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易经真的很容易》:通俗易懂的易经入门好书
易经,是古人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经典。
根据古书记载,易经最初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但是《连山》《归藏》这两部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传说,上古时期的伏羲,留天地之象,形成了最早版本的易经初稿
到中古时期,周文王为了灭殷商,推演卜筮之道,进一步拓展了易经。
后来,到了近古时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对易经进一步的注释。
最终“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经传合一”,形成了今天的《周易》。
尽管易经读起来佶屈聱牙、逼仄难懂,但是曾仕强的《易经真的很容易》,却给我们了一个很好的入门。
曾仕强是中国台湾的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在企业界曾仕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大师、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
曾仕强被我们熟知,是起源于他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解《易经》和《胡雪岩的启示》。
年轻人可能看曾仕强的书比较少,甚至还会有人觉得他是假借国学的名义在沽名钓誉、借机敛财。
其实,只要稍稍了解一下曾仕强,看几本曾老先生的书,就会改变自己的观点。
比如曾仕强在百家讲坛时说,“墨子本人不相信鬼神之说,但他希望用鬼神之说,让老百姓以为,只要做了坏事,哪怕能够逃脱律法的严惩,鬼神也会降下灾祸。”
对于接受现代科学教育的我们来说,一看到鬼神,就会想到封建迷信。
但是,曾老解释说,封建迷信是时代局限下,实用主义者的伪装。
我们了解国学也好,传统文化也好,只有置身当时的时代环境去思考,才会感同身受、学有所悟。
研修易学也是如此,《易经真的很容易》说真正的功能,是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像周文王使用易经密谋翦商大计一样。
“上天是公正的,而不是公平的。”
“人事要以时、位为背景,才能够判断是非,离开时、位,就没有是非可言。”
“易卦的前知,必定有事实依据,实际上是推理的结果,不是神通。”
“自然现象并没有凶吉的分别,站在人的立场,才有凶吉。”
“看起来是人在改变时势,实际上是仁义道德在主宰时代兴衰,人道的力量,实在不可忽视。”
在《易经真的很容易》中,诸如此类的智慧箴言,比比皆是。
所以说,我们只有真正跳出《易经》著述时代的历史局限,才会真正理解这部群经之首的朴素价值意义。
易经入门:阴阳五行,源于天象,是达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径
易经入门:阴阳五行,源于天象,是达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径
学习传统文化,尤其是读《易经》的过程中,需要知道阴阳,同时还要知道五行。从现代学术的角度来看,以字论字,《易经》的原文内容没有提到阴阳,和五行似乎关系更小。
但是,从易经的发展,文化的延续角度,读《易经》则一定要深入理解阴阳、五行。在李秀笔记看来,阴阳、五行都是对《易经》的解读和继承发展。
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而创作了八卦、《易经》,从这个角度来说,后人在此基础上对于天文、地理的观测都能归入《易经》的研究范畴。
阴阳五行,了不起的天文学研究阴阳,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我们的眼睛直接可以看到明暗。但是五行,相较而言,就深入得多。因此在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中,很多人支持阴阳,而反对五行。
如果不是专门学习传统文化,现在很多人对于五行的理解,可能是小时候读的语文课文闰土,金木水火土五行缺土,又是闰月生的,所以起名为闰土,当然鲁迅的这位小时候的玩伴真名叫闰水。其中的闰月、五行,与天象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知名的大学者顾炎武曾经在《日知录》里写过: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顾炎武的这番论述,与鲁迅对于闰土名字来历的说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说明在以前,平民老百姓对于天象也都是非常熟悉的。
顾炎武生活在明末清初,已经明显感受到天象观测的没落。时至今日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地上夜晚的灯光显示了一个地域的经济实力,天空的星也许不如之前明亮,而人们夜晚观星的时间也少了很多。和今天相比,也许上古时期的星辰更加璀璨夺目。
倘若说阴阳是二分法,四象是四分法,那么金木水火土就是五分法。在我国古代,有人认为五行是五种物质元素,也有人认为是五种道德行为,即五常。现在的很多书籍则喜欢把五行放到哲学的范畴来研究。李秀笔记对于五行的看法,更多的来自天象研究,而且有精确的数据可以证明五行确实存在,并有着重要的意义价值。
阴阳五行,与天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秦始皇焚书坑儒,烧毁了很多的古籍,在我国古代天文学上,其实是有断层的,在秦之后的古籍,大多从人文的角度来解释阴阳、五行,而民间则经常将其神秘化。从人文角度讲述的五行,大多在讲其如何应用,而没有描述其所以然;而民间的五行,多是神奇的,神秘的。
我们今天,所能搜集到关于五行的古籍,大多断断续续,只能从只言片语间,判断其与天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下面《黄帝内经·灵枢》里的通天篇,显然描述的是天文知识。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灵柩·通天》
还可以确定的是,五行与日月五星的运行有关。而《黄帝内经》则直接说五运对五星。《史记·天官书》中则写道:“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删定易图序论》
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孔颖达
即使按照现代科学,我们也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道理,但是月亮、行星,对于地球生命的影响仍然在探索中。按照我们现在已知的知识,我们可以推断的是天体运行的万有引力、电磁等一定影响着地球上的生命。我们生活在太阳系的地月系统,因此,太阳、月亮,乃至太阳系的几大行星都可能对生命造成影响。
五星指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在我国古代,水星又名辰星;金星又名太白、启明、长庚星;火星又名荧惑、赤星;木星又名岁星;土星又名镇星。水星名晨星的原因是时常伴随太阳而升起;金星则是经常出现在日出、日落之时;火星的颜色如同火球;木星称之为岁星,则是因为可以用来纪年,每年在天空中运行的距离几乎恒定;土星名镇星,是因为每年分别坐镇28星宿中的一宿。
关于岁星,我国古代认为木星的恒定周期为十二年,《国语》中就有关于岁星的记载:“武王伐殷,岁在鹑火。”
东方木也,执规而治春,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神为荧惑,其日丙丁;中央土地,其神为镇星,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神为太白,其日庚辛;北方水也,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日壬癸。——《淮南子·天文训》
在地球上来看,太阳的运行规律除了每天东升西落,还有年运行周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地球上看来,除了上述特点,还有更多的运行规律。比如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五月,土星见于中天。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
现代天文学,水星的公转周期≈10/41年,金星≈5/8年,火星≈2年,木星≈12年,土星≈30年。五者的最小公倍数为60,也就是说经过六十年,五大行星将回到之前所在的相对位置,而此时,水星转了246圈,金星转了96圈,火星转30圈,木星转5圈,土星转2圈。由此数据至少可以说明,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有一个60年的周期。
当代计算的关于五大行星运行周期的精确数据如下,水星每87.968个地球日绕行太阳一周,金星公转周期是224.71地球日,火星公转周期686.980天,木星公转周期4332.71 日;土星公转周期10832.327天。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计算一下,今天高科技下的计算结果与我国古代对于星辰的记载规律可以说是相差无几,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天文学之发达令人惊叹,同时也说明,我国古代的天干地支60年纪年法具有重要价值。
作立五行,以正天时。——《管子·五行》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尚书.洪范》
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孔子家语·五帝》
今天,也有很多学者证明了太阳视运动的5特征点周期,这样的天文周期,显然与五行、五运以及河图十数图有着前因后果的关系。上述内容,就是五行的大致来历。这些内容在传统文化里,大多论述简单明了,并没有更多的更加详细的论证。
古人对于五行的大篇幅论证,都放在了五行的应用中。比如五行与人体相关,对应五脏,与四季相关,与人的道德相关,对应仁义礼智信等等。一方面,这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是非常注重实用的,五行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境界,那就是天人合一。
五行,实现“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无论阴阳,还是五行学说,最终的目标都是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达到一种人与天的默契统一。在李秀笔记看来,古人的这种追求几乎达到了一种极致。与我们今天所推崇的西方文化对大自然的索取不同,传统文化提倡借鉴,提倡有效的利用资源,尊重自然,无论对人,对待自然都采用一种友善,尊重的态度。
当然,我们可以认为古代生产力低下,人类才对自然充满敬畏之心。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仍然应该心存敬畏才对。因为,心存敬畏,才可能严于律己,才可能追求更好的生活。无可否认,时至今日,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也已然是渺小的。因此,我们人类才会制定规则,要求人们遵守规则,因为只有遵守规则,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有限制条件的,自然也不例外。
若想在大自然中获得自由,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大自然的规则。而五行,就是祖先日积月累,用他们的智慧留给我们的重要的自然规则。懂得木火土金水五个抽象概念的相生相克,相互滋养,相互制约,就能够更加深入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应用阴阳学说、五行运化在医学领域,能够让一个人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
综上所述,阴阳五行源于天象研究,却应用于人类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是达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径方法,依然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