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几斤几两重,都来算算
出生年的重量:
1941:6钱 1942:8钱 1943:7钱 1944:5钱 1945:1两5
1946:6钱 1947:1两6 1948:1两5 1949:7两 1950:9钱
1951:1两2 1952:1两 1953:7钱 1954:1两5 1955:6钱
1956:5钱 1957:1两4 1958:1两4 1959:9钱 1960:7钱
1961:7钱 1962:9钱 1963:1两2 1964:8钱 1965:7钱
1966:1两3 1967:5钱 1968:1两4 1969:5钱 1970:9钱
1971:1两7 1972:5钱 1973:7钱 1974:1两2 1975:8钱
1976:8钱 1977:6钱 1978:1两9 1979:6钱 1980:8钱
1981:1两6 1982:1两 1983:7钱 1984:1两2 1985:9钱
1986:6钱 1987:7钱 1988:1两2 1989:5钱 1990:9钱
1991:8钱 1992:7钱 1993:8钱 1994:1两5 1995:9钱
1996:1两6 1997:8钱 1998:8钱 1999:1两9 2000:1两2
2001:6钱 2002:8钱 2003:7钱 2004:5钱 2005:1两5
2006:6钱 2007:1两6 2008:1两5
出生月的重量:
一月:6钱 二月:7钱 三月:1两8 四月:9钱
五月:5钱 六月:1两6 七月:9钱 八月:1两5
九月:1两8 十月:8钱 十一月:9钱 十二月:5钱
出生日的重量:
初一:五钱 初二:一两 初三:八钱 初四:一两五 初五:一两六
初六:一两五 初七:八钱 初八:一两六 初九:八钱 初十:一两六
十一:九钱 十二:一两七 十三:八钱 十四:一两七 十五:一两
十六:八钱 十七:九钱 十八:一两八 十九:五钱 二十:一两五
廿一:一两 廿二:九钱 廿三:八钱 廿四:九钱 廿五:一两五
廿六:一两八 廿七:七钱 廿八:八钱 廿九:一两六 三十:六钱
出生时辰的重量:
子时(23-1点):一两六 丑时(1-3点):六钱
寅时(3-5点):七钱 卯时(5-7点):一两
辰时(7-9点):九钱 巳时(9-11点):一两六
午时(11-13点):一两 未时(13-15点):八钱
申时(15-17点):八钱 酉时(17-19点):九钱
戌时(19-21点):六钱 亥时(21-23点):六钱
批注诗:
2两1:短命非业谓大凶,平生灾难事重重,凶祸频临限逆境,终世困苦事不成
2两2:身寒骨冷苦伶仃,此命推来行乞人,劳劳碌碌无度日,中年打拱过平生
2两3:此命推来骨轻轻,求谋做事事难成,妻儿兄弟应难许,别处他乡作散人
2两4:此命推来福禄无,门庭困苦总难荣,六亲骨肉皆无靠,流到他乡作老人
2两5:此命推来祖业微,门庭营度似希奇,六亲骨肉如水炭,一世勤劳自把持
2两6:平生一路苦中求,独自营谋事不休,离祖出门宜早计,晚来衣禄自无忧
2两7:一生做事少商量,难靠祖宗作主张,独马单枪空作去,早年晚岁总无长
2两8:一生作事似飘蓬,祖宗产业在梦中,若不过房并改姓,也当移徒二三通
2两9:初年运限未曾亨,纵有功名在后成,须过四旬方可上,移居改姓使为良
3两:劳劳碌碌苦中求,东走西奔何日休,若能终身勤与俭,老来稍可免忧愁
3两1:忙忙碌碌苦中求,何日云开见日头,难得祖基家可立,中年衣食渐无忧
3两2:初年运错事难谋,渐有财源如水流,到的中年衣食旺,那时名利一齐来
3两3:早年做事事难成,百计徒劳枉费心,半世自如流水去,后来运到始得金
3两4:此命福气果如何,僧道门中衣禄多,离祖出家方得妙,终朝拜佛念弥陀
3两5:生平福量不周全,祖业根基觉少传,营事生涯宜守旧,时来衣食胜从前
3两6:不须劳碌过平生,独自成家福不轻,早有福星常照命,任君行去百般成
3两7:此命般般事不成,弟兄少力自孤成,虽然祖业须微有,来的明时去的暗
3两8:一生骨肉最清高,早入学门姓名标,待看年将三十六,蓝衣脱去换红袍
3两9:此命少年运不通,劳劳做事尽皆空,苦心竭力成家计,到得那时在梦中
4两:平生衣禄是绵长,件件心中自主张,前面风霜都受过,从来必定享安泰
4两1:此命推来事不同,为人能干异凡庸,中年还有逍遥福,不比前年云未通
4两2:得宽怀处且宽怀,何用双眉总不开,若使中年命运济,那时名利一齐来
4两3:为人心性最聪明,做事轩昂近贵人,衣禄一生天数定,不须劳碌是丰亨
4两4:来事由天莫苦求,须知福禄胜前途,当年财帛难如意,晚景欣然便不忧
4两5:福中取贵格求真,明敏才华志自伸,福禄寿全家道吉,桂兰毓秀晚荣臻
4两6:东西南北尽皆通,出姓移名更觉隆,衣禄无亏天数定,中年晚景一般同
4两7:此命推来旺末年,妻荣子贵自怡然,平生原有滔滔福,可有财源如水流
4两8:幼年运道未曾享,苦是蹉跎再不兴,兄弟六亲皆无靠,一身事业晚年成
4两9:此命推来福不轻,自立自成显门庭,从来富贵人亲近,使婢差奴过一生
5两:为利为名终日劳,中年福禄也多遭,老来是有财星照,不比前番目下高
5两1:一世荣华事事通,不须劳碌自亨通,兄弟叔侄皆如意,家业成时福禄宏
5两2:一世亨通事事能,不须劳思自然能,宗施欣然心皆好,家业丰亨自称心
5两3:此格推来气象真,兴家发达在其中,一生福禄安排定,却是人间一富翁
5两4:此命推来厚且清,诗书满腹看功成,丰衣足食自然稳,正是人间有福人
5两5:走马扬鞭争名利,少年做事废筹论,一朝福禄源源至,富贵荣华显六亲
5两6:此格推来礼仪通,一生福禄用无穷,甜酸苦辣皆尝过,财源滚滚稳且丰
5两7:福禄盈盈万事全,一生荣耀显双亲,名扬威震人钦敬,处世逍遥似遇春
5两8:平生福禄自然来,名利兼全福禄偕,雁塔提名为贵客,紫袍金带走金鞋
5两9:细推此格妙且清,必定才高礼仪通,甲第之中应有分,扬鞭走马显威荣
6两:一朝金榜快提名,显祖荣宗立大功,衣食定然原欲足,田园财帛更丰盈
6两1:不做朝中金榜客,定为世上一财翁,聪明天赋经书熟,名显高克自是荣
6两2:此名生来福不穷,读书必定显亲荣,紫衣金带为卿相,富贵荣华皆可同
6两3:命主为官福禄长,得来富贵定非常,名题金塔传金榜,定中高科天下扬
6两4:此格权威不可当,紫袍金带坐高堂,荣华富贵谁能及,积玉堆金满储仓
6两5:细推此命福不轻,安国安邦极品人,文绣雕梁政富贵,威声照耀四方闻
6两6:此格人间一福人,堆金积玉满堂春,从来富贵由天定,正笏垂绅谒圣君
6两7:此名生来福自宏,田园家业最高隆,平生衣禄丰盈足,一世荣华万事通
6两8:富贵由天莫苦求,万金家计不须谋,十年不比前番事,祖业根基水上舟
6两9:君是人间衣禄星,一生福贵众人钦,纵然福禄由天定,安享荣华过一生
7两: 此命推来福不轻,不须愁虑苦劳心,一生天定衣与禄,富贵荣华过一生
7两1:此名生来大不同,公侯卿相在其中,一生自有逍遥福,富贵荣华极品隆
7两2:此格世界罕有生,十代积善产此人,天上紫微来照命,统治万民乐太平
注: 10钱是1两
今天,我们怀念周总理
编者按:今年1月8日是周恩来同志逝世43周年纪念日。周恩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一生始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杰出楷模;他始终不忘初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他具有高超的谈判艺术,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即使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也不忘读书与学习,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
青年时代的周恩来。
1921年春,周恩来加入中国。这是他和入党介绍 人张申府(右一)、刘清扬在柏林万赛湖。
长征到达陕北时的周恩来。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和秦邦宪、等亲赴西安,通过谈判,促成事变和平解决。这是周恩来和秦邦宪(左一)、(左二)在西安合影。
1937年8月,周恩来与进行五次谈判后回到延安。这是他和、朱德、林伯渠在居住的窑洞前合影。
1945年4月,中国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这是周恩来和、、朱德在七大主席台上。
1946年9月16日,周恩来为抗议破坏和平谈判,愤然离开南京到上海。这是他和李维汉(右)、郭沫若在代表团驻上海办事处门前合影。
1948年5月,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陕北迁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这是周恩来在西柏坡办公室签署作战命令时的留影。
周恩来在新政协筹备会上作报告。
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和在城楼上。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其非凡的领袖风范折服了在场的外国人。
1955年,周恩来视察北京第一棉纺厂。
1956年5月26日,周恩来在招待出席全国科学规划会议代表的酒会上,同科学家们亲切交谈。
1962年初,周恩来和、陈云在中央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上。
1963年2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苏州游园时,亲自清点随同人数并购买公园门票。
1968年2月,周恩来在国务院工交、财贸、农林和工交等单位大会上讲话。
1973年6月,周恩来重返延安。
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同志在他45岁生日这天,写下了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五、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领导风范:维护大局、勇于担当、不忘初心
周恩来同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对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是他对同志和朋友的细心爱护。1966年3月8日凌晨河北邢台发生地震,造成严重伤亡。周恩来同志当天就召开国务院紧急会议部署救灾,9 日深夜赶到邢台。他来到受灾最严重的村子。群众听到周恩来来了,都涌到一处空场。他登上一个大木箱讲话,发现老百姓迎风站着,坚决要求当地干部让群众掉过头去,他改为迎着风讲话,鼓励大家要“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在照片上还可以看到他讲话时那充满忧伤的神情。电影艺术家秦怡在回忆文章中讲道 :抗战时在重庆,她的女儿斐斐得了胃病,经常呕吐。1957 年,她到北京参加亚洲电影节。“在一次晚宴中,我有幸坐在周恩来的身边。他忽然问我:‘斐斐怎么样?胃病是不是已经治好?’时隔多年,连我自己都快要忘记的事,周恩来却记得如此清楚。这更使我对他的敬意倍增。他岂止关心了我的女儿和我,他的心胸装着整个人类。”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除了战场上的直接较量,关于停战谈判的斗争也进行得十分艰苦。周恩来作为当时主持日常工作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和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直接领导和指导了停战谈判工作,为推动谈判进行并取得理想结果付出了艰苦努力。他不仅承担了大量的具体工作,更在整个谈判过程中显示了高超的谈判艺术:在谈判时机的选择上,周恩来根据战场形势作出冷静清晰的判断;在谈判人选的斟酌上,周恩来选择了经验丰富的李克农,并给以原则策略和具体操作方面的指导;在谈判过程中,周恩来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对于坚持、让步、僵持、变通的策略运用匠心独具,同时又注意协调与苏、朝两方的关系,最终推动了停战协定的签字。
读书学习: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农历45岁生日。他在重庆红岩村写下《我的修养要则》以明心志,其中第一条就提出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同年11月,周恩来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对“要则”作出深化和补充,再次强调“必须从专而精入手”。这就是周恩来的“精专”读书法,即读书贵精而不贵博,重在深度而不在广度。
埃及位于哪里?人口、面积多少?GDP、军力如何?是阿拉伯国家吗
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埃及是阿拉伯国家
金字塔
首都:开罗
国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30位)
人口:1.05亿(世界排名14位)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社会中上层人士一般用英语或法语进行交流)
宗教信仰: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苏伊士运河
地理位置:非洲东北部(跨非、亚两大洲)
陆上邻国4个:
1、利比亚
2、苏丹
3、以色列
4、巴勒斯坦
埃及东面红海;北面地中海
海岸线长度:2900千米
埃及是非洲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南非)
GDP总量:4041亿美元
货币名称:埃及镑
官方汇率:1美元≈30埃及镑(2023年2月)
埃及建国日期:1953年6月18日
埃及历史上相继被英国、希腊、罗马征服或侵占
建国后国名为:埃及共和国;1971年9月1日,改名: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世界著名的尼罗河全长6700千米(长江6363千米),在埃及境内长1530千米
埃及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所在地
埃及气候
埃及全国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东北部的开罗地区夏季平均气温最高34.2℃;最低20.8℃;冬季最高19.9℃,最低9.7℃
南方地区夏季气温最高42℃,最低20.8℃,冬季最高25.8℃,最低9.6℃
埃及美女
水资源
整个非洲干旱缺水,但也有大江大河,比如世界著名流量巨大的尼罗河,就流经埃及
埃及97%的水源来自尼罗河
因埃及大部分地区处于沙漠地带,灌溉用水占埃及用水量的90%
石油、天然气:
埃及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在非洲第六位,排名靠前;天然气储量非洲第三位
埃及全国划分为8个经济区,每个区包括一个或数个省;共27个省
埃及主要大城市:
1、开罗
埃及首都
位于尼罗河三角洲;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
大开罗区,人口超过2500万,是阿拉伯及非洲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
2、亚历山大
埃及第二大城市
亚历山大
尼罗河畔,距首都开罗 200多千米
埃及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城市
亚历山大气候宜人,风景秀美,是埃及的夏都和避暑胜地;同时也是埃及 航运及外向型工业中心之一
3、塞得港
埃及主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处于非洲、亚洲、地中海、红海的交汇点,城市的综合实力较强
随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而形成的城市
开罗
4、沙姆沙伊赫
新闻及广播中经常听到这个名字
曾被以色列占领,后归还埃及
著名的热带海滨度假胜地,每年有成千上万来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观光度假
当前在埃及的华侨华人总数不超过1万人
埃及总统为国家元首
现任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
1954年出生,毕业于埃及军事学院;曾在美国陆军作战学院学习
埃及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
埃及是传统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31%
埃及需进口粮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
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埃及是非洲第一大钢铁生产和消费国
埃及全国主要依靠:石油、旅游、侨汇、苏伊士运河收费四项收入
埃及国民银行是埃及最大的商业银行,在上海已设立分行
埃及银行为第二大商业银行,在广州已设立办事处
主要旅游景点:
一、金字塔
2、狮身人面像
3、卢克索神
4、阿斯旺
埃及对外贸易
埃及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沙特;日本;阿联酋等
由于出口商品很少,外贸出口连年逆差
主要出口商品:石油;天然气;机电;塑料;农产品;服装;纺织品
主要进口商品:油气产品;电气设备;车辆;谷物;塑料;药品;钢铁;大豆
埃及港口
中埃两国贸易
中国向埃及出口:机电产品;纺织服装;高新产品等
从埃及进口:原油;液化气;农产品等
美国是埃及的主要援助国家;其它向埃及提供援助的国家还有:德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等
提供援助的国际组织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
埃及城市
埃及军事
埃及武装部队总兵力:45万
其中:
1、陆军:32万
2、海军:2万
3、空军:3万
4、防空:8万
5、国民警卫队:6万
埃及警察
6、边防部队:1.5万
7、公安部队:6万
8、海岸警卫队:7500人
9、预备役部队:25.5万
埃及铁路:
埃及铁路总长10008公里;全国火车站800个
铁路主要沿尼罗河及地中海沿岸分布
阿盟总部外长会议
首都开罗目前共有3条地铁线路,总长110公里
埃及整个铁路系统运输效率低,设备陈旧
埃及空运
埃及全国共有机场:30座,含国际机场11座
开罗机场最大,占埃及航空总客运量的38%;全国航空货运量99%
另外还有沙姆沙伊赫机场(6.5%);赫尔格达机场(11%)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长195千米,宽280~350米,水深23米,是世界最繁忙的航线之一
埃及航空
苏伊士运河通航量约占全世界航运量的11%;集装箱运输量占全球的26%
埃及海运:
埃及海岸线总长2900千米
亚历山大港--埃及最大的港口
埃及有7条国际海运航线
埃及共有62个港口,比较大的港口有:
1、亚历山大港
2、塞得港(最大集装箱港口)
开罗大学
3、苏伊士港
4、杜密尔特
埃及著名大学:
1、开罗大学
2、亚历山大大学
3、爱资哈尔大学
4、艾因·夏姆斯大学
5、开罗美国大学
阿盟会议代表
外交政策
首都开罗现为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重要国际组织)所在地
埃及外交政策:独立自主;不结盟;相互尊重;不干涉内政
埃及已与166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埃及对外关系
1、同美国关系
纳赛尔总统时期,埃美关系比较紧张;1967年同美断交;现在同美国关系已有改善
2、同俄罗斯关系
1943年,两国建立公使级外交关系;1954年升为大使级关系
3、同欧盟国家关系
关系正常
4、同卡塔尔关系
2017年,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2021年,与卡塔尔恢复全面外交关系
5、同匈牙利关系
2023年2月28日,两国签署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
6、同中国关系
中国与埃及为可靠、真诚的朋友加伙伴关系
埃及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1956年5月30日正式建交
1999年,两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2006年,两国建立战略对话关系
2007年1月起,两国互免外交和公务护照签证
1955年起,两国互派留学生
1997年起,两国教育部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
目前,埃已有12所大学开设中文专业
两国现已结成友好省市:17对
航班:开罗---北京;广州;成都,阿斯旺---上海;北京,均有航线
父亲的“幸运档案”
每每讲到从前,父亲总会习惯性地带上一句:“我还真是幸运啊。”比如他说:“按农历算,我出生在1932年的九月初二。后来一查,对应的日子刚好是阳历的10月1日,国庆节。哈哈是不是很巧?我还真是幸运啊。”
苦难中长成的“娃娃兵”
80多年过去,父亲仍清晰地记得,曾如何“幸运地”躲过了日本侵略者的屠刀。
那是1937年冬的一天,日军侵入山东。济阳老家的乡亲们得知即将进村的侵略者要“抢光、烧光、杀光”,集体向野外奔逃。为保性命,一些实在跑不动路的老幼病残被无奈留下。日本兵破门而入时,年仅5岁的父亲并不知发生了什么,只是无措地站在地上,大睁着眼睛,仰脸看着日本兵在他头顶上“嗖”地抽出了刺刀……炕上,还睡着他不到2岁的小妹妹,我的姑姑。恍惚间,旁边的中国翻译似摆摆手说了些什么,日本兵缓了缓,收刀离去。
父亲也记得,那时候,每当侵略者的飞机轰隆隆飞过老家的上空,我的爷爷都会赶紧关闭家里的木门,拉着他跪下。爷爷并不知道那是飞机,他强按着父亲的头往地上磕着,不住地祈求保佑。后来,刚满12岁的父亲,就被迫在拿着刀枪棍棒的日伪军监督下,扛着比自己还高的铁锹和村里的一些人去修炮楼,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父亲14岁时,我的奶奶病逝,原本就贫穷的家又缺失了应有的照管,日子过得更是雪上加霜。可是,再难的日子也得过下去。他找来别人不要的碎旧布头,熬了浆水打成袼褙;野地里拔些苘麻用水浸泡,剥出来搓成麻绳;然后,穿针引线纳鞋底,依葫芦画瓢地给自己和家人做鞋穿。看到木匠用墨斗排线,他反复琢磨、尝试,竟也做出了一模一样的墨斗。最酷的,是他曾花了好几天的工夫,做出过一辆特别好用的棉纺车,以至于我的太爷兴高采烈地扛去送给了他已嫁到外村的闺女——父亲的姑姑。村里人都说:这何伙子,心可灵啊!父亲的曾用名是何其福,何伙子是他年少时的乳名。父亲有个会拉胡琴的远房哥哥,见他喜欢胡琴,就给了他几根弦;父亲便用竹子和空罐头盒自制了琴弓和琴筒——没有蟒皮蒙琴筒,就用猪膀胱膜代替。接下来,在没有乐谱且无人指点的情况下,竟吱吱呀呀兀自拉响了属于自己的乐曲。
“心可灵”的父亲,总是不断琢磨,见什么就学什么,做出的物件用着顺手,通常会被乡亲们拿去,而后回报给他几个热热乎乎的高粱饼子。
父亲还记得,1946年,从济南调了两个团和的队伍对打了整整一个昼夜,之后大获全胜的队伍驻进了济阳县城。有趣的是,乡亲们后来发现,他们的县长原来就是之前在村口乔装成卖油条的伙计的地下党员。
1947年~1948年的土改运动,让解放区里每一户农民都分得了田地。而那时,战火纷飞的前线亟需扩充队伍,壮大力量。“保家、保田、保饭碗”——实实在在的口号,鼓荡着有志青年们的心;村头巷尾,满是“妻送郎,父送子,杀敌上战场”的热烈场景。父亲瞒着家人悄悄报了名,直到征兵的队伍要出发,我的爷爷才从乡亲们口中得知“你家何伙子要去打仗了”。那一次,全村一起出去的6个青年里,最大的23岁;父亲16岁,是年龄最小的一个。
“娃娃兵”时的父亲。(作者提供)
父亲说,那是1948年底的一天,征兵处的干部将他们整个地区前来参军的一百多人,集中在邻近的韩家村,吃了一顿热闹非凡的“大餐”。“一大桌子人坐下来一起吃,吃得相当好。”他说着,眼睛里闪动着年轻人才会有的欣悦和。饭后,队伍集合。准备出发时,站在房顶上的地方干部往远处扔了几颗手榴弹——震耳的爆炸声是最高的欢送仪式。就在那个非常有意思的特定场合下,父亲告别了家乡和亲人,踏上了完全未知却满心期待的征程。
战火中速成的员
饭后他们马不停蹄,一直走到已经是老解放区临沂县一个叫张辛庄的新兵训练地,被编入渤海二军分区特务连。天已黑透,走得太久的父亲,两条腿已经完全不听使唤。
摸黑领到一套土布棉衣裤的军装,一双棉布鞋和一条轻薄的小棉被,还有一个底部有环可拴在腰间的搪瓷碗和一双筷子,皮带是后来才发的。“这全部的家当,南下时我一直背到了上海。”父亲说,宿营就在老乡家,他们铺了麦草在地上就寝。一个屋子里的新兵们都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军装,就着蜡烛,互相看着自己变成军人的模样。
第二天训练开始,百十多人的新兵连队,父亲仍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未成年的他还没有发育完全,小小的个子只能排在队尾。完全按照实战要求的训练是艰苦的——之前如散沙般,连“立正、稍息”都不知道的一群农民,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达标,投入战场。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之中最小的那个、连成人尺寸的军装都穿不起来的娃娃兵,会在训练中爆发出空前的能量。1949年初完成训练时,意志坚定、机智勇猛的父亲荣立二等功,被野战军33军99师197团一营机炮连连长挑去当了通讯员。同村其他5名跟父亲一起受训的青年,统一分配在一连,他们成了不同连队共同抗敌的战友。
进入战斗部队,父亲在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中迅速成长起来。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一路铺开的百万雄师,一声号令浩浩荡荡地开过江去。父亲说,那是他经历的第一场特大战役。前一晚,一艘艘乘载几十人的大木船,便已全部隐在了岸边的苇丛中。他们所在连队的出发地点是安徽的马鞍山。正是南方的梅雨季,黝黑黏湿的夜晚,细雨早已浸透了身上的衣服。为了辨识,他们每人戴一只正反面红白两色的袖箍,以便昼夜翻转。没有表,亦不知隐蔽了多少个时辰,不远处闪过裹着红布的手电筒明暗交替的信号。那一刻所有的木船驶出苇丛,暗夜里只听得艄公奋力摇撸,和战士们以锹做桨划水的“啪啦”声。到对岸时天色依然昏暗,他们只能先伏在麦垄里观察敌情。蒙蒙亮时,同样潜伏在麦田里的兵发现了他们,双方开始正面交战。
我问父亲:你有紧张和害怕过吗?毕竟是生死战斗……哪里顾得上害怕!父亲笑答:我们边打边追,他们边跑边退——兵败如山倒,人心涣散的兵早没了士气!那一次,他们沿着公路向前,整个打乱了的队伍。说到这里,父亲讲了个小插曲:打到泗安镇时,他们找到一户农家,在院子里铺了麦草暂做小憩。刚刚安顿下来,就见一个挑着担子的年轻人走进院子。有个眼尖的老兵一声惊呼:这不是一班长吗?原来,他们小憩的这户农家,正是这个从队伍俘虏过来、因表现不错还担任过他们“一班长”、后来又趁乱逃跑了的年轻人岳父母的家。巧的是他过来走亲戚,歪打正着,再次成了俘虏。“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怕苦怕累更怕死,哪里会有坚定的立场?”父亲手一挥,结束了这个故事。当我说起影视剧中,曾看到过战争中的千辛万苦时,父亲顿了下,讲了另一个小插曲。
也是那次的渡江战役,很长时间没有喝到一口水的父亲口渴难耐,交战中又不可能停下来找水。于是,在清晨渐明渐暗的熹微里,当他隐约感觉到路边有个小水窝亮了下,便赶紧俯身用系在腰间的瓷碗舀起来喝了一口。而那一口臭出天际的味道,几乎翻转了他的五脏六腑——那是农民浇地的粪汤……可是他依然没有机会去找一口能够漱嘴的水。枪林弹雨中的父亲,必须全速前进。追敌途中,父亲看见过在农田里已经泡发的敌尸体,也看见过血流满面、坐在路边哭泣的敌伤兵,他们跟他一样年轻。可是他顾不上多看一眼,更没时间去想什么——他不能停下脚步。没有见到过父亲战斗中是怎样一副装备,我只能从他的简述中想象着他当年的模样:背包里那条轻薄的小棉被,腰间那只吃饭喝水于一体的搪瓷碗,右肩左斜的子弹袋和左肩右斜的干粮袋。停下来吃饭的时间是没有的,饿了,抓一把炒米塞嘴里嚼嚼就好;渴了,就全凭运气了。永不离身的是那条高过他的三八大盖,扛着、举着、端着……战争的苦难,影视剧里没办法一一还原;父辈们的艰辛,又岂能点点滴滴具体、精准地展现?
陆军时的父亲。(作者提供)
即便如此,父亲依然笑哈哈地说,行进途中,曾有一次路过济南桑梓店,远远地看到几盏明晃晃不凡的光亮,队伍里见过世面的老通讯员悄悄告诉他,那就是传说中的电灯。而那时候,电灯还是个稀罕物。“我还真是幸运啊。”父亲说着,脸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笑纹里,也透露出不凡的光亮。再往前,到了一个车站,他竟意外地见到了老辈们说过的火车,虽然那只是个并没跑起来的拉煤用的车盘子。“若不是出来了,我怎么看得到这些,又怎么可能坐上大木船呢?”
就这样,跟随部队一路南下的父亲,边打边进,到了苏州,又到了上海。说到这里,还有个小插曲。父亲所在的连队攻到上海城边,远远便见敌方林立的炮楼和哨卡。他们白天蛰伏,夜间则趁敌不备悄无声息近前搞“破坏”——那些用削尖的竹子围起的军事掩体,都被他们拆得七零八落,抽走当做饭的柴火烧掉了。有天夜里,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刚退进挖好的隐身工事,忽在坑边拽下了几个圆圆小小、湿漉漉的不明果实。口干舌燥的父亲一把扔进嘴里,甜香的汁水,顿时顺着喉咙流入心肺。后来有南方的战友告诉他,那个小果实叫做草莓。“那叫一个甜哪!”父亲微闭着眼,回味着他人生中第一颗草莓的滋味,表情沉醉。
后来,部队发起进攻,在上海外围与敌军对打了12天。1949年5月,上海解放。接着,父亲和他的连队受命开往崇明岛剿匪;之后,又回到上海,执行保卫江湾机场的新任务。那时,17岁的父亲已经成长为一名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不畏牺牲的革命战士。1949年10月25日,经连指导员和班长推荐介绍,他秘密加入了中国。
我爱飞行,还没有飞够
转眼到了1950年春节。父亲和他那些经过战斗洗礼的战友们一起,在庆祝胜利的军民文艺大联欢中自编自演了《胜利进军舞》。、昂扬、朝气勃发的舞姿,鼓舞了士气,更踏实了人民群众的心;不仅获得文艺汇演节目一等奖,还荣立集体三等功。
1951年5月,父亲被抽调参加了一次严格的体检。也是那一年的秋天,经过层层选拔,各方面条件均符合标准的父亲,从一千多人当中脱颖而出,由陆军部队输入空军预科总队,乘坐火车北上长春,开始了他的飞行生涯。
一切都是新的。被选拔出的学员们来自天南地北的各个部队。那个季节的北方,天气已经萧瑟,父亲看着自己手里从上海提来的凉席,再看看来自新疆的学员千里迢迢背来的皮袄皮靴皮褥子,笑了。他们的服装,由一身军绿统一换成了上绿下蓝;日程安排,也被每周一至周五文化知识和飞行理论、周六一整天政治课等等没黑没白的学习填满。
飞行讲义一大堆,机械、电器、特设、气象、飞行学、设计学、领航学、飞机构造原理、空战、截击等等,每一门课都需要运用到计算知识和技能。教员讲述中必须全神贯注,用脑子全部记住——那时候,飞机结构还属于密保;而发给学员的讲义,课后会被放入一个专属木箱中收回,第二天才能重新发下来再看到。所以,想在课后留下讲义复习用是没有可能的。这样的学习,对出身贫苦、只在老家土改时读过两年初小的父亲来说,难度可想而知。我简直无法想象,父亲用了怎样的努力,花费了何等心劲,又度过了多少无休无眠的昼夜,在短短几个月内,拿下了那些堪比天书的课程!他感慨着:“好不容易来了,有多少人想来却来不了,必须用功学会啊!”转而笑说:“我还真是幸运啊,可不是去了的每个人都能学出来的。”1952年1月,根据航校需要,成绩优异的父亲,被输送到五航校的初级训练基地新乡,正式开启了他的飞行模式。
父亲的学员飞行日记。(作者提供)
从新乡,到周村,再到济南;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1952年起,父亲每半年转换一个新的训练基地,每个新基地都意味着迈上了更高的台阶。父亲犹记得教员带着他第一次升空时的“感觉飞行”。那次,飞机爬到600公尺高度时,教员提醒他:往下看,看机场。父亲伸头俯瞰,平时训练中使用的偌大一个机场居然变成了那么一小点儿,以至于他开心地笑出了声。后来一次单飞中,他飞到了老家的上空,隔着1000多公尺的距离,看到丝带一样的黄河和小瓢一样的船只,年少时被我的爷爷强按住头祈求保佑的记忆忽然涌上心间。
1953年下半年,在济南张庄机场的高级班训练即将完成时,每个学员都有一个单飞前的考试。这个考试一般由航校的校长、副校长担任考官,跟飞备考学员两个起落,评判是否合格后,才能确定该学员能否放单。轮到父亲,上来的不是校长也不是副校长,却是那个苏联的校长顾问。顾不上许多,心无旁骛的父亲迅速就位。如平常训练时一样,他全神贯注,起飞——转弯——二转弯——三转弯——再转弯,稳稳落地。一个起落完成,父亲按程序走下飞机,举手敬礼报告,等待考官发令后继续完成第二个起落。没想到苏联顾问一句话没说径自走了。一头雾水的父亲愣愣地站在原地,正想着“坏了,也许哪个动作没有到位或者操作不当”,却听到高级班训练中一直带飞自己的那个教员大声喊着:“何子安,快去单飞!”远远地,他都能清楚看到,使劲冲他挥手的教员那一脸兴奋和激动的表情。“我还真是幸运啊,一个起落就成了,什么好事都让我赶上了。”每次说到这段,父亲都掩不住内心的欢喜。
父亲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员。(作者提供)
1953年12月,航校学习结束,父亲郑重地从校长手里接过毕业证书,进入空军29师,成为战斗部队里一名空军飞行员。在嘉兴濮院镇,经过短期调配,父亲到了高密。飞着战斗科目的父亲,每天的生活紧张有序。单机,双机——长机和僚机同飞,四机——两个机组,八机——一个大队。父亲一直飞到一级战斗值班——在机翼下待命,随时准备起飞执行战斗任务。直到1956年春天,父亲接受了新的任务离开高密,带着军籍,来到北京,加入中国民航第11飞行大队。
之后,为了祖国建设的需要,父亲于多地辗转,执行各项专业飞行任务。1966年8月29日,原驻北京首都机场的中国民航第11飞行大队(包括飞机、建制以及所有的人员、设备),奉命调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白塔机场,从此内蒙古有了第一支常驻飞行队伍和飞机,父亲也成为内蒙古最早的飞行员。初来乍到,内蒙古恶劣的天气成了第一个考验。当时的冬天,气温达到零下30多度,没有任何经验的父亲,同往常一样想用蘸着机油的布擦拭飞机时,伸进机油桶里的手却一下子被冻住,透亮透亮的,动不了了。基于内蒙古各航站当时极其简陋的基础设施,很多情况下飞机的起飞、降落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比如恰在夜间有了人工降雨的气候条件,而机场却连个跑道灯都没有。机场的老人们都记得,那个当口,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全体出动,每人提着几盏马灯奔往跑道,隔几十公尺就放一盏,让机组人员识别跑道的大概方位。而飞机起降时巨大的气浪,一转头就把小小的马灯吹得没了踪影……1970年,第11飞行大队奉命转场湖南,留在呼和浩特的一个飞行中队、一个机务分队,组建成民航北京管理局独立飞行中队,父亲担任了副中队长。1977年11月,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盟牧区的11个区县发生罕见的特大雪灾,牧民和牲畜被大雪围困,遵照中央、国务院指示,内蒙古民航区局派出飞机前往救灾。父亲和他的飞行队伍奉命奔赴第一线,帐篷、斧头、劈柴、粮食……为了准确,他们超低空5米投放。父亲说,他仿佛都能看到,走出蒙古包的牧民们仰头望向飞机时,神情里掩不住的欣喜、好奇和崇敬。历时138天的救灾飞行,他们成功完成了救灾保畜的任务,为内蒙古通用航空事业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81年,独立飞行中队扩编为民航第24飞行大队,正式划入民航内蒙古区局建制。父亲留在了这个北疆上的首府机场,再没有离开——呼和浩特也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以这里为轴,飞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飞遍了北疆的每一片天空。我见过父亲那只用了几十年的飞行皮包里,整齐地装着厚厚一沓飞行地图,图上红、蓝两色的笔迹标注着父亲飞过的地方,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蛛网般绵密又清晰。仅一张东北地区的图,已经数不过来有多少个我熟悉或者并不知晓的地名。父亲执行过无数次各类不同的任务,飞播草籽、树种、鱼苗,给大面积农田、草木撒药灭虫,为受灾地区空投救援物资,载科学家和探测仪进行地球物理测试,超低空向居民散发防火护林传单,也载着南来北往的旅客飞向各地……他喜欢把每一次的飞行,都当成是第一次——做足准备,才能万无一失。1987年,内蒙古自治区40周年大庆,有个跳伞表演节目,由父亲担任机长,精准把握时速和高度,保证跳伞员们顺利完成表演任务。那天的会场设在大青山根儿,父亲驾驶着他飞了20年的安2飞机,起飞、爬升,至会场上空1500公尺,命放伞员按口令有节奏地解开伞绳。那一天风和日丽,醉人的蓝空中,12名跳伞员从开启的舱门鱼贯而出,安然而错落有致地撑开12张无比鲜艳的大伞,在灿烂的阳光中徐徐而下……那份怡然而又飒爽的美丽,赢得会场上一阵阵浪潮般的欢呼。父亲当然听不到——他已驾着心爱的飞机,雀跃着心情,怡然回返。
记得年少时,几乎每年的春秋两季,父亲都会飞往大小兴安岭执行航空护林任务。回来休整的短暂时日里,他也会把“通火报”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比如在林区上空巡视到火情,会把写在特制纸布上的讯息(火情发生的地点、面积),绑在一只准备好的沙袋上,找有人的地方超低空投放下去。在林区,火灾是每个人的大事,看到绑着警示讯息的沙袋,人们会立刻有组织地进行灭火。那时听父亲讲故事,只觉得好玩儿,却并不知父亲的每一次飞行,其实都提前在脑海里做过许多次精准的模拟。就像那次跳伞,只有他自己知道,在短短几十秒的成功里,装载了他多少精心的研磨和准备。
父亲飞过9种机型,他能清楚地说出每一个机型的设计工程师那由一大串字母组合的拗口名字。而且他从不觉得,岁数逐年增长的自己,每一次改飞都得从头学习、重新掌握一种飞行技术有多麻烦,反而总是兴致高昂:“我还真是幸运啊,又赶上了技术更新、性能更好的飞机!”
1992年10月1日,60岁的父亲光荣离休。至此,已经安全飞行一万八千多个小时从未发生事故、获得了国家“特级安全飞行奖章”的父亲,挥别了他心心念念的飞机。可是,又怎么舍得离别?从19岁到60岁,这长达41年的飞行事业,已经深入他的骨髓。他翕动嘴唇,轻轻地说:“我爱这个工作。我喜欢飞行,还没有飞够。”
离休时在白塔机场的留念照。(作者提供)
爱一份工作,能到什么份上?我的父亲可以给出让你吃惊的答案。
除了内衣,父亲只有飞行工作服——从上到下,自内而外。几十年过去,白衬衣的袖口、领边早被磨洗得稀碎,却依然洁白如初;藏蓝色的毛衣底边、腋下早已破损,却又用细密的针脚织补得整整齐齐。每次外出,父亲一定会穿上他的飞行制服外套——衣服的每一粒纽扣上印制的飞机标识都已被磨得平滑透亮;如今已是89岁高龄,寒冬腊月里也还是那一件沉甸甸的飞行毛呢大衣……就好像当年,父亲一直飞到一级战斗值班——在机翼下待命,随时准备起飞执行战斗任务。这一份行头里,仿佛贮藏着无尽的能量,让父亲始终葆有蓬勃向上的精气神。
看过父亲的飞行笔记,某年某月某日某个时辰;从某地出发经过某处到达某地;几个架次多少个小时;几时在哪里飞何种机型;天气如何形势怎样;每一天的记录每一月的小结每一年的大结……满满的几大本,文字符号数字图形,一目了然。我惊叹于那一笔一划的认真,父亲说,退下来之后,有了大把的时间,便将这些历史做了详细梳理,以便于日后查询。
父亲获得的特级安全飞行奖章及各种安全飞行奖章。(作者提供)
我说,有些事情,我想要写出来。父亲摇头:有什么值得写呢?和我一起战斗过、工作过的战友、同事,已经没有几个活着了。他直视着远方,想了想,忽然笑了:“我还真是幸运啊,今年是我们中国建党100周年,算下来我的党龄都已经72年,到了过去人们说过的‘古来稀’。”
我问父亲,你们打仗的时候,经常没吃没喝,武器也不精良还时有短缺,就没有信心不足的时候?
为什么不足?那个运输大队长,什么武器不乖乖给我们送来?父亲斩钉截铁地说:,有办法!
聊这些的时候,我正挽着父亲在家对面的青城公园散步。我们走着聊着,父亲很大声地笑着,以至于感染到周围的一些人,跟着一起笑起来。
父亲说过,他们每一个飞行人员都有三份档案:人事(政治)档案,飞行(工作)档案和体检档案,缺一不可。可我知道,他时时带在身边的,其实是那份独有的“幸运档案”。但,那份档案并不与生俱来,而是父亲懂得,“越努力越幸运”真的可以作为格言;懂得有理想和信念支撑的人才有底气和力量;懂得把滴水之恩当做命运的眷顾;懂得自动滤掉人生中的种种艰难,只在有限的记忆空间存储起这世间一点一滴的美好和温暖。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和乐观,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以及对幸运的认知,在漫长人生的各种琐碎中,是要大智慧来诠释的——我的父亲何其聪慧,他一直认定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并且有一颗懂得诠释幸运的心。
走出公园的大门,父亲还沉浸在第一次在邻近的韩家村,响应号召参军的百十多人集体进餐的回忆中:“那顿饭真热闹,好多人围着一张大桌子,吃得很饱!”我问:“那一顿饭吃的什么可还记得?好吃吗?”父亲朗声应答:“小米饭。好吃!”接着补充:“是小米干饭。还有汤,汤里面好多的白菜叶子!”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