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拟推荐高校研究优秀成果,省属高校有哪些人文社科研究上榜?
江苏拟推荐高校研究优秀成果,省属高校有哪些人文社科研究上榜?
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江苏地方高校拟推荐成果名单已经出炉,今天小博来带大家分析一下。这里的地方高校指的是江苏省属高校,也就是非部属高校。江苏的211高校里面只有南京师范大学和苏州大学不是部属高校,其余均为部属高校。
我们接下来按照法学、管理学、交叉学科、教育学、经济学、考古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学与文化学、人口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外国文学、心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艺术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中国文学等。
接下来我就带大家来分析一下这次哪些老师的作品上榜了。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社会科学有哪些上榜了。一、法学
法学上榜的有6位老师的6部作品,包括南京师范大学的公丕祥老师、南京师范大学的姜涛老师、南京师范大学的王彦强老师、苏州大学的程雪阳老师、苏州大学的方新军老师、扬州大学的张清老师。可以看到,南师大、苏大、扬大的法学还都是不错的。一般论文要发表在《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上才有机会被推荐。
二、管理学管理学里面苏州大学的黄泰老师(旅游管理)、苏州大学的李慧凤(城市治理)、苏州大学的刘忠志老师(供应链管理)、苏州大学的宋雯老师(管科)、苏州大学沈怡(供应链管理)、苏州大学王要玉(供应链管理)、苏州大学权小锋(会计学);江苏师范大学郑琼老师(电子商务);南京审计大学彭冲老师(城市治理,陆铭老师的博后);南京财经大学杨林老师(企业管理)、南京财经大学谭文浩(会计学);南京林业大学高强(农林经济管理)、南京林业大学张智光(农林经济管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张慧明教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降低了中国农村地区的贫困水平”发表于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这是南信大历史上首篇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
常州大学的陆华良老师(会计学),陆老师是常州大学的党委常委、总会计师,之前还当过南财的教务处处长、常州大学的彭伟老师;南京邮电大学的荆晅老师;江苏大学的田立新老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张宏如老师;江苏理工学院高鹏老师;徐州工程学院曹杰老师;江苏海洋大学郭燕老师;南京医科大学许新鹏老师,青年才俊,本硕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定量做的很好;无锡太湖学院李廉水(历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太湖学院执行校长等)。管理学里面获奖的不少是校院领导,有不少是学院和学校一把手。苏州大学的东吴商学院实力很强,所以进的也多。
三、交叉学科陈爱国老师研究的是体育和医学的交叉,他是扬州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徐林祥老师是扬州大学中国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是文学和教育学交叉;徐超是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审计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审计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方向是大数据审计,区块链审计技术;胡孔法老师是应急管理和中医学的交叉,胡老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长;
南京工业大学的王冀宁老师是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是管科和食品安全的交叉;三江学院王勇是三江学院校长助理兼发展委员会主任,也是非常重要的岗位。
四、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吴康宁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的《教育改革的社会支持》一书入选;胡建华教授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其著作《大学内部治理论》也入选了,毕竟校院关系才是大学内部治理的重要环节。虞永平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学前教育比较有名。顾建军教授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其论文《技术的现代维度与教育价值》发表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上。
南京师范大学的王建华教授研究的是高教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的易晓明教授研究的是审美素养;南京师范大学项贤明教授是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探究的是教育学的逻辑;南京师范大学的冯建军教授是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研究德育;章乐也是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把风险社会和道德教育进行了一个融合,其实也属于交叉学科;陈南是南师大的博士生,年纪轻轻就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后生可畏;沈书生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主要是研究信息化学习设计的;侯晶晶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是中国第一位“轮椅上的女博士”,研究青少年道德教育非常有见地。
孙彩平是南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的老师;南师大的齐学红老师是研究班主任的;喻平老师是南师大的教育学教授,研究数学核心素养。以上这些老师都是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可以看到南师大的教育学在国内是非常强大的。剩下来入选的是省内其它高校的老师,研究主题包括高校治理、教育信息化、高教分流、职业教育等领域。
五、经济学熊筱燕教授是南师大金陵女子学院副院长,也是会计学专业的教授,研究的是财政教育专项经费;易志高教授是南师大的老师,研究公司高管;白俊红教授是南师大商学院院长,研究的是对外直接投资;南京师范大学贾后明老师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苏州大学的葛新宇教授入选的论文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上;江苏师范大学的徐君老师是研究供给侧改革的;南京审计大学一共入选了5位。孙宁教授是南京审计大学社会与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先忠教授也是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的;俞宁教授是南京审计大学社会与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戴翔教授也是南审的老师,研究外贸经济;南京审计大学王会金教授现在是南审副校长,研究审计基本理论;
南京财经大学一共入选了4位。南京财经大学的余永泽教授研究服务业结构,是南财国贸学院的教授;朱军教授是财税学院院长和教务处处长,研究财政分权;杨继军教授也是南财国贸学院的教授;宣烨教授是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产业经济研究》副主编。
后面还有类似与南林老师研究的“非粮化”研究和国家碳库预警研究。南通大学的成长春曾任南通大学和盐城师范学院的党委书记,研究长江经济带的环境经济。此外,碳排放等能源经济、普惠金融等研究也是入围的热点。
六、政治学南京师范大学的陈辉教授研究的是城市基层治理,上榜了;南京师范大学许开轶教授写的基层协商制度也上榜了;
苏州大学叶继红老师农转居社区转型及其治理进入推荐名单,苏州大学的李晓明老师的国家监察相关研究入选;扬州大学的蔡宝刚教授研究的是权利制约;南京审计大学的长江学者金太军教授研究的是风险社会。
七、人口学+社会学
江苏师范大学的张秋生教授研究澳大利亚移民问题;沙勇教授是农工党江苏省委会副主委,把贫困问题和人口问题连接起来进行了研究。社会学里面,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乡村振兴很有名的吴业苗老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宋林飞老师;南京邮电大学的李敢老师研究乡村振兴,之前李敢老师在浙江工商大学工作,后面调到南邮工作。
八、总结
总的来看,省内高校里面,社科上榜的以南师大和苏大最多,南师大一校独占教育学大部分名额,可见南师大在省内的地位。经管领域苏大、南师大、南财、南审入选的比较多。江苏省是理工科很强,文科高校不多,尤其是省内以社科为主的地方高校也就南师大、南财、南审、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
江苏未来应该做强一所文科高校进入“双一流”,可行的方法是将南财和南审合并做强工商管理学科或应用经济学学科。
鲜红的时代底色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和成长命运的优秀长篇小说。1914年9月,女作家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加入了。《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侵华战争。此时的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仍在压迫贫苦的农民,有的成了资本家,谋求自身的安逸与稳定,在政治上寻求自保。帝国主义扶植下的各派势力战争连连,势力连年的“剿共”政策给这片土地又添加了白色恐怖。处在社会动荡期的广大青年,或坚定、或彷徨、或积极、或消沉、或奋起、或逃避。
一位出身封建地主家庭的学生林道静,用两次“离家出走”追寻理想道路。第一次出走,是为了逃离封建父权给自己的婚姻规划,她遇到了给予她精神救赎的青年余永泽。起初,余永泽给人们展现了一个善良正义的形象。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发现他性格中自私、懦弱的一面。他漠视身边革命者的奋斗与牺牲,一心为生计考虑,苟活于世的他只能是碌碌无为。正缘于此,林道静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追寻真正的精神归宿。这使她再次踏上寻求“精神导师”的路。
第二次出走,便是因为一次中地下员卢嘉川的出现,卢嘉川被捕入狱即使被派打断双腿、扎破双手,也依然不忘心中的革命信仰,带领狱中被捕同志反抗敌人的威逼利诱。这些让林道静寻找到了冲破这个时代枷锁的精神归宿——主义。
从专制的“父家”出走到“夫家”,再出走到“社会”,林道静的思想在一步步变化。从面对家国命运的不知所措,到参加北大学生集会的胆战心惊,再到遇见革命战士江华成为革命浪潮中坚定的一员,林道静的每一次蜕变都让读者心潮澎湃。
书中,面对选择革命就等于选择死亡的现实,有的青年坚持利用集会游行宣扬主义,鼓励群众参加爱国运动,反对派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有的青年不堪现实的黑暗,选择了沉睡在自己的“安乐窝”;而有的青年则经不住诱惑选择了背叛革命……
林道静则不断地冲破封建思想的枷锁,一步步成为成熟的革命者。她为了反抗“花瓶”“没有灵魂的傀儡”和依靠别人的供养度日的命运,走向了主义道路,在革命者的帮助下成了有坚强内心,不畏强权的主义革命者。为了宣扬爱国思想,她在北戴河杨庄小学给学生们开展宣讲,播撒革命的火种。
青春期的躁动不安给了青年一代敢于尝试和冲破一切枷锁的无畏。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为理想而奋斗,他们是平凡但坚定的革命者,为了革命的胜利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不惧怕把牢底坐穿,坚强地面对强悍的敌人。他们的成长历程同国家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他们是那个时代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他们用热情、活力乃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渲染上鲜红的时代底色,奏响那个时代最动听的“青春之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更应传承先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我们这个时代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唱段抢先听 | “人在多事之秋”(余永泽咏叹调)
二幕二场
(曲四十四)
人在多事之秋
(余永泽咏叹调)
作 曲:张千一
编 剧:赵大鸣
演 唱:梁羽丰
钢 琴:岳 鹏
录 音:马 寅、马培风
唱 词余永泽:人群混乱,四下奔逃
刹那间天翻地覆
世界不是世界、学校不是学校
徒生是非、祸福自找
原本是一群书生
偏要不自量力、不自量力、挑衅棍棒刺刀
闹什么游行
喊什么口号
头脑发热是年轻人的幼稚
莽撞结果自寻烦恼
少年聪慧,求学问道
十年寒暑,一路苦熬
终于告别海边小渔村
走进这高等学府、人文荟萃的殿堂宗庙
听晨钟而早起
嗅书香以醒脑
访名师步步精进
阅典籍层层提高
鸿鹄之志,怎为燕雀所知晓
书海无涯,岂容尘俗的烦扰
人在多事之秋
实在是命运的不幸,不幸
向往宁静的书斋
竟如此难以得到?
就连自己的心爱之人
也要跟着别人乱跑
原本安静贤淑的女子
如今却要离经叛道
没想到,真没想到,真没想到……
唱段赏析《人在多事之秋》时长六分钟,结构、速度和情绪复杂多变:从慌慌张张到怨气十足,从偏执怀疑到狂躁悲观,从回忆感叹又归结到“人在多事之秋是命运的不幸”,没想到连自己的心爱之人,如今却也要离经叛道。这首咏叹调大跨度地把余永泽内心的苦闷、矛盾和挣扎以及他狭窄的人生观揭示出来。——《青春之歌》作曲 张千一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青春之歌》
演出时间:2023.4.27-5.1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作曲:张千一
编剧:赵大鸣
指挥:吕嘉
导演:王晓鹰
舞美设计:刘科栋
服装设计:阿宽
灯光设计:邢辛
多媒体设计:胡天骥
形体设计:贾菲
道具设计:金继峰
合唱指挥:焦淼
主演:
林道静(女高音) 宋元明、赵丽丽
余永泽(男高音) 韩蓬、梁羽丰▲
卢嘉川(男中音) 周正中、刘涛
王晓燕(女中音) 蔡静雯、胡越
王教授(男低音) 关致京●
●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团员
演出:
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本剧改编自杨沫小说《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