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看书的孩子需要阅读敲门砖:推荐初中12本必读名著导读书
有句话说:“小学不爱看书的债,都要在初中来还。”儿子上初中后,我是深有体会。
语文小学面前中上等,初中后开始拖后腿。有朋友纳闷问我如此热爱阅读,为啥孩子不爱阅读?
可能家庭书香氛围对他有排异性,往好了想想,也许氛围的起效时间比较长,也许到他后半生才有用?谁知道呢。
不管娃爱读不爱读,中考都有名著必考题,新课标必读12本可不容小觑。
从初一开始,我确实也想了一些办法促进他的阅读兴趣,譬如每晚陪读《西游记》,这部虽文言文,但通俗易懂,情节有趣,很适合每人一段亦或分角色共读。
可惜还未坚持到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共读就已坚持不下去。
初二语文老师教学勤奋,利用早读、午休时间带领孩子们读名著,效果不错,可惜初三课紧,没了带读时间。
发现一套宝藏书《非一般的语文课》、分为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册,针对初中12部名著导读文章为主,这套书有两大看点:
第一,主编是质疑语文教材的语文老师郭初阳(他在"一条"演讲很经典)
第二,选编的都是全国优秀教师作品(非一家之言)
我喜欢这套书的原因,并非市面上大众化的名著浓缩文本。而是对延伸作者传记、作品成书背景、文学素养知识等等综合文化原汁,读后让孩子们有冲动、有兴趣接触原著。
我们知道:一旦一个孩子疯狂的爱上阅读,识字就不是问题了。同样道理,一旦一个孩子疯狂的爱上阅读,考什么就不是问题了。
七年级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西游记》
《海底两万里》
鲁迅先生说过《朝花夕拾》十篇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都是散文随笔,初读确实摸不着头脑。
如果把每一篇文章做一个鲁迅写作背景串联,就清晰可辨。
1926年五篇写于北京,其余五篇写于厦门。这一年,鲁迅先生腹背受敌,他骂人也被骂,伤人也被伤,穷途末路,“反本”是一则良剂药。
鲁迅先生是一个斗士,但在《朝花夕拾》中处处是回忆的温热。这些文字里没有十恶不赦的坏人,没有小说中的曲折离奇,有的就是阴暗与阳光之下的灰色描述,那些就是鲁迅记忆中的旧中国风貌。
而对于初中生刚接触鲁迅作品而言,从这些散文随笔中了解鲁迅的童年是一个好的入口,孩子的世界是想通的,即便相隔百年之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五猖会》到《狗·猫·鼠》都可窥见鲁迅先生小时候是个淘气小神兽,规训严格的时代却能偷得一番自己的小天地,其乐无穷。
而今长大成人,承担着救国重任以及“流言者”的诋毁,便能理解疲惫不堪的鲁迅先生追忆往昔对比后更“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
这十篇文章当作膜拜之作去分析其精神内涵探其究竟,对于初中生而言,我认为过去复杂了,挡住了喜爱鲁迅作品之路。
新课标选《朝花夕拾》为必读书目,本意该是引起青少年阅读鲁迅作品集的兴趣,更丰富的成书背景及鲁迅本人的经历轶事作为补充导读为佳。
四大名著里,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图书绘本,孩子们最先接触一定是《西游记》。
作为初中生细读《西游记》原著时,可以采用一个更高级的阅读角度,就是人物成长、人格完整方面。
文中有8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而最难懂的还是孙悟空。
孙悟空人物性格复杂,阴晴不定。但如果从心理学角度解释:造反的猴子就像一个丝毫未接受规训的熊孩子,具备原始“本我”,而后与师傅经历艰难万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与现实调节的过程,渐渐形成“自我”,最后修炼达到终极理想,至善人间,形成“超我”,这三个我,统一在完整的“我”中。
围绕这三个发展心理阶段重读孙悟空就不会认为他天马行空、胡作非为了。
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
这三者的关系也可以用来分析自我,某种行为和欲望是否和孙悟空有相似之处,那么我们现在又处于什么阶段?
儿童时期,看《西游记》读的是妖魔鬼怪的热闹,青少年时期读《西游记》该带着与自我的一些关联去理解名著桥段与心理描写。
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常立教授的关于《海底两万里》的导读是我最喜欢的一篇。
他首先用儒勒的另一部作品《大木筏》中的解密游戏引起读者兴趣,而后介绍作者儒勒时并非用时间线罗列生平,而是讲起他本人对儒勒感兴趣的几件事,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想成为海员的小儒勒被父亲关在房间里,只能幻想当海员,慢慢开始写作,虽然理想未实现,但他积极地转化为写作热情。
第二件事,儒勒同时期法国大作家大仲马擅长历史与小说结合,巴尔扎克把历史、社会学、伦理学和小说结合在一起,儒勒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地理与小说结合在一起。
常立教授提到了文学的意义:
“文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更加复杂、丰富、充满肯跟性的世界。”
“让我们对不确定性又更好的承受力,让我们更宽容,拥有更多的爱,能够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
在这个信息冗杂的社会,一个文字性的虚构故事确实难以令青少年兴奋不已。但是视觉图像的快感转瞬即逝,除了亲身经历决策,阅读始终是深度思考的最好的方式,也是促进心智成熟的最佳助力方式。
不管多艰难,也得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不管多复杂,总有人走在前面为我们铺好了路。
八年级
《红星照耀中国》
《昆虫记》
《傅雷家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确实不好读,原因在于题材内容距离现在生活较远,听起来枯燥不好玩。
导读老师应对这个大众问题,他想到好方法就是提问阅读,先解决几个问题:这本书作者斯诺美国人为什么来中国?本来只想待6个星期,为何一直待了13年?1928年是怎样的中国?
也就是说这本书的故事背景与来龙去脉尤为重要,而孩子们可以通过斯诺的西方人视角走进中国国情,去接近红军战士们当年的热血沸腾,民族大义。
法布尔的《昆虫记》是孩子们喜欢的题材书籍,但在学业繁重的情况下也难以饱含热情。
可从三个方面激发孩子们对《昆虫记》的兴趣:
1、科普作品的新形式,蕴含着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是扩大知识领域,锻炼思维阅读习惯的好渠道。
2、法布尔独具一格的观察能力,与文字输出技巧
3、微观世界的视角,会有新奇的发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现代家长小时候就被推为普及读物,即便如此,我也很难说出这本书有什么精彩之处,只因小时候阅读囫囵吞枣,并没有意识到这本书除了“坚强的毅力”还有其他价值所在。
其实还是有很多文学知识挖掘起来很有意思。
作者奥斯托洛夫斯基是俄罗斯人,出生在乌克兰。1904年出生在战火连天的时代,11岁被迫当童工,15岁上战场,16岁23岁双目失明,25岁而后瘫痪,人生很短,只活到32岁。
故事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生命的底色是苦难,我们难以记住他是因为这个人物是虚构的,倘若知道这故事几乎是奥斯托洛夫斯基的自传,会投入更多的同情。
无独有偶,翻译这部作品的中国作者梅益先生同样遭受着命运的折磨。翻译这部作品时,他的小儿子肺炎夭折,没过几天,妻子伤心过度抑郁而终,一个家只留下一个4岁大儿子与梅先生。
为了翻译好这部作品,梅益先生忍着心痛讲孩子送进育婴堂,待到写完译稿的最后一个字去看儿子时,儿子已经病逝。
四口之家只剩下梅益先生一人,凄惨落寞,这种失去挚爱的痛苦虽然不能和奥斯托洛夫斯基病痛的折磨相比,却也是人间最深的苦难。
围绕这部著作的两位作者的真人事迹是人间疾苦的写照,而两人为了理想事业不屈不饶的精神就是保尔·柯察金展现的精神力量。
了解了这一切,再来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了人间真实的感触,“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不再是华丽的金句,而是血泪的痕迹。
九年级
《艾青诗选》
《水浒传》
《儒林外史》
《简·爱》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也是九年级学习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中国有“诗的国度”美誉,唐诗宋词如明珠般璀璨,《诗经》史诗般记载着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现代诗歌是文化传承之美,该花些时间去品学研究。
艾青诗歌主题丰富,题材开阔,同时感受力强,是初中生接触诗歌很好的体验。诗歌不需要逐字研究,但需要打开所有感官去体会想象,声音、颜色、气味和久远的思绪都可以介入,而贯通的那一瞬间,就是诗歌与人类情感的交融。
在视觉娱乐时代,这种情感与感官的刺激需要专业的老师引导,诗歌的导读更为重要。现代诗歌不只是互联网上被指责的“浅浅体”,孩子应欣赏更多名家之作,经典之品,学会鉴赏诗歌之美,甄别艺术的形式与丰富性。
曾听一位家长说不让孩子读《水浒传》,常言道“少不读水浒,老不品三国”。我倒认为这是过度保护,干涉孩子阅读的一种障碍。
现代环境已不能与信息闭塞时期相提并论,即便不读《水浒传》,在影视作品与游戏中到处也充斥着杀戮与血腥争夺,关闭一本名著恐怕是掩耳盗铃之举。
我6岁的小儿子很喜欢《水浒传》,当然他听的是少儿版本,对于不能用盔甲和超能力的接地气儿的英雄们非常崇敬,家长眼中的江湖气在孩子们心中是一种情同手足的义气,一种难得可贵的团队精神。
《水浒传》文字生动,很多打斗与语言都自带节奏,很符合孩子们的兴趣点,自然不愁阅读兴趣。
至于如何鉴赏这本名著,还需要导读老师深入的携领,老师用三个角度“说文”、“说史”、“说童话”去关联内容,用庞大的文学知识去cue博大的文化瑰宝,这才是读古典名著的正确方式。
老师拿一部外国童话故事《不来梅的音乐家》的隐喻解释水泊梁山的奇遇之旅让人有新奇之感,总之,每个时代对于英雄的理解有微妙的不同之处,现在的孩子们更喜欢的《孤勇者》中的平凡英雄: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谁说对弈平凡的不算英雄”
英雄不是站在站在制高点上展示博大的胸怀与善良,而是饱受人间疾苦后,依旧热爱生活,与人为善。
《儒林外史》这本书很少被家长认可,因为故事情节几多恶作剧,讽刺意味不易品读,审美价值上不足。
但《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对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是一部观古代市井生活的很好的切口。
倘若没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文学历史基础,阅读理解的范围就会狭隘。get不到最高价值所在,所以更需要一些导读从制度、文化、历史三个部分补充信息。
相比之下《简·爱》可能就不太需要导读推荐了,男生女生都爱读。
从初中必读的必读名著书目来看,每本经典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名著阅读并非短时间一蹴而就,节选也会造成整体认知偏差,最好的导读,我觉得还是补充文学知识,适量的文本解读,提供多样阅读角度,有价值的概念和方法。
帮助孩子进入经典的大门,是对抗碎片化浅薄认知的最好方法。
作者:荣荣
深长缓慢地阅读,长程深入地思考,拒绝短平快失智行为
暑假来啦!假期别荒废,6本经典好书推荐给大家
问津书院【暑假来啦!假期别荒废,6本经典好书推荐给大家!】一本感人至深的小书《天蓝色的彼岸 》,一本让你坚强笃定的书《十岁那年 》,一本有关爱与信任的书《我和外公的战争 》,一本有关输赢观的书《想赢的男孩 》,一本战胜自己的书《另一个赛场 》,一本让你更勇敢的书《你那样勇敢 》。每一个爱书的人都会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期望你能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心灵,成长为内心丰富、深爱阅读的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经典套书连环画,每套缺本已接近万元,这些套书缺本您配齐了吗?
1、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故事》连环画,1982-1985年出版,历经四年,全套共27册,其中《戊戌变法》、《戚继光抗倭》、《光武中兴》等为缺本,其中,《光武中兴》为大缺本,印数:3500册。
市场参考价:十品 2万元左右
2、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聊斋志异故事选》连环画,1980-1984年出版,历经五年出版,全套43册,其中,《王六郎》、《促织》、《成仙》、《胡四娘》、《素秋》、《袖里乾坤》、《晚霞》等缺本。其中,《晚霞》最大却本,印量:2.25万册
市场参考价:十品 6000-26000元左右
3、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宋史》连环画,全套共20册,1983-1985年出版,历经三年,其中的《王安石变法》、《靖康之变》两分册为大缺本,其中《王安石变法》为大缺本,印量:10000册
市场参考价:十品 6000-10000元左右
4、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自成》连环画,全套共27册,上世纪80年代,只出了25册,《慧梅之死》、《袁时中叛变》未出版,2001年再版出齐,其中《三雄聚会》、《水淹开封》等为缺本,其中《水淹开封》
市场参考价:1000-3000元左右
5、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兴唐传》连环画,全套共34册,其中《罗成叫关》、《单雄信招亲》、《夺襄阳》、《锁五龙》为缺本,其中《罗成叫关》市场参考价:十品 3000-10000元左右
6、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通俗前后汉演义》,全套共31册,1981-1985年出版日,历经五年。其中,《党锢之祸》、《黄巾起义》、《班超定远》、《窦宪赐死》、《张纲毁车》等分册为缺本。其中,《党锢之祸》为最大缺本,印量只有2.9724万册
《党锢之祸》市场参考价:十品 2000-10000元左右
7、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东周列国故事》连环画,全套共50册,1981-1983年出版,历经三年。其中《勾践称霸》,印数:11.4万册;《卧薪尝胆》印数:10.4万册;《崔庆专权》印数:14万册;《水灌晋阳》印数:21.3万册;《六国封相》印数:13.5万册。其中《勾践称霸》市场参考价:五大缺本在1.2万元左右,其中《勾践称霸》 十品2000-5000元左右
8、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西游记》全套共35册,1982-1985年出版,其中《龙宫借宝》、《悟空除三怪》、《黑水河》等为缺本,其中《龙宫借宝》市场参考价:十品 2000- 10000元左右
9、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东周列国》连环画,全套共21册,出版于1982-1984年,其中《马陵道》、《商鞅变法》、《统一中原》为大缺本,其中《统一中原》,印数:3.21万册
10、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聊斋故事》,全套共27册,1979-1985年,48开本,其中《瑞云》为最大缺本,印量:8900册
市场参考价:九品 2200元;十品 1.5万左右
以上是套书连环画缺本,印量都比较稀少,所以价格比较高,以上价格仅供参考。之所以缺本印量比较少,所以套书凑齐也比较难。谢谢关注、留言、长按点赞、评论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