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房倒屋塌的预兆(梦见房倒屋塌的预兆周公解梦见一蛇梦)

命里的定数

我在年少时也曾一腔热血,也觉得自己前途无限,后路无穷。但随着日推月移,渐入中年才发觉,岁月不光是改变了我的容貌,还把我的一腔热血顺手制成了血豆腐。再回首那些豪言壮语,终不过是半缕浮烟一吹而散,剩下的只能为酒后添几分悲凉,在不眠之夜里作几分愁肠。

这次开头先发牢骚,诸君多包涵,俗人难免自作多情,些许的牢骚,只要不经常这样也不算有太大问题。今天的故事关于“命中定数”,可能与当下的价值观不符,所以请谨慎阅读,以免给您带来不好的影响。我顺便百度了一下“定数”二字,说有两个意思,一是规定的数目;二是旧时迷信认为吉凶祸福是命中注定的。我想强调我对定数的看法,确实存在,但万不可随波逐流,事事任性使气,自甘堕落!

命数

命里该有多少,那都是定数!《夷坚志-田亩定限》作者:洪迈(南宋)

说温州瑞安县木匠王俊从小学艺,在他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做出工制精巧的物件,就像是很老成的匠人。

说他在十七八岁时,有一回梦见来到一处官府,看见有一官吏正抱着“案牍”(公文案卷)走过来,王俊好奇上前问拿的是什么,那官吏回答说:“这是我们辖区内的活人‘禄寿籍’。”

王俊又问是那个地方的“禄寿籍”,回答说是瑞安县的,一听是本县的,于是王俊下拜再三祈求,希望能看看自己将来的食䘵寿命。

那官吏翻开来检阅,说道:“你这一生有田不过六十亩,寿命不过八十岁。”

王俊当时已经有田三十亩了,自想到我技艺这么高,又能活到八十岁,我怎么可能不富,所以对于梦中所说“田不过六十亩”不以为然。后来又过了几年,他的田地增加至六十亩,接着他又被县里聘为瑞安县“都匠”(相当于现代的土木工程技术总监),当时的收入很高,但才得钱家里就会出各种事,随手这钱就花光了,如此又过了四五十年,这么高的收入他还是只有六十亩地。这时他才醒悟原先神人所告不虚,才停止继续赚钱置业的想法,后来年至七十九而卒。

这事是温州人朱焕叟说的。

寿星

考了一辈子,最终也没等到领工资《夷坚志-湖口主簿》

江西南城人黄开,他在宋孝宗乾道乙酉年(乾道元年,西历1165年)获得乡荐资格(举人),一天夜梦有人告诉他说:“君子若想要及第,必须要等到两朵黄花开才可以。”

他醒后琢磨这个梦,他名叫黄开所谓“两朵黄花开”应该是指他要考两次才可及第。然而后来他先后又取得了三次乡荐名,并参加了辛卯(乾道七年)和丁酉两年(淳熙四年,西历1171年)的省试,均未登第。

后来一直蹉跎到 宋光宗 绍熙癸丑年(绍熙四年,西历1193年)时,他才因享受免举资格而获得“正奏名”(进士及第),与他同时及第的还有同郡新城人黄开,二人同名同姓并列末甲,这可能就是二十八年前,他梦中所谓“两朵黄花开”。

继续说南城的这位黄开,他是以恩升及第,后来调至湖口县(江西)做主簿,但这个职位还要等五年才能上任。就这样在家等着,在甲寅年(绍熙五年)夏天,一日他梦见来到一处大宅,朱门素壁,就像如今的官廨(官吏办公的房舍),旁边还有人介绍说:“这就是湖口主簿厅。”但话音未绝,忽然房倒屋塌,他是大惊而醒。

他醒后便对妻子说:“我新任廨舍必定损坏!”

其妻说:“夫君尚未赴任,怎么会知道必定损坏呢?”

于是他把梦中的事对妻子说了一遍,说完二人相视一笑,当时也没想太多这个事也就过去了,但等到当年秋天时,这位黄开突然去世。到头来他没得到一天俸禄,看来那个梦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大家听我说,我要开始说梦话了

沐阳呓语:

以下都是题外话:因为分享《夷坚志》的关系,经常有要查一些宋代历史资料,因为要核对故事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本着负责认真的态度,所以能查尽查,尽量审对核实。就在前几天,看到一篇论文,其中有一句特别搞笑,原话记不太清了,大体意思是说宋代官员臃肿,说一个县里官吏达一百多人,当时我正在喝茶差一点笑喷了。所以我简单说一点古代官吏的区别,写得较乱较散,以及各种不专业,我在这里先要说声抱歉、抱歉!

在古代官是由中央任命的,也就是现代所谓“国家干部”,但也与当今地方官有很大区别,区别就在于古代的地方官,相当于现代的政治家,他们要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执政理念,然后根据自己的施政理念对辖区百姓进行发号施令。而吏是地方招聘的,是跑腿办事服杂役的,没有什么晋升空间,社会地位“不入流”,所以官与吏不可混为一谈(不包括汉代)。而今天官吏没有明显区分,其实现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人员,在过去就是“胥吏”,不同的是今天他们有身份有地位,有票子还有晋升空间可以做官。

每天演喜剧的赵丽蓉老师,生活中并没有那么欢天喜地

本文为“平行娱乐-叶公子”原创

岁月喧嚣,时间更迭。

赵丽蓉老师逝世19周年了。

她曾在春晚的舞台上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经典。

她独特的唐山口音,让全国人民为之着迷。

她曾以60岁高龄登上舞台,创造了小品界独一无二的奇迹。

毫不夸张的说,每一位80、90后的小伙伴心中都藏着“赵丽蓉老师”。

——叶公子开篇

01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欢天喜地

想起赵丽蓉老师,眼前浮现的永远是她慈祥的笑容,一团和气。

然后就会记起她经典的“台词”:

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啊六月六我看不出我春打六九头,这么包装简直太难受,我张不开嘴儿,我跟不上遛,你说难受不难受,你说难受不难受?”

连续几年的春晚舞台上,她曾经带给我们数不清的笑声。

毫不夸张的说,全国人民从几岁的孩童,到迟暮的老人,无一人不喜欢她。

以60岁的高龄登上春晚舞台,却创造了喜剧届无人能及的奇迹。

赵丽蓉老师,多了不起。

生活大爆炸里说:喜剧就是悲剧加上时间。

每天演喜剧的赵丽蓉老师,生活中却并没有那么欢天喜地。

赵丽蓉老师家乡是河北宝坻西庄村(现天津宝坻),这里地势非常低洼,常年存水,稍微下点雨就会形成大涝的年景,家家户户房倒屋塌,生活难以为继。

赵老师的父母亲都是这里的穷孩子,父亲赵秉忠家里穷但是为人忠厚老实,是干活的一把好手;母亲孟云德也是个好脾气的人,在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好人缘。

赵老师一共有兄妹7个,那个年代好像家家户户孩子都多,赵家虽然孩子多,但母亲却一直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日子也越过越好,还存下了一些积蓄。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各地开始争抢兵头,不幸的事也降临到了赵家,赵老师16岁的大哥赵树成被抓走当兵了。

刚到兵营不久,赵树成竟然逃回了家,部队追到家里,烧毁了赵家的房子,还扬言赵家的人抓到一个杀掉一个。

赵秉忠和家里人一商量,坐以待毙不是办法,就决定带着全家出逃。

跋涉千里,辗转多处,最后到了奉天(现在的沈阳)。

1928年万物复苏,迎春花开,赵老师出生了,还得了小名“老爱”。

赵老师曾回忆说:“我生下来时就不好看,但有一样,又白又胖,常言讲一白遮三丑,小孩子白白胖胖就招人喜欢。”

父亲赵秉忠也对这个老闺女非常喜欢,总是会逗弄一二。

全家出逃时,曾带着全家的积蓄,到奉天之后,眼看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赵秉忠竟然打起了和人合作生意的主意,谁知被骗了个底朝天。

一气之下,赵秉忠大病一场,好了之后竟然想用翻本,更是将家里折腾的一无所有。

赵妈妈不忍心,一边打发大儿子出去做工,一边给别人家做奶妈子赚钱。

这就可怜了“老爱”,从小没吃母亲的奶,喝豆浆长大的。

家里没钱可赌了,可还有七个孩子张着嘴等吃饭呢,有人就介绍赵秉忠去奉天的大观剧场给演员梳头发,虽然赚钱不多,不过管吃,还能带孩子去。

刚到剧场不几天,剧场有个唱评戏的角叫“芙蓉花”的女演员,就夸奖他梳头好,经常照顾赵秉忠一家。

后来,赵老师的大姐就嫁给了这个评戏演员“芙蓉花”的哥哥,两家成了亲家。

既然有这么好的关系,还能混口饭吃,家里几个孩子纷纷都喜欢来剧场玩儿。

最后赵老师的三个姐姐和二哥都拜师在剧场,跟着演员学评戏。

这样的生活环境下,赵老师自小就和舞台很亲近,从来不怕。

02一岁半上台

随着哥哥姐姐们在剧场走红,“老爱”可以在剧场随意玩耍,谁都要给几分薄面。

有一天,一岁半的“老爱”又一次去剧场玩儿,正好赶上剧院演《桃花庵》,这出戏中需要一个孩子出场。

一般这种情况下,剧场都是准备一个“假孩子”用来充数的,但是那天刚好“老爱”去了,满场的咯咯笑,让人越看越喜欢。

主演“芙蓉花”看到也是爱不释手,就让抱孩子的演员抱着“老爱”上去了。

赵秉忠在台下看的出了一身冷汗,但是“老爱”却全程咯咯笑不停,一点儿都没有砸场子。

这一次出场,“老爱”在剧场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凡有需要孩子出场的剧目,统统都是由“老爱”来出演,从来没有砸过场子。

现在的演艺圈,总是会有人比资历,爱说我出道几年了之类的话,但是赵丽蓉老师,毫不夸张的说,自1岁起,就已经出道了。

在剧院长大的“老爱”,保持着剧场演员的诙谐和真诚,也保持着对生活的豁达和热爱。

四五岁起,她就已经能独当一面,出演剧目中的孩子角色了。

一直到八岁,赵妈妈觉得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应该让孩子认认字,不能这样整天混日子。

1936年,北伐战争的风头已经过去了,赵秉忠决定带着孩子们回老家宝坻。

在这里有个西庄小学,很破旧的土房子,就是孩子们念书的地方。

过去新鲜劲儿之后,“老爱”就再也坐不住了,以前的几年都是在剧场里满场子乱窜,没人管没人问,开心又快乐。

这一下坐着一动不动,“老爱”根本坐不住,死活不想去上学,先生也和赵秉忠说,既然不是学习的料,不如去学点儿艺,以后好傍身。

后来回忆起来,赵丽蓉老师非常后悔,曾说:“当时真是井底的蛤蟆,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人没学问,就像断了一条腿,想登高,可就难上难啦。”

在家没呆到一年,家里就收到大姐的信,让爹妈去上海伺候月子。

原来,一年前“芙蓉花”就带着哥哥嫂子去了上海,想要去更广阔的地方赚钱。

赵家一家又出发去了上海,在上海,赵丽蓉看到了这一辈都不敢想象的东西。

1937年,9岁的赵丽蓉拜师打鼓名角儿马金贵为师,正式开始了学艺生涯。

每天早早起来吊嗓子,练功,成为赵丽蓉的家常便饭,挨师傅打更是天天都有。

不过,赵丽蓉自小在剧院受评戏的耳濡目染,天生耳力好,学习能力很强,比一般的学生进步都快。

在赵丽蓉12岁之前,她的名字一直是“老爱”,直到要登台了,大姐才给她改名叫“赵丽蓉”。

这样练功的日子,一坚持就是6年,直到1943年,赵丽蓉才开始以主角登台演出。

03艰难的日子

在1943年到1953年的十年间,赵丽蓉都是在评戏舞台上绽放自我光彩的。

这期间她的表演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她的表演扎实、出彩、不挑戏,不管是二黄、棒子、时调,她都能信手拈来,和谁都能搭戏。

而且她的艺德好,和任何合作的演员都不会红脸,不管对方对过分,她都是第一时间为对方着想,给很多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虽然事业上非常的顺畅,但是在家庭生活上,赵丽蓉却一直很艰难。

1953年赵丽蓉调到中国评剧院工作,常年和新凤霞搭戏,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新凤霞的介绍下,赵丽蓉认识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盛强。

盛强当时一表人才,在评剧院做秘书,还是大学生、知识分子,两人却看对了眼。

1954年,两人就结婚了。

1955年到1957年间,赵丽蓉分别生下来两个儿子。

就在赵丽蓉怀小儿子的这一年,丈夫盛强却被打成了右派,被送往天津的农场。

这一去,却成为两人的永别。

盛强还没见到小儿子一眼,就离开了人世。

当时的信件来往非常不方便,直到1959年,赵丽蓉去天津探望丈夫时,才知道丈夫去世了。

怀着孕,丈夫离开身边;生孩子没人照顾;孩子两岁了才知道丈夫去世。

一个女人,带着大的拖着小的,在当时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得何其艰难?

面对丈夫的过世,赵丽蓉没有太多的时间悲伤,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养活,她必须打起精神继续唱戏,才能有收入。

即使这种情况下,她也从来没有将个人情绪带到舞台上影响过工作。

赵丽蓉又当爹又当妈,日子过得极其艰难。

当时的演出很多都是晚上,两个孩子一个3岁,一个5岁,根本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她只好时常将孩子拜托给小叔子盛宏照顾。

赵丽蓉看着孩子们又心疼又难受,就想和盛宏重组家庭,一是孩子有人疼不用受后爹的气,一来是也不用改姓,也对得起前任丈夫。

当时的年代,人们思想极其保守,对这样的事儿,肯定会有很多嘲笑声。

赵丽蓉二哥坚决不同意,觉得嫂子和小叔子结婚太丢人了,以后还怎么出门见人?

从1960年到1964年,赵丽蓉家人始终不同意这门婚事,小叔子盛宏却被嫂子坚强的个性打动,很愿意和嫂子组成家庭,照顾哥哥的孩子。

一直到1964年,两人才结婚,不过付出的代价是二哥再也不和赵丽蓉来往了。

婚后,盛宏对赵丽蓉体贴入微,不但从生活上照顾家里的几个孩子,从工作上也非常支持赵丽蓉的工作。

随后两人又生了一儿一女,可惜女儿生下来就是脑瘫,一直不能自理。

1977年,小女儿刚刚7岁,就离开了人世,这对赵丽蓉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丽蓉在圈子里的名声越来越大,受到很多观众的追捧。

她的外出工作也安排的更密集了,但是却总觉得对不起丈夫,曾和丈夫说,等我退休了,就好好陪陪你。

可惜,还没等到赵老师退休,盛宏却在1984年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盛宏离世时,赵丽蓉有演出活动,都没来得及看丈夫最后一眼,这成为她终生的遗憾。

两个丈夫,都甘愿为敬业的赵丽蓉做后盾,可惜没有一个能陪她到老。

04春晚的奇迹

1956年的《刘巧儿》、1964年的《小二黑结婚》、1980年的《杨三姐告状》、1986年的车迟国国王,都是赵丽蓉老师曾留下的经典荧幕形象。

1988年,赵老师终于退休了。

这时,著名编剧石林却瞄上了赵老师的演技,在写小品剧本《英雄母亲的一天》时,特意建议由赵老师来出演。

就这样,一部量身打造的小品一下将赵丽蓉老师的名字传遍了全国。

这一位带着浓浓唐山味儿口音的老太太,成了家家户户最爱的“偶像”。

演了一辈子评戏的赵丽蓉老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60岁退休的高龄却迎来了事业的高峰。

1991年到1999年之间,赵丽蓉老师又出演了《如此包装》、《打工奇遇》、《追星族》、《吃饺子》等等一些列优秀作品,给全国观众留下了难忘的笑声。

1995年的《如此包装》中,赵老师的经典一跪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笑点,但当时排练时根本没有这一出,那一跪,确实是赵老师体力不支造成的。

下台之后,赵老师的膝盖已经肿的和馒头一样高了,疼的钻心,在台上时,她却一句话都没说。

后来,巩汉林接受采访时,每提到这一段都会忍不住落泪。

赵老师曾和巩汉林说:“痛苦得留给自己,欢乐才能撒向人间。”

这句话成为巩汉林一生奉信的职业守则。

1996年,不识字的赵丽蓉老师却在《打工奇遇》中留下了经典的“货真价实”四个大字,让很多观众惊叹。

为了写好这几个字,赵丽蓉老师苦苦练了几个月,写了几百张宣纸,才能写出春晚舞台上的效果。

1999年,是赵老师最后一次出现在春晚舞台上,《老将出马》中经典的“我心永恒”更是让全国观众赞叹。

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一个70多的老太太,还能唱这样经典的英文歌,怎不让人叹服?

其实,就在这次上台前的十天,赵老师感觉身体不舒服,让巩汉林夫妇陪着去医院检查。

谁知,却是“癌症”的噩耗,当时的巩汉林不敢告诉赵老师,偷偷将药盒换了包装才拿给她吃。

直到过完年,一家人才告诉她实情。

知道病情的赵老师却非常平静,甚至自己动手缝制了寿衣和贴身穿的鞋袜。

经过四次化疗之后,赵老师开始大把掉头发,却无数次叮嘱儿子,千万不要在这时候拍照片,她要把自己最好的形象留在观众心中。

经过多次治疗之后,她自知不久与世,拒绝进食,再不想折磨自己。

“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平凡地来,也要平凡地走,不求官,不图财,只求平安,只图喜乐,有饭吃、有衣穿就是福。”

2000年7月17日,赵丽蓉老师终于合上了疲惫的双眼。

赵老师一生专注演艺事业,一生都在替身边的人着想。

不管是排练还是演戏,她永远是第一个到现场,第一个化妆,化完妆之后为了不给化妆师添麻烦,她不再吃一口东西。

赵老师一生喜欢喝浓茶、抽烟,但上台前两小时,她绝不吸一口烟,只为了让嗓子保持最好的状态。

时至今日,用生命搞笑的赵老师整整离开我们19年,但她留下的敬业精神和笑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与其说我们怀念赵老师,不如说怀念赵老师那一个时代。

一个小品可以拿出几个月练字,几个月练英文歌,几个月练舞。

一个节目可以练半年、一年,只为了春晚的十几分钟。

相比现在那些演戏时天天抠图的、炫耀背过台词的人,和赵老师堪比天上地下。

赵老师时代的匠心精神,不知是否还能传承?

——谨以此文献给赵丽蓉老师

PS:短短五千字,不足以概括赵老师的一生,可叶公子还是想在今天写这样简短的一篇来纪念赵老师。

—END—

原创作者:叶公子

一个假装文艺的女青年,啾咪⊙﹏⊙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03/1697189473336113.html
上一篇:做梦被打(做梦被打了是什么征兆)
下一篇:有猫来家里是好还是不好(有猫来家里是好还是不好怎么办)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