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夷(吴春怡)

云冈石窟中的北魏皇家乐团

题图

云冈石窟中的五华洞之一——第12窟的造像以音乐舞蹈为主要内容,古人谓之“佛籁洞”,现代人称其“音乐洞”。

此窟是云冈石刻的中段工程,大约为(公元471年—499年)之间创作完成的。该洞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北魏时期皇家、宗教、民间音乐及其舞蹈艺术的恢弘场面,这样的实景造像是当时音乐、舞蹈的艺术再现,令今天的游客和音乐舞蹈研究工作者产生无限的遐想——其气势之磅礴,其场景之壮丽,惊叹中夹杂着诧异,眼前之景宛若梦华中的北魏皇家乐团鹗立于此。

第十二窟分为前石窟和后石窟,前石窟的外壁上方凿窟檐,窟口列楹柱。其北边的石壁上部雕有天宫乐伎十四尊,分别手持的乐器为颦鼓、埙、胡篪、细腰鼓、弹筝、竖箜篌、筚篥、曲项琵琶、筑、羌笛、五弦、萧、羯鼓、法螺十四种乐器;门楣上方刻列一组舞伎,舞姿优美,动作轻盈,仪态端庄,栩栩如生;窟顶64位高挽发髻的飞天舞伎和20位逆发舞神,腰肢袅娜,服带飘逸,纤柔曼妙,赤踝露脚,在11朵盛开的团莲周边蹁跹起舞……环顾视野内的一组组群雕,好似一幅幅连环画,将1500多年前的北魏皇家乐团呈现在观众和游客面前——四夷乐器悉数尽有,演奏方式形态各异,杂用组合整体一致,音乐模式效仿中原,雅乐胡声浑然合奏……

这是一场盛大的宫廷音乐会,石窟造像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由18个喜色于形的人围坐成一圈,组成一个乐队,手持着颦鼓、埙、胡篪、细腰鼓、弹筝、竖箜篌、筚篥、曲项琵琶、筑、羌笛、五弦、萧、羯鼓、法螺等乐器正准备演奏。另有十多个1.35米高的舞伎,其中有一位身着红裤子、着上身,腆着肚子的乐舞伎,身姿侧立,双叉,双手高举合掌,只见他用拇食指做了一个弹指动作,就如今天的响指,俨然像一位指挥家,随着响指“啪”的一声,分明在说:“诸位请注意,演出马上就要开始!”此时,聆听音乐会的菩萨、罗汉诸佛纷纷降临并依次落座。这一幅生动的画面,如若身临其境。

这时,窟顶北壁十四人所奏的乐器分别响起:颦鼓咚咚,埙声呜咽,胡篪清脆,箜篌铮鎗,筚篥圆润,五弦绕梁,羌笛悠扬……动听的旋律随之而起,有时欢快,有时激越,有时平静,有时深邃,有时空灵,声如天籁,清耳悦心。

北魏这一马背民族建立的王朝,初期的音乐也是马背音乐,诸如《真人代歌》、《慕容可汗》、《吐谷浑》、《中落稽》、《钜鹿公主》等。一俟登基立国,便向汉文化学习,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创建自己的宫廷音乐,且整个北朝国君对音乐都非常重视。

《魏书·乐志》有所记载:

“天兴元年冬,诏尚书吏部郎邓渊定律吕,协音乐。及追尊皇曾祖、皇祖、皇考诸帝,乐用八佾,舞《皇始》之舞。《皇始舞》,太祖所作也,以明开大始祖之业。

太和初,高祖垂心雅古,务正音声。时司乐上书,典章有阙,求集中秘群官议定其事,并访吏民,有能体解古乐者,与之修广器数,甄立名品,以谐八音。诏‘可'。虽经众议,于时卒无洞晓声律者,乐部不能立,其事弥缺。然方乐之制及四夷歌舞,稍增列于太乐。金石羽旄之饰,为壮丽于往时矣。  五年,文明太后、高祖并为歌章,戒劝上下,皆宣之管弦。  七年秋,中书监高允奏乐府歌词,陈国家王业符瑞及祖宗德美,又随时歌谣,不准古旧,辨雅、郑也。 十一年春,文明太后令曰:‘先王作乐,所以和风改俗,非雅曲正声不宜庭奏。可集新旧乐章,参探音律,除去新声不典之曲,裨增钟县铿锵之韵。'  十五年冬,高祖诏曰:‘乐者所以动天地,感神祇,调阴阳,通人鬼。故能关山川之风,以播德于无外。由此言之,治用大矣。逮乎末俗陵迟,正声顿废,多好郑卫之音以悦耳目,故使乐章散缺,伶官失守。今方厘革时弊,稽古复礼,庶令乐正雅颂,各得其宜。今置乐官,实须任职,不得仍令滥吹也。'遂简置焉。  十六年春,又诏曰:‘礼乐之道,自古所先,故圣王作乐以和中,制礼以防外。然音声之用,其致远矣,所以通感人神,移风易俗。至乃《箫韶》九奏,凤皇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有周之季,斯道崩缺,故夫子忘味于闻《韶》,正乐于返鲁。逮汉魏之间,乐章复阙,然博采音韵,粗有篇条。自魏室之兴,太祖之世尊崇古式,旧典无坠。但干戈仍用,文教未淳,故令司乐失治定之雅音,习不典之繁曲。比太乐奏其职司,求与中书参议。览其所请,愧感兼怀。然心丧在躬,未忍阙此。但礼乐事大,乃为化之本,自非通博之才,莫能措意。中书监高闾器识详富,志量明允,每间陈奏乐典,颇体音律,可令与太乐详采古今,以备兹典。其内外有堪此用者,任其参议也。'闾历年考度,粗以成立,遇迁洛不及精尽,未得施行。

……乐府先正声有《王夏》、《肆夏》、登歌、《鹿鸣》之属六十余韵,又有《皇始》、《五行》、《勺舞》。太祖初兴,置《皇始》之舞,复有吴夷、东夷、西戎之舞。乐府之内,有此七舞。太和初,郊庙但用《文始》、《五行》、《皇始》三舞而已。”

有鉴于此,也就不难理解云冈石窟中专为皇家乐团造像的原因了。

石窟中的部分乐器今天仍有流传,像十四尊乐伎所使用的筚篥,汉代由新疆龟兹传入,今天叫管子,以竹子制成,是一种吹奏乐器。上面开有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一苇制的哨子发音,管子分大、中、小三种,大管长33厘米。中管24.5厘米,小管仅18厘米。不仅在专业文艺团体使用,而且在民间也普遍存在,特别是乡村的鼓匠在红白喜事中多用。唐代李欣作有《听安万善吹筚篥歌》诗:

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

白居易也赋有《小童薛阳陶吹筚篥歌》,描述了乐童吹筚篥的技艺:

润州城高霜月明,吟霜思月欲发声。

山头江底何悄悄, 猿声不喘鱼龙听。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尺疑刀截。

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

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

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

下声乍坠石沉重,高声忽举云飘萧。

张祜亦作《筚篥》诗:

一管妙清商,纤红玉指长。雪藤新换束,霞锦旋抽囊。 并揭声犹远,深含曲未央。坐中知密顾,微笑是周郎。

……

1500年过去了,历史的烟云渐渐地消散了,唯有云冈石窟中的音乐造像随着时空的变化,一如既往,仍在述说着北朝的旧事,述说着北朝的音乐,其声犹天籁之音,洋洋盈耳……

云冈石窟中的北魏皇家乐团

题图

云冈石窟中的五华洞之一——第12窟的造像以音乐舞蹈为主要内容,古人谓之“佛籁洞”,现代人称其“音乐洞”。

此窟是云冈石刻的中段工程,大约为(公元471年—499年)之间创作完成的。该洞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北魏时期皇家、宗教、民间音乐及其舞蹈艺术的恢弘场面,这样的实景造像是当时音乐、舞蹈的艺术再现,令今天的游客和音乐舞蹈研究工作者产生无限的遐想——其气势之磅礴,其场景之壮丽,惊叹中夹杂着诧异,眼前之景宛若梦华中的北魏皇家乐团鹗立于此。

第十二窟分为前石窟和后石窟,前石窟的外壁上方凿窟檐,窟口列楹柱。其北边的石壁上部雕有天宫乐伎十四尊,分别手持的乐器为颦鼓、埙、胡篪、细腰鼓、弹筝、竖箜篌、筚篥、曲项琵琶、筑、羌笛、五弦、萧、羯鼓、法螺十四种乐器;门楣上方刻列一组舞伎,舞姿优美,动作轻盈,仪态端庄,栩栩如生;窟顶64位高挽发髻的飞天舞伎和20位逆发舞神,腰肢袅娜,服带飘逸,纤柔曼妙,赤踝露脚,在11朵盛开的团莲周边蹁跹起舞……环顾视野内的一组组群雕,好似一幅幅连环画,将1500多年前的北魏皇家乐团呈现在观众和游客面前——四夷乐器悉数尽有,演奏方式形态各异,杂用组合整体一致,音乐模式效仿中原,雅乐胡声浑然合奏……

这是一场盛大的宫廷音乐会,石窟造像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由18个喜色于形的人围坐成一圈,组成一个乐队,手持着颦鼓、埙、胡篪、细腰鼓、弹筝、竖箜篌、筚篥、曲项琵琶、筑、羌笛、五弦、萧、羯鼓、法螺等乐器正准备演奏。另有十多个1.35米高的舞伎,其中有一位身着红裤子、着上身,腆着肚子的乐舞伎,身姿侧立,双叉,双手高举合掌,只见他用拇食指做了一个弹指动作,就如今天的响指,俨然像一位指挥家,随着响指“啪”的一声,分明在说:“诸位请注意,演出马上就要开始!”此时,聆听音乐会的菩萨、罗汉诸佛纷纷降临并依次落座。这一幅生动的画面,如若身临其境。

这时,窟顶北壁十四人所奏的乐器分别响起:颦鼓咚咚,埙声呜咽,胡篪清脆,箜篌铮鎗,筚篥圆润,五弦绕梁,羌笛悠扬……动听的旋律随之而起,有时欢快,有时激越,有时平静,有时深邃,有时空灵,声如天籁,清耳悦心。

北魏这一马背民族建立的王朝,初期的音乐也是马背音乐,诸如《真人代歌》、《慕容可汗》、《吐谷浑》、《中落稽》、《钜鹿公主》等。一俟登基立国,便向汉文化学习,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创建自己的宫廷音乐,且整个北朝国君对音乐都非常重视。

《魏书·乐志》有所记载:

“天兴元年冬,诏尚书吏部郎邓渊定律吕,协音乐。及追尊皇曾祖、皇祖、皇考诸帝,乐用八佾,舞《皇始》之舞。《皇始舞》,太祖所作也,以明开大始祖之业。

太和初,高祖垂心雅古,务正音声。时司乐上书,典章有阙,求集中秘群官议定其事,并访吏民,有能体解古乐者,与之修广器数,甄立名品,以谐八音。诏‘可'。虽经众议,于时卒无洞晓声律者,乐部不能立,其事弥缺。然方乐之制及四夷歌舞,稍增列于太乐。金石羽旄之饰,为壮丽于往时矣。  五年,文明太后、高祖并为歌章,戒劝上下,皆宣之管弦。  七年秋,中书监高允奏乐府歌词,陈国家王业符瑞及祖宗德美,又随时歌谣,不准古旧,辨雅、郑也。 十一年春,文明太后令曰:‘先王作乐,所以和风改俗,非雅曲正声不宜庭奏。可集新旧乐章,参探音律,除去新声不典之曲,裨增钟县铿锵之韵。'  十五年冬,高祖诏曰:‘乐者所以动天地,感神祇,调阴阳,通人鬼。故能关山川之风,以播德于无外。由此言之,治用大矣。逮乎末俗陵迟,正声顿废,多好郑卫之音以悦耳目,故使乐章散缺,伶官失守。今方厘革时弊,稽古复礼,庶令乐正雅颂,各得其宜。今置乐官,实须任职,不得仍令滥吹也。'遂简置焉。  十六年春,又诏曰:‘礼乐之道,自古所先,故圣王作乐以和中,制礼以防外。然音声之用,其致远矣,所以通感人神,移风易俗。至乃《箫韶》九奏,凤皇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有周之季,斯道崩缺,故夫子忘味于闻《韶》,正乐于返鲁。逮汉魏之间,乐章复阙,然博采音韵,粗有篇条。自魏室之兴,太祖之世尊崇古式,旧典无坠。但干戈仍用,文教未淳,故令司乐失治定之雅音,习不典之繁曲。比太乐奏其职司,求与中书参议。览其所请,愧感兼怀。然心丧在躬,未忍阙此。但礼乐事大,乃为化之本,自非通博之才,莫能措意。中书监高闾器识详富,志量明允,每间陈奏乐典,颇体音律,可令与太乐详采古今,以备兹典。其内外有堪此用者,任其参议也。'闾历年考度,粗以成立,遇迁洛不及精尽,未得施行。

……乐府先正声有《王夏》、《肆夏》、登歌、《鹿鸣》之属六十余韵,又有《皇始》、《五行》、《勺舞》。太祖初兴,置《皇始》之舞,复有吴夷、东夷、西戎之舞。乐府之内,有此七舞。太和初,郊庙但用《文始》、《五行》、《皇始》三舞而已。”

有鉴于此,也就不难理解云冈石窟中专为皇家乐团造像的原因了。

石窟中的部分乐器今天仍有流传,像十四尊乐伎所使用的筚篥,汉代由新疆龟兹传入,今天叫管子,以竹子制成,是一种吹奏乐器。上面开有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一苇制的哨子发音,管子分大、中、小三种,大管长33厘米。中管24.5厘米,小管仅18厘米。不仅在专业文艺团体使用,而且在民间也普遍存在,特别是乡村的鼓匠在红白喜事中多用。唐代李欣作有《听安万善吹筚篥歌》诗:

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

白居易也赋有《小童薛阳陶吹筚篥歌》,描述了乐童吹筚篥的技艺:

润州城高霜月明,吟霜思月欲发声。

山头江底何悄悄, 猿声不喘鱼龙听。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尺疑刀截。

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

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

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

下声乍坠石沉重,高声忽举云飘萧。

张祜亦作《筚篥》诗:

一管妙清商,纤红玉指长。雪藤新换束,霞锦旋抽囊。 并揭声犹远,深含曲未央。坐中知密顾,微笑是周郎。

……

1500年过去了,历史的烟云渐渐地消散了,唯有云冈石窟中的音乐造像随着时空的变化,一如既往,仍在述说着北朝的旧事,述说着北朝的音乐,其声犹天籁之音,洋洋盈耳……

整容脸霸屏军旅剧!锥子脸、大浓妆、假鼻梁,求求别再侮辱战士了

文|白面书誏

编辑|白面书誏

《士兵突击》,一部大老粗男人扛起来的电视剧,豆瓣评分9.4,军旅题材中的佼佼者,时至今日仍被观众反复观看。

他们被称为“最贴近军人形象”的军人,他们将军人身上的血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至于十几年过去,《士兵突击》仍旧经久不衰。

再看现在同题材的“军人”,不是施脂着粉的“小鲜肉”,就是浓妆艳抹得“整容脸”。

他们以为只要穿上军装就是军人,其实根本就是“东施效颦”。

01、蔡国庆:代表作《浴血出击》

蔡国庆自出道以来走的就是“精致奶油小生”的路线,他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柔”。

柔没什么不好,只要找对戏路,依然能塑造很多脍炙人口的角色。

比如《青春万岁》中的赵尘;又比如《包氏父子》里的青年学生。

但蔡国庆本就不是一个知难而退的人,他想挑战自己,想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于是就有了《浴血出击》中的阴险狠辣的团长陈少卿。

从剧里我们可以看出蔡国庆很用功,也特别努力地表现陈少卿的“狠”和“毒”。

但无奈气质太“软”,实在撑不起这个角色的人设,再加上那让人出戏的大背头。

让人不禁感叹:这演的哪是军人,这演的根本就是穿上军装的自己!

02、张云龙:代表作《雷霆战将》

《亮剑》之所以经典,无非是因为它尽最大可能还原了历史。

而有些导演自以为是,在严肃的抗战剧中增添了偶像剧元素,画虎不成反类犬,以至于没播几集就扑街。

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张云龙参演的《雷霆战将》。

打着《亮剑3》的名号,实际根本“不沾边”。

李云龙版的《亮剑》,灰头土脸、蓬头垢面,身上找不到一点干净之处。

反观《雷霆战将》里的男演员,穿着整齐、白白净净,尤其是锃光发亮的头发,发胶抹得苍蝇飞上去都会崴脚。

除此之外,剧中还有一些情节让人不忍直视。

比如穿西装、住豪宅,抗战时期能不能吃饱都是最大的问题了,还能这么华丽?

又比如那个年代人们表达感情很含蓄,再看张云龙,化身“大色迷”,直接一个油腻地抛媚眼。

而抛开细节不说,作为领军人,没有一点领军人的睿智和冷静,动不动就发火甩脸给下属,不像独立团的团长,反而像霸占村花的恶霸。

03、吴春怡:代表作《战心时刻》

吐槽声音最大的,莫过于军旅剧《战心时刻》,刚开机就遭到了网友的一众讨论。

倒不是剧情拉胯,主要是因为女主角吴春怡假成“塑料模型”的脸。

大眼睛、高鼻梁、樱桃小嘴、瓜子脸,不管单拎出来哪一个都很优秀。

但只要组合在一起,就显得极为怪异,因为你无法从她的脸上看出任何表情。

原本大家对《战心时刻》还挺期待,因为其中的主创演员是2013年热播剧《火凤凰》的老班底。

但一看到这张“高科技”的脸,顿时就失去了兴趣。

正经军人谁穿性感紧身衣?谁带着满脸假体上阵杀敌?

所以,当这组开机照被网友看到后,纷纷给出评价:

“别侮辱军装好吗?我真的跪了”

“这整容脸、硅胶胸,跟个假人一样。”

军人是一身正气,可不是一身邪气,只希望导演以后选角的时候不要凭借自己喜好,还是要接地气一点。

04、文梦洋:代表作《喋血孤岛》

早年间的文梦洋还是有点名气的,合作过巩俐、刘德华、杨幂等大咖。

但因为演技,导致她的事业停滞不前。

按照正常情况下,只要她提升演技,还是很大的进步空间。

结果她没有想着如何提高演技,而是在自己的脸上“动起了刀子”。

于是,就有了《喋血孤岛》中满脸“塑料质感”的女特工。

浓妆艳抹,顶着一张“假脸”穿梭在炮火轰天的战场,面部僵硬,脸上比较灵活的器官,也就只有嘴部。

正是因为,文梦洋一出场就遭到各路网友的“抨击”。

回想早期的她,虽算不上倾国倾城,但也绝对称得上美人。

如今整成这样,不但失去辨识度,也让她“彻底”告别了大正剧。

05、吴奇隆:代表作《向着炮火前进》

没有什么流量能够管用一辈子,在演艺圈,不少明星偶像在自己的流量触碰天花板之后就开始转型,而军旅题材就成为了很多人的首选。

其中,转型最失败的当数吴奇隆。

2011年,凭借《步步惊心》成功打开内地市场后的他赶起新潮,演起了“抗日神剧”。

演就演吧,毕竟吴奇隆身上还是有硬汉气质,但这奇葩的剧情,恨不得让人“自插双眼”。

别人打仗满脸污垢,他头戴墨镜,身穿皮衣,不像打仗,反而像参加巴黎时装秀。

细节不到位就算了,剧情更扯淡。

骑着哈雷摩托车,带着加特林,几十秒就消灭一个团的鬼子。

更夸张的是,从男主枪里射出的子弹,即便相差800里依然能杀死敌人。

单看数字可能感觉不到夸张,说得简单点就是北京到济南的距离。

夸张吗?当然夸张,但更夸张的是这部剧还有个叫做《向着胜利前进》的姊妹篇。

想彰显中国人牛可以,想让观众看得带劲也行,但好歹也得结合一下实际,要不然这得多尬啊。

06、鹿晗:代表作《上海堡垒》

2019年,吴京一部《流浪地球》成功打开了中国科幻的大门。

原以为《上海堡垒》能让中国科幻更上一层楼,不承想楼没上,还顺带封死了窗。

且先不说剧情和特效,光是演员的选角就已经劝退了一大半观众。

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鹿晗,长得细皮嫩肉,穿上裙子就能媲美女生,却非要演铁骨铮铮的军人。

结果就导致,不但没有转型成功,还因此遭受无数网友的谩骂。

被骂的原因很简单:包袱感太重,导致“军人”看起来不伦不类。

头发不剪,帽子不好好戴,就连网友都忍不住吐槽:

“头发这么长,没有一点军人的样子。”

“你确定你是打仗的?你是来选秀的吧!”

更可笑的是,别人受伤面目全非,而鹿晗脸上只有象征性地“两条疤”。

如此放不下偶像包袱,也难怪刚播出就骂声一片。

当然,《上海堡垒》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鹿晗,而是导演滕华涛。

要不是他被鹿晗的“神颜”折服,鹿晗也不会出演这个角色。

07、刘恺威:代表作《喋血孤岛》

刘恺威的偶像剧也是挺不错的,但是在抗战日中,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不仅妆容被吐槽,就连故事情节也十分“辣眼”。

别人穿上军装,铁骨铮铮、血气方刚,而他穿上军装,就给人呈现四个字:弱不禁风。

明明饰演的是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特工教官,硬生生让人看出了“林妹妹”的即视感。

最可笑的是,他整部剧都在耍帅,对比《伪装者》中刘奕君塑造的特工,他的特工就如同花架子,只能看不能打。

也难怪网友看了《喋血孤岛》后评价:苦了自己,难为大众。

08、欧豪:代表作《建军大业》

成也军人,败也军人。

谁也想不到,凭借电影《八佰》中军人一角吸粉无数的欧豪,居然也会有翻车的一天。

2017年,《建军大业》上映,还没播出欧豪就遭到观众的吐槽。

尤其是“叶挺”后人,直接发文批判:

“居然让腿都站不直,女里女气的小鲜肉饰演叶挺,你们在羞辱谁?”

不怪人家言辞激烈,要怪只怪欧豪将“硬汉叶挺”诠释成了“痞子”,而且还是个头脑简单的痞子。

毛毛躁躁,动不动大喊,动不动就拍桌子。

炮轰城楼时完全就是中二病爆发,手下的兵分分秒秒都在牺牲或受伤,他不担心就罢了,还一脸开心地嚎叫。

炮火冲天,随时都有可能丧命,他不担心被炸死居然还有空耍帅。

这哪是军人?简直就是地痞。

09、陈晓:代表作《陆战之王》

这几年的军旅题材,大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盲目增加爱情戏。

为了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导演有事没事就在其中增添感情线,增加得好了,那就是铁汉柔情,增加得不好,那就是“不伦不类”。

就比如陈晓参演的《陆战之王》,因为爱情戏众多,导致豆瓣评分4.4,烂到极致。

知道的是打仗剧,不知道的还以为小情侣在玩角色扮演。

剧中的两个主角,从第四集开始就眉来眼去,训练场、演练场相继成为他们秀恩爱的场地。

除此之外,剧情不严谨也是这部剧的一大痛点。

新兵蛋子一言不合就开始打架;持枪训练,班长不请示直接离开;两个新兵走丢,一个小小连长就能调动军用侦察卫星这种战略级别的部署……

不可否认,陈晓的气质的确适合演军人,但这部剧,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当然,也有很多演员恰到好处的诠释了什么是军人。

比如段奕宏;

比如胡军;

比如张涵予;

又比如吴京。

而他们的成功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鲜肉”不是流量,好的剧本才是硬道理。

不舍精致妆容,别硬演谍战剧《无间》3位女星的扮相才叫女特工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当谈到现代谍战剧时,不得不提及其中的女特工角色,她们既为剧情增添了吸引力,也为观众提供了视觉盛宴。然而,一些电视剧的女特工形象却因发型和妆容而遭受批评,这正是剧中的败笔之一。在这个背景下,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同时探讨我对此的观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蝶影》这部电视剧。该剧虽然积压了八年,但一开播便引发观众吐槽。剧情夸张离奇,演员的妆容也过于精致,与时代背景格格不入,更不用说她们身穿的军装了。这种不协调的表现导致观众对剧情的投入感受大打折扣。

另一部军事题材电视剧《战心时刻》也受到网友热议,尤其是女主角吴春怡的形象。她被批评为拥有“塑料模型”的脸,这显然与角色的真实性格格格不入。这再次凸显了妆容在剧情连贯性中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一些男演员的妆容也备受诟病,过于精致、过于霸道总裁范,使观众感到不适。《秋蝉》中主角的油头粉面形象更是引发了观众的不满。这些不协调的妆容和形象让人产生不适感,难以持续关注剧情。

另外,《雷霆战将》中的男主角们,每次亮相都衣冠楚楚,油光水滑,这让观众不禁吐槽发胶抹得苍蝇都会崴脚。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身穿西装革履,住在豪宅中,而这一切发生在抗日战争的时代,与历史背景相去甚远。这些不切实际的情节也令观众难以接受。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上海堡垒》,鹿晗的包袱感过重,发型和帽子都未经修剪,使他的“军人”形象显得格格不入。演员的妆容应该与剧情和时代相吻合,过于精致的发型和衣着只会让剧情失去吸引力,宛如一部精装谍战偶像剧。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无间》这部热播剧中的女特工形象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王丽坤、啜妮和李媛的扮相更符合特工的特点,发型也与女军人的标配相契合。这些女演员在剧中没有浓妆艳抹,保持了角色的素颜,展现了更真实的形象。

王丽坤在剧中饰演花向雨,她将角色的冷若冰霜气质与八面玲珑的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展现出特工的精明和温婉知性的伪装。她的清丽脱俗气质使她的形象更加引人注目。

啜妮在剧中扮演蓝冰,她的妆容符合特工形象,同时她的角色展现出强大的气势,与男主角不相上下。她的朴实无华让人眼前一亮,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李媛饰演山田凉子,她几乎以素颜出演,没有浓妆艳抹,与那个年代的军官形象相符合。她的演技在与王丽坤的对峙场景中表现出色,让人印象深刻。

综上所述,一部成功的电视剧应该注重角色的妆容与时代背景的协调,这样才能吸引观众持续关注剧情。过于精致的妆容和不切实际的形象只会破坏剧情的连贯性。希望今后的谍战剧能多下功夫在服装和道具上,学习《无间》中女特工形象的成功经验,创作更多高口碑的精品剧。在电视剧中,细节决定成败,而一个成功的女特工形象也需要符合角色和故事情节的要求。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15/1697192250340258.html
上一篇:第十一签解签求解(观音签第十一签解签求解)
下一篇:鸡卜(鸡卜卦图解)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