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暗示,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他真的是吕不韦的儿子吗?
秦始皇嬴政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由于时代久远,能找的史料证据确实乏善可陈,流传最广的说法,便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他是非常明确地认为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这里依照他的说法,姑妄言之。
嬴政的祖父叫嬴柱,父亲叫嬴异人。嬴柱为秦国太子,受封为安国君。当时,秦国要派一个宗室子弟到赵国做人质,安国君便派了庶子异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做了人质。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吕不韦,做生意发了财,成为了跨国大商人。有一次,他路过邯郸,偶然遇见在此做人质的异人,认为奇货可居,便有心结交异人。
异人寄人篱下,心情自然不是很开心,突然有一个富翁关心,当然愿意结交。二人交往了一段时间后,异人经常流露出思乡愁苦,吕不韦便给他出主意说,你父亲安国君的正夫人华阳夫人未生儿子,你只要能争取成为华阳夫人的嗣子,将来继承王位都有可能,并承诺为异人奔走活动,异人非常高兴。吕不韦特意赶到秦国,用重金打点疏通,最后真的让华阳夫人接受了异人这个继子。
回到邯郸后,喜欢寻花问柳的吕不韦,巧遇一歌妓,其名不传,称其赵姬。赵姬既美丽,且善解人意,一来二往,两人如胶似漆,后来,赵姬便怀上了吕不韦的孩子。吕不韦是一个充满着极大野心的商人,他懂得如何一步步将异人装进自己的套子里,他通过套住异人而获取更大利益。赵姬怀孕不久,一天,吕不韦特意请异人喝酒,赵姬作陪。喝着喝着,吕不韦装酒醉,一边睡了,异人看到赵姬漂亮,开始动手动脚,赵姬也半推半就,于是,事成了。
两人正偷腥,吕不韦突然醒来,大怒,大骂异人。异人羞愧难当,连连请罪。吕不韦顺势将赵姬送给了异人,异人大喜。不过,吕不韦给异人提了两个条件,要求异人纳赵姬为正室,将来生了儿子,要立为继承人。异人太喜欢漂亮的赵姬了,满口答应。异人娶了赵姬不久,便生下了儿子,取名嬴政。
后来,在吕不韦的动作下,异人逃回秦国,赵姬随往。异人侍从华阳夫人后,小心谨慎,体贴入微,华阳夫人反复向安国君前说异人的好话,昭襄王去世,嬴柱继位后成了秦王,立异人为太子。
嬴柱不久去世,异人顺理成章当上了秦王,封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赵姬为王后,嬴政果然成了太子。短短四年后,36岁的异人也因病去世,13岁的嬴政继位,成为了秦王,尊赵姬为太后,吕不韦也梦想成真,被嬴政尊称仲父,成了宰相。
嬴政13岁当秦王,30岁亲政。亲政以后,他雷厉风行,加快了统一全国的步伐,仅仅用了9年时间,就消灭了山东六国,一统天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生母赵姬姓赵还是姓姬?或许一切都是个美丽的错误
秦始皇的生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传奇的女子,不管是她的来历还是她和吕不韦的关系,亦或是后来和嫪毐的故事,都让这位来自赵国的女子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千古一帝的母亲,她因吕不韦的引荐成为了秦在赵质子异人(后改名子楚)的姬妾。
演员朱珠饰演的秦始皇母
这位姬妾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赵姬,这个名号听起来并不像一个正式的名字,有人认为她姓赵,也有人认为因为先秦时有姓有氏,而以姓称女子,以氏称男子,而女子之名,一般把姓放在后面,前面一字多为国名、排序、夫君谥号等,故而赵姬应该姓姬,她是一位在赵国的姬姓女子。但其实秦始皇的生母可能不姓赵也不姓姬。
先秦对女子的称呼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史记•周本纪》
《大秦赋》中的周末代王周赧王
正如前文所述,先秦时期姓和氏并不是一回事,在周代,除了周王室及其部分同宗封国只有姓而无氏,以表其尊,周王室的姓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姬。
除周及部分同宗诸侯国外,其他诸侯国的君主都是有姓有氏的,如齐国是姜姓吕氏(田氏代齐后为妫姓田氏),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子牙就是齐国的始祖,按照当时的习惯,称呼他为“吕尚”是更为贴合的,吕是氏,尚是名,子牙是他的字,而吕尚的女儿是周武王的王后,其号邑姜,这个姜就是姓,这就是所谓“男称氏,女称姓”。
先秦很多著名女子的名号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排行加姓。比如楚平王的王后伯嬴(孟嬴),她是秦哀公的大女儿,秦国宗室的姓是嬴。这个顺序就是按照伯仲叔季来排,此外“孟”也表示大,和“伯”在排序上是同义的。以母国名加姓。比如周幽王的宠妃褒姒,她出身褒国,父姓为姒。这种就是许多人认为赵姬的姓是姬的原因。以夫之氏加姓。比如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夏姬,她是郑穆公(姬姓)的女儿,嫁给了陈国宗亲夏御叔为妻,夏御叔是妫姓夏氏,夏姬因此而名。演员王馥荔饰演的夏姬
以丈夫的谥号加姓。比如著名的才女宣姜,她是齐僖公之女,卫宣公的夫人,所以援引其夫谥,称为宣姜。名字加父姓。比如商纣王的宠妃妲己,妲是她的名字,己是她的姓。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到了战国末年,一些非贵族成员以军功或其他特长闻达于诸侯的人,他们不分姓氏,而他们的子女自然也不分姓氏。或者有些女子出身不高,本身就没有严格的姓氏。因为史料的不足,许多身份尊贵的女子出身也不详,比如秦孝文王的生母唐八子、子楚的生母夏姬。
了解了当时的社会惯例,看起来赵姬的姓是姬更合理一些,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赵姬”的姓氏之谜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史记•吕不韦列传》
演员辛柏青饰演的子楚
子楚归秦时没来得及把妻、子一同接回,在昭襄王薨逝后,安国君成为新王,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在之前就得到华阳夫人的收养,有了嫡子的名分,此时自然就被理所应当立为太子。赵国见子楚的地位稳固,便将子楚之妻、子送归秦国,以示友好,这对在赵国提心吊胆的母子终于苦尽甘来。不久后,子楚即位,这位未来一统天下的雄主政就被立为太子,《史记》中没有明确记载赵姬是否被立为王后,但始皇帝登基为王时只尊了母亲为太后,并不像父亲子楚即位时,尊嫡母华阳夫人和生母夏姬同为太后,据此推测赵姬是子楚的王后。
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谥为帝太后,【索隐】:王劭云“秦不用谥法,此盖号耳”,其义亦当然也。始皇称皇帝之後,故其母号为帝太后,岂谓诔列生时之行乎!与庄襄王会葬茝阳。【集解】:徐广曰:“一作‘芷阳’。”—《史记索隐》
赵姬的故事为广大文友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言,总之,在始皇帝即位的第十九年,也就是始皇帝32岁这年去世了。之所以说赵姬的姓氏是一个谜,不为其他,这是因为,在《史记》中司马迁从始至终压根就没有提过赵姬的名号,她姓什么叫什么都不知道。
姬,妇人之总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史记》提及秦始皇生母时大多都是以身份代替,如“乃遂献其姬”、“子楚遂立姬为夫人”、“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见吕不韦姬”、“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始皇帝母太后崩”......无一处提到秦始皇生母的姓氏,这里面的“姬”是代指女子之意,如“献其姬”这个“姬”是代词,如果是姓氏或者是名号这句话读不通,而“姬”字在《史记》中单独出现,若非指物(如姬水)皆是代指女子。
反观秦始皇的祖母夏姬去世时司马迁言“始皇七年,庄襄王母夏太后薨”,可见夏姬并非是姓姬名夏,而就是姓夏,姬只是女子的代称而已。后人推测,有可能是秦始皇有意抹去了母亲的姓氏,原因自然就是他母亲做的那些丑事,不只是秦始皇的生母,自此后,秦宫女子之名号皆不传,这些都有待于考古发现才能进一步得知。
“赵姬”名号的由来“赵姬”这个名号和“褒姒”有着很大的不同,看似都是“国名”加“姓”,但周代这样名号的女子那都是大人物,周幽王后褒姒、周惠王后陈妫、晋文公夫人齐姜、郑庄公之妾燕姞等,她们的尊贵不仅因夫之贵,在嫁给丈夫前,她们最次也是母国的宗室女,像郑庄公之妾燕姞,她就是春秋小国南燕国的宗女,南燕国君的姓就是姞,如此取名的女子无一例外,她们带的姓都是母国国君的姓。赵国是嬴姓赵氏,即使有个女子以“国名”加“姓”的形式称之,那也是赵嬴,怎么会是赵姬呢?
演员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
再说不韦向取下邯郸美女,号为赵姬。—《东周列国志》
那么“赵姬”这个名号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在明朝后期,有一个小说家名叫冯梦龙,想必很多文友对他的名字是如雷贯耳,三言二拍中三言的作者,他有一部历史小说,名曰《东周列国志》,讲述了春秋战国时诸侯相争的故事,小说中称秦始皇母为赵姬,因为冯梦龙本人的影响力很大,后来许多春秋战国的文学、影视作品又都借鉴于《东周列国志》,所以约定俗成将秦始皇母称为“赵姬”,而她的真姓就不为人所知了。
往期文章:
如果曹操本姓夏侯,那为什么夏侯惇的儿子还会娶他的女儿?
乾隆帝婉嫔,无子无宠常年被扣工资,却活得通透,高寿而终
万历朝刘昭妃,不争不抢福慧双修,最终当上名誉太后,高寿而终
都说因为母亲做了丢脸事,秦始皇不立后,其实是秦始皇深爱一女人
但是在西安骊山的秦始皇陵园里,却只有一墓独尊,没有皇后陵墓,这是什么原因呢?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帝,雄霸天下的秦始皇难道不知道立皇后的重要性?难道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做皇后?
(秦始皇)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五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公元前247年13岁的秦始皇即位,直至22岁举行成人加冕仪式,正式登基,亲临国政。后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
有人说秦始皇没有立后,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母亲赵姬,赵姬原是吕不韦家的姬妾,后秦庄襄王死后,贵为太后的赵姬又和吕不韦再续前缘,据《史记·吕不韦传》记载:“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后来赵姬又与嫪毐私通,还为秦始皇生了两个弟弟。母亲的不检点让秦始皇无地自容,但也只能一忍再忍。这些心理阴影让他对一切女人都有成见,在他的婚姻上很难有女人让他信任,所以后宫佳丽三千,没有一个他觉得有资格做皇后,和他“生同床,死同穴”。
还有人说秦始皇忙着国家大事,是个工作狂,他每天给自己定下要批一石公文才能休息,一石是多少呢?折算起来相当于现在的60斤,秦始皇每天的工作量可见有多大,在这种高强度的劳动下,哪里有时间想立后的事。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秦始皇怕皇后牵肘朝政,因此不设皇后。
(太后赵姬)
更有甚者说,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对方术、炼丹术等非常热衷,他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推迟了立皇后的事。
不过以上三种说法似乎都不靠谱。始皇母亲不检点,让始皇厌恶女人,难道始皇就因此没和女人亲近过?不但亲近,而且灭六国后,六国皇宫的佳丽都充塞到他后宫里了。后宫装不下,所以才修阿房宫。这能说他厌恶女人吗?再说了,太后是他的母亲,太后不检点,可他老婆中没有这样的例子。
若说工作狂没时间,更不靠谱。立皇后用得了多少时间?而且这还是天下大事。
至于怕后宫干政,也不对,因为始皇之前,虽也有后宫干政的现象,但并不是祸乱朝政,而是有益于朝政。所以他其实不用担心这个。
其实秦始皇不立后和一个女人有莫大的关系,这个女人就是他青梅竹马的玩伴公孙玉。
(公孙玉)
年少的秦始皇和赵姬被父亲放在赵国做质子,受人白眼被人欺侮。但公孙玉不计较他的质子身份,常同他玩耍。多年后,有一次秦始皇骑马误入桃花林深处遇到公孙玉,然而相遇时,公孙玉已嫁为人妇,后来公孙玉的丈夫死了,野史说这事跟秦始皇脱不了干系,总之障碍没有了,相爱的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
公孙玉娴淑有德,性情温和。在宫里从秦王到太后及下女,无人不赞她,但公孙玉身份卑贱,几次秦始皇有意要立公孙玉为后,都被大臣劝阻。后来公孙玉生下胡亥,秦始皇眼见不能立公孙玉为后,便迟迟不再说立后的事情。
当时郑后的儿子扶苏是长子,若是立后,郑后的背景在朝臣中拥护声最大,秦王宠爱胡亥,有心立胡亥为太子,公孙玉立后的事情既然进行得不够顺畅,便想缓一缓再议。
谁知公孙玉红颜薄命,等不到立后的那一天就病死了,秦始皇哀痛不已,发誓永不立后。至此后一心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反正他也不着急,觉得既然可以成仙,那日子还长着呢。
谁知道秦始皇因为误服丹药,突然就死了。结果未立皇后之事,竟成为千古遗憾。而不立皇后,对整个秦朝的影响是巨大的,否则,胡亥也不会诛光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当上了秦国的二代皇帝。后来胡亥又被赵高控制而死。可以说,秦国是秦始皇一手缔造的,却也是在秦始皇的手里给毁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