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有哪些(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

二十四节气

钱成熙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第一个带来了专属春天的湿润气息。正如元代成书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说:“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序曲短片中的“雨水”

雨水的日子在公历2月19日左右,因此总能是和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撞上。

此时的人们,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之中,东风解冻带来的雨水气息则是一年中的第一缕春意,真正让人觉得冬日渐往,气象更新。此时既是新年之始,又是土地滋润、开始展望一年播种的时刻。在宋代的江南地区,在雨水时节便出现了被称为“爆谷”的习俗,既是新年的玩乐游戏,又带着对新年收获的期盼。

什么是爆谷?其实,我们相当熟悉它的近亲——爆米花。尽管用来制作今天的爆米花的玉米到明朝后期才传入中国,但我国的古人也早就发现,如果将谷粒连壳爆炒,在高温产生的压力作用下,淀粉和蒸汽会向外爆出谷壳,就得到了有着谷粒膨胀松脆,有着自然甜味的爆谷。

雨水节爆谷,已经有了至少八百多年的历史。元代娄元礼《田家五行》中便有记载:“雨水节,烧干镬,以糯稻爆之,谓之孛罗花,占稻色。”

《田家五行》是娄元礼入吴之后所写,因此这里说的在雨水节爆谷,也就是古时江南吴地的风俗。按此记载,此时爆谷的目的是为了“占稻色”。

青年民俗学者“花糕员外”对风俗饮食颇有研究,她介绍说,稻色主要用来占卜庄稼收成或是人口,并且“花多者吉”,认为爆出的米花多就是好兆头。爆米花还可以占喜事、问生涯。清人刘灏《广群芳谱》里便提到:“比并分数断高下,以番白多为胜,卜人口亦如之。”

“不过,这种做法当然并不科学,实际上当时人们也并未当作正经经验对待,更多的是田家的及时之乐。”她说。

直到今天,在客家一些地区,依然保留着在雨水节爆谷占稻色的习惯。

爆谷并非雨水独有的风俗。事实上,由于和正月十五相近,最初,爆谷是上元节的习俗。在更早的宋代,江南百姓爆谷,是在上元节那一天。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有一句“捻粉团栾意,熬稃腷膊声”,诗人自注称:“炒糯谷以卜,俗名孛罗,北人号糯米花。”

宋人爆米花也有占卜吉凶的用处,同是范成大所撰写的《吴郡志》中便有记载:“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岁之休咎。”这里是说,每个人都要亲手制作爆米花,用来占卜一年的吉凶。

为何选择在雨水前后占卜一年的收成?除了在新年开始之际有所展望之外,也和江南的具体播种情况有关。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秘书长、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主任唐志强告诉澎湃新闻,元代到清代时期,江南农业种植都是两熟,一熟麦子,一熟稻子。五六月时麦收,之后才能开始种植水稻。当然也有不种麦子直接种植水稻的,那播种时间就会更早一些。

雨水带来春意 图 视觉中国

所以农民需要提早规划水稻的种植,这与全年的雨水是否丰沛密切相关:如果雨水丰沛,那就需要种植需要水量较大的稻种,如果缺雨,那农民就需要比较耐旱的水稻。因此,他们会在第一场春雨来临的雨水节气占稻色,来提前准备一年需要的稻种。

占卜之后,古人吃爆谷吗?那是当然。“花糕员外”提到,几年前在同嘉兴高桥的朋友闲聊中,她发现“孛娄”一词在吴地方言(太湖片)中仍旧存在,只是乡间人们不知道对应的字词,其发音似“pó lou”。她说,吴地谚语称轻而易举的事情,为“吃孛娄”,因为古人认为爆米花“不费咀嚼”,质感与如今膨化食品相似。

如今,用爆米花占卜收成的习俗在大多数地方逐渐淡化,但爆谷作为一种美食,却有着强韧的生命力。在客家和广东部分地区,它逐渐演变成年底以之作“煎堆”馅儿的习俗。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有人考证,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花”与“发”谐音,有发财的征兆。

今天的广东人过年,依然离不开爆谷。笔者的一位朋友来自广东佛山,煎堆是他在新年最爱的美食。他告诉笔者,今天的佛山所做的煎堆,与前述清代记载的煎堆几无差别。作为馅心的爆谷的制作,也因循着宋元的传统,依然是将生糯谷带壳入铁锅爆炒,同时用禾秆扎成一把小扫帚伸进铁锅里将爆炒的糯谷扫均匀,全部爆开之后筛去谷壳,再与砂糖、酒、水等拌匀做煎堆的馅料。

今天,佛山地区制作“爆谷”的过程 资料图

现代爆谷用的糯谷是带壳的糯米。宋元之际也是如此吗?

唐志强认为,宋元之际,南方各地种植糯稻相当普遍,甚至比现在还要普遍一些,因此,使用糯稻来爆谷,应该不难。

除此之外,爆谷的原料还可能是小米,或是高粱。明人李诩的《戒庵漫笔》中记载的一首《爆孛娄诗》中写道:

东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

就锅抛下黄金粟,转手翻成白玉花。

红粉美人占喜事,白头老叟问生涯。

晓来妆饰诸儿女,数片梅花插鬓斜。

这首诗中,明确写道爆谷用“黄金粟”,也就是金黄色的小米制作。《崇明县志》中也有记载,说当地人在正月十三日,使用秫谷来做爆谷,“花妍者谓之孛娄灯”。秫,即是蜀秫,指的是高粱。

《首都志》引《金陵赋》注中则提到:人们煮豆染绛红色,焙烤蜀黍做爆米花,把这些点缀在棘枝之上,当作梅枝;又将饴糖吹作石榴的模样,也扎在树枝上一起沿街贩卖。这里所说的蜀黍,也是高粱。

雨水节气时期也是梅花盛放的季节 图 视觉中国

在这些诗文之中,“花糕员外”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古人们会用爆米花来做成假梅花作为装饰。

她说,在明万历年间的《昆山县志》里有记录,可以佐证前文《爆孛娄诗》中尾联的梅花一语,那不是真梅花而是秫谷爆的米花做成的假梅花,“儿女辈用彩线贯之,簇成花状插与发髻”。

假梅花不仅可以用来装点女孩子的发髻,还有别的花样可以玩。

清代道光年间的泾上筠坪老人在著作《道听途说》中记载过正月十五上元节当天,南京有趣的“玩城头”风俗:城墙之上,游人蚊集。有少年组成乐队,演打十番,以助游兴。城墙边生有酸枣丛棘,卖御黍米的商贩折来酸枣枝,将爆米花攒在一起插在枝条的刺上。游人暮归时,拿在手里,如梅花绽放。路人看到,就知道这是“玩城头”归来的游人。

“花糕员外”用爆米花做的假梅花 图 花糕员外

尽管今天用糯米做的爆谷已不常见,但用玉米和黄油制作的爆米花却十分易得。“花糕员外”有一次看电影归来,由于爆米花有剩余,她便折了自家的石榴树枝,做了一支假梅花。在今天的雨水佳节,你不妨也买一点爆米花,效仿几许宋明之风。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刘威

今日立秋 | 这些节气知识讲给孩子听

来源:【现代教育报】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今日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都有哪些民间习俗?人们又该注意什么呢?不妨把这些知识讲给孩子听。

立秋是一年中的转折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在节气排列顺序上,处暑在立秋之后,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末暑)才出暑。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小暑、大暑、处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末暑)。“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暑天比较长。

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

中国古代一般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庆祝丰收,品尝成果

在古代民间,人们通常会在立秋收成之后,挑选一个黄道吉日,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同时,人们也会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辛勤换来的收获。因此,在立秋这天,也有“贴秋膘”、“晒秋”、“啃秋”等习俗。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晒秋: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啃秋瓜: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吃西瓜,也称为啃秋。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因为立秋后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所以人们不再吃西瓜,表达出人们对健康和幸福的追求。

立秋之后要注意起居养生

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是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管子》中说:“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转折,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等,皆以养收为原则。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补。

关于“立秋”的诗词

关于立秋这一节气,也有很多古人留下经典诗词,描述立秋的场景或表达对季节冷暖的感受。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雨院中有作

[唐]杜甫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

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

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

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

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新秋

[唐]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立秋

[南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来源:百度百科、百度汉语网站

编辑:苏珊

编审:常悦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来自【现代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春季从立春开始,

到冬季的大寒结束。

春季:

立春,2月4日,春天开始的时节。

雨水,2月19日,冰雪开始融化的时节。

惊蛰,3月5日,虫子破土而出的时节。

春分,3月20日,春天过半的时节。

清明,4月5日,万物生长的时节。

谷雨,4月20日,稻谷开始播种,春雨纷纷落下的时节。

夏季:

立夏,5月5日,日渐长,夏意渐浓的时节。

小满,5月21日,丰盈的生命气息无处不在的时节。

芒种,6月6日,稻子、麦子等有穗的农作物播种的时节。

夏至,6月21日,一年之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时节。

小暑,梅雨结束,盛夏即将到来的时节。

大暑,盛夏时节。

秋季:

立秋,8月7日,逐渐感觉到秋意的时节。

处暑,8月23日,暑热开始减弱的时节。

白露,9月7日,天气凉爽,出现朝露的时节。

秋分,9月23日,秋夜渐长。

寒露,10月8日,感觉到晨露寒冷的时节。

霜降,10月23日,早晚变凉,开始出现霜的时节。

立冬,11月7日,冬天开始的时节。

小雪,11月22日,开始下小雪的时节。

大雪,12月7日,雪越下越大的时节。

冬至,12月21日,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节。

小寒,1月5日,最冷的天气即将到来的时节。

大寒,1月20日,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

领略四季变换的魅力:二十四节气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运行规律,总结出来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生活等活动的时间体系。它反映了季节、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二十四节气,领略四季变换的魅力。

二十四节气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特点,如立春表示春天的开始,小满表示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饱满,冬至则表示冬天的开始。这些节气不仅指导着农业生产,还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些节气还演变成了传统的节日,如清明、立秋、冬至等。人们在这些节日里举行各种活动,如扫墓、祭祖、庆丰收等,表达了对自然、祖先和勤劳的感激之情。

在文章的最后,让我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

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今日大暑,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些有趣的知识讲给孩子听吧

大暑

SUMMER 2023 /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农谚道“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意思是大暑期间如果没有酷热的天气,五谷就不会结出饱满的果实。

大暑节气的到来,往往意味着“蒸煮模式”的开启,极端高温天气有可能经常出现,大家要当心身体和情绪“中暑”。

在这个全年最热的时节里,要保持心平气和呀。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萤火虫产卵在落叶与枯草之间

经幼虫、蛹而至成虫

在盛夏孵化而出

仲夏之夜

林间荧光闪烁,仿若仙境

是难得一见的绝妙景象

二候土润溽暑

此时土壤内湿气潮润

天气也湿热难耐

在这“上蒸下煮”的时节

来一份清热解暑的绿豆汤

是这个季节惬意的享受

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节气

常在午后降下大雨

雨势大,但下雨的时间不长

雨后可以稍稍缓解一些暑气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说的就是暑天大雨的情景

大暑习俗

“大暑”节气

各地的习俗很有特色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活动

在浙江台州等沿海地区沿袭至今

“大暑船”内载满各种祭品

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

在街道上行进

以此寄托

五谷丰登、生活安康的寓意

“大暑”节气的民俗

更多体现在吃的方面

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喝暑羊”的习俗

不少市民在“大暑”这天

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喝得全身大汗淋漓

据说这样可以排出体内毒素

有益健康

吃仙草

“(农历)六月大暑吃仙草,

活如神仙不会老。”

广东很多地方

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

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

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

有神奇的消暑功效

吃伏面

“头伏饺子,二伏面”

很多人在暑热正盛时酷爱吃面

无论是浓郁的炸酱面

还是淋上浇头的油泼面

都能让人“汗”流满面

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也能在大快朵颐中被排出体外

大暑养生

多吃“苦”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

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

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

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

多喝水

大热天

如果有人提醒你多喝水

那绝对是真爱

因为此时人体的水分消耗很大

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还可以饮用绿豆汤、菊花茶等

出汗较多时可饮用糖水、盐水

以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少动“火”

“大暑”时节天气持续高温

人们易动“肝火”

常常无精打采、食欲不振

或许身体还没中暑

情绪却已“中暑”

如何预防情绪中暑?

古人的诗词中有“大智慧”

销暑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走过挥洒汗水的夏

才会迎来硕果累累的秋

愿你经历一番苦热

仍会澄澈地憧憬远方

觅一方清凉

惜一寸光阴

Summer

夏天

本文综合自 | 新华社、新华网、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微信等

文中图片均为读者来稿

来源: 中国教育报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01/1697200380352420.html
上一篇:刘星全(刘星全家吃点心)
下一篇:英文谐音取名(英文谐音取名免费)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