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我亲历的农村、农业发展(五)一一人栽秧、机插秧、不栽秧
(自创)解放初,我童时记时时,每逢家中春上轮到我家栽秧,我如同过年一样高兴。因为这天,有这大伯那二叔这些"秧皇帝"(注一)到我家帮忙(实际是亲邻换工,以便集中人力,一天把一户水田栽完),早上有米面饼或小麦糊子饼吃,中午必有肉,晚上也是白米粥。也在这一天,父亲会把门板除下来,放到水田秧池旁,让我和我哥光个身子下水田,用门板把秧池中大人起的秧把运到大田中布匀,对我们说来,帮了忙,更是玩耍。这天,就是成泥猴子,父亲不打,母亲不怪,大伯小叔还笑还夸。合作化后,这玩意没有了,不要小孩干这活。
十三岁时,我六年级,学校放夏忙假,从这年开始,我正式学栽秧。栽秧先要育好秧苗。从浸种`焐种发芽,到秧池准备,撒种下秧池,到晒苗扎根,追肥、防病等等,50天左右,几十道工序,秧苗方可长好。
第二步是栽前起把,一般起早起把,吃早中饭后大田栽秧。好手双手同时拔秧,不断苗,根底齐,不打结,不带泥。一个把两个"多"(即两手把)用扎秧草捆一起,每个端往平地一旋放下,就是一个窝。这秧把才好栽,这技术才过硬。起把虽然腰疼,但不重,年轻人不准坐板凳,我这学徒想也别想。只有象我母亲,小脚,旧社会称不上"秧皇帝"的妇女和老年人可以享受,但效率会低,工分也少。
至于栽秧的辛苦和状况,我把我写的《不忘本一一人栽秩》照录如下:
双脚踩污泥,弯腰背朝天。两手不停动,脚跟往后移。四肢协调好,五官全努力。多直一下腰,"吃粽"被包围。(注二)捱到田头时,腰酸筋骨累。仰面躺田界,体舒心中甜。田界如金殿,什么"秧皇帝"?
更为要紧的是,夏收夏种紧相连,时间也就个把月。实施稻麦双季后,麦把上场,麦茬地上水耕耙,接着栽秧,否则,以那时水稻品种,必误农时,那会减产。
这人工栽秧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我们这才有少量插秧机,但我家乡人不欣赏,一是要旱育秧并不省多少工本,二是插秧时也要铲秧,给插秧机供秧,插秧机插后还要检查补秧,质量不比手工好,还要一定成本。
20年前,不栽秧没人敢想,不栽秧还丰收高产更象是做梦。可十年前居然成真。最近数年,我老家没有一家再去育秧栽秧了。也如种麦撒麦种一样撒稻种,这"福"享的让我这老年人羡慕又妒忌。
但这有科学的,有条件的。品种要良,土地要平,排灌没施要全,管理要细,农药\化肥、除草剂不缺,而我老家经70年的发展,基本具备了!我这从小在泥地中学农活,50年前自认为耕耙播栽收打扬样样皆会;牛随我用,摊耙扫帚镰刀铁抓木犁石磙十八般农具样样精通的"老农",也成古董了!这就是我亲历的农村、农业发展之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我怎能不感慨!
注一、秧皇帝相传朱元璋小时放牛,偷吃了稻田秧苗,主家不让。他说:"这好办,把剩下的移栽一下,包长的更好"。事后真的应言,于是有了"栽秧",将栽秧人奉为秧皇帝。旧社会,女人裹脚,也不下水田的,没资格当"秧皇帝"。
注二、吃粽子,
一行人从上趟到下趟,形成一线斜面。谁一直腰,下趟人超过,把你裹到一线斜面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