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易经小故事告诉你,什么才是最好的风水?
|全文共1500字,深度阅读需7分钟,受益终生|
中国人是最讲究风水的,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古往今来,关于风水的探究从来没有停止过。
那么究竟风水是不是迷信,到底什么是风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风水问题呢?
咱们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1
风水大师刘伯温隐居时,有一次在大热天赶路,口渴难耐,就向路过的一家讨水喝。
女主人知道后,递给他一瓢水,却又在水中撒了一把秕谷皮。
好好的一瓢水,却飘满杂物,刘伯温只好忍下女主人的戏弄,慢慢喝完了水。
休息的时间,女主人得知刘伯温会看风水,就请他帮忙选一块福地。
想到女主人刚才对自己的戏弄,刘伯温随手一指,将事情敷衍过去了。
十几年后,刘伯温办事,又路过那户人家,却看到那家人家境殷实,父慈子孝。
女主人见到他,认出了当初给自己选地的风水先生,忙感激地请进家门。
说话中,刘伯温又问起当年之事,女主人笑着对他说:
“那时候看你满头大汗,如果一下子喝那么多凉水,不仅不解渴,还可能会生病,于是我在水中洒下秕谷皮,让你慢慢喝。”
闻言,刘伯温才感受到这家人的善良,他感叹说:“良善之家不用看风水,因为对于他们,哪里都是风水福地。”
2
曾经有一个人请朱子看风水,他就很认真地替对方看了一块风水宝地。
事后有人跟朱子说:“老夫子,你这样做不太对吧,那是个小人,你也替他看那么好的风水?”
朱子说:“他是谁我不管,问题是我答不答应,如果我答应了,那我就要认真替他看一块风水宝地。”
那人说:“那你这样的话,不是帮助坏人吗?”
朱子说:“不会,因为虽然我看的是风水宝地,但是是他在用,有没有好结果,要看他有没有福气。他没有福气,我算得再好他也旺不起来。”
就风水而言,看归看,但是该得的才会得,得不到的还是得不到。
一般人说的风水看对了就旺,那是不可能的,否则就没有天理了。
福地还需要福人居,再好的风水,居住的人的品德不好,还是兴旺不起来的。
故事讲完了,大家应该都能看出来两个故事都在强调同一个道理:福地福人居,人品才是最好的风水。
也许有人觉得故事不够真实,道理虽然简单,但是实际上它体现了中国人最朴实最高级的风水观。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从风水本身给大家深入说一下。
3
风水一词最早起源于葬学,晋代的郭璞,在其名著《葬书》中有云: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有意思的是郭璞还是温州城的设计者。
他在建的时候不光是考虑到风水,还考虑到地质的实际情况。
因为温州北岸的土是比较松软的,受沙石的冲刷,地基不稳,故把整个城市建到南面。
温州实际上是坐南面北的一个城市,他根据温州周边所有的山势山形设计了温州城,周边的山势山形正好是北斗七星的形状。
温州市为了纪念他,其中有个西公山,后来改成郭公山。
所以说,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
风水学本身其实是一套很复杂的理论,它包含了:观天、辨质、察形、乘气、方位、定位、择时、施工、循礼、积德等等各方面的内容。
用现代眼光看,风水理论实际上就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宇宙星体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
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
所以说,勉人尽孝,劝人为善,催人向上,使人得福,告诉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优化自然环境来改善提高人生和社会。
这才是风水学的基本理念与最高目标。
福由心生,地由心造。
我们讲究外部的风水是为了改善适应环境,但起决定性的终归是人内心的风水。
一个人勤勉自强,修德进业,广种福田,风水自然错不了。
明清传奇——古代风水故事(两则)
(一)陈虞活葬
河南有一个富翁陈虞,家财万贯,富甲一方。陈虞年老之后,特别迷信风水堪舆之术,凡是精通此道者,不论远近,陈虞一定要想方设法将他请到家里,锦衣玉食,待如上宾。他担心家里的僮仆照顾不周,时常亲自为客人洗涤茶具,为客人端茶送饭。所以陈家经常宾客不断,门庭若市,高朋满座。
有一天,有一个满口南方口音的人来到陈家拜访陈虞,来人自称姓许,是江苏人,家里世代相传风水之术。曾国藩和李鸿章的祖坟,都是他父亲帮着选定的。陈虞一听十分高兴,也请这位许先生帮着他选定墓穴,为了表示虔诚,陈虞一下子拿出三千两银子作为酬谢。
许先生在陈家住了三个月,围着陈家转遍了所有的山林,最后在嵩山北面选了一块地方。许先生告诉陈虞:“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将墓地选在这里,子孙后代必定位极人臣,位列三公。只是这里的地脉稍寒,葬埋枯骨到这里并没有什么效果,如果将活人埋葬在这里,地脉得到人的温气滋润,那就会功效立显,妙不可言了。”陈虞听了,大为心动。
许先生走后,陈虞便召集家里人商议,把许先生选定墓地的事说了。因为许先生说死人葬在那里没有用,陈虞打算自己自缢而死,然后让人下葬。可是他又突然想起许先生的话,自缢而死与病死的人道理一样,都没有温气滋润地脉,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陈虞想了许久,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陈虞让人赶紧去挖好墓穴,等挖好之后,他自己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睡在墓穴里面,让人赶紧填土把他埋起来。陈虞的儿子不忍心,工人也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吓得都不敢动。陈虞怒斥儿子道:“听从父命,才是孝顺儿子,不照我的话做,你就不是我的儿子了。赶紧来吧,别再畏手畏脚,耽误时间。”
陈虞的儿子不得已,只得哭着答应,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不一会儿,墓穴就填上了,陈虞被活葬在墓穴之中。
(二)长蛇注穴
乾隆年间,苏州一位姓汪的秀才,小时候家里很穷,既没有田产,又没有亲朋好友可以依靠。二十多岁了,为了维持生活,只得收了一些学生,当起了老师。他住在阳山,父母死后一直没有下葬,好不容易积攒下二两银子,在瓜山山顶险峻异常,别人都不稀罕去的地方买了一方土地,将父母下葬在那里。
汪秀才安葬好父母,便离开了苏州,去了京城。他假称自己是宛平县籍,入了学,之后没有几年,就一路顺风,每考必捷,顺利地考中了进士做了官。他的仕途也是一帆风顺,十几年后他就升到了云南按察使。
汪秀才,不,该叫汪按察使了,是个孝顺人,时常回苏州祭拜父母,可是父母的墓地在山顶上,位置偏僻道路险峻,来去都很不方便。过去因为穷困没有办法,现在有钱有权了,自然就想做点什么。于是汪按察使让人在山下修了一条石路,蟠曲而上,直到山顶父母的墓地旁。汪按察使花了两千多两银子,这才将路修好,石头小路虽然不宽畅,但是十分坚固,汪按察使觉得十分满意。
有一天,有一位风水先生从山中经过,看到这处墓穴,禁不住顿足叹息:“好好一处风水,可惜被这条石路给毁了!”随行的人听了这话大惑不解,风水先生解释道:“这处墓穴原本如燕巢梁闲,现在修了这条路,则如长蛇注穴,只怕会祸不单行啊。”
没过多久,汪按察使果然因为出现了亏空,被贬去边疆,全部家产都抄没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