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祭祀,文/王军宝
提倡祭祀
“国之大事在祭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先民们之所以把祭祀放在国事的第一位,祭祀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感,是提醒人们敬畏自然,敬畏天神。那不是遇昧,是告诉人们什么是不能做的,用现代人的说法,守住底线。若是没有人提醒,说祭祀是一种愚昧,那么人们心中都有一个不能跨越的鸿沟,也不至于今天,我们的环境破坏到这种地步,不可收拾。你为了钱砍伐树木的时候,你为了利益把毒水放进江河,把农药残渣深埋地下,把长效农药过量濆洒在作物上,把地下矿藏超低价卖给外国人,把超级污染的项目毫不忧虑犹豫的引进到我们美丽的乡村,这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位掌管人间善恶的天神在看着你,你能逃过天神的惩罚吗?看看你做的那些伤天害理的事吧,想想如何挽救你自己的灵魂吧?为了你的死后能有安宁,为了你的子孙后代能不在癌症的折磨下活下去,为了这个地球,这个国度能完整延续下去,收手吧!改过吧!忏悔吧!
祭祀天神,怀念先祖,慎终追远,子孙后代能亨有幸福生活是祖先的荫德庇护,要永远不忘祖德,敬畏神明,至少在祭祀的时候,你有一刻是虔诚的。父母之恩永不能忘,报答不了,祖宗之恩也是一样。
反对祭祀的人,天不佑尔!神不福尔!
阴气是什么,阴者,荫也;阴者,隐也
很多人怕阴气,其实不必害怕。人的害怕都是因为还没有足够的了解。阴者, 荫也。
荫就是坐享其成, 也叫做倚贵格。如果大家会观气象,就会发现,大官大富翁的小孩子, 都是阴气重的, 为什么呢? 因为受父母荫。
古代的妃嫔也属于倚贵格,都是阴气重的。中国人数最多的族性李氏,就是阴木, 木性仁, 阴者荫,于是子孙天下生,富豪也是最多的。还有些香港富豪, 生子孙都在阴年生, 也是因为自己本身家业巨大, 让子孙能够承袭庇荫。
反过来说, 白手起家创业享福的人, 阳气会比较重, 因为阳气主开创, 进取, 是隐的反面。大多数受众人喜欢人, 都是阴气重的, 原因并不神秘。
阴者, 隐也
爱显耀好斗的人,大家都不喜欢;反而低调柔和的人,大家都亲近他。阴气是主富的。所以在一些术数上, 太阴就是主财的。从骨肉来说,没有阴气,皮肉就不滋润, 皮肉不滋润, 求财会比较辛苦。
阳气分生气和死气——生气就好比阳光和煦, 万物生长, 死气就好比阳光暴晒, 沙漠一样
阴气也分生气和死气——生气就好比婉转流淌的小河, 死气就好比臭水沟
阴德, 隐德, 荫德:有生气的阴气就是德气
慈和忠孝谦卑自辱, 知廉识耻先意问讯, 循良贞谨清洁义让,这种隐晦自己, 光显别人的德气, 也是阴气。道术以形物改命的危险处,就在于“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张中政斗镇墓兽铭文注疏/“正” 之微言大义(二)
4、从礼教音乐角度看,表现为黄钟建正、正色、改正朔、子月十一月
(1)史籍依据。
《吕氏春秋.顺民》云:“汤克夏而正天下”。
《史记.乐书》云:“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征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弦大者为宫,而居中央,君也。商张右傍,其余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则君臣之位正矣。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徴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史记.历书》云:“黄钟为宫,林钟为征,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十一月也,律中黄钟。黄钟者,阳气锺黄泉而出也。其于十二子为子。子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其于十母为壬癸。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癸之为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故曰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
《索隐》:“黄钟长八寸十分一宫。案:《史记.律书》:‘律:九九八十一以为宫’,故去长八寸十一分宫。云宫者,黄钟为律之首,宫为五音之长,十一月以黄钟为宫,则声得其正。”《索隐》:“谓十一月以黄钟为宫,五行相次,土生金,故以大吕为商者,大吕所以助阳宣化也。”
通推十二个月与十二律相比较对应关系为:正月太簇;二月夹钟;三月姑洗;四月仲吕;五月蕤宾;六月林钟;七月夷则;八月南吕;九月无射;十月应钟;十一月黄钟;十二月大吕。而音尚宫,月尚黄钟,天文星宿为北斗:“宫则军和,主卒同心”,为吉利,与古代《兵书》之言相验应。而且古代律历认为:十一月为天正,十二月为地正。而张忠任御史大夫,就是在前29年十一月,正是周德之正。汉代秦,继周德,为黄德、正德。故曰“黄似翁正。”
《淮南子.天文训》云:“天圆地方,道在中央…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执规而治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执衡而治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执矩而油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执权而治冬。执绳而制四方…太微者,天子之庭也。紫宫者,太一之居也。太微主朱雀,紫宫执斗而左旋。…斗指子帜冬至,音比黄钟。…冬至为德,夏至为刑。…规生矩杀,衡长权藏,绳居中央,为四时根。…黄钟为宫,宫者音之君也,故其钟位子,其数八十一,主十一月。…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建子…北斗所击,不可与敌。”
《史记.五帝本纪》云:“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 对于“合时月正日”,《集解》郑玄云:“协正四时之月数及日名,备有失误。”《正义》既见东方君长,乃合同四时气节,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齐一也。《周礼》云:“太史掌正岁年以序事,颁正朔于邦国。”则节气晦朔皆天子颁之。犹恐诸侯国异,或不齐同,因巡狩合正也。
《史记.叔孙通传》云:“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索隐》小颜云:“汉以十月为正,故行朝岁之礼,史家追书十月也。”案:“诸书并云十月为岁首,不言以十月为正月。《古今注》示:‘群臣始朝十月’也。”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云:“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强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
《史记.五帝本纪》云:“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集解》郑玄云:“协正四时之月数及日名,备有失误。”《正义》既见东方君长,乃合同四时气节,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齐一也。《周礼》云:“太史掌正岁年以序事,颁正朔于邦国。则节气晦朔皆天子颁之。犹恐诸侯国异,或不齐同,因巡狩合正也。”
《汉书.律历志》云:“汉兴,北平侯张苍首律历事,孝武帝时乐官考正。……黄钟为天统,律长九寸。九者,所以究极中和,为万物元也。”所以黄钟为天统,象征万物的元始,设定九的 乘得八十一作为宫声,是有它的理论意义的。
音律推演图
《汉书.成帝纪》云:“盖闻王者必存二王之后,所以通三统也。昔成汤受命,列为三代,而祭祀废绝。考求其后,莫正孔吉。其封吉为殷绍嘉侯。”这里的“莫正孔吉”就是指孔吉最正。即最为正统合法,符合名份。
《汉书.五行志》云:“君子之名,夫名以制谊,谊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
《汉书.扬雄传》云:“扬雄吊屈原,作《反离骚辞》云:‘汉十世之阳朔兮,招摇纪于周正;正皇天之清则兮,度后土之方贞。’”《独断》云:“汉天子正号曰皇帝。”
《宋书.乐志》云:“汉武帝虽颇造新哥(歌),然不以光扬祖考,崇述正德为先,但多味祭祀见事及其祥瑞而已。”
《文选.魏志.武帝纪》载潘勖《册魏公九锡文》云:“君(魏武帝殉操)秉国之钧,正色处中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揜讨逆节,折冲四海。”正色,也就是正朔,即国绪正统之色。《文选》载班固《典引》云:“盖以膺当天之正统,受克让之归运。……君臣动色,左右相趋。”
汉代蔡邕《独断》云:“三代建正之别名:夏以十三月為正,十寸为尺,律中太簇,言万物始簇而生,故以为正也。殷以十二月为正,九寸为尺,律中大呂,言阴气大胜助黄钟宣气而万物生,故以為正也。周以十一月為正,八寸為尺,律中黄钟,言阳气踵黄泉而出,故以為正也。”又云:“汉天子正号曰皇帝。”
蔡邕六世祖蔡勋,好黄老,平帝时为郿令。王莽初,授以戎连率。勋对印绶仰天叹:“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
《汉书.律书》云:“汉兴,北平侯张苍首律历事,孝武帝时乐官考正。”《汉书.扬雄传》云:“扬雄吊屈原,作《反离骚辞》:‘汉十世之阳朔兮,招摇纪于周正;正皇天之清则兮,度后土之方贞。’”
(2)张中职官之建正、正德之月:子月十一月
相应地,张忠由东平相在一年之内连升三级,到九卿少府和三公御史大夫,其合时月正日则为前29年黄钟正德子月横艾日,即十一月壬戌(20)日。这从《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得到应证:“(建始二年前31年),右扶风温顺为少府,二年坐买公田与近臣下犹论。...(二年后,即建始四年前29年),东平相钜鹿张忠子戆为少府,十一月迁。……十一月壬戌,少府张忠为御史大夫。” 从“十一月迁”到“十一月壬戌”,中间只相隔20余日。因为前任御史大夫尹忠因河决不忧职而自杀。张忠由少府接任御史大夫之职,就是在建始四年前29年“十一月”子月壬戌 “横艾日”,改头换面,焕然一新,自然不能与前任尹忠“同日而语”,故曰“新君”。
十一月,按古代十二地支分别对应的五行归属为“子”。正(月)是一年的开始,子则是十二地支的开始,其对应的五行为水。汉初曾经采纳张苍和叔孙通的意见以水德为正德。后来儒学家董仲舒、刘向强烈建议,才改为土色黄德,东汉以后又以为红色火德。古人认为,十二地支周而复始的循环中,五行之气各有萌生、旺盛、消亡的互生互克过程。
东汉《论衡.物势》云:“子,亦水也。”地支子方位正北,是属水的,但“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本来五行属金的地支申,也兼有了水的属性。所以张忠按古代卜措方式择官,就成了督导校尉王延世治理黄河洪水灾害的官员。
(3)张中赴任,正日横年,与“五德终始”相符(详下文《宗教符葆意义》)
5、古代称三公九卿为公卿、正卿。
正,是夏代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吏之通称。见诸文献的有车正、牧正、庖正等,分别为管理车辆、畜牧和膳食的官吏。《左传·定公元年》云:"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据《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少康曾为有仍氏牧正。后"逃奔有虞,为之庖正。"
(1)三公、官正、正长,中古世纪 称为正字。张中就是汉成帝第三任御史大夫,副丞相。在先秦典籍中多见。如官正、正公、正字、卜正、马正、酒正、陶正、马正、乐正、里正、贾正等。春秋时期,官职在前,姓名在后。
上古代颛顼帝时设木正、金正、火正、水正、土正五官,直掌中央事务,是为五行五正之官。按古代五行及万物相应观念,南火北水。夏朝即在夏王之下设有执掌政事的三正四邻六卿之官。周代为司徒、司马、司空“三公”。秦汉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之三公及九卿。汉承秦制,相,丞相也。公,御史大夫(副相)、将军通称也。公,即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副相),太尉(大司马)。
汉代亦曾效之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后世到唐宋代时代,延申为正字之官 。《三字经》云:“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正字就是翰林正字。
《尔雅.释言》云:“正,长也。”《尔雅.释言》:“尹,正也。”古代楚国宰相叫“令尹。”晋郭璞注:“谓官正也。”又“皇,正也。”晋郭璞注:“《诗》曰:‘四国 是皇。’”
《尚贤》云:“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习为正长。”《周易》云:“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注:“正”,官长。《尚书·说命下》云:“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注:“正”,官长。衡,保衡,宰衡。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史记.龟策列传》云:“左胁书文:‘甲子重光,得我者匹夫为大君,有土正,诸侯得我者为帝王。’”《集解》徐广云:“正,长也。为有土之官长。”
《墨子.亲士》云:“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墨子.节用》云:“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 侯者。”《墨子.尚同》云:“古之置正长也,将以治民也。”这里的正,就是“为…之长”,即晋文公成为诸侯盟主。
《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与薛侯朝见印隐公,二人欲争前位,滕侯说:“我,周之卜正也。”注:“卜正,官名,是(周)天子的卜官之长。”
《史记.龟策列传》云:“甲子重光,得我者匹夫为大君,有土正,诸侯得我为帝王。”《集解》徐广云:“正,长也。为有土之官长。”
《穆天子传》云:“乃命正公郊父受敇宪。”又云:“宜其正公,戎事(兵戎之事)则从,祭祀则憙,畋猎则获。”晋郭璞注:“正公谓三上公,天子所取正者,郊父为之。”
《汉书.五行志》云:“伯正越职,兹谓分威。”师古云:“伯读曰霸。正者,长帅之称。”
《后汉书.周嘉传》注引谢承书:‘其先出自周平王之后。汉兴,绍嗣封为正公。’郊父即圻父也,古郊、圻通用。” 圻父:古官名。掌天子封畿内之军事。
(2)九卿、守相。张中曾任九卿少府和东平相。
春秋时部分诸侯国的执政大臣兼军事最高指挥官,上卿兼执政卿于一身。例如:晋之赵盾、栾书,楚之令尹,鲁之东门襄仲,权力仅次于国君。除了正卿之外,还有从九卿。如乐卿。正,就是正卿,以别乐卿。乐卿是爵名;而正卿则是官员实职。古代称九卿(朝廷九卿)、孤卿(诸侯王、国相)、正长(州郡太守、诸侯国相)为正卿。
卿,即九卿:西汉时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汉武帝以后由于儒家复古思想的影响,人们就以秩为中二千石一类的高官附会成古代九卿。九卿:是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正,即“守正”职官,古代相当于太守之职。汉代诸侯国曰“国相”(前期)或“相”(后期),郡曰“守”(秦末汉初)或“太守”(汉武帝以后)。这里指张中前32-前29年继任王尊为东平相和少府。
因为召信臣只当过西汉的九卿正卿少府之官。而张忠不但曾为九卿正卿少府,而且还位列“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汉代三公九卿则称为“公卿”或“孤卿”,而非“正卿”,故张忠政斗镇墓兽铭文有“翁正”之称,也就是说,翁信臣与张忠在官职上的交集到正卿少府止。
东汉蔡邕《独断》云:“守者,秦置也。秦兼天下,置三川守,伊、河、洛也。漢改曰河南守,武帝會曰太守,世祖(光武帝刘秀)都洛陽,改曰正。”
东汉班固《西都赋》云:“英俊之域......七相五公。......公卿大臣。”《文子》云:“智过万人谓之英,千人谓之俊。”
《汉书·百官公卿表》,西汉初同秦制,九卿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宗正、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
《左传·文公七年》云:“子为正卿,以主诸侯,而不务德,将若之何?”《国语·晋语八》云:“晋为诸侯盟主,子为正卿,若能靖端诸侯,使服听命於晋,晋国其谁不为子从?”
《史记.陈杞世家》云:“五世其昌,并于正卿。”《赵世家》云:“赵盾复反,任国政。君子讥盾‘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故太史书曰‘赵盾轼其君。’”、《平准书》云:“爵得至乐卿,以显军功。军功多用越(钺)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集解》徐广云:“(乐卿)爵名也。”骃案云:《汉书音义》曰“十爵左庶长以上至十八爵的大庶长也,名乐卿。乐卿者,朝位长九卿,加‘乐’者,别正卿。又十九爵为乐公,食公卿禄而无职也。”《索隐》按:此言武功置爵惟得至于乐卿也。
《史记.平准书》云:“孔仅之使天下铸作器。三年中拜为大农,列于九卿。......既得宝鼎......公卿议封禅事。”《汲郑列传》云:“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公为正卿……’”。
《史记·汲郑列传》云:“黯 (汲黯)数质责汤(张汤)於上前:‘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史记.汲郑列传》云:“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史记.赵世家》云:“赵盾复反,任国政。君子讥 ‘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史记.陈杞世家》云:“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史记.陆贾传》云:“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藉甚。”《史记.平准书》云:“爵得至乐卿,以显军功。军功多用钺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集解》徐广云:“乐卿,爵名孔。”骃案云:《汉书音义》曰“十爵左庶长以上至十八爵为大庶长也,名乐卿。乐卿者,朝位从九卿,加‘乐’者,别正卿。又十九爵为乐公,食公卿禄而无职也。”
《汉书.五行志》云:“正卿谓执政大臣也。宜退丞相、御史,以应天变。”《汉书.张汤传》云:“张汤以更定律令为廷尉,(汲)黯质责汤于上(皇帝)前:‘公为正卿。’”
《百官公卿表》云:“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应劭云:“颛顼氏代少昊者也,不能纪远,始以职事命官也。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
《资治通鉴.汉纪.王莽》云:“莽策命群司各以其职,如典诰之文。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位皆孤卿。”
6、宾正,有正反二义,一是人求长官谓之正。二是摈弃正直之人。
西汉御史大夫张中镇墓兽铭文有“黄似翁正”之句,其中的“正”字似乎也有“微言隐义”之所在:宾正。这里形容张中为正直仁人,而受到权臣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凤的打击和排挤。
(1)人求长官谓之正。
《荀子.性恶》云:“内不可以知父子之义,外不可以知君臣之正。”正,即“比周宾正”,古人对贤良方正之士按正道卜措求官谓之“正”。与右侧铭文“措新君横”正相应合。
《史记.日者列传》云:“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相引以势,相导以利。比周宾正,以求尊誉,以受公奉。私利,枉主法,猎农民,以官为威,以法为机,求利逆暴,譬无异于操白刃劫人者也。”
《集解》徐广云:“客旅谓之宾,人求长官谓之正。”南北朝、宋、裴骃《集解》引徐广曰:“客旅谓之宾,人求长官谓之正。”“客旅谓之宾”,即远道而来。“人求长官谓之正”,这里指张中随侍祖父侍中张嵩,从小陪伴太子刘骜在长安宫廷读书和蹴鞠。
史实是,张中祖籍巨鹿郡(清河郡),从《张氏族谱》张中(忠)世祖居住地来看,八十二世祖典公,字存敬,为汉惠帝御史大夫。文帝时为清河太守,封清河郡公,遂居清河里仁乡孝节坊。八十三世祖默公,汉文帝任清河诸侯国御史大夫。因为汉初诸侯国置官同汉朝,中央朝廷只指派丞相,余均由诸侯王任免。诸侯国的御史大夫于景帝三年(前155年)才撤罢。张默后袭清河太守。清河郡是在汉高祖时,由钜鹿郡析分而来。八十五世祖张乘在宣帝时由清河迁阳陵,号阳陵公,为汉景帝守陵。八十六世祖张嵩,在元帝时任东郡太守。故曾孙张忠系钜鹿人氏。
即张中祖父张嵩曾经在汉元帝时期,任东郡太守,侍中,封汉国公。因故,张嵩孙子张中随侍爷爷陪伴太子刘骜读书和踢球蹴鞠,后来在汉元帝末期,汉成帝即位初期外放到东平国,前32-前29年接替王尊任东平相,教化东平王有功。与下文“曾似系抱”正相对应,即先祖荫德庇佑。
(2)摈弃正直之人。
这里指权臣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等王氏集团打击、迫害丞相王商和御史大夫张中。最终,丞相王商与御史大夫张中一道,被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凤打击陷害,先后于前25年和前23年去世。汉成帝钦赐张中政斗镇墓兽殉葬。而且张中父亲伯叔五兄弟为避“王氏仇”,于前16年向全国四处迁徙。张鱼为报先辈迁徙及“王氏仇”,联合东平国子孙多次反王,最后在西汉末东汉初昆阳大战中,打开京城长安大门,迎接义军,助商人杜吴冲向渐台,斩杀王莽。
清代学者张文虎针对南北朝裴骃《集解》引徐广曰:“客旅谓之宾,人求长官谓之正。”之言,在《校刊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中,予以更正,提出完全相反意义的解释:《日者列传》:《考异》云:“宾,读曰摈。《六国表》‘诸夏宾之。’《张仪传》‘大王收摄天下以宾秦。’”
7、司正。
古代行乡饮酒礼或宾主宴会时的监礼者,一般由御史担任,与铭文“华色酒三”相对应。《礼记.乡饮酒义》:“工告乐备,遂出,一人扬觯,乃立司正焉。”《国语.晋语》:“公饮大夫酒,令司正实爵与史苏。”韦昭注:“司正,正宾主之礼者也。”
8、正狱体现古代文体:正狱板书,古代廷尉、御史刑狱方形板书。
这里隐喻前30年少府张忠与司隶校尉王骏共同劾奏丞相匡衡贪污公田租税。
《史记.酷吏列传》云:“上所是,受而著谳决法廷尉絜令,扬主之明。”
《集解》韦昭云:“在板絜。”《正义》按:谓律令也。古以板书之。言上所是,著之为正狱,以廷尉法令决平之,扬主之明监也。
9、汉代察举制的贤良方正、正举择贤。
古代比较贤明的君主,往往希望有一些公正无私、敢于直言的大臣,能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汉代察举制度设立“贤良方正“科,就是这个原因。“贤良方正”是最主要的特科,始置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目的是“纳天下言”,即广泛听取对国政的意见。帝王们当时普遍认为,发生天地灾异,是自己犯了过失,即“人主(皇帝)不德,布政不均”。
汉代察举贤良方正
所以,这一科常常是在灾异发生之后举行。而“贤良方正“又多与“直言极谏”相连,这是皇帝“求言”的一种方式,所以称作“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汉代的皇帝大多开过此科。“贤良方正”科的“举主”很广泛,包括中央和地方的高官,诸王侯、三公、将军、中二千石、州牧、郡守等。皇帝很重视此科,被举者皆由他亲自主持对策,按等第授官,高者有为”九卿“者。
朝廷征求的人才也很广泛,包括儒生、有“道术”者,以及官吏等。有时也从贤良中直接选拔亲民的官吏,名目称为“贤良方正可亲民者”,如宣帝(公元前73-前49年)在位时,曾进行两次诏举。
这类目的在于“广开言路”的选才办法,在汉代以后曾长时间实行,后演变为唐代科举的制科之一。到宋代,则以“对策”的方式向全国征求治国之道。
《资治通鉴.汉纪.世宗孝武皇帝》云:“建元元年(前140年),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亲亲策问以古今治道……广川董仲舒对:‘礼乐教化之功…为大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正四方远近莫敢不一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而万民殖,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臣闻圣王之治天下也,少则习之学,长则材诸位,爵禄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谊而耻犯其上。’”
《后汉书.胡广传》云:“广举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百官志》太尉弹《注补》引应劭《汉官仪》云:“世祖绍方今选举贤佞,朱紫错(措)用。…自今以后,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便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
未完待续
做坏事或善事的缺德纹和阴德纹从哪看?
一个人不论是做了亏心事还是善事,脸上都有相应的纹相出现。做了一点亏心事或 一点点善事,在脸上不能一下子明显表现出来,但你如果做了大坏事或大善事,多坏事或者多善事,脸上就会现出来。表现做坏事或善事的缺德纹或者阴德纹,主要是在几个地方表现。
一、印堂
印堂号命宫,主一生荣枯。人如果做了亏心事或祖上失德或前世失德,会有一条悬针纹,这条悬针纹上克父母,下克妻儿。我有一个同事就有此悬针纹,真的是上克父母,下克妻儿。
这个克,不一定是克死,很多都给父母妻儿带来很多麻烦及不幸。后来我教他放生行善改过,约三年后,我发现他的悬针纹转脚了。他的悬针纹本来是垂直的,后来变弯了,转到一边去了,这叫悬针转脚,转恶运为吉祥。
他从前总是倒霉,父母妻儿四人,总是转流生病,他赚多少钱都不够给家人看病,生活上也总是百不如意。可现在,生活慢慢顺利顺心,开 始从倒霉转向如意了。
二、眼下
眼下称为子息宫,阴德宫,是主要表现一个人德行的地方。从小眼下都是平满的有黄明之光的,是谓有宿德,有仙骨。
从小就有眼袋,或黑眼圈,或眼袋下陷,是属于先天精气神不足,先天肾虚。所以相法上说这种人子息弱,不容易生孩子。所以这种要勤修静,清心寡欲,广积阴德。
眼隐隐卧蚕。中医都知道,眼下黑暗下陷,是严重的肾亏。肾主精气,精气严重亏损,云何证道?精气饱满来源于清心寡欲,故有道之士的眼下是平满,如隐隐卧蚕的。因为眼下大吉之色是黄明之色,如蚕之色,故称隐隐卧蚕。
广积阴德,做了很多善事的人眼下会有一重或二重或三重细如丝的细纹,此纹细而有光泽优美,是名阴德纹。若果善人行善,广利众生,眼下就会出现此纹。
若果你常行善,眼下出现了阴德纹,哪恭喜你,这是增福延寿,子贤孙贵之征兆。如果你常行不善之事及发不善之心,眼下会发黑下陷。发黑下陷还是一般的,真正严重的 是眼下出现坚纹,如针刺眼,此乃克子刑孙之兆。
三、脖子光亮
人要得长生不老,青春长驻,脖子上的喉轮要打开。如果一个人喉轮打开后,不管是一百岁二百岁,脖子都是不显老的。
四、法令纹
法令纹也是表现一人的德行的纹,此纹一般中年后才出现。法令入口,名饿死相,又名腾蛇入口。虽然法令入口不一定饿死,但最起码老来孤苦。此纹是随人的心态行为变的,行恶则入口。行善则可把腾蛇入口变为帖口延长至下巴,这种法令称为寿带。
如果你的长辈有这种法令入口纹,不要紧,反省忏悔,常行诸善,法令自然会延长过口。如果原先只有一条法令纹,后来行善改过后,在原先的法令上,像树枝一样,又生出一条,名双龙出海,既寿又富贵之征兆,乃善业福报。
五、延寿
如果一个人一生行善,不悔不疑,至晚年,眉尾会生出三五条特长的眉毛,此眉名五彩眉,乃德重望,延年益寿之征兆。又耳内生毛,乃高寿之吉兆。又,中老年人,头发从额头日月角开始向后脱发,亦是吉兆。如果中老人头发从头顶百会处向前脱发,从里到外脱发,乃凶兆,德行欠缺之相,当止恶行善,转恶运为吉祥。
当然,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得知自己已经通过行善或做恶,改变了命运,但篇幅有限,我略说之,以期众人了知命运乃自己所做之善恶因果所至,并能勤行诸善,广利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