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澹台灭明:斩杀蛟龙的勇士,文成武就弟子几百,最初却被孔子小看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后来更是被誉为“大成至圣先师”、“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等。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至今还被推崇认可,据说他门下弟子三千,出了七十二贤人,这些学生中的佼佼者将他的思想理念传播推广出去,一代又一代,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但俗话常说人无完人,这位伟大的人物也有看走眼,事后“真香”的时候,这位被看走眼的学生是谁?他又是怎么让孔子转变态度的呢?
这位学生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是日后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他出生在鲁国武城,和孔子喜爱的学生子游是好朋友,有次孔子询问子游在武城做长官时有没有发现什么人才,子游就推荐了澹台灭明,他对老师孔子说:“有位叫做澹台灭明的人,他做事始终不忘初心,总是为别人着想,他不在乎自己在帮助别人时候的利益损失,因此总是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如果没有什么公事他不会特意来拜访我,也从不因为我的身份讨好我。”
孔子听到这人品行如此端正,非常欣赏,子游就将澹台灭明引见给了孔子。孔子是抱有很大热情的,但没想到刚见到澹台灭明本人,孔子就被浇了一盆冷水,原因无他,实在是澹台灭明相貌实在是过于丑陋。虽然以貌取人不对,但在当时,外形是否优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如果相貌端正、身姿挺拔,那么这个人就会被众人认为是如其外表一般端正。如果相貌扭曲、身形猥琐,那么这个人就会被大家认为和外形一样的猥琐。所以孔子在看到澹台灭明时大吃一惊,这和他想象中的端正君子完全不符。
但澹台灭明是来拜师的,而且除了外貌其他能力都不错,孔子自己的教育理念中也有有教无类这一条,所以就算心中有些纠结,孔子还是正式收了澹台灭明为徒。澹台灭明虽然外形不佳,但别的方面确实十分优秀,拜了孔子为师后潜心学习,学习完毕后就积极投身于实践当中,将所学传授下去,造福百姓,在为人处世方面光明正大,不会将心思又在什么旁门左道上,对于有权有势的人也是毫不谄媚,坚持自己的操守。
澹台灭明在后来还去往了南方的楚国,在楚国他更是积极弘扬儒家学说,创立了一套自己的教学管理制度,他门下弟子三百,成为当地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学派,而澹台灭明也是当地有名的君子,他不止影响了所在的楚国,诸侯各国都盛传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听到这些消息后十分欣慰,同时也不由感叹:“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这位贤人的才干受到众人称赞,他重义轻财的品德甚至被神化,在唐代《括地志》中就有一段关于澹台灭明斩杀蛟龙的故事。说是有天,澹台灭明身上带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珠,来到河边要乘船过河,一开始风平浪静,小舟行至河心时河水突然翻滚起来,两条蛟龙从河水中跃出,想要击沉小舟,杀死澹台灭明夺取他身上的宝珠。澹台灭明勃然大怒,高声说道:“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力劫。”之后拔剑跳入水中,和两条蛟龙在一番激烈的争斗中成功取胜,杀死了两条蛟龙。为了表示自己并不是吝惜钱财,他坚决地将价值连城的宝珠扔入河中。这种高尚的品德为他的家乡鲁国所推崇,数千年来鲁人一直有种 “宁让钱,不让言”的坚持。
澹台灭明死后,他的弟子将他安葬于武城故里。他虽身死,对于他的纪念却一直没有停过,后人争相为他立墓,现存的澹台灭明墓就有三处,分别在今天的今山东省平邑县、河南省通许县 和江西省南昌市。儒家传人将他供奉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的西庑内从祀孔子。从明天启四年(1624),主祀曾参和子游的费县关阳司建二贤祠,在清乾隆三年(1766),将澹台灭明改为主祀。
澹台灭明虽然先天条件不佳,相貌丑陋,但他的才干超出常人,在这样优秀的能力面前,外貌上的劣势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虽然外形条件有时确实十分重要,改变起来也实在不容易,但这都是次要的,在真正的高强本领面前,所谓外貌都是只是加分项罢了。真正的强者始终是用实力说话,就像澹台灭明,他不止让孔子佩服,还让几千年来的人们心服口服。
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这标题来自于《夜航船》的一个笑话: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士子不懂装懂,把“澹台灭明”当成了“澹台”、“灭明”两个人,把“尧舜”当成了一个人,如此无知却高谈阔论,自然被僧人笑话。
“澹台灭明”在《论语》中只出现过一次,但仅一次出场,也很出彩: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说的是子游做了武城县令,孔子带着弟子去看他,见到子游之后,除了揶揄了他“割鸡焉用牛刀”外,还问他是否找到了人才,子游回答说:“有个名叫澹台灭明的,走路从来不抄近道,没有公事,是从不到我住的地方来。”
澹台灭明把“超不超近道”都看做是修身的一个标准,可见他的自律无人能及;同时不与上级拉关系、走后门,也表明了他的清高和君子之风。就这一次出场,让我对他产生了兴趣,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虽在《论语》中记载仅有一次,在《史记》中却有较详细的记载: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
“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设取予去就,名施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貎取人,失之子羽。’”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候,大者为师博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济。”
从这几条记载来看,澹台灭明字子羽,相貌丑陋凶恶,孔子到武城看望子游时,澹台灭明打算拜孔子为师。在子游的举荐下见了孔子并拜师,但孔子却嫌弃他的相貌,认为他不适合跟随自己学习,冷落了他。在这种情况下,澹台灭明就离开了孔子到楚国去自己修行。澹台灭明德行高尚,学识渊博,仍以孔子为宗师,崇奉孔子学说,专释春秋大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在楚国设馆收徒,名身大振。孔子听说了之后,很是为自己的行为后悔,说:“我单凭言辞判断一个人的价值,所以看错了宰予;单凭相貌判断,看错了子羽。”
到了 东汉时期,澹台灭明做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被安在曲阜孔庙大成殿从祀孔子。
澹台灭明:斩杀蛟龙的勇士,文成武就弟子几百,最初却被孔子小看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后来更是被誉为“大成至圣先师”、“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等。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至今还被推崇认可,据说他门下弟子三千,出了七十二贤人,这些学生中的佼佼者将他的思想理念传播推广出去,一代又一代,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但俗话常说人无完人,这位伟大的人物也有看走眼,事后“真香”的时候,这位被看走眼的学生是谁?他又是怎么让孔子转变态度的呢?
这位学生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是日后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他出生在鲁国武城,和孔子喜爱的学生子游是好朋友,有次孔子询问子游在武城做长官时有没有发现什么人才,子游就推荐了澹台灭明,他对老师孔子说:“有位叫做澹台灭明的人,他做事始终不忘初心,总是为别人着想,他不在乎自己在帮助别人时候的利益损失,因此总是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如果没有什么公事他不会特意来拜访我,也从不因为我的身份讨好我。”
孔子听到这人品行如此端正,非常欣赏,子游就将澹台灭明引见给了孔子。孔子是抱有很大热情的,但没想到刚见到澹台灭明本人,孔子就被浇了一盆冷水,原因无他,实在是澹台灭明相貌实在是过于丑陋。虽然以貌取人不对,但在当时,外形是否优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如果相貌端正、身姿挺拔,那么这个人就会被众人认为是如其外表一般端正。如果相貌扭曲、身形猥琐,那么这个人就会被大家认为和外形一样的猥琐。所以孔子在看到澹台灭明时大吃一惊,这和他想象中的端正君子完全不符。
但澹台灭明是来拜师的,而且除了外貌其他能力都不错,孔子自己的教育理念中也有有教无类这一条,所以就算心中有些纠结,孔子还是正式收了澹台灭明为徒。澹台灭明虽然外形不佳,但别的方面确实十分优秀,拜了孔子为师后潜心学习,学习完毕后就积极投身于实践当中,将所学传授下去,造福百姓,在为人处世方面光明正大,不会将心思又在什么旁门左道上,对于有权有势的人也是毫不谄媚,坚持自己的操守。
澹台灭明在后来还去往了南方的楚国,在楚国他更是积极弘扬儒家学说,创立了一套自己的教学管理制度,他门下弟子三百,成为当地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学派,而澹台灭明也是当地有名的君子,他不止影响了所在的楚国,诸侯各国都盛传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听到这些消息后十分欣慰,同时也不由感叹:“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这位贤人的才干受到众人称赞,他重义轻财的品德甚至被神化,在唐代《括地志》中就有一段关于澹台灭明斩杀蛟龙的故事。说是有天,澹台灭明身上带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珠,来到河边要乘船过河,一开始风平浪静,小舟行至河心时河水突然翻滚起来,两条蛟龙从河水中跃出,想要击沉小舟,杀死澹台灭明夺取他身上的宝珠。澹台灭明勃然大怒,高声说道:“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力劫。”之后拔剑跳入水中,和两条蛟龙在一番激烈的争斗中成功取胜,杀死了两条蛟龙。为了表示自己并不是吝惜钱财,他坚决地将价值连城的宝珠扔入河中。这种高尚的品德为他的家乡鲁国所推崇,数千年来鲁人一直有种 “宁让钱,不让言”的坚持。
澹台灭明死后,他的弟子将他安葬于武城故里。他虽身死,对于他的纪念却一直没有停过,后人争相为他立墓,现存的澹台灭明墓就有三处,分别在今天的今山东省平邑县、河南省通许县 和江西省南昌市。儒家传人将他供奉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的西庑内从祀孔子。从明天启四年(1624),主祀曾参和子游的费县关阳司建二贤祠,在清乾隆三年(1766),将澹台灭明改为主祀。
澹台灭明虽然先天条件不佳,相貌丑陋,但他的才干超出常人,在这样优秀的能力面前,外貌上的劣势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虽然外形条件有时确实十分重要,改变起来也实在不容易,但这都是次要的,在真正的高强本领面前,所谓外貌都是只是加分项罢了。真正的强者始终是用实力说话,就像澹台灭明,他不止让孔子佩服,还让几千年来的人们心服口服。
《长月烬明》墨河蛟龙是谁?战神冥夜与蚌妖桑酒“一场梦”大虐
《长月烬明》真的非常好看,正在追剧的观众真的是在沉浸式追剧,当然对剧情也非常挑剔,因为剧组说自己很用心,说这部剧可以细抠,那观众可就不客气了!
澹台烬当上景王之后,跟盛国大战,为了战胜,他四处搜寻妖兽,翩然探出墨河底部有一只万年大妖。澹台烬召集术士前往墨河捉妖。
河底沉睡万年的蛟龙到底是谁?它身体环绕着蚌壳深深陷入梦境之中,被澹台烬强行唤醒的蛟龙被触发了渡劫时间,从混沌中惊醒的蛟龙面临着一念成神或一念成魔。
黎苏苏察觉到澹台烬被蛟龙的怨气影响,为了阻止蛟龙成魔,黎苏苏进入蛟龙梦境,希望将它唤醒,而澹台烬、萧凛也主动入梦,叶冰裳则是意外入梦,其实这四位还真的都是万年之前的梦中人。
般若浮生是蛟龙的梦境,所以河底沉睡的蛟龙到底是谁?
万年之前战神冥夜本是东海的一条蛟龙,苦修多年被拔擢为战神力抗魔军,此前的天昊战神陨落前将东洲托付给冥夜守护,而同为水族的桑酒只是墨河统治者蚌族的公主,如果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桑酒天生仙髓,有飞升成仙的可能。
所以我们看到沉睡的万年大妖蛟龙环抱着一个空空的蚌壳,这不就是冥夜和桑酒的真身吗?万年来不断重复梦境无法醒来的蛟龙,难道不就是冥夜吗?
这设定真的很绝美啊!
桑酒爱慕冥夜,天欢圣女为了给冥夜疗伤取走墨河的镇水石,是桑酒取出仙髓替代万年冰晶镇守湖底,这才平复水患,桑酒的父亲挟恩图报,要挟冥夜答应婚约,迎娶自己的女儿桑酒。
这故事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啊,天欢圣女是目前这部剧最让人生厌的角色,这仙女是真的纯坏,她瞧不起寻常水族,称蚌族为低等生物,她明知道取走冰晶之后的破坏力,却认为这些低等族类为了冥夜献祭是给恩赐。
关于冥夜和桑酒的感情线,其实不需要多做讨论,冥夜是万年铁树开花,桑酒确实对他痴心一片,这大概就是宿命的开始,他们的情缘其实是从冥夜和桑酒这一世开始的。
在梦境中,我们看到了稷泽神君和初凰神君,这两位跟黎苏苏都有不得了的渊源,掌管时间的稷泽神君镇守荒渊万年,最后一口气等待的就是黎苏苏,等到黎苏苏之后他将过去镜给了她。
他还说了一句:她知你知,冥夜桑酒不知,这句话相当有深意了。
稷泽看到桑酒的第一眼,就看到了很多渊源,但是他不能多说,只送出四个字给桑酒“谨记初心”,不知道这份初心究竟指的是什么。
而初凰神君只说看桑酒亲切,就送了她一缕神力,这缕神力可以连接桑酒和冥夜,只要桑酒思念冥夜,便可跨越时空相见,但只能使用一次。
攻略了一下,黎苏苏是初凰和谛冕的女儿,初凰此刻见到的桑酒是入梦境的黎苏苏,这其实是一次母女相见的机缘,作者想象力还是有的。
万年之前,神明与魔神一战,只能用惨烈形容,一战之后,世间再无神明,而世间怨念邪念不断,魔神总会死灰复燃,永远不会消失,只是当时魔神开启了同悲道,就是要覆灭一切,那些跟随魔神的人不知真相,并不清楚魔神其实不想做三界之主,只是想同归于尽。
这种大事儿摆在眼前,冥夜和桑酒感情上的事都不算事了,冥夜知道自己这一战很难生还,所以才写了休书给桑酒,桑酒在这段感情中确实受伤严重,不仅是精神上的痛苦,还包括被天欢算计一直去泡弱水,很惨的小妖精。
这部剧的特效给我的感觉就是经费在燃烧,确实看起来很贵,大场面很多,那种悲壮感也呈现了出来,视觉上是非常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