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乒乓球友如果学会这样移动步伐,脚下就不会乱了
很多球友困惑,在打比赛的时候,不管是接发球还是相持,移动起来总是很别扭,甚至两腿打架,不会顺畅地找到合适的击球点。我觉得,出现这个问题,最主要是因为脑海中对移动步伐不清晰,根本不知道往哪移动、怎么移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首先,搞清楚为什么必须移动步伐?如果是定点练球,就不用移动步伐,只要双方都保持基本动作不变形,站在原地也能对打很长时间。关键是,实战中来球落点不固定,要想还能继续保持正确的击球动作不变形,就得去找合适的击球点。
说到这里,我们就再谈一下打球的基本站位。双脚平行站立,持拍手一侧的脚可以稍微靠后一点,但不能站成身体侧对球台;脚尖朝前,至少不能是内八字或外八字,如果这样很不利于移动;双腿弯曲,重心下沉,让身体半蹲前倾,有一种往球台上趴的感觉;脚后跟微微抬起,这样就能自然把重心压在两脚的前脚掌上。
保持这样的站位去移动,还得保证移动后还是这样的站位,这才是正确的移动。如果移动很快,但这个基本站位变形了,或者身体站直了、重心后坐了都不能很好击球。
然后是击球点,保持好这个身体站位以后,最合适的击球点在身体正前方。这样去找,比如右手持拍,让左右臂两个肘关节贴着身体侧面,小臂平行于地面,双臂自然在身体正前方形成一个三角形,击球点就在这个三角形的顶角位置附近。打球时,把左手也抬起来,让它平行于地面,别放在身体左侧面,击球点基本就在左手指尖前面,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
任何时候都要知道自己身前有这个三角形才对,移动后这个三角形固定不变,如果没有这个意识,击球点很容易跑到身体侧面,或者距离身体很远,这样击球点就晚了,不能做到迎着球去打了。
其次,要清楚到底怎么移动。步伐移动不是胡乱移动的,不是看到球就上步或退步,而是不同落点的球有各自对应的移动方法。
我们有必要搞清楚球到我方球台后的落点。其实对方打过来的球无外乎这几种情况。
方向是:身左、身前、身右。长短是:短球、半出台球、长球。
这样形成的落点就9种,身左短球、身左半出台、身左长球;身前短、身前半出台、身前长球;身右短、身右半出台、身右长球。
知道也就固定这几种落点后,我们只要强化每一种落点的移动方法就可以了,比如右手持拍。
第一个,如果我们判断是短球,不管是左、中、右,只管毫不犹豫先小垫步左脚,同时上右脚。见到短球就是这么上步,否则就很难接出质量。
第二个,如果是身体左边的长球或半出台,就向左边迈左脚,右脚顺势跟上来,保持好基本站位。
第三个,如果是身前的长球或半出台,如果反手处理,可以不做大幅度移动,只需脚下颠一下,如果是正手就先移动左脚垫步,同时向后撤步让出距离。
第四个,如果是身体右边长球或半出台,就向右迈右脚,然后左脚顺势跟上。至于移动的幅度,需要根据来球,离我们身体远了,就迈得大一点,近了就小垫步,总之得移动一下。
所以,知道了这几种落点的球以后,就不断强化这样的意识,不管是什么球,都按照固定方法去移动步伐。
再次,移动后的转换和还原不能忽视我们学会怎么移动以后,还要明白其中的重心转换。基本是这样,哪一只脚先移动,重心就转到哪只脚上,如果只是脚步移动过去了,重心还是在原地,那还是和没移动一个道理。也就是说,哪只脚移动了,重心就踩在哪里,同时引拍击球。
击完球了不是站在那里,而是颠一下,快速还原。如果刚开始不好体会,可以这样做,击球时刻意抬起脚后跟,击完球顺势落下,这样也是个小还原,目的是让身体放松下来,好再次紧张。
前后、左右方向的还原同样重要。尤其是处理完短球后,不是站在那里等球过来,而是快速把右脚撤回了,同时左脚也收回来,这样才不会被来球顶住。向左或向右移动步伐后,也是同样道理,即便没有时间回到原位,也要迅速完成脚下的还原。
最重要的是在脑海中不断强化步伐移动意识,把移动和出手击球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击球动作。这样长期练习才能形成固定的打球习惯和下意识。
我是如月朋心,爱打乒乓、学乒乓,希望球友们多关注,共同探讨乒乓球技,共同学球、涨球、共享乒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