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志航|寻找巴金的故居,《家》中鸣凤自杀的地方还在吗?
【扬扬导读】巴金,四川成都人,中国当代文学巨匠,20世纪的“中国良心”。凝聚着巴金的经历和感情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曾影响了一代代的人。今天,我们来随着作家的笔下去寻找巴金的故居,去寻找书中人物的身影……
漫步在成都正通顺街,我在苦苦寻觅巴金故居在哪里?
我在苦苦寻觅,那位穿着长衫、戴着琇朗架眼镜、风度翩翩地行进在《家》《春》《秋》的故事发生地的五四青年,您在哪里?
我在苦苦寻觅这条不足两百米的小街上,巴金笔下的觉新、觉民、觉慧、琴、梅表姐,您们在哪里?
我在苦苦寻觅那上盖红砂石板、曾经怀抱一潭春水的双眼井,您在哪里?
我的目光在搜寻,我的脚步在战旗歌舞团西南剧院的门口停下,一个深红色的小牌坊吸引我的眼球,那上面用白色的仿宋体字嵌写着——《巴金故居原址》:“巴金(1904——2005),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堂,字芾甘,中国当代文学巨匠,20世纪的“中国良心”、人民作家。巴金故居坐落于正通顺街98号,是一所深宅大院。1904年巴金出生在这里,在此度过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故居原为五进三重堂砖木平房建筑,有大厅、堂屋、桂堂和院墙,在桂堂天井里有两株桂树,在两株桂树当中就是故居的中线,大门在故居中线东侧,院墙由青砖石砌成,从南到北,总长约八十公尺。上世纪六十年代,这所院子成为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驻地的一部分,1971年被拆除。”
牌坊下是巴金的一幅照片,照片上的巴金满头华发,慈眉善目,面庞清癯,他精神焕发地坐在一把藤椅上,穿白短衬衣,右腕带着一支手表。琇朗眼镜下深藏着一对炯灼的眼睛,他的脸上充满微笑,仿佛在与读者耳旁絮语、亲切交谈,再下面是英文翻译以上原址文字介绍,自然是让不远万里来参观的外宾了解巴金。
人们为什么对巴金顶礼膜拜?
就文学创作的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认为:家庭是构成社会肌体的细胞。其中以他的“激流三部曲”为代表,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衰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制度的必然消亡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唤醒人民对黑暗的社会制度的反抗,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因而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显赫的地位。
我的脑海陷入沉思,一步一步移动脚步,进入98号大院左侧,我看到一幅巴金铜像铸成的金色墙壁,翠竹掩映,人在画中,背景是原李家大院的平面图,巴金安详地坐在一把藤椅上,双手扶膝,作沉思状,左侧立着巴金手迹:“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铜像寓意深刻,题字振聋发聩,令人深思遐想。
我的姑妈温丽芳一家与李家是远房亲戚,听她介绍,这个院子过去叫李家院子,是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祖父叫李镛,父亲叫李道河,都做过满清官员。李家家道丰厚,花了上万银元买下这个大院。上世纪20年代,李家渐渐败落,便将院子卖掉。巴金的母亲陈淑芳,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他从小就跟着妈妈读书识字,在家里排行老四,1909年5岁进入私塾认字,1921年16岁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巴金在李家大院生活过整整19年,除了有两年随父亲去广元外,他在这儿度过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1923年春天,他离开这里去南京读书,参加一些革命性的社会活动,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后来以李家大院的故事为素材创作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巴金在《我的老家》中是这样描写的:“门前台阶下一对大石缸,门口一条包铁皮的木门槛,两头各有一只石狮子,屋檐下一对红纸大灯笼,门墙上一副红底黑字的木对联:‘国恩家庆,人寿年丰’”
我小时候,也曾经多次来到这里,看见巴金的老房子是一座川西明清风格的大宅院,大门为木结构门楼式建筑,堂口吊帘有木雕花纹的透光的窗子。大门上吊得有铜做的锁环。二门有金沥粉勾画成的左右门神,门柱两边嵌有一对石鼓、石狮雕饰的门砌,砖饰的八字粉墙左右排开,很有气势。外面全部都是黑色土漆漆成的,大门紧闭,看不透里头,黑黢黢的,老成都就叫它为“黑漆门洞儿”!前夕,我已经快高中毕业,又来到这里,看见老式大门已经斑驳脱落,门内给我感觉仍然是庭院深深,里面的规模和装饰仍然依旧,代表着主人的身份、地位和气质。当年尽管少了许多官僚家庭的奢华,但却是一个笔耕砚田的书香门第。而随着岁月的轮回,城市的建设,现在只剩下一圈石栏围住的双眼井,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繁华落尽,一任雨打风吹去……
老宅转手数次,1949年后归到人民解放军川西军区名下,1958年成为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至今。1956年巴金回成都参观过一次,并留影纪念。1962年巴金再度回乡,旧宅已经改建,“又干净、又简单、又大方的西式大门使我有一种新鲜的感觉。我看见这个新景象,真是满心高兴。旧居找到了适当的新主人。”(巴金《我的老家》),这道新大门已经搬到旧大门往东二十米的地方。
巴金说到自己的作品,他说:“说句老实话,我觉得激流三部曲,有个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在书中把成都的街道、桥梁、河流点出来。很多人读了我的书后,根本不知道我写的就是成都,就连曹禺在话剧版《家》中的剧本,也写的是西南某城。”
我多次在旧居徘徊,少年的记忆应该说是历历在目,但还是不知道具体详情,后来在报纸上看见,经专家考证,故居坐北向南,南北长约77米,东西方向宽约40米,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在它的西面和偏北还有张公馆、孙公馆与其紧邻。故居建筑属于中国南、北公馆民居风格相融合的典型建筑样式,这种风格的公馆建筑在成都市区已经绝迹。
令人遗憾的是:巴金故居没有能够完整保存下来!
1966年12月21日,在“革命大串联中”,我来到上海静安区巨鹿路675号的上海作协,一心想拜见巴金。“这儿不是巴金呀!大家来看啊!”不知是谁叫了一声,来这儿参加“革命大串联”的“红袖章”们一窝蜂地向有人说话的地方涌去。我眼睛一亮,拔腿就跑,在饭堂的角落里,我挤进人群,一眼就看见被人紧紧包围着的巴金:当时的他,身体微胖,体格壮实,个头偏矮,方方正正的脸膛略显宽大,脸色黑黄——不必多问,他已经历过太多痛苦的折磨。他的嘴巴有点扁,下巴有点方,不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色深度近视眼镜,眼镜凹进去好多,厚厚的,显得很重。镜片下,一双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又敏锐,又细致,你几乎觉得他正用这双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人,广阔的社会……
巴金小说《家》改编的影视剧
看见了逆境中的巴金,我心里十分难过,只见他手上正拿着一张擦桌的抹布,原来他正在“劳动改造”,蜂拥而上的人群打断了他的“工作”。我呆呆地望着巴金,他双眉紧锁,严峻的脸上无一丝笑容,脸盘的轮廓给人刚毅、深沉的感觉。此时此刻,我这个故乡人多想同巴金摆一摆家乡的“龙门阵”啊!摆一摆您“正通顺街”双眼井附近的“家”,摆一摆“商业场”的店铺,摆一摆觉慧、觉新、觉民……可是,不能、不行、不准!在一片“交代罪行”的喧闹声中,我终于同他搭话了:“你全天都在劳动?“我半天劳动,半天检查。”一口纯正的成都话,乡音未改。他说话时不快不慢,从话语中听得出,他不善言辞、不善表达和演说,属于那种老实敦厚、一心埋头搞创造的人。我又问:“他们说你有啥子罪行呐?”“我……”巴金起初无言以对,额头微微皱着,露出了深沉的忧郁。他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稍思片刻之后,他冷静地说:“我在1962年写过一篇杂文,题目是《有啥吃啥》,(注:笔者返蓉后,经查证这篇文章原载《巴金文集》第十四集),当时是困难年代,粮食非常紧张,我想写文章教育大家克服困难,有啥吃啥,不要挑嘴,后来,这篇文章被美联社歪曲,现在就说我为帝修反提供了炮弹……”那振振有词的回答,掷地有声,平和的声音中蕴藏着愤懑,深陷的眼睛放射出挑战的光芒,反映出性格的刚毅不屈的力量!敬爱的巴金,在国家遭受苦难之时,您写文章要全体人民跟党走,同心同德渡难关,自觉为党分忧,为国解愁,这是百分之百的革命行动,何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想不到真理却被那些狼心狗肺的坏家伙歪曲践踏。
黄磊、李小冉主演巴金名著《家》
30年后,我早已进入新闻圈,1999年战旗歌舞团编排的、由刘敏领舞的舞蹈《春》首次进入春晚演出舞台,那是四川文艺界的骄傲与自豪!我闻风而动,采访了舞蹈编导范和平,进入大院,采访之余,领导带我们参观战旗新修的宿舍,李家大院内163户军官住宅巍然矗立,已经是旧貌换新颜。我却在院内久久徘徊,我在苦心寻觅:《秋》里面,淑贞跳的那个井还有吗?在吗?鸣凤自杀的那个荷花池,有吗?在吗?门口的一对石狮子哪儿去了?天井里的两株桂树,还活着吗?啊!我看到眼前的现实:那两棵桂树,如今只有一棵,那道院墙,如今已经是孑然而立,那凄美而伤感的爱情,已经不可能再在这儿找到,可能真正属于巴金旧居的只能是破墙一堵?我在梦幻中经常大胆猜想:那宅门的三进式的院落,花园后面的湖心亭,院内的紫薇树,这些场景还在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青年时代就离开成都的巴金,晚年以后曾经于1956年、1958年、1960年、1961年、1987年5次回到自己的家乡,曾经见过巴金的我,亲耳聆听过他口中浓浓的乡音,那时的他两鬓的毛发早已经变白,却魂牵梦绕地思念着自己的家乡。我的文友、老成都冯水木,1967年12月份,去上海探望巴金,巴金非常高兴。巴金说:“看到家乡人,我就想起了家乡菜。我最爱吃的,就是成都的回锅肉和炸酱面。”
30年后,为了再寻巴金的踪影,我来到成都百花潭慧园展厅,我看见一张照片,照片上记载着他1956年在正通顺街旧居寝窗下依依不舍的情景,一张照片记载他1960年回到成都写作的情景。照片上的巴金始终保持着学者的风度,圆框深度近视眼镜后面闪烁着一双深沉的目光……
1987年10月3日,巴金回到阔别26年的故乡,他说:“最近听到一首歌《那就是我》,歌中唱道,‘我思念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噢!妈妈,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歌声像微风吹过我的心上,我的心随着它回到我的家乡。近年来,我非常想念家乡,大概是到了叶落归根的时候吧?”
成都人民没有忘记巴金,百花潭公园修建的巴金的故居“慧园”,是按《家》中的场景设计的,1987年返乡的巴金专程到百花潭参观,亲自审阅了“慧园”设计模型,并对建造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巴金的侄儿、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李致说:“巴老的一生对自己的文学成就非常低调,对慧园,他却非常支持,觉得能给旅游部门、给国家挣点钱是好事。他还把自己收藏的画、自己用过的书架,文房四宝等,专门捐献给慧园。”
一段时间,也曾经有人提出重修巴金故居,有政府官员、文化界人士、企业家,但是巴金自己不赞成,他说:“不愿花国家的钱。”他吩咐后人,如果自己过世后一定要有个地方让大家看看,立个牌子就行,上书‘作家巴金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即可。”他还说:“只要双眼井在,我就能找到童年的路。”
不修故居,是巴老的嘱咐,李致说,这的确是巴老本人的意见。他曾经向记者展示了一封自己小心翼翼保存了多年的巴老的亲笔信,信中巴老写道:“我想谈谈故居的事,一直没有功夫写出来。我的意思是:不要重建我的故居,不要花费国家的钱,搞我的纪念。”
怀念巴金,我不知多少次在旧居徘徊,寻觅他的踪迹,只有双眼井迄今保存完好,它在一幢临街五层的大楼门前,位置非常逼仄,每个井宽约二尺,井水已经干枯,上面用两块片石分别盖住井口,周边三尺高的石砌栏杆,围成四五平方米的一片地方。我目光专注地盯住井口北侧的那块文字解说牌,那上面写道:“双眼井位于正通顺街24号,原为新开寺内之古井,井深八米,宽三米,上盖石板,板凿两眼。该井始筑年代不详,据形制推断为宋代,井北侧为人民文学家巴金(1904·11·25——2005·10·17)故居,1994年5月7日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二00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巴金故居中的双眼井
战旗歌舞团原团长张耀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经对媒体讲过:“我1952年就来到这里,已经有30多个年头。这个院子里有五口井,其中一口就是《秋》里面淑贞跳的;还有一个荷花池,有人讲,这就是《家》中鸣凤自杀的地方……”
巴金在《愿化泥土》一文中,曾经提到这口井:“透过白纱窗帷看窗下安静的小巷,在这里我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却是北京的长安街和上海的淮海路、杭州的西湖和广东的乡村,还有成都有双眼井的那条小街。”其实,李家并不怎么用这口井,因为旧时成都殷实家庭多在家中掘井取水,无需外求。1987年10月,巴金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故乡,他在寻访旧居时,看到双眼井后,十分激动,他深情地说:“我多么想回到我出生时的老宅,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马房的泥土……”此种感怀似传达出《家》的反叛之外的另一层悠长的意味。
我一遍遍读着双眼井上的这些文字,苦苦地寻找着淑贞、鸣凤的身影,低头看,这口井已经废弃40多年,为现在已经不存的新开寺遗物。作为成都人,我懂得:上世纪70年代成都普及自来水,这口井已经废弃,仅剩一石栏杆。我仍在苦苦寻觅,我仍在大门口久久徘徊,如今故居已经被高楼占据,一旁是西南剧场,大门西侧一堵墙上镌刻巴金的浮雕,让人联想斯人斯事……我想:巴金如果能够从双眼井找到自己的家,那么,我就能从双眼井走到巴金的《家》。
黑龙江省鹤岗市2020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学年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2019.11.8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3分)( )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题,10分)
材料一:
2017年中央推出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而《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是《改革方案》的配套措施。
《意见》抓住了技工短缺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多年来全国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也涌现了一大批大国工匠和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全国的就业人员有7.7亿,技术工人1.65亿,其中高技能人才有4700多万。技能劳动者约占就业人员的20%,而高技能人才不足6%,这两个比例都比较低。目前,就业市场上每100个技术工人对应150至200个岗位需求,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非常短缺。技工短缺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体现,就业难与招工难同时存在。
《意见》抓住了技术工人的利益问题并推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政策。当前存在问题的主因是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不够高,受社会环境、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收入水平偏低,许多青年人不愿当技术工人,这些问题需要统筹研究、综合施策、长期努力。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政策的推出,第一次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上升到全局高度,摆在一个重要位置。
(摘编自《<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政策解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8年5月2日)
材料二:
奋斗新时代,让我们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为劳动者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创造条件,才能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广大劳动群众勤于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就一定能够成就闪光的人生。
(摘自社论《书写新时代劳动者新的荣光》,《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
材料三:
在实践层面,重建劳动教育观要强化激励性与基础性,让劳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劳动教育不是专门的课程,没有具体的可量化的育人任务、指标、考核标准;它不是刻意、强制的观念和行为,而是依存于自觉意识、自觉追求和自觉行为中。劳动教育虽难以落到实处,却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必须渗透到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它不仅能够增强体质,磨练意志,能够培养爱劳动、依靠劳动生存与创造的品质,还能够丰富对人生的理解,增强对自我发展以及成功体验的审美意义,能够实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增进智慧等功能。
在学校教育层面,各地方政府要在国家相关文件指导下,制订劳动教育的实施细则,学校要结合学科教学制订劳动教育计划、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和公益劳动活动。在家庭教育层面,既要规定学校指导家庭配合实施家庭生活劳动教育计划,又要通过对学生个人劳动教育过程与成果的记载考核,督促引导家庭开展劳动教育。在社会教育方面,政府要制定政策要求社会各单位、企业有接收中小学生现场劳动教育观摩实践的义务和责任;规定各种公益性场馆、教育基地有接收中小学生参观、学习以及开展实验演示教育的任务;允许并支持社会助学机构开展多样化创新和实践活动。最后要把劳动教育过程、成果作为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载入档案,形成全社会的劳动教育激励机制。
(摘编自宁本涛《重塑劳动教育观》,《新华文摘》2019年第9期)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家推出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及其配套措施,从规划路径到释放红利,使劳动者更有保障,有利于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社会氛围。
B.技术工人推动了经济发展,而自身队伍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具体的数据显示,技能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
C.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使新增劳动力难以就业,另一方面使技术工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导致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匹配现象。
D.《意见》不回避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抓住了技术工人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聚焦人才瓶颈并推出相应政策,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上升到全局高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劳动者素质对国家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B.因为劳动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应该把劳动理念和行为渗透到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一种生存方式。
C.劳动教育不是社会、学校或家庭单方面的事情,而是这三个教育渠道相互配合、密切联系、各司其职的整体性、综合性教育。
D.把劳动教育过程、成果作为对学生、学校等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载入档案,这种措施能强化基础性,有利于重建劳动教育观。
6.请结合材料,分析“重塑劳动教育观,让劳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的意义。(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燕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
“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注]席慕容,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和诗人。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1954年迁居台湾,1963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初中语文教材选了她的《乡愁》一诗。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划横线的句子连用了四个反问句,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B.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是因为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竟然是听错了,由此产生了深深的悔意。
C.文章中“朦胧的欢喜”是作者想到了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朦胧的忧伤”是作者对故土的思念无法排解。
D.文章在叙述我从把“乌秋”误认为燕子到最后得知真相的过程中,运用了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
8.文中第二处划线的句子含意深刻,你是怎么理解的?试简要说明。(4分)
9.本文以“燕子”为题,有什么好处?试简要说明。(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振基,字肖冈,潼关卫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除莘县知县,调繁安丘。三十六年四月,以治行征,授给事中,先除礼部主事。四十年十月命始下,振基得户科。时吏部推举大僚,每患乏才,振基力请起废。
韩敬受业宣城汤宾尹。宾尹分校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搜得之,强总裁侍郎萧云举、王图录为第一。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振基谓议者庇之,再疏论劾。帝乃下廷臣更议。
初,宾尹尝夺生员施天德妻为妾,不从,投缳死。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后永缙又发诸生梅振祚、宣祚朋淫状。御史熊廷弼素交欢宾尹,判牒言此施、汤故智,欲藉雪宾尹前耻,杖杀永缙。时南北台谏议论方嚣,各自所左右。孙振基等上疏持勘议甚力。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元诗教等驳之,疏凡数十上。振基及诸给事御史复极言廷弼当勘,斥应震等党庇,自是党廷弼者颇屈。帝竟纳言,令廷弼解职。其党大恨。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
振基劲直敢言。居谏垣仅半岁,数有建白。既去,科场议犹未定,策复上疏极论。而宾尹党必欲十七人并罪,以宽敬。孙慎行代正春,复集廷臣议。仍坐敬关节,而为十七人昭雪。宾尹、敬有奥援,外廷又多助之,故议久不决凡与敬为难者,朝无一人。振基寻以忧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孙振基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
B.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
C.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
D.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也称秋闱,考中的人称举人。会试是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也称春闱,考中的人称贡士。
B.生员,明、清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入府、州、县学者,通名生员,俗称秀才。
C.礼部,掌礼仪、祭祀、贡举、学校、宗俗教化、接待外宾之事,也称春官。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等,也称秋官。
D.疏,文中指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孙振基勤于治政。他在安丘任职时,尽管当时的安丘政务很繁重,但他还是以优异的政绩被皇上征召,授予了给事中的官职。
B.孙振基爱惜人才。吏部推举大官,总是忧虑朝廷内外没有优秀人才,孙振基于是极力请求重新启用被贬黜的官员。
C.孙振其有正义感,汤宾尹任会试考官时徇私舞弊,强迫王图等录取韩敬为第一。御史孙居相揭发了此事.孙振基两次上疏。
D.孙振基敢于谏言。对熊廷强的罪恶,他主张审问,虽然皇上反对,公开袒护,但他仍和众给事御史极力进言,最终使皇帝改变主意。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
(2)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崔峒
讼堂寂寂对烟霞,五柳门前聚晓鸦。
流水声中视公事①,寒山影里见人家。
观风竟美新为政,计日②还知旧触邪③。
可惜陶潜无限酒,不逢篱菊正开花。
【注】①此句暗用宓子贱“弹鸣琴,不下堂而单父(地名)治”的典故。②计日:典出《后汉书·羊陟传》,意为计日受俸,指为官清廉。③触邪:弹击奸邪。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第三句中“流水声”语意丰富,既指水声,也指鸣琴声。
B.第四句“见”字显示悠然的心境,“影”字尤具缥缈的韵致。
C.颈联对仗工整,语言质朴,内涵丰富,情感表达含蓄而委婉。
D.在李明府治下,桐庐境内政清讼简,安宁和谐,众人竞相赞美。
15.首联是怎样刻画李明府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阐述了何为“小年”。
(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了自己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实却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逍遥游》中点明列子虽能御风而行,但仍然达不到逍遥游境界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日前,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亮点纷呈,直抵人心。无论规定之细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都 ________.“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不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其结果就会让新《规定》沦为银样镴枪头,看起来 ______,实则不中用、不实用。
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纵观新《规定》,在监管方面至少有三个新的特点。一是强化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二是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三是重视学校食品安全的社会共管共治。( )如果家长也能参与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并拥有 ______,准确掌握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那么校园食品安全就会多一重保障。 _______,道德自觉是靠不住的,多一些监管才会少一些隐患,校园食品安全的重锤须“砸”进监管者的心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可圈可点 煞有介事 尺寸之柄 一言以蔽之
B.可圈可点 凶神恶煞 一时之权 一言以蔽之
C.乏善可陈 凶神恶煞 尺寸之柄 归根结蒂
D.乏善可陈 煞有介事 一时之权 归根结蒂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想监管的监管不了,该监管的不监管。
B.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
C.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
D.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想监管的监管不了,该监管的不监管。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的是家长,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最关心孩子健康。
B.最关心孩子健康的是家长,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
C.从一定程度上说,家长最关心孩子健康,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
D.从一定程度上说,家长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最关心孩子健康
2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正月晦日巷死”中,“晦日”,是指正月初一。
②《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文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的命名方法分别是地名、书室名、谥号、字、号、官职。
③《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句中的“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7点到19点,“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点21点。
④《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再别康桥》《小狗包弟》的作者分别是东晋王羲之、北宋王安石、现代戴望舒、巴金。
⑤《老人与海》《祝福》《孔雀东南飞》《包身工》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别有圣地亚哥、祥林嫂、刘兰芝、芦柴棒。
⑥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2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
A.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B.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利,他就以权利相诱。
C.“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D.据考证,古历下亭址在今名士阁西侧(该处现有一石碑,正面题“古历下亭址”五个大字,背面刻有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22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D.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3.除夕那天,父亲让李明贴对联,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下列对联对应正确且符合贴对联要求的是(3分)
① 粒米皆从辛苦得,寸薪不是等闲来
②厨中妙手调美味,只凭巧手煮清羹
③汉石周金鸿文永宝,林风山月雅兴长留
④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
⑤菱花光映纱窗晓,杨柳春风拥画图
⑥窗前草色侵吟席,帘外花香入睡轩。
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填序号)
24. 请用三个短语准确概括“太平猴魁”的特点,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3分)
太平猴魁,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沃,云雾笼罩。此茶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太平猴魁精工细制,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太平猴魁茶叶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等多种功效。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6月18日,河北体育学院40名学生因长期旷课且未办理任何手续,而被退学。
清华大学劝退处理了两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位博士生;
华中科技大学多名本科生学业表现太差,被降为专科生;
合肥工业大学一次性清退了46名硕士研究生;
......
在10月31日教育部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再次表示:“时代变了,学校不再是温室,大学生不再是“铁饭碗”,现在有学生不对自己负责,不对家长负责,不对社会负责,他就应该付出自己应有的代价。要让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谈恋爱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请结合以上材料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答案】
1.B
本题“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B项,甲午海战是史实,而不是文艺作品中的事件。原文第三段所论: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甲午海战是具体事件,而本文论述的悲剧是“文学作品”。选项混淆范围。故选B。
2.C
C项,“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错误,曲解文意。结合文本内容“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分析,“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的原因是“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选项强拉因果。故选C。
3.D
“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错误,对“以悲为美”的解释错误。这是一道涉及文章中心的题目,结合文本内容“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分析可知,“以悲为美”应该是“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选项“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应该是“悲剧感”,在这种“悲剧感”的基础上“欣赏”才能陶冶情操,获得美感。故选D。
4.C
“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使新增劳动力难以就业,另一方面使技术工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错误,选项因果倒置,从材料一来看,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技工短缺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第三段说“当前存在问题的主因是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不够高,受社会环境、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收入水平偏低,许多青年人不愿当技术工人”,由此可知,“新增劳动力难以就业……技术工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是原因,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是结果。
5.D
D项,“……这种措施能强化基础性,有利于重建劳动教育观”错误,材料三最后说“最后要把劳动教育过程、成果作为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载入档案,形成全社会的劳动教育激励机制”,由此可知,“把劳动教育过程、成果作为对学生、学校等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载入档案”这种措施在于强化激励性。
6.①将学校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促使学生养成自觉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②以劳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教育,从而使其与德智体美教育融合起来。
③以劳动教育联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风尚。
④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贯彻国家战略任务。(4分)
从文中来看,题干的引文源自材料三,由“劳动教育……它必须渗透到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它不仅能够增强体质,磨练意志,能够培养爱劳动、依靠劳动生存与创造的品质,还能够丰富对人生的理解,增强对自我发展以及成功体验的审美意义,能够实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增进智慧等功能”可知,应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基础中,与其他教育融合起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由“在学校教育层面,各地方政府要……学校要……在家庭教育层面……在社会教育方面,……”“把劳动教育过程、成果作为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载入档案,形成全社会的劳动教育激励机制”可知,用劳动教育将学校、家庭和社会联通起来,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风尚。考生可以围绕上面的内容分点作答。
7.【B】解析:深深的悔意不正确。8.
①“美丽的错误”在文章是指”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2分)
②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2分)9. ①是全文的线索,本文围绕“燕子”来行文布局,条理清晰,内容集中。
②“燕子”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突出主题,中心明确。(每点2分)
10.B
11.C (吏、户、礼、兵、刑、工对应天、地、春、夏、秋、冬)
12.D(“虽然皇上反对,公开袒护”错。原文为“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元诗教等驳之”,文中没有提到“皇上反对,公开袒护”。)
13.
(1)诸生冯应祥、芮永缙等人控告到官府,给(施天德的妻子)建祠堂,汤宾尹以此为耻。
( “讼”,控告;“为”读“wéi”,“给”的意思;耻,以……为耻)
(2)吏部尚书赵焕,只听亓诗教的话,于是借助常例将孙振基调到外地。
( “惟…是”宾语前置,“只……”;“以”,借此表凭借;“出……于”,应译为“除……外”。)
参考译文:
孙振基,字肖冈,潼关卫人。万历里二十九年进士。授官莘县知县,有人到政务繁重的安丘。三十六年四月,由于为政有成绩被征召,授给事中,先授官礼部主事,四十年十月任命才下达,孙振基得任户科。当时吏部推举大官,总是忧虑朝廷内外没有优秀人才,孙振基于是极力请求重新启用被贬黜的官员。
韩敬受业于宣城汤宾尹,汤宾尹任会试阅试卷的考官,韩敬的试卷被其他考官所摒弃。汤宾尹找到了它,强迫总裁侍郎萧云举、王图录用韩敬为第一。发榜后,文士议论强烈。知贡举侍郎吴道楠想上奏这件事,因为萧云举、王图资历深,隐忍没有揭发。事情过去了三年,恰巧进士邹之麐任校阅顺天乡试的考官,录取童学贤有偏私,于是御史孙居相以此事连同汤宾尹的事一起揭发。交付礼官,会同吏部都察院商议,只是没有涉及汤宾尹的事。孙振基于是上疏直言请求一并议处,没有得到同意。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论罢黜童学贤,贬谪邹之麐,也没有议论汤宾尹等人。孙振基认为商议的人庇护他们,再次上疏弹劾。皇帝才交付朝臣重新审议。
当初,汤宾尹在家居住时,曾经夺取秀才施天德的妻子为妾,施天德的妻子不屈从,自缢而死,诸生冯应祥、芮永缙等人控告到官府,给施天德的妻子建祠堂,汤宾尹以此为耻。后来芮永缙又揭发梅振祚的罪状。御史熊廷弼素来和汤宾尹交好,判决的文书说这是施天德对付汤宾尹的老办法,打算借此洗雪汤宾尹以前的耻辱,用木杖打死了芮永缙。当时南北台谏正争论喧嚣,各有所袒护。孙振基等人上疏主张审核很是用力。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元诗教等人反对这样,奏疏共几十封上呈。孙振基及众给事中御史又极力进言熊廷弼应当审问,斥责官应震等结党营私,此次与熊廷弼结党的人大为理屈。皇帝终于采纳了进言,下令熊廷弼解除职务。他的同党非常怨恨,吏部尚书赵焕,只听元诗教的话,于是借助常例将孙振基调到外地。
孙振基刚强正直敢于进言。任谏官仅半年,多次有进谏。离开后,科场的争议还没有平息,刘策又上疏竭力论述。而汤宾尹的同党一定要将十七人治罪,来安慰韩敬。孙振基代替翁正春,再次召集朝臣商议。仍然判定韩敬暗中行贿勾结官吏有罪,为十七人昭雪。汤宾尹、韩敬有外援,朝廷又多帮助,所以议论长久不能决定。凡与韩敬作对的,朝中没有一人。孙振基不久因忧虑成病离开,在家中去世。
14.C C项,“情感表达含蓄而委婉”错,“竞美”“触邪”直白表达对李明府的称颂
15.
①侧面烘托,“讼堂寂寂”“门前晓鸦”,写出讼堂空闲寂静的环境,侧面烘托出李明府是位治理有方的县令。
②用典,”五柳”即五柳先生,诗人以陶治比李明府表现李明府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高洁品行。
16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此虽免乎行 犹有所待者也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17.A
可圈可点:意思是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乏善可陈:乏,缺乏,缺少;善,优点。可,可以。陈,述说。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叫做“乏善可陈”。前文是“无论规定之细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应用“可圈可点”;
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活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
凶神恶煞:煞,凶神。迷信指凶恶的神。喻指非常凶恶的人。前文是“看起来”,应用“煞有介事”;尺寸之柄:柄,权力。指尺寸长大小的权力。比喻微小的权力。
一时之权:暂时的权宜。前文强调的是“权力”,应用“尺寸之柄”;
一言以蔽之:蔽,原意为遮蔽,引申为概括。指用一句话来概括。
归根结蒂:意思是归结到根本上,这里是“总之”的意思,应用“一言以蔽之”。故选A。
18.C
第一分句的搭配不当,主语应为“食品安全事件”;第二分句句式杂糅结构混乱,也重复啰嗦。应删掉“由于”;最后两个分句的语序应该为“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故选C。
19.C
从语意逻辑来看,“最关心孩子健康”在前,“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在后,可排除A、D;为了使表达更严密,“从一定程度上说”应放在句首,可排除B,故选C。
20.B
①“‘晦日’,是指正月初一”错误,“晦日”应该是正月最后一天;③“‘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7点到19点,‘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点21点”错误,黄昏是19—21点,人定是21—23点;④ 徐志摩。
①③④错误,故排除有①③④的项,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1.D
A项考查选择问句,应该先逗号后问号,把前三个问号都改成逗号。
B项中的倒数第二逗号要改为分号,因为前后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并且分句中已经包含逗号。C项考查引号与句号的综合应用,应把最后的引号内句号放在引号外,因为引文只是这句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应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22.C (C孤蓬喻远行的朋友。A.朱门借代指王公贵族,冻死骨借代指死人。B.管弦借代指音乐D.桑麻借代指农事)
23. 136【解析】②是写厨房,但上下联不对仗。④不是写书房的对联,是用在客厅的对联。⑤是写卧室的,但上下联不对仗。
24. 历史悠久,生长条件优越;色香味俱佳;制作精细;功效较多。
自然条件优越;色香味俱佳;采摘时机讲究;制作精细;功效较多。(答对三个即可)
24【解析】
结合“现在有学生不对自己负责,不对家长负责,不对社会负责,他就应该付出自己应有的代价。”
谈1学生要有责任感。2不负责,会付出代价。
巴金小说《家》:有些遗憾,不是没有得到,而是没有争取
最近在读巴金先生的大作《家》,《家》描写的是旧社会时期,成都的一个大家庭里发生的故事。这部小说有一个主人公,叫高觉新,在他的身上,发生了很多悲伤的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他婚姻的。
高觉新原本和他的表妹梅相爱,但是后来,因为梅的母亲,也就是高觉新的小姨和高觉新的继母发生了矛盾,二人心生仇恨,于是小姨就说,梅的八字和高觉新的八字不和,在一起了,女儿会被克死,于是拒绝了这门婚姻,最终两个人就没有结婚,而高觉新带着遗憾娶了李家的大小姐。
虽然高觉新没有娶到梅,但是李家的大小姐知书达理,容貌姣好,和高觉新也算非常恩爱。而梅嫁到了四川宜宾,成为了另一户大户人家的少奶奶,但是后来这户人家的少爷死了,于是梅守寡了,又跟着母亲重新回到了成都,高觉新有一次外出的时候,恰好在街上碰到了梅,两个人都没有说话,但是勾起了心中彼此的遗憾。
所以,他们两个人的遗憾,主要是来源于封建社会的大环境导致的。首先是,在封建社会,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们自己是做不了主的,而且,对于长辈而言,子女们和谁在一起生活,都是一样的,都是过日子。这种观念,到现在都还有保留,以至于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父母找人做媒,然后相亲,结婚,始终还是没有一种主张子女追求爱情的观念存在。
父母对子女的婚姻不重视,对子女的人格不重视,导致了梅的母亲和高觉新的继母因为彼此的矛盾,就不让子女结婚了,这是导致梅和高觉新的悲剧之一。父母觉得子女和谁在一起都可以过日子,父母不重视子女的婚姻问题,以至于父母之间的矛盾与仇恨,直接影响子女的婚姻,这是封建社会之中常见的,子女就像长辈的一颗棋子一般。
其次,在以前,八字是拒绝婚姻的最好方式,这是封建迷信导致的,梅的母亲找的借口,就是八字不合,正如现在分手是因为性格不和导致的一样。
在《家》这部小说之中,高觉新的妻子李小姐,也不是高觉新自己选择的,而是家里的父亲,挑选了几个大户人家的女儿,但是因为不好明确的拒绝谁或者选择谁,最终采取了抓阄的形式,抓到谁就是谁,高觉新当初很害怕娶到一个不贤惠不漂亮的女人,不过后面是幸运的,他娶到了李小姐,李小姐长得漂亮,性格温柔,琴棋书画也精通,所以高觉新还是很喜欢这样一位妻子的。
但是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泯灭高觉新心中的遗憾,因为他没有和梅在一起,就觉得十分的可惜和悲伤。所以,他找自己的弟弟高觉慧抱怨,高觉慧说,你既然遗憾,为什么当初不努力争取呢?
高觉慧觉得高觉新的所有悲剧,都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反抗,没有努力争取,没有为自由和平等而奋斗,而是顺从环境,顺应家人的安排,以至于导致了遗憾。所以,在高觉慧看来,在任何环境和处境,人都应该努力的争取属于自己权力和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样心中才不会有遗憾,因为已经尽力了。
在《家》这部小说之中,高觉慧的思想是最先进的,他追求自由,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高觉慧是《家》这部小说之中,最有希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