,大抵与之相似。

(作者成长,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12/1696084818212624.html
上一篇:莅临怎么读(莅临怎么读拼音)(莅临怎么读?又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农历八字算命(1973年7月3日农历八字算命)(1973年农历7月3日阳历是多少)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