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的诗句(订婚的诗句古诗)

但愿人间无疾苦 所念之人皆幸福,十首古诗词,愿你健康平安

这乱世人间,人生百态,不管前途如何,只想你永远健康平安。关于祝福,苏轼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吴芾说“但愿朱颜长不老,稳看他日画麒麟”,唐伯虎说“但愿今生只如此,无荣无辱太平人”......

此刻,我只希望疫情早日消散,愿历此坎坷,山河可无恙,人间皆可安!你呢?你有什么希望?

但愿人间无疾苦,所念之人皆幸福,十首古诗词,愿你健康相伴,平安喜乐!

题新创南楼榜曰宽闲

宋-陈宓

楼高二丈只三间,四面平畴绕海山。

白水青秧开净练,碧峦苍巘拥妆鬟。

静中始觉乾坤大,老去唯思岁月悭。

但愿心田如此阔,一生到了得清闲。

浪淘沙-趁拍舞初筵

宋-仲并

趁拍舞初筵。柳袅春烟。街头桃李莫争妍。

家本凤楼高处住,锦瑟华年。

不用抹繁弦。歌韵天然。天教独立百花前。

但愿人如天上月,三五团圆。

柳梢青-惊世文章

宋-崔敦礼

惊世文章,门户照人,外家衣钵。

多谢温存,相期宅相,此恩难说。

今朝祝寿樽前,共拜舞、诸孙下列。

但愿从今,一年强似,一年时节。

西江月-南国一分春色

宋-李处全

南国一分春色,东窗八面光风。

女兄欢笑酒尊同。满眼儿孙群从。

但愿年愈百岁,何妨时醉千钟。

朱颜绿发照青铜。要看如龙如凤。

九月初一日庚午出龙江驿

明-朱善

清晨辞凤阙,薄暮出龙江。

父子趋殊域,诗书化异方。

楚山云渺渺,辽海路茫茫。

但愿身长健,他乡即故乡。

送入我门来-如愿频呼

清-俞樾

如愿频呼,痴情易遂,殷勤托付东风。

但愿明年,欢乐一家同。

北堂萱草春长在,似海上蟠桃千载红。

又山妻,病去孙儿孙女,关煞开通。

更愿儿曹得路,聊博一官捧檄,免叹飘蓬。

快婿连翩,翔步到蟾宫。

山人窃据名山席,看公鼎侯碑加倍丰。

正烽烟净扫,年丰民乐,四海拥拥。

原韵答谢陈以光先生赠诗送行

近现代-杨民仁

一周一相见,兴到也谈诗。

此日暂言别,归来菊放时。

年衰人已老,笔涩难为词。

但愿春常在,和风处处吹。

偶成

近现代-谢龙升

布衣菜饭即荣华,不爱丰腴不羡奢。

但愿年年安稳过,九秋园里赏黄花。

述怀诗

近现代-殷曰同

愧余孱弱已余生,但愿儿孙早有成。

切戒与人争细事,当思各自奋前程。

真聋固觉是非少,缄默哪知闷苦增。

赢得家庭多乐意,一门蔚起尽聪明。

苏幕遮-订婚周岁纪念日同游黄浦公园

现代-芍印

碧云悄,华月烂。江上清风,纤縠无珠汗。

天水澄鲜光似练。话旧论新,枨触流年换。

绿阴幽,银炬灿。美景良宵,丝记同心绾。

似锦韶华堪眷恋。但愿年年,永结神仙伴。

为你写诗,适合求婚表白的诗文,四首高逼格求婚表白古诗!

古人也浪漫,往往今天最美的爱情的模样,其实早已被诗人写进诗里面。

世上最浪漫的事是什么?Tell Love求婚策划小编大概只能想到为你写诗,写一辈子表白情诗。可能没有哪个男人能做到这样坚持的浪漫。

爱情是一件很美好、很纯洁的事,每个人都渴望一份天长地久的爱情。歌德曾说过“青年男子谁个不钟情?Tell Love求婚小编想说,妙龄女人谁个不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神至圣。”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有许多赞美爱情的古诗词,特意选出四首古诗词,你可以自己经过改编,变成你自己的专属古风情诗,相信没有哪个妹子能够拒绝吧。

【四首表白古诗词】

一、《白头吟》——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一段千古佳话。卓文君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放弃优厚的家境,为司马相如当垆卖酒。据传,司马相如闻名显达后,日日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卓文君忍无可忍,作了这首《白头吟》。表达对爱情的崇高的敬意,尤其是“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堪称千古佳句。

二、《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一首借咏物寄相思的诗。红豆又名相思子,常常用来表达相思之情。尤其是诗中的“最”字,将心中的相思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三、《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元宵节晚上,满城灯火,万民同欢,下片描写在热闹的非凡的元宵节上,找到心中的那个她。“众里寻她千百度”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

四、《击鼓》——出自《诗经》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首诗本是描写战争的,士兵们在战场立下誓言要生死与共,表达里对和平的渴望。如今“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句变成爱的承诺,彼此永不分离,白头偕老。

以上就是Tell Love求婚策划小编为你分享的适合求婚的古诗,向经典溯源,你还知道哪些经典诗句可以用来表白的?欢迎留言交流,好了展示你才华的时间到了,请开始你的表演!

中国古代提亲议亲的“纳采”礼,随时代、地域、民族不同而变化

“纳采”是《仪礼·士昏礼》记载的合乎礼法的周代士阶层“婚姻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中的第一项礼仪。意图缔结婚姻的一方(周代起,大多为男方),派使者(秦汉以后派媒人)携雁为“挚”(礼物),至另一方,向对方通达嫁娶之意。自此以后,“纳采”礼成为古代中国婚姻礼俗中必不可缺的环节(男女有情人或相约私奔,或特殊情况下匆遽婚配,无此礼节)。自秦汉迄今明清,纳采礼的形式、内容,也随时代、朝代、民族的变化,在大致传承周礼的基础上,又屡有变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代中国的纳采礼吧。

一、周代的纳采礼

《仪礼·士昏礼》记载的周代纳采礼,主要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行纳采礼时,提出联姻者派遣使者携带的“挚”(礼物)为什么是大雁?二是纳采礼的仪节,和双方固定的“套词”分别是什么?

郑玄画像

汉代儒学大师郑玄解释为何纳采以雁为“挚”的原因说:“用雁为挚者,取其顺阴阳往来。”古人,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古代汉族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大雁每年秋季天气逐渐变冷时,会从北方飞往南方;春季天气逐渐变暖时,又会从南方飞回北方。大雁的这种生活习性,被古人视为通晓阴阳消长变化的象征。加之古人认为,男子为阳,女子为阴。故包括纳采在内的诸婚礼仪式,皆用大雁为“挚”,取女子应象大雁一样,从男、从夫的寓意。

《仪礼·士昏礼》记载“纳采”的礼节大略是:男方派遣的使者到达女方家后,先向女方家的“擯者”(女方家中协助家长,一般是女孩子的父亲、兄长,行礼的人,类似后世管家、司仪等)禀报,“擯者”再向家长禀告。女方家长至大门,迎接使者。双方互相作揖行礼。使者进门后,在“门屏”(后世也叫做“影壁”)处左拐,向西走;走至对应西边上堂的台阶处,然后右拐,向北行走;经由西阶(也叫客阶)到堂上。主人入门后,在“门屏”处右拐,向东走;走至对应东边上堂的台阶处,然后左拐,向北行走,经由东阶(也叫主阶)到堂上,面朝西。

古代房屋庭院(图取其意)

主、宾双方在堂上站定后,男方使者面朝东,向女方家长说:“吾子(女方家长)有惠,贶(kuàng 恩赐)室某(婿名)也。某(婿父名)有先人之礼,使某(使者名)也请纳采。”(注意:此几句话中,“某”所指人物不同)女方家长站在阼阶上,面朝北,行再拜礼后,回答说:“某之子憃愚,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辞。”

使者在楹(堂上的柱子)间,将雁授予给主人。使者及主人皆走下台阶,主人将雁交给“老”(贵族家庭中总理家务的家臣,类似后世的管家)。然后,使者走出女方家门,等待进行“问名”之礼。

二、秦汉时期的纳采礼

秦汉时,媒人在缔结婚姻过程中,发挥着沟通男女双方意愿、信息的重要作用。西汉人刘向曾说:“妇人因媒而嫁。”汉代人比较普遍地认为,无媒不成婚。“夫自炫向媒者,士女之丑行也”。

王莽

《汉书·王莽传上》记载,西汉末皇帝立皇后中的“纳采”礼仪:专擅朝政的王莽意欲将女儿嫁给汉平帝为皇后,以便更好地控制皇帝。负责此事的官员将候选女子的名单拟定呈奏。王莽审阅时,发现王氏宗族的很多女子,竟然都在侯选之列。王莽唯恐这些王氏宗族的女子与自己的女儿竞争皇后之位,但一时又想不出将她们摒弃出候选行列的办法来。经过一番思虑后,王莽决定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母仪天下》王政君剧照

他一方面上奏皇太后(王莽的姑姑王政君)说,自己德行一般,女儿材能低下,自愿退出候选。皇太后误以为王莽所言至诚可信,于是下诏允准。王莽另一方面暗地里唆使公卿大臣,乃至庶民百姓,上书“请愿”,“庶民、诸生、郎吏以上守阙上书者日千余人”,大家强烈呼吁:“愿得公女为天下母。”王莽虽假惺惺地派长安有关官员“劝阻”请愿,结果却恰得其反,“上书者愈甚”。最后,不堪聒噪的皇太后不得不“顺从”,派长乐少府、宗正、尚书令去王莽家,行纳采礼。三人回宫后,自然夸赞王莽的女儿“渐渍德化,有窈窕之容”,“才貌双全”的王莽女儿就这样顺利通过“海选”,成为皇后。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纳采礼

魏晋时期,天下大乱,包括“纳采”礼在内的“婚姻六礼”,或许不再被普遍的施用。直至升平元年(357年),东晋穆帝纳皇后何氏,始命负责礼仪的太常王彪之撰作“纳采”版文。版文的内容,不外乎是阐述婚礼的重要性(“以奉天地宗庙社稷”)、派遣行纳采礼的官员等。被采择的女方家长,也要遵礼答诏:自谦为“陋族”,本家女子“未闲教训”,遵奉传统礼典云云。

这一时期公卿士大夫的纳采礼,和皇族有别。《通典》对公卿士大夫阶层的纳采版文、纳采仪节等,均有所记载:

“纳采”版文上、下、左、右四方,都要书写礼文,及新婿父亲的名讳,媒人的姓名要书写在版文的正中。版文左方用皂色(黑色)的布囊包裹,然后用白绳缠绕,如同公文上的封章一般。上面写上“某官某君大门下封”、“某官甲乙白奏”等。若没有官职,布囊上就写“贱子某某”等。写好后,将纳采礼版放到案上。

向女方馈赠的酒、羊、雁、缯、采、钱、米、肉等内容、数量,要写在另一张版文(实际上就是后世的“礼单”)上。写完后,用白缯将它包裹起来,与誊写礼文的纳采礼版一起放在案上。前往女家行纳采礼时,使者的随从们要牵着羊,用笼子盛着猪、雁,用笥盛缯,用奁盛采,用黄绢做成的布囊盛米。

马王堆汉墓出土笥(左)奁(右)

四、唐宋时期的纳采礼

唐代纳采礼,如《大唐开元礼》的有关规定,大略与《仪礼·士昏礼》所载同。

不过,有的地方的纳采礼俗,颇具时代、地域特色。如在敦煌发现的男女对答式的《愿嫁歌》表明,唐朝时,地处西北边陲的敦煌虽民风彪悍,但豪迈飒爽的女子对未来夫婿的文采要求也相当高:“女问:‘何方所营?谁人伴唤?次第申陈,不须潦乱。’儿答:‘敦煌县摄,公子伴涉,三史明闲,九经为业。’”

敦煌文书

宋代一般先由男家采取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通过媒人,向女家提出联姻的请求。士大夫们为郑重、礼貌起见,一般采用书面形式。这种求婚文书,叫做“求婚启”。现存宋人文集中,还收录了许多“求婚启”。如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迈诗句的北宋大文豪苏轼,也不能免俗,为孙子写了一篇“俗不可耐”的“求婚启”。启中,自然先是一番自谦之辞,“轼长子某第二子符,天质下中,生有蓬麻之陋”;然后将女方夸赞一番:“先辈之爱女第十四小娘子,禀粹德门,教成家庙。”希冀女方允准联姻。

女家收到男家的“求婚启”,或媒人的口头请求后,如果有意,就将自家祖孙三代姓名、官衔、女子的姓名、母亲的姓氏、嫁妆的数量等信息,写在帖子上,谓之“草帖子”(俗称“八字帖”),交给媒人。媒人再将女家草帖子转递给男家。

宋代女家“纳采”时的“草帖子”

男家得到女家的“草帖子”后,进行占卜。若占卜结果吉利,男家就要将新婿祖孙三代的姓名、官衔等信息,写在“草帖子”上,回送女家。

宋代男家“纳采”时的“草帖子”

女家接到男家的“草帖子”后,也要进行占卜。若占卜结果吉利,则通报男家,继续下一婚姻程序。

五、金元时期的纳采礼

《精忠岳飞》中的女真武士

建立金朝的女真人,及建立元朝的蒙古人,都有提亲议亲的婚姻礼俗。

女真族与汉族“纳采”礼性质大致相当的,是所谓“拜门”礼,又称“男下女”礼。一般由男家先向女家提出联姻的请求,然后约定日期行“拜门”礼。到行礼之日,男家的戚属携带酒馔,全体出动,浩浩荡荡地前往女家。女家人无论长幼,皆坐在炕上;男家人在炕下地上,行跪拜礼,谓之“男下女”。这一礼俗直到清代,仍盛行不衰。

蒙元时期,蒙古人议婚,一般也是男方向女方求婚。若女方愿与男方缔结婚姻,就招待男家人吃“不兀勒札儿”(颈喉,指羊颈喉)。羊颈喉筋肉坚韧、耐嚼,许婚时吃羊颈喉,取定婚不悔、坚久不离、百年合好的吉祥寓意。所以,汉人多将“不兀勒札儿”译成“许婚筵席”。男女双方定婚后,彼此称“忽答”,即姻亲之意。

至元八年(1271 年),元朝统治者参照朱熹《家礼·婚礼》,制定《至元婚礼》。其中,关于“纳采”(当时也叫做“下定”)的礼仪是:男方家长将送往女方的礼品写在纸上。早起盥洗后,将纸供奉在祠堂中。如没祠堂,或可画祖先的影像,或可书写祖先的神位牌,向祖先禀报此事。然后,或亲自前往,或派家庭/族子弟为使者,至女方家行“纳采”礼。女方家长接见男方家长或使者,将男方送来的礼书送至祠堂,向祖先禀告。女方若愿与男方缔婚,就将男方礼品写在文书上,并以礼招待使者。

六、明清时期的纳采礼

明代,天子行纳采礼前,要先卜选吉日,派官员祭告天地、宗庙。

行纳采礼时,有关官员先设好御坐、制案、卤簿等。礼部将要送至女方的礼物陈列在丹陛上、文楼下。皇帝穿戴冕服,坐在御座上。百官和纳采礼正、副使穿戴朝服,行礼如仪。传制官宣制曰:“兹选某官某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采问名礼。”

皇帝起驾回宫,正、副使将符节及制书放到彩舆中,在仪仗乐队前导下,出大明门,乘马前往皇后家,行纳采礼。

皇后家的尊长事先在大门、正堂等处,分别设置幕次、香案、制案等,恭候纳采正、副使到来。使者到后,主人朝服出迎。礼官宣敕说:“奉制建后,遣使行纳采问名礼。”执事官将纳采礼陈列在正堂上,使者将制书端放在香案上。主人行礼,跪于案前。正使取纳采诏书,宣读后,授主人。主人接制,端放在案上。主人将谢表放进使者彩舆中。纳采礼毕,主人准备酒馔,款待使者。宴毕,使者返回宫中,主人送至大门外。使者随彩舆进宫,将女方谢表交给司礼监,向皇帝复命。

清代皇帝的皇后,大都由皇太后指定,或由皇太后与辅政大臣议定,称作“议婚”。“议婚”后,皇太后下慈谕,令皇帝立某女为后。然后由内阁(后改为翰林院)撰册文、宝文,礼部监制金册、金宝,内务府准备纳采礼,钦天监卜选行纳采礼的吉日。皇帝大婚,纳采礼包括10匹鞍辔具全的文马、10副甲胄、100匹缎、200匹布。

清代皇帝大婚纳采礼,虽与明朝大略相同,但也有显著不同之处:纳采宣敕等礼仪结束后,皇家要在皇后家设纳采宴,宴请皇后家人。皇太后、皇帝诏命公主、大臣命妇在内堂宴请皇后的母亲,八旗公、侯以下、满汉二品以上官员在外厅宴请皇后的父亲。

清代汉族普通百姓家纳采礼俗,大致遵循《仪礼·士昏礼》所载,及宋明时期的相关礼俗。

满族普通百姓的“纳采”礼,仍基本传承金朝女真人的“男下女”礼。

文史君说

“纳采”礼是《仪礼·士昏礼》记载的周代“婚姻六礼”的第一道环节。自秦汉至明清时期,人们在提亲议亲时,大致传承《仪礼·士昏礼》有关仪节记载行礼。当然,由于时代、社会的变迁,由于不同地域、民族传统风俗的影响,古代中国“纳采”礼俗,也呈千姿百态,极大丰富、发展了古代中国婚姻礼俗。对当今社会,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春秋战国)佚名撰、(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清)阮元校刻:《仪礼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2. 陈鹏:《中国婚姻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3. 陈绍棣、彭卫等:《中国风俗通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4. 钟敬文主编:《中国民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作者:浩然文史·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17/1697204443357821.html
上一篇:震上巽下(震上巽下卦详解)
下一篇:荟是什么意思(萦是什么意思解释)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