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明年闰二月,农村老人说“癸卯迎水兔,春秋晴天少”是什么意思?
#秋日生活打卡季#明年是2023年,用干支记年法是癸卯年,今年是壬寅年。
提起壬寅、癸卯、甲辰、乙巳……大家有很多人不懂,这是古代人的智慧,是用10天干和12地支依次并列循环往复排列而形成的记年方法。
这10天干和12地支并列循环往复排列到第60组排列,就是一个来回“甲子”年。
那么,古人使用这种60组“甲子”排列,既可以用来记年,又可以用来记月,还可以用来记日,如壬寅年,甲辰日。
为什么明年有闰月,是闰二月呢?我国的农历是阴阳合历,以月亮绕地球运行为核心的记日法叫作阴历,以地球绕太阳运行为核心的记日法叫作阳历。
阴历是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记月法,月亮从朔月到望月整个周期是29.5天。
月亮绕地球转动一周,为一月,绕地球转动12个周期的月相,即朔望月天数是354~355天,若是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是365.25天。
因此,每一自然年,阴历与阳历记日法相比,相差的天数,阴历记日法要少11天左右,有人叫做“日差”,因此,三年的“日差”就会达到30天左右的时间。
古人把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成6个节气,每个月又分两个节气,如春季,农历正月有立春、雨水,二月有惊蛰、春分,三月有清明、谷雨,一年分成二十四节气。
农历这二十四节气,都是依据地球绕太阳公转来决定的,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那么阴历每年与阳历相差11天左右,怎么办呢?
因此,古人就把阴历每3年,就要多出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大约30天,就按阴历计算,这多余的30天时间,就加在阴历月份上,叫做“闰月”,并且依据干支记年法,明年闰月加在阴历二月份后,叫做“闰二月”。
农村老人依据干支记年法的规律,说“癸卯迎水兔”,又是什么意思呢?
癸卯是指2023年按照干支记年法的排列年号,今年是壬寅年,明年是癸卯年,后年是甲辰年。
“癸”在五行中是属水的,因为,甲、乙是属于东方五行木的,丙、丁是属于南方五行金的,戊、己是属于中间五行土的,庚、辛是属于西方五行火的,壬、癸是属于北方五行水的,所以癸的五行是水。
“卯”是12生肖中是属“兔”的,这一个大家比较熟悉,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己属蛇,午属马,未属羊,申属猴,酉属鸡,戌属犬,亥属猪,所以“卯”是属兔的。
这个时候“癸卯迎水兔”,就是“癸”属五行水,“卯”属兔,即癸卯年就是水和兔融合在一起。
“春秋晴天少”,这句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古人认为明年癸卯年是五行属水,意味着明年春季和秋季的雨水非常多,晴天偏少。
春季雨水多,晴天少,有利于小麦和油菜的生长发育,农村有句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所以,明年春季雨水偏多,有利于春季作物的生长。
但是,春季雨水偏多,小麦的赤霉病、粉锈病、根腐病会严重发生,油菜的菌核病、茎腐病、霜霉病等病会增多,因此,要严加注意,认真防治,确保明年夏粮丰收。
明年秋季雨水偏多,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在初秋时节,天气炎热,庄稼正在茁壮成长的关键时候,雨水偏多,对作物生活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中秋节以后,夏玉米、中晚稻、大豆、红薯等作物,正是收获的时候。
因此,必须趁晴天,抢好天,抢收抢割抢晒,是非常关键的事情,避免到手的粮食,因雨天而报废受灾。
到了深秋,在寒露节和霜降节期间,雨水偏多,必须抢时间搞好小麦和油菜的播种,对小麦和油菜的出苗生长,是非常有利的,能够确保冬季土地的墒情良好,为翌年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春秋两季雨水偏多,并不是坏事,因为不会形成洪涝灾害,降雨非常平稳正常,对农作物生长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但是,春季要注意作物的病害防治,秋季要注意作物抢收和抢种,总体来说,明年从天气状况来说,对农业生产是非常有利的。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农民生活观,一起探讨三农生活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2023年贺岁纪念币来了!12月22日起陆续发行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罗知之)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人民银行将于2022年12月22日起陆续发行2023年贺岁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3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银质纪念币1枚,双色铜合金纪念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金银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2023”;背面图案均为“福”字、舞狮造型等组合设计,并刊面额。双色铜合金纪念币正面图案为“中国人民银行”、“10元”字样,汉语拼音字母“SHIYUAN”及年号“2023”,底纹衬以团花图案;背面主景图案为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与装饰年画元素相结合的兔子形象,衬景图案为花灯和桂枝、桂花,币面左侧刊“癸卯”字样。
纪念币规格和发行量方面,1克圆形金质纪念币为普制币,含纯金1克,直径10毫米,面额1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100000枚。8克圆形银质纪念币为普制币,含纯银8克,直径25毫米,面额3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1500000枚。双色铜合金纪念币面额为10元,直径为27毫米,材质为双色铜合金,发行量1.2亿枚(含留存历史货币档案1万枚)。
值得注意的是,双色铜合金纪念币与现行流通人民币职能相同,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
央行发布公告!纪念币又上新了→
人民银行近日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3年4月7日发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普通纪念币、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各一枚。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普通纪念币正面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徽上方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下方为装饰风格的黄山图案并刊年号“2022”字样;背面主景图案为迎客松和黄山山峰等,主景图案下方刊“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字样和面额“5元”字样。
正面图案
背面图案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正面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徽上方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下方为装饰风格的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图案并刊年号“2022”字样;背面主景图案为峨眉山金顶和乐山大佛等,主景图案下方刊“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字样和面额“5元”字样。
正面图案
背面图案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普通纪念币、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面额均为5元,式样为圆角正方形,外接圆直径为30毫米,材质为黄铜合金,发行数量均为1.2亿枚。
转自: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马玲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明年闰二月,农村老人说“癸卯迎水兔,春秋晴天少”是什么意思?
#秋日生活打卡季#明年是2023年,用干支记年法是癸卯年,今年是壬寅年。
提起壬寅、癸卯、甲辰、乙巳……大家有很多人不懂,这是古代人的智慧,是用10天干和12地支依次并列循环往复排列而形成的记年方法。
这10天干和12地支并列循环往复排列到第60组排列,就是一个来回“甲子”年。
那么,古人使用这种60组“甲子”排列,既可以用来记年,又可以用来记月,还可以用来记日,如壬寅年,甲辰日。
为什么明年有闰月,是闰二月呢?我国的农历是阴阳合历,以月亮绕地球运行为核心的记日法叫作阴历,以地球绕太阳运行为核心的记日法叫作阳历。
阴历是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记月法,月亮从朔月到望月整个周期是29.5天。
月亮绕地球转动一周,为一月,绕地球转动12个周期的月相,即朔望月天数是354~355天,若是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是365.25天。
因此,每一自然年,阴历与阳历记日法相比,相差的天数,阴历记日法要少11天左右,有人叫做“日差”,因此,三年的“日差”就会达到30天左右的时间。
古人把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成6个节气,每个月又分两个节气,如春季,农历正月有立春、雨水,二月有惊蛰、春分,三月有清明、谷雨,一年分成二十四节气。
农历这二十四节气,都是依据地球绕太阳公转来决定的,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那么阴历每年与阳历相差11天左右,怎么办呢?
因此,古人就把阴历每3年,就要多出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大约30天,就按阴历计算,这多余的30天时间,就加在阴历月份上,叫做“闰月”,并且依据干支记年法,明年闰月加在阴历二月份后,叫做“闰二月”。
农村老人依据干支记年法的规律,说“癸卯迎水兔”,又是什么意思呢?
癸卯是指2023年按照干支记年法的排列年号,今年是壬寅年,明年是癸卯年,后年是甲辰年。
“癸”在五行中是属水的,因为,甲、乙是属于东方五行木的,丙、丁是属于南方五行金的,戊、己是属于中间五行土的,庚、辛是属于西方五行火的,壬、癸是属于北方五行水的,所以癸的五行是水。
“卯”是12生肖中是属“兔”的,这一个大家比较熟悉,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己属蛇,午属马,未属羊,申属猴,酉属鸡,戌属犬,亥属猪,所以“卯”是属兔的。
这个时候“癸卯迎水兔”,就是“癸”属五行水,“卯”属兔,即癸卯年就是水和兔融合在一起。
“春秋晴天少”,这句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古人认为明年癸卯年是五行属水,意味着明年春季和秋季的雨水非常多,晴天偏少。
春季雨水多,晴天少,有利于小麦和油菜的生长发育,农村有句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所以,明年春季雨水偏多,有利于春季作物的生长。
但是,春季雨水偏多,小麦的赤霉病、粉锈病、根腐病会严重发生,油菜的菌核病、茎腐病、霜霉病等病会增多,因此,要严加注意,认真防治,确保明年夏粮丰收。
明年秋季雨水偏多,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在初秋时节,天气炎热,庄稼正在茁壮成长的关键时候,雨水偏多,对作物生活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中秋节以后,夏玉米、中晚稻、大豆、红薯等作物,正是收获的时候。
因此,必须趁晴天,抢好天,抢收抢割抢晒,是非常关键的事情,避免到手的粮食,因雨天而报废受灾。
到了深秋,在寒露节和霜降节期间,雨水偏多,必须抢时间搞好小麦和油菜的播种,对小麦和油菜的出苗生长,是非常有利的,能够确保冬季土地的墒情良好,为翌年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春秋两季雨水偏多,并不是坏事,因为不会形成洪涝灾害,降雨非常平稳正常,对农作物生长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但是,春季要注意作物的病害防治,秋季要注意作物抢收和抢种,总体来说,明年从天气状况来说,对农业生产是非常有利的。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农民生活观,一起探讨三农生活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关于日本年号,我们应该知道的一些基本知识
年号制度的建立,是东亚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国家体制日臻完备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日本是东亚唯一仍然使用年号的国家。
迄今为止,日本共有 249 个年号,其中南北朝时代有两个年号相同,故日本不同的年号是 248 个。
日本历代年号
长期以来,日本年号的主要出处都是来自中国的四书五经及等儒家经典以及《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学名著,用字和取义都与汉文化有很大的传承关系,同时,也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性。
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是“大化”。公元 645 年,日本发生宫廷,以中大兄皇子为首的革新派在后拥立孝德天皇(第 36 代天皇),并仿照中国制度设立了年号,称为“大化”(645-650)。
日本年号并不是一开始就制度化的,年号时断时续,没有明确规定。例如,孝德天皇以后的第 37 代齐明天皇、第 38 代天智天皇、第 39 代弘文天皇等都没有年号。
直到公元 701 年,文武天皇建年号为“大宝”后,日本年号制度才迎来了重要转折。文武天皇当时颁布《仪制令》,明确规定:“凡公文纪年,皆用年号。”
此后,历代天皇相继制定了自己的年号,并一直沿袭至今。
大宝年后,公元年号的改元制度也并不固定。当时日本政治形势极为复杂动荡,有的一世数元,有的一元数世,南北朝时,还存在二元并行的罕见现象。
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日本年号制度的一大特点是改元频繁。
改元的原因通常有四种:祥瑞改元,代始改元,灾变改元,革年改元。
日本年号某些字的出处和使用率
日本奈良时代(710-794年)和平安时代(794-1185年)初期是祥瑞改元的高峰期,改元几乎都是因灵异、祥瑞之物出现。人们认为上天将祥瑞之物呈于人间以示天意、神意,皇位更迭,“岂人事乎,盖天意也”。
如大化六年(公元 650 年),因宍户国向天皇进献白色野鸡而改元为“白雉”。元正天皇时(公元 717 年)因美浓国发现了灵泉而改元为“养老”。
其他因祥瑞改元的年号还有“庆云”、“神龟”、“灵龟”、“嘉祥”等。
这种情况在中国也是很常见的。
到了第57代阳成天皇(877-885)以后,改元不再以祥瑞之物出现为由,而改为代始改元,灾变改元,革年改元。
“代始改元”是指在新天皇即位时改变年号。
“灾变改元”是指遇到天灾、瘟疫、饥荒等灾难时,更改年号来躲灾避难。
“革年改元”是受中国谶纬说影响,遇到某些特殊年份要更改年号。如《易经》中说“辛酉为革命,甲子为革令”,是说辛酉年是革命之年,甲子年是革令之年,故逢这两个年份,都要改元以示政治革新之意。
在日本的248个年号中,有的年号还与我国封建王朝皇帝的年号相同。
例如第 56 代清和天皇的年号是“贞观”,与我国唐太宗的年号一样。清和天皇(850-880年)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少帝,九岁时继位,由外戚藤原良房摄政。清和天皇在位时期统治还算清明,史称“贞观之治”。
后醍醐天皇
又如第 96代后醍醐天皇在 1334 年改年号为“建武”,与我国东汉光武帝的年号一样。这也与当时时代背景有关系,当时的日本君臣颠倒,幕府控制朝政,天皇如同傀儡,后醍醐天皇继位后,意图“中兴”,所以仿效中国东汉光武帝故事,年号“建武”,把自己实行的亲政称为“ 建武中兴”。
另外日本第105代天皇后奈良天皇,年号“弘治”,与我我国明孝宗的年号一样。
中日两国相同的年号,有的是中国比日本早,日本是学习借鉴中国年号,如后醍醐天皇学习汉光武帝的“建武”。有的是日本早于中国,中国并不知道这个年号已经在异国使用过了。
如南明的“永历”,清朝的“嘉庆”,日本早就使用过了。
中日相同年号
到了明治天皇时期,对年号做出了重大改革,仿照中国明清一帝一年号的做法,建立“一世一元”制。
到1979 年的《年号法》规定只有继承皇位时才可以更改年号。
年号是在汉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因而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汉文化特点,所用汉字读音均为音读,没有训读,字义体现出统治者的愿望。日本所用年号都基本能从儒家经典中找到出典,不少年号的出典还不止一处。
如近代天皇的几个年号:
明治:出自《周易》中“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大正:出自《易经》中“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另外可见《唐书》、《后汉书》。
昭和:出自《书经・尧典》中“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平成:出自《书经・大禹谟》“地平天成”和《史记・五帝本纪》“内平外成”。
而最新的日本年号“令和”不再从中国典籍中选择,而是出自日本典籍《万叶集》。
“令和”的出处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诗经》。其中所收诗歌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长短和歌,一般认为此书成书于奈良年间(公元710-794年)。
《万叶集》
从风格上看,《万叶集》明显受唐风影响。
所以日本政府通过新年号,想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不能做到“彻底”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