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霍元甲是没有武功的大骗子?他曾秒杀日本柔道高手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三百九十七期】(历史系列第150讲)
107年的今天,大侠霍元甲逝世,年仅42岁。霍大侠创建的精武体育会和精武精神,对国家和社会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霍元甲绝非今天的那些假武术大师可以相比的,他绝对是有真功夫的,曾秒杀过日本高手。听萨沙说说吧。
最近这几年,流行什么历史大揭秘。
胡说之一,就是霍元甲压根没什么武功。
萨沙负责任的说,霍元甲绝对是有真材实料的。这一点,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来。
第一,霍元甲是有真功夫的保镖世家出身
霍元甲的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生,经常在清末进出东北。
萨沙要告诉大家一个基本常识,这种人肯定是有真功夫的。
当年清末练武的人多从事两种职业:第一就是开武馆或者走江湖卖艺,第二就是保镖护院。
同今天的武师一样,前者有没有武功很难说。
开武馆或者走江湖卖艺几乎不需要和人较量,多是靠名声或者表演艺术混饭吃。也许他们的前辈真的很厉害,但难保后辈也有真功夫。
时期,军统戴笠曾经吸收了一批所谓的民间著名武师作为教练,结果大失所望。这些人嘴上功夫了得,真功夫也就能够和普通的壮汉差不多,顶多略强一些。有1个著名大师教授武功时,口若悬河,一套接一套,说晕了很多特务学员。
没想到,有个高大的学员不服,出言挑战。结果,这个所谓的大师,竟然和没练过武功的学员打了个平手。
这次以后,戴笠陆续将这些冒牌货赶出了军统队伍。
从事保镖功夫的武师就不同,他们基本都是有真功夫的。
为啥?
很简单,这个行当是没法滥竽充数的,除非你不想活了。
霍恩第走镖的年代,大约是清末两次战争之间。
当时不要说民间,就是清军的火器也没有普及。民间保镖多还是使用冷兵器,土匪也是一样。
而霍恩第走镖的地方,又是最危险的东北地区。
当时的东北地方几乎是无政府主义,地广人稀,政府管理松懈,马匪横行。任何商人携带货款又不带保镖进出东北,等于自寻死路。
在东北走镖的人,都会要求商人给予巨额佣金,有时候甚至要十抽一。干这行可是玩命的,随时就会抄家伙和土匪火拼,佣金低了谁去干?
那么,霍恩第如果没有真功夫,是万万不敢从事这种职业的。
你没武功去干这行,不就等于拿性命去开玩笑吗?还不如在家种地了,至少保得住性命。
老子有真功夫,儿子只要学了老子的本事,自然也是有真功夫的。
第二,霍元甲的迷踪拳不是花架子
今天很多武术可以叫做舞术,那些武师和舞蹈教练也差不多。
霍元甲的迷踪拳则不是这样。
迷踪拳又名燕青拳,这是北方较罕见的一种实用拳术。
它传说是宋代水浒好汉燕青所创。其实,它最早出现于清朝初期,和燕青没有什么关系。因燕青拳强调灵活对敌,又擅长擒拿和摔跤,符合水浒小说中好汉燕青的特长,才被后人冠以燕青拳的名字。
燕青拳的特点是没有花架子,以实战为主,招招击打人的要害。
资料中这么写:燕青拳包括摔、打、踢、(擒)拿,远踢近打贴身摔,特别强调对练。
燕青拳实战性强,很容易造成对手死伤。所以,练这种拳的人平时很少对敌,带有一定神秘色彩。
同时,燕青拳是很实用的拳术,往往被练习者当作吃饭的饭碗,较少外传。这也就是传儿不传女、传媳不传婿。
一般练拳人家,会选择家里身强力壮的儿子传授,其他的就不教,防止拳术外泄。
小时候的霍元甲体弱多病,父亲霍恩第就拒绝教授他拳术,他只能向哥哥偷学。
第三,霍元甲身强体壮
所谓身大力不亏,一力降十会。
小说水浒传里面,最厉害的是哪几个人?
武松、卢俊义、林冲、鲁智深、秦明、关胜,无一不是身强力壮的大汉。
颇有拳脚功夫的小个子高手,比如浪里白条张青,遇到高大魁梧的李逵(最多属于二流高手)就不行了,被打的落花流水。
像李连杰、成龙这种矮小瘦弱的人,有多少格斗能力就很难说。
但霍元甲却是一个壮汉。
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判断霍元甲虽小时候体弱多病,成年以后却很强壮。
霍元甲的身高是1米72左右。
在今天,1米72也许并不高,在那个年代算不错了。
清末,中国男人平均身高也就1米60出头(毛时代1970年广东省男性平均身高是1米63)。
更厉害的是,霍元甲虎背熊腰,身材粗壮,浑身肌肉,体重超过90公斤。
这种身高体重,在当年是很罕见的。
即便霍元甲没有练过武功,凭借天生的身体优势,一般人也不是他的对手。
第四,霍元甲有过多次和人切磋的经历
两次挑战外国大力士,都因故没有成功。
不过,霍元甲和他的大弟子刘振声有多次切磋获胜的经历。
在上海设置擂台挑战英国大力士未果,台下有2个江苏武师挑战,都被刘振声打翻。
徒弟尚且如此,师傅自然也不弱。
其后,霍元甲自己曾经和上海日本柔道武师切磋。
这个日本武师身强力壮,体重接近200斤,身高和霍元甲接近。
仅仅一次交锋,他就被霍元甲秒杀,还受了重伤。
精武体育会创办人陈公哲是这么记载的,萨沙做一下翻译文言文:两人先是试探了几下,不分胜负。日本武师和霍元甲互相抓住双手,成为摔跤的形势。日本武师先以右脚绊霍元甲,然后用力一推,试图将霍摔倒。霍元甲站的很稳,没有被日本武师推倒。发现日本武师中心不稳,霍元甲乘机反击,同样出右脚加一推。日本武师不敌霍元甲,一下子摔出很远。这下跌的很重,右手竟然骨折。霍元甲无心打伤对手,却让日本武师受如此重伤,不免有些歉意。
这也是传说中的虹口踢馆,其实就是正常的武术界切磋。
以上都是有真实历史资料记载,无数人旁观,绝对不是什么野史。
第五,外国大力士也不是霍元甲对手
这两个大力士不过是马戏团的表演人员,类似于今天的健美先生。他们表演项目是举重、肌肉展示,没有武术格斗项目。
英国大力士宣称可以和中国武师角力,也就是比力气的意思,并没有说格斗。
英国大力士和俄国大力士,应该都没有什么格斗能力。
后英国大力士曾提出只能用拳,不得用腿和摔。
这侧面说明,大力士最多会几下拳击,其他的都不会。
懂一些武术的人都知道,在无限制搏击中,只用拳的拳击手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霍元甲同意不用腿但可以摔跤,做了让步,最终大力士还是开溜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力士压根就是一个表演艺术家,类似于今天的假武术大师。好在,他们还有自知之明。
相比起来,还是上面提到的日本柔道武师更专业。连这个日本壮汉武师都不是霍元甲对手,更别说什么马戏团的大力士了。
显然,霍元甲确实有真功夫的。至于电影上的演绎,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真正不存在的,其实是陈真这个人。
话说,萨沙可是甄子丹《精武门》的超级爱好者,又被打击了。
【萨沙讲史堂第三百九十七期】(历史系列第150讲)
霍元甲是没有武功的大骗子?他曾秒杀日本柔道高手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三百九十七期】(历史系列第150讲)
107年的今天,大侠霍元甲逝世,年仅42岁。霍大侠创建的精武体育会和精武精神,对国家和社会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霍元甲绝非今天的那些假武术大师可以相比的,他绝对是有真功夫的,曾秒杀过日本高手。听萨沙说说吧。
最近这几年,流行什么历史大揭秘。
胡说之一,就是霍元甲压根没什么武功。
萨沙负责任的说,霍元甲绝对是有真材实料的。这一点,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来。
第一,霍元甲是有真功夫的保镖世家出身
霍元甲的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生,经常在清末进出东北。
萨沙要告诉大家一个基本常识,这种人肯定是有真功夫的。
当年清末练武的人多从事两种职业:第一就是开武馆或者走江湖卖艺,第二就是保镖护院。
同今天的武师一样,前者有没有武功很难说。
开武馆或者走江湖卖艺几乎不需要和人较量,多是靠名声或者表演艺术混饭吃。也许他们的前辈真的很厉害,但难保后辈也有真功夫。
时期,军统戴笠曾经吸收了一批所谓的民间著名武师作为教练,结果大失所望。这些人嘴上功夫了得,真功夫也就能够和普通的壮汉差不多,顶多略强一些。有1个著名大师教授武功时,口若悬河,一套接一套,说晕了很多特务学员。
没想到,有个高大的学员不服,出言挑战。结果,这个所谓的大师,竟然和没练过武功的学员打了个平手。
这次以后,戴笠陆续将这些冒牌货赶出了军统队伍。
从事保镖功夫的武师就不同,他们基本都是有真功夫的。
为啥?
很简单,这个行当是没法滥竽充数的,除非你不想活了。
霍恩第走镖的年代,大约是清末两次战争之间。
当时不要说民间,就是清军的火器也没有普及。民间保镖多还是使用冷兵器,土匪也是一样。
而霍恩第走镖的地方,又是最危险的东北地区。
当时的东北地方几乎是无政府主义,地广人稀,政府管理松懈,马匪横行。任何商人携带货款又不带保镖进出东北,等于自寻死路。
在东北走镖的人,都会要求商人给予巨额佣金,有时候甚至要十抽一。干这行可是玩命的,随时就会抄家伙和土匪火拼,佣金低了谁去干?
那么,霍恩第如果没有真功夫,是万万不敢从事这种职业的。
你没武功去干这行,不就等于拿性命去开玩笑吗?还不如在家种地了,至少保得住性命。
老子有真功夫,儿子只要学了老子的本事,自然也是有真功夫的。
第二,霍元甲的迷踪拳不是花架子
今天很多武术可以叫做舞术,那些武师和舞蹈教练也差不多。
霍元甲的迷踪拳则不是这样。
迷踪拳又名燕青拳,这是北方较罕见的一种实用拳术。
它传说是宋代水浒好汉燕青所创。其实,它最早出现于清朝初期,和燕青没有什么关系。因燕青拳强调灵活对敌,又擅长擒拿和摔跤,符合水浒小说中好汉燕青的特长,才被后人冠以燕青拳的名字。
燕青拳的特点是没有花架子,以实战为主,招招击打人的要害。
资料中这么写:燕青拳包括摔、打、踢、(擒)拿,远踢近打贴身摔,特别强调对练。
燕青拳实战性强,很容易造成对手死伤。所以,练这种拳的人平时很少对敌,带有一定神秘色彩。
同时,燕青拳是很实用的拳术,往往被练习者当作吃饭的饭碗,较少外传。这也就是传儿不传女、传媳不传婿。
一般练拳人家,会选择家里身强力壮的儿子传授,其他的就不教,防止拳术外泄。
小时候的霍元甲体弱多病,父亲霍恩第就拒绝教授他拳术,他只能向哥哥偷学。
第三,霍元甲身强体壮
所谓身大力不亏,一力降十会。
小说水浒传里面,最厉害的是哪几个人?
武松、卢俊义、林冲、鲁智深、秦明、关胜,无一不是身强力壮的大汉。
颇有拳脚功夫的小个子高手,比如浪里白条张青,遇到高大魁梧的李逵(最多属于二流高手)就不行了,被打的落花流水。
像李连杰、成龙这种矮小瘦弱的人,有多少格斗能力就很难说。
但霍元甲却是一个壮汉。
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判断霍元甲虽小时候体弱多病,成年以后却很强壮。
霍元甲的身高是1米72左右。
在今天,1米72也许并不高,在那个年代算不错了。
清末,中国男人平均身高也就1米60出头(毛时代1970年广东省男性平均身高是1米63)。
更厉害的是,霍元甲虎背熊腰,身材粗壮,浑身肌肉,体重超过90公斤。
这种身高体重,在当年是很罕见的。
即便霍元甲没有练过武功,凭借天生的身体优势,一般人也不是他的对手。
第四,霍元甲有过多次和人切磋的经历
两次挑战外国大力士,都因故没有成功。
不过,霍元甲和他的大弟子刘振声有多次切磋获胜的经历。
在上海设置擂台挑战英国大力士未果,台下有2个江苏武师挑战,都被刘振声打翻。
徒弟尚且如此,师傅自然也不弱。
其后,霍元甲自己曾经和上海日本柔道武师切磋。
这个日本武师身强力壮,体重接近200斤,身高和霍元甲接近。
仅仅一次交锋,他就被霍元甲秒杀,还受了重伤。
精武体育会创办人陈公哲是这么记载的,萨沙做一下翻译文言文:两人先是试探了几下,不分胜负。日本武师和霍元甲互相抓住双手,成为摔跤的形势。日本武师先以右脚绊霍元甲,然后用力一推,试图将霍摔倒。霍元甲站的很稳,没有被日本武师推倒。发现日本武师中心不稳,霍元甲乘机反击,同样出右脚加一推。日本武师不敌霍元甲,一下子摔出很远。这下跌的很重,右手竟然骨折。霍元甲无心打伤对手,却让日本武师受如此重伤,不免有些歉意。
这也是传说中的虹口踢馆,其实就是正常的武术界切磋。
以上都是有真实历史资料记载,无数人旁观,绝对不是什么野史。
第五,外国大力士也不是霍元甲对手
这两个大力士不过是马戏团的表演人员,类似于今天的健美先生。他们表演项目是举重、肌肉展示,没有武术格斗项目。
英国大力士宣称可以和中国武师角力,也就是比力气的意思,并没有说格斗。
英国大力士和俄国大力士,应该都没有什么格斗能力。
后英国大力士曾提出只能用拳,不得用腿和摔。
这侧面说明,大力士最多会几下拳击,其他的都不会。
懂一些武术的人都知道,在无限制搏击中,只用拳的拳击手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霍元甲同意不用腿但可以摔跤,做了让步,最终大力士还是开溜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力士压根就是一个表演艺术家,类似于今天的假武术大师。好在,他们还有自知之明。
相比起来,还是上面提到的日本柔道武师更专业。连这个日本壮汉武师都不是霍元甲对手,更别说什么马戏团的大力士了。
显然,霍元甲确实有真功夫的。至于电影上的演绎,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真正不存在的,其实是陈真这个人。
话说,萨沙可是甄子丹《精武门》的超级爱好者,又被打击了。
【萨沙讲史堂第三百九十七期】(历史系列第150讲)
陆谦有何寓意,陆虞候是什么人,为何火烧草料场,逼林冲上梁山?
高衙内看上了林娘子,但又惧怕林冲是个好汉,不敢造次。高衙内的跟班富安献计,利用陆虞候把林冲骗到了樊楼喝酒,又把林娘子骗到了自己家,为高衙内创造了调戏林娘子的机会。
林冲买刀误入白虎节堂,被开封府脊杖二十发配沧州。陆虞候又买通董超薛霸,在押解途中暗害林冲。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躲过一劫,来到了沧州牢城看管大军草料场。陆虞候继续千里追杀,火烧草料场,终于把林冲逼上了梁山。
林冲为何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逼林冲上梁山的真正主谋是高俅,但直接操作者无疑就是陆谦陆虞候。那么,这个人为何姓陆名谦,为何官职是“虞候”呢?或者说,为何是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把林冲逼上了梁山呢?
要说陆虞候,必先解读林教头。在讲鲁智深“遇林而起”这篇文章中,我解读了“豹子头林冲”隐喻的是燕王,也就是明朝靖难之役的发起者,后来的永乐皇帝朱棣。不过,林冲只是隐喻靖难之役发起之前的燕王,一直隐忍,暗中谋划的燕王。
为便于阅读理解,我稍微再重复一遍林冲身上为何贴着燕王这道符码。林冲的绰号是“豹子头”,出场时书中说他:“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这句描述隐藏着这样两个寓意:
其一,“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这八个字,完全出自《三国志通俗演义》对张飞的描述。张飞每每自称“燕人张翼德”。因而,施耐庵在此处借用了一个“燕”字。虎须,又照应了“白额锦毛虎”,这只虎便是清风山大寨主燕顺。燕顺的事,咱们今后再讲,总而言之也是说的燕王。
其二,林冲“三十四五年纪”,这个数字用的是谶纬计数法,实则说的林冲当时是三十九岁。这样的数字法在《水浒传》中比比皆是,最隠涩的一处是阳谷县王婆说的年纪:“那娘子戊寅生,属虎的,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没有那么老,王婆说话那会,应当是二十一岁,翻过新年是二十二岁。
林冲是三十九岁,也就是燕王三十九岁。朱棣生于至正三年(1360年),属鼠,三十九岁那年是建文元年(1399年)。这一年,靖难之役爆发。王婆所说的的属相、年龄,同样是说的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年)、建文元年。
靖难之役是一场皇位争夺战,参加战斗的当然就是皇帝的禁军。所以,《水浒传》中的所有战斗,都是禁军在相互火并。梁山好汉都喜欢枪棒,枪棒出自《史记·天官书》,说的就是拱卫紫薇宫的天枪星,天棓星(栾廷玉的铁棒,铁棒即天棓)。枪棒是《水浒传》禁军的标识,林冲是“八十萬禁军枪棒教头”,他当然就是造反的禁军之头。“八十萬”,隐藏的就是明朝永乐皇帝,并不是真有八十萬禁军。
前面的文章中讲过,“教头”,就是“反文孝”之头。明朝以孝治天下,朱元璋的陵园就叫孝陵。施耐庵说,燕王朱棣绝不是“奉天靖难”,而是造了老子朱洪武的反,靖难之役就是明朝的玄武门之变。
林冲见鲁智深时,是去岳庙烧还愿香的途中。明刻本影印本中,写的是“岳庙”不是“嶽庙”。这一笔也是灯谜隐语,是以灯谜“解带格”在岳庙中暗藏了“王”字。隐语其实一点都不神秘,无非是拆字构字,拆解数字,猜出灯谜就等于破解了书中隐藏的真相。这样的笔法,有一个专门用语,叫做“瘦词”,元末明初的很多杂剧、平话小说,都大量地使用了“瘦词”。“瘦词”,就是隐语。
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中说:“古之所谓瘦词,即今之隐语也,而俗谓之迹,杭人元夕多以此为猜灯,任人商略。永乐初,钱塘杨景言以善谜名。成祖时重语禁,召景言入直,以备顾问”。杨景言即杨景贤,是杂剧《西游记》的作者,小说《西游记》就是在这部大型杂剧的基础上,以“瘦词”写成。
“豹子头林冲”就是燕王,既然是燕王,为何又被高俅陷害呢?为何一个小小的虞候,就能将燕王逼到死地呢?
陆谦是什么人,他的官职为何是虞候?高俅是殿帅府太尉,掌管的是八十萬禁军,仅从这个职务来看,高俅就不是北宋时期的高俅,而是隐喻了比燕王身份更高的朱洪武。高俅的事,此前的文章中做过专门解读,“高俅发迹”,又是燕王之藩的隐喻。《水浒传》就是这样的读法,要以“瘦词隐语”去理解背后所藏的深意。
高俅之“高”,当出自《明实录·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水浒传》中所有姓高的,以及带“高”字的人,隐喻的都是高皇帝。施耐庵讥讽朱洪武,效仿汉高祖“封建诸子”,最终因藩镇坐大而削藩,招致了藩镇之乱,皇统失位。
上面讲到,逼林冲上梁山,背后主谋是高俅,直接操作者则是陆谦、陆虞候。那么,就可以说,陆虞候是高俅的替身,或者是高俅隐喻身份的延伸。为什么呢?
陆谦,应当与王進、史進、“八十萬”一样,以“陸謙”来解读。“陸”的声部是“圭”中隐藏着一个“八”字,或者说是“重土”之中有个“八”字。因此,陆谦暗藏了“重八”。朱元璋的“璋”,是一种祭祀玉器,即“半圭”,圭,就是说的是朱元璋。“謙”是兼言,是重语之意,“兼”的字头有一个“八”字,谦也是“重八”。
“重八”、“朱重八”以诸如此类的隐语,在《水浒传》中无数次暗中出场,误走妖魔,逼妖魔上梁山造反。
毫无疑问,“陸謙”这个名字不是施耐庵随意一写,而是隐藏了朱重八。朱重八就是大明太祖高皇帝,因为朱标死后,罔顾朱家“木字辈”的儿子,立“火字辈”的孙立朱允炆为皇帝。又因为藩镇坐大,朱允炆削藩,从而引发了靖难之役。
既然陸謙隐喻的是朱洪武,又为何写成“陆虞候”呢?虞候究竟是多大的官?
从《水浒传》文本中解读,虞候只是殿帅府一个下级军官。《宋史·职官》中也有“虞候”,但却是“都虞候”。都虞候是高级武官,高俅实际上所管的是殿前司,做的是殿前太尉。《宋史·职官》中说:“殿前司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殿前马步军都虞候,是从五品的官员。
陸謙只是个虞候,没有“都”字。那么,他是不是“将虞候”呢?《宋史·职官》还说:“每军有都指挥使、都虞候,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挥使,每都有军使、副兵马使、十将、将虞候、承局、押官,各以其职隶于殿前司。”《水浒传》中写到了承局,就是把林冲带到白虎堂的两个人。大概,陸謙的官职比承局略高,疑似“将虞候”。
但是,在宋朝职官九品十八阶中,却没有“将虞候”的品阶。也就是说,陸謙不是军官,同样是高太尉聘请的临时工。如此,问题就来了,施耐庵为何偏偏把陸謙写成“虞候”呢?
虞,上虎头,下“吴”字。虎头便不用再讲了,就是白额锦毛虎等“虎”,而且是众虎之头的意思。“吴”,指的是朱元璋。朱元璋曾经被韩林儿封为吴国公,又自称吴王——“武行者夜走蜈蚣岭”,飞天蜈蚣就是这样的寓意。
陸謙,陆虞候是朱洪武的隐喻,这就难怪他要帮助高衙内霸占林冲的妻子了。《水浒传》中的女性,以及男女之情其实隐写的是皇权争夺,朱洪武没有把皇权交给燕王,这就是“陷害”。
李小二究竟是什么人在“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的故事中,有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名叫李小二。李小二的出现,才为这段是故事赋予了深刻的寓意,没有李小二,这段故事就将平庸许多。那么,沧州李小二究竟是什么人呢?
却说林冲来到沧州牢城,使了银子,管营差拨便让他去看管天王堂。林冲整天没事,只需要扫地烧香,十分清闲。
《水浒传》中总是写到烧香这件事,最奇葩的则是李逵在沂岭拔掉了泗州大圣祠的石香炉。泗州大圣,是民间传说中的观音化身,《水浒传》中却说的是朱元璋。泗州大圣为何是朱元璋,咱们今后再讲。
《水浒传》中的“香”,就是后来《红楼梦》中的“香”,是《明实录·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中的“天香”、“冷香丸”。据这则史料记载,陈氏太后“方在娠时,常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这个皇冠神仙送给太后一粒白色药丸,太后吃下后便梦醒,“口尚有余香”。第二天,就生下了朱元璋。
前面的文章中,讲过史家庄、桃花村、穆家庄都有“打麦场”,这些地方写的就是朱元璋家的“舍南麦场”。开篇引首中写的“异香经宿不散”、“红光满天”,实际上说的是朱元璋出世。朱元璋就是“太祖武德皇帝”,误走妖魔的张天师、洪太尉。
林冲天天在天王堂烧香扫地,分明就是老老实实地在北平做藩王,不敢在朱洪武当政时造次。其实,沧州写的就是梁山之东的北平,也就是大明王朝第二个都城北京。《水浒传》中的梁山不是山东梁山,而是北京石景山。这层深刻的隐喻,前面讲过,今后的文章中还将继续解读。
林冲在天王堂相安无事,却意外地遇到了李小二。书中说,李小二原本在汴京做“酒生儿”,不合偷了店主的东西而吃了官司。林冲不仅帮助李小二免了官司,还送盘缠让他离开汴京。李小二,其实与书中的“牛二”、“唐牛儿”、“李铁牛”等绰号一样,隐写的是李世民。李世民是家中老二,是太穆皇后窦氏嫡出,窦太后属牛,所以,李小二、牛二等说的就是李世民。
施耐庵为何要把李世民隐写进《水浒传》中呢?因为,靖难之役就是一场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是《水浒传》的一大隐秘,施耐庵借李世民发起的玄武门之变,暗藏了建文帝之死——这其中的隐秘,我在讲述“水浒传三大神秘人物”时有过解读,此处略去不讲。
因为李小二的出现,便引发了“陆虞候火烧材料场”,大明王朝这场大火并就在《水浒传》中再度演绎了。后来,“李小二”还将出现在“雷横枷打白秀英”的故事之中,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其实也是“李小二”——这是后话,咱们今后再讲。
陆虞候为何专烧烧草料场李小二这天发现了东京来的客人,在他的酒店中招来管营、差拨,四个人喝酒时提到了“高太尉”,便猜想来人与林冲有关,提醒林教头提防。林冲知道是陸謙、富安到了,便暗藏利刃严加防范。过了几天,林冲不但没有遇到危险,管营还给了个“有些常例钱取觅”的美差,去看管大军草料场。
从后来的故事看,这一定是陆虞候出的坏注意,要纵火烧毁草料场,把林冲烧死。林冲纵然不被烧死,也因为失了大军草料场,难逃死罪。那么,为何一定要在草料场对林冲下手呢?烧了天王堂,不也能置林冲于死地吗?
天王堂,是因为唐玄宗天宝元年时,毗沙门天王显圣安西西北门楼,解了安西城之围后,在各州府西北方向设天王像以表其功。后来,军营中也设天王像,建了天王堂。这段佛典传奇,同样写进了《水浒传》中,后文书中“托塔天王”出现,就是“天王堂”的照应故事,隐伏的是“李小二”射杀了李建成,也就是暗伏了建文帝之死。
但是,此时尚未写到李天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的故事,隐写的是建文帝削藩。
林冲领了新差事,差拨便带着他去草料场与老军交割。从这时起,一直到林冲上梁山,便不停地下雪。《水浒传》中的“雪”,是由“雪花大蛇”延伸出了的一个寓意,说的是建文帝以及建文帝削藩。洪太尉在龙虎山上见到的雪花大蛇,就是生于蛇年大雪节的朱允炆。因而,“陆虞侯火烧草料场”,隐藏的就是因为朱洪武建立藩王制,“封建诸子”,又搞“孙立”而引发的削藩。
那么,陆虞候为何偏偏挑中了草料场害林冲,是不是这个办法最简单最直接,又万无一失呢?从文本故事看,这条计确实高明,完全能够达到害死林冲的目的。但是,“草料场”却是有寓意的。
《说文解字》中说:“草,草斗,栎实也。一曰象斗子。”栎实、象斗子,就是毛栗子,我们这里叫做毛板栗。施耐庵不是要说毛板栗,而是引用了“栎”字。“栎”的木字边,就是燕王这代“木字辈”的藩王。因为朱标死后,朱元璋立孙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木字辈的藩王就只能是王,而不能“加白帽”做“皇”了。
“栎”的声部是“乐”,即后来的永乐皇帝的“乐”。施耐庵再次以穿越的手法,把“草”隐喻为“乐”。书中的“落草”、“草寇”,以及清风山三大透露暗喻“燕王英武真天授”,他们就住在草房之中,在草厅中聚义。所以说,书中所有的“草寇”,都是燕王率领的禁军。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暗写的是朱允炆削藩挑起了朱家大火并,而一切的根由都是因为“陆虞候”,也就是朱洪武所引发。“洪太尉误走妖魔”,走脱的就是“封建”这个大妖魔。
林冲因为天降大雪,压垮了草料场草屋,躲进山神庙而逃过一劫。林冲再也不能忍受陆虞候,挥舞小花枪杀掉了富安、差拨和陸謙,在柴进的帮助下,冒着满天大雪,夜奔梁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正是因为陆虞候千里追杀林冲,才导致了“梁山泊林冲落草”。解读其中深意,其实是朱元璋“封建诸子”埋下了明朝大火并的隐患,建文帝削藩,直接逼反了燕王。《水浒传》写的是妖魔造反,争夺皇位。所谓“妖魔”,就是指的“封建诸子”,都是朱洪武放出来的。
施耐庵以两汉、唐朝、五代、北宋的历史为鉴,隐喻朱洪武分封藩王必定导致王朝灭亡。因此,一百单八个妖魔聚齐梁山时,明月沉便没于“水浒”,火德王(明朝国运)熄灭于“水泊”。
《水浒传》中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什么官,其实含金量很高。
《水浒传》如果细读,就会发现里面错误漏洞不少,比如说地理位置的错误,比如说官制官名的模糊。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作者施耐庵没有仔细调查,随手写的,另一种可能就是他故意混淆视听,以防被有心人揭发举报。大家不要以为只有清朝才有文字狱,实际上,各朝各代都有类似文字狱的事情发生,施耐庵为了稳妥起见,故意写错一些东西也是有可能的。
要讨论林冲官职大小,我觉得参照历史官制是没有意义的,无论是宋朝官制还是元明的官制,跟水浒里面的官制都关联不大,水浒里面自有一套它本身的官制体系。在水浒里有几种最常见的官,比如都头、教头、都监、团练、提辖等等,在别的文学作品中不一定常见,而最有名的官名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有人根据宋朝的官制进行考究,得出结论八十万禁军教头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职位,甚至都算不上是官员,而林冲只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里的枪棒教头,更加不值一提,事实真的如此吗?
要看林冲官职大小,还是要回到水浒原著本身中去看。
在小说开头,首先交代了高俅来历,由于他得到宋徽宗赏识,很快平步青云,加入枢密院,成为殿帅府太尉,这个官权力就很大了,在他升任的那天,什么公吏衙将,都军监军,马步人等,全都来参拜,唯独王进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没有来。
王进武功高强,也是来历非凡,他老爹是都军教头,他这算是子承父业。不过他的老爹在高俅没有发达前的罪过高俅,现在高俅成了他们上司,自然要好好发泄一番。而王进老爹那时候已死,王进担心躲不过高俅迫害,于是就带着老娘跑路了。王进这个教头,跟高俅是直属关系,由于父亲关系跟高俅交恶,只能去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希望在西北作战中能有一番作为,在京城是没法混了。
除了王进之外,还有好几个八十万禁军教头,他们混得都不错,比如说王文斌,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也是郑州团练使,曾经领着一万人马跟宋江联合退辽兵,不过他水平有点次,被番将曲利出清战不到二十回合就被斩于马下。还有周昂,这人就很厉害了,他是八十万禁军副教头,官带右义卫亲军指挥使,车骑将军,跟卢俊义大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败,他的下限起码也是梁山五虎将水准。还有一个是丘岳,他是八十万禁军都教头,官带左义卫亲军指挥使,护驾将军,比周昂官位还高半级,按理说水平应该不下于周昂,但是他却很倒霉,水战的时候被锦豹子杨林砍死,死的相当憋屈了。这三位都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而且每个人都有官职,级别不低,起码是中高级的武将。
说了这么多,林冲那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到底有多大,想必大家心中都会有个谱了。从其他几个教头来看,除了跟高俅交恶的王进,其他几个教头都谋得了不错的官位,其中王文斌跟林冲一样是枪棒教头,却能做个团练使,领兵过万。也就是说,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一个很吃香的位子,只要有机会,随时可能就变成将军。这点并不奇怪,就好像是军校的老师,八十万禁军是朝廷最重要的军队,里面的教头教弟子无数,弟子里面难免有些杰出人物可能就会成为将军啥的,所以这个教头的人际关系其实是很厉害的。当然能做教头的本事都不差,然后上面如果再有人愿意提拔,出去做个将军并非难事。就算不做将军,单单做个教头,也有很好的社会地位和名声。就好像林冲,似乎每个出场的人物都知道他,足见八十万禁军教头名声有多响。
林冲这个人比较保守,虽然性子平淡,但是不代表他不会搞关系。比如林冲买刀那一段,有一段描写:
“端的好把刀!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
这段挺有意思的,林冲是个好刀之人,而高俅有把宝刀,他十分眼馋,经常缠着高俅给他看看,而高俅可能比较小气,就是不给他看。想想看,如果在今天我们知道上级家里有个宝贝,会去三番五次缠着上级去看吗,相信没几个人会这么做,只有那种跟上级很亲近的人才敢做出这样的举动来。也就是说,林冲跟高俅关系相当好,如果不是林娘子那事出来,他跟高俅的关系会一直好下去。
跟高俅关系好代表什么呢,想想看,连王文斌那样的水货都可以捞个实权的团练使做做,如果林冲乐意,走走高俅的关系,做个什么将军的应该不是难事,毕竟高俅也希望安插自己人做官吧。林冲这个人不坏,但也绝对不是什么正义感爆棚的好人,他能跟高俅搞好关系,就说明他对高俅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多大恶感,所以如果没有林娘子那事,他在高俅门下绝对可以混得风生水起。
所以真正说起来,林冲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含金量是相当高的,就其本身来说,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名望,就其发展前景来看,也是潜力无限,绝对是一个中上级别的好职位。
十二生肖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这份超级全!收藏好,留给孩子学习用
十二生肖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这份超级全!收藏好,留给孩子学习用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语言,深受孩子们喜欢。其中,十二生肖类的歇后语因其趣味性更足,更是特别受小朋友们喜爱。
十二生肖全图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随着历史的发展,十二生肖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十二生肖,有哪些有趣的歇后语吧。
1、生肖鼠的歇后语生肖鼠的歇后语
老鼠骑在猫身上——好大的胆子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老鼠进书箱——咬文嚼字
老鼠见了猫——骨头都软了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老鼠吃猫——怪事
老鼠咬猫——无法无天
老鼠啃皮球——嗑(客)气
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
老鼠吃猫饭——偷偷干
老鼠给大象指路——越走越窄
老鼠给猫拜年——大餐来了
老鼠管你粮仓——越管越空
老鼠留不得隔夜粮——好吃(比喻嘴馋手懒)
老鼠爬香炉——碰了一鼻灰
老鼠碰见猫——不敢想(响)
老鼠替猫刮胡子——不要命了的巴结
老鼠跳到钢琴上——乱谈(弹)
老鼠窝里的食物——全是偷来的
老鼠钻进了牛角——越往后越紧(比喻越来越不宽裕)
老鼠钻进人堆里——找死
一百只老鼠咬猫——没有一个敢下口
米仓里的老鼠——不愁没吃的
阴沟里的老鼠——明的不敢来暗地里来
苏州老鼠去杭州偷吃的——走也走瘦了
满身沾油的老鼠往火里钻——哪还有它好过的(比喻日子很不好过或十分不好受)
猫儿抓老鼠——祖传手艺
猫儿捉老鼠狗看门——各守本分(比喻份内事,各人有各人的职责)
猫守鼠洞——不动声色
猫戏老鼠——哄着玩
花花猫主了个灰老鼠——歪种
猫捉老鼠——靠自己的本事
猫钻鼠洞——通不过
猫嘴里的老鼠——剩不下啥
猫嘴里的老鼠——跑不了
被追打的老鼠——见洞就钻
出洞的老鼠——东张西望
打鼠不着反摔碎罐罐——困小失大
打死老鼠喂猫——恼一个,好一个(比喻得罪了一个,交了一个)
袋鼠的本事——会跳
地老鼠跑江南——走路不少,见天不多
古董店里的老鼠——碰不得
耗子进老鼠夹——离死不远
和尚庙里的老鼠——听的经卷多
黑天捉老鼠——找不着窟窿
红眼老鼠出油盆——吃里扒外
2、生肖牛的歇后语生肖牛的歇后语
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牛蹄子——两瓣儿
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
牛口里的草——扯不出来
老牛上了鼻绳——跑不了
老牛拖破车——一摇三摆
牛鼻子穿环——让人家牵着走
牛吃卷心菜——各人心中爱
牛鼻子上的跳蚤——自高自大
牛吃赶车人——无法无天
牛打架——死顶
牛犊子扑蝴蝶——看着容易做着难
牛粪堆上的蘑菇——好看不好吃
牛给羊抵头——仗着脸上
牛角尖对牛角尖——对好(尖)
牛角上挂稻草——轻巧(比喻说得十分简单,容易)
牛拉汽车——怪事一桩
把牛角安在驴头上——四不像
苍蝇飞进牛眼里——找累(泪)吃
大车后面拴小牛——残毒(带犊)
丢了黄牛撵兔子——不知哪大哪小
躲过了老虎,又撞上了野牛——个比一个凶(比喻灾祸一个比一个严重)
风马牛——不相及
疯牛钻进死胡同——不好回头
一朵鲜花插在牛屎上——真可惜
黑天捉牛——摸不着角
胡萝卜拴牛——跟着跑
花鞋踩在牛粪上——底子臭
黄牛犁地——有劲慢慢使(比喻有计划地发挥作用)
黄牛拿耗子——有劲使不上
叫牛坐板凳——办不到
九牛爬坡——个个出力(比喻人多心,劲往一处使)
九牛一毛——微不足道(比喻小得不什得一提)
老子偷猪儿偷牛——一个更比一个坏
驴子拉磨牛耕田——各行其是(事)
马嚼子套在牛嘴上——胡勒
卖牛卖发娶回个哑巴——无话可说
没有笼头的野牛——到处伸嘴
牛奶里掺墨汁——黑白混淆
牛皮袄子反穿——逗虱子走穹路
牛皮鼓——声大肚子空(比喻声势大,但没有实际内容)
牛皮鼓,青铜锣——不打不响
牛皮鼓湿水——不响
牛屁股缝里的牛蛇虫——叉会钻空子,又会吸血(比喻极坏,既会投机钻营,又到处吮别人血)
牛屁股后的苍蝇——一哄而散;盯(叮)上不放
牛屁股后面念祭文——说空话
牛身上拔根毛——无伤大体(比喻不损害到整体)
牛死日也落——祸不单行
牛蹄子上供——就显你角(脚)大
牛眼看人——高瞧了你
农村的老黄牛——苦了一辈子
骑牛找牛——老糊涂
骑牛追马——望尘莫及(比喻别人进步发展快,自己赶不上)
牵牛过独木桥——难过
青草喂牛——有嫩的咬了
劝牛不吃草——白费口舌
晒干的牛粪——文制制(制制)
生成的牛角——直不了
水牛吃了萤火虫——肚里明白
水牛打架——勾心斗角
水牛过小巷——转不过弯来
水牛身上拔根毛——毫不在乎
死牛拉木马——动不动
唐三藏撞见牛魔王——舌头短截
天生的牛性——古怪
铁打的耕牛——动不得力(犁)(比喻不能用力。有时表示气力不足。有时表示无能为力或有力使不出)
温火爆牛肉——慢工夫
瞎牛撞草堆——碰着就吃
小牛架大辕——光蹦得欢拉不上套(比喻只能指手划脚,来真的就不行了)
野牛闯进火海里——有命没毛
一根牛毛破八瓣——分的真细(比喻一点也不疏忽大意)
一口吃个牛排——贪多咽不烂
硬牛皮——看你咋吹
找擀杖摸到牛犄角——别扭出穹儿来了
老牛不怕狼咬——豁出去
老牛吃青草——两边扫
老牛筋——难啃
老牛拉车——埋头苦干
老牛拉犁——有心无力
老牛拉破车——慢慢腾腾
老牛死了——任人宰割
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老牛走老路——照旧
老牛走路——不慌不忙
老牛钻狗洞——难通过
3、生肖虎的歇后语生肖虎的歇后语
虎口拔牙——胆子大
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老虎下山——来势凶猛
老虎上山——谁敢阻拦
老虎上街——人人害怕
老虎长了翅膀——神了
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
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比喻有了坏名声就难以挽回)
老虎不嫌黄羊瘦——沾荤就行
老虎吃肉——亲自下山(比喻亲临占气场)
老虎出山遇见豹——一个比一个恶
老虎串门——稀客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打架——没人劝
老虎打架——劝不得
老虎打架——劝不得
老虎打瞌睡——难得的机会
老虎戴道土帽——假装出家人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老虎的尾巴——摸不得(比喻不能触犯)
老虎兜圈子——一回就够
老虎赶牛群——志在必得
老虎逛公园——谁敢拦
老虎和猪生的——又恶又蠢
老虎胡子——谁敢模
老虎进城——家家关门
老虎进棺树——吓死人
老虎看小孩——有主的肉
老虎拉车——下听那一套(比喻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都置之不理)
老虎咧嘴笑——用心歹毒
老虎披蓑衣——终归不是人
老虎皮,兔子胆——色厉内荏
老虎欠债——讨不回来
老虎身上的虱子——谁敢惹(比喻爪牙、狗腿仗势欺人,没人敢问)
老虎头上的苍蝇——拍不得
老虎演戏——好看也别看
老虎咬铳——两败具伤
老虎嘴塞蚂蚱——填不满
八虎闯幽州——死的死,丢的丢(比喻损失太大)
抱着老虎喊救命——自找死
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
壁虎捕虫——不动声色
壁虎捕食——出其不意
壁虎子掀门帘——露一小手
扯着老虎尾巴——抖威风
扯着老虎尾巴喊救命——找死
窗户上画老虎——吓不了谁
打个喷嚏吓死虎——赶巧
大腿上画老虎——吓不了哪一个
带素珠的老虎——假念弥陀(比喻假装心善)
带崽的母老虎——分外凶
地头蛇,母老虎——不是好惹的
东山跑过驴,西山打过虎——见过点阵势
躲过了老虎,又撞上了野牛——个比一个凶(比喻灾祸一个比一个严重)
饿虎进宅——不怀好意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放虎归山——留下祸根(比喻留下了后患)
猴子骑老虎——下来完
虎头上捉虱子——找死(比喻自找倒霉)
虎嘴上拔毛——好大的胆子(比喻胆量大)
画上的老虎——谁怕你凶
画上的老虎——吃不了人
绝壁上的爬山虎——敢于攀高峰
拉着虎尾喊救命——自己找死(比喻自寻死路)
麻杆打老虎——不痛不痒
猫被老虎撵上树——多亏留一手
猫肚子放虎胆——凶不起来
猫儿教老虎——留一手
猫披老虎——抖威风
猫咬老虎——冷不防
母老虎骂街——没人敢惹
拿着虎皮当衣裳——吓唬人
泥捏的老虎——样子凶
爬山虎的本领——会己结
拍大腿吓老虎——一点没用
前面是狼后面是虎——个比一个凶
青面虎下山——小打扮
山羊见了老虎皮——望而生畏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深山里的饿虎——穷凶极恶
守着老虎睡觉——不知死活
唐伯虎进宁王府——装疯卖傻
唐伯虎追秋香——千方百计
套上大车让老虎架辕——没有敢(赶)
徒手打老虎——有勇无谋
兔子进虎穴——白送死
兔子坐上虎皮椅——六神无主
脱裤子打老虎——既不要脸,又不要命
脱了裤子打老虎——叉不要脸又不要命(比喻人猖狂无耻)
下了山的老虎——不如狗(比喻失去了当年的威势)
向老虎告狼的状——没有好结果
秀才遇到虎——再吟诗也跑不脱
野狸子舔虎鼻梁——溜须不要命
与虎共眠——好大的胆子
云南老虎蒙古骆驼——素不相识
灶前老虎——屋里凶
照猫画虎——差不离
纸老虎——一戳就穿
做梦被老虎咬伤——虚惊一场
林冲误人白虎堂——有口难辩
4、生肖兔的歇后语生肖兔的歇后语
兔子不吃窝边草——留情(青)
兔子的腿——跑得快
兔子的耳朵——听得远
兔子的嘴——三片儿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兔子撵乌龟——赶得上
兔儿爷打架——散摊子
兔几的眼睛——红人(仁)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兔子抱西瓜——无能为力
兔子蹦到车辕上——充大把式
兔子逼急了——还会咬人哩
兔子剥皮——倒扒
兔子成精——比老虎还厉害
兔子成精——比老虎还厉害(比喻十分凶猛)
兔子吃提糕——闷日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比喻有没有无关大局)
不倒翁骑兔子——没个老实劲几
穿兔子鞋的——跑得快
打兔子碰见了黄羊——捞了个大外快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比喻微不足多,增减都不影响大局)
丢了黄牛撵兔子——不知哪大哪小
红毛兔子——老山货
猴子笑兔子尾巴短——彼此彼此
活剥兔子——扯皮
见了兔子才放扈——有利才出征(比喻对自己没利的事不干)
狡兔撞鹰——以功为守
开着拖拉机撵兔子——有劲使不上(比喻有本事、才能,但因条件所限施展不开)
老虎皮,兔子胆——色厉内荏
老母猪追兔子——上气不按下气
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敲锣撵兔子——起哄
青娃望玉兔——有无地之别
拾柴打兔子——一举两得
坛子里荞兔子——越荞越小
套马杆子逮兔子——瞎胡闹
瞎狗逮兔子——碰到嘴上
下雪天打兔子——自跑
小脚女人追兔子——越撵越没影儿(比喻怎么撵也跟不上)
小兔蹦到车辕上——充什么大把式
羊群里跑个兔——数它小,数它精(比喻年龄虽小,办事却精灵)
野地里撵兔子——谁逮住就属谁
鹰饱不抓兔,兔饱不出窝——懒对懒
属兔子的——一蹦三尺高
兔子戴夹板——充大耳朵驴
兔子豆老鹰——没事找事
兔子构厥子——没后劲
兔子驾辕——不合套
兔子驾辕牛打套——乱套了
兔子见了鹰——毛了
兔子叫门——送肉来了
兔子进虎穴——白送死
兔子进磨道——充什么大耳朵驴
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
兔子拉犁耙——心有佘而力不足
兔子跑到磨道里——冒充大耳朵驴
兔子生耗了——一窝不如一窝
兔子尾巴——长大了
兔子尾巴——撅着;长不了
兔子下儿——与众不同
兔子坐上虎皮椅——六神无主
5、生肖龙的歇后语
生肖龙的歇后语
龙王爷跳海——回老家
叶公好龙----假爱
龙灯胡须——没人理
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扬
鲤鱼跳龙门——高升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比喻自己人由于互不了解发生了冲突、误会)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扬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
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
跳蚤变龙钟——冒牌货
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比喻在平凡的地方或平凡的工作中出现了有才能的人)
蚊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
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
6、生肖蛇的歇后语生肖蛇的歇后语
蛇吃黄鳝——比长短
蛇钻窟窿——顾前不顾后
蛇头上的苍蝇——自来的衣食
蛇吃大象——看他(它)怎么吞下去
蛇吃黄鳝——比长短
蛇吃鳗鱼——比长短
蛇过了才打棍——马后炮(比喻做事失去时机)
蛇和蝎子交朋友——毒上加奏(比喻一个比一个毒辣)
蛇进竹筒——走上绝路了
蛇入曲洞——退路难
蛇入筒中——曲性在
蛇吞大象——好大的胃曰
蛇吞老鼠鹰叼蛇——一物降一物
蛇遭蝎子螫——一个更比一个毒
蛇钻竹筒——一条路
十二月的蛇——打一下,动一下
踩着麻绳当蛇——大惊小怪(比喻小题大作,把情况看严重了。或形容过份慌张)
窜蛇盯小鸟——列奏(逮往)
打蛇不死——后患无穷(比喻消灭敌人必须干净彻底,否则后果不堪设)
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
地头蛇,母老虎——都不是好惹的
地头蛇请客——福祸莫测
冬天的蟒蛇——有气无力
洞里的蛇——不知长短
毒蛇的舌头——独(霉)分乙(芯)裁
毒蛇吐芯——出日伤人
花皮蛇遇见蛤蟆——分外眼红
花眼蛇打喷嚏——满嘴是奏(比喻说话伤人,或说些的话)
花子死了蛇——没甚么弄的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看到草绳就喊蛇——大惊小怪
霉蛇的牙齿,马蜂的针——最毒
青蛙钻蛇洞——自寻死路
7、生肖马的歇后语生肖马的歇后语
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
马尾巴搓绳——合不了股
马槽里伸个驴头——多了一张嘴
马打架——看题(蹄)
马槽里的苍蝇——混饭吃
马打架——看题(蹄)
马大哈当会计——全是糊涂帐
马后炮——弄的迟了
马嚼子套在牛嘴上——胡勒
马拉独轮车——就翻就翻
马来西亚的咖啡——耐人寻味
马撩后腿——逞强
马路边上的痰盂——人人啤
马路不叫马路——公道(①比喻公正。②公平、合理)
马勺里的苍蝇——混饭吃
马勺碰锅沿——常有的事(比喻屡见不鲜)
马尾巴提豆腐——串不起来
马尾绑马尾——你踢我也踢,你打我也打
马尾搓绳——用不上劲
马尾做弦——不值一谈(弹)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八匹马拉不开——难分难解
半天云里跑马——露马脚
背着马桶出差——走到哪儿臭到哪儿
跛子骑瞎马——各有所长
长颈鹿进马群——高出了头
长袍马褂瓜皮帽——老一套
陈世美做附马——喜新厌旧
城隍爷的马——样子货
城头上跑马——远兜运转
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戴马桶坐大堂——赃(脏)官
刀马旦不会刀枪——待有虚名
盗马贼披袈裟——嫁祸于人
毒蛇的牙齿马蜂针——全是窜
河马打呵欠——好大的口气
黑瞎子舔马蜂窝——要怕挨蜇就别想吃甜头
横过马路——左顾右盼
猴子骑马——一跃而上
怀里揣马勺——盛(成)心(比喻故意那样去做)
黄狗当马骑——乱来
见了骆驼说马肿——少见多怪
将军不下马——各奔前程(比喻各走各的路)
揪着马尾巴赛跑——悬
烂泥马捏神像——没上好心肠
老头捅马蜂窝——找辙(蜇)
临时上轿马撒尿——手忙脚乱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
卖豆腐的扛马脚——生意不大架子大(比喻本事不大,架子却不小)
盲人骑瞎马——乱闯
霉蛇的牙齿马蜂针——最毒
庙里的马——精(惊)不了
拿五马倒六羊——赂了个头朝下
你有骏马我有金鞍——配得起你
女儿国招附马——一厢情愿
爬上马背想飞天——好高鹰远
马屁拍到马蹄子上——倒挨一脚
秦叔宝的黄骡马——来头不小
全漆马桶——外面光,里面臭
拳头上跑马——能人儿
瘸子骑瞎马——各显所长
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亲
山羊野马在一起——不合群
捎马子里摸花生豆——大把地抓
捎马子里装针——容易出头
失马又丢车——大势己去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死牛拉木马——动不动
套马杆子逮兔子——瞎胡闹
剃头的拍马掌——完事
娃娃骑木马——不进不退
窝里的马蜂——不是好惹的
瞎子骑瞎马——乱撞
鞋壳篓里跑马——没几步跑头
心日上装马达——热肚肠
胸口上放马达——动了心
野马脱了缰——横冲直撞
一马换双象——未必划不来
玉皇大帝招驸马——天大的怪事
站在山上看马斗——踢不着,咬不着(比喻不参与一些事,只站在旁边观望)
坐马打电话——奇(骑)闻
跑马使绊子——存心害人
骑马背包袱——全在马身上
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
骑马过独木桥——回头难
骑马过闹市——岂有此理
骑马上独木桥——回不得头
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骑马时间少,擦镫时间多——本末颠倒
骑马嫌摇晃——有福不会享
8、生肖羊的歇后语生肖羊的歇后语
羊伴虎睡——靠不住
羊钻进了虎嘴里——进得来,出不去
羊羔吃奶——双膝跪地
羊群里跑出个兔——数它小,数它精
羊身上取鸵毛------没法
羊群里跑出个骆驼——抖什么威风
羊憧篱笆------进退两难
羊粪蛋当子弹——不是好仔(子)(比喻不是好东西)
羊圈蹦出个驴来——数你大
羊群里的驴娃子——与众不同(比喻跟一般人不一样)
羊群里跑出个骆驼——抖什么威风
羊群里跑出头驴来——哪里来的个野种
羊群里跑个兔——数它小,数它精(比喻年龄虽小,办事却精灵)
羊肉里的萝卜——骚货
羊身上取鸵毛——没法(比喻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羊头上的毛——长不长
长颈鹿进羊群——非常突出
长颈鹿进羊群——高出一大截
打兔子碰见了黄羊——捞了个大外快
恶狼对羊笑——不怀好意
饿狼窜进羊厩——无事不来
放羊的拾柴禾——捎带
放羊娃喊救命——狼来了
猴子骑羊——不成人马
活羊拉到桌子上——离死也不远了
看羊的狗——一个比一个凶
拉骆驼放羊——高的高,低的低
拿五马倒六羊——赂了个头朝下
牛给羊抵头——仗着脸上
跑了羊修圈——防备后来(比喻在事情失败之后,想办法去补救)
牵只羊全家动手——人浮于事
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羊)相
山羊见了老虎皮——望而生畏
山羊野马在一起——不合群
绳子牵羊羔——让它往哪里走,它跟着往哪里走
亡羊补卒——为期不晚(比喻在事情失败之后,想办法去补救)
许不下羊羔许骆驼——巧言哄人
羊憧篱笆——进退两难
有骆驼不说羊——尽拣大的讲
狼看羊羔——越看越少
狼装羊肥——不怀好意
狼装羊笑——居心不良
老虎不嫌黄羊瘦——沾荤就行
老绵羊撵狼——拼啦
孪生的羊羔——不分彼此
9、生肖猴的歇后语生肖猴的歇后语
猴子爬树——拿手好戏
猴子长角——出洋相
猴子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猴子看书——假斯文
猴子扇扇子——学人样
猴子上凉亭——丑鬼耍风流
猴子耍把戏——老一套
猴子耍拳——小架式
猴子衔烟斗——假装
猴子笑兔子尾巴短——彼此彼此
断臂的猴子——高攀不起
和孙猴子比翻跟斗——差着十万八千里
猴儿的脸,猫几的眼——说变就变
猴儿拿棒槌——胡抡
猴儿爬石崖——显出你的能耐了
猴学样——装相
猴子不上树——多打几遍锣
猴子唱大戏——胡闹台
猴子吃大蒜——翻白眼
猴子吃核桃——全砸了
猴子吃辣椒——抓耳挠腮(比喻焦急、忙乱,而又没办法)
猴子戴手套——毛手毛脚
猴子倒立——尾巴翘起来了
猴子的屁股——坐不住
猴子捡姜——吃也不是,丢也不是
猴子见水果——欢天喜地
猴子看果园——求之不得
猴子看果园——监守自盗
花果山的猴子——与世无争
老猴爬旗杆——不行了
老猴爬旗杆——不行罗(比喻多有本领的人,上了年纪也力不从心了)
请个猴子去摘桃——吃不了你肚里
山猴于爬树——拿手的戏
耍把戏的猴子——认人牵着走
耍猴的碰上敲锣的——对一点了
孙猴子的毫毛——会变
孙猴子的金箍棒——可大可小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孙猴子封了弼马温——自个不知道是多大的一个官儿
孙猴子赴蟠桃宴——不请自来
孙猴子上天宫——大闹一场
孙猴子坐金銮殿——屁股不稳
孙猴子坐天下——有点不象
烫了屁股的猴子——急红了眼
属剥、猴子的——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属猴的——没个老实气几
属猴儿的——见圈就钻
猴子扛大梁——受不了
猴子拉弓——不是样子
猴子捞月亮——白欢喜一场
猴子爬板凳——各想一头
猴子爬竿——直线上升
猴子爬上樱桃树——粗人吃细粮
猴子爬树——拿手戏
猴子爬树——拿手戏(比喻擅长、有把握)
猴子爬树梢——到顶了(比喻达到了顶点,或事情达到了顶峰)
猴子爬竹竿——上蹿下跳
猴子骑老虎——下来完
猴子骑马——一跃而上
猴子骑羊——不成人马
10、生肖鸡的歇后语生肖鸡的歇后语
鸡屙尿——没见过
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鸡毛做毽子——闹着玩的
鸡孵鸭子——干着忙
鸡毛炒韭菜——乱七八糟
鸡蛋壳发面——没多大发头
黄鼠狼吃鸡毛——填不饱肚子
黄鼠狼蹲在鸡窝里——投机(偷鸡)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比喻表面上亲热和善,实际上居心险恶)
黄鼠狼和鸡结老表——不是好亲(比喻不怀好意)
黄鼠狼见了鸡——眼馋
黄鼠狼看鸡——不怀好意
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比喻信任坏人,给了他舞弊的方便)
黄鼠狼拉小鸡——有去无回(比喻去了以后,再也回不来了)
黄鼠狼立在鸡棚上——不是你也是你
黄鼠狼偷鸡——专干这行的
黄鼠狼嘴下逃出的鸡——好运气
罢鸡钻草垛——顾头不顾尾
板凳上放鸡蛋——危险
半衣捅鸡窝——暗中捣蛋
报晓的公鸡——叫得早
抱鸡婆带娃娃——只管自家一窝
抱窝鸡带息——可忙啦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称秸秆几扎的鸡——括翅也难飞
吃了鸡下巴——按别人的话
出锅的烧鸡——窝着脖子别着腿
床底下关鸡——提(啼)醒你
寸花公鸡上舞台——谁跟你比漂亮
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上不了阵势(比喻因失败而丧失斗志的人)
打狗不赢咬鸡——怯大欺小
大公鸡吃米——不计其数
大公鸡打架——全仗着嘴
大虾炒鸡爪儿——蜷腿带拱腰(比喻插躬屈膝、低三下四的样子)
德州扒鸡——窝着脖子别着腿
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
豆芽炒鸡毛——乱七八糟
堵往笼子捉鸡——一个也跑不了
断了翅膀的野鸡——飞不了
钝刀子杀鸡——靠手劲
踱脚青蛙碰着瞎臼鸡——难兄碰到难弟
二十一天孵不出鸡——坏蛋
房梁上挂鸡子儿——悬蛋
房檐上逮鸡——不好捉弄(比喻猜测不出来)
肥鸡饨汤——油水多
公鸡下蛋——没指望
黑老鸦下了个白鸡蛋——就当自己长得白
红鸡毛的挑刺——找毛病来
狐狸看鸡——越看越稀
狐狸找公鸡拜年——有你上的当(比喻有你吃亏的时候)
花被盖鸡笼——外面好看累头空
花公鸡的能耐——就会叫那么几声
花公鸡上舞台——显显你的漂亮
画上的公鸡——不明(鸣)
九斤重的公鸡——官高势大
懒鸡婆抱窝——守着摊几过
老大太上鸡窝——笨(奔)蛋(比喻不聪明)
老公鸡戴眼镜——官(冠)儿不大,架子不小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老母鸡抱空窝——伏(孵)着吧
老母鸡跟黄鼠狼结交——没好下场
老母鸡上树——冒充英雄(鹰凶)
老太太啃鸡筋——难嚼难咽
老鹰抓小鸡——一个忧一个喜
冷水褪鸡——毛不拔(比喻非常吝啬)
两个臭鸡蛋——一个味儿(比喻一个样)
骆驼进鸡窝——没门
落在扈爪里的小鸡——嘴壳再硬也活不了
麻绳吊鸡蛋——两头脱空
蚂蚁碰上鸡——活该
蚂蚱斗公鸡——自不量力
蛮质的鸡蚤——臭在里面(比喻本质坏)
母鸡跌米缸——饱餐一顿
母鸡飞上树——不是好鸟
母鸡上树——不是正经鸟儿
母鸡下蛋呱呱叫——生怕别人不知道
拿着风凰当鸡卖——贵贱不分
拿着鸡蛋走滑路——小心翼翼
拿着鸡毛当令箭——小题大作(比喻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处理)
拿着野鸡做供品——家财难言
你吃鸡鸭肉,我啃窝窝头——各人享各人福
盆子里摆鸡蛋——不数的几个
屁股坐在鸡蛋上——一塌糊涂
骑着骆驼赶的鸡——不识高低
起重机吊鸡毛——大材小用
起重机吊鸡毛——不值一提
牵着骆驼数着鸡——高的高来低的低
三个厨子杀六只鸡——手忙脚乱
杀鸡的刀子——派不上大用场
杀鸡用牛刀——小题大作(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含有不值得的意思)
山鸡娶凤凰——不般配
山崖上滚鸡蛋——没有一个好的
十月里的鸡冠花——老来红
拾到鸡毛当令箭——少见多怪
收鸡毛的挑刺——找毛病来
守着公鸡下蛋——没指望(比喻商有盼头)
铁公鸡——一毛不拔
铁公鸡身上拔毛——莫想
铁公鸡下蛋——莫想
偷鸡打店主——一错再错
头上插鸡毛——算哪一国的王子
王八肚上插鸡毛——龟(归)心似箭
温水烫鸡毛——难扯
蚊子叮鸡蛋——无缝可钻
蚊子叮鸡蛋——无孔可人
五彩公鸡屙屎——滑稽事(花鸡屎)(比喻举动逗人发笑)
蟋蟀斗公鸡——各有一技之长(比喻各有各的本领)
掀翻了抱鸡寞——弄出许多黄(谎)来
咸鸡蛋——老腌(淹)哪
小公鸡害嗓子——不能再提(啼)了
小鸡吃碗碴儿——肚里有词(瓷)(比喻很有说的)
小鸡儿吃米——老点头
小鸡站在门坎上——里外叼食(比喻里外倒腾)
小母鸡下蛋——急红了脸
熏鸡不叫熏鸡——窝脖儿一个
鸭子孵小鸡——白忙活
鸭子改鸡——光磨踊不行
鸭子改鸡——光磨嘴皮
烟袋锅里炒鸡蛋——请的哪门子客
一口吞了个鸡爪爪——挂在心上
一只鸡娃两只鹰——给了你他就不高兴
硬按公鸡下蛋——指望不上
炸蠕斗公鸡——玩命
蚱蜢碰上鸡——在劫难逃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周扒皮学鸡叫——自找挨打
珠穆朗玛峰上听鸡叫——高调
猪向前拱,鸡住后刨——各有各的门道
揍鸡毛——壮但(装掸)子
鸡肠舌刮油——有也不多
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比喻官运享通,连连晋级)
鸡蛋和西瓜——经不起摔打
鸡蛋里面找骨头——百般挑剔
鸡蛋里挑骨头——没碴打碴(比喻故意挑毛病)
鸡飞蛋打——两落空(比喻毫无所得)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比喻自找倒霉)
鸡公头上的肉——大小是个官(冠)(比喻不管怎的是个头头)
鸡叫走路——越走越明(比喻前途越来越光明)
鸡笼里过日子——一身的窟窿(比喻欠债多,到处是债主)
鸡笼里睡觉——睁眼尽窟窿(比喻没有一处好地方)
鸡毛掸沾水——时髦(湿毛)
鸡毛掸子——尽招灰
鸡毛点灯——十有九空
鸡毛掉并里——不声不响
鸡毛过大秤——没有份量
鸡毛落水——毫无反响
鸡毛上天——轻狂
鸡毛上天——随风飘
鸡毛与蒜皮——没多少斤两
鸡拿耗子猫打鸣——乱套了
鸡碰蜈蚣——死对头
鸡腿煮豆腐——勺烩
鸡窝里飞出金风凰——异想天开
鸡衔骨头——替狗累
鸡子儿下山——滚蛋
11、生肖狗的歇后语生肖狗的歇后语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狗吃王八——找不到头
狗扯羊肠——越扯越长
狗逮老鼠猫看家——反常
狗吠月亮——少见多怪
狗掀门帘——全仗一张嘴
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恶狗咬天——狂妄(汪)
恶狼和疯狗作伴——脾气相投
恶狼学狗叫——没怀好意
疯狗吃太阳——不晓得夭高地厚
疯狗的脾气——见人就咬
疯狗咬刺猥——无处下日
疯狗咬人——叼着不放
疯狗咬太阳——不晓得天高地厚(比喻不知事情的艰巨、严重)
叭拉狗蹲墙头——硬装坐地虎(比喻冒充豪绅)
叭拉狗掀门帘——全仗一张嘴
叭拉狗咬月亮——不知天多高(比喻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非常不自量力
裁缝打狗——有尺寸
苍蝇嘴巴狗鼻子——真灵
吃过屎的狗——嘴巴臭
吃了砒霜毒狗——先害自己
脆瓜打狗——零碎
打狗不赢咬鸡——怯大欺小
哈巴狗带串铃——充什么大牲口(比喻小人物装作大人物的样子)
哈巴狗上轿——不识抬举
黄狗当马骑——乱来
黄狗头上出角——尽出洋(羊)相
济公吃狗肉——不管清规戒律
见狗扔骨头——投其所好
江湖佬卖完狗皮育——该收场了
叫化子打狗——边打边走
街上的疯狗——乱咬人
街头的狗——谁有吃就跟谁走
癞皮狗上轿——招摇撞骗
狼狗打架——两头害怕
老猫犯罪狗戴枷——无辜受累
老牛钻狗洞——难通过
猫儿捉老鼠狗看门——各守本分(比喻份内事,各人有各人的职责)
猫捉老鼠狗看门——本分事
猫钻狗洞——容易通过
皮娃娃砸狗——招你不当人
全銮殿上的狗尿吝——色不济,长在好地方
三伏天的狗——上气不按下气
司狗的——软的欺负硬的怕
堂屋里挂狗皮——那是什么话(画)
偷嘴的狗——见人就逃(比喻做了丑事,见不得人)
瞎狗逮兔子——碰到嘴上
瞎了眼的癞皮狗——碰着啥咬啥
要饭的打狗——穷横
野地里遇疯狗——难近身
幼狗不吃屎——没事找事
喻巴狗跟——亲的不是地方(比喻场合不对)
属疯狗的——见人就咬
属狗的——老爱咬人
12、生肖猪的歇后语生肖猪的歇后语
猪鼻上插葱——装象
猪脑壳——死不开窃
猪肉汤洗澡——腻死人
猪鬃刷子一一又粗又硬
猪嘴里挖泥鳅——死也挖不出来
猪大肠——扶不起来
老肥猪上屠场——挨刀的货(比喻某人是受惩罚的对象)
老鸽落在猪背上——个赛过一个黑(比喻一个更比一个坏)
老虎和猪生的——又恶又蠢
老母猪吃铁饼——好硬的嘴
老母猪吃碗碴——满嘴是词(瓷)
老母猪打架——动口不动手
老母猪跟牛打架——豁出老脸来了
老母猪逛花园——找着挨揍
老母猪爬楼梯——高攀
老母猪追兔子——上气不按下气
不放酱油浇猪爪——白提(蹄)
城隍庙里的猪头——有主的
吃了猪下巴——爱搭嘴
吃猪肉念佛经——假善人
钉猪的刀——要快
恶狼专咬瘸腿猪——以强欺弱
饿汉枪猪头——争嘴
饿猪占木槽——死不放
放了血的猪——趴下了
肥猪跑进屠户家——送上门的肉
肥猪跑进屠户家——找死
豁牙子啃猪蹄——横扯筋
降不住猪肉降豆腐——欺软怕硬
就着猪肉吃油条——腻透了
狼惜猪娃——还不了(比喻不去无回)
老鹞落在猪身上——光瞧见人家黑,瞅不到自个儿黑(比喻只看见别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毛病)
两块钱买去个猪头——便宜了他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粗中有细
麻袋里装猪——不知黑白
没眼儿猪叫——瞎哼哼
眉毛上挂猪胆——苦在眼前
庙里的猪头——各有主(比喻都已为人所有,没有多余)
牛栏里关猪——靠不住
乞丐养猪——没料几
千年的野猪——老虎的食(比喻早晚是人家的货)
三百斤的野猪——得个大嘴(比喻能吃)
三个钱买个猪头——就是一张嘴
三个钱买猪头——就是一张嘴(比喻嘴好,会说话)
杀猪不吹——蔫退(火退)
杀猪不褪毛——先吹起来看
杀猪的遇到拦路——都有家伙
杀猪分下水——人人挂心肠
杀猪割耳朵——不是要害
杀猪开膛——搜肠刮肚
杀猪捅屁股——各有各的刀路
杀猪用铅笔刀——全凭诀窍
山中的野猪——嘴巴厉害
树上的乌鸦,圈里的猪——一色货
死猪不怕开火烫——豁出来了
坛子里喂猪——一个一个地来
剔了肉的猪蹄儿——贱骨头
剃头刀杀猪——割出来刮
田埂上修猪圈——肥水不落外人臼
屠宰场的猪——任人宰割
吞了猪胆嚼黄连——接连吃苦头
屋檐下挂猪但——苦水滴滴
小媳妇买猪内脏——提心吊胆
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养在圈里的猪——少不了挨一刀
野猪头做贡物——虚情假意
一个槽里荞两头猪——枪食吃
种庄稼的杀猪——靠吹大气吃饭
猪大肠——扶不起来
猪脑壳——死不开窃
猪尿泡打入——情节重
猪婆吃包衣——自吃自
猪圈里养骆驼——突出
猪肉汤洗澡——腻死人
猪蹄子不放盐——旦(淡)角(脚)
猪向前拱,鸡住后刨——各有各的门道
猪鬃刷子——又粗又硬
猪嘴里挖泥鳅——死也挖不出来
属猪的——会吃不会干
煮熟的猪头——死不开口
嘴里吃了烂猪毛——乱糟糟
母猪的耳朵——软的(比喻容易被感动或动摇)
母猪毁墙根——乱拱(比喻乱说,拨弄是非)
母猪撬瓜藤——乱拱
母猪嫌米糠——反常
母猪钻进玉米地——找着吃棒子
评论更精彩!因小编编辑水平有限,欢迎朋友们补充更多精彩有趣的十二生肖歇后语,在此特别感谢您的无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