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初九“天公日”,别忘传统禁忌: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
不知不觉,这新春开工大吉也过去两天了。转眼就到了大年初九。对于年轻人尤其是早九晚五的上班族,肯定觉得这个新年就这么匆匆地结束了。但在民间,新年的气息还是依旧浓郁。
大年初九,是民间传统的“天日”,俗称天公生日,意思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也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
我们都知道,在民间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是天地人三界最高统帅,掌管世间万物,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所以不管是神话传说,还是民间传统风俗,玉皇大帝在人们心目中,都是非常受人尊敬和敬仰的。所以,尤其古时民间,到了大年初九,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各种丰富的祭品来庆祝玉皇大帝的生日,并且各地习俗不同,有些庆祝仪式不仅隆重,而且也十分的热闹。
在民间谚语中流传这样一句话“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意思就是大年初九是个好日子,玉皇大帝生日肯定心情好,所以也保佑大家出门办事都是顺顺利利的。但所说的“七不出,八不归”,我们的说明一下,并不是说初七初八不出门;而实际上真正的寓意是:
七不出:指的是老话常说的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在古时出门办事的人,往往都是家里的当家人,可以说也是家里的主心骨。所以如果说出远门前,没有把这七件事安排妥,那家里的老少就会得到温饱保障,所以意思就是如果不把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安排好,是不能出去的。
八不归:指的是儒家学派中的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于社会树立核心价值观以寻求长治久安良策,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等都有重大意义。所以这八个字,也是包含了人生的八德;
而老祖宗指的“八不归”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在外面违反了“礼、义、廉、耻、忠、孝、信、悌”这社会八德中的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无脸回家面对家人的。所以,“八不归”是对外出人的一种心理警示,时刻约束人们不要做出不好的事情来。
如果是不了解或者不以为然的人,肯定认为这是古代旧时的封建习俗,不值得推崇。但大家要明白一点的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传下来的老话都有其深刻的含义。我们不能只通过其表面意思去理解,也不可认为仅仅只是封建迷信,而是要通过学习了解其真正的含义,并深刻地去感悟,去践行。
大年初九禁忌:尤其对于家里老一辈人来说,大年初九玉黄天诞,是极其重要的日子。认为玉皇大帝掌管世间万物,所以切不可在这一天惹玉皇生气。所以一般都比较忌讳更换,洗涤衣被;尤其是晾晒得到处都是,否则玉皇下凡巡查民间,就会影响玉皇出行,惹玉皇生气。而暗指寓意着来年日子不顺畅等。所以大年初九,大家尽量避免洗洗刷刷。
大年初九玉皇生诞,记得吃3样寓意美好的食物一、糕粿在汉族民间,尤其是南方一带,大年初九讲究吃糕粿食物,所谓糕粿食物,就是用糯米制作而成的食品。吃起来口感同如麻糬、又甜又软又Q弹。有着福运,官禄等美好寓意。
【糕粿】
1、准备150g粘米粉,50g玉米淀粉,500g水直接混合,搅拌至无颗粒的液体状。提前把干香菇泡发洗净,剁碎;再准备一些虾米切碎;
2、起锅烧油,把香菇和虾米碎小火炒出香味,盛出备用;再倒少许油,放少许肉末翻炒变色,加生抽,蚝油,鸡粉炒香;然后把香菇和虾米倒进去翻炒均匀盛出备用。
3、锅中烧水,盘上抹油,水开后把盘子放入里面,倒入两勺粉浆,盖上盖子蒸2-3分钟。然后表面撒上一层炒好的肉料,再倒两勺粉浆,盖上盖子继续蒸3分钟;以此类推,直到把所有食材用完为止。最后再蒸5-8分钟即可。
二、捞面条老话说“九捞十烙”,指的就是大年初九要吃捞面条。意思是这几天大家出门办事,都是图个吉利。面条又长又顺,寓意顺顺利利,所以祈求出门在外好办事,事事顺心如意。而面条又长又顺,也有着长长久久,长寿之意。
【蒜汁捞面条】
1、准备两个鸡蛋打散,加入少许食用盐拌匀。平底锅刷油,倒入蛋液,摊成薄薄的蛋饼。取出来,切成条状。然后再准备少许黄瓜丝。
2、蒜臼中放入大蒜,香菜,少许食盐,捣碎;再加入少许熟芝麻,香油,味极鲜,生抽,蚝油,少许清水拌匀。
3、锅中放适量的清水,水开后下入面条,煮至面条透明,捞出直接过冷水;然后控干水分后,拌入调好的酱汁。最后再放少许黄瓜丝和鸡蛋条拌匀即可。
三、鱼肉老话说“年年有余”,所以吃鱼也是这来年不愁吃和穿,事事有富余。并且大年初九是玉皇诞辰,吃鱼也代表着吉祥和团圆。
【清蒸鲈鱼】
1、新鲜鲈鱼买回来之后,去内脏去鳞去腮,洗净后直接改刀;先从鲈鱼的脊背片开,但不要切断。然后直接加少许葱姜,料酒,胡椒粉腌制20分钟。
2、取一个盘子,下面先放两根筷子。然后把腌制好的鲈鱼放上去。表面再放一层葱姜,然后直接放入蒸锅里。大火烧开后蒸8-10分钟即可。
3、蒸好后,把多余的汁水倒掉,把表面的葱姜扔掉;然后再撒上一些提前备好的五彩丝,淋上蒸鱼豉油,最后再浇上少许热油即可。
终于有人把「黄历」讲清楚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两千多年来,不论贵族还是百姓,都坚信黄历中标注的吉凶宜忌,这一古老的传统至今悄然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个传统究竟有何奥妙?要解开这个谜题,我们需要追溯到古代人观天象的角度。
在北京东城区雍和宫附近的一条小街上,有一家门脸不起眼的店铺,门楣上挂着简单的牌匾:“择日、起名”。这个地方位于老北京的胡同区,充满了青砖灰瓦的古老房屋。店内狭小,墙上挂着一幅五行择吉图,密密麻麻标记着每日诸事吉凶宜忌。柜台后坐着丁先生,他是择吉日和起名的专家。
如今,在结婚、开公司、搬家等方面,人们普遍依赖黄历来选择吉时。丁先生分享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轻人咨询他关于出行的吉日,但最终却没有按照建议行事,结果并不如意。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日期是客观的时间,与吉凶似乎无关。然而,人们还是倾向于相信黄历的指导,因为它在不吉利的日子举办重要事情时,可能会影响人们的信心和心态。
古代的日历比今天的简单标记时间的公历和农历要复杂得多。在汉朝时期,已经存在详细的历谱,记录了各种天文现象和日期信息。隋唐时期,佛经中的吉凶宜忌之说广泛传播,影响了中国的历书形成。历书,也就是古代的通书或黄历,是由历忌之学与历谱结合而形成的,它们提供了日常生活中吉凶宜忌的指导,成为生活中的宝典。
然而,在之后,中国政府不再管理历忌,但人们仍然延续着这一传统。台湾曾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家庭仍然使用黄历。黄历自唐代以来一直是中国民间最畅销的书籍之一。
黄历的传统虽然源远流长,但科学性备受争议。然而,它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代表了中国人对时间的独特看法,是中国自然观的一部分。
黄历的编制非常复杂,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包括神星、神煞、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日期的吉凶宜忌。虽然今天的黄历由民间研究者编制,但仍然依赖古代的理论基础。
人们可能会质疑黄历的准确性,但它实际上是对人类追求吉祥和避免不利的本能的回应。选择在适宜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活动,尊重自然法则,这是中国人一直坚守的传统。尽管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种尊重自然法则的传统仍然存在,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黄历在中国社会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无论大小事情,都会被认真对待。
总之,黄历虽然有其争议性,但它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独特时视方式,蕴含着中国人对时间和自然的尊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