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为什么个个不是真龙?看完龙的妻子你就明白了
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史当中,有许多极具神话色彩的故事存在,不仅有各种神灵被后人供奉,同时还有各种神兽的存在,被赋予各种寓意,以此来祈求带来更多的好运。而在所有的神兽当中,龙的地位显然是最为高尚的,人类自称是龙的传人,足以可见中国人对于龙的尊崇。当然这种说法只是中国人的一种美好想法而已,更重要的是龙这个神兽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并不存在,即便如此中国人对于龙的信奉也从未改变。
只是龙的儿子就没有这般被中国人崇拜了,毕竟龙生九子中的九个儿子并不是真龙,且有一部分存在缺陷,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是不能将其视为信仰的。而龙的九子之所以均不是真龙,与他们的母亲存在极大的关系,了解后就会明白龙之九子为何各不相同。
龙的九个儿子
中国人神话出来的龙是极为英勇的,并且外形也极为出色,但是龙的九子却在外貌上面与龙存在极大的差距,所以严格上面来讲龙之九子并非是真龙。长子囚牛也是瑞兽,之所以可以成为瑞兽是因为它性格温顺且不会杀戮,最大的爱好就是听音乐。囚牛外形与龙相差甚远,脑袋似牛却是蛇身,可想而知会是怎样的形象。而老二睚眦虽然也在人间流传,但是影响力远不如老大,只因他的外形更是比老大凶残,所以有睚眦弑杀的名号,龙头豺身的长相看上去就不好惹,所以也是斤斤计较的代表。
老三的名气就着实有限了,之所以会如此主要就是因为嘲风存在感不强,喜欢冒险和远望的它,主要出现在屋顶之上。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它是吉祥的象征,所以经常会成为屋檐的雕刻造型,虽然会出现在屋檐但是知名度着实有限。而蒲牢的知名度要相对高一些,因为它的优势是声音响亮,虽然长着一张蛤蟆脸,但是因为声音的原因,所以被雕刻在钟上,所以撞钟时就会看到蒲牢,自然知名度也就随之增加。狻猊也是性格比较温顺的,因为性子平和且喜欢一动不动,所以在现实生活当中被当作蒲垫装饰,偶尔也会成为石雕。
老六赑屃曾在大禹治水的故事当中出现,曾因为它的兴风作浪令百姓深厚洪水的困扰,最终被大禹收服,后续帮助大禹治理水患,所以成功了功臣。而赑屃的特点就是行动缓慢,且是龟身的形象出现,总体来讲也并不美观。老七狴犴以威风凛凛著称,代表着的是正气之风,所以经常会出现在公堂之上。长相也比较正面,似乎有这个动物存在的地方,就代表着正义,总体而言是比较正面的形象。长相最接近龙的就是负屃,而它的形象也是比较英俊的,不仅性格斯文且好文风,所以它经常出现在碑文当中。老九螭吻的特点就是矛盾,水性好还能吞火将水火融于一身,后续被视为降雨的吉祥物。
龙与九子母亲的故事
虽然龙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神话故事经过多年的演变也越来越完善,甚至给龙编造出极为完美的一生,号称龙曾有深爱的妻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龙的妻子去世。佛祖告诉龙如果想要妻子回到自己身边,就要经历九世的苦难,最终龙在这九世当中均与投胎各有不同的妻子相遇,从而生下了九子。本来是一个比较感人的爱情故事,但是当各有不同的九子出生后,后人关注的点就集中在九子身上,甚至因为九子并不像龙,并不能将九子连接到龙的身上。
龙与牛的结合生下老大囚牛,也就是龙的妻子转世第一次,所以获得的儿子牛头蛇身,不得不说母亲的基因过于强大。囚牛并没有过多像龙的地方,而老二的母亲才是一头豺狼,所以睚眦嗜血好杀。老三嘲风最初称是龙与鸟之子,但是后续为了美化嘲风,所以称其母为凤凰,最终成为驱邪祟的神兽。老四蒲牢长相就丑了点,因为其母亲是蛤蟆,一张蛤蟆脸搭配龙的身形,无论如何美化也无法与龙的威武联系在一起。
与其他兄弟有所不同的是,老五最初与龙没有半分相似之处,完全就是一只狮子,后续才逐步长出龙的特点,而老六赑屃的母亲则是乌龟,令人意外的是赑屃头部像龙,但是身体却是乌龟,所以也没有任何的美感可言。狴犴是龙与老虎结合所生下的孩子,其父母均是比较威严的动物,所以狴犴也是比较威武的身形,自然也就成为了正义的化身。负屃是所有儿子当中最接近龙的,之所以会如此主要就是因为其母亲也是一条龙,或许它的长相也是所有儿子当中最为美观的。最后就是九子乍吻,龙与鱼的结合获得的产物,也是水与火共融的结合体。
九子只是一个概念
虽然传言称龙有九子,但是按传言来看九子并非是一个准确的数字,因为除去以上九子之外,还有椒图、饕餮等也被称为龙的儿子,所以说龙的儿子并非是准确的九个。而椒图是龙与蚌生的儿子,象征着巢穴安全的一种吉祥物,而龙所有儿子当中,饕餮的名声是最差的,因为在部分文学作品当中记载,饕餮是一种上古凶兽,生性是比较贪婪且贪吃的,所代表的寓意也极为不佳,一般代表的是贪婪。另外貔貅也被称为龙的儿子,生性喜欢财宝且要吞入自己的腹中,后人均用它来招揽财运。
也因为这些儿子的存在,令龙忠于爱情的形象被打破,甚至有部分人认为龙是比较渣的存在,所以才会与不同动物生下各式各样的儿子,其中还有上古凶兽。当然这些神兽都仅存在于神话故事当中,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毕竟龙就是中国人想象当中得来的动物,其子自然也不可能存在,但是这些神兽所代表的寓意却一直流传至今,是中国人对于自己历史发展的一种美好幻想,希望用这些神兽为自己带来好运。
总结:
龙作为中国人神话出来的动物,自然不是真实存在的,即便如此中国对龙的崇敬程度也丝毫不受影响,尤其是在古代对于龙的信奉更加真诚,甚至于帝王也自称是真龙天子,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尊贵。现如今科技发展已经了解到龙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龙所代表的意义却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后人对于龙还是极为崇敬,只是对于龙的九个儿子就各有看法,也不似对龙那般尊崇,甚至会因为龙的九子存在一些缺陷,而产生嫌弃的心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众多,您对于古代传说中的龙,又有哪些其他认识呢?
科普向:一文讲解什么是活佛转世,转世灵童是如何被寻访认定的
▲格鲁派僧人
1.活佛转世的依据活佛一词,为汉语称谓。
在藏语中被称为朱古,意为幻化之身,活佛转世,为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
佛教教义中,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
法身是指人人本具的佛性,众生因妄想执着,迷惑颠倒而致法身不能显现。
报身是指经过艰苦修行,证得佛的智慧与功德而成佛,行态圆满福态,报身时隐时现。
化身是指应众生机缘而变化的佛身,佛以人体的形式显现世间,教化众生。
另外,佛教教义中,还认为人的形体会消亡,但灵魂可以永存,一切生灵都在六道轮回之中,因缘往复。
藏传佛教认为,那些对佛学有悟且能指引他人觉悟的僧人,既是转世来到人间的佛。
活佛根据意愿,不断地在人间转世,投胎转生为另一具肉体,重返人间,继续普度众生。
即为活佛圆寂后,通过按程序寻访灵童,加以考察认定、坐床等仪式,完成活佛转世程序。
最早的活佛转世,便是以上述佛学教义为理论依据,怜悯世人的佛观则是活佛转世的根本。
2.活佛转世的产生藏传佛教早期在活佛转世制度未出现之前,各大派系的传承类别众多。
有家族世袭制、师徒制等,这些传承制度容易引起内部争斗,存在诸多弊端,权力长期掌控在家族手中,不利于教派长期稳固的发展。
因此,活佛转世制度得以兴起与发展。
噶举派(白教)作为藏传佛教众多教派中,支派最多的一个教派,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流派:
一是为玛尔巴传承下来的达布噶举派(一般视为噶举派正统),二是琼波南觉传承下来的香巴噶举派,香巴噶举派在后来逐渐衰落,而达布噶举派则在后来发展为四大支派八小支派。
藏传佛教中最早确立活佛转世制度的,便是塔波噶举派(为达布噶举分支)四大支派之一的噶玛噶举派。
▲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
1110年,宋大观四年,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诞生于西康哲雪地方(今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境内),自幼随父母学习佛法。
都松钦巴,“都松”意为三世,“钦巴”意为知者,结合为“知道三世: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个名字,与后来出现的活佛转世制度有着很大的因果关系。
16岁时于噶查寺阿阇黎(佛教术语,意为导师)恰僧格扎座前出家,取法名却吉扎巴。
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为了拓宽佛法,都松钦巴前往西藏学法,先后拜噶当派高僧为师,受比丘戒,逐渐在显教方面学有所成。
十一年后,30岁的都松钦巴在达拉岗布寺,见到了塔波噶举派的创始人塔波拉杰,被塔波拉杰的佛学理论折服,拜其为师,改入噶举派。
塔波拉杰是达布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大师的得意徒弟,他将噶当派的道次第与噶举派的大手印相结合,加以自己的理解,撰写新的教义,从而创立塔波噶举派。
在塔波拉杰的教诲下,都松钦巴刻苦修行,在一众师兄弟当中,脱颖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塔波拉杰诸多弟子中,除了都松钦巴,还有另外三个著名弟子,他们弟子四人分别在西藏各地传法建寺,广收教徒。
逐渐形成为塔波噶举的四大支系:噶玛噶举、帕竹噶举、拔戎噶举和蔡巴噶举。
塔波噶举,也可以理解为噶举派,因此在西藏地区发展壮大,成为藏传佛教中首屈一指的派系,世俗地位同样声名显赫,直到后来被萨迦派、格鲁派(、班禅这一派系)所取代。
▲噶举派支系一览图
为了避免读者造成思维混乱,笔者做了一张支系图,本文主要讲述最早确立活佛转世制度的噶玛噶举这一支派,其他可只稍作了解。
言归正题,1147年,宋绍兴十七年,都松钦巴在西藏潜心学习佛法已近三十年,对各派的显密教法已融会贯通。
于是辞别塔波拉杰等上师,向东去了康区。
同年到达康区类乌齐附近的噶玛地方(今昌都县),建立噶玛丹萨寺,其后在康区广施善缘,到各地传经讲法,信徒达千余人。
噶玛丹萨寺同时也是噶玛噶举派名称的由来。
当时藏区世俗、教派之间为了争夺权力,经常发生械斗,都松钦巴为改变这一现状,经常奔波于康区、卫藏各地调停纠纷。
也因此在藏传佛教各派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晚年更是不顾身体抱恙,赶到前藏乌斯地方,劝解向蔡巴要与人为善,不要再与人争斗。
向蔡巴,师从塔波拉杰的侄子次成宁布,蔡巴噶举派的创始人,按辈分都松钦巴是他师叔。
▲楚布寺
1187年,宋淳熙十四年,都松钦巴在拉萨西北的堆龙地方建立楚布寺,并任住持,此后楚布寺取代噶玛丹萨寺,成为噶玛噶举派主寺。
1193年,宋绍熙四年,都松钦巴于楚布寺圆寂,在临终前,他对弟子谈起过,关于他将会在某地转生“再回来”的预言。
但是当时藏传佛教中还没有出现过活佛转世的例子,大家都还没有任何经验。
所以在都松钦巴圆寂后,楚布寺没有考虑过为他寻找转世的问题,而是采用当时通行的师徒传承制度,楚布寺住持由他的弟子继任。
十一年后,康区的止龙丹巴却秋地方(今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哉波务家族出生一名男婴,在家中排行第三,名叫噶玛拔希。
噶玛拔希从小聪明伶俐,十一岁时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也可以说是对活佛转世制度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的人。
这人便是都松钦巴的再传弟子崩扎巴。
崩扎巴当时正云游到康区传法,第一次见到噶玛拔希时,虽然两人此前素未谋面,但是崩扎巴一眼就认出了噶玛拔希。
崩扎巴产生了噶玛拔希是自己师祖都松钦巴转世的想法,但由于当时他在楚布寺没有话事权,所以没有回报寺院,以及对外公布。
噶玛拔希师从崩扎巴出家,受沙弥戒,取法名却吉喇嘛,崩扎巴一直伴在噶玛拔希身边,把他当作是都松钦巴的转世来培养,直到圆寂。
自此,一老一少两名僧人,拉开了庄严而又神秘的活佛转世制度的序幕。
在20岁时,噶玛拔希到楚布寺,先后拜主寺喀脱巴等高僧为师,受比丘戒,学习密法广作闻思修,学成之后,返回康区传经弘法,广收信徒,在佛界名声也逐渐显扬。
后来由于楚布寺的几任住持管理不善,导致楚布寺在教派的竞争中落于下风,寺院佛堂年久失修,僧人陆续离寺出走,寺院日渐衰落。
▲二世噶玛巴噶玛拔希
噶玛拔希在这种情况下,重返楚布寺,由于他当时的声望已经很高了,而楚布寺余下的僧人迫切需要一个有能力的领袖人物,重振寺院。
所以噶玛拔希顺利地接过楚布寺住持一职,在往后的六年时间里,完成了对寺院的修缮,楚布寺在藏地寺院中地位也逐步提升了起来。
1240年,南宋嘉熙四年,蒙古军队抵达西藏,在拉萨北部打败了以噶当派为首的抵抗力量,随后蒙古皇子阔瑞召集藏传佛教中的领袖人物,前往凉州商谈西藏归附蒙古汗国的事宜。
当时噶玛拔希身在康区,因此未受到邀约,萨迦派的萨迦班智达带着他的侄子八思巴,去了凉州,完成了西藏地区对蒙古汗国的归附。
1253年,南宋宝佑元年,忽必烈对噶玛拔希的学识很赏识,邀请他跟在自己身边从事,噶玛拔希考虑到自己教派寺院多在蒙哥汗的弟弟阿里不哥的封地内,婉言回拒。
四年后,噶玛拔希受蒙哥汗的邀约前往漠北,蒙哥汗册封他为国师,赐予一枚金印,以及一顶金边黑色僧帽。
这顶金边黑色僧帽,后来成为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转世体系的传承信物。
1259年,南宋开庆元年,蒙哥汗病逝,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爆发权位之争,最终忽必烈继位,而噶玛拔希则受牵连,被忽必烈押解流放。
考虑到噶玛拔希在西藏的地位,不久又将其释放,噶玛拔希历时八年终于回到楚布寺。
▲忽必烈会见八思巴
1260年,忽必烈任命与其亲近的萨迦派八思巴为国师,授其玉印,让八思巴统领天下佛教。
萨迦派一跃成为藏传佛教中第一大派,噶玛噶举派受到打压,势力再次日渐衰落。
噶玛拔希在晚年时,考虑到当时各大教派之间斗争的形势,他认为如果要保持噶玛噶举派的地位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有威望有能力的宗派领袖人物。
再三考虑过之后,认为上师崩扎巴所践行的活佛转世,是噶玛噶举派最终要走的正确道路。
为了顺利推行这一办法,噶玛拔希提前做出了安排,他在圆寂前一年,收了一位名叫邬坚巴的弟子,当时邬坚巴已经53岁,早年主要学习主巴噶举派教法。
1283年,噶玛拔希在楚布寺圆寂,他在临终前对弟子说会在拉堆地方转世,并将楚布寺住持转交给邬坚巴,托付其寻找自己的转世灵童。
次年,拉堆地方一个贫苦家庭出生了一名男婴,名叫攘迥多吉。
他出生时拉堆地方出现多种奇异征兆,很小就对一切教法一学即通,极为聪明。
邬坚巴按噶玛拔希生前指示,在拉堆地方寻访到已五岁的攘迥多吉,派人将其接到楚布寺。
初到楚布寺,见到邬坚巴,攘迥多吉也不胆怯,摇着金刚铃自己就坐到了法座上。
为了验证他灵童身份的真伪,邬坚巴笑问他是谁,他回答自己是噶玛拔希。
邬坚巴又问他过去师徒二人的隐秘事迹,他都能准确回答,邬坚巴接着问他曾给过自己什么东西?他答道黑帽和经书。
邬坚巴于是拿经书给他读,他念得很顺利。
邬坚巴说你的生辰和我的上师圆寂的日期,中间怎么只有五个月?他回答事先已经把灵识投到了已孕有四个月的胎儿身上。
最后,邬坚巴问他还有没有其他前世的记忆,他想了想说了一件事情,邬坚巴命人去核实这件事情的真假,结果真实。
▲三世噶玛巴攘迥多吉
邬坚巴十分欣喜,认定攘迥多吉是噶玛拔希的转世灵童,授予其居士戒,修习密教之教法。
但没有让他马上登上噶玛拔希的法座,也没有让他在楚布寺住下。
两年后,在噶玛拔希的弟子慢慢对攘迥多吉转世灵童的身份,消除质疑后,邬坚巴再次将他迎回楚布寺。
攘迥多吉随堪布衮丹喜饶出家,受了沙弥戒。
攘迥多吉成为藏传佛教历史上,被认定为活佛转世灵童而继承前世地位和事业的第一人。
虽然作为转世活佛,攘迥多吉依然向普通人一样需要按部就班地出家,拜师学习教规佛法,这也成为后来转世活佛的通用例规。
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攘迥多吉出任楚布寺住持,尊为三世噶玛巴,其前世噶玛拔希被追认为第二世,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则被追认为第一世。
攘迥多吉有个弟子扎巴僧格,后来被元朝政府册封为“灌顶国师”,赐予一顶红色金边僧帽,标志着噶玛噶举派,另一个活佛转世体系,红帽系活佛转世随之建立。
最终,在噶玛拔希的安排下,通过邬坚巴的努力,完成了认定攘迥多吉为噶玛拔希转世灵童的任务,噶玛噶举派开创了活佛转世的先河。
▲“大宝法王”玉印
1407年,明永乐五年,明朝永乐皇帝册封黑帽系第五世噶玛巴活佛得银协巴为“大宝法王”,赐予玉印,这个封号此后被一直延用到今天的第十七世。
而红帽系第十世活佛曲朱嘉措,六世班禅贝丹益西同母异父的哥哥。因前往扎什伦布寺索要六世班禅的财物,遭到寺院总管仲巴呼图克图(曲朱嘉措的另一位哥哥,他们家可谓是活佛世家)拒绝。
曲朱嘉措因此怀恨在心,出走廓尔喀国,挑拨对方多次出兵侵扰西藏,被清朝乾隆皇帝下令禁止转世。
所以,噶玛噶举派的红帽系在传承到了第十世之后,从此断绝。
▲左:一世班禅克珠杰,右:一世根敦朱巴
此后,活佛转世制度被藏传佛教的其他各派借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其中格鲁派影响力最为深远,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班禅这两大著名的转世制度。
笔者之前曾写过一篇,关于与班禅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见主页置顶阅读。
3.认定转世灵童的依据活佛转世制度自确立以来,各教派对转世灵童的认定程序,不断地加以完善。
作为寻访转世灵童的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1.活佛遗嘱,顾名思义是前世活佛在圆寂前,会对弟子留下遗嘱或预言,以此为线索寻访认定,如噶玛噶举派黑帽系十七世噶玛巴活佛便是按遗嘱寻访。
2.降神谕示,护法神是指专门护卫佛法的神灵,通过显灵附体在专门的僧人身上,传达神的旨意,告知转世灵童的方位和家庭信息,格鲁派在寻访灵童时常用此方式。
▲牦牛角做的占卜工具之一
3.高僧占卜,通过寺院高僧占卜,来确立出转世灵童出生的方向,占卜的结果一般同降神所得出的信息相互印证。
4.征兆,是指在前世活佛圆寂后,法体的面向方位,葬化时烟雾飘散的方向,以及留下的遗物所出现的征兆,以此为依据去寻访认定。
▲拉姆拉错湖
5.观湖幻景,在西藏南部有个拉姆拉错湖,早年由二世根敦嘉措开光,被认为是神湖,通过观察湖面显现出的景象,来判定转世灵童的方向,此方法格鲁派较为常用。
6.秘密寻访,推选中声望显赫的高僧、堪布,或者活佛生前的近侍弟子,乔装成普通人的身份,前往各地寻访转世灵童。
通过以上几种非掣签方式,基本上确立出转世灵童的所在的方位,这是作为寻访过程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寻访认定。
对转世灵童的认定一般要经过多轮程序,而且需报备批准,具体认定的内容如下:
第一.观察转世灵童的体貌特征,找出与前世活佛存有联系的线索,通过举止言谈,观察其是否异于常人,是否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气质。
比如前文中写到的邬坚巴考察攘迥多吉的过程,又如七世格桑嘉措,幼年时别人问他是谁、去哪儿,他回答是自己佛的化身,准备去寺院,别人又问他寺院在哪里,他向西指了指,说是在西方,也就是拉萨。
第二.藏传佛教认为转世灵童继承了前世活佛的灵性,能够记忆前世的一切事物。
所以在寻访认定的过程中,负责寻访的僧人通常会携带一些前世活佛的遗物,以及一些不是遗物的物品,将这些真假遗物交由转世灵童的辨认,如果辨认正确,则被认定为转世灵童。
比如在寻访六世班禅的转世灵童时,最先有四位候选灵童,负责寻访工作的扎什伦布寺僧人,拿出六世班禅生前所用的念珠、茶具等物品,加上仿效的物品,让四位候选灵童挑选,结果只有白朗宗的灵童拿的物品全部正确。
于是他们认定这个孩子就是六世班禅的转世灵童,而这个孩子便是七世班禅丹白尼玛。
第三.藏传佛教还认为,在活佛出生时,一定会伴随着一些异常的景观出现,所以在寻访过程中,一般要向转世灵童的家人和附近的人,询问该灵童出生的前后是否出现异常的征兆。
4.金瓶掣签制度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平定廓尔喀之役后,乾隆皇帝发现六世班禅罗桑华丹益希、红帽系十世活佛曲朱嘉措和扎什伦布寺总管仲巴呼图克图,这三人都出自一家。
这其中可能存在人为干扰因素。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乾隆皇帝决定对活佛转世制度进行完善,他命人与藏地宗派、世俗中的领袖人物,议定出《二十九条钦定章程》。
▲金瓶掣签
章程的第一条,便是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在之后寻访转世灵童时,由四大护法降神,将候选灵童的名字和生辰,写于签牌上,放入金瓶。
再由德高望重的高僧,诵经祈祷七日。
邀请各大活佛和世俗官员参与,由驻藏大臣掣出一签,选出认定转世灵童。
如候选灵童只有一名,需将一个空白的签牌与写有名字的签牌,一同放入金瓶掣签,若是抽出的是空白的,那么需要重新寻访灵童。
掣签确认的转世灵童,经朝廷册封批准后,方可举行坐床典礼。
▲大昭寺
金瓶掣签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5.结语青藏高原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藏传佛教便是其一。
藏传佛教自诞生以来,在这里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活佛转世为藏传佛教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活佛通过转世制度生生不息地延续,世世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