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1873年是什么朝代)

1873年大萧条发生了什么?比尔·盖茨如此忌惮

几天前,比尔·盖茨在接受英国FT《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

“2020年全球GDP将遭受重创,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经济危机,比1873年大萧条更加严重”。

1873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其实已经很久远了,并不为大众所熟悉。

比尔·盖茨如此谈虎色变,是在如今的新冠疫情危机中,看到了什么样的人类灾难?或者是预见到了什么改变世界的巨变?

1873年大萧条,都发生了些什么?

1873年的经济危机,和每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大体一样,都是持续繁荣中爆发危机。

发展迅猛的行业产生大量生产过剩,积累了巨大泡沫,然后由证券市场率先引爆泡沫。

不断印证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两个基本判断:周期越来越短,程度越来越猛烈。

1873年5月9日,维也纳的股票、债券交易价格暴跌,引发信用全面瘫痪和有价证券交易中止。

危机很快蔓延到欧洲的其他交易所,欧洲各国为了自救,停止对美国的资本输出,导致美国纽约银行无法对铁路公司和工业界支付款项。

9月18日,随着拥有北太平洋铁路大量债券的泽依-库克金融公司宣告破产,一场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全面爆发了。

纽约股市一泻千里,5000家商业公司和57家证券公司倒闭,纽约证交所也破天荒的关门10天。

彼时的全球霸主还是英国。

美国工业总产值已经是全球第一,GDP是全球第二。

美国正经历了一轮铁路建设狂潮,积累了生产过剩的大泡沫突然破裂。

工业革命后的4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都是在英国先爆发,然后蔓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

而这一次,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一次,美国是危机的策源地和“震中”,英国在5年后才进入危机阶段。

第一次,因为重工业生产过剩引发发达工业国经济危机。

第一次,由于远洋运输、电报、全球农作物贸易大发展,危机波及了非西方的农业国,形成了世界性质的危机。

第一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洛克菲勒、摩根为代表的垄断资本家开始统治世界经济。

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长达五年。

1878年10月,英国格拉斯哥银行、西英格兰和南威尔士银行因负债累累,相继宣告破产倒闭,此后,更深的大萧条压得英国喘不过气,竞争力也一落千丈。

世界霸主地位从这时开始易主。

之后的世界陷入了长期萧条中。

1873年这一年,挪威人阿莫尔•汉森(Armauer Hansen)在一处简陋的实验室发现了杆菌微体,向全世界宣告:这些杆状体就是麻风病的病源。

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发表,他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浮华而铜臭弥漫的奢靡时代,每当盛宴的音乐奏响,所有人都一厢情愿地认为盛宴不会褪色。

这也是,马克思生前经历的最后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马克思也意识到这场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修正了最初的预言:经济危机将成为资本主义结束其寿命的信号的观点。

1879年4月10日给丹尼尔逊的信中总结到:

“这次危机“在很多方面都和以往的现象不同……不论这次危机可能怎样发展……,它总会像以前的各次一样地过去,并且会开始一个具有繁荣等等各个不同阶段的新的‘工业周期’”。

这次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开始走向垄断阶段,生产关系形式发生质变,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资本主义加速了发展。

187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成为了世界秩序的乾坤颠倒的起点,影响了之后100多年的世界,直至今天。

也许这就是比尔·盖茨所忌惮和不愿看到的。

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元,不但改了年号,还改了上千年的历法

浩浩中华史,悠悠五千年,不同的民族历经不同的峥嵘岁月,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在中华大地这方辽阔的土地上,人们更喜欢采用农历纪元,但是一场革命打破了上千年的封建帝制,在短短数月之间,这场革命就以其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之势在全国范围内风起云涌,也为公历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政治环境。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这场革命是封建王朝走向末日的导火索,它的爆发有着其根深蒂固的必然性,纵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辛亥革命爆发后,要求独立的呼声络绎不绝,省份独立,军人独立,政府独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真得是你方唱罢我出场,一波未平又起一波。革命的热情此消彼长,的意识深入人心。而宣告独立乃至发动革命只是手段,是打破封建王朝的一种手段,但是人们真正想要的却远远没有到来。但革命终有成果,1912年1月1日,中华成立了,这已经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两个月后,自武昌起义之后,在美国为革命不断筹集资金的看到了民族救亡的希望,虽然他并没有直接参与武昌起义,但作为革命的先驱他时时刻刻关注国内形势,并奔走于各国寻求国际援助,并于1911年回国,凭借个人多年的工作努力和极高的革命威望,以及雄厚的政治资本,先生成为了中华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是一个很有政治理想的人,作为一个理想主义革命者,孙先生当选临时大总统以来,实际上他却并没有真正管理过任何一个行政级别的省市,他的改革仅仅是表面上的工程,并没有推行实质性的改革举措,这也为几个月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埋下了隐患。即使如此,也不是毫无建树的,他提倡的“改正朔,易服色”,对于一个年轻的新国家而言就有着它非凡的意义。它标志着一个新的纪元就此展开。而且这一次的纪元更迭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元,它不但改了年号,而且还改了立法,就是把我们沿用了上千年的农历改成了现如今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公历,真正同世界接轨。最有意思的是这次纪元的变化不但代表着中华的元年来了,而且此元年是从原来纪元里的某年某月某日直接改成了1月1日,并且沿用至今,这就是所谓我国公历的由来。

在诸多的亚洲国家中,采用公历的国家有很多,1912年1月1起,我国正式迈入公历纪元的新时期,然而我国却不是第一个采用公历的的亚洲国家,也不是最后一个采用公历的亚洲国家,早在1873年1月1日,正处于维新变法的日本就已经采用了公历纪元,它也是亚洲最早采用公历纪元的国家。而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最晚实行公历纪元的亚洲国家却是土耳其,他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才开始采用公历纪元的,准确说是从1927年1月1日才开始使用公历纪元的。时间有先后,公历纪元现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并以国家最高法的名义写进国家法律,赋予了它神圣的使命。

然而,再回到1912年的落后中国,因为公元纪元的开始,也给当时国家的经济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原来的中国人喜欢用康熙几几年,乾隆几几年来明确年号,成立后国家一下子突然变成了公历,这无疑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引起了当时民间的一些混乱。

其中最为混乱的就当属时期的债务和预算,因为原来的年号被废止了,就引发了当时不少的债务危机,危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债务人以现行纪元拒不归还债务,造成债权人巨额损失,很多债务因为归还年号对不上借款协议而成为了坏账。

其次,当时对公元的界定也比较混乱,有的人采用黄帝历来界定元年,即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元旦,也就是元年。有的则用天干地支法来界定元年,总归是乱成一团,这或许就是公历变革所带来的的过渡期的不适,但终归新的事物会取代旧的事物,一个新的时代在阵痛中缓缓向我们走来。事实上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主席站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也沿用了这种公历纪年法,这是历史的进步,更是时代的选择。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得认识到,公元纪元历法的使用虽然成为了一种进步的标志,但它的存在也并没有完全让一些传统的东西就此消失,比如我们用了几千年的农历-------尽管无论是在当时的还是现在大家都习惯叫1月1日为元旦新年,但是扎根在人们民族血液里那根深蒂固的民俗传统却从未褪色,对于中华民族来讲,农历春节依旧是最盛大的节日,那是举家团圆的幸福时刻;我们现在的农民依旧采用农历历法进行春种秋收……时代在进步,传统的文化却依旧熠熠生辉。

前考官亲手整理的历史常识题!公考很有可能考到

1、中国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 ( )

A.“一大”

B.文家市会议

C.遵义会议

D.“七大”

2、算赋、口赋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推行的

B. 都增加了唐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C. 都以人丁为征税标准

D. 都为了缓减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

3、史书记载的“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最符合

A.禹建夏朝

B.汤灭夏建商

C.西周分封制

D.春秋渚侯争霸

4、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A.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 由君主专制变为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 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5、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近代意义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6、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的思想牢笼,他们大都( )

A. 信仰马克思主义

B. 宣传社会主义

C. 认同无政府主义

D. 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7、1919年初,有人致电巴黎中国代表:“愿公等坚持到底,全国国民为公后盾”。这一“后盾”后来集中体现在

A.新文化运动

B.抵制日货运动

C五卅运动

D.五四运动

8、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解决( )

①军事指挥上的是非问题 ②党的组织路线问题 ③红军行动方向问题 ④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中国在革命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主要的依据是( )

A. 敌我双方力量强弱的变化

B.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不同阶段革命的性质不同

D. 社会性质的变化

10、1950年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质上是要解决

A革命道路问题

B.革命的遗留问题

C.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问题

答案:

CCCBA DDCBB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于党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2、新三义与中国的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的决定性原因是( )

A.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

B. 阶级属性

C. 中国国情

D. 国际的影响

13、在中国近代,以为代表的中国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以为代表的中国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4、唐中期以后推行两税法、明朝推行一条鞭法、清朝则推行地丁银制度。这三种赋税制度所反映出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演变趋势是( )

A. 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步得到解决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C. 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日趋减轻

D.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

15、《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己载,扁鹊曾根据齐桓侯的气血变化判断他的病情。从中可见

A.扁鹊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医生

B.诸侯国已设置太医

C.扁鹊继承了《伤寒杂病论》的精髓

D.当时出现了中医诊断法

16、有人说,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近代化应该从18世纪中期以后开始,主要理由是( )

A. 此时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B.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开始形成

C.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确立

D. 英国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

17、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实行的意义有( )

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 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 ④对资本主义萌芽有促进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8、秦朝和隋朝都( )

①结束实现了统一 ②改革政治创立了新制度 ③开凿运河注重交通建设 ④赋税沉重导致经济衰败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下列关于地丁银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

A. 取消人头税,只征土地税

B. 田赋和丁税均征收白银

C.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

D. 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

20、北宋时期,造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因素是( )

①统治者“分化事权”形成庞大的官僚机构 ②统治者用募兵、养兵的办法,造成兵员增多,但战斗力下降③每年送给辽、西夏大量的金银 ④实行“不抑兼并”政策,加速土地兼并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BDDD DDCCA

收藏/转发+私信:“历史”,送你全部历史常识题。

晚清惊天冤案惊动了最高领导层,慈禧大怒:严惩不贷!

1873年,正是清朝同治十二年, 就在这一年的10月份,浙江余杭县发生一起命案。卖豆腐的葛品连在家中突然身亡,七窍流血,死之前挣扎的胸口抓出了几十道血口子,死得很惨,似有他杀嫌疑。

这命案立刻引起了余杭知县刘锡彤的重视,毕竟这小地方民风淳朴,多年不曾有这样才凶残的命案了。

刘锡彤很快便怀疑此案是葛品连的妻子毕秀姑联合情夫杨乃武杀害了丈夫,这是一起现代版的杀夫!

那么,为什么刘锡彤会怀疑毕秀姑和杨乃武呢?

说起来刘锡彤并没有什么证据,他只是平时与杨乃武很不对付,杨乃武是新科举人,以前写过文章讽刺这位县大老爷,于是刘锡彤希望借此机会除掉杨乃武。二是因为出了命案,上面要求尽快查明真相,上面逼的紧,刘锡彤想尽快找个倒霉蛋结案。这个倒霉蛋自然是杨乃武最合适。

毕秀姑年轻漂亮,街坊们都唤她外号“小白菜”。人长漂亮了便是非多,坊间传言杨乃武和毕秀姑有一腿,所谓“羊(杨)吃小白菜”。刘锡彤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合理怀疑”,将杨乃武和毕秀姑定为嫌疑人。

刘锡彤很有心机,他先不动杨乃武,而是将毕秀姑抓起来严刑逼供,威逼诱导其承认和杨乃武有染,并且合谋下砒霜谋杀亲夫。

毕秀姑一个没见过大场面的女人,哪里受到了满清酷刑和县大老爷的威逼诱导,果然谎称确与杨乃武有染,并合谋杀害了葛品连。

这正是县老爷刘锡彤想要的!

鉴于杨乃武是举人,不能动刑。刘锡彤便向杭州知府陈鲁申请革去杨乃武举人头衔,这样杨乃武失去了保护自己的“武器”,就是刘锡彤砧板上的肉了。

这杭州知府陈鲁也是个糊涂蛋,并没有去调查研究,对下属刘锡彤的说法完全不察,听之任之。当批准削去杨乃武举人头衔后,刘锡彤再后顾之忧了,对杨乃武动重刑,折磨的死去活来,杨乃武承受不住痛苦被迫招供,屈打成招。

做戏也要做全套,刘锡彤还专门让药铺老板做伪证,证明杨乃武买了砒霜。杨乃武被打的够呛,没办法也只好承认这一切。

糊涂蛋杭州知府陈鲁见“证据确凿”,还有犯人签字画押,觉得案情已经坐实,便上报刑部批复执行处斩。

杨乃武这边虽然是招供了,但他不可能甘心的。他让姐姐杨淑英和妻子詹彩凤带上状纸到北京都察院上告。结果杨淑英和詹彩凤到都察院告状不成,还被当成刁民押回余杭县。

杨淑英和詹彩凤还不死心,想起杨乃武有个同窗叫吴以同,如今在胡雪岩家当家庭教师,便托他帮忙。吴以同很热心,也不忍看到同窗遭此大难,便答应帮忙。

恰好有一次,兵部一个京官夏同善在胡雪岩家做客,吴以同便向夏同善讲述了杨乃武的冤案。夏同善很是同情杨乃武的遭遇,回京后将此案禀报了军机大臣翁同龢。翁同龢当然是日理万机不可能亲自管此事,于是派浙江学政胡瑞澜为钦差复审此案。

然而这胡瑞澜也不是好货。不知道是不是收了刘锡彤的贿赂,只要杨乃武和毕秀姑翻供,便用重刑,折磨的俩人不得不又承认谋杀。

不久之后,胡瑞澜将此案复审结果上报刑部,刑部研究一番发现案件情节有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怎能如此结案呢?又将审理结果打了回去了。

加上兵部的夏同善又托人在慈禧太后面前提起此案,慈禧听后大怒,要求务必彻查此案,谁要是严刑逼供,颠倒黑白,一定严惩不贷!有了最高领导人慈禧的发话,这个案子意义便不一样了,至少没人再敢吊儿郎当了。

朝廷下旨将杨乃武、毕秀姑,以及相关卷宗,还有葛品连的尸体一起押往北京。余杭知县刘锡彤也解职押往北京候审。

而这时候已经是光绪二年了(1876年),从同治十二年到光绪二年,三年过去了。

经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三堂会审,加上开棺验尸,最终确定葛品连是病死的,非中毒而死。杨乃武、毕秀姑终于洗脱了冤情!

至于该冤案的策划人余杭县知刘锡彤则发配边疆赎罪。杭州知府陈鲁、浙江学政胡瑞澜等相关官员以玩忽职守、草率定案,而予以革职处理。

但此次终审还得出一个事实,杨乃武和毕秀姑确实有点暧昧关系,俩人因不遵社会良俗挨了几十板子,杨乃武也革去了举人(这次是真革了)。

那么,杨乃武和毕秀姑后来怎么样了呢?

杨乃武洗脱冤情后以植桑养蚕为主,平凡地度过此生,1914年病死,终年74岁。而毕秀姑洗脱冤情后看破红尘,在余杭县一座尼姑庵出家,1930年圆寂,终年76岁。

中外逸闻秘史、百年历史老照片、探索神秘奇异事件 | 大嘴侃历史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19/1697211292367335.html
上一篇:挖坟掘墓(挖坟掘墓下一句)
下一篇:1979年属羊的人什么命(1979年属羊的人什么命好吗)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