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教和教中的重要律法——十诫
十戒,也称摩西十诫,是犹太教和教中的重要律法,被认为是上帝向人类传达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下是十戒的具体内容:
1. 不可有别的神,除了上帝。这条戒律强调了犹太教和教的一神论信仰,要求人们只信仰并崇拜唯一的上帝。这条戒律也禁止人们崇拜其他神灵或偶像。
2. 不可制造偶像或崇拜任何偶像。这条戒律进一步强调了一神论信仰,禁止人们制造或崇拜任何偶像,因为偶像被视为对上帝的亵渎和背叛。
3. 不可随便使用上帝的名字。这条戒律要求人们不要滥用上帝的名字或轻率地使用神圣的名字,以免亵渎上帝的名字和神圣性。
4. 要保持安息日,并且不可工作。这条戒律要求人们每周保持一天的安息和休息,以便恢复体力和精神。这也是犹太教和教的传统安息日。
5. 要孝敬父母。这条戒律强调了家庭中的关系和责任,要求人们尊重和孝敬父母,并保持家庭的和睦和团结。
6. 不可谋杀。这条戒律禁止人们故意杀害其他人,强调了生命的尊重和价值。
7. 不可行。这条戒律禁止人们进行通奸、婚外情或其他不道德的性行为,强调了家庭和婚姻的尊重和保护。
8. 不可偷盗。这条戒律禁止人们偷窃或盗取其他人的财物,强调了财产的尊重和保护。
9. 不可作。这条戒律要求人们不要作或撒谎,强调了真实和诚实的重要性。
10. 不可贪婪,不可垂涎别人的财物。这条戒律禁止人们贪婪和垂涎别人的财物,强调了节制和对他人的尊重和爱的重要性。
这些戒律强调了人与上帝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诚实、正义、尊重和爱的重要性。在教中,这些戒律被认为是耶稣所教授的道德原则的基础。在犹太教中,这些戒律是托拉的核心内容之一,被认为是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基础。
举报/反馈
犹太教和教中的重要律法——十诫
十戒,也称摩西十诫,是犹太教和教中的重要律法,被认为是上帝向人类传达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下是十戒的具体内容:
1. 不可有别的神,除了上帝。这条戒律强调了犹太教和教的一神论信仰,要求人们只信仰并崇拜唯一的上帝。这条戒律也禁止人们崇拜其他神灵或偶像。
2. 不可制造偶像或崇拜任何偶像。这条戒律进一步强调了一神论信仰,禁止人们制造或崇拜任何偶像,因为偶像被视为对上帝的亵渎和背叛。
3. 不可随便使用上帝的名字。这条戒律要求人们不要滥用上帝的名字或轻率地使用神圣的名字,以免亵渎上帝的名字和神圣性。
4. 要保持安息日,并且不可工作。这条戒律要求人们每周保持一天的安息和休息,以便恢复体力和精神。这也是犹太教和教的传统安息日。
5. 要孝敬父母。这条戒律强调了家庭中的关系和责任,要求人们尊重和孝敬父母,并保持家庭的和睦和团结。
6. 不可谋杀。这条戒律禁止人们故意杀害其他人,强调了生命的尊重和价值。
7. 不可行。这条戒律禁止人们进行通奸、婚外情或其他不道德的性行为,强调了家庭和婚姻的尊重和保护。
8. 不可偷盗。这条戒律禁止人们偷窃或盗取其他人的财物,强调了财产的尊重和保护。
9. 不可作。这条戒律要求人们不要作或撒谎,强调了真实和诚实的重要性。
10. 不可贪婪,不可垂涎别人的财物。这条戒律禁止人们贪婪和垂涎别人的财物,强调了节制和对他人的尊重和爱的重要性。
这些戒律强调了人与上帝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诚实、正义、尊重和爱的重要性。在教中,这些戒律被认为是耶稣所教授的道德原则的基础。在犹太教中,这些戒律是托拉的核心内容之一,被认为是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基础。
举报/反馈
圣经中的5个神秘数字及其含义
圣经中充满了数字——有多少河流从伊甸园流出(4),所罗门圣殿的城墙有多长(60腕尺),有多少灵魂将在第二次降临时被“封印”(144,000),等等。
但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数字呢?我们是只看它们的表面价值,还是赋予它们神秘的意义?
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提出数字本身的意义超越计数和计算的人。数字是具有神圣意义的深奥符号。《圣经数字命理学:圣经中数字使用的基础研究》一书的作者约翰·戴维斯写道,犹太教和后来的教读者都从毕达哥拉斯那里获得了灵感,并试图用各种创造性的方法从数字中获得神秘的意义。
例如,在希伯来语和希腊语中,字母和单词也有数值。因为当时没有阿拉伯数字(1、2、3等),所以数字是用字母写出来的。在希腊语中,alpha是1,beta是2,以此类推。这意味着,你可以从希腊文新约中,把任何一个词,变成一个数字。或者取任意数字,把它变成一个单词。
在希伯来语中,给单词的数值赋予象征意义的做法被称为gematria,在卡巴拉学家和犹太神秘主义者中很流行。在希腊语中,它被称为“同道哲学”,是教诺斯替派在新约中寻找更深意义时最喜欢使用的一种技巧。
今天,这些做法被称为“圣经数字命理学”,人们普遍相信上帝通过写在圣经上的数字揭示了隐藏的含义。有无数的网站和书籍致力于通过在圣经经文中运用创造性的数学来破解神圣的奥秘。
严肃的圣经学者很快就会把数字命理学斥为玩笑话,而不是作为解释圣经或把握精神真理的合法方式。戴维斯是一位虔诚的徒,他写了前面提到的《圣经命理学》一书,他得出结论:“整个命理学体系必须被拒绝为一种有效的释经形式(对圣经的批判性解释)”,“这种解释纯粹是人为的、武断的,在教神学中没有立足之地。”
也就是说,某些圣经数字很难被忽视,尤其是那些频繁出现的数字(7,12,40)和具有几个世纪象征意义的数字(666)。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我们能找出哪些最著名的圣经数字的象征意义和重要性。
7 :古代的“完美”
即使是唱反调的戴维斯也不得不承认,在圣经中提到的所有数字中,7显然是象征性的,可能是最神圣的。并不是只有古代的以色列圣经作者才这么想。戴维斯写道,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证实,在古代近东,数字7意味着整体、完整和完美。
数字7在圣经中出现了600多次,但这里有一些最重要的提及:
·上帝在第七天结束了创造
·雅各苦工七年,为得拉结的手
·在约瑟的时代,埃及经历了七年的丰饶和七年的饥荒
·神吩咐以色列人吃无酵饼七日,以纪念出埃及
·乃缦得了风,有人吩咐他在约旦河里浸七次
·启示录中充满了七,包括:七个教堂,七个印,七位天使,七个号角,七个金碗,七星,七座山等。
作为7的精神意义的标志,许多人引用马太福音18:22中令人心酸的交流,当彼得问耶稣他应该原谅他的兄弟几次。彼得问:“多达七次?”耶稣回答说,“不是七次,是七十七次”,有些翻译是“七十个七次”。这里的想法是,耶稣使用这些7的大倍数来表明宽恕应该像数字本身一样“完全”和“完美”,并且一个人应该被宽恕多少次是没有限制的。重复的7也是一个天使数字,促进更多的精神。
12:权威数字
和7一样,12这个数字似乎被希伯来圣经和新约的作者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例如,雅各有12个儿子,他们后来成为以色列12个部落的祖先。
当耶稣从他早期的犹太追随者中挑选他的门徒时,他选择了12个似乎不仅仅是巧合。有些人把数字12解释为代表权威和政府统治。所以12个儿子和12个使徒在古代以色列和教中都是权威的象征。
在这幅《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被描绘在一起。
《启示录》再次强调了12的象征意义,提到了22次,与新耶路撒冷有关,在第二次降临后,新耶路撒冷将降临人间。在《启示录》第7章中,臭名昭著的144,000人被“封印”得救,其中12,000人从以色列的12个支派中选出。新耶路撒冷将有12个城门,每个城门由12位天使把守,新城市将有12000平方英尺。
40:考验与转变
数字40是圣经中另一个反复出现的数字,似乎与导致转变的考验密切相关。
当上帝命令诺亚建造方舟时,大雨淹没了地球40天40夜。当以色列人因缺乏信心而受到惩罚时,他们被迫在旷野流浪了40年才到达应许之地。摩西在领受神的十诫之前禁食了40天。在耶稣受到撒旦的诱惑之前,他禁食了40天40夜。
一些学者指出,圣经中的40天并不总是指字面上的40天,而可能是“很长一段时间”的象征性说法。
666:“野兽”的数字
《启示录》13:18说:“智慧在此。凡有智慧的,可以计算兽的数目,因为兽的数目是人的数目。他的号码是666。”
在《圣经》中所有的数字中,这个数字只需要数学上的推测。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尝试使用gematria和isopsephy(希伯来语和希腊语的数字值)来计算“野兽”的真实名字,也就是“敌”。
标准的解释是,《启示录》的作者是在抹黑尼禄,一个喜欢杀害徒的无情罗马皇帝。如果你把“凯撒尼禄”在希腊语中的数值加起来,你会得到666。如果你把凯撒·尼禄翻译成希伯来语“Neron Kesar”,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加起来也是666。
在圣经中,数字6通常有负面含义。例如,在《出埃及记》中,在十字架上受苦了六个小时,人们被命令每周工作六天。在希腊字母表中,数字6由一个叫做“柱头”的符号代表。
为什么是153条鱼?
在《圣经》中,有些数字经常被重复。但也有只出现一次的数字。其中一个是153。在新约中,耶稣在死后和复活后回来探望他的门徒。他告诉他的门徒彼得把网撒到水里。当他把渔网拖上岸时,膨胀的渔网里有153条鱼。
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特定的数字?几个世纪以来,153这个数字一直困扰着教思想家。生活在公元五世纪的圣杰罗姆说,一位动物学家告诉他,世界上有153种鱼,所以这153条鱼的含义是,在教堂中有容纳所有人类种族的空间。
家规——菩萨十重戒
我的家规
佛陀入灭之前,阿难尊者请 佛开示:“在佛入灭之后,应该以何为师?”世尊回答说:“以戒为师,如暗遇明,如贫得宝。”也就是说,一切佛子在 佛入灭之后,能够依止 佛陀所制订的戒律而行,就好像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又好像贫穷人获得无价珍宝一样。《华严经》中也说:【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因此,佛教的根本精神,就在于戒律的庄严,也就是佛弟子们对于戒律的敬重和遵守;所以凡是佛弟子不论在家或出家,进入佛门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要受三归、五戒。假使他自称是佛弟子,却不愿意受戒,不愿被戒律所约束,那他一定是个外道,也是佛法中的门外汉啊!
而佛教中的戒律,因为佛子身分的不同以及等级的差别,而有种种的差异存在;如果依在家和出家来分类,可分为在家戒和出家戒两种。在家戒有三归戒、五戒、八关戒斋和菩萨戒;而出家戒则有沙弥及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和菩萨戒。这当中三归五戒是基础,从三归五戒的基础再次第往上升进,乃至受持菩萨戒。而五戒是佛戒中最基本的戒律,也是一切佛戒的根本,所以五戒也称为根本戒。无论是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乃至菩萨戒,无有一戒不是从五戒所引生而来,也没有不将五戒列为重戒的。所以一切戒中,以五戒最重要;五戒学不好,一切戒也都将无法持守。同样的道理,五戒持得清净,其他的戒当然也就容易受持了。
所谓五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陀制戒的目的,是希望佛弟子们能如法持戒;而如法持戒的最主要作用,是为了增长功德;但此功德之所从来,都是由悲心的陶养开始。从五戒的表面上看来,是消极的不作恶,而无积极为善的作用。但其实不然!我们如果能稍加体会便可以明白,守持五戒其实也含有无限的悲心在其中呢!譬如,因为不忍自己被人杀害,所以知道他人乃至一切众生,都有不忍被杀害之心,所以有不杀生戒;又因为不忍自己的资生财物遭人偷盗而去,所以知道他人乃至一切众生,都有不忍被偷、被盗之心;乃至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经典之中,每称五戒为五大施,能持守五戒,对于众生则有无畏施。世间如果多一人持守五戒,社会上便会减少一分制造灾祸的威胁;假使人人都能受持五戒,则可以国泰民安,我们这个世界便可以成为人间净土。因此,持五戒而能清净者,绝对不仅是止恶而已,而且还是积极行善,使众生得以无畏而免除恐惧呢!所以五戒也称为五大施。
各位菩萨!以上为大家简单说明佛戒的种类和五戒的内涵。不杀戒摄属于五戒之一,而五戒也是菩萨戒的基础;因此在菩萨戒中,不管是《梵网经》、《优婆塞戒经》、《菩萨善戒经》或《菩萨璎珞本业经》,都将杀生戒列为最首要。因为凡是有情都爱惜自己的性命,而菩萨六度万行莫不以大悲为根本;因此不管是因贪、因瞋或因痴,而断众生性命者,都是违犯菩萨十重戒的。菩萨尚且应该为了救护众生而舍命,何况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杀害众生的性命呢?实在是没有这样的道理啊!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明杀生戒的内涵。首先说明菩萨十重戒所摄属的杀生戒。十重戒在《梵网经》中属于重罪,依序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酤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悭、故瞋、谤三宝。在《优婆塞戒经》中,则称重罪为六重法,分别为杀生、偷盗、大妄语、邪淫、说四众过、酤酒等。也就是说,不管是五戒或是菩萨戒,都将杀生戒列为最首要;由此可见,戒杀是一切佛弟子的第一要务。我们来看《梵网经》菩萨戒本中 佛的开示:【佛言:“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梵网经》卷2)这一段经文 世尊开示我们所谓杀生戒意思是:凡是自己动手去杀害众生,或是教唆他人杀生,赞叹他人杀害众生手段高明,或者是看见别人在杀害众生时见作随喜,乃至诅咒他人不得好死等等,都犯杀生戒。菩萨对待一切众生应该常起慈悲心、孝顺心,以种种方便善巧来救护众生才对,却反而恣心快意去杀害众生,这样就违犯了菩萨波罗夷罪。所谓“波罗夷”就是断头罪的意思;换句话说,犯了重戒等于一个人断了头,无法再以任何佛法妙药来救治了。
《优婆塞戒经》卷3中 世尊也开示说:【既授戒已,复作是言:“优婆塞者,有六重法。善男子!优婆塞受持戒已,虽为天女乃至蚁子,悉不应杀;若受戒已,若口教杀、若身自杀,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优婆塞、旃陀罗优婆塞、垢优婆塞、结优婆塞,是名初重。”】这段经文意思是说:戒子对于五戒已经有少分、多分乃至满分受持以后,世尊再为弟子们开示,这优婆塞戒有六种重大的事情是不许做的。这六件事情依序是杀生、偷盗、大妄语、邪淫、说四众过、酤酒等,称为六重法;这六种状况都是很严重的,所有的佛弟子们都不许违犯。世尊接著说:“受了优婆塞戒以后,面对天女乃至下贱如蚂蚁,都不许杀害;如果受了优婆塞戒以后,亲口指示别人去杀生,或者亲自去杀,这就失去优婆塞戒的戒体了。如是失去优婆塞戒以后,尚且得不到暖法的证量,更不要说是须陀洹乃至阿那含果位的证得了。”
所谓“暖法”是四加行中的第一个果证,四加行中说暖、顶、忍、世第一法,这是从断我见的四加行来说的,不同于大乘法见道的四加行。意思是说,如果破了戒,连四加行的第一个层次都无法实证,何况能证初果乃至四果呢?因为都是在所取的六尘法中杀生,误以为众生真实而杀生,这怎能断我见呢?连所取都断不了了,能取还能断吗?当然连暖法都得不到,更何况是得到初果的见地、二果的薄地,乃至三果的离地呢?既然杀害了众生,就叫作破戒的优婆塞;破戒的优婆塞就是不清净,所以是臭优婆塞。对于修行人来说,戒德很重要,所以说戒德香。佛说有五种香可以飘散很远,譬如最好的沈香,一炉沈香烧起来,四十里外都可以闻得到,可是即使这最好的沈香,也只能顺风而飘,无法逆风而扬;但是有一种香却可以逆风而飘,叫作戒德香,因为它会借著人们的嘴巴传播出去。既然戒德香可以远扬,破了戒而被传扬开来时,当然就是臭名远扬了,所以叫作臭优婆塞;又因此人心性暴戾,所以叫作旃陀罗优婆塞;也因受戒之后不肯好好受持,就成为污垢优婆塞;更因为总是放不下五欲而犯贪,结使深重,所以也叫作结优婆塞。佛最后总结说,杀害众生就是犯了第一种重罪。
各位菩萨!从以上举证,我们对于故事中主人翁的慈悲愿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因为如果破了杀戒,连四加行的暖法都得不到,何况能证初果乃至四果呢?而这个往世证得须陀洹果的菩萨再来时,仍旧不忘失所受戒法,这种宁可牺牲性命也不愿意违背佛戒的精神,实在是值得我们效法和赞叹啊!
一直被误读,很少被理解
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六世,本应是掌握的舵主,却有名无位,最后落得个“浪漫诗人”的名号。在他被认定是五世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后,因西藏内部的种种矛盾与纠纷无厘头的被加上了“谋反”的罪名。火狗年(1706年),仓央嘉措在押解至中央(当时清王朝所在地)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失踪,关于他的去向,至今仍是个谜团,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学术界较为认可的说法则是“阿拉善说”(此种说法是讲他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周游蒙古、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后来在阿拉善去世,终年64岁)。而人们的记忆中对仓央嘉措的了解基本上是从他的诗开始,而并不是六世这个头衔。
先不管他的身世与生平,但就一首情诗“你见,或者不见……”就给后世留下了很多遐想与猜忌。在如今商业文化气息浓厚的氛围与圈子里,有人就趁机行事,挖掘、“创新”,将其中的词应用于各种商业产品之中,记忆犹新的就属《非诚勿扰2》了。出于好奇心的驱使,我在网上、图书馆查阅了他的相关资料与作品,在阅读完《仓央嘉措诗传》这本书后,我真正意义上对他的个人生平及生活经历有了详细的认知。随后,经朋友推荐,又看了由顾小白(孙红雷饰)这个编剧与好友左永邦、罗书全沉浸在都市爱情生活与友谊之中,通过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生活阅历,淋漓尽致为观众诠释都市生活的情感纠葛、爱恨离愁,进而形成了响当当的都市“男人帮”。在剧中第二集顾小白念道的“那一刻,我升起了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也被冠以“仓央嘉措情诗”。其实这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样才能真正的以文学的态度和学者的身份去领悟和研究仓央嘉措的诗以及诗中的深远意境,而不是不加顾及的将其置身于商业文化氛围里去滥加引用。
可事实上,仓央嘉措及他的诗确实是伴随着那些带有现代韵味的爱情词句流传开来,再加上他身世的神秘和生活的戏剧性,很快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他及
他的诗,随之他也好,他的诗也好就进入世人的眼里、耳里和嘴里,成为人们普遍知道和唯一叫得上名字的。这个最后消失在青海湖畔的诗人,已经不是西藏历史上那个被典型培养和隐身的“活佛”,而成为西藏历史上有名的传奇诗人,人们对他的诗歌创作数量以及诗歌主题至今仍是不得祥知。但一隔几百年后,在商业文化气息浓厚,氛围愈加的时刻,他被人们从遗忘的边缘再次记忆,他的人因他的诗被人们提起和认识,他的诗也因而成为俗世之中感情寄托的一个名片。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他的诗还是他的人,留给世人的则是更多的猜忌。但他是否真的遇到过自己的情人,这就便不得而知了。在西藏拉萨,有一家以“玛吉阿米”命名的餐厅,在八廓街把角的位置上,坐在餐厅上面的露台上可以看到下面十字路口熙熙攘攘的人群,这里已成为游人聊天、喝茶的好去处。据说,这是人们为了记住他及他的诗,或者说是为了附会这个“情史”而专门命名的。但又有几个人真正的知道或者是理解“玛吉阿米”的含义?事实上它是仓央嘉措写的第一首诗“在那东山顶上,升起了皎洁的月亮。未生娘的脸蛋,浮现在我的心上。”在于道泉的译本(影响最大的版本)中,句中的“未生娘”系直译藏文之ma-skyes-a-ma一词,为“少女”之意,也译作“未生育的母亲”。至于仓央嘉措为什么会写出如此精美的情诗,很可能渊源于他很小就喜欢阅读的一本《诗境》,这是五世以修订的藏文诗歌集子,里面归纳出了三十多种比喻方法的文体,所以说,很难辨说是不是一种更加抽象更加玄妙的比喻手法,或者说是一种信仰、一种对情感的无限遐想。就好像诗人席慕容《一棵会开花的树》中的“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以及“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一样,是那样的超凡脱俗。
目前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诗作,一部分并非仓央嘉措所作的诗,而真实的仓央嘉措,被介绍到汉语世界实际上已经有81年。他的诗歌,相当一部分被后人改编、伪撰,因此只可因人而解,决不可以其为准,以其为信。在《仓央嘉措诗传》里面提到的“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在早些年还是很流行的,不过很可能不是因为诗的本身,而是经过后期创作,何训田先生将其写成了一首歌,这些就是歌词的一部分。结果被人反复演绎与修饰竟然成了“仓央嘉措情诗”。就像歌词写的那样:“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转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据悉,《非诚勿扰2》片尾出现的由李香山(孙红雷饰)的女儿川川在其父的人生告别会上念到的《你见 或者不见》,原创作者乃是广东肇庆女子谈笑靖(笔名:扎西拉姆*多多)。这在2011年已经经过法院认定,诗歌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班扎古鲁白玛,为音译,意为莲花生大师),出自其2007年创作的《疑似风月》集的中集,然而也被冠上了“仓央嘉措情诗”之名。而《男人帮》中所引用的“那一刻,那一天……”也被认为是“仓央嘉措情诗”。至于为什么会呈现这种现象,显然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要承认真正的创作者,二要用在最合适、最应该出现的地方。诗是讲究意境和创作情感的,所以我们看待这些问题要一分为二或者是一分为三,绝不可以以偏概全或者是全盘否定。就像多多写的:你见 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 或者不念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 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在细读了《仓央嘉措诗传》之后,要从后人翻译的诗句中去找回“那一世、那一年、那一月、那一天”的原始诗意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因此有人就站出来说了,之所以会被认为是仓央嘉措的诗,也许是这些诗句正好符合那些翻译者对诗人自身生活经历的透彻认识以及作品理解,与其说是具有“仓央嘉措风格”,还不如说是具有“翻译者风格”,藏文翻译成汉文,诗本身的情境与用意都会或多或少的发生变化,也好给仓央嘉措洗脱这份罪名。就像“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句,这原本是曾缄先生的翻译;然而于道泉先生却翻译成“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庄晶翻译为“若去那深山修行,又违了姑娘的心愿”;文学大师刘希武却译成“我欲断情丝,对伊空辜负”。所以说,这句是仓央嘉措的诗,还不如说是大家的再创作了。
让我想不到的事,那句“最好不相见,便不可相恋。最好不相知,便不可相思……”竟然成了电影插曲。这首诗原名为《十诫诗》,于道泉先生译本的原文是“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不可至相恋;第二最好不相识,如此便不可用相思……”。可事实上,这是歌曲《信徒》的歌词,是 1997年朱哲琴专辑《央金玛》中歌曲,而词曲作者就是何训田。或许因为《央金玛》中另有一首歌名为《六世情歌》,因而这首歌也被人缪传成“仓央嘉措情歌”之一。后面的四句就不得而知了,估计为网友的续作。
据了解,凡是读过仓央嘉措藏文诗歌原文的学者说,现在翻译界翻译出的仓央嘉措的诗,顶多只有30%的意蕴。不过在我读过《仓央嘉措诗传》之后,才深深的明白有些东西是不可以穿越的,就像历史,就像时间。虽然每年都有四季,但每年的四季都是不同的,有些东西自然而然的就会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而发生一定的变化。若这种变化是一种创新,一种继承,一种正确的方向,那么就应该得到欢迎,若这种变化是一种复旧,一种曲解,一种歪曲历史的举措,那么就应该坚决摒弃。莎士比亚说:“1000个读者的心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我想这1000个哈姆雷特肯定有理解正确的,也有理解偏误的,所以我们应当学着做这1000个哈姆雷特中理解正确的哈姆雷特。
人们引用仓央嘉措之辞,绝非站在诗人本身的角度去想去做,而是借着诗中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大气和韵味,去抒写自己内心的那份向往。也许这是一种释放心怀的方式,解脱思想的禅法。无论怎样去说,他的诗句总能触动人的内心,震撼人的心灵。但若借仓央嘉措之名去谈论、品评、感慨生活的话,无非就是为自己和这句诗找了个理由去开脱。
尽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仓央嘉措,也都有自己的“你见 或者不见”!
犹太教和教中的重要律法——十诫
十戒,也称摩西十诫,是犹太教和教中的重要律法,被认为是上帝向人类传达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下是十戒的具体内容:
1. 不可有别的神,除了上帝。这条戒律强调了犹太教和教的一神论信仰,要求人们只信仰并崇拜唯一的上帝。这条戒律也禁止人们崇拜其他神灵或偶像。
2. 不可制造偶像或崇拜任何偶像。这条戒律进一步强调了一神论信仰,禁止人们制造或崇拜任何偶像,因为偶像被视为对上帝的亵渎和背叛。
3. 不可随便使用上帝的名字。这条戒律要求人们不要滥用上帝的名字或轻率地使用神圣的名字,以免亵渎上帝的名字和神圣性。
4. 要保持安息日,并且不可工作。这条戒律要求人们每周保持一天的安息和休息,以便恢复体力和精神。这也是犹太教和教的传统安息日。
5. 要孝敬父母。这条戒律强调了家庭中的关系和责任,要求人们尊重和孝敬父母,并保持家庭的和睦和团结。
6. 不可谋杀。这条戒律禁止人们故意杀害其他人,强调了生命的尊重和价值。
7. 不可行。这条戒律禁止人们进行通奸、婚外情或其他不道德的性行为,强调了家庭和婚姻的尊重和保护。
8. 不可偷盗。这条戒律禁止人们偷窃或盗取其他人的财物,强调了财产的尊重和保护。
9. 不可作。这条戒律要求人们不要作或撒谎,强调了真实和诚实的重要性。
10. 不可贪婪,不可垂涎别人的财物。这条戒律禁止人们贪婪和垂涎别人的财物,强调了节制和对他人的尊重和爱的重要性。
这些戒律强调了人与上帝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诚实、正义、尊重和爱的重要性。在教中,这些戒律被认为是耶稣所教授的道德原则的基础。在犹太教中,这些戒律是托拉的核心内容之一,被认为是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基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