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告诉大家:怎么判断自己到底阳没阳呢?
如今全国的防疫政策调整了,可是疫情还没过去。如今的现状是:核酸也不用看了、也不用天天做了;各种码也不用看了,很多人都感觉到心里慌慌的、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阳没阳了。
以前是天天测核酸,自己阳没阳那是一目了然的,现在不用测了、自己阳没阳心里也没底了。
很多人特别担心一个事情:自己阳了到无所谓,可是家里有老人、孩子,抵抗力弱的人万一被染上,还是有点担心的。
那么到底该如何判断自己阳还是没有阳呢?我用最简单的语言跟大家分享一下。判断自己有没有阳其实很简单:大概也就分三步。第一步:看症状、新冠也是病、只要是病都是有症状的。
很多人感染了新冠之后是没有什么症状的,可是如果出现症状的话,大概就是以下这几种了。
症状一:看自己有没有发烧,如果持续发烧的话,这应该就是最典型的症状之一了。
症状二:看看自己有没有咳嗽、喉咙疼、鼻塞以及流鼻涕,这些症状跟平时的感冒差不多,其实很好判断。
症状三:感受一下自己有没有心慌慌、胸闷闷、头是不是有点疼、然后是不是没有精神、四肢感到很乏力、腰背肌肉是不是有点酸疼。
症状四:看一下自己是不是存在拉肚子的情况。
如果以上的症状都有或者绝大部分症状都有的话,那么你就要回忆一下去没去人多的地方、口罩有没有戴好了或者有没有跟感染者直接接触了。
第二步:抗原检测就可以用上了
现在网上都在卖抗原检测试剂盒,有些人以前就囤好了,有些人手中还没有货。不过这也无所谓了,哥们我昨天刚买的,价格也还不错,10人份的也才80块左右。
如果有抗原试剂盒的话那么就拿出来,按照说明书使用就行了,操作那是非常简单、非常直接的。如果出现两道杠就是阳性、如果在C区只有一道杠的话,那么恭喜你没事,该吃继续吃、该玩继续玩了。
第三步,也是最准确的判断阴阳的办法,还是做核酸去
目前最准确的判断是否阳性的办法还是做核酸,哥们我昨天就刚做了一次。不过说良心话,现在核酸点撤了好多,想做一次核酸不容易,哥们我排了2个小时的队,在风中冻得瑟瑟发抖才捅了一下。
如果核酸结果是阳性的话,那么你就被感染了、你就成为了“新冠患者”了。真的被感染了其实也不用惊慌,现在国家已经鼓励新冠感染者居家治疗了。
按照国家《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的规定: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也没有什么其他基础病的人,可以居家自行对症吃药、好好休整——绝大部分人最多7天也就可以“满血复活”了。
以上就是判断自己是否感染新冠的一些基本方法 了,我想大家应该都看懂了。
作为一个被感染过的人,我给大家几个小小的建议:1、现在应该是处于高发期了,出门还是要戴口罩、人太多的地方还是尽量少去,特别是老人、儿童以及有基础病的人。弱势群众还是要积极的去打疫苗,勤洗手、家里面要保持通风,另外不要听信一些乱七八糟的的“土防治办法”。
2、真得了也无所谓了,我就是居家自己治疗的,吃点药、喝点热水、然后睡睡觉、玩玩手机、6天左右也就没事了。
3、如果家里有老人、孩子的话,自己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感染了,还是要去检测一下的。毕竟老人、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弱,在家还是要自我隔离好的,毕竟娃还要上学的。
总之一句话,未来很多人都会变成阳,这应该是个无法逃避的过程了。阴固然好、可是“杨过”也并不可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积极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才是更加重要的。
如果有“杨过”的朋友们欢迎评论区讨论讨论:自己“杨过”的故事,分享一下你“杨过”的经验,我们一起帮助大家积极的面对和认识这个疾病!什么是“阳浮而阴弱”?
第2、12、13、42、240条原文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一二)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悪寒,淅淅悪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一三)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四二)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二四〇)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观者须知:因是据临场口述之言而成文,未能三思,错必难免,大义如此,不可细研!
点此处看本集视频~~
录进来第13条也是这种情况。我们看一下第13条也是这种情况,第13条跟前面不一样的是什么?头疼是不是?所以第13条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什么?就是太阳病中风用桂枝汤所治疗的头痛,是不是?我们翻回到第12条,第12条还没说完,我们现在讲一个事情,这个“阳浮而阴弱”这句话先来解释,关于“阳浮而阴弱”,你们觉得他说的是什么?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指的是病机,“阳浮而阴弱”,指的是病机,阴阳就是气血营卫,有没有道理?有吗?好有道理,实际上写后面写在原书涂鸦写小作写小字的那个人,他就是把它当成病机解释,对不对?好,他不一定是,这个问题我们接着破案。
第二个认为是脉象,是不是?到底是病机还是脉象?有哪些依据?我们这边让他们找到你看一下《脉经》、《千金翼方》、《金匮玉函经》,毕竟我助手的功力有限,找了那么大多,他不知道我在说什么,那也没关系,找机会再去看,我们课堂时间确实是有限。在《脉经》当中,因为我们刚才所说的《脉经》、《千金翼方》、《金匮玉函经》,这些书籍其实里面都收有伤寒论,是不是?我们都知道他收有《伤寒论》,但是他收了《伤寒论》跟我们这本《伤寒论》是一样的吗?未必见得,我们看一下《脉经》关于这句话怎么说呢?“阳浮而阴濡弱,浮者热自发,濡弱者汗自出”,你看加了个“濡”。
第二个《千金翼方》里面也一样的,《金匮玉函经》说“阳浮而阴濡弱,浮者热自发,濡弱者汗自出”。来,我们讲的这几个书,这些书是什么?我们是不是把它可以看成是早期的《伤寒论》?因此像这样的论述,或者有一个阴濡弱者,阳浮者,很显然“阳浮而阴弱”指的是什么?在早期的这些课堂笔记当中,指的是脉象。这个没问题了,这样的破案方法大家有没有什么异议?可以吧?所以我们确定它和脉象的关系,紧接着,我们接着再来。
这边的话就是“阳浮而阴弱”,你说弱脉是什么脉?谁的解释最可信?这个时期关于弱脉,因为比较接近张仲景年代的王叔和是不是?王叔和对弱脉他怎么解释呢?他说“浮大而软”,所谓的弱脉就是浮大而软,本来我对王叔和我很佩服,但是自从看他解释的弱脉了以后,我又觉得这个可能有问题,因为他给我们造了一个鬼打墙,什么叫软脉?他现在要说浮大而软,这个搞不清楚了吧,什么是软脉?
他接着解释软脉是极软而浮细。你看软脉呢?第一关键是后面的细。你前面说的弱脉是浮大而软,浮大是不是?大脉对不对?下面说软脉就是极软而浮细,你们明白没有?是不是要回答一下?最后问王总王导师到底是浮大还是浮细?大和细,到底是一个什么?矛盾了。很矛盾一个说好大,一个说好细,所以我们说王叔和说的是矛盾的。当然软到底什么意思呢?这下子他王叔和总算又说出了第三句话,他说软与弱相类似。因为王叔和是比较接近仲景年代专门研究脉象的人,明白吧?我们甚至怀疑《伤寒论》当中有一些脉象的东西,甚至是王叔和加进去,明白吗?最典型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看第13条条文的时候,有没有说到脉象?没有吧?没有。
第12条说到脉象的是不是?你们发现没有没?他不说脉象的时候我们也看得很清楚,这个条文看得很清楚,他把脉象加进去以后反而不清楚了。这两个条文合起来以后,清楚什么意思?假设第2条是另外一个作者写的课堂笔记,第12条也是一个课堂笔记写的,这个两个人可能是同一个时代的对一种事物的描述,实际上说的话不一样,意思是接近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缓脉,就是阳浮而阴弱,从王叔和对阳浮而阴弱的这种破解,可以重叠起来了没有?他这个方向是对的。
现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不要认为这个问题好解决,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颇费周章,我们看42条和240条,这个是认识到桂枝汤的脉症的两个条文,你看第42条当中的“脉浮弱者”,第240条“脉浮虚者”是不是?好,因此我们把这些《伤寒论》当中关于桂枝汤的脉象的这种论述,这种时代的论述是什么呢?关于论述,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想法,但是我把课先截止在这一刻,你们记住我刚才讲课讲到哪里,我先说一个想法,比如说我们看到《黄帝内经》的时候,你们听到两个名词,一个叫太阳经,有没有?一个叫大阳经,对不对?还有一个叫巨阳,是不是?
我们都知道太阳、巨阳和大阳都指什么?太阳。为什么会最后变成太阳呢?因为我们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有什么过程?所有的人去探讨,如果只有我个人想利用来认识我的,不要跟你们商量。但是如果我想把它建成,大家都知道的东西,我们要商量一下,就是说把它确定一个什么名词,是不是?怎么商量就有个交流的过程是吧?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最后变成什么?从形容词变成名词。一旦事物的名词化,说明这个事物它的体系就建立了,明白吧?
比如一个草药,在我们福建,我讲一个简单的草药,我经常用的一种草药叫大风草,治疗拉肚子的。没有了,我要请平和的朋友从山里运出来,我要跟他说山狗善明白吧?然后平和的朋友说好,他要到隔壁村找人去采草药,他又叫说你帮我去砍一点,因为长得像狗的一样,对不对?他就去搞了,搞了以后卖回到我这里,我要卖给我那边的那些朋友们,我要说这叫生毛将军,明白吗?他就用了,结果他这个生毛将军他用了以后,他觉得我卖的贵,他上淘宝去淘叫南黄芪,明白吗?
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但是名字为什么这么多?那就是信息闭塞,它确实好用,慢慢的大家都来买,它必然会形成一个新的大家都同意的名字,一说就明白的东西,是不是?这些就是从草药摇身变成中药。所以说,什么叫中药?它已经有理论化,大家对它的意见统一,所以,你说黄连走到美国也叫黄连,比如说黄芪到哪里都叫黄芪,是不是?它之前肯定有各式各样的名字,但是这个黄芪为什么叫黄芪?那就是通过商贸,通过大家的互对以后,它形成一个什么?一个一致的东西,所以在《黄帝内经》当中对于一项名词的一项东西的命名,为什么有太阳经,有叫巨阳经,有叫大阳经,说明什么?说明这本书不是一个人干的,这一个论文集,而且这个名词在写书的过程当中,它属于什么?属于一个前沿的课题,比较一个新鲜事物,明白吗?因此我们《伤寒论》有没有这个问题?大大的问题。
所以所以第2条说的“脉缓”,第12条说“阳浮而阴弱”,第42条所谓的“脉浮弱”,第240条说的“脉浮虚者”,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个时候大家对于这种脉象有没有达到协同和名词化的程度?没有。所以早期的那种脉象在《脉经》当中说的,在《内经》当中有没有脉象,在《内经》当中的脉象是什么一种状态呢?比如说你摸上去以后,他就会告诉你,如盘走珠、如雀啄、如鼎沸、如弦丝、如按琴弦,他会形容是不是?通过大家交流以后,开了无数次的学习班以后,这种东西会变成什么?我们把它命名为弦,大家都懂了,你懂了吗?
到了《脉经》的时候,脉象就已经变成了一种什么?名词,固定化的东西是吧?所以,你们把这种思想再放到《伤寒论》去看,你会发现都是用了一个桂枝汤,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脉象。因此,真正的桂枝汤的脉象是什么呢?这个很关键,我又要讲题外话,今天来了一个谁的人的妈妈,然后她说了一些症状,我就跟她说迷走神经兴奋,你们就按照迷走神经兴奋去套,就可以装神棍了。是吧?好,80%都是准的。这种脉象在这边我们体会一下这都是脉象,任何的脉象和生命现象它都不是个体存在,它都存在一个综合整体当中,是不是?我们来看一下,这是第一个问题,关于桂枝汤的脉象,把它综合起来一有没有力气?第二个,速度快还是慢?没力气、比较慢就够了,和缓、比较软就可以了。
越人讲坛第五期未完待续...学完了桂枝汤的脉象,下节课方师将教大家如何学习把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